苏科版2021-2022六年级信息技术全一册教案.docx
-
资源ID:68389326
资源大小:399.07KB
全文页数:1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苏科版2021-2022六年级信息技术全一册教案.docx
2021-2022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全一册教案年级:教师:日期:第1课认识机器人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机器人基础”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在结构上承领整个机器人单元的教学内容,在内容安排上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本课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建立对机器人的初步印象为主,帮助没有接触过机器人的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教材突出机器人的历史、来源、分类、发展这4个方向,并借助实物图等工具为学生提供感性知识。二、学情分析在学生对机器人没有任何概念的情况下,教师要做个有心人,从教材出发,在领会教材精神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从适应生源的角度来组织教学材料。例如找寻一定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看,或者从网上收集相应的素材,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条件有限的学校,可以结合配套光盘里提供的素材,由老师集中演示,给予学生更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本课教学中,可以采取教师演示与学生自主尝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弥补资源的不足。三、教学目标与要求1 .能够初步了解机器人的概念,可以找出生活中的机器人,并能够描绘出生活中机器人的作用。2 .在此过程中,通过了解机器人的历史和分类,掌握机器人的发展方向。3 .培养学生对于新科技的学习兴趣,促发求知欲。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器人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2 .难点: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演示教学法、探究学习法。六、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七、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控制软件、教学课件。八、教学过程(一)展示与引入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变形金刚吗?(播放变形金刚片段。)学生观看。教师:其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位金刚啊?不过,你们知道吗,这些能变形的金刚就是以生活中的机器人为原型的,别以为它们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就在我们中间哦!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机器人的世界。(板书:第1课认识机器人。)【设计意图】课始,从学生已有经验入手,帮助学生消除陌生感悟。本节课内容,鼓励学生从兴趣出发,激发求知欲。(二)新授一:初识机器人(首先了解机器人的概念)教师:介绍机器人的特点:1 .自动控制。2 .结构形态。3 .完成动作。学生:观察机器人的图片,听教师介绍。教师:看教材的相应内容,归纳机器人的历史、特征和起源。【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实物入手,配合一定的注解和图片,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三)新授二:机器人的发展教师: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过程:(打开图片)4 1步第一代机器人示教再现型机器人。(学生观察图片)5 2步第二代机器人感觉机器人:有一定的知觉能力。(学生观看相应图片)6 3步第三代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最聪明的机器人。(学生看图,并举例)教师:讨论,你的身边有哪些机器人在工作呢?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设计意图】深入了解机器人的发展轨迹,在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步骤地深入,直到领会到本课的难点内容。(四)新授三:机器人分类教师:刚才同学们介绍了那么多的机器人,可是我有点糊涂了,它们都是一家人吗?没有任何的区别吗?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播放相应的资料,引导学生探索。)教师:按照功能的不同,我们可以给机器人来分类,让我们来汇报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学生汇报。【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人和机器人的差别,从而引起知识迁移。适应部分层次较高的学生学习,分层教学的具体运用。(五)巩固与思考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机器人的很多内容,这些看似简单的机器人,凝聚了很多高科技,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将深入研究。教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的“实践园”,来做一份机器人知识小报吧!【设计意图】再次归纳机器人的若干特点,引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教案设计:林其梅(南京市琅珊路小学)】第2课机器人传动一、教材分析传动是机器人运动的方式,通过本节课我们要掌握皮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三种传动方式的概念和特点。