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二年级下册教案.docx
课题:有余数的除法认识教案内容:教学内容:第1、2页内容及''想想做做"第1题一第3题教学目标:1、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10枝铅笔,学生准备若干小棒和圆片等。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与数字打交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不信,你瞧!1、提出问题(1)(教师演示)在学校组织的科技知识竞赛中,豆豆和小朋友齐心协力,赢得了冠军。老师奖给豆豆10枝铅笔,豆豆想:这10枝铅笔可不是我一人得来的,我要分给大家,让大家分享胜利的喜悦。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3)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每人分4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我们来分一分。2、探究新知(1)分一分(出示纪录表)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指导操作。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组上台示范分一分。分完后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后有没有分完?师生共同在表格中纪录结果。自主活动。谈话: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别分给几个人呢?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吗?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2)说一说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谈话: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小结:10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出示表格:表(1)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2552表(2)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331422614(3)写算式观察表(1)提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10枝铅笔每人分5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提问: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观察表(2)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4-3)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枝?这1枝还能分吗?这1枝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圆点,把它记录下来!认识与数:在除法算式里,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10+3=31中,10、3、3分别叫什么?1呢?如果不知道,可以看看书。反馈交流,全班齐读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观察比较:10+5=2、10+3=31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4)试一试谈话:你能把表(2)中分铅笔有剩余的其他情况,涌出发算式表示出来吗?学生独立在书上填一填。反馈交流:10+4=22(枝)104-6=14(枝)解决问题:豆豆一组有3人,那么他会选哪一种分铅笔的方法呢?(5)概括提炼: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二、应用拓展“想想做做”13三、总结揭题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告诉你的伙伴!2、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份后有余数的情况?课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数的除法说一说,说父母听。课题: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教案内容:教学内容:第3、4页内容,“想想做做”1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2、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与习惯。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挂图:几十面按红、黄、蓝顺序排列的彩旗,下面顺次标上序号。2、游戏:老师不看屏幕,同学们告诉我几号旗,我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你考考老师?3、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旗的颜色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其中的奥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提问:怎样列式?(板书:7+3=)等于多少呢?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分一分、算一算)(2)鼓励探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解决。(3)汇报交流。用圆片代替桃分一分,指名学生上台操作。提问:分的结果怎样?(放了2盘,还剩1个)剩下的1个桃,还能继续分吗?(剩下的1个桃,不能再分)讲述:7个桃,每盘放3个,分的结果是“放了2盘,还剩1个二如果是17个桃、27个桃、37个桃,甚至更多的桃每盘放3个呢?难道我们也用圆片代替桃来这么分吗?有别的方法吗?列竖式算一算谈话:笔算7+3竖式该怎样列,商和余数该写在哪儿?指名学生说老师写。提问:37商是几?为什么商是2,你是怎么想的?小组讨论在交流汇报。想法一:7个桃,每盘放3个,放了2盘,所以商是2。想法二:商2,二三得六,6比7小,商3;三三得九,9比7大,所以商2O想法三:二三得六,2和3相乘的积最接近7,又小于7,所以商2。想法四:7里面最多有2个3,所以商2。提问:7的下面改写几,为什么?“6”表示什么?7个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下几个?所以横线下面写几?这个“1”表示什么?(表示剩下的1个,这个1就是余数)提问:谁能说出横式的计算结果?在上面的谈话过程中逐步完成如下板书:(4)小结:今后我们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来计算。2、教学“试一试”教学调整(1)出示题目:老师有18枝铅笔,分给5个同学,平均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2)提问:怎么列式?怎样计算?让学生用刚学到的试商方法独立计算。(3)交流评价。