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北京大学5年制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 资源ID:68463969       资源大小:36.36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京大学5年制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北京大学5年制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报表)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专业名称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代码 070602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制表填表日期:2005年08月15日、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序 号研究方向 名称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和意义指导教师1大气遥感与 大气辐射研究大气的辐射理论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遥感理论和探测手段。大气辐射主要研究包括 大气的吸收和散射,大气辐射对气候的影响等, 大气遥感则在大气吸收、发射、散射和反射的研 究基础上,研究大气的辐射传输过程和卫星空间 遥感等手段对地球物理参数的反演。学科对研究 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监测和地球环境监测等具有 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大气遥感已成为气象 观测中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重要领域。赵柏林院士 毛节泰2中尺度大气 物理与区域 环境气候研究中尺度大气环流和系统的演变规律、天 气特征及其预报方法。包括海陆风环流、地形波 和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等的研究,以及对中尺度天 气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中尺度天气过程与大尺 度天气过程的相互作用。中尺度天气过程可出现 雷暴、暴雨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或者出现低云、 浓雾、恶劣能见度(包括严重的大气污染等),可严 重威胁飞行活动。学科对地球环境、大气化学以 及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周秀骥院士3云物理和大 气化学研究云和降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包括对云 的宏观和微观特征,相变热力学和核化理论,云 微物理学,云动力学和数值模拟等:研究降水的 化学问题及酸雨的形成和机制;研究大气组成和 大气化学过程,包括平流层化学、对流层化学、 气溶胶和污染物的输送、转化和清除等。学科对 大工影响天气、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的研究具有 重要意义。毛节泰4大气边界层 物理和环境 生态主要研究内容有:(1)陆面物理过程(环境生 态和大气边界层物理过程及相关物质、能量的输 送过程)机理研究;(2)陆面过程与大气边界层相 互作用机理研究;(3)陆面物理过程与区域气候相 互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方向对掲示地气物 质、能量相互作用机理,应用于数值天气预报模 式,以及区域与全球变化和环境生态的研究具有 重要意义。该研究方向具有理论、模式与地面、 大气边界层观测数据应用分析的鲜明特色。刘树华5大气边界层 和大气湍流研究大气湍流发生的机理,大气边界层中的 湍流特征和各物理量的湍流输送和扩散,气象要 素的铅宜分布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等,以及现有 理论在农业气象、大气污染和扩散、大气边界层 物理以及波动(光、声和电磁波)传播等方面的应 用。学科对天气预报和气候理论的发展等问题具 有重要意义,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大气污染 和大气公害研究,农作物生长的气象条件研究等 有密切关系。张宏升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培养在大气物理学和大气环境方面掌握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 识和实验技术,掌握门外国语,身体健康,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 业心和献身精神,具有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学、中国气象局系统、 国家海洋局系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部门以及军事研究部门的业务管理和 科学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学制:三、课程设置(包括讨论班等)序号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 类型学分周学时/ 总学时开课 学期任课教师 (职称)适用专业(本专业及其它专业)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硕士)必22自然辩证法概论(硕士)必33第一外国语(硕士)必44政治(博士)必35英语(博士)必46大气遥感必44/72秋本系各专业7大气湍流必44/72秋本系各专业8大气化学必44/72秋本系各专业9全球环境及其变化必44/72春本系各专业10大气科学前沿必22/36春本系各专业11大气辐射与光学选44/72秋本系各专业12非线性动力学和湍流选22/36秋本系各专业13高等大气探测选22/36秋本系各专业14边界层物理选33/54春本系各专业15大气气溶胶选33/54春本系各专业16城市边界层气候和数值模拟选44/72春本系各专业17大气科学中的数值模拟选44/72春本系各专业18大气微波遥感及应用选33/54春本系各专业选修要求:1.