教材在该部分的内容中,第一次涉及机械结构的问题,教师应在实例中让学生体验到传动的概念,建立有关的知识背景,能够辨别出采用的是哪一种动力传动系统,采用该种传动方式的优点和缺点。二、学情分析1 .在传动的讲解中,注重不同类型的传动的区别,帮助学生在实例中区分不同传动的优势和应用场合,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的体验。例如:在讲解到链传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都熟悉的自行车运动来进行讲授,让学生可以亲身感受传动的乐趣。2 .本课设计有小实验:用橡皮筋带动两个瓶盖进行传动实验。教师在进行本课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安排小组为实验单位,共同完成这个传动过程。实验小组以34人为宜,可以进行必要的工作分工。三、教学目标与要求学生学习皮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的方法,掌握传动在机器人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皮带传动的学习,加强对机器人机械结构基本原理的理解,提升学习兴趣,培养探索意识。可以在不同的背景条件下,通过实际应用情况判断传动的类型。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传动的基本原理、传动的概念认知及常见传动方式。2 .难点:传动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原理、不同类别的传动的区别。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演示教学法、探究学习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六、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七、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小木块、瓶盖若干、皮筋若干。八'教学过程(一)展示与引入、提出问题播放缝纫机工作原理动画。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机器吗?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你们知道这个机器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学生猜想缝纫机的作用。教师:其实,我们身上的衣服裤子,就是通过缝纫机一针一线编织成的,它的运动方式就叫作“传动二你能看出动画中的缝纫机是如何实现传动的吗?学生观察回答。不仅仅是缝纫机上用到传动,在机器人的运动中,采用的也是传动的方式,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机器人传动二(板书课题:机器人传动。)【设计意图】面对机械结构的知识,学生难免产生陌生的心理,利用观看动画过程旨在帮助学生从感性经验的角度理解什么是传动。(二)小组协作、合作探究“认识皮带传动”教师:在缝纫机中,脚踏为哪个轮子提供动力,带动哪个轮子呢?教师:皮带传动是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相互配合,并通过皮带进行动力的传递,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的基本原理:从动轮主动轮图1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主动轮和从动轮。学生:通过观察动画,体会主动轮和从动轮的传动方式。教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皮带传动的例子,它们悄悄地在为我们服务。教师展示例子,学生补充。【设计意图】理解皮带传动的概念。(三)皮带小实验设置一组小实验,感受皮带传动的过程。(动手试一试,利用两个瓶盖和一根牛皮筋,自制一组皮带传输的实验,并和小组同伴分别找到不同过程中的主动轮和从动轮,做好实验记录。)思考下列问题:1 .为什么有一个盖子在动?2 .如果希望两个盖子朝着不同方向动,可以实现吗?3 .在传动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其中一个盖子变小的情况,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学生分享实验成果。【设计意图】生通过动手实践对皮带传动进行初步了解。(四)认识链传动教师:了解了皮带传动的过程,我们再来认识在皮带传动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链传动:展示一辆儿童小自行车,演示链条传动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在链传动的过程中,哪个是主动轮、哪个是从动轮。)集体讨论。广图2教师:在你身边,还有哪些机械是利用链传动的方式运行的?它们在工作中主要应用在哪些地方?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分享。【设计意图】通过在皮带传动基础之上的链传动,让学生产生知识迁移。(五)认识齿轮传动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果是钟表这种内部比较小的范围内,使用链传动不能达到传动的目的,我们应该如何传动呢?学生思考。(需要更加节省空间的方法,需要更加精密的传动过程)我们可以通过齿轮传动来达到这样的目的,让传动过程变得更加可靠。介绍齿轮传动的概念。图3【设计意图】了解齿轮传动的方式,重点理解其与皮带传动及链传动的区别。(六)小结教师:传动是机器人的运动方式,在机器人的身体里面,有很多传动装置,它们共同运动,让机器人自由地穿梭在运动场上。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将会继续领略它们的风采!学生总结。【设计意图】为后续学习提供动力,触发知识迁移。九、教学反思本课我设计了四个学习任务。通过展示引入一探究一归纳一应用一评价几个环节,根据学生喜欢操作的特点,以实验代讲授、促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解知识。