(重点交流如何试商)3、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1)谈话:请同学们观察7+3、18+5的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或者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小结:请记住,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2)猜一猜:有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3,除数最少是几?三、应用拓展1、“想想做做”1-4(学生独立做题,然后交流)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读题,学生按要求动手分。问:分成了几份?还剩几根?9里面最多有几个2?还余几?2)生填写竖式。3)问:商4是怎样算出来的?表示什么?余数1呢?第(2)题:生独立完成,指名说试商的过程。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生分组完成,指名板演。2)生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比一比: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对比说说怎样得到的商?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弄清题意后再独立完成。2、揭示老师猜旗的秘密。谈话:现在你们知道了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旗的颜色了么?如果有兴趣,课后自己也猜一猜。四、全课总结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认为自己学得怎样?课题:练习一(1)教案内容:教学内容:练习一第16题教学目标: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口算7X79X6214-33X424+812+235+74X76X948+818+256+72、回忆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在求商是可以怎样很快找到合适的商?(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在计算时还应注意些什么?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二、明确概念1、摆一摆,每位学生准备10根小棒。(1) 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提问:怎样列式?通过计算,谁来说说商为什么是2?有余数吗?为什么?(2) 10根小棒,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还剩几根?请学生分小棒后,列式并笔算。提问:商为什么是2?有余数吗?是几?为什么还是2?(3)比一比,以上两道题哪一道是有余数的除法?为什么?2、完成第1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自己弄清图意,然后独立完成,反馈时,说说自己是怎样填写的,所写的每个算式表示的具体意义是什么?)三、计算练习1、练习一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反馈时说说是怎样想的。2、练习一第3题请学生找出错处,并改正过来,反馈时说说错误的原因。3,练习一第4题先让学生口答商是几,分组计算检验。4、练习一第6题学生分组计算,并指名板演。反馈后,请学生比一比:每列火车中的三题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练习了有余数除数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同时还得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学调整课题:练习一(2)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2、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口算2X32X8634-97X9564-8364-4284-74X66X512+635+53X92、口答15里面最多()个4。53里面最多()个7。44里面最多()个8。33里面最多()个6。3、请学生说说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要怎样想,商才能很快地求出来?4、揭示课题。二、计算练习1、分组练习,指明板演。(1)634-9、674-9(2)404-8、47+8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反馈时说说计算过程。提问:根据计算结果,以上两道题可以分成几类?2、练习一第7题(1)明确要求,先口答出商及理由。(2)学生分组计算,以检验刚才所说的的商是否正确。指出:看余数是多少,可以想几个几是多少,被除数里还多几,余数就是几。3、练习一第8题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汇报。4、练习一第9题(1)帮助学生弄清题意。(2)说说自己的分类方法。提问:通过刚才的练习,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的大小有没有规定?小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5、练习一第10题(1)出示题目,思考:除数最小应是几。(2)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提问:如果除数是6,再根据题目中已给的余数,想想商可能是几,那么被除数能不能确定是多少呢?(3)提问:如果将“最小”两字去掉,你认为除数可以是几,为什么?通过这题的思考,你更加清楚了一个什么道理?三、解决实际问题练习1、练习一第11、12、13题学生弄清题意,完整口述题意,然后独立完成,反馈时说说这题为什么教学调整要用除法计算?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指名板演,反馈时说说各自的理由,注意商和余数单位名称的不同。2、练习一第14题(1)了解题意:结合小猴的话观察左图,知道一共有27个小方块;再理解小兔的想法,想一想,如果每8个小方块搭成一个立方体,可以搭多少个?(2)学生独立完成。3、练习一第15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反馈。重点是帮助学生整理写出的算式,并在整理中体会有序思考的重要性。四、全课总结今天主要练习了什么?怎样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课题:认识整百数教案内容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课本第810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6题教学调整1 .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进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并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数位顺序。2 .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整百数的含义,并能进行正确的读写。3 .