选修课中至少选修本系两学科点课程3门(气象学学科点课程请参阅气象学研究生培养方案)。2 .可以选修其它院(系、所)的研究生课程,本科生课程不计学分和成绩。3 .专业课及格成绩为70分。Programme of Ph.D Student CoursesDiscipline(级学科):Atmospheric ScienceSpeciality(二级学科):Atmospheric Physics and Atmospheric EnvironmentNo.Serial No.The Title of CoursesThe Type of Courses*CreditSemester*Teacher and his/her TitleSpeciality Suitable for1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N2For Master2An Intoduction to Nature DialecticN3For Master3The First Foreign LanguageN4For Master4PoliticsN3For Doctor5EnglishN4For Doctor6Remote Sensing of AtmosphereN4AAll specialities in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s7Atmospheric TurbulenceN4A8Atmospheric ChemistryN4A9Global Environment and Its VarietiesN4S10Frontier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N2S11Atmospheric Radiation and OpticsC4A12Nonlinear Dynamics and TurbulenceC2A13Advanced Atmospheric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ationc2A14Boundary Layer Physicsc3S15Atmospheric Aerosolc3S16Climat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Urban Boundary Layerc4s17Numerical Simulation in Atmospheric Sciencec4s18Remote Sensing and Application by Microwave Radiometryc3s* . N-necessary; C-choosen.*. S-Spring semester; AAutumn semester课程编号:开课学期:秋周学时/总学时:4/72学分:4课程名称:大气遥感英文名称:Remote Sensing of Atmosphere教学方式:讲授,自学,实习考试方式:写报告和笔试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介绍以先进的遥感手段对地球和大气环境进行探测的原理方 法和应用成果,以讲授气象卫星遥感为主,也介绍地面遥感的原理和应用。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演示、实习、专题自学和个人小结等方法进行。求课 堂内容重点突出,并结合科研个例进行讲解,吸收国内外大气遥感学科的新成果, 介绍最新前沿研究情况。最终目标是增加同学的学科专业知识,培养同学的科学 思维能力,将有利于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实习通过使用美国SeaSpace公司的卫星资料接收系统对日本静止气象卫 星(GMS)美国极轨气象卫星(N0AA)的实时接收、处理、显示及应用进行实际操 作和训练,加深对遥感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1.大气遥感的基本知识2,大气的吸收、发射、反射和散射3 .大气遥感的基础,大气辐射传输方程4 .云的检测5 .海温和海冰的反演6 .大气热参数的反演技术7 .降雨和陆面参数的遥感8 .卫星接收和资料处理的实习教材:Menzel W. P., u Notes on Satellite Meteorology w WMO/TD No.824参考书:1 .(美)Rao, P. K.,等编,许健民等译,'气象卫星一系统、资料及其 在环境中的应用”,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2 .赵柏林等,“大气探测原理”,北京:气象出版社,19873 .陈谓民 等,“卫星气象学”,北京:气象出版社,1989课程编号:开课学期:秋周学时/总学时:4/72学分:4课程名称:大气湍流英文名称:Atmos而eric Turbulence教学方式:讲授考试方式:笔试内容提要:本课程介绍湍流现象和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讨论大气湍流的基本特征和研 究方法,其中大气湍流输送扩散过程的理论、实验及实验事实是核心内容。也讲 授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湍流通量参数化、边界层遥感和大气扩散模式等重要内容。1 .湍流现象:雷诺实验;大气湍流及其意义;湍流的发生2 .湍流地统计描述:平均与各态历经;均匀性、平稳性:湍流涨落矩;结 构函数;湍流涨落量的概率分布;相关函数和谱;大气的平均运动和湍流矩方程;3 .微尺度湍流的理论:高雷诺数湍流的湍流结构;湍流动能的串级输送; 小涡的各向同性化;Kolmogorov理论4 .大气边界层的湍流与输送:大气边界层的分类和湍流;近地面层湍流的 相似性;近地面层湍流的观测事实;大气边界层的湍流特征;湍流通量的参数化5 .大气湍流和大气边界层观测法基础:湍流和通量的观测仪器;湍流数据 的处理与初步分析;野外实验设计6 .湍流扩散理论:理想化扩散实验;湍流扩散的统计理论;梯度输送理论; 相似性理论;大气扩散的MonteCarlo模拟7 .大气污染物散布中的流动扩散问题:简单扩散模式;大气边界层烟羽扩 散的基本行为;烟云抬升理论和应用;干沉降过程与参数化;尘粒子的输送扩散8:大气扩散模式及其应用教材:自编教材,“大气湍流和扩散”参考书:1. Panofsky , H. A. and J. A. Dutton ,“ Atmospheric Turbulence " , AWiley-Interscience Pub., 19842. Monin, A. S. and A. M. Yaglom, uStatistical fluid mechanics,>,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713. Frisch, U.,“Turbulence”,Beijing: World Pub. Co., 19984. 