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06∕T 29-2021 智慧社区建设规范(襄阳市).pdf
-
资源ID:68508206
资源大小:820.86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4206∕T 29-2021 智慧社区建设规范(襄阳市).pdf
ICS35.240.01L77DB4206襄阳市地方标准DB 4206/T 292021智慧社区建设规范Norms for building smart communities2021-02-05 发布2021-03-04 实施襄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4206/T 292021I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3.1智慧社区SmartCommunity.23.2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23.3智能基础设施Intelligentinfrastructure.23.4公用基础设施Publicinfrastructure.23.5计算存储设施Computingstoragefacilities.23.6低功耗广域网LowpowerWan.23.7边缘计算节点Edgecomputingnode.23.8数据治理Datagovernance.23.9数据建模Datamodeling.33.10数据汇聚Dataaggregation.33.11数据共享交换Datasharingandexchange.33.12社区管理Communitymanagement.33.13社区服务Communityservice.33.14群防群治力量Strengthofpreventionandcontrol.33.15感知信息Perceptualinformation.33.16事件信息Eventinformation.33.17消防隐患Firehazard.33.18重点单位Keyunit.34缩略语.45智慧社区总体架构.45.1系统总体架构.45.2基础设施层.55.3平台层.65.4应用层.65.5安全与运维保障体系.66基础设施.76.1公用基础设施.76.2智能基础设施.76.3通信网络设施.107社区综合服务平台.107.1数据资源能力层技术要求.10DB4206/T 292021II7.2数据能力服务层技术要求.137.3应用支撑能力层技术要求.158应用服务要求.168.1服务需求.168.2社区管理类应用.178.3社区服务类应用.229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269.1社区治理.269.2公共服务.2910安全与运维.2910.1安全保障体系.3010.2运维保障体系.30DB4206/T 292021III前言本标准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编写。本标准由襄阳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襄阳市政务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襄测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襄阳云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湖北金正邦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湖北阳光华辰网络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激、吴先锋、何剑、毛敏、韩国华、巨军政、袁俊勇、雷雨、刘枫、介恬静。DB4206/T 2920211智慧社区建设规范1范围本标准对智慧社区系统的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平台、社区应用、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安全与运维保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规范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指导智慧社区的设计、建设和运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5114 公共安全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T 18578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GB/T 21740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8181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 28649 机动车号牌自动识别系统GB/T 28827.1 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29245 信息安全技术政府部门信息安全管理基本要求GB/T 