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1 .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干”,并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数位顺序。2 .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难点: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具准备:计数器、方块模型图教学过程:一.认数1 .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并说说组成。2365962 .数百以内数。(出示方块图)1)一个一个的数,从1数到10。2)一"1h的数,从10数到100。问:10个一是几?10个十呢?(板书)这么一板,有多少小方块?3.教学例题。1)问:一板表示几个百?三板就是几个百?也就是几百?8个百呢?2)师生一百一百的数,数到九百,再摆一百。问:九百添一百就是几个百?(板书:10个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板书:一千)问:10个一百合起来就是多少?二.写、读整百数:1 .计数器拨珠。1)出示计数器,指名说说已知的数位排列顺序。2)想一想:你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出400吗?学生动手拨,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拨的。3)说明:计数器上表示几百,就在百位上拨几个珠,就表示几百。4)练习:拨出200、600、1000c2 .写数。1)怎样来表示我们刚刚拨的数呢?说明:4个百就是4百,在拨珠时,只有百位上拨了4个珠,在写数时,在百位上写4,十位和个位上一个珠都没有,就写0。学生练习,问:十位和个位上的0能不能不写?2)根据计数器上拨珠的情况,请学生写数,指名板演:300、600、700、9003)在百位上再添一百,问:此时是几个百?也就是多少?想一想:一干应该怎样写?3 .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做完后,请学生先顺着读一读,再倒着读一读。问:数轴上的数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讨论:200和1000,哪个数更接近700?(指名汇报)2)完成第2题。看图先读一读这些数,再说说是从哪看到这些数的。(指名说,要举例)3)完成第3题。三.整百数加、减整百数1 .出示小猴图,指名说图意。1)列算式。2)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从中可以选出好的方法。2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学生练习。2)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四.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五.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课题:认识几百几十教案内容:教学内容:课本第1113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9题教学要求:1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几百几十的含义,能正确的进行读写。2 .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初步估计一些常见事物的多少,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几百几十的含义,能正确的进行读写。教学难点: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初步估计一教学调整些常见事物的多少,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教具准备:计数器、方块图教学过程:一.复习1.数数。1) 一个一个的数,从63数到100。2) 一百一百的数,从100数到1000。3) 口答。100里面有多少个十?looo里面有多少4''一百?4) 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千以内的数。(板书:认识几百几千)二.教学几百几十数的认、读、写1 .出示例题图。1)指名学生完整说图意。2)独立思考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再交流。3)学生思考:借助计数器怎么表示?4)指名借助计数器,讲解。(师补充)先在百位上拨4个珠,问:现在表示多少?再在十位上拨5个珠,现在又增加了5个几?合起来是多少?百位上有几个珠,表示几个百;十位上有几个珠,表示几个十,合起来就是几百几十。写数时注意,百位上有几颗珠,就在百位上写几;十位上有几颗珠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珠也没有,就在十位上写0占位。(板书:450)2 .练习:根据计数器表示,写出相应的数,并读一读。320、750、480、9903 .教学试一试。1)在计数器上拨出370。指名学生说370的组成。2)一|十的数,从370数到430,数到390时,问:十位上再拨这一颗是几颗?也就是多少?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后,百位上是几?390再添上一个十是多少?390再在十位上拨一颗,要数多少?3)学生继续数。生边拨珠边数,再数一遍。4)问:一"|h的数,你能从890数到1000吗?生独立完成,反馈。指名说说是怎样想到990后面是1000的?5)把数的数字写下,指名板演。4.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三.教学几百加几十及相应的减法1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1)出示邮票图,引导学生看清图意。2)学生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说说计算结果及思路。3)列出两道相应的减法算式。学生计算并说出思路。2 .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3 .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口算后,比一比每组4道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四.巩固练习1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指名读题。2)说说这几个数的组成。2 .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3 .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4 .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五.全课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几百几十,你能说说怎么读写吗?