欣钦(荷兰),“湍流”,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中译本)5. Pasquill, F., F. B. Smith, “Atmospheric DiffusionM , Chichester, West Sussex: E. Horwood; New York: Halsted Press, 19836. 李宗恺等,“空气污染气象学原理及应用”,北京:气象出版社,1985课程编号:开课学期:秋周学时/总学时:4/72学分:4课程名称:大气化学英文名称:Atmospheric Chemistry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考试方式:笔试内容提要:本课程介绍地球大气中的化学过程,其目的是了解并讨论影响大气化学循 环的自然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课程内容包括平流层和对流层中基本的 大气化学过程,大气化学组成的演化,人类活动对大气化学的影响和大气化学的 数值模拟方法基础等。讨论内容包括人们所关注的环境问题如平流层臭氧洞,对 流层光化学烟雾,酸雨问题,温室气体与全球变化等等。1 .地球大气的组成和演化:介绍地球大气的化学组成和相关的计算方法,了 解大气化学组成的演变历史以及生物活动在演化过程中的所起的作用。2 .化学动力学和光化学基础:讲授描述大气化学过程所需要的基本的化学动 力学基础,介绍大气化学数值模拟方法基础。3 .平流层和对流层光化学:介绍平流层大气化学过程,平流层臭氧减少现象, 讨论南极臭氧洞问题,介绍对流层大气化学过程,着重理解环境污染问题。4 .大气气溶胶:介绍大气气溶胶对大气化学过程的影响。5 .云和降水化学:主要讨论酸雨问题的产生、影响和对策。6 .污染物的输送、转化和清除:介绍大气污染物的输送过程和各种输送模式。7 .大气痕量组分的平衡分布和全球变化:讨论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的关系, 讨论人类活动对于大气化学过程的潜在影响。教材:秦瑜,赵春生编著,“大气化学”。参考书:1. Jacob, D. J.,uIntroduction to Atmospheric Chemistry”,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92. Seinfeld, J. H. and S. N. Pandis, u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n, New York: Wiley, 19983. 唐孝炎等,“大气环境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课程编号:开课学期:春周学时/总学时:4/72学分:4课程名称:全球环境及其变化英文名称:Global Environment and Its Varieties教学方式:讲授和讨论考试方式:写报告,笔试内容提要:本课程探讨全球性环境、气候、海洋、生物和人文的变化。内容上包括温 室效应、气候预测、洋流变化、圣婴现象、中国地区气候变化等,也探讨水资源 变化,并分析其他生态系统如森林等受影响的情况,以及长期生态监测计划。更 进步探索社会、经济、人文等未来变化,特别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议题进行讨 论。1 .人类和自然:环境问题和原因;可持续发展。2 .原理和概念: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和它的主要类型;人口问题;经济 环境和政治;人类健康。3 .资源利用:大气和大气污染;水;矿物和土壤。4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相互作用:食物资源;物种;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5 .能源:能源利用、能源问题和再生能源。6 .海洋:洋流变化、圣婴现象等。7 .气候变化:气候、全球变暖和臭氧损耗,中国西部环境变化。教材:参考书:1 . Miller, G. T. Jr, Environmental Science M, Belmont: Wadsworth Pub. Co., 19972 . Enger, E. D., B. F. Smith, uEnvironmental Sciencew,北京:清华大学出 版社;Boston, Mass: McGraw Hill, 20003 .毛文永,文剑平,“全球环境问题与对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4 .张兰生,方修琦,任国玉,“全球变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课程编号:开课学期:春周学时/总学时:2/36学分:2课程名称:大气科学前沿英文名称:Frontier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教学方式:听报告和讨论考试方式:写申请课题报告并答辩内容提要:本课程要求研究生在一年级专业课基本完成之后,通过听最新的大气科学 的前沿报告,以掌握大气科学的最新研究动向,并开拓视野,向交叉学科领域发 展,使自己得以发展成为个具有宏观视野之人才,不仅在大气科学领域,而且 应该在地球环境、生态等多个领域有所了解,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贡献。本课程开设学期为二年级下学期(春),但要求同学在进入二年级就积极听 报告,总计至少听12次报告(必须由报告主持人和报告人两人签字,并写明报告 题目、报告地点、时间等交大气科学系办公室备案),在此基础上,要求同学模 拟写申请课题报告(格式由大气科学系统制定并发给同学),在停课前一周左右 上台答辩,由系(或学科点)统组织评审委员会进行评议,并给出成绩。考核指标:至少听12次报告;交一篇课题申请书;就课题申请进行答辩。教材:参考书:课程编号:开课学期:秋周学时/总学时:4/72学分:4课程名称:大气辐射和光学英文名称:Atmos而eric Radiation and Optics教学方式:讲授和讨论考试方式:阅读报告,笔试内容提要:本课程介绍大气对辐射的吸收和散射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辐 射传输方程的求解、天气和气候中的辐射过程以及激光探测大气的最新技术。1 .辐射的物理基础:介绍辐射量的定义,物理意义,黑体辐射规律,偏振。2 .大气对辐射的吸收:介绍吸收的物理本质,吸收线形状及位置,吸收与 温度压的关系,用于计算吸收的软件(LOWTRAN7)o3 .大气对辐射的散射:介绍散射的概念,小粒子散射和球状粒子散射的规 律,计算散射的软件。