31488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GB/T 35134 物联网智能家居GB/T 35136 智能家居智能控制设备通用技术要求GB/T 35678 公共安全 人脸识别应用图像技术要求GB/T 36464.2 信息技术 智能语音交互系统 第2部分:智能家居GB/T 3662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运维管理指南GB/T 36951 信息安全技术 物联网感知终端应用安全技术要求GB/T 37024 信息安全技术 物联网感知层网关安全技术要求GB/T 37095 信息安全技术办公信息系统安全基本技术要求GB/T 37845 居家安防智能管理系统技术要求GB/T 37931 信息安全技术 Web应用安全监测系统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GB/Z 29830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保障框架DL/T 1398 智能家居系统GA/T 497 道路车辆智能检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833 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GA/T 1093 出入口控制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GA/T 1127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摄像机通用技术要求GA/T 1400.3 公安视频图像信息应用系统 第3部分:数据库技术要求DB4206/T 2920212GA/T 1400.4 公安视频图像信息应用系统 第4部分:接口协议要求3术语和定义3.1智慧社区 Smart Community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社区场景下的人、事、地、物、情、组织等多种数据资源,提供面向政府、物业、居民和企业的社区管理与服务类应用,提升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管理模式的一种社区。3.2基础设施 Infrastructure主要指构建智慧社区基础运行环境、面向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系列软硬件设施,包括社区市政公用设施、网络通信设施、智能基础设施及计算存储设施等。3.3智能基础设施 Intelligent infrastructure主要指实现对社区基础数据进行智能感知采集的设备与系统。3.4公用基础设施 Public infrastructure主要指社区范围内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包括社区窨井盖设施、社区供水供电设施等。3.5计算存储设施 Computing storage facilities用于对智慧社区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和计算的设施。3.6低功耗广域网 Low power Wan一种远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网络。3.7边缘计算节点 Edge computing node一种用于本地局部数据分析计算并支持分布式部署的软硬件一体化设施。3.8数据治理 Data governance一套用于提升数据质量的数据处理方法。DB4206/T 29202133.9数据建模 Data modeling将经过治理后的数据,建立一定的分析规则,实现数据价值的挖掘,以解决社区场景下特定的问题。3.10数据汇聚 Data aggregation将多个数据采集节点的数据,按相应的接口协议,进行统一接入处理。3.11数据共享交换 Data sharing and exchange将系统数据通过标准化接口共享给第三方系统,同时支持从第三方系统接入相关数据。3.12社区管理 Community management包括面向政府单位的社区治理和面向物业单位的物业管理等方面内容。3.13社区服务 Community service包括面向社区商业用户的商业服务和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服务等方面内容。3.14群防群治力量 Strength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社区管理队伍中,除政府工作人员外,包括物业、业委会、志愿者等群众性管理力量。3.15感知信息 Perceptual information主要指通过智能基础设施采集的数据。3.16事件信息 Event information主要指需要社区管理人员去处理的一些事件,包括设施故障、报警事件等。3.17消防隐患 Fire hazard主要指会危及社区消防安全的一些事件。3.18重点单位 Key unitDB4206/T 2920214主要包括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危化物品生产企业、娱乐场所、学校及医院等单位。