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西高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广西招生考试院.doc
-
资源ID:68444033
资源大小:145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4年广西高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广西招生考试院.doc
2016年广西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学科考试大纲与说明 一、考试性质与目的(一)考试性质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制度是我国针对高等学校教师行业的职业准入实行的一项职业资格认定的制度,它对于规范高等学校教师任用标准,加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专业化,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广西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是广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领导、广西招生考试院负责实施的职业资格认定考试,考试结果将成为申请认定高校教师资格的条件之一。(二)考试目的通过本学科的考试,考查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申请人对学和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把握,对高等教育心理学原理的理解,以及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能力。从而使申请人树立科学的教育心理观、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将心理学的知识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形成现代教师应具备的职业心理素养。二、命题依据和原则(一)命题依据根据高等教育心理学学科考试大纲及说明,结合我区高校新入职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命题。(二)命题原则1导向性原则。反映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引导考生职前准备,充分发挥教师资格理论考试的导向作用,促进考生学习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养成现代教师应具备的职业心理素养。2科学性原则。符合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的性质、特点和要求,遵循考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发展要求;注重考查内容的基础性与发展性;选用素材必须紧密联系高校的生活实际,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语言表述规范准确。试题答案准确、合理。3客观性原则。试题内容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较广的覆盖面,反映学科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有利于考生发挥创造性思维。试题的题型、难度比例适当,效度高,能够客观评价考生的学习水平。4基础性原则。以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材高等教育心理学实用教程为蓝本命题,重点考查考生掌握基础知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目标分了解、理解、运用三个知识和能力水平层次。杜绝偏题、怪题,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比例适当。5公平性原则。充分考虑不同专业考生的实际,面向全体考生,避免经济、历史、文化、地域、民族、性别等背景差异对考生正常答题的影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保证测试的公平。6人文性原则。充分体现为考生服务的宗旨,充分考虑考生答题的心理需求,努力创设宽松的环境,在试卷中合理设置相关提示,帮助考生正常发挥,对考生给予人文关怀。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一)考试水平层次说明高等教育心理学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水平要求由低到高依次是了解、理解、运用三个层次,高水平层次的测试要求包含低水平层次的测试要求。1. 了解要求对所列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论有初步认识,记住相关概念的定义、基本理论的内容、教育心理学原理的基本观点及相关事实。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说出、识记、比较、简述等。2. 理解要求对所列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论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能用自己的语言或用与原先不同的表达方式来阐述所学的内容,能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论进行解释、说明或概括。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理解、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判断、初步运用等。3. 运用要求具备运用所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解决高校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能对教育心理现象进行推断和预测、正确阐释具体教育心理事件发生的原因、意义及影响;学会解读、分析教育心理现象并懂得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相关问题。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使用、运用、解决问题等。(二)考试内容及要求教师篇1.教师职业心理的发展考点水平层次要求了解理解运用教师职业生涯的内涵与特点知道教师职业生涯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含义,描述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包含的内容,能说明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比较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描述教师在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所关注的焦点内容。专家型教师的教学专长知道专家型教师的概念,描述专家型教师的教学专长表现并分析他们是如何做到的。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掌握专家型教师基本的共同点。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规律掌握专家型教师成长的规律并加以运用,能推导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所需的条件。教师职业生涯的“高原现象”识记教师职业生涯中“高原现象”的含义和表现。教师自我效能感掌握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学效能感的概念,说明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能初步运用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策略。教师职业倦怠知道教师职业倦怠的含义及其核心成分,分析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外在和内在因素,能运用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 2.