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枣核》教案.docx
2023年枣核教案枣核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结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来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海外华人的思乡心态,培养热爱自己民族和故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教学难点:思乡之情的具体化。学习方法: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体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播放月之故乡的.音乐与画面,问:这首歌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引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蹊跷(q qio) 嫣红(yn) 倘若(tng) 山坳(ào) 镶嵌(qiàn)风烛残年 故弄玄虚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明确:旧时同窗离开祖国五十年在美国事业家庭都如意的情况下托我带几枚枣核让她试种。3、课文的题目是枣核,找出文中提到枣核的句子。明确:课文中有三处写到,这三处分别是:第一段,索枣核;第二、三段、见枣核;第七段,说枣核。学生读课文,师生交流,屏幕显示索枣核设置悬念。见枣核加深悬念。说枣核解开悬念。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思乡之情”是一种情感,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东西,可在作者的笔下,美籍华人的这种感情是那么可触可感,生动具体感人。请大家齐读课文,思考老人的哪些行为语言体现了他的思乡之情呢?(齐读第七到十自然段后找关键字词、句)1、学生读课文2、老师示范第七段:语言描写“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表明思乡之情是高级住宅、称心如意的家庭和事业所无法替代的。3、学生合作交流(老师板书)明确:植睡莲、栽垂柳、堆北海、关键词句:“几十里外”、“论公斤买下”、“一块块亲手”总之,透过这些朴实的字词,体现出友人思乡之情的浓烈。说明优越的物质生活、高度的物质文明是冲淡不了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的。四、突破难点,拓展延伸1、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明确: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从结构上看,枣核又是本文叙事线索。从写法上看,以小(枣核)写大(思乡之情)。(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深入的思考;反映生活,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加以表现,有时不妨就用一个小小的物件,以小见大)2、我们在课内外还读到过哪些表现思乡爱国这一主题的作品或句子?学生交流参考:静夜思乡愁五、小结本文,归纳总结:本文结构精巧,表现在用“枣核”作为文章的线索。枣核是一条叙事的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此外,作者以小写大,通过几颗小小枣核,表达海外游子的拳拳爱国之情。六、作业布置,巩固提高1、完成一课一练2、搜集游子思乡爱国的名句枣核教案2内容预览:6枣核一、教学目标1.感受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2.了解本文以枣核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3.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饱含深情的语言。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朴实的叙述,精巧的结构。2、难点:思乡之情的具体化。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背诵经典的咏月抒怀词、欣赏现代诗月之故乡导入。师:其实,古往今来还有很多通过咏月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优秀文学作品,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一首这样的现代诗月之故乡,我们通过欣赏音乐,感受一下作者借月亮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萧乾的枣核一文,看看文中的主人公又是如何来表现思乡之情的。(二)出示教学目标(三)作者简介萧乾,出生于一个汉化了的蒙古族贫民家庭。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枣核一文选自美国点滴。(四)检查“导学稿”预习情况比一比、赛一赛:1、你能读准下列字词吗?2、看看哪一组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对于“导学稿”上的字词、词解还有无疑问,可以提出,其他同学帮助解决。(五)整体感知课文读一读、找一找:1、自由朗读课文,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思乡是爱国的一种具体表现,爱国主义是个大主题,有些作家通过气势磅礴的重大事件去表现,本文作者却令辟蹊径,通过什么来表现?3、你能画出与“枣核”有关的句子吗?4、用几个短语高度概括这三段有关枣核的内容。结构:索枣核-见枣核-话枣核-悟枣核线索:枣核构思:设置悬念 (作用:引人入胜,把主题表达得恰到好处。)(六)内容探究1、作者的旧时同窗在美国的事业、生活怎么样?你能在文中找出来吗?写她的生活、事业与本文的中心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明确:事业如意、生活优裕衬托思乡爱国之情在同窗心中的地位2、作者老友的思乡之情主要通过她倾诉思乡的心理活动,尤其是慰藉思乡的种种行为表现出来的。问题:1、你能找到她直接倾诉内心活动的句子吗?2、作者老友怀念家乡,除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枣树,她还做了些什么?她所做的一切又表现了什么?(手栽垂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北海泛舟的情景)明确:国籍虽改、感情不改、心系故土(七)语文活动1、海外游子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或借助哪些寄托物来表达他们对于祖国的一片深情呢?