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API: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IoT: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PC: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5智慧社区总体架构5.1系统总体架构智慧社区系统总体架构由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应用层、安全保障体系与运维保障体系等部分组成。DB4206/T 2920215图 1智慧社区系统架构5.2基础设施层智慧社区系统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公用基础设施、智能基础设施、通信网络设施和计算存储设施,并应符合下列要求:DB4206/T 2920216a)公用基础设施主要指用于构建社区公共运行环境的设施,包括燃气设施、给排水设施、供配电设施、照明设施、环卫设施等;b)智能基础设施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兴信息技术,实现对社区基础数据的智能感知与采集,主要包括智能安防设施、智能消防设施、公用设施运行智能监测设施、公共环境智能监测设施及智能家居设施等类别,应向平台层提供标准化数据采集接口;c)通信网络设施主要包括光通信网、移动通信网、低功耗广域网、广播电视网等,主要用于建立社区信息传输网络,为智慧社区系统提供高速的信息传输通道,支持海量数据的高并发低延时传输;d)计算存储设施主要为智慧社区系统提供计算存储资源,提供海量数据高效存储与强大计算能力,应包括边缘计算节点、本地计算设施、云计算资源等。5.3平台层智慧社区系统平台层实现对社区基础对象信息数据、动态感知信息数据及其它业务信息数据等多维数据的汇聚接入、治理、存储、分析、智能建模及共享交换等能力,并面向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两大场景,提供应用能力支撑。平台层分为数据资源能力层、数据服务能力层与应用支撑能力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数据资源能力层主要对系统的数据资源管理能力进行要求,数据资源能力层应支持建立数据标准化格式,进行分类分库管理,可分为社区基础信息数据、社区动态感知数据、其它业务数据等大类;b)数据服务能力层主要对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进行要求,包括数据汇聚、数据存储、数据治理、数据检索、数据分析、数据智能建模、数据共享交换等方面的能力;c)应用支撑能力层主要对系统的应用支撑能力进行要求,包括统一门户管理、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权限管理、组织机构管理、资源管理、API 管理等基础管理功能。5.4应用层应用层主要包括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两大类应用,社区管理应用分为社区治理类应用和物业管理类应用,直接面向政府和物业用户,社区服务应用分为便民服务类应用和商业服务类应用,面向居民和企业用户,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社区管理类应用主要服务对象是政府和物业,面向政府的应用包括人口管控、车辆管控、房屋管理、重点单位管理、治安防控、群防群治管理、群租治理、消防管理等应用,面向物业的应用包括物业管理、设施管理、消防管理、停车管理、垃圾分类等应用;b)社区服务类应用主要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和社区企业,面向社区居民的服务应用包括智慧家庭、家政服务、出行服务、居家养老、社区医疗、社保服务、报事报修等应用,面向社区企业的服务应用包括无人超市、设施维修、快递服务、汽车养护、教育培训、房产租售、货运服务等应用。5.5安全与运维保障体系5.5.1安全保障体系5.5.1.1 安全保障体系是为了保护系统及其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可用性,对系统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提出的要求。5.5.1.2 安全保障体系除满足本标准相关要求外,还应满足GB/Z 29830、GB/T 22239及GB/T 29245等标准相关要求。DB4206/T 29202175.5.2运维保障体系5.5.2.1 运维保障体系主要实现对整个系统的运维管理,应包括资产管理、日志管理、运维策略设置、设施异常监测、告警管理等方面的内容。5.5.2.2 运维保障体系除满足本标准相关要求外,还应满足GB/T 28827.1与GB/T 36626等标准相关要求。6基础设施6.1公用基础设施社区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参考城市居住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标准。6.2智能基础设施6.2.1智能安防监控设施6.2.1.1概述智能安防监控设施应包括但不限于高清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人脸识别系统、车辆道闸控制系统、智能门禁系统、电子围栏系统等安防监控子系统。