本节课联系生活实际,采用皮带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课堂上我运用了演示、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去动手操作、掌握技能,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教案设计:许媛(南京市琅珊路小学)】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机器人单元从理论概述到实践操作的过渡性环节,学生在本课中将尝试自主完成平台的操作,进而学习机器人运动的实践过程,因此,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能把握这一突出的特点,以帮助学生适应平台软件的使用为核心,来完成教学任务。二、学情分析当教学进行到实践环节,教师往往面临这样的困惑: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演示机器人的运动过程,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经验。在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个过程:当机器人资源较为充裕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以分组演示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即采用教师演示、小组组长演示给各个组员,这样层次递进的关系来进行;当机器人资源比较匮乏的时候,可以采用教师大屏幕演示结合学生分小组观摩的情况进行教学。这两种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以供教师自由选择。三、教学目标与要求1 .能够认识机器人平台软件的界面,能够掌握平台的一般使用方法,了解图标的意义。2 .通过流程图,明白编程的过程,通过简单编程,了解平台的使用流程,掌握一般运动的过程。3 .培养学生对机器人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尝试使用软件编程,促进学习迁移能力的提高。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机器人平台的使用方法。2 .难点:用图标来标的运动过程。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法、主题引领法。六、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七、教学准备多媒体控制软件、机器人平台。八、教学过程(一)展示与引入(复习上节课内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全班同学帮助讨论解决问题。)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很多同学已经能够掌握了机器人的一些基本特性,今天,我们就来亲密接触下机器人,让它按照我们的要求运动吧!教师:请你回答以下一些问题:1 .什么是“机器人”?2 .机器人和计算机之间什么关系呢?3 .机器人技术有哪些应用?4 .在你的生活中,看见过机器人吗?请举例说明。5 .各小组讨论,板书在黑板上。(板书:机器人平台。)【设计意图】从巩固学习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回顾已有知识,从而引出既定的学习。(二)新授:认识平台(观看电影终结者中编程部分。)教师:要让机器人能够明白你的要求,必须给它编写程序,就是我们的机器人平台。过程:1 .打开“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请做以下几步操作:(1)观察界面。(2)认识图标。思考:和以前学过的哪个软件类似呢?2 .新建程序(1)新建图标。(2)新建后,观察原来图标的变化。3 .系统设置(教师演示)参考教材中的过程,演示机器人鸣叫两声的全部程序和实验过程。(学生观看)【设计意图】在建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较为复杂的程序的编写,这里让学生初步接触到机器人的平台使用。(三)练习:接触平台请学生根据观察的结果,实践软件操作。分小组,上机操作,新建一个文件。观察:(1)新建图标。(2)任务进行中的变化。(3)学生演示。学生观察实物。(教师引导)【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实践环节,目的是帮助学生初步熟悉平台的界面。【教案设计:王蕾(南京市琅珊路小学)】第4课机器人行走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机器人具体实践操作阶段的实验课。本节课主要安排的是机器人行走的程序编写和运行,具体包括前进、转弯、后退、停止等运动。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机器人是可以用程序来控制的,体现出学生机器人的智能性,区别于一般的电子玩具。本课的重点在于学生机器人具体活动的操作,通过设置“直流控件”的不同参数,理解机器人行走的过程。二、学情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编程控制学生机器人,让其进行较为复杂的运动,因此,本课是后面章节学习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课中,建议教师先让学生回忆机器人知识,引入到怎样让学生机器人运动,再让学生机器人完成指定的动作。也可以让学生欣赏机器人比赛的视频,再引入到本课的具体授课内容中。通过观察,学生了解直流电机的参数设置是影响学生机器人运动的重要数值,其参数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机器人如何运动。在本课的演示环节中,教师要细致地将全部过程呈现给学生,特别是将程序下载到学生机器人上,并调试程序的过程。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进行小组合作,以团队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学习。三、教学目标与要求1 .了解学生机器人中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能够掌握机器人前进、后退、停止的程序。2 .掌握机器人编写程序、运行机器人、调试程序的一般步骤。3 .能够下载程序,并运行机器人。4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团队的氛围中愉快学习。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机器人行走的程序。2 .难点:“延时”控件与直流电机的配合。