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黄鹤楼送别教案12篇.docx

    • 资源ID:68420867       资源大小:50.28KB        全文页数:6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黄鹤楼送别教案12篇.docx

    2023年黄鹤楼送别教案12篇黄鹤楼送别教案1一、古诗导入。3分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黄鹤楼送别。读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李白在黄鹤楼送别了孟浩然后,将自己的满腔真情化作了一首诗,这首诗千古传唱。出示古诗:指名一人读3、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学了这篇课文你就会明白了。二、精读第一、二段。810分1、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多么美的景色啊!再看看书上的插图,你还能想到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2、多美的词多美的景,让我们把这种美景读出来吧。齐读第一段3、面对这样的美景,两个即将分别的朋友怎能有心欣赏?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再请一个同学读读第二自然段)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他们的心情是4、这种依依惜别之情他们有没有表现出来呢?而是深深的藏在心底这个藏用的得实在太好了,他们是怎样藏的?两个一会儿正是告诉了我们,两位友人正在借欣赏景物来隐藏内心的离别之情呢。5、指导朗读。: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流露出两位诗人深深地情谊。让我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三、精读第三自然段。15分1、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的心头,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请一个同学嘟读读李白的话)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2、自己再轻声读读李白的话?读完后抓住关键词谈谈你的感受?(敬仰和依依惜别)(1)学生谈到兄长和老师时补充:当时孟浩然早已诗名远扬。李白比孟浩然小,结束江南之游后特来拜访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孟浩然在诗词创作上给了李白悉心的指导,所以李白称他是兄长和老师。(2)学生谈到人品令人敬仰时补充:李白曾有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红颜弃轩(xun)冕(min),白首卧松云。”赞誉孟浩然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爵车马,有了成就后又归隐山林与青松白云相伴的高洁品质。)(3)学生谈到诗篇誉满天下时补充。什么是誉满天下?哪首诗誉满天下春晓(4)谈到:何日才能再见面:还没分别呢,李白就期盼何日才能重逢。足见对于这次分别,是多么的不舍呀!3、指导朗读(1)李白的话中前两句主要表达了敬仰之情,后两句主要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所以读前两句时,我们的语气要高昂些。读前后句时,我们的语气要低沉些。谁来试试。(2)志同道合友人即将远行,今后再也不能月下吟诗、花间畅谈,怎不令人伤心难过!谁再来试试。读出李白的敬仰与依依惜别。(3)李白举起的酒杯中难道仅仅是酒吗?杯中还有他对孟浩然的祝福、友谊和敬仰。请把把这种敬仰与不舍读出来吧(齐读)4、过渡:相见时难别亦难,李白的心情,孟浩然能不理解吗?但是他把这种眷恋深深地藏在心底,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反而好言宽慰李白。他是怎样宽慰李白的的?自己读读孟浩然的话,多读几遍,看能否读懂。(自由读)“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品析:(1)“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句话的意思你理解吗?孟浩然此时引用这句诗,就是想告诉李白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引读(2)孟浩然忍住离愁宽慰李白李白,真不愧是兄长,是老师。谁来带着你的理解,用如兄长,似老师一般安慰安慰李白。(指名读)5、一个满怀仰慕,敬上临别之酒,一个宽慰友人,道声情意深长。同桌之间合作练习表演他们话别的情景,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指名2对表演)。人物对话对人物的情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正是对话描写的魅力所在。让我们一起来分角色朗读一二两组读李白,三四两组读孟浩然感受两人是如何通过对话表达依依惜别之情。齐读。四、讲读第四自然段。 5分1、送君千里,终需一别,孟浩然他得走了。人有情,景也通情,你看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引读这段),2、“伫立”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李白久久的伫立在江边,望着渐行渐远的小船,慢慢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它带走了李白的对孟浩然的牵挂和祝福,留下了李白的回忆与思念。此时的李白外表是平静,可内心却如这浩荡的长江水一样,心潮澎湃。他会想些什么呢?可以回忆他们一起把酒谈心的美好时光,也可以回忆孟夫子昔日的悉心指导;可以抒发对孟夫子的牵挂,也可以写写对孟夫子的祝福写一写。五、讲读第五自然段,理解诗意。5分1、过渡:此时此刻的李白再也按捺不信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视频出示范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学完课文我们再来看这首诗,你能说出诗的一二两句对应的是课文哪几自然段,诗的三四两句又是对应的是课文哪几自然段吗?3、联系课文想想:故人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谁?孤帆又是什么意思?4、长江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应该是白帆点点千帆竞发的,却为什么李白眼中却只有孤帆呢?情到深深处,眼里心里只有对方,只有对对方深深地情谊。谁来读读这首诗,读出李白深深的情谊。