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23年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自我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doc
-
资源ID:68451163
资源大小:33.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云南省2023年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自我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doc
云南省云南省 20232023 年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自我年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自我检测试卷检测试卷 B B 卷附答案卷附答案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社会工作者阿华在社区需求调查中发现,社区中有一些老年人不参与社会交往,除了不得不出来买菜购物,几乎不出屋,整天待在家里,这些老人中有的又是独居老人,阿华偶尔碰到他们热情的与其打招呼问候时,他们也只是勉强点头。阿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里在想,要是这样下去,生命力就会越来越低,退化、衰老的进程就会加快,不行!我得为他们做点什么。问题:结合案例中描述的社区老人状况,依据老年社会工作方法设计恰当的服务计划。【答案】1问题与需求分析。根据案例中描述,社区老人的主要问题是闭锁在家里不出屋,不参与社会交往。人是社会性动物,具有趋群体性,人际交往是人类主要行为,特别是老年人,长期缺少社会接触会让老年人的交往能力受损,变得淡漠和了无生气,强化退缩倾向。因此,社区老人需要被激发和唤醒。2确定服务目的与目标。服务的目的即是激发老人的生命热情,保持和提高生命活力。具体目标包括:动员老人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活动;建立人际交往与社会支持网络;开发兴趣,在参与活动中感受合作与乐趣;挖掘志愿精神为社区建设发挥余热,作出贡献。3动机激发小组的目的就是要激发那些不再对眼前或将来感兴趣的人。小组活动是用来帮助老年人重新与他人建立联系,摆脱一直满脑子装的都是自己和自己麻烦的状况。动机激发小组一般由 1015 名老年人组成,成员没有患痴呆症或抑郁症,有一定的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共有 612 节,每周举办一次最好。“动机激发小组”,通常挑选相互了解的人或有共同兴趣的人做组员,会减少一些老年人对加入小组的犹豫。社会工作者需要非常了解每位老人,能拟订有感召力的小组活动,然后运用掌握的老人情况去激发每个人的兴趣。工作步骤:(1)进行家访接触“宅家”老人,通过问候、同感表达、关怀、即时服务建立信任关系,了解需求,动员对园艺种植有兴趣的老人参加“园艺一动机激发小组”。(2)设计小组计划:计划 6 次活动,每次活动一个半小时,半个月聚会一次,6 次活动的内容包括:第一次活动:学习园艺种植知识,请农科院专家通过照片展示、录像展示、讲解等方法讲授种植技术,之后组织到农科技术基地现场参观,选购蔬菜种子或幼苗,准备回家种植。第二次活动:分享种植经验,包括展示自己的种植成果,分享经验,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调整技术。第三次活动:分享种植经验,进行团队建设,推选团队领袖,创建团队文化。第四次活动:分享果实,集体聚餐,“蔬菜火锅”享受劳动果实。第五次活动:探访农科技术基地,与科研人员研讨经验,建立连接。二、小明:16 岁,高中一年级学生;小明父亲 50 岁,公务员;小明母亲 49岁,中学教师。小明父母因儿子的问题前来求助。小明严重厌学,网络游戏成瘾,在学校与同学关系不好,没有什么朋友,和老师之间有严重冲突。小明的父亲是建设局的副局长,常年在外奔忙。小明从小由母亲带大,母亲将全部精力都用在儿子身上。小明到了初中还和母亲睡一张床,洗澡从不关浴室门。从小到大,母亲什么事也不让小明做,早上甚至给他挤好牙膏才喊他起床。但小明母亲对小明的学习要求特别严,从小送他上各种补习班,要求每次考试不得低于 95 分。小明一直做得很好,小学时曾在省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过奖,但进入初二后成绩却一落千丈。在社会工作者与家庭的第一次面谈中,小明母亲提到她有几个不明白:一是儿子很聪明,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认为他聪明,但他的成绩现在是全班最差的;二是她把所有心血都用在儿子身上,但儿子对她却越来越恶语相加,有时干脆一连几天不理她,她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小明的父亲则与小明母亲有同样的困惑。