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法、任务驱动法。六、课时安排安排2课时。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学生机器人。八、教学过程(-)启发与导入(观看机器人活动视频。)教师:在刚才的视频中,机器人做了哪些动作呢?学生:前进、停止。教师:今天,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课“机器人行走”。(板书:机器人行走。)【设计意图】从巩固学习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回顾已有知识,从而引出既定的学习。(二)新授:前进、停止观看视频中机器人前进的部分。教师:机器人要往前进,是哪些组件帮助它完成这个动作的呢?学生:两个轮子。教师:这两个轮子,是由两个直流电机控制的。出示直流电机,让学生观察。过程:1 .机器人前进(1)请做以下几步操作:新建一个流程图。设置直流电机1:电机1、2均为0正转,速度为10。(2)思考:参数意味着什么意思?(3)加入“延时”控件。2 .停止(1)思考:为什么机器人一直不停地往前冲?(2)设置停止的程序:电机1、2均为1一停止。【设计意图】在建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较为复杂的程序编写,这里让学生初步接触到机器人的平台使用。(三)练习:机器人在行动根据演示情况,各小组实践机器人前进和停止的实验。思考:“延时”控件是如何使用的?任务进行中的变化是怎样的?为什么有时候机器人不是沿着直线前进的?(学生实验,教师引导。)【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实践环节,目的是帮助学生们初步熟悉平台的界面。【教案设计:王蕾(南京市琅珊路小学)】第5课机器人传感器一、教材分析本课承接前面部分的学习,在巩固的基础上深入到具体操作中。在本课的学习中,从传感器的测光值这一具体操作,让学生领会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和具体作用。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应能够在实践层面理解知识,并建立相应的知识框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的设计具有综合性,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应采用玩中学、学中玩的形式。二、学情分析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动手实践,可采用分小组教学的组织形式,要保证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实践。分层教学的运用在本课也显得尤为重要,需要老师细心、耐心引导。三、教学目标与要求1 .能够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掌握用光线传感器测光值的过程。2 .理解传感器在机器人中的重要意义,由此培养学生处理、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 .难点:传感器是如何在机器人上发挥作用的。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法、主题活动。六、课时安排安排2课时。七、教学准备多媒体控制软件、学生机器人。八、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展示与引入(机器人小组汇报上节课成果。)(小组提出自己的疑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教师:在很多酒店的大门口,都安装了可以自动开关的门,当你走近它的时候,它就自动开启,让你进去;当你走进门以后,它就自动关闭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原理吗?学生:猜测、探索。教师:这就是神奇的传感器在起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奇妙的工具。(板书:机器人传感器。)【设计意图】利用旧知、引入新知,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知识铺垫,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二)新授一:认识传感器(观看电影终结者中编程部分。)教师:传感器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机器人的器官,和人类的器官的功能相似,机器人通过传感器,感受外界的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展示:常见的传感器图片。分类(演示实物):(1)光感一灰度、红外(2)触碰一障碍物(3)温度一感温(4)声音一麦克风【设计意图】构建传感器的背景知识,并利用人类器官的类比关系,引起知识迁移。(三)新授二:传感器的工作方式教师:人的感觉器官分工明确,有的管理我们的触觉,有的管理我们的嗅觉,有的管理我们的听觉,有的管理我们的视觉。机器人的传感器按功能划分为不同类型,我们来看看其中最重要的几种类型:1 .灰度传感器2 .红外传感器3 .触碰传感器(学生观察实物)(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外形的不同。)学生以机器人小组为单位,分组参观实物,并探索其中的工作原理。【设计意图】通过和人的实证对比,学生理解传感器的定义概念。第2课时(四)新授三:测光值我们以测光值为例,来实践下传感器的具体工作过程吧!1 .“系统设置”“传感器设置”命令,设置通道0为“灰度传感器二2 .添加一个“条件循环”控件(1)添加一个“灰度传感器”控件:设置属性为“灰度传感器(1通道”(2)添加“液晶显示”控件,设置“第一行设置”的“显示变量”为“灰度传感器(0通道”(3)保存程序。3 .下载程序(1)编译。(2)用下载线将计算机与学生机器人主板接口连接。(3)将程序下载到学生机器人的主板芯片。4 .启动机器人运行学生机器人(教师演示一遍。)(分各个学习小组,由小组组长演示第二遍。)(自我练习实践。)【设计意图】在具体的实验中,让学生感受机器人中的传感器的重要作用。以实例来印证工作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机器人的工作流程。(五)巩固与思考师生讨论:(1)通过传感器测光值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还希望让机器人做哪些动作?