教师的素养与人格考点水平层次要求了解理解运用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 识记角色的定义,理解角色期待的含义,说明现代社会对教师角色期待赋予的多重内涵。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 了解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发展过程,知道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条件。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 理解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含义,说明教师职业理想的核心和主要表现,描述社会上常见的几种教师职业价值观。教师的专业知识 简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内容。 教师的教学能力 理解教学反思能力的涵义、教学监控能力的涵义及内容,掌握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力和教学反思能力的常用方法,掌握教育机智的内涵和表现。教师的人格 掌握有效教师的人格特征及其对学生的影响3.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调适考点水平层次要求了解理解运用教师的工作压力 知道压力的含义,说明压力的消极影响和积极意义,初步运用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原理解决教师的工作绩效问题。教师工作压力下的身心反应 了解职业压力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知道塞利格曼的习得性无助理论。教师的压力源 能从社会环境和教师职业本身判断教师的压力源,理解来自于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压力因素及其影响作用,初步运用归因的概念和两种不同的归因模式。教师的压力应对 理解压力应对、防御性应对、直接应对的含义,掌握防御性应对和直接应对常用的方法及其在压力预防和压力缓解中的应用。 学 生 篇4.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考点水平层次要求了解理解运用大学生的基本认知特点 知道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所处的发展阶段。说出认知发展的两层含义。简述大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智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掌握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掌握辩证逻辑思维的内涵,运用大学生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特征分析并解决问题。大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的教育 初步运用促进大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的教育策略和教学方法。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知道自我意识、理想自我、自我统一性的概念,能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新特点:分化、矛盾、整合的理论分析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困惑和问题。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教育 能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掌握如何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心理学视角的人生价值观 理解价值观、人生价值观的含义,描述人生价值观的结构及其含义,说明人生价值观对行为的导向和调节功能。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标准 掌握价值观形成的三个阶段,理解青年期是人生价值观形成并逐步定型的关键期,运用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心理条件解决问题。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特点 掌握并运用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特点及教育要求。 5.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考点水平层次要求了解理解运用大学生学习内容的专业性 描述大学生学习内容专业性的表现,分析大学生专业学习遇到的常见问题,掌握相应的疏导方法和策略。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知道大学生学习过程自主性的表现,描述批判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大学生学习结果的超越性 说明大学生学习结果超越性的表现。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 知道学习适应的概念,分析大学生学习不适应的主要表现及其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大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 知道专业信任感的内涵,掌握大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策略。 6.大学生的个别差异考点水平层次要求了解理解运用智力的内涵 知道智力的概念,能说出智力的核心成分和最基本的特征。大学生的智力差异 掌握智力差异的表现,能分析卡特尔的智力理论,能运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分析和指导大学生的智力发展教育。 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 掌握认知方式的概念,能够比较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点,掌握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学习者的优劣势及应注意的事项。人格的含义 理解人格的概念及其特点,说明气质和性格的定义,描述性格的心理结构及其含义。 人格的发展差异 知道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人格的类型差异 理解荣格的人格类型说和艾森克的人格三维类型说,能初步运用理论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大学生中常见的人格障碍 掌握大学生人格障碍的表现类型,掌握造成大学生人格障碍的主要因素,会使用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方法和策略。 学习篇7 学习的基本原理和理论考点水平层次要求了解理解运用学习的定义 理解学习的定义,说明学习的基本内涵。学习的类型 知道学习的简单分类,比较学习的不同层次。经典条件作用 理解经典条件作用的原理和行为法则,能够初步运用经典条件作用对有关现象进行分析。操作条件作用 比较操作条件作用与经典条件作用的区别;理解强化的原理;能够初步运用强化的原理塑造学生的行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理解发现学习的定义,说明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的基本涵义。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 了解意义学习和“先行组织者策略”,说出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及心理机制,知道意义学习和发现学习的不同,简述如何根据该理论进行有效教学设计。