4 .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介绍辐射传输方程,方程的数学解和近似解 以及它们的应用,计算辐射传输的软件。5 .长波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介绍漫散射透过率,二流模式及其解以及辐 射对流模式的解及其应用。6 .天气和气候中的辐射过程:介绍零维和一维的辐射概念模式,云和气溶 胶对辐射传输的影响、辐射强迫和潜势的概念。7 .激光探测大气基础:介绍激光雷达探测气溶胶,空气组分和污染物的原 理。教材:尹宏编著,'大气辐射学基础”,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参考书:1 .周秀骥,“高等大气物理学”,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2 .廖国男,“大气辐射导论”,北京:气象出版社,19853 .刘长盛等,“大气辐射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4 .孙景群,“激光大气探测”,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课程编号:开课学期:秋周学时/总学时:2/36学分:2课程名称:非线性动力学和湍流英文名称:Nonlinear Dynamics and Turbulence教学方式:讲授考试方式:笔试内容提要:大气湍流研究已有百年历史,但是自混沌和分形发现以来对它的研究才注入 了新的活力。因此从目前研究方向上讲是将非线性动力学与大气湍流结合起来研 究。本课程将重点讲授非线性过程在大气科学中的表现和应用。1 .非线性在物理和大气科学中的表现2 .动系统的分岔3 .混沌及其规律性4 . 2-D和3-D动系统中的轨道5 .无特征尺度的描述6 .湍流的标度率教材:自编教材,“自然科学中的混沌和分形”参考书:1 . Peitgen, w Chaos and Fractalw ,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19922 .刘式达,刘式适,“分形和分维引论”,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3 .刘式达、刘式适,“孤波和湍流”,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44 . Frisch, U., MTurbulence, Beijing: World Pub. Co., 1998课程编号:开课学期:秋 周学时/总学时:2/36学分:2课程名称:高等大气探测英文名称: Advanced Atmospheric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ation 教学方式:讲授、演示、实习考试方式:写报告和考试内容提要:大气科学是门前沿性和实验性学科,其专业基础教学离不开与大气科学有 关的实验技能、技术的培养和训练,大气环境也是基于实验的新型学科。“高 等大气探测”旨在加深学生对气象和环境基础知识的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和提高 学生的实际能力,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最新探测技术,使得学生今后可以顺利开展 业务工作。本课程将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即:基础、手段和应用。求在阐述气象和环 境探测基本概念、技术理论的基础上,讲解气象和环境探测原理、应用和相关技 术;介绍当今世界先进和流行的大气和环境探测手段、技术和预测的发展趋势, 尽可能地介绍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开阔学生眼界;结合相关重大、重点课题, 给出气象和环境探测在实际大气问题中的应用。1 .引言2 .大气探测基础3 .基本气象要素探测、方法与进展4 .高空探测5 .自动气象站6 .环境测量技术7 .气象和环境探测观测法8 .雷达与遥感探测9 .卫星探测10 .重大科研项目实验部分实例介绍教材:自编讲义参考书:1. Donald H. Lenschow.大气边界层探测,气象出版社,1990;2. 张霭琛,现代气象探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 Kaimal J. C. And J. J. Finnigan. Atmospheric boundary flows (Chpt. 6 and 7)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4. Dobson F., L. Hasse and R. Davis,海一气相互作用仪器与方法,海洋 出版社,19925. 吴邦灿,现代环境监测技术,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课程编号:开课学期:春周学时/总学时:3/54学分:3课程名称:边界层物理英文名称:Boundary Layer Physics教学方式:讲授考试方式:笔试内容提要:大气边界层物理是大气物理学的个重要分支,大气边界层研究与天气、 气候、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的生命和工程活动等密切相关,边界层演变和发展是全 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本课程在介绍大气边界层及其湍流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演变规 律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和分析不稳定边界层和稳定大气边界层的基本结构和演变 规律,并专门叙述非均一下垫表面的边界层结构和大气边界层探测技术。随着教 学的深入,尽可能地介绍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开阔学生眼界。1 .引言2 .控制方程、闭合理论3 .下垫面强迫作用4 .相似性理论5 .不稳定层结边界层(对流边界层)6 .稳定边界层(夜间边界层)7 .非均下垫面边界层(复杂表面边界层)8 .大气边界层探测教材:Stull, R.B., “大气边界层引论”,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年(中译本)。参考书:1. 