板书设计:认识几百几十450百十个300+2020+300课题:认识几百几十几教案内容:教学内容:课本第1416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7题教学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几百几十几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读法、写法,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重点: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几百几十几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读法、写法,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几的读法、写法。教具准备:计数器、方块图教学调整教学过程:-复习1.数数。1) 一百一百的数,从100数到1000。2) 一|H的数,从830数到1000。2 .根据计数器上的拨珠,写数并说说他们的组成。480、620、790、9103 .揭题:今天我们继续认识千以内的数。(板书:认识几百几十几)二.教学认识几百几十几1 .出示例题方块图。1)指名学生完整的说图意。2)独立思考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再交流。3)学生思考:借助计数器怎么表示?4)指名借助计数器,讲解。(师补充)先在百位上拨4个珠,问:现在有几个几?再在十位上拨5个珠,现在又增加了5个几?再在个位上拨3个珠,问:现在增加了多少?4个百、5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多少?指名完整的说四百五十的组成。5)根据前几节课的知识,四百五十应该怎样写呢?(指名生说)有几个百在百位上写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如果某一个数位上一个都没有,怎么办?2 .练习:指名学生上台拨珠,其他人根据拨的情况写出这个数,并说说数的组成。3 .教学试一试。1)在计数器上拨出597,请学生说说它的组成。2)一个一个的数,从597数到612。(学生自己边拨边读,遇到问题小组讨论。)3)小组汇报遇到的问题,怎么解决的。4)小结:当一个数末尾有零时,不读;一个数中间出现零时,要读出来。5)生把要数的数字写下,指名板演。三.巩固练习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学生看图,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小结:千以内数的写法,强调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写法。2 .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3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学生完成。2)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做。3)讨论:从练习中你知道了什么?4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1)指名读每张照片中的数字。2)指名结合照片说一句话。3)在身边找一找,说说类似的带有数字的一句话。5 .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生独立完成,说说在写数时要注意什么?6.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1)指名读每组中已经写出的三个数,再想想每组有什么规律。2)生独立完成。四.全课小结读写一个多位数时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认识几百几十几四百五十三当一个数末尾有零时,不读一个数中间出现零时,要读出来课题:认数练习教案内容:教学内容:课本第1719页、练习二第19题教学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更好的掌握千以内数的读写和有关的口算方式,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掌握千以内数的读写和有关的口算方式,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揭题1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 .今天我们就要运用这些知识练习。(板书课题)二.千以内数的组成练习1 .数数。1) 一十一十的数,从一十数到一百。问:一百里有几个十?一百一百的数,从一百数到一千。教学调整问:一千里有几个百?2) 一个一个的数,从487数到503。3) 一|h的数,从260数到320。2.完成练习二第1题、第2题。三.千以内的数的读写练习1 .说说千以内的数位顺序表。2 .完成练习二第3题。1)同桌交换练习。2)指名说说读一个数时应该注意什么?3 .读下面各数,说说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哪一位。303、30、33、330问:3在百位上读作什么?3在十位上读作什么?3在个位上呢?分别表示什么意思?4 .完成第4题。1)学生独立完成。2)比一比:在组中的上、下两个数,在读数时有什么不同?在写数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5 .完成第5题。1)学生练习。2)交流反馈。四.简单计算的练习1 .口算200+30400+9070+900230-200490-90970-9002 .完成第6题。五.综合练习1 .完成第7、8题。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2)学生独立完成,反馈。2 .完成第9题。1)根据图意,请学生独立完成。2)小组讨论,还能提出哪些问题?3)指名提问,其他人回答。六.全课小结课题:比较数的大小教案内容:教学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探索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比较数的大小是有现实意义的。教学重点:探索千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比较数的大小有现实意义的。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比一比它们的大小。67和5723和329和10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2、说说下面各数分别是几位数以及它们的组成。436288521000998二、新课。1、教学例题。(1)让学生说说图意。(2)你认为哪种树比较多?这题要我们把松树苗和杉树苗比,哪一种多,就是比什么?(板书:3120285)(3)你认为哪个数大?为什么?先指名说一说,再请同桌交流。2、 教学试一试。(1)出示“试一试”的问题,请学生读一读。(2)组织讨论,指名学生回答比较的思路。(3)小结:两个数都是两百多,就比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哪个数大,那么那个数就大。(完成板书:279<285)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学生看图,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再比一比两个数的大小。(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2、想想做做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2)四人小组,讨论出一道类似发生在身边的题目,再请一人出给其它人比较。3、 想想做做第3、4题。四、全课小结。