看儿子对母亲那样,他很想管,但儿子根本不听他的,常常回嘴说:“小时候你都没管过我,现在凭什么管我”有时实在看不过,想打儿子,但身高一米七的儿子却和他对打。更糟糕的是他每次一管儿子,妻子就护着,反过来责怪他。关于儿子的问题,最后总是演变成一场夫妻间的冲突。第二次面谈中,小明提到他觉得除了玩游戏,做什么都没意义。从小到大什么事都是母亲帮他决定,上补习班无论怎么不喜欢都得上;学习成绩一旦下降,母亲就给他脸色;升初中时非要他考母亲希望他上的那个学校,他一点儿也不喜欢。长这么大,他好像从没给自己做过主。他认为学习就是为父母学的,而父母让他学习好其实是为了他们的面子。他说现在不想这样了,他要过自己的生活。在上述两次面谈中,社会工作者发现这个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很奇怪,每个人说话都不看着对方,各说各的。母亲不停地诉苦,每当母亲这样,小明就找个最舒服的姿势坐好,进入半睡眠状态;小明父亲则缩起身子,好像根本没有听见。小明母亲一看到这样就会越说越伤心,诉苦最终变成哭诉。社会工作者决定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为小明家庭提供服务。问题:1请根据上述案例提供的资料,对小明一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预估。2简述“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定义。【答案】1小明一家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小明严重厌学,网络游戏成瘾,在学校与同学关系不好,没有什么朋友,和老师有严重冲突。(2)小明父亲常年在外,小明从小由母亲带大,与母亲关系很亲密,母子之间形成了纠缠的病态家庭关系,父子之间形成疏离的病态家庭关系;父亲教育小明时,母亲又会护着小明,这又形成了联合对抗的家庭关系。(3)小明与父母沟通存在很大问题,对父母的用心存在很大误解。(4)由于夫妻二人在儿子的教育方式上存在分歧,从而造成夫妻之间经常起冲突。2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是由米纽秦提出的,它假设家庭的动力和组织方式与家庭成员的问题密切相关,通过家庭动力和组织方式的改变来解决家庭成员的问题。其核心概念包括:家庭系统,即家庭是由家庭成员相互影响过程中形成的组织化的系统;家庭结构,即家庭系统中存在边界、责任和权力结构;病态家庭结构,即家庭系统的失衡就会出现病态的家庭结构;家庭生命周期,即家庭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生命周期。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要求社会工作者进入受助家庭后,关注家庭结构的认识和把握,通过病态家庭结构的调适,恢复家庭的正常功能。三、大学生小李,22 岁,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大面积烧伤,需要进行植皮手术。听说要植皮后,小李情绪波动很大,吃不下,睡不着,认为万一手术不成功以后不知如何见人了。医生认为这样的状态对他的手术和康复都不利,要求医院的医务社会工作者介入。【问题】1小李的困境有哪些?2如果你是医务社会工作者,你准备如何介入?【答案】1小李面临的主要困境有:(1)情绪问题:情绪波动比较大,主要是对手术能否成功的担心,认为万一手术不成功以后不知如何见人。(2)生理问题:吃不下,睡不着,面对大面积烧伤,需要进行皮肤移植手术。2主要介入策略:(1)通过个案疏导的方式,降低小李的担心,可以给小李举一些成功的植皮手术的例子,让他对手术充满信心,并努力勇敢面对现实;(2)可以利用行为疗法做一些放松练习,通过情绪调整,减轻小李的紧张、恐惧、担忧、焦虑、烦躁,吃不下,睡不着的情绪压力;(3)与小李的家人沟通,通过其家人安慰其焦躁的心情;(4)与病房护士联系,让其与小李进行沟通,使他了解手术过程、减少不必要的顾虑。四、案例:周婷今年 29 岁,22 岁大学毕业后来到省城工作,并认识了当地人张涛,在相处了 4 个月后他们成为了闪婚一族。周婷在孩子出生后辞职当起全职太太。因为自己在省城没有什么朋友,所以也不怎么出门,很少和别人交往。张涛是一家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平时应酬很多,常常到半夜才回家。这也导致夫妻之间交流越来越少,感情也越来越淡薄。最近一次偶然的机会,周婷发现丈夫与公司的女同事有了婚外情,很受打击,一气之下与张涛离了婚。她觉得是自己太没追求,太没能力,才使丈夫在外面找了别的女人。离婚后周婷独自带着女儿生活,虽然张涛每月会按时给她和女儿一笔抚养费,但周婷始终觉得对不起女儿,觉得是自己的决定让女儿没有了完整的家庭。因此,她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也感觉很无助,作为一名单身母亲,她无法接受自己离婚的事实,觉得自己的人生太失败了。在孤独和无助的处境下,周婷找到社区的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在社会工作者进行了解后,发现社区还有好几个与周婷有相似经历的单亲母亲。