6.2.1.2高清智能视频监控系统高清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应对小区出入口、楼栋单元门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小区主干道、消防通道、小区重点公共区域等关键位置进行监控覆盖;b)摄像机设备应满足 GA/T 1127 的要求,接入联网系统的协议应符合 GB/T28181 的规定,视频分辨率应不低于 720P;c)应支持人流统计、人群聚集报警、移动侦测报警、周界入侵报警、遮挡报警等视频智能分析报警功能;d)录像存储周期应不小于 30 天;e)应建设小区视频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应安装有大屏监控,具备实时视频浏览、录像下载回放等基础视频监控功能;f)应满足 GB 35114 及 GB/T 28181 等相关标准要求。6.2.1.3人脸识别系统人脸识别系统建设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应在小区出入口进出方向安装人脸抓拍摄像机,宜在楼栋单元门出入口安装人脸抓拍摄像机;b)应支持通过 GA/T 1400.4 规定的数据服务接口与他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应支持通过 GA/T1400.4 规定的采集接口从在线采集设备获取人脸图像;c)应满足 GB/T 35678、GB/T 31488、GA/T 1093 等相关标准要求。6.2.1.4车辆道闸控制系统车辆道闸控制系统建设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应在小区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安装车牌识别摄像机;b)应支持按 GA/T 1400.4 规定的数据服务接口与其他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c)车辆通行记录数据存储周期应不小于 180 天;DB4206/T 2920218d)应满足 GA/T 833、GB/T 28649、GA/T 497 等相关标准要求。6.2.1.5智能门禁系统智能门禁系统建设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应在小区出入口、楼栋单元门出入口安装智能门禁设备;b)宜支持刷卡通行、移动 APP 通行、二维码扫码认证通行及生物特征识别通行等多种通行方式;c)宜支持可视对讲功能;d)应支持单元门强开报警、单元门超时未关闭报警等异常情况报警;e)应能与消防报警系统联动,当发生消防报警事件时,楼栋单元门门锁能自动打开;f)应提供面向第三方系统的标准化数据共享接口,实现包括门禁通行记录数据、门禁报警数据、门禁设备数据、人员登记数据等数据的共享。6.2.2智能消防监控设施6.2.2.1概述a)社区智能消防监测设施应包括但不限于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基础消防设施状态监测系统和电动车进楼监测系统等。b)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主要对建筑内的火灾事件进行监测报警,基础消防设施状态监测系统主要对基础消防设施的异常状态进行监测报警,电动车进楼监测系统主要对电动车进楼事件进行监测报警。6.2.2.2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火灾探测感知设备应包括感温火灾探测报警器、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和可燃气体探测报警器;b)应在小区楼栋各楼层安装感温火灾探测报警器和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c)宜在居民房屋内安装感温火灾探测报警器、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和可燃气体探测报警器;d)应提供面向第三方系统的标准化数据共享接口,同步设备信息和告警信息;e)应避免重复上报告警数据;f)应支持报警自动消除功能;g)应具备告警联动功能,比如在小区监控室实现声光报警联动;h)火灾探测感知设备的选型及设置应符合 GB 50116 相关要求。6.2.2.3消防设施监测系统消防设施监测系统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应支持通过物联网技术或 AI 技术,如地磁检测和视频智能分析,检测到消防通道被车辆占用时,及时产生告警事件;b)应支持通过物联网技术或 AI 技术,如通过安装消防门磁,检测到消火门打开事件时,及时产生告警事件;c)应支持通过物联网技术或 AI 技术,如安装物联网传感器,对消火栓异常状态进行监测,监测到异常产生告警事件;d)应支持告警自动消除功能;e)应避免告警重复上报;f)智能监测设备应支持 NB-IoT 等低功耗广域网通信技术传输告警信息;DB4206/T 2920219g)应提供面向第三方系统的标准化数据共享接口,同步设备信息和告警信息。6.2.3公用设施智能监测设施6.2.3.1概述a)应支持通过物联网技术,对部分公用设施运行状态进行智能监测,发现异常时及时产生告警。b)公用设施智能监测系统的监测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小区道路窨井盖设施、照明路灯设施、楼栋电梯设施、二次供水水箱设施等。