(2)你能画出机器人运动的一般流程图,并给予一定的说明吗?(3)如果请你设计,你会给机器人安装哪些传感器呢?它们各有哪些作用呢?【设计意图】通过机器人小组的合作,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教案设计:王蕾(南京市琅珊路小学)】第6课机器人循光一、教材分析在学生机器人中,红外传感器是重要的传感器之一,它的参数设置也为机器人沿线等活动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课属于承上启下的基础课程。在知识结构上介于简单程序和较为复杂的程序(如条件循环语句等)之间,需要教师细化教学内容,并帮助部分学生理解程序的流程。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经能够执行基本的机器人命令了。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实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理解分支结构的意义,让学生有更多的感性体验。三、教学目标与要求1 .了解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通过体验单分支结构语句的含义,能够在机器人平台中编写机器人循光运动的程序。2 .依据流程图进行程序设计,通过设计任务让学生在探索中得到思维的培养,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 .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并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前提进行点拨与启发。4 .培养规范的机器人运动编程步骤,激发学生的多选择性创新思维能力。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单分支语句的理解与程序设置。2 .难点:多种情况下机器人的不同应对程序。五、教学方法与手段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启发式教学。六、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七'教学准备主题器材、学习单、教学课件。八、教学过程(-)生活导入,提出问题1 .播放视频:机器人清洁工猜一猜:为什么机器人能自动识别地面,并清洁干净呢?2 .学生畅所欲言。3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引导机器人前行的一种策略循光。(板书:机器人循光。)学生制定游戏的规则,思考如何才能自动?讨论机器人的判断过程。【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帮助学生建立与机器人间的亲近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机器人智能化的意识。()原理认知1 .机器人演示:机器人遇到强光时发出鸣叫。图12 .探索:机器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叫?它怎么知道前方有情况呢?3 .认识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红外传感器就像蝙蝠一样,从它的红外发光管中发出红外线,并用接收管来检测是否有反射光,判断是否有障碍物。4 .绘制程序流程图。(同步填写学习单)学生活动:1 .学生组内讨论。2 .交流讨论结果。红外传感器判断条件:是否有障碍。执行动作:有障碍时,鸣叫。3 .学习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4 .理解流程图。【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发挥小组作用,通过讨论激起头脑风暴。引导学生对实例进行分析,梳理知识要点,形成编程思路,让学生了解与掌握流程图的设计过程。(三)语言理解1 .认识单分支结构。图2单分支是代表一种情况下,机器人如何活动2 .教师示范如何按照流程图来编写机器人遇障碍后的程序。3 .发言学生尝试实践操作。4 .教师指导并组织交流。如果选择“是",机器人会有什么运动?如果选择“否”,机器人会有什么情况呢?学生活动:1 .了解单分支语句的概念。2 .学习程序的编写。3 .学生分小组实践操作。活动方式:在课桌上用手实验。【设计意图】以实例带导图,帮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生活经验入手,理解单分支结构,并能够举一反三。(四)任务1:机器人循光机器人1/06遇到强光时,红灯亮;没光时,灯灭。1 .小组讨论分析流程,填写学习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分为三种情况进行活动实践。)2 .教师巡视辅导学生。3 .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在“执行模块”中,I。设置能够实现判断功能。右击10、图标,在“属性”选项中选择P 106 o 106就是指机器人前方的红外传感器。情况一:完成任务的小组演示。(没完成任务的小组修改方案)情况二:编程有错误的小组,其他小组共同分析寻找解决方法。(已完成任务的小组帮助解决问题)情况三:不同的编程方法。(有余力的组深入探索)【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来检验程序,发现问题及时修改,不断调整,直至成功。让学生在反复尝试的过程式中积累经验,体验成功的乐趣。(五)任务2:机器人追光机器人遇光停止(1/06)1 .带领学生分析流程。2 .小组讨论后汇报思路。3 .各小组实践尝试。4 .教师指导并收集有效资源。5 .组织学生讨论成果。学生活动:1 .绘制流程图。2 .小组实践:正确设置判断条件及执行动作。3 .分享与反思纠错。【设计意图】通过拓展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内化知识要点。(六)分层四面八方交流多维度的机器人循光技巧。带领学生讨论如何实现?有几种实现的方法?部分学生提前完成的小组进行拓展任务。(添加1/07、1/08两侧的红外传感器进行循光)【设计意图】开放式的结果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火花。(七)总结与信息文化1 .反思本节课解决了什么问题?(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你是如何解决的?