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诗中没有出现一个情字,却处处藏着李白对孟浩然深深的情谊。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次齐声诵读。六、积累拓展,情感迁移。5分1、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因离情别绪而留下千古名篇。课前我们已经搜集了一些,谁来展示一下。2、你能背出里面的名句吗?3、课后把你制作的送别书签送给你的朋友,表达你的真情。4、今天我们学习的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再现了故事背后的故事,帮我们理解乐诗意,品位了诗情。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一首送别诗,查阅资料,将他改写成一个美丽的故事。黄鹤楼送别教案2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这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主题单元“走进名著”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古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对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二)重难点分析文章所描绘的场景,诗人所处的时代离学生的时空距离较远,理解诗人之间的感情是教学的难点;走进故事,走进古诗,走进名著,理解意思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三)设计理念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螺旋上升,通过“组词”“ 组句”“ 组段”的组块教学,为理解诗意,体会情感这一“内核”这一教学目标服务。2.以读为主,以诗为主,诗文对照,适当拓展。3.按照“找划读想说”的线条指导学生学习。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三、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1.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认识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2.自由读文章23遍,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教师准备:教师应对诗歌的写作背景,李白和孟浩然的诗歌成就,学生对李、孟诗的认知程度有所了解。(三)教具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题有送别诗的明信片 四、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引出课文题目。1全班同学一起背诵两首古诗静夜思、春晓。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 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师评:这是一千多年前的唐诗,至今还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了解它们的作者吗?3板书李白,孟浩然,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的相关知识。(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屈原以来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2)孟浩然, 唐代诗人,湖北襄阳人,他和王维友谊深厚,史称“王孟”。他洁身自好,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是晋代陶渊明后的山水田园诗的最高峰。(3)李白年轻时潇洒倜傥,挎一把宝剑,带上他最心爱的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在路过湖北襄阳时,认识了当时誉满天下的大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二人的交往,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为了亲密的朋友。4导入课题,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别,学生书空。(二)初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1.自由朗读全文,根据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李白 孟浩然 ,并 。2.指名口头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板书。(三)理解词语,感悟诗歌意境。1.出示词语: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依依惜别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 誉满天下 浩浩荡荡 永世不绝。2.词语朗读,把字音读准确,把词串读出节奏。3.词语个性化朗读,要求:按自己所理解的词语意思来朗读(准确,有节奏)。(四)诗文对照,理解诗歌意思。1.朗读古诗(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2)自由朗读诗歌,读出古诗的节奏。(3)交流汇报朗读的效果。2.根据诗歌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划线并同桌讨论)。3.汇报对应朗读(教师中间过渡,反复对应朗读,当堂背诵)。(1)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对应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2)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对应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4.指名抽查对应朗读背诵效果。5.现场出示题单填空,借助课文理解古代汉语意思。辞( ) 下( ) 尽( ) 唯( )(五)潜心品读,体会惜别之情。1.划出文中写“依依惜别”的句子,自由练习朗读。2.汇报交流,指导朗读。