6.2.3.2照明路灯智能监测系统照明路灯智能监测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a)应支持对灯具故障、终端故障、线缆故障进行监测,监测发现异常产生告警;b)应避免告警重复上报;c)应支持告警自动消除功能;d)应提供面向第三方系统的 HTTP 数据共享接口,同步设备信息和告警信息。6.2.3.3二次供水水箱及水质智能监测系统二次供水水箱及水质智能监测系统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应支持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水箱状态进行智能监测,发现异常时及时产生告警;b)应支持通过物联网技术对二次供水水质状态进行智能监测,实现对浊度、余氯、PH 值、电导率、色度等水质参数的实时监测,发现异常时及时产生告警;c)应避免告警重复上报;d)应支持告警自动消除功能;e)应提供面向第三方系统的标准化数据共享接口,同步设备信息和告警信息。6.2.3.4电梯运行智能监测系统电梯运行智能监测系统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应支持通过物联网技术对电梯运行故障状态进行智能监测,监测发现异常产生告警;b)应避免告警重复上报;c)应支持告警自动消除功能;d)应提供面向第三方系统的标准化数据共享接口,同步设备信息和告警信息。6.2.3.5二级网供暖设施智能监控系统二级网供暖设施智能监控系统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功能:a)系统应具备楼宇负荷预测与用户室温实时监测功能,可通过算法实现基于用户室温的精准调控与按需供热;b)系统应在换热站内或二级管网各热力入口处设置远程调控装置,实时采集二级管网供回管道上的压力、温度、流量、热量、水泵频率等关键参数;c)系统应有告警功能,告警应依据重要性及紧急程度分级;d)宜设置计量仪表的在线校准或核查预留管路接口及通讯接口;e)可提供面向第三方系统的标识数据共享接口,进行数据共享交换。6.2.3.6社区建筑运行能耗实时监测系统DB4206/T 29202110社区建筑运行能耗实时监测系统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功能:a)应能实现社区内建筑水、电、气、热等市政公用设施的实时监测;b)应具备水电气热等计量数据实时共享与交换能力;c)应具备计量设备采集网关接入认证和标识解析能力;d)宜实现系统支持社区运营各方公共数据的交换与共享。6.2.4公共环境智能监测设施公共环境智能监测系统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应支持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小区噪声、PM2.5 浓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大气压强、风向、风速等环境数据进行智能监测;b)应提供面向第三方系统的标准化数据共享接口,同步环境监测数据信息。6.2.5智能家居设施6.2.5.1 智能家居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家居布线系统、家庭网络系统、智能家居(中央)控制管理系统、家居照明控制系统、家庭安防系统、背景音乐系统、家庭影院与多媒体系统、家庭环境控制系统等子系统。6.2.5.2 智能家居系统建设应参考GB/T 37845、GB/T 36464.2、GB/T 35134、GB/T 35136 及DL/T 1398等相关标准要求。6.3通信网络设施通信网络设施应满足但不限于如下要求:a)应覆盖光纤通信网、4G/5G 移动通信网、低功耗广域网、广播电视网等等网络设备及核心机房等多种通信网络基础设施;b)网络带宽应能支持高清视频图像数据、图片数据、结构化数据等多维数据的高并发和低延时传输;c)通信基础设施应明确网络架构具体组网方式,宜将光纤部署至房间,提供稳定的带宽需求。7社区综合服务平台7.1数据资源能力层技术要求7.1.1社区基础信息数据库要求7.1.1.1概述社区基础对象信息数据库应包括但不限于人口信息数据、建筑信息数据、房屋信息数据、法人单位信息数据、机动车信息数据、非机动车信息数据、群防群治力量信息数据、部件设施信息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组织机构信息数据等数据。7.1.1.2人口信息数据人口信息数据应符合以下要求:a)人口信息应包括常住人口信息、流动人口信息及重点人口信息等;b)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信息应包括人员身份信息、居住地址、户籍地址及人脸登记照片等信息;DB4206/T 29202111c)重点人口信息应包括人员身份信息、居住地址、户籍地址、重点人口类别及人脸登记照片等信息;d)应支持对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及重点人口进行打标签管理;e)应标识入库时间和数据来源信息;f)应定期或实时对数据进行更新。