建构主义学习论 掌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能分析其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并进行评价;能运用该理论进行有效教学设计。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掌握该学习理论的基本原则以及罗杰斯的学习观;能运用该理论进行有效教学设计。 8 不同类型的学习考点水平层次要求了解理解运用陈述性知识 理解陈述性知识的概念;能说明促进陈述性知识迁移应该注意的问题。程序性知识 理解程序性知识的概念;能够说明自动化技能获得的三个阶段;能够推测出有效促进技能自动化的教学措施。学习策略 理解学习策略的基本含义;描述SQ3R阅读策略的操作步骤和内容;说明大学生学习策略形成的条件以及学习策略的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品德及形成规律 理解品德的含义,能比较品德与道德的区别;说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当代大学生品德现状 能说明当代大学生品德现状的特点及原因。大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心理学技术 掌握道德两难故事法、价值澄清术、榜样学习以及角色表演的基本观点和过程,并能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加以运用。 9 学习动机考点水平层次要求了解理解运用动机与学习动机 理解动机与学习动机的概念,并在教学中初步运用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成分 知道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的含义。提高学习动机的内在因素 掌握提高学习动机四个内在因素;能够联系教学实际从内在因素方面分析学习动机提高的有效措施。学生的需要 能描述需要的概念;说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观点。学生的目标定向 理解目标定向理论的基本观点;说明将大学生的目标定向和学习动机较好地结合起来的方法。学生的归因 掌握归因的概念和归因维度以及习得无助感的概念;能够使用积极的归因模式和消极的归因模式。提高学习动机的外在因素 能够分析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外在因素,能够联系教学实际从外在因素方面分析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措施。 交往篇10 师生交往及其影响因素考点水平层次要求了解理解运用师生交往的含义 知道师生交往的含义和特点;了解师生交往的类型。师生交往的缺失 能够掌握并分析当前师生交往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师生交往的心理结构 掌握师生交往的心理结构的主要因素并加以运用,分析促进师生良好交往的方式。积极师生交往的功能 能够描述积极师生交往的主要功能。影响师生交往质量的因素 掌握教师的不同领导方式对学生有不同的影响;知道气质的基本类型;能够分析不良心理品质对师生交往的消极作用;知道不同师生交往渠道的特点;能够结合有关工作实际或案例整体分析影响师生交往质量的因素。 11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效应考点水平层次要求了解理解运用自己人效应 掌握自己人效应的含义;能够分析让学生认可教师为“自己人”的有效策略,能根据自己人效应对相关案例或实际工作进行分析讨论。反馈效应 掌握反馈效应的含义;掌握反馈效应的启示,能根据反馈效应对相关案例或实际工作进行分析讨论。犯错误效应 理解犯错误效应的含义;描述反馈效应的启示,能根据反馈效应对相关案例或实际工作进行判断与说明。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掌握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含义;掌握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启示,能根据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对相关案例或实际工作进行分析讨论。晕轮效应和恶魔效应 理解晕轮效应和恶魔效应的含义;描述晕轮效应和恶魔效应的启示,能够根据晕轮效应和恶魔效应对相关案例或实际工作进行判断与说明。刻板印象 理解刻板印象的含义;描述刻板印象的启示,能根据刻板印象对相关案例或实际工作进行判断与说明。投射效应 掌握投射效应的含义;掌握投射效应的启示,能根据投射效应对相关案例或实际工作进行分析讨论。超限效应 掌握超限效应的含义;掌握超限效应的启示,能根据超限效应对相关案例或实际工作进行分析讨论。霍布森选择效应 理解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含义;描述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启示,能根据霍布森选择效应对相关案例或实际工作进行判断与说明。搭便车效应 理解搭便车效应的含义;描述搭便车效应的启示,能根据搭便车效应对相关案例或实际工作进行判断与说明。习得性无助效应 掌握习得性无助效应的含义;掌握习得性无助效应的启示,能根据习得性无助效应对相关案例或实际工作进行分析讨论。登门槛效应 理解登门槛效应的含义;掌握登门槛效应的启示,能根据登门槛效应对相关案例或实际工作进行判断与说明。门面效应 掌握门面效应的含义;掌握门面效应的启示,能根据门面效应对相关案例或实际工作进行分析讨论。12师生交往的技巧考点水平层次要 求了解理解运用人际吸引的原理 理解人际吸引的概念以及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人际影响的技巧 掌握人际影响的主要技巧,能进行相关案例的讨论分析。师生交往中教师要具备的特质 掌握师生交往中教师应该具备的特质;能分析如何定位认识自己和了解学生;掌握并运用表达同理心的基本立场和有效训练方法。师生冲突的原因 理解师生冲突产生的原因,能结合实际或工作对相关案例进行判断与说明。平息师生冲突 掌握避免发生直接冲突以及巧妙和解的方法;能结合实际或工作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二)试卷结构1题型与分值题型题量分值单项选择题 约18约18辨析题约4约24简答题约4约32论述题约1约12材料分析题约1约142内容与分值考试模块分值教师篇约占25%学生篇约占25%学习篇约占25%交往篇约占25%3不同难度试题分数比例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赋分比例约为721。4. 不同水平层次分数比例了解约占20%,理解约占40%,应用约占40%。五、题型示例(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例1】“我能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如果让我教一门新课,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它”,这些说法反映的是教师的 A.教学实践 B.教学反思C.教学反馈 D.自我效能感 【 】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要求考生理解自我效能感的含义。本题属于理解层次,中等难度题。解析: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的主观判断与期望。对教师来说,指的是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就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和感受。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可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一般教育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和判断。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认识和判断。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答案:D【例2】小韦同学期末考试没考好,就说是老师出的题目太“变态”,为自己的失败找理由。这种心理属于防御性应对中的A合理化 B否认 C反向 D自居作用 【 】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教师压力应对,要求考生理解心理防御应对的方法。