(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活动内容)2 .从机器人的发展史中感受信息文化的气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升信息文化素养【设计意图】回顾反思体验学习全过程,形成解决问题方法,为后续学习做铺垫。【教案设计:狄云钧(南京市琅珊路小学)】第7课机器人沿线行走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机器人单元中难度较大的一课,综合性很强。本课要用到传感器的使用、电机的使用、变量的使用、条件循环程序设计和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是一节机器人知识综合使用的一节课。由于本课容量较大,要讲透所有的知识点需要两课时。传感器、电机的使用,条件循环和分支结构程序设计作为第1课时,程序的完善和调试作为第2课时。具体而言,第1课时讲机器人沿线行走的前三种情况(直走、左偏、右偏)及变量的使用;第2课时讲机器人行走的后两种情况(完全左偏、完全右偏)。从整体上看,本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机器人沿线行走的原理,即通过灰度传感器来不断地判断行走时的状态,并通过修改电机参数实时进行调整。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学生,教学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结合本节课设计的三个任务,要求明确,较难的环节有自学提示卡帮助,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完成任务时,提倡邻近的同学互相帮助,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三、教学目标与要求1 .了解沿线追踪比赛规则、灰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 .学会检测学生机器人向左偏、向右偏、完全左偏、完全右偏的情况。3 .学会编写机器人沿轨迹线行走程序。4 .以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编写机器人沿轨迹线行走的程序,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学会在系统设置中添加和设置灰度传感器;学会检测学生机器人向左偏、向右偏、完全左偏、完全右偏。(2)学会编写机器人沿轨迹线行走程序。2 .难点:(1)学会检测学生机器人向左偏、向右偏、完全左偏、完全右偏。(2)理解max变量的含义。(3)学会编写机器人沿轨迹线行走程序。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法、任务驱动法。六、课时安排安排2课时。七、教学准备主题器材、教学课件。八、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视频导入播放“机器人沿线走比赛”视频。教师:机器人沿线走比赛比的就是沿着地图上的轨道竞速行走,让我们也来进行一场机器人沿线走比赛吧!引出本课课题机器人沿线行走。【设计意图】积累感性经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机器人沿线走的过程。(二)新授:机器人沿线走的原理教师:行走是机器人的基础动作之一,那它是如何识别地图上的轨迹线的呢?学生交流讨论。教师:轨迹线和场地颜色的灰度值有较大的差异,机器人就是通过灰度传感器来判断行走时的位置,然后及时调整行走方式,保证始终沿着轨道行走。教师:灰度值的概念我们在之前就已经学习过,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请同学们分组上来测试一下场地和轨迹线的灰度值分别是多少。学生分组测试灰度值并记录。教师:通过刚才把机器人放在场地上测灰度值,结合“机器人沿线走比赛”视频,想想看在机器人沿线行走的运动过程中,机器人与黑线之间一共有哪几种情况。学生交流讨论。五种情况:机器人完全在线上,机器人向左偏,机器人向右偏,机器人完全左偏,机器人完全右偏。教师:我们需要依据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与黑线的位置关系,来编写相应程序。【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识,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三)编写程序教师:下面我们就开始编写机器人沿线行走的程序。1 .新建一个程序。2 .自定义两个变量black、maxo black表示场地和轨迹线感光值的中间值, max表示机器人在运行中的状态。教师:black的值就是我们刚刚测试的场地和轨迹线的灰度值的中间数,同学们算算是多少。学生计算black的值。教师:关于变量max,我们可以事先规定好,max =0表示机器人向左侧偏, max=l表示机器人向右侧偏,max =2表示机器人在轨迹线上。我们可设定max 的初始值为“2”。学生定义变量black、max,完成程序初始化操作。教师:下面我们需要设置灰度传感器。1 .单击“系统设置”菜单中的“传感器设置”命令,设置通道1和通道2都是灰度传感器。2 .在工作区添加两个“灰度传感器”控件,分别设置属性为“灰度传感器(1通道)”和“灰度传感器(2通道)学生完成灰度传感器的设置操作。【设计意图】万事开头难,详尽细致地演示过程,帮助学生克服难点知识,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操作,以便开始程序部分的学习。(四)情况一:机器人在黑线上教师:下面我们先来编写机器人完全在线上时对应的程序1 .添加一个“单分支”控件,设置其属性为“条件一:灰度传感器(1通道)的值black”与“条件二:灰度传感器(2通道)的值black”。2 .在该“单分支”控件中添加一个“直流电机”控件,设置直流电机1正传、速度15,直流电机2正传、速度15。学生完成机器人在线上时的程序编写。【设计意图】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开始编写程序,树立学生对本课编程部分的信心。(五)情况二:机器人左偏教师:地图上的轨迹不总是直线,在遇到转弯或曲线时,机器人就会由于惯性而偏离黑线,这时我们就要对机器人的运动方向进行校正。我们先来思考一下:当机器人向左偏的时候,传感器会读到怎样的灰度值呢?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当机器人向左偏时,左边的传感器就在地图的白色区域,而右边的传感器还是在黑色的轨迹线上。