7.1.1.3建筑信息数据建筑信息数据应符合以下要求:a)建筑信息数据应包括建筑基本信息及建筑标准地址信息;b)建筑基本信息应包括建筑编号、建筑名称、平面位置、建造年代、建筑状态、使用年限、主要用途、结构类型、建筑层数、建筑高度、总建筑面积等信息;c)建筑标准地址信息应包括门牌号信息、地理坐标信息、所属区县信息、所属公安机构信息、所属街镇信息、所属社区信息、门牌号信息等;d)应标识数据入库时间和数据来源信息;e)应定期对数据进行更新。7.1.1.4房屋信息数据房屋信息数据应符合以下要求:a)房屋信息数据应包括房屋基本信息、房主基本信息以及历史居住人员信息;b)房屋基本信息应包括建筑编号、房屋编号、区县公安机关、派出所、所属区县、所属街镇、所属社区、所属小区、楼栋名称、楼栋号、单元号、楼层号、室号、房屋地理坐标等信息;c)房主基本信息应包括房主姓名、性别、证件类型、证件号码等信息;d)历史居住人员信息包括居住人员姓名、性别、国籍、民族、籍贯、证件号码、证件类型、居住时间、离开时间等信息;e)应标识数据入库时间和数据来源;f)应定期或实时对数据进行更新。7.1.1.5法人单位信息数据法人单位信息数据应符合以下要求:a)应包括单位基本信息、单位标准地址信息、法人基本信息、单位员工信息、单位类别信息等属性;b)应标识数据入库时间和数据来源;c)应定期或实时对数据进行更新。7.1.1.6机动车信息数据机动车信息数据应符合以下要求:a)机动车信息数据应包括机动车基本信息和车主基本信息;b)机动车基本信息应包括机动车号牌号码、号牌颜色、号牌类型、品牌类型、车身颜色、车辆类型、车辆大小类型、车辆登记图片等信息;c)车主基本信息应包括车主姓名、车主性别、车主证件类型、车主证件号码、车主联系方式等信息;d)应支持对套牌车、盗抢车等重点车辆进行分类管理;DB4206/T 29202112e)应标识数据入库时间和数据来源;f)应定期或实时对数据进行更新。7.1.1.7非机动车信息数据非机动车信息数据应符合以下要求:a)非机动车信息数据应包括非机动车基本信息和车主基本信息;b)非机动车基本信息应包括非机动车号牌号码、非机动车类型、非机动车登记图片等信息;c)车主基本信息应包括车主姓名、车主性别、车主证件类型、车主证件号码、车主联系方式等信息;d)应支持对被盗车等重点非机动车进行管理;e)应标识数据入库时间和数据来源;f)应定期或实时对数据进行更新。7.1.1.8群防群治力量信息数据群防群治力量信息数据应符合以下要求:a)群防群治力量应包括物业保安、志愿者、小区业委会成员等群体;b)应包括编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所属小区等信息;c)应定期或实时对数据进行更新。7.1.1.9部件设施数据部件设施信息数据应符合以下要求:a)部件设施信息数据应包括设施基本信息及扩展信息;b)基本信息包括设施编号、设施名称、设施类别、设施厂家、设施安装位置、设施安装时间等信息;c)扩展信息包括设施地理坐标、设施所属单位、维护责任人等信息;d)应标识数据入库时间和数据来源;e)应定期或实时对数据进行更新。7.1.1.10地理信息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应符合GB/T 18578及GB/T 21740等标准相关要求。7.1.1.11组织机构信息数据组织机构信息数据应符合以下要求:a)应支持按省、市、区/县、街镇、社区/居委、小区分层分级管理;b)应包括组织名称、组织类别,以及组织机构地理坐标等信息。7.1.2社区感知信息数据库要求7.1.2.1概述社区感知信息数据库应包括但不限于视频图像感知信息数据、人脸感知信息识别数据、车辆感知信息识别数据、门禁感知信息数据、物联感知信息数据等由智能感知设施采集的数据。7.1.2.2视频图像感知信息数据DB4206/T 29202113视频图像感知信息数据应符合GB/T 35114及GB/T 28181 等相关标准的要求。7.1.2.3人脸感知信息数据人脸感知信息数据应符合GA/T 1400.3、GB/T 31488、GB/T 35678、GB/T 31488等相关标准的要求。7.1.2.4车辆感知信息数据车辆感知信息数据应符合GA/T 497-2016等标准的要求。7.1.2.5门禁感知信息数据门禁感知数据应符合以下要求:a)门禁感知数据应包括开门人身份信息、开门人登记房屋信息以及开门事件信息;b)开门人身份信息应包括开门人姓名、性别、联系方式、证件类型、证件号码等信息;c)开门人登记房屋信息应包括小区编号、楼栋编号、房屋编号、单元号、楼层号、室号等信息;d)开门事件信息应包括开门时间、开门方式等。7.1.2.6物联感知信息数据物联感知信息数据应包括但不限于窨井盖状态异常数据、电梯运行状态异常数据、二次供水水箱及水质异常数据、消防设施状态异常数据、火灾报警事件数据、电动车进楼事件数据、照明路灯状态异常数据、环境气象信息数据等。7.1.3社区其它信息数据库要求7.1.3.1事件信息数据事件信息数据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应包括市民热线上报事件信息、智能设备感知的事件信息及网格员上报等多种途径采集的社区事件信息等;b)应主要包括事件基本信息和事件处置信息,事件基本信息应包括事件编号、事件名称、设备编号、事件类型、事件描述等属性;事件处置信息应包括处置状态、处置人、处置时间等属性。7.1.3.2其它信息数据还应根据应用需要,通过多种采集方式,获取其它信息数据,包括政务服务信息数据、交通出行信息数据、生活缴费信息数据、综合执法信息数据、环境卫生信息数据、物业管理信息数据、社区医疗信息数据、社区警务信息数据、社区商业信息数据等。