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连平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68517316
资源大小:264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连平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A可溶于水B有较高的熔点C水溶液能导电D熔融状态能导电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向Na2CO3溶液中加入足量醋酸:CO32-+2H=CO2+H2OB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Ca2+OH=CaCO3+H2OC向NaOH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CO2+2OH=+H2OD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2Na+CO2+H2O=2NaHCO33、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B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C是否能透过滤纸或半透膜D是否均一、稳定、透明4、44gA 和 49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76gC 和一定量的气体 D,若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4, 则生成气体 D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A22.4LB11.2LC5.6LD44.8L5、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Na2CO3H2SO4(NH4)2CO3MgOCO2BNaOHHClNaClNa2OH2OCBa(OH)2H2CO3CaCl2CO2SO2DKOHHNO3CaCO3CaOSO3AABBCCDD6、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Al2(SO4)32Al33SO42BNa2SO42NaSO42CCa(NO3)2Ca22(NO3)2DBa(OH)2Ba2OH27、下列实验不正确的是( )A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共热反应后,加入AgNO3溶液来鉴别溴离子B向放有电石的圆底烧瓶中滴加饱和食盐水可产生乙炔气体C制取硝基苯时,温度计应插入反应水浴中控制反应温度D制取乙炔时,要用一小团棉花防止泡沫进入导管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28 g氮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AB4 g金属钙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 NAC1 mol O2分子的质量等于1 mol氧原子的质量D24 g O2 和24 g O3所含的氧原子数目相等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Ca(OH)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O2+OH-HCOB向H2SO4溶液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H+OH-H2OC少量的Ca(OH)2和NaHCO3溶液混合:OH-+Ca2+HCO=CaCO3+H2ODNH4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NH+OH-=NH3·H2O10、高铁酸钠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钠(Na2FeO4)制备方法有:湿法制备的主要反应为:2Fe(OH)33ClO4OH=2FeO42-3Cl5H2O,干法制备的主要反应为: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Na2FeO4中铁显6价B湿法中每生成1 mol Na2FeO4转移3 mol电子C干法中每生成1 mol Na2FeO4转移4 mol电子DNa2O2在干法制备的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1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H2含有的分子数为NAB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NAC通常状况下,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D1L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NA12、实验操作的规范是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沉淀的过滤C石油的分馏DNaCl固体的称量13、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的科学家是A道尔顿B拉瓦锡C卢瑟福D汤姆生14、下列各组离子中,在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是ANa+、K+、Fe2+、Cl BK+、CO32、Cl、SO42-CNO3、Na+、HCO3、Ca2+ DNa+、NO3、NH4+、SO42-15、在盛有碘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CCl4后振荡,静置片刻后的正确现象是A溶液分层,上层紫红色B溶液分层,下层紫红色C整个溶液变为棕黄色D整个溶液变紫红色16、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ANa置于煤油中B白磷置于冷水中CNaOH溶液置于配有橡皮塞的玻璃瓶中D氯水置于无色玻璃瓶中17、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CaCl2=Ca2+ + 2Cl BCH3COOH =CH3COO+ H+CKOH = K+ + OH DH2SO4= 2H+ + SO4218、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K+ 、Cl- 、HCO、SOBMg2+、Cl-、Ag+ 、SOCCa2+、H+、Na+、CODFe2+、Cr2O、H+ 、NO1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1.2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B46gNO2和N2O4混合物含有的原子数为3NAC20gNaOH固体溶于1L水可制得0.5mol/L氢氧化钠溶液D常温常压下,32g氧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A20、RO4n-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CI-离子氧化为ClO-,若RO4n-离子变为RO32-离子,又知反应中RO4n-与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RO4n-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 ( )A+4 B+5 C+6 D+721、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A水和CCl4B碘和CCl4C酒精和水D汽油和植物油22、将一小块钠投入5mL饱和澄清石灰水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钠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B有气体生成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D溶液变浑浊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在Na+浓度为0.5 mol/L的某澄清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下表中的若干种离子。