豪根,“微气象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中译本)2. Garratt, J. R.,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3. Kaimal, J. C. and J. J. Finnigan, a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Flow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4. Panofsky, H. A. and J. A.Dutton, uAtmospheric Turbulence” , A Wiley-Interscience Pub., 1984课程编号:开课学期:春周学时/总学时:3/54学分:3课程名称:大气气溶胶英文名称:Atmos而eric Aerosol教学方式:讲授考试方式:笔试内容提要:随着环境科学和气候研究等的深入发展,大气气溶胶的研究也得到了长足 进展。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较全面掌握该学科的理论体系、测量技术及其重要应 用。1 .大气气溶胶的基本物理、化学特征2 .大气气溶胶的来源和分类3 .大气气溶胶生成机理4 .气溶胶力学基础5,粒子群动力学6 .大气气溶胶电学特性7 .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8 .大气气溶胶测量技术9 .大气气溶胶与环境10 .大气气溶胶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教材:自编“大气气溶胶基础”讲义参考书:1 .(澳大利亚)图梅著,王明星译,“大气气溶胶”,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2 .唐孝炎等,“大气环境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3 .(美)弗里德兰德(S.K.Friedlander)著,常乐丰译,“烟、尘和霾 气溶胶性 能基本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4 . Rei st, P. C., u Introduction to Aerosol Science M New York: Macmillan Pub.Co.; London: Collier Macmillan, 1984课程编号:开课学期:春周学时/总学时:4/72学分:4课程名称:城市边界层气候和数值模拟英文名称:Climat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Urban Boundary Layer教学方式:讲授考试方式:笔试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从城市大气污染、城市建筑布局、城市地理及局地气候对城市 边界层气候影响的动、热机制出发,讲述最新的理论方法,展望未来发展动 态。具体内容为:1 .城市大气污染对城市边界层气候的影响2 .城市辐射和日照3 .城市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4 .城市热岛对边界层结构的影响5,城市的风6 .城市温度7 .城市大气边界层的数值模式8 .城市大气边界层的湍流扩散模式9 .城市大气边界层气候与城市规划和建设10 .城市大气边界层气候研究观测方法教材:自编教材。参考书:1. Lalas, D. P., "Modeling of Atmospheric Flow Fields, 19962. Stull, R. B., u An Introduction to Boundary Layer Meteorology, , 19893. Oke, R.,“Boundary Layer Climates” , 19874. Pasquill, F., F. B. Smith, "Atmospheric Diffusion",Chichester, West Sussex: E. Horwood; New York: Halsted Press, 19835. 赵鸣等,“边界层气象教程”,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课程编号:开课学期:春周学时/总学时:4/72学分:4课程名称:大气科学中的数值模拟英文名称:Numerical Simulation in Atmospheric Science教学方式:讲授考试方式:笔试内容提要: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大气污染模拟实验具有经济且简便易行的优点;而且它 由于条件可控制、结果可重复,故作为种有效的研究手段,近年来在国际学术 界受到重视。本课程重点讲授污染物的扩散的数值模拟和试验,即在一定的气象 条件下,研究污染源、污染物输送和扩散。1 .差分方程数值解法和平流过程的数值试验2 .大气污染过程的尺度分类,风场和浓度场的初始化3 .湍流扩散项的计算和混合层高度的确定4 .随机行走模拟方法5 .城市模式6 .空气污染长距离输送模式7 .复杂地形上的扩散模式8 .海陆风环流中的扩散9 .山区中的扩散10 .模式的评价教材:桑建国,温市耕:“大气扩散的数值计算”,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参考书:课程编号:开课学期:春周学时/总学时:3/54学分:3课程名称:大气微波遥感及应用英文名称:Remote Sensing and Application by Microwave Radiometry教学方式:讲授和讨论考试方式:写报告和笔试内容提要:近年来,微波遥感技术发展迅速,并在大气探测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本课程作为必修课“大气遥感”的补充课程,将讲授微波遥感的基本理论 及在大气探测中的应用。1 .大气被动微波遥感基础2 .大气成分对微波的吸收3,水凝物中的微波辐射传输4 .气象要素的地面微波遥感5 .卫星微波遥感6 .平流层大气的微波探测7 .中层大气的微波探测8 .雷达遥感及应用教材:自编教材。参考书:1 .(美)Rao, P. K等编,许健民等译,“气象卫星一系统、资料及其 在环境中的应用”,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2 .周秀骥等著,“大气微波辐射及遥感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3 . Janssen M.A., u Atmospheric Remote Sensing by Microwave Radiometry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34 .张瑞生,“大气微波遥感”,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四、前沿讲座课(含讨论班)的基本要求1 .