7.2数据能力服务层技术要求7.2.1数据汇聚能力要求平台数据汇聚能力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应具备视频数据、音频数据和图片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以及结构化数据的接入能力;b)应支持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对相关数据进行接入处理的能力;c)应具备提供标准化 API 接口或按第三方非标准协议对相关数据进行接入的能力;d)应具备设备对接、系统对接及数据文件导入等多种数据汇聚方式;e)应能支持海量多源异构异网数据的接入能力。DB4206/T 292021147.2.2数据存储能力要求平台数据存储能力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应支持对视频数据、音频数据和图片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及结构化数据的存储的能力;b)应支持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分布式列式数据库、分布式图数据库、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多种数据存储方式;c)应采用国家密码管理局鉴定的密码算法,采用多重密钥保护机制对数据进行存储加密保护;d)平台业务数据存储容量和性能应可靠,且支持水平扩展;应支持数据冗余多节点可靠存储,支持单节点故障业务不中断;e)应提供数据的容错和高可用机制,包括数据的备份和快速恢复;f)应支持对不同数据类型设置相应的存储策略,并自动执行存储策略。7.2.3数据治理能力要求数据治理是指将数据作为资产管理而展开的一系列工作,是对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数据治理能力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应具备数据资源编目管理功能,支持对数据资源编目进行动态管理,包括编制、审核、发布等;b)应支持对数据资源的分级分类管理;c)应提供数据在各类业务应用中的使用情况监控,针对各类数据提供数据考核与管控,针对长期不使用数据可进行数据归档;d)应提供数据质量定义、数据校验规则管理、数据质量检测及数据质量预警等功能;e)应支持对静态和动态元数据进行管理,包括创建、存储、整合与控制等;f)应支持对数据的产生、融合、流转,到消亡之间形成的关系进行跟踪,包括数据的归属性、多源性、可追溯性及层次性;g)应支持对涉密数据进行脱敏处理;h)应能自动监测数据资源的变化情况,对数据源中各信息表的数据量、每日增量和数据变化趋势等数据进行自动汇总统计;自动监测平台数据库相关索引、触发器状态及每类数据存储空间使用情况等数据库系统状态信息,定时发布监测结果,对出现的异常状态及时报警。7.2.4数据检索能力要求平台数据检索能力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应支持结构化数据的精确检索和模糊检索;b)应支持对文件的检索功能;c)应支持以图搜图等智能检索功能,如以图搜脸、以图搜车等;d)应支持全文检索功能;e)应支持布尔逻辑运算、截词检索等检索技术;f)应支持海量数据的极速检索能力;g)应支持多用户并发检索能力。7.2.5数据分析能力要求平台数据分析能力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应支持对视频数据及图片数据等非结构化智能分析处理能力,包括视频结构化处理,图片特征提取等;b)应支持对结构化数据及非结构化图片数据进行比对分析能力;DB4206/T 29202115c)应支持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功能,支持从多个维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d)应支持对多维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的能力,包括数据相关性分析和因果分析等;e)应支持数据实时分析和离线分析等分析模式;f)应支持数据批处理、流处理、图计算、内存计算等大数据处理框架;g)应支持多层次的数据分析能力,包括描述性分析、诊断性分析、预测性分析、因果性分析等能力。7.2.6数据智能建模能力要求平台数据智能建模能力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应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基于社区场景下的业务,建立常用的数据算法模型库;b)应提供数据建模可视化的工具,实现对数据建模的可视化编排。7.2.7数据共享交换能力要求平台数据共享交换能力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应优先遵循现行的标准制定数据共享交换规范,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如无现行标准,则应定义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接口;b)应设定严格的注册认证与鉴权机制,确保数据共享交换的安全性;c)应支持接口访问负载均衡、流量控制等机制;d)应提供对外共享交换的数据目录管理功能;e)应支持对数据共享交换 API 接口的异常状态进行监测;f)应支持在多用户并发调用场景下,保持接口稳定性和可用性;g)数据共享应遵循国家关于数据保护和个人隐私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部分指定的相关信息安全规章制度。