(1)用人物的动作体现“依依惜别”: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2)用人物的对话体现“依依惜别”:“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3)用景色的描写体现“依依惜别”: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六)适度拓展,表现诗歌魅力。1.在板书中的“主要内容”里把“送别”换上“依依惜别”一词。李白在黄鹤楼和孟浩然依依惜别并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把句号变成冒号,概括全文意思,背诵古诗。李白在黄鹤楼和孟浩然依依惜别并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四名学生上台分句合作试默写古诗。4.赠送题有送别诗(后附)的海南风景明信片,结束新课。附:几首送别诗别董大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送元二使安西 王 维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赠汪伦 李 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附:板书设计黄 鹤 楼 送 别李白在黄鹤楼与孟浩然依依惜别,并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别教案3一、本课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能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并会背诵这首诗。2、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暂时"、"凝视"说话。(2)逐步学会基本的自学古诗的方法。3、情意目标: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二、本课时教学目标:在细读课文、品味朗读的基本上,学会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逐步学会自学古诗的方法。一、直接揭题,自主定位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黄鹤楼送别2、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想学到什么呢?二、诗文对应,初步感知1、快读课文,找出表明李白送别孟浩然时情景的词语。(板:依依惜别)2、李白把这一情景写成了一首诗:(1).课件出示诗句(静止状态的送别情景作背景。)(2)配乐范读。(3)你喜欢这首诗吗?自己读读看。你认为学习这首诗可以通过什么方法?3、初步理解诗句:(1)找: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理解诗句有帮助的句子并划出来。(2)读:汇报学习体会,你找到了哪些语句。.课件: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对应的诗句与语句,静止状态的送别情景作背景。(4)说:谁愿意说说诗句意思,会说哪一句就说哪一句。.课件:根据学生回答突出相关诗句。(5)议:互相讨论一下,试着把整首诗意思完整地说出来。4、师生小结:读通顺并能说出意思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三、体验感悟,感情朗读1、快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他们依依惜别的句子。2、感悟一、二句:(1)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就请您满饮此杯吧!"a.自由读的基础上一生读。b.你已经知道这是体现"依依惜别",怎样才能读得更好?c.评读激励,再读。d.小结:体会"依依惜别"。(2)出示"王勃说得好像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a.生读中说体会(结合板书:友谊永不绝)b.体会"依依惜别"。(3)谁愿意分角色读,请一对好朋友读。分角色表演。(4).课件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品读谈体会。3、感悟三、四句:请同学们继续找出文中体现"依依惜别"的语句。(1)读:个别读。(2)看:.课件:李白送别情景的动画场面。出示:"岸边杨柳依依,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3)悟:a.从哪些词可以看出"依依惜别",(指导"凝视"说话)并在说说感受的基础上再读这一句。b.提问:能谈谈你读得好的经验吗?c.配乐朗读,再次体会"依依惜别"。(4)品: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点拔学生品读。4、师生小结:有感情地朗读是学好古诗的第二步。四、升华理解,尝试背诵。1、让我们将"依依惜别"之情带入全诗的朗读之中。.课件出示全诗及送别动画场景,学生挑战朗读,读得好的老师给配上音乐。2、谁能尽快背下来,需要准备一下吗?3、师生小结:会背诵是学好古诗的第三步。五、自我.总结,拓展延伸。1、读:动画配合分角色朗读全文:叙述部分、李白、孟浩然、诗句。你们愿意读哪儿就挑哪儿的读,剩下的我读。(配乐)2、问:(小博士提问):同学们现在谁愿意告诉大家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3、练:(小博士挑战):同学们,我这儿有一项以小组开展的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阅读专题(1):阅读描写送别情景的古诗,阅读专题(2):阅读大诗人李白写的诗,我准备,你准备怎么做呢?黄鹤楼送别教案4教学要求: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初步设疑:课文讲了谁在什么时候,为谁送别呢?(板书:李白 孟浩然)根据回答出示并齐读第一自然段,过渡:为好朋友送别,李白的心情非常激动,他吟出这样一首诗课件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自读古诗,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指名交流自己的问题。谈话激趣:同学们有很多疑问,学贵有疑。我想通过认真读了课文后,不需要老师讲,你就明白了。让我们回到黄鹤楼上。让我们回到黄鹤楼上。二、精读课文,引导探究。学习第二自然段。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黄鹤楼的句子。课件出示图片。看图,说说你觉得黄鹤楼怎么样?一对好朋友就要在这里分别了。他俩此时的心情怎样呢?读读课文,体会一下。学生交流(板书 :依依惜别之情),出示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引读:因为李白和孟浩然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所以(生接读)。