(已知H2SiO3为不溶于水的胶状沉淀,加热时易分解为两种氧化物,SiO32-和Ag+、Ca2+、Ba2+不共存)阳离子K+Ag+Ca2+Ba2+阴离子NO3CO32-SiO32-SO42-现取该溶液100mL进行如下实验(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测定)。序号实验内容实验结果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白色胶状沉淀并放出标准状况下0.56 L气体将中产生的混合液过滤,对沉淀洗涤、灼烧至恒重,称量所得固体质量固体质量为2.4g向的滤液中滴加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能确定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2)实验中生成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_;(3)通过实验、和必要计算,填写下表中阴离子的浓度(能计算出的,填写计算结果,一定不存在的离子填“0”,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填“?”)。阴离子NO3CO32-SiO32-SO42-c(mol/L)_0.25mol/L_ (4)判断K+是否存在,若存在,计算其最小浓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_。24、(12分)下列图示中,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有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试验均为黄色。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化学式:A_,D_。(2)以上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填序号)。(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氧化剂为_;氧化产物为_。(4)向D溶液中通入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5、(12分)应用下列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请回答该实验中的问题。(1)实验前必须对整套装置进行气密性的检查,操作方法是_。(2)圆底烧瓶中盛装的是水,该装置受热后的主要作用是_;烧瓶底部放置了几片碎瓷片,碎瓷片的作用是_。(3)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点燃的顺序是_。(4)干燥管中盛装的物质可以是_,作用是_。(5)如果要在A处玻璃管口处点燃该气体,则必须对该气体进行_,这一操作的目的_ 。26、(10分)氧化还原反应在物质制备、能量转化方面有重要的应用。(1)反应I22Na2S2O3Na2S4O62NaI常用于测定溶液中I2的含量。反应的氧化剂是_,每生成1 mol Na2S4O6,反应转移电子为_mol。(2)ClO2是一种新型净水剂,一种制取ClO2的反应如下:KClO3HCl(浓)KClCl2ClO2H2O(未配平)写出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_。(3)高铁酸钠(Na2FeO4)可作为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钠可与水反应生成Fe(OH)3胶体、氢氧化钠和氧气,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4)某无色透明溶液可能含有K+、Cu2+、Ca2+、Cl中的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将沉淀滤出。向上述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有部分沉淀溶解。向滤液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试判断:该溶液中肯定有_,肯定没有_,可能有_(填离子符号)。27、(12分)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A萃取分液法 B加热分解 C结晶法 D分液法 E蒸馏法 F过滤法(1)_分离饱和食盐水和沙子的混合物(2)_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获得硝酸钾(3)_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4)_分离四氯化碳(沸点76.75)和甲苯(沸点110.6),(已知二者互溶)(5)_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28、(14分)A、B、C、D、E 5瓶透明溶液,分别是HCl、BaCl2、NaHSO4、Na2CO3、AgNO3溶液中的一种。已知:A与B反应有气体生成 B与C反应有沉淀生成C与D反应有沉淀生成 D与E反应有沉淀生成A与E反应有气体生成 在和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是同一种物质请填空:(1)在和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2)A是_,B是_,C是_,D是_,E是_。29、(10分)实验室用密度为1.25 g·mL1,质量分数36.5%的浓盐酸配制 0.1 mol·L1的盐酸240 mL,请回答下列问题:(1)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2)配制240 mL 0.1 mol·L1的盐酸应选用_mL的容量瓶,需要浓盐酸体积为_mL。(3)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的浓度大小有何影响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浓度 _ ;容量瓶未干燥,浓度 _ ;定容摇匀后发现溶液凹面低于刻度线,加水至刻度线,浓度 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D【解析】A可溶于水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HCl等,A项错误;B具有较高熔点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二氧化硅等,B项错误;C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醋酸、硫酸等,C项错误;D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中含有阴阳离子,所以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D项正确;本题答案选D。