讲座课或讨论班的基本范围或基本形式:学术讨论班分两种形式:(1)导师课题组和导师自己组织的学习班,博士研 究生应由导师安排参加并经常做工作进展及相关研究方面的进展报告。(2)二级 学科的前沿学术讨论班2 .次数、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大气科学前沿”讲座在毕业前要求听15次,必须由报告主持人和报告人 两人签字,并写明报告题目、报告地点、时间等交大气科学系办公室备案。毕业前,至少对自己的科研工作进行次报告。五、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序号著作或期刊的名称作者或出版单位主要专业学术期刊目录:气象学报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报海洋学报大气科学进展屮国科学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热带气象学报Builetin of the AMSMonthly Weather Review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Weather and ForecastingJournal of HydrometeorologyEarth Interactions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Journal of ClimateJournal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Technology主要经典著作由各研究方向自定。注:不够可复制加页六、学习安排和综合考试的基本要求应修学分:硕博连读生:共45学分。前两年硕士阶段应修35学分(英语4学分, 政治5学分,专业必修课18学分,专业选修课8黝), 后三年博士阶段应修10学分(博士英语4学分,博士 政治3学分,专业综合考试3学分)直博生:共45学分。专业必修课18学分,博士英语4学分, 博士政治3学分,专业综合考试3学分、专业选修课 17学分学科综合考试的要求:(时间、方式、内容、标准及考试形式等)时间:安排在第三、四学期方式:笔试或口试内容:级学科基础知识、二级学科研究生课程标准: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开展论文研究工作的专业知识基础形式及过程:由各系、所教学主任和指导教师组织个至少有5位相关专 家组成的考试委员会,报主管院长审定;根据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的 要求,确定考试范围及题目;对博士生进行试,在必要的情况下, 可加笔试。口试要做详细记录,笔试要有规范的试卷;考试完毕由考 试委员会根据考试情况评定出成绩,并填写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研究生学科综合考试表。七、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证明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检验标志)至少发表或接收发表SCI收录论文2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篇;或者至少1篇SCI收录论文、3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或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层次以上(含 PRL) SCI 论文 1 篇备注:1、科研成果指已被公认或有关专家评审通过的科研论文或与学位论文有关的成果形成的专利2、专利与论文的对应:项发明专利等价于篇SCI或EI论文3、单位署名:必须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可以细化到有关系所、实验室)为第一署名单位4,个人署名:一般要求为第一作者。若非第一作者,但第一作者为导师,则该论文按1篇计:若第一作 者为本课题组教师而非导师,则该论文按0.5篇计:对于影响因子3.0以上的论文,研究生中的第二作 者按前述情况的50%计:对于高能核物理实验和粒子物理实验方向的同学的论文署名要求可适当放宽, 但应由导师作出书面说明,明确其贡献,经有关教授委员会或院学位分委员会审定。5、对涉密工作,按学校和上级有关要求执行、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包括学术水平、创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I、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掌握了所在研究方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 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2、论文应能反映出作者在研究工作中取得的创新成果,或反映出研究工作 对本学科发展或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3、论文应能反映出研究工作的工作量。4、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应符合北京大学关于博士论文书写的格式要求。5、论文不少于4万字,其中论文综述部分不能少于1万字,作者自己的研 究工作部分不少于3万字(包括图表)。九、对新生能力、水平的基本要求及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对新生能力、水平的基本要求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2、学习目的明确,学风严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3、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接受过正规训练,取得学士学位,具有初步从事科学 研究工作的经历和能力。4、身体健康。入学考试科目设置推荐免试其它说明:本学科(二级学科)负责人(签名):所在院(系、所、中心)意见:负责人(签名):年月II

    注意事项

    本文(北京大学5年制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无***)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