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来编写机器人左偏时对应的程序。1 .添加一个“单分支”控件,设置其属性为“条件一:灰度传感器(1通道)的值black”与“条件二:灰度传感器(2通道)的值black”。2 .在该“单分支”控件中添加一个“直流电机”控件,设置直流电机1正传、速度15,直流电机2停止。学生完成机器人左偏时的程序编写。【设计意图】过渡到较为复杂的情况,引导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更好地理解该段程序的意义。(六)情况三:机器人右偏教师:机器人右偏的情况与左偏正好相反,我们该如何编写该段程序呢?1 .添加一个“单分支”控件,设置其属性为“条件一:灰度传感器(1通道)的值black”与“条件二:灰度传感器(2通道)的值black”。2 .在该“单分支”控件中添加一个“直流电机”控件,设置直流电机1停止,直流电机2正传、速度15o学生完成机器人右偏时的程序编写。【设计意图】该部分编程给了学生更多自主操作的机会,既检测学生之前的学习效果,又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第2课时(七)情况四:机器人完全左偏教师:在我们之前所考虑的左偏和右偏的情况下,机器人都是还有一半边在轨迹线上的。但当机器人完全脱离轨迹线时,情况就不同了,传感器又会读到怎样的灰度值呢?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当机器人完全左偏时,左右边的传感器就都在地图的白色区域上了,这时max的值为Oo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来编写机器人完全左偏时对应的程序。1 .添加一个“单分支”控件,设置其属性为“条件一:灰度传感器(1通道)的值black”,“条件二:灰度传感器(2通道)的值black”以及“条件三:max=0"。2 .在该“单分支”控件中添加一个“直流电机”控件,设置直流电机1正传、速度15,直流电机2反转、速度2。学生完成机器人完全左偏时的程序编写。【设计意图】引发迁移,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机器人沿线走的另两种情况有更加深刻地理解,并得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八)情况五:机器人完全右偏教师:机器人完全右偏时,左右两边的传感器都在地图的白色区域上,我们只能根据max的值来区分完全右偏和完全左偏。完全左偏时,max的值为0,而完全右偏时,max的值为1。请同学据此来编写机器人完全右偏时对应的程序。1 .添加一个“单分支”控件,设置其属性为“条件一:灰度传感器(1通道)的值black”,“条件二:灰度传感器(2通道)的值,black”以及“条件三:max=l”。2 .在该“单分支”控件中添加一个“直流电机”控件,设置直流电机1反转、速度2,直流电机正传、速度15。学生完成机器人完全右偏时的程序编写。【设计意图】举一反三,完成机器人沿线走的完整程序的编写。(九)比赛体验教师:请同学们将编写好的完整程序保存并编译,然后来进行机器人沿线走比赛吧!学生保存并编译程序,参与机器人沿线走比赛。【设计意图】通过参与比赛,享受学习的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悦。【教案设计:刘凯晨(南京市琅珊路小学)】第8课认识开源机器人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开源机器人模块的第1课,既是开源机器人的起始课,又是机器人模块的进阶课。本课主要内容是了解开源机器人的概念,掌握开源机器人的工作方式,并能够使用xDing软件编写简单程序,下载至机器人上运行。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机器人会有自己的认知,教师备课时应认识到这一点,收集整理生活中的机器人例子,既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连接,又能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更准确地理解机器人的本质特点,最好能有实物“开源机器人”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开源机器人有直观的认识。在教学环节上,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已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建议通过“看一拆一想一装”等环节的设置,引导学生了解开源机器人的一般结构。同时在操作之前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事项,养成良好规范的操作习惯。在学生初步了解硬件结构后,着重介绍部分常用传感器,并请学生想一想这些传感器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通过与机器人软件的链接,实际搭建某一功能的小程序,让学生体验开源机器人运行的完整流程。三、教学目标与要求1 .能够初步了解开源机器人的概念,了解开源机器人的硬件结构。2 .了解开源机器人的工作方式,能够使用xDing软件编写简单程序,并下载至机器人运行。3 .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编写程序,完成简单任务。4 .面对开放性任务,独立思考,并且乐于动手,具有积极探求的工匠精神。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能够使用xDing软件编写简单程序,并下载至机器人运行。2 .难点:开源机器人的工作方式。五、教学方法与手段任务驱动法、探究学习法。六、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七、教学准备极域网络教室、教学课件、OSTD开源机器人。八、教学过程(-)激趣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机器人吗?学生描述见过的机器人形象。教师:其实,除了大家说的这些具有“人形”模样的机器人外,在我们生活中就有很多是为我们服务的机器人:扫地机器人、无人机、摘草莓机器人、机械手等等都是机器人。你能说说这些机器人有什么共同特点吗?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机器人是一种可以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某种功能的机器。(出示开源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