问题:1作为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看待单亲母亲家庭?2请谈谈针对周婷目前面临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如何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的工作方法采取介入策略?【答案】【答案要点】1单亲母亲家庭是指因为丧偶或者离异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导致只有母亲带着孩子一起生活的家庭。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单亲子女教育难,单亲母亲贫困化,就业、再婚难,社会对单亲母亲的歧视和偏见使得她们的生存环境恶劣,缺乏针对单亲母亲家庭的社会保障等。社会工作者应从以下几方面看待单亲母亲家庭:(1)单亲家庭是一种现实存在,是正常的家庭形式。(2)单亲母亲的问题不是单亲母亲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福利不足、社会歧视观念等导致的问题。(3)尊重单亲母亲应对问题的能力和智慧。2针对周婷目前面临的困境,社会工作者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的工作方法可以采取如下介入策略:(1)个案工作方法的介入策略。协助周婷认识和理解她所面临的困境,通过心理疏导让周婷排解由离婚带来的负面情绪,引导周婷调整心态,重新看待离婚,重新面对离婚后的生活。同时,要让她理解单身家庭也是一种正常的家庭形态,单亲母亲问题并不是她自己一个人造成的,不要因此而过于内疚自责。(2)小组工作方法的介入策略。因周婷所在的社区内还存在其他有类似经历的单亲母亲,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妇女增能理论,将社区内面临类似问题的单亲母亲和已成功走出困境的单亲母亲组织起来,开展单亲母亲的支持性小组活动,通过小组互动的力量,让单亲母亲们重新认识自身的处境,并引导她们对形成这种境况的各种因素进行思考,寻求解决的途径,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相互学习经验,从而改善自己的处境。此外,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社区等资源,通过自助和互助的方式发掘自身潜能,学习负面情绪的处理,并学会科学的亲子教育方法。(3)社区工作方法的介入策略。整合社区内外资源,为周婷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和就业辅导,鼓励她多与外界接触,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找到生活的重心,通过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来增强自信,同时也改善家庭的生活质量;另外,对于社区内拥有相同处境的单亲母亲,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连接社区内的各种资源,倡导单亲家庭的社会救助以及单亲母亲再就业方面的社会福利,解决她们的燃眉之急,让她们对社区有更强的归属感,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心,走出困境。【提示】此题考点涉及妇女社会工作中单亲母亲的服务和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前一个问题考生需要回答教材中关于对单亲家庭的观念和认识即可,后一个问题需要考生了解和掌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基本方法。五、某基金会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贫困家庭儿童提供手术资金的支持,并指定医院实施手术。在患儿住院期间,大多数家长对患儿手术后的康复以及以后的升学、就业心存忧虑,心理压力很大。针对上述情况,该医院社会工作部安排某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拟定一份“患儿家长互助小组”的活动方案,以协助家长更好地应对压力。“患儿家长互助小组”第三次活动方案的初稿如下:问题:1根据该次活动的目标,指出该方案具体内容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2完善“患儿家长互助小组”第三次活动方案。【答案】1小组服务的目标与活动主题应该严格贴近服务对象的需求,且二者之间要高度相关,案例中表现出来的是:各项活动主题包括观看介绍录像片、角色扮演等,都与先天性心脏病贫困家庭家长的特定身份和特殊心理状态相关性低,主题内容也没有涉及改善自我减压方法和技巧的内容。由此可以看出,该小组服务方案各项活动主题与其总目标、理论基础相关性都较小,达成小组目标的困难较大。2结合案例,修正“患儿家长互助小组”第三次活动方案内容如下:总目标:帮助患儿家庭学习和掌握自我减压的方法与技巧。组织建立患儿家长支持网络。具体目标:掌握自我减压的方法与技巧;组织建立患儿家长支持网络。每节活动主题:第一节:暖身活动。