教学调整课题:比较数的大小练习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千以内数的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干以内数的大小。2、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进行估计,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在现实情境中进行估计,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二、比较数的大小练习。1、说说下面各数的组成。323769561936它们分别是几百多?323比500要怎样?(少得多),比100呢?(多得多)2、比一比下面各数的大小。2070307657 O 26990001000说说比较大小时的思考过程。3、你遇上类似的情况,要如何进行比较?三、综合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各抒已见,并同时说说自己估计的根据、理由。2、 想想做做第6、7题。理解“少得多、差不多、远得多、近得多、近一些”各自的含义。3、 第8、9题。(1)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2)指名说说自己的看法。(3)想一想:能不能试看用“快一些、快得多”来回答以上的问题呢?4、 想想做做第10题。五、全课小结。教学调整课题:复习认数教案内容: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千以内数的认、读、写与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和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时,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千以内数的认、读、写与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和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过程:一、揭示并出示课题。二、千以内数的认读写的复习。1、完成复习第1题。(1)你能说出一个千以内的数吗?(2)你能不能说一句话,里面用到千以内的数呢?(3)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用到这些数学知识。2、 口答。(1)千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从右往左分别是怎样排列的?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表示什么?(2)十个十是多少?十个一百是少?3、读一读下面各数,说说它们的组成。2767207022704、写出下面各数。五百六十二一千四百六十七百零三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这几个数分别是怎样写出来的,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5、想想做做第2、3、4题。指名学生交流一下在课前所收集的信息,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三、复习简单的计算。1、 口算下列各题。300+200600+4001000-200400+20570-70620-600学生口算后,分别说一说口算的方法。2、完成复习第5题。提示:在计算时看清是几百还是几十。3、 复习第6、7题。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两题的解题思路。四、全课总结。教学调整课题:复习比较数的大小教案内容: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干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估计,使学生们能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数感水平。教学重、难点: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估计。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二、比较数的大小的复习。1、完成复习第8题。(1)学生先找规律,再填写。(2)组织交流,说说自己是按怎样的规律填写的?2、比一比下面各数的大小,在。里填上、或=924 O 81010000999876 O 875学生说说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思路。3、复习第9题。学生拿出09各个数字,可任意组成三位数,然后比较各数的大小,可小组内游戏,也可同桌互玩。三、估计的复习。1、出示第10题。请学生先读一读,提问:这组数中最大的是多少?最小的又是多少?你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出来吗?然后圈出接近400的数。2、完成复习第11题。请同学们把运动员身上的号码按要求排列起来。3,复习第12题。请学生说说为什么“不够买”,进一步理解“贵得多”的含义。4、完成复习第13、14题。在练习中注意对学生的分层评价。第14题中,鼓励学生在不重复、不遗漏的情况下找出所有符合题意的三位数,学生进行练习。四、全课总结。教学调整课题:认识分米、毫米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材分两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第2729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认识分米、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表象;第二段,第3031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学习常用长度单位的换算。二、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观察、估计、交流等活动,认识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用分米、毫米做单位测量或描叙物体的长度,会进行有关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2、联系对长度单位的已有人士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学会根据物体的长度特点或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长度单位,并进行相应的测量和交流,发展实践能力与空间观念。3、通过学习和实践,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义和价值,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三、教学重点: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较为清晰的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四、教学难点:进行简单的位换算和准确表达一些线段和物体的长度。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内容:课本26-27页例题,27-28页想想做做1-6题。