本题属于运用层次,较难题。解析:压力应对是指教师面对各种生活和职业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策略和行为反应方式。压力应对主要有两种方式,即防御性应对和直接应对。防御性应对是指通过离开压力情境而保护自我,常见的心理防御应对方法主要有合理化、否认、反向、自居作用、投射等,其中,合理化(文饰作用)是指为自己的处境和行为寻找看似合理的借口,也是人们常说的“酸葡萄心理”。否认是指人们试图通过拒绝承认现实而减轻自己的压力和痛苦。反向是指为了防止危险的冲动暴露而采取截然相反的态度和行为进行掩饰,缓解一时紧张的压力。自居作用是指试图把别人的特点当成自己的特点,以此来缓解压力,解轻自己的焦虑。投射是把自己不能接受的冲动、情绪或缺点妄加在别人身上,从而减轻以至于避免内心的不安和痛苦。因此,选项A正确。答案:A(二)辨析题(先判对错,然后说明理由。)【例1】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二者没有区别。考查目的:本题考查操作性条件作用,要求考生理解正强化和负强化的含义。本题属于理解层次,较难题。解析: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有机体在某种情景下,自发作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景下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该反应与情景的联系。强化是一种操作,即在反应之后呈现强化物。根据不同的维度,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当有机体作出某个操作反应后,如果呈现某一后继刺激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该刺激产生的作用就是正强化。相反,在有机体操作某个反应后,如果撤走某个刺激物,反应概率也会增加,这种刺激产生的作用称为负强化。在生活中,人们经常把负强化和惩罚相混淆,但二者是有区别的。从定义来看,负强化总是增加某一反应发生的概率;惩罚总是减少某一反应再次发生的概率。从效果来看,一般而言,惩罚尽管在改变行为方面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它在塑造行为中的效果不如强化好,而且带有很多消极影响,所以在教育中应该有条件地使用惩罚。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答案要点:负强化和惩罚是两个不同概念,两者有本质的区别。负强化总是增加某一反应的概率;惩罚总是减少某一反应再次发生的概率。(三)简答题【例1】简述目标定向理论的主要观点。考查目的:本题考查学生的目标定向。要求考生理解目标定向理论的主要观点。本题属于运用层次,较难题。解析: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学生将自己已形成的学习需要调动起来,以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师可以从学生内在的个人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两方面下功夫,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是提高学习动机内在因素的作用,包括学生的唤起水平,学生的需要,学生的目标定向,学生的归因。二是提高学习动机外在因素的作用,包括教师的特征(示范、热情、关心和期待),课堂气氛(安全有序、成功、理解和挑战性),教学活动(课程导入、内容生活化、及时反馈)。在以上这些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中,目标定向理论是新近认知心理学家试图运用社会认知理论的原理研究个体在成就情境中的动机和行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目标至少在三方面激励动机水平和增强自我效能感。答案要点:(1)目标定向理论是研究个体在成就情境中的动机和行为的理论。(2)目标给学习者提供一种衡量他们进步的标准;目标可以增强努力程度和坚持性;当使用原来的方法不成功时,目标鼓励学习者用新的策略去尝试。(四)论述题【例1】试述当代大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及原因。考查目的:本题考查当代大学生品德现状。要求考生掌握当代大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本题属于运用层次,中等难度题。解析:品德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是个体依据社会的道德原则或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和特征。品德在个体的个性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构成个体品德的基本要素有道德规范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式等。个体品德形成过程就是一个接受社会规范、执行规范行为,并从社会反馈中强化对规范的认识,获得规范行为的情感体验,从而确立规范行为的自觉机制的过程。答案要点:(1)认同社会主流道德规范,并呈多元性表现。原因:受环境和传播文化途径的多样性,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家庭、学校,大学生追求自由和个性,乐于奉献的同时也追求个人的成就等因素的影响。 (2)存在道德认识上的困惑。原因:认识模糊,认识片面,认识错位。(3)道德言行时有脱节。 原因:缺乏自律意识,缺乏道德反思的能力,有着很强的从众心理。(五)材料分析题(仔细阅读以下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例1】小黄,男,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总是独来独往,在学校没有亲密的同伴和朋友。据了解,小时候父母的同事、朋友或亲戚到家里来,小黄从来不敢打招呼,总是想办法躲起来。高中以后稍有好转,但在集体场合还是不敢说话。上大学后,这种情况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他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虽然成绩很好,但内心却感到很痛苦。他缺乏自信,经常怀疑自身的价值,敏感多疑,即使一些小事遭到拒绝也会感到十分委屈,觉得受到了伤害。然而他非常渴望与周围人接触,又对社交后的不利后果极为敏感,总是在抵制这种敏感的过程中表现出焦虑、害羞和悲伤。请依据材料回答:(1)小黄的这些表现属于哪种类型的人格障碍?(2)导致这种人格障碍的原因是什么? (3)如果你是小黄的老师,你认为应如何对他提供心理帮助?考查目的:本题考查大学生中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要求考生掌握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含义、原因及改变人格障碍的方法。本题属于运用层次,中等难度题。解析:人格障碍是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之一,第1问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中小黄的表现判断出他属于回避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以回避社交场合、焦虑、怕被拒绝为主要特征。第2问要求考生从遗传、环境、个体经历等方面分析回避型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第3问要求考生从教师的角度回答如何给小黄提供心理帮助,可从全体学生和个别学生的两个方面提出可行方法。答案要点: (1)小黄的这些表现可以判断为回避型人格障碍。 (2)导致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原因: 遗传可能与回避型人格障碍有关。环境也是导致回避型人格障碍的重要因素。个体的生活经历特别是一些意外的发生对个体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3)心理帮助:采用观察和评定方法了解小黄的人格特点。采用各种心理学措施改进或补救其人格缺陷,促使其人格得到平衡地发展,从而形成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