第二节:对上次小组活动内容进行回顾。第三节:邀请心理专家做心理辅导和纠正。第四节:邀请有经验的患儿家长做分享报告。第五节:交流各自的感受,学习处理问题的方法,使得他们有渠道获得持续性支持。第六节:整合相关资源,帮助家长寻找提供训练和治疗的特殊学校或者康复机构,为患儿解决康复治疗、教育、社会交往等问题。第七节:倡导政策支持,为患先天性心脏病的贫困家庭儿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第八节:总结、处理离别情绪,回顾本次小组活动内容,布置家庭作业。六、王教授今年 74 岁,他原本是一位身体健康、开朗乐观的老先生,几年前从北京一所著名大学退休,过着平静安详的生活。不过,由于工作调动,王教授早年与妻子两地分居,对孩子的教育无法过问,两个儿子都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因而对父亲颇有怨言,父子关系一直不融洽。王教授妻子在世时,两个儿子经常回家探望。半年前,王教授由于外出与老朋友小聚,回到家时发现妻子面色苍白,气息微弱,急忙送往医院。尽管极力抢救,但由于错过了最佳时机,当两个儿子赶到时,其母亲已经离开人世。儿子们把责任归咎于父亲,不再探望老人。王教授自妻子去世后,断绝了与老朋友的来往,整日待在家中抽烟酗酒,还常常喃喃自语,认为老伴的死是自己造成的。现在的王教授骨瘦如柴,精神恍惚,沉浸在内疚与悲痛中无法自拔。王教授在北京还有一位妹妹和两个外甥,他们对王教授的现状非常担心。假如你是一位社会工作者,被社区居委会主任安排负责王教授的工作。【问题】1请说明家庭系统理论的含义是什么 2上述案例中,王教授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 3针对这些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介入策略【答案】1家庭系统理论是家庭社会工作中运用最广、最受欢迎的理论,它已成为很多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理论基础,为家庭社会工作者评估和干预家庭功能提供基本的理论逻辑框架。家庭系统理论有三个基本的观点:(1)家庭成员的问题是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的。所有的家庭都是一个社会系统,这个社会系统的组成要素是家庭成员,每个家庭成员之问相互依赖、相互影响。(2)家庭所面临的危机既是机会,也是挑战。一旦某个家庭成员出现“问题”,不仅这个家庭成员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沟通交流方式,对“问题”作出新的回应,同时这个问题也会影响家庭中的其他成员,要求其他家庭成员也作出相应的调整。(3)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失调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如果社会工作者能够让整个家庭成员看到“问题”与家庭成员沟通交流方式之间的关联,并且设法改变这样的沟通交流方式,让家庭成员从相互责备的恶性循环方式中摆脱出来,就能有效解决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的失调。2上述案例中,王教授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身体健康问题:如何恢复身体健康由于老伴突然去世,与儿子们的关系恶化,王教授在精神上遭受双重打击,经常酗酒抽烟,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变得骨瘦如柴,精神恍惚。(2)精神情绪问题:如何舒缓情绪由于早年的工作调动,王教授没有机会教育两个儿子,无法看到他们的成长,为此他们对王教授的感情很淡,还有怨言。再加上王教授的妻子是在王教授探望老朋友那天去世的,儿子们把母亲的去世归咎于父亲的失职,父子关系恶化。面对这种情况,王教授的精神极为压抑,沉浸在内疚与悲痛中无法自拔,负面情绪得不到排解。(3)丧亲问题:如何从失去老伴的痛苦中走出来对于妻子的去世,王教授内心非常愧疚,痛苦到无法自拔,断绝了与老朋友的来往,整日待在家里抽烟酗酒。(4)感情支持问题:如何修复与儿子们的关系由于客观原因,王教授父子关系不佳。母亲的去世又成了他们关系恶化的导火索,儿子们不仅把责任归咎于父亲,而且不再去探望老人。(5)社会关系问题:如何重建社交关系网络七、某校为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更好地开展学校保护工作,成立了包括社会工作者在内的学生欺凌防治工作组。社会工作者通过调查发现,有欺凌行为的学生中,不少人缺乏基本的情绪管理能力:有的不能觉察自己的情绪状态:有的不善表达自己的情绪:有的用暴力方式释放负面情绪;有的虽知道欺凌行为不好,但无法自我控制。在学校的支持下,社会工作者计划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帮助这些学生科学管理情绪。小组总体目标为:通过提升学生情绪觉察、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等能力,预防和消除欺凌行为。