7.3应用支撑能力层技术要求7.3.1概述应用支撑能力层为应用层提供能力支撑,提供基础管理应用功能,包括统一门户管理、用户管理、角色管理、组织管理、权限管理、资源管理、API管理等。7.3.2统一门户统一门户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应支持 B/S 架构;b)应兼容 chrome、IE 等主流浏览器;c)应支持统一鉴权。7.3.3用户管理用户管理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应支持对系统用户进行增删改查;b)新增用户信息应包括用户账号、登陆密码、用户姓名、电话号码、有效期、超时时间、最大登陆次数、用户角色等信息;c)应支持按用户账号、用户姓名检索用户信息;d)应支持对用户信息进行修改,删除;DB4206/T 29202116e)应支持对用户登陆密码进行重置。7.3.4角色管理角色管理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支持角色的自定义管理,支持角色信息的增删改查操作;b)支持管理员用户自由添加系统角色,包括角色名称、角色描述等信息。7.3.5权限管理权限管理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支持对角色分配功能权限;b)支持对角色分配资源权限;c)支持对角色分配 API 权限。7.3.6组织机构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应实现对区域进行增删改查操作功能;b)组织机构信息应包括基本信息及扩展信息,基本信息包括组织机构编号、类型、名称等信息,扩展信息可按需扩展。7.3.7资源管理资源管理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应包括数据资源管理和设备资源管理;b)应支持对资源的增删改查操作;c)应支持提供数据 Excel 模板下载、Excel 导入功能。7.3.8API 管理API管理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应支持对 API 进行增删改查管理;b)应支持对 API 进行分组管理;c)应支持对 API 授权管理;d)应支持对 API 调用情况进行统计;e)应支持对 API 访问流量进行控制;f)应支持对 API 访问黑名单 IP 进行管理。8应用服务要求8.1服务需求8.1.1应用服务分类按照服务对象划分,智慧社区应用服务可以划分为社区管理类应用和社区服务类应用两大类。a)社区管理类应用包括以下内容:DB4206/T 292021171)主要面向政府管理者的社区治理应用,包括社区治安防控类应用和社区隐患治理类应用,社区治安防控类应用主要包括人口管控、车辆管控、房屋管理、重点单位管理、群防群治力量管理、安防设施管理等;社区隐患治理类应包括基础公共设施隐患治理、消防隐患治理、高空抛物隐患治理、群租隐患治理、环境隐患治理等;2)主要面向社区物业管理者的相关的应用,包括物业缴费、信息发布、在线管家、楼宇对讲、智能门禁、视频监控、周界报警、设施监测、环境监测、垃圾分类管理、停车管理等。b)社区服务类应用包括以下内容:1)主要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服务相关的应用,包括智慧家庭、家政服务、出行服务、邻里互动、社区医疗、居家养老、社保服务、投诉建议等;2)主要面向社区商户的商业服务相关的应用,包括无人超市、快递服务、教育培训、旧物回收、货物搬运、汽车养护、房产租售等;8.1.2总体功能及效果要求智慧社区总体功能及效果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应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为指导方向;b)能对社区的相应数据进行动态采集、反馈、分析、预测并进行标准化管理;c)将分散的、相互独立的子系统进行集成,实现统一软件界面上掌握各子系统的数据并能进行有效管理与操作。方案应综合考虑安全、消防、生活、娱乐等,规划以上系统的互联互通,统一管理,并具备医疗、保健、教育自动化管理等符合未来国家物联网、智慧城市发展的扩展要求。d)实现跨子系统的联动,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e)实现统一用户管理、权限授权管理、信息推送、应用管理等。8.2社区管理类应用8.2.1社区治理8.2.1.1社区治安防控8.2.1.1.1人口管控人口管控系统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支持对人口进行分类管理,包括常住人口、流动人口、重点人口等,支持对人口信息的增删改查;b)支持通过移动端 APP 扫描个人信息登记二维码方式,采集小区人口信息,包括人员身份信息、人员居住地址信息、人脸照片信息等;c)支持对采集的小区人员信息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可发放个人电子通行二维码;d)支持小区居民通过扫描电子通行二维码进出小区,支持对小区人员出入记录进行检索,统计分析;e)支持对重点关注人员进行布控管理;f)支持提供小区场景下对人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