2、D【解析】A醋酸是弱酸,主要以电解质分子存在,不能写成离子形式,A错误;B碳酸氢铵电离产生的也会与OH-发生反应产生弱电解质NH3·H2O,反应不符合事实,B错误;C向NaOH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反应产生,不符合事实,C错误;D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反应的发生符合事实,遵循物质拆分原则,D正确;故选项是D。3、B【解析】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选B。4、B【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计算气体D的质量,由m/M计算气体D的物质的量,由V=22.4n计算气体体积。【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m(A)+m(B)=m(C)+m(D),m(D)=(44g+49g)-76g=17g,气体D的物质的量为17g/34g/mol=0.5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5mol×22.4L/mol=11.2L,故选B。5、D【解析】A.碳酸钠属于盐不是碱,故A错误;B.H2O不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CO2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D.KOH属于碱,HNO3属于酸,CaCO3属于盐,CaO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为碱性氧化物,SO3与水化合为硫酸,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故选D。6、A【解析】A、Al2(SO4)3的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33SO42,故A正确;B、硫酸根离子应是SO42,Na2SO4电离方程式为Na2SO4=2NaSO42,故B错误;C、硝酸根为NO3,硝酸钙的电离方程式为Ca(NO3)2=Ca22NO3,故C错误;D、Ba(OH)2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故D错误。7、A【解析】A、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共热,发生水解反应后,应先加入硝酸中和NaOH,再加AgNO3溶液来鉴别溴离子,故A错误;B、水与电石反应比较剧烈,因此实验室制乙炔时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得到平稳的乙炔气体,故B正确;C、制取硝基苯时,采用水浴加热,使反应温度控制在5060,温度计应插入水浴中,故C正确;D、碳化钙与水反应非常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氢氧化钙糊状物容易把导管口堵塞,所以在试管上部放置一团疏松的棉花,故D正确。故选A。8、D【解析】A、28 g氮气的物质的量是28g÷28g/mol1mol,则含2NA个氮原子,A错误;B、4 g金属钙的物质的量为4g÷40g/mol0.1 mol,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B错误;C、1 mol O2分子的质量是32 g,1 mol氧原子的质量是16 g,C错误;D、氧气和臭氧均是氧元素形成的单质,则24 g O2和24 g O3所含的氧原子数目相等,D正确;答案选D。9、A【解析】A向Ca(OH)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碳酸氢钙和和水,氢氧化钙是强电解质拆成离子的形式,碳酸氢钙是盐,也是强电解质并且能溶于水,要拆成离子的形式,其离子方程式是CO2+OH-HCO,故A正确;B向H2SO4溶液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是 ,故B错误;C少量的Ca(OH)2和NaHCO3溶液混合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是 ,故C错误;DNH4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一水合氨、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 ,故D错误;故选:A。10、C【解析】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湿法中Fe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6价;干法中Fe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6价,O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干法制备的反应中,Na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既有由-1价升高为0,也有-1价升高为2价,【详解】高铁酸钠中Na为+1价,O为-2价,则铁显+6价,A正确;湿法中每生成1molNa2FeO4,有1molFe(OH)3参加反应,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6价,转移电子3mol,B正确;干法中每生成1molNa2FeO4,Fe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6价,O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转移电子1mol×(6-2)+0.5mol×2×(1-0)=5mol,C错误;干法制备中,O元素的化合价既有由-1价升高为0,也有-1价升高为2价,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试题注意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11、C【解析】A标况下,14LH2的物质的量是1mol,含有的分子数为NA,A正确;B碳酸钠的物质的量=1.26g÷126g/mol=2.21mol,每个碳酸钠化学式中含有2个钠离子,所以钠离子个数是2.22NA,B正确;C相同压强下,温度越高,气体摩尔体积越大,NA个CO2分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根据V=nVm知,通常状况下,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大于14L,C错误;D1L物质的量浓度为25 mol/L的MgCl2溶液中,氯化镁的物质的量=25mol/L×1L=25mol,每个氯化镁化学式中含有2个氯离子,所以1L物质的量浓度为2.5 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NA,D正确;答案选C。