(因为他俩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生接读)指导朗读这句话。(让我们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学习第三自然段过渡: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生接读)出示句子: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交流。(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再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交流。(指导:你通过课外的阅读,对孟浩然的人品或诗篇有哪些了解?相机指导读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指导朗读。指名看背景图表演读。(演演李白)过渡:其实,孟夫子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他是怎样宽慰的?根据回答再出示句子: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出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指导理解知己在文中指谁?)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句话,在课文中就是指生读(李白和孟浩然虽然分别了,但是他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你是怎样理解永世不绝的?指导朗读(那我们自由读读这段话)。指名看背景图表演读。(演演孟浩然)分角色表演话别的情景。同桌之间合作练习表演他们话别的情景(指导:注意他们的动作,读熟他们的语言,把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指名表演。学习第四、五自然段。引读第四小节。此时此刻,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孟浩然(友人)(生接读)。他坐的船(白帆)(生接读)。李白(生接读)。出示句子: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这时李白有些什么表现?(依然伫立、凝视远方)用表演的形式理解依然伫立和凝视远方这两个词。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看着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他会想些什么呢?(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此时的杨柳、沙鸥似乎也受到了李白的感染,有些什么表现呢?齐读第四节。过渡:但是友人还是离去了,李白内心很激动,随即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习第五自然段:出示并齐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什么叫脍炙人口?三、诗文对照,理解诗意。指名交流:李白把孟浩然送走了,你们的问题也解决不少了。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李白把这么多的离情别绪浓缩在这首诗里,后来这首诗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你知道什么叫脍炙人口?师生吟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深情厚谊,回去请同学们摘录感受最深的句子。黄鹤楼送别教案5一、教学目标1掌握主题文本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会课文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课文中的四字成语和常用语。2感悟文本主题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从李白的几首离别诗中体会诗人寄情于水的诗歌文化。3培养言语品质在四字成语或常用语的感情朗读中唤起鲜明意象。围绕“依依惜别”的感情去发现语言文字表达的情感性。在模仿迁移表达和想象表达中提高言语表达能力和审美感受。二、教学过程(一)出示词语,指导朗读。烟雾迷蒙 俯临长江 杨柳依依 依依惜别 脍炙人口 浩浩荡荡繁花似锦 飞檐凌空 沙鸥点点 按捺不住 誉满天下 永世不绝1、指名朗读,读准字音。2、教师范读一个词语,学生模仿朗读对应的词语,要读出画面、语气和情感。(二)诗文对照初步朗读感知1、课前板书:黄鹤楼送别,朗读课题,读出感情。指出课文特点。(黄鹤楼在湖北武汉,扬州是江苏省扬州市,它们都在长江边上,黄鹤楼在西面,扬州在东面。所以说“西辞黄鹤楼”。)2、从课文中找找哪些语句表达的就是这首诗的意思。用直线“_”划出来。然后交流一下。老师读一句诗,让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说诗句的意思。(三)精读课文,感悟诗情1、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当时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呢?(1)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板书:之景(2)师:你觉得送别时的环境怎么样?那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把同学和老师带进那迷人的送别场景。2、假如第一段侧重写的是黄鹤楼送别之景,那么第二自然段侧重写送别之什么呢?读读第二自然段,能否和第一自然段一样,用一个字概括。讨论并板书:之情。(1)指名朗读,体会这是一种怎样的离别之情。讨论板书:依依惜别(2)什么叫依依惜别?“依依”什么意思?“惜别”什么意思?(依依:留恋的样子;惜别:舍不得分别。形容十分留恋,舍不得分开。)(3)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依依惜别之情。(4)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与原句对比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_,一会儿远眺_,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除了蓝天白云和江上景色,还可能仰望什么,远眺什么?比如:温暖的春日、雄伟的黄鹤楼、点点白帆、滚滚江水、飞翔的沙欧等)与原句对比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_低垂的杨柳,一会儿_似锦的繁花,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5)集体朗读第二节,体会依依惜别的感情。