(乡井土、节日、举办一些活动)2、看看谁想到的有关“思乡”的古诗名句多。(八)布置作业1、运用下列词语组成一段话,要求句意衔接、中心明确,词语顺序不拘,60字以内。风烛残年、故弄玄虚、感慨良深2、摘抄三首表现乡愁的古诗。3、推荐阅读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余光中乡愁 琦君故乡的桂花雨 琼瑶剪不断的乡愁枣核教案3教学目标1、熟悉内容,理清线索的基础上,学习作者借物抒情的手法。2、体会文中包含深情的语言。3、学习作者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巧设悬念的手法。突破方法:指导学生泛读课文,理清线索。教学难点了解思乡之情在文中的具体体现。突破方法:选读与精读相结合。选读课文时从大体处体会海外游子浓郁的乡情,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从微观的语言上品析课文中游子对祖国对故乡的真情实感。教学方法导拨教学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背诵一首古诗-静夜思。(师生齐背)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首诗的意思?(师放静夜思画面投影,学生发言后师强调明确)这首诗表达的是思念家乡的感情,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诗人难抑思乡之情,仰天望月,对阗月亮倾诉自己思念家乡的感情,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想像一下,如果一个人远离家乡很久,经过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他还会有这种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二、简介作者(出示文字投影,指导学生从名、时、地、评、作五个方面认识作者)萧乾,1910年生,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1939年赴美讲学,开始了七年的欧美生活,他先后写出了矛盾交响乐、血红的九月、伦敦一周间、美国之行等优秀特写,他的美国之行是40年代对美国的真实记录。它犹如大西洋彼岸吹来的一缕春风,送来了一束有关美国现代化社会生活和海外华人心态的信息,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三、熟悉课文,认字识词(放课文录音,出示投影,请学生边听边注意下列字词)蹊跷 嫣红 山坳 玛瑙 胡同 依恋 匀称 国籍不约而同 故弄玄虚(出示词卡,检查听读效果)四、细读课文,把握内容(投影出示问题)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默读课文后回答)2、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找出相关语句。(学生跳读课文后回答,每人一处)3、用简洁的短语,对每件事进行浓缩、概括,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每四个同学一组讨论,然后请代表发言,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不强求一致)明确:作者开篇先写朋友要枣核,接着写朋友托枣核,如获至宝,最后在参观后花园时谈枣核。4、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并且把它看得比珍珠玛瑙还贵重,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老师点拨)明确:这位友人想在自己园中种下一棵枣树因为他思念家乡。5、文中写友人“事业和家庭都如意”,“可心上总像缺点什么”,这是为什么?哪些语句能表明这一点?明确:他“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这些都表明他心上缺点什么,因为“都如意”也难补他远离故士的缺憾,这里不是他心灵的归宿。6、友人用哪些行动表明他在思乡?明确:栽垂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试种家乡的枣树。7、课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本文中心?明确: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士的。五、揣摩语言,体会游子心境这篇文章体现了友人思乡的深沉情感,但却未出现“思”、“恋”一类的词语,请你们速读课文,找出表现友人思乡之苦的情感的词语,体会妙处所在。(学生指出各自喜欢的语句,老师择其要,与学生一起探讨、品味,如再三、殷切、劈头、挑选)语言看似朴实,透过这些字词却能体现出友人思乡的情感。六、深度拓展1、老师设疑: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分小组讨论,结合各小组发言内容,教师进行总结、明确)枣核在文中的作用,从结构上说,枣核是行文线索从表情达意上说,“枣核”是文中那位美籍华人思乡感情的寄托2、设疑激趣:由以上讨论可以看出,本文作者构思非常精巧,用枣核把相距万里的人连在一起。那么,本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原因还有什么呢?(学生继续讨论,师可给予以下提示)投影1、本文开始写朋友要枣核,为什么不马上写出原因?2、两人相见后,作者为什么不写枣核的原因?3、为什么要写去朋友家的途中所见,写朋友“家庭事业都如意”后才写出要枣核的原因?明确:作者围绕枣核多处设置悬念,紧紧扣住读者心弦,引人入胜,使全文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七、质疑(学生质疑,培养读书、思考问题的能力)八、联想、赏析古往今来,我们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乡爱国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在这个方面,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给我们保留了众多的优美诗篇,现在请同学们联想一下:在我们课内外还读到过哪些表现思乡爱国这一主题的作品?(学生列举,并对其中的精彩名段赏析、口味,如学生列举不热烈,教师可把自己准备好的录音片断放给学生听,引导学生进行欣赏)枣核教案4设计说明本文讲了一个身体只有枣核那么大的小孩子,帮助父母干活,帮助乡亲们追回牲口、智斗县官的故事,表现了枣核的勤快、聪明。教学时,让学生先读文,再找出文中的过渡句,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特点。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枣核的勤快和聪明;能复述故事。学习重点了解枣核的勤快和聪明,能复述故事。