12、B【解析】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酒精灯,A错误;B、沉淀的过滤操作正确,B正确;C、石油分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该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出口处,C错误;D、称量NaCl固体时应该是左物右码,D错误,答案选B。13、D【解析】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英国科学家卢瑟福提出带核的原子结构行星模型,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引入了量子论;最先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科学家汤姆生,故选D。14、D【解析】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反之是可以的,结合离子的性质、溶液显酸性且无色分析解答。【详解】A. Fe2+在溶液中不是无色的,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 在酸性溶液中CO32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 在酸性溶液中HCO3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 Na+、NO3、NH4+、SO42-在酸性溶液中相互之间不反应,且均是无色的,可以大量共存,D正确。答案选D。15、B【解析】在盛有碘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CCl4后振荡,由于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而在水中的溶解度小,水与CCl4互不相溶,密度CCl4比水大,所以静置片刻后,会看到溶液分层,上层几乎无色,下层为紫红色。因此选项是B;综上所述,本题选B。16、D【解析】A金属钠与煤油不反应,且密度比煤油大,沉于煤油底部,隔开了空气,所以钠能保存在煤油中,选项A正确;B白磷在冷水中保存:可以隔绝空气,选项B正确;C因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有硅酸钠(Na2SiO3)生成,硅酸钠是一种粘合剂,所以氢氧化钠溶液不能用带有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盛装,而应在带橡胶塞的玻璃瓶,选项C正确;D新制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容易分解,不能保存在无色玻璃瓶中,应该盛放在棕色瓶中,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D。17、B【解析】A. CaCl2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Ca2+和Cl-,电离方程式为:CaCl2=Ca2+ + 2Cl, 故A正确;B. 醋酸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生成CH3COO和H+,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 H+,故B错误;C. KOH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K+和OH-,电离方程式为:KOH = K+ + OH, 故C正确; D. 硫酸为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生成H+和SO42-,电离方程式:H2SO4= 2H+ + SO42,故D正确。答案选B。18、A【解析】AK+ 、Cl- 、HCO、SO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BCl-和Ag+ 、SO产生AgCl、Ag2SO4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Ca2+、H+分别和CO反应生成CaCO3沉淀、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DFe2+、H+ 、NO之间,Fe2+、Cr2O、H+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答案选A。19、B【解析】A.在标准状态下,水为非气态,11.2L水的物质的量并不等于0.5mol,故A错误;B.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为NO2,故46g混合物中含有的NO2组合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含3mol原子,即3NA个,故B正确;C.20gNaOH固体溶于1L水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并不等于水的体积,即得到的溶液的体积并不是1L,故C错误;D. 32g氧气的物质的量为32g÷32g/mol=1mol,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2=2mol,原子个数为2NA,故D错误;答案选B。【点睛】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物理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是解题的基础。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时需要注意:气体的摩尔体积适用的对象为气体;必须明确温度和压强;标准状态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20、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Cl-离子氧化为ClO-,失电子2e-,发生氧化反应,做还原剂;设R元素的化合价为+x价,则 RO4n-RO32-,得电子(x-4)e-,又知反应中RO4n-与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所以根据电子得失守恒规律:1×2=(x-4)×1,x=6,则RO4n-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6, C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C。21、A【解析】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物质应互不相溶,结合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解答该题。