3、李白和孟浩然在一个特定的送别之景当中,深藏着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接着,课文又写了送别之什么呢?请读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一个词语概括。(1)出示:仔细读读第三自然段,你能读出两人之间怎样的感情?请抓住关键词句你圈圈划划,并做批注。(2)交流。(李白对孟浩然十分敬重,两人的友谊十分深厚。在谈出感受后,通过朗读体会感情。)重点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指导朗读,问:猜想一下,孟浩然什么样的人品得到李白的敬仰?(有所领悟后再感情朗读,层层叠加。)随机补充: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出示):赠孟浩然唐 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教师解释:我十分敬仰孟先生,他人格高尚才华横溢,名闻天下。年轻时远离官冕车马,年纪大了又归隐山林,常与松云为伴。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孟浩然很有才华,一生不贪图荣华富贵,人品高尚纯洁,深受李白的敬仰。指导朗读重点句。李白说孟浩然的诗篇誉满天下,我们以前学到过孟浩然写的诗吗?出示:春晓唐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指导集体朗读诗句,初步感受孟浩然诗篇誉满天下(几乎家喻户晓)的才华。然后指导朗读课文重点句。重点出示:“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指导朗读。对比出示: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蓝天下的白云_。(纯洁无暇)再比如:却像这雄伟的黄鹤楼名垂千古,却像这三月的繁花美丽动人,却像这杯中的美酒清纯甘甜)(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依依不舍的感情。教师读旁白。4、黄鹤楼送别,课文从送别之景,写到送别之情,再写到送别之语。接下来,又侧重写送别之什么呢?读读第四自然段,讨论并板书:之举(1)在送别之举中,你又从哪里读出了人物的依依惜别之情?讨论,随机出示:“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随机理解:伫立(长久地站立)、凝视(聚精会神地看)指导有感情朗读(2)好友已经乘船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可是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久久不愿离去。此时,他的内心会想些什么呢?请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李白此时的内心活动。(3)交流,点评。5、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指导有感情朗读(3)课文从送别之景,写到送别之情、写到送别之语、写到送别之举,最后写出了李白所作的送别之诗。(板书:之诗)请你再仔细读读这首诗,你觉得这首诗哪里蕴含着李白和孟浩然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说说理由(蕴藏在烟花三月中、孤帆远影中、碧空的尽头中、滚滚长江水中)(四)拓展李白的离别诗,感受李白寄情于水的诗歌文化。1、李白写过很多的送别诗,而且十分喜欢把离别时的感情寄托在流水之中。(1)出示:赠汪伦唐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师:这是我们曾经学过的李白写的一首送别诗赠汪伦,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在这首诗里,李白把离别的感情寄托在哪里?李白和汪伦感情深吗?你从哪里看出来?(2)出示金陵酒肆留别(唐 李白)师:这是李白写的另一首送别诗,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酒肆就是古代的酒店。在这首送别诗当中,李白先写了酒店周边环境非常美丽,酒店里已经酿造了上等的美酒。金陵的很多朋友前来相送,大家频频举杯畅饮美酒。最后两句诗是这样写的。出示:“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指名朗读,集体朗读,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请你们问问这东流的水,离情别意与它相比究竟谁短谁长?”在这两句诗里,李白把离别的情谊寄托在哪里?(寄托在东流水当中,也就是长江水当中,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但李白觉得自己与金陵朋友的离情别意比长江水还要长。)(3)出示渡荆门送别(唐 李白)师:这是李白写的又一首送别诗。“荆门”是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长江边。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从荆门的渡口与朋友们告别。一共有六句诗,写了李白离开荆门渡口以后,一路上看到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最后两句诗是这样写的。出示:“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指名朗读,集体朗读。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你们说,李白一路上游览了那么多的自然美景,为什么最后还是十分怜爱这来自故乡的水呢?(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感激之情)2、将“寄情于水”的诗句整合在一起朗读: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3、小结让学生看着板书,引导学生梳理出课文的写作思路。课文从送别之景,写到送别生:之情,写到送别生:之语,写到送别生:之举,最后写到送别生:之诗。表达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生:依依惜别之情。通过了解其他三首李白的送别诗作,我们发现李白寄情于水的诗歌创作现象,这是一种诗歌文化现象。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诗歌阅读中关注这种文化现象。黄鹤楼送别教案6一、导入。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提问解题。黄鹤楼在哪里?(位于湖北武汉长江江畔,名胜之一。)谁送别谁?(李白送别孟浩然。)