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板书课题,谈话揭题。(用时:3分钟)1.教师板书课题,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2.揭示课题的含义。1.师生交流,说说自己由课题想到的。2.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理解“枣核”在文中的意思。二、自读课文,了解内容。(用时: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把句子读通顺。2.师要求:找出文中的过渡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学生边读边圈出本课的生字。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过渡句。(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3.学生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枣核夫妻扶犁折腾牲口官府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特点。(用时: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枣核的勤快。2.默读第413自然段,了解枣核的聪明。3.安排学生交流,教师课件出示相关内容。1.学生相互交流表现枣核勤快的段落。2.学生默读课文第413自然段,抓住枣核的语言、动作,理解枣核智斗县官的经过,体会枣核的聪明。2.枣核的勤快具体表现在_。3.最后一段中的“大摇大摆”写出了枣核的什么性格特点?_四、复述故事。(用时:12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本课的写作顺序。2.请学生按顺序复述故事。1.学生自读课文,列出本文的写作顺序。(枣核出生枣核勤快枣核帮乡亲们追回牲口枣核智斗县官)2.学生按顺序复述故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主要抓住了文中的过渡句进行,让学生弄清课文从两个方面介绍了枣核的特点,然后通过读文,学生抓住了重点词句,深入体会到了枣核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复述故事的环节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习效果不错。枣核教案5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认识爹、勤等7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衙”字。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3.试着续编这个故事。教学重点: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读了课题,你能想到什么?(枣核就是枣的核。)2.启发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的故事。大家想知道这个孩子为什么叫枣核,这个孩子身上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28课枣核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词。爹娘勤快扶犁衙役牲口官府指名读,齐读。重点指导“衙”的读音,读yá,旧时官署的称呼。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枣核是一个像()一般大小的孩子。他既()又(),比正常的孩子还()。但有一次,他帮乡亲们将县官()夺了回来,可闯下()了,被官府()。最后,枣核凭着自己的()和()成功地离开官府。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1默读课文,想一想: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画出相关语句。2小组讨论。3汇报交流:(1)枣核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孩子,从哪里能看出来?出示相关句子: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枣核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从哪些事情中能看出来?(从帮乡亲们夺回牲口和机智脱险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来。)(3)枣核是怎样帮乡亲们夺回牲口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a.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大声吆喝着赶驴。b.闹腾了一阵,衙役们什么也没搜着,刚刚躺下,又听到了吆喝声:“哦喝!哦喝!”c.折腾了大半夜,衙役们困得很,有一个衙役头子说:“不用管它,不知是个什么东西在作怪,咱们睡咱们的觉吧。”这时候枣核从驴耳朵里跳了出来,把门开开,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4)枣核是怎样机智脱险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a.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b.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怎么也打不着。c.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县官直喊:“快打!快打!”衙役一棍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把县官的牙都打了下来。满堂的人都慌了起来,跑上前去照顾县官去,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四、深入体验,深入理解1你喜欢枣核吗?为什么?2读了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五、梳理内容,复述故事1.这个故事非常有趣,你能根据板书提示,加上自己的想象讲一讲这个故事吗?2.学生复述故事。六、回顾课文,续编故事1.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之后,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你能接着往下讲吗?2.学生练习,续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