【详解】A项,CCl4和水不能混溶而且密度不同,因此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故A项正确;B项,碘溶于四氯化碳,因此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故B项错误;C项,酒精和水是任意比混溶的,因此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故C项错误;D项,汽油和植物油混溶,因此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22、C【解析】A钠的密度小于水,钠的熔点较低且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钠熔成小球,所以能观察到,生成的气体推动小球游动,选项A正确;B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所以能观察到有气体产生,选项B正确;C钙的活泼性大于钠,且钠、钙都易和水反应生成碱,所以钠不可能置换出钙,则看不到有金属钙生成,选项C不正确;D因为有部分溶质析出而导致溶液成悬浊液,所以看到溶液变浑浊,选项D正确;答案选C。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Ag+、Ca2+、Ba2+ CO322H H2OCO2 ? 0.4 0 存在,最小浓度为0.8 mol/L 【解析】I:加入盐酸,生成白色胶状沉淀,该沉淀为H2SiO3,原溶液中有SiO32,Ag、Ca2、Ba2不能大量存在,根据溶液呈现电中性,原溶液中一定含有K,有气体产生,该气体为CO2,原溶液中含有CO32,其物质的量为0.56/22.4mol=0.025mol;II:最后得到固体为SiO2,原溶液中SiO32的物质的量为2.4/60mol=0.04mol;III:向滤液II中加入BaCl2溶液,无现象,说明原溶液中不含有SO42;综上所述,NO3可能含有;【详解】I:加入盐酸,生成白色胶状沉淀,该沉淀为H2SiO3,原溶液中有SiO32,Ag、Ca2、Ba2不能大量存在,根据溶液呈现电中性,原溶液中一定含有K,有气体产生,该气体为CO2,原溶液中含有CO32,其物质的量为0.56/22.4mol=0.025mol;II:最后得到固体为SiO2,原溶液中SiO32的物质的量为2.4/60mol=0.04mol;III:向滤液II中加入BaCl2溶液,无现象,说明原溶液中不含有SO42;综上所述,NO3可能含有;(1)根据上述分析,实验I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Ag、Ca2、Ba2;(2)实验I中生成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3)根据上述分析,NO3可能含有,也可能不含有,因此NO3的浓度为?;SiO3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4/(100×103)mol·L1=0.4mol·L1;SO42不含有,浓度为0;(4)根据上述分析,K一定存在,根据电中性,当没有NO3时,K浓度最小,n(K)n(Na)=2n(SiO32)2n(CO32),代入数值,解得n(K)=0.08mol,即c(K)=0.8mol·L1。24、Na Na2CO3 2Na2O2+2H2O=4Na+4OH-+O2 Na2O2 O2 Na2CO3+H2O+CO2=2NaHCO3 【解析】焰色反应为黄色的是钠元素,则A是金属钠,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金属钠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足量的二氧化碳可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热稳定性较差,受热分解转化为碳酸钠。所以,A是钠,B是过氧化钠,C是氢氧化钠,D是碳酸钠,E是碳酸氢钠。以此进行分析解答。【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A为Na,D为Na2CO3,答案为:Na;Na2CO3;(2)上述6个反应中、或有单质参加反应,或有单质生成,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这四个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则 两个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答案为:;(3)反应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离子方程式:2Na2O2+2H2O=4Na+4OH-+O2;该反应中Na2O2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氧化产物为氧气。答案为:2Na2O2+2H2O=4Na+4OH-+O2;Na2O2;O2;(4)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H2O+CO2=2NaHCO3,答案为:Na2CO3+H2O+CO2=2NaHCO3。25、将干燥管末端的导管A浸入水中,用酒精灯火焰微热烧瓶底部,如果能观察到浸入水中的玻璃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玻璃导管内有水柱上升,且较长时间不会落,则表明该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为硬质玻璃管内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提供持续不断的水蒸气 防止暴沸 先点燃酒精灯,产生水蒸气后,再点燃酒精喷灯 碱石灰 除去产物H2中的水蒸气 验纯 防止H2不纯而发生爆炸 【解析】(1)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一般用微热的方法,根据冒出的气泡和回流的水柱来判断;(2)反应物为水蒸气与铁;放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沸腾事故发生;(3)如果在一套装置中需要两处加热,一定要注意点燃加热仪器的顺序,一般是根据实验的安全性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来考虑;(4)干燥管起干燥氢气的作用,盛放固体干燥剂;(5)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防止发生爆炸。【详解】(1)中学阶段检查装置气密性常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另一种是利用气压原理。气压原理一般只有涉及到液体时才能用得到,这里显然是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利用热胀冷缩原理时要注意步骤一定要完整,既要证明“热胀”,也要证明“冷缩”,故操作方法为:将干燥管末端的导管A浸入水中,用酒精灯火焰微热烧瓶底部,如果能观察到浸入水中的玻璃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玻璃导管内有水柱上升,且较长时间不会落,则表明该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因为反应物为水蒸气与铁,所以圆底烧瓶中盛装的是水,该装置受热后的主要作用是为硬质玻璃管内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提供持续不断的水蒸气;烧瓶底部应事先放置碎瓷片,放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沸腾事故发生(或防止暴沸);(3)点燃加热仪器的顺序要考虑实验的安全性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本实验中为了防止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加强热的条件下反应,应该先点燃酒精灯,即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点燃的顺序是先点燃酒精灯,产生水蒸气后,再点燃酒精喷灯;(4)干燥管中盛装是的物质是碱石灰,作用是除去反应产生的氢气中的水蒸气;(5)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0%75.6%,就是说当氢气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的话就会引起爆炸,因此,点燃之前要检验纯度,目的是防止H2不纯而发生爆炸。