小组共分五节。要求:结全案例,完成本情绪管理小组计划的设计,只需列出每节活动的目标和主要内容。【答案】本题实质上考查的是校园欺凌,其对应的知识点是学校社会工作第三节学校社会工作方法(三)社区工作方法在学校社会工作的创新。(初级介入;二级介入;三级介入)以及第二节学校社会工作主要内容三、满足全体学生发展性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二)学校社会工作对学生情感培养及情绪管理的介入 2 帮助学生科学管理情绪第一节目标:破冰,互相认识,了解情绪的基本知识。活动内容:1、暖场游戏;2、社工引导组员对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进行讨论。第二节觉察识别自身的情绪活动内容:1、量表测量情绪状态;2、讨论不良情绪的具体表现第三节学会表达及宣泄情绪活动内容:在社工带领下,学会转移及宣泄情绪等做法。第四节非暴力沟通活动内容:社工讲解非暴力沟通原理,引导组员学习第五节展望未来:做好情绪的主人活动内容分享总结八、社区矫正对象赵某近日获得了一个就业面试机会,但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而且曾经是服刑人员,肯定会遭到用人单位拒绝,所以在面试中表现得自卑、胆怯,不能自如应答导致面试失败。社区矫正对象陈某在快递公司上班,在一次送货过程中因小事与客户发生了口角,他更加觉得客户对他们这些有过犯罪经历的人是看不起和排斥的,争吵使他丢失了来之不易的工作。社会工作者发现不少社区矫正对象都有相似的就业困境,决定为他们举办一个就业辅导小组。服务计划的理念、目标、主要内容如下所示:理念(原因分析、理论基础):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就业辅导服务时,发现不少社会矫正对象存在着因非理性信念而导致的自我认知偏差及对社会认同低等现象,社会工作者决定以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为理论基础开展小组工作,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通过改善自我认知来提升就业能力。总目标:促进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具体目标:1改善自我认知;2提升就业能力。每节活动主题:第一节:相互认识、建立小组契约、讨论小组计划;第二节:分享就业经历:第三节:邀请职业介绍所工作人员介绍就业信息:第四节:参观社区矫正就业基地:第五节:学习面试技巧:第六节:总结、处理离别情绪。【答案】1小组服务的目标与活动主题应该严格贴近服务对象的需求,且二者之间要高度相关,案例中表现出来的是:(1)各项活动主题包括介绍就业信息、面试技巧、参观基地等,都与“社区矫正对象”的特定身份和特殊心理状态相关性低,主题内容也没有涉及到任何“改善自我认知、提升就业能力”的内容,属于一般性的就业促进指导工作。(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指出,服务对象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受到其信念系统的影响。如果服务对象用一些非理性的信念看待引发事件,这种非理性信念就会使服务对象情绪和行为上出现困扰。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包括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和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而活动主题包括介绍就业信息、面试技巧、参观基地等,不涉及到该理论及其所配套的治疗技巧,属于简单的直接治疗方法。由此可以看出,该小组服务方案各项活动主题与其总目标、理论基础相关性都较小,达成小组目标的困难较大。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是以人本主义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础,提出了著名的 ABC 理论。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指出,服务对象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受到服务对象的信念系统的影响。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包括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和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1)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主要包括反映感受、角色扮演、冒险和识别。(2)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主要包括辩论、理性功课、放弃自我评价、自我表露、示范、替代性选择、去灾难化和想象。