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菁华中英文实验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68517320
资源大小:259.5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菁华中英文实验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doc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漂白粉中的有效成分是( )A氧化钙B氯化钙C氯酸钙D次氯酸钙2、 “绿色化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使原子充分利用,不产生污染物。下列化学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制CuSO4:Cu+2H2SO4(浓)CuSO4+SO2+2H2OB制CuSO4:2Cu+O22CuO;CuO+H2SO4(稀)CuSO4+H2OC制Cu(NO3)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D制Cu(NO3)2: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3、向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分别加入烧碱固体(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能引起离子浓度减小的是( )ACO32BClCOHDCu2+4、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CuOH2CuH2O BNa2CO3CO2H2O=2NaHCO3C3Fe2O2Fe3O4 DNH4HSNH3H2S5、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4.48L水中含有水分子的数目为0.2NAB1mol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NAC0