教师板书:李白孟浩然3、教师介绍背景。李白年轻的时候住在湖北一代,和同住在那里的大诗人孟浩然结成了忘年交。出示诗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教师解释。有一天,孟浩然决定“顺江东下,前往扬州”,李白就在黄鹤楼上为他“饯行”,并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出示诗句,请学生质疑,并提醒学生:这篇课文是“文包诗”,大多数问题都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二、初读。1、提出要求。大声朗读,读通顺,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2、检查。出示容易读错的词:饯行伫立凌空远眺按捺不住脍炙人口指名读,齐读。请学生选择难读的句子互相读,互相纠正。三、再读课文,质疑解答。1、提出要求。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提出来。2、指名逐节朗读,学生质疑,教师注意采用各种方法指导理解,相机进行朗读,加深理解。重点指导:“饯行”,提醒学生注意形旁理解;“俯临”,比较黄鹤楼和长江的高低理解;“飞檐”,看图理解;“比邻”,联系成语“比肩继踵”的“比”理解;“杨柳依依”,看图想象,说说感受即可;“沙鸥点点”,画简笔画示意;“伫立”,联系上文“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理解;“脍炙人口”,教师解释月字旁和肉有关,“脍”,指细切的肉,“炙”,有火字低,指烤肉;指导学生写好“炙”字。四、学生自答原来质疑的问题。1、教师提问,读了文章,对于这首诗,你们读懂了哪些?2、学生回答。3、对于较难的“西辞”,教师画简笔画解释。五、教师配乐范读课文。1、教师配乐范读。2、学生自提要求,选择一个小节练习。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六、初读感受。1、教师提问,读了课文,你们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2、学生回答。3、教师小结:回想当年,李白一定也怀有这种种感受,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请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朗读这首诗。七、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家人听,请他们为你打分。2、完成习字帖,写好字,争取得“优”。我的思考第一课时干什么?王恒老师做了研究。真实、平实、扎实是我们每一堂课所追求的。这一课基本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体现了我们的追求。这堂课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要真正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很多问题靠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加上教师适时、适当的点拨是可以解决的;教师要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内功,教师的功底扎实了才能驾轻就熟,才能给学生更多的东西,学生崇拜哪个老师就会自然地喜欢那位老师所任教的课程;教师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唯有吃透,才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黄鹤楼送别教案7一、创设情境,导入学习播放歌曲但愿人长久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古往今来,当我们面对离别的时候有谁能那么坦然呢?昨天我们一起来到了黄鹤楼,和作者一起又经历了一次朋友间的离别,在暮春三月,李白却送走了挚友孟浩然,那情景历历在目,作者的那首诗仍在耳边回荡:(出示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指名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播放歌曲干杯,朋友1、听着听着,你感受到了什么?2、歌声唱出了朋友间深深的友情,浓浓的不舍,这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我们现在喜欢用歌声来表达这种情感,而古人最喜欢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呢?对啊,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朋友间的友谊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你看,昨天我们一起来到了黄鹤楼,和作者一起又经历了一次朋友间的离别,在暮春三月,李白却送走了挚友孟浩然,那情景历历在目,作者的那首诗仍在耳边回荡:(出示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指名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齐读古诗二、自学课文,感悟离情自学要求:多么深情的诗啊,这是李白心灵的产儿,饱含着他对孟浩然的浓浓的情谊,文也如此,字里行间的丰满盈润,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你的心去读一读每一个字,感受一下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的句子,多读一读,想一想,在旁边写一写你的体会,也可以相互说一说。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三、集体交流,品悟真情a:1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2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3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从李白的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尤其从哪些词句中你体会到了这种真情?1如:“敬仰”李白敬仰他的什么?孟浩然有哪些品质令人敬仰呢?(引导想象:孟浩然是怎样对李白的?人品:补充介绍给学生:李白敬重孟浩然的人品有诗为证,赠孟浩然:(生读)师简单介绍诗意。令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黄鹤楼送别教案12篇.docx)为本站会员(ylj18****70940)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