【点睛】本题考查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把握高温下铁与水反应及实验中装置的作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物质性质及实验分析能力的考查。易错点是装置气密性检验。26、I2 2 2KClO3+4HCl(浓)=2KCl+2ClO2+Cl2+2H2O 4+10H2O=4Fe(OH)3+8OH-+3O2 K+、 Cu2+、Ca2+ Cl- 【解析】(1)在该反应中,I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I2的0价变为反应后NaI中的-1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所以I2为氧化剂;每生成生成1 mol Na2S4O6,就有1 mol I2参加反应,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2 mol;(2)在该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KClO3中的+5价变为反应后ClO2中的+4价,化合价降低1价;Cl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HCl中的-1价变为反应后Cl2中的0价,化合价升高1×2=2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是2,所以KClO3、ClO2的系数是2,Cl2的系数是1;根据K元素守恒可知2个KClO3反应会同时产生2个KCl,该Cl-也是由HCl提供,则HCl的系数是2+2=4;最后根据H原子守恒,可得H2O的系数是2,故配平后该反应方程式为:2KClO3+4HCl(浓)=2KCl+2ClO2+Cl2+2H2O;(3)根据题意可知高铁酸钠可与水反应生成Fe(OH)3胶体、氢氧化钠和氧气,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该反应方程式为4Na2FeO4+10H2O=4Fe(OH)3(胶体)+3O2+8NaOH,根据离子方程式中物质拆分原则,可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10H2O=4Fe(OH)3+8OH-+3O2;(4)Cu2+水溶液显蓝色,在无色透明溶液不能大量存在;向该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可能是BaSO4、BaCO3或二者的混合物,说明、至少有一种;向上述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部分沉淀溶解,说明沉淀为BaSO4、BaCO3的混合物,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由于Ca2+与会形成CaCO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溶液中含有,就一定不存在Ca2+;、都是阴离子,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一定还含有阳离子K+;向滤液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该沉淀为AgCl,由于在中加入的试剂是BaCl2溶液,引入了Cl-,因此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综上所述可知:一定存在的离子是K+、;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Cu2+、Ca2+;可能存在的离子是Cl-。27、FCDEA【解析】(1)沙子不溶于食盐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F;(2)硝酸钾和氯化钠都溶于水,但二者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C;(3)水和汽油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D;(4)四氯化碳和苯互溶,但二者沸点相差较大,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E;(5)溴易溶于苯,可用萃取分液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提纯,要学会根据物质的性质及性质的差异选择分离方法。常常考虑物质溶解性、沸点、被吸附性能及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等的不同,可以选用的方法有过滤、结晶、蒸馏、萃取和分液等。28、AgCl Na2CO3 HCl AgNO3 BaCl2 NaHSO4 【解析】A与B反应有气体生成,则A、B分别为HCl、NaHSO4、Na2CO3中的一种;B与C反应有沉淀生成,则沉淀可能为硫酸钡、也可能为AgCl;C与D反应有沉淀生成,结合在和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是同一种物质,沉淀应为AgCl,则C为AgNO3,B为HCl,D为BaCl2;A与E反应有气体生成、D与E反应有沉淀生成,则A为Na2CO3,E为NaHSO4,则(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和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物质的化学式为AgCl;(2)由上述分析可知A、B、C、D、E的化学式分别是Na2CO3、HCl、AgNO3、BaCl2、NaHSO4。【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反应中的现象为鉴别推断物质的关键,注意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推断中沉淀为AgCl以及生成的气体为解答的突破口,题目难度中等。29、12.5 mol·L1 250 2 偏大 无影响 偏小 【解析】(1)密度为1.25gmL-1,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12.5mol/L;(2)配制240mL 0.1molL-1的盐酸,应选择250mL容量瓶,设需要浓盐酸体积为V,则依据溶液稀释规律:稀释前后含的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V×12.5mol/L=250mL×0.1mol/L,解得V=2.0mL;(3)定容时,俯视读数,溶液体积偏小,配制溶液浓度偏大;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都不变,所以配制溶液浓度无影响;定容摇匀后发现溶液凹面低于刻度线,加水至刻度线,则所加的水偏多,浓度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