(3)据此并结合案例,修正小组工作计划书内容如下:总目标: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走出就业困境。具体目标:反思自身问题,增强自尊自信;提升就业能力,积极融人社会。每节活动主题:第一节:相互认识、建立小组契约、讨论小组计划;第二节:邀请心理专家做心理辅导和纠正;第三节:邀请矫正成功典型做分享报告;第四节:交流就业求职的经验与教训;九、案例:社会工作者在社区走访中发现许多中小学生的父母平时因为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但是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往往不分青红皂白责骂孩子,孩子觉得很委屈,不再愿意与父母沟通。针对这一情况,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组织了以“有效沟通”为主题的儿童小组活动。活动进行几节之后,社会工作者发现成效甚微,决定将原来仅为儿童开展的小组工作调整为父母与子女双方都需要参与的亲子沟通平行小组,小组目标更改为增强父母聆听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增强子女表达能力、提升自我价值;增进双方理解,改善亲子关系等。问题:1与原“有效沟通”儿童小组计划相比,调整后的亲子沟通平行小组有哪些优点?2结合案例完成亲子沟通平行小组主题内容的设计(将表中字母序号写在答题卡上,并作答)。【答案】【答案要点】1亲子沟通平行小组的优点有:(1)父母参与的中介角色对子女学习各种技巧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服务参与可促使父母成为培训者,由于父母清楚了解小组的内容,在子女学习上,他们可以发挥提醒和鼓励作用,并且协助子女在家完成小组“布置”的实践练习。(2)由于双方都参与亲子沟通平行小组的活动,从中会让子女感受到改变不是单向的,也并不是只有子女沟通方式不足才造成亲子关系不良。父母也愿意努力学习改善关系,而彼此在服务活动过程中的改变和进步,都会给对方以鼓励,从而增强亲子双方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的信心。(3)通过参加亲子平行小组活动,孩子的自信心和人际沟通技巧能够得到很大改善。父母通过参加亲子平行小组,不仅增进了彼此的沟通和交流,也重新开始构建良好的家庭关系。2结合案例完成亲子沟通平行小组主题内容的设计,如下:A:学会积极聆听 B:我眼中的父母 C:跨组训练:知己知彼 D:管理不良情绪,学习正确的批评方式 E:发现和肯定(孩子的)闪光点【提示】本题考点是家庭社会工作服务内容中改善家庭亲子关系的服务内容以及小组工作方法在家庭中的运用,要注意亲子平行小组的每项活动对应。一十、社会工作者在社区走访中发现许多中小学生的父母平时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但是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往往不分青红皂白责骂孩子,孩子觉得很委屈,不再愿意与父母沟通。针对这一情况,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组织了以“有效沟通”为主题的儿童小组活动。活动进行几节之后,社会工作者发现成效甚微,决定将原来仅为儿童开展的小组工作调整为父母与子女双方都需要参与的亲子沟通平行小组,小组目标更改为增强父母的聆听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增强子女表达能力、提升自我价值;增进双方理解,改善亲子关系等。【问题】1与原小组计划相比。调整后的亲子沟通平行小组有哪些优点?2结合案例完成亲子沟通平行小组主题内容的设计(直接用表 111 中字母序号作答即可)。表 111【答案】1与原小组计划相比,调整后的亲子沟通平行小组有父母的参与,优点颇多,具体如下:(1)父母的参与对子女学习各种技巧会有很大的帮助。参与活动的父母清楚了解小组活动的内容,也可以成为培训者。在子女学习上,他们可以发挥提醒和鼓励作用,并且协助子女在家完成实践练习。(2)父母与子女同步进行小组活动,相互配合,共同进步,有利于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小组活动目标的达成。(3)由于父母也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子女会感受到父母努力改善关系的意愿。同时,孩子的自信心和人际沟通技巧能够得到很大改善。(4)父母和子女一起参加亲子平行小组活动,不仅能增进彼此的沟通和交流,也能增强双方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同时,彼此在服务活动过程中的改变和进步,都会成为对方的鼓励,这有利于改善亲子关系。2结合案例设计亲子沟通平行小组主题内容,具体如下:A:学会积极聆听。B:我眼中的父母。C:跨组训练,知己知彼。D:管理不良情绪,学习正确的批评方式。E:发现和肯定(孩子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