教学要求: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教学难点:使学生装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教具准备:学生尺、明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中国地图师: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山川河流、城市乡村不计其数,这是我们中国的版图,小朋友,要绘制这样一张的地图,可不是容易的事,必须要怎样?2、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在精确测量时用到的长度单位。3、师:小朋友我们已学过哪几个长度单位?分别用手势表示一下。二、活动探究,建立表象(-)认识毫米1、请小朋友拿起带来的任何一样东西(橡皮、硬币、电话卡等),先估计它们的厚度够不够1厘米?(先估后量,全班交流。)设疑:你们所选物体的厚度不足1厘米,那是多少呢?长度几厘米多一-点又是多少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2、说一说:关于毫米,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呢?根据学生的介绍,老师强调:(1)尺上面的一小格是1毫米。(2)1厘米之间有10个小格,就是10毫米。师: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1毫米长不长?3、体会1毫米的长度说一说:你觉得我们桌子上哪些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找一找:找出厚度最接近1毫米的物体,并用尺子量一量。摸一摸:拿起你找到的厚度最接近1毫米的物体,沿着它们的厚度摸一摸。比一比:请小朋友想办法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议一议: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厚度也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师:相机介绍测量降雨量也是用毫米来表示的。4、多层训练,巩固新知(1)完成“想想做做”2o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亳米?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2)选择自己带来的任意一样物体,量一量它的厚度或者长度是几毫米。5、小结:今后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准确时,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认识分米1、直接引入师:现在我们再来认识另一个长度单位分米。在实际生活中,有时物体的长度也用分米作单位。2、认识1分米关于分米你又知道哪些知识呢?(生自由说,师放手让小朋友上来介绍。)师相机强调1分米就是10厘米那么长。并且请大家在尺子上指出1分米的长度来,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3、体会1分米的长度请同学们在发的硬纸条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把它剪下来。告诉学生这是自制的分米卡。先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然后用手势比划一下,最后用分米卡卡验证一下。4,教学1米=10分米现在请小朋友在米尺上找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然后每组的组长汇报结果。5、多层训练,加深对分米的认识。(1)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分米。(2)完成“想想做做”4先估一估自己的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三、综合训练、加深印象1、选一选:出示“想想做做”5。让小朋友独立选择,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为何选这样的长度单位。2、猜一猜:出示“想想做做”6。先让小朋友自己判断,然后在小组里相互交流、评议,最后用直尺量一量验证谁的判断正确。四、全课总结、引导评价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哪两个长度单位?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课题:简单的单位换算教案内容:教学内容:简单的单位换算(教科书第2930页,想想做做1-6题)教学目标1、在测量活动中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且学会估算,提高估算能力。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教学重点: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难点: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多媒体演示小兔和小猫在比赛跳远,分别留下一条线段。小兔:“我跳了9分米”,小猫:“我跳了80厘米二两个小动物争论不休。师:小兔和小猫谁跳得远呢?(学生自由说)师:到底谁跳得远,小朋友们谁说得正确呢?学了“简单的单位换算”,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二、组织活动,引导探究1、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支笔芯,用直尺量一量,有多长?师:同样的笔芯,有的小朋友量得是6厘米,有的小朋友量得是60毫米,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自由说Z)小结:许多小朋友都说6厘米和60毫米是一样长的,6厘米就等于60毫米。那为什么6厘米=60毫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想法。师:因为1厘米=10毫米,6厘米就有6个10毫米,也就是60毫米。所以6厘米=60毫米。2、师:那我们每天用的课桌的高是多少厘米呢?同桌合作,量一量。(学生活动)师:小朋友量得课桌的高是80厘米,如果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小结:1分米=10厘米,80厘米有8个10厘米,就是8分米。3、师:我这儿还有一块橡皮,量得它的长度是50毫米;教室的门量得它的高度是20分米。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50毫米=()厘米20分米=()米(同桌交流,选一题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作出评价,全班交流。)三、想想做做、内化新知1、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1先量一量每个图形中各条边长是多少厘米,再说一说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填写在书上。2、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2独立完成,做完后跟同桌交流你的想法。3、多媒体出示小猫、小兔比赛跳远的情境图。(1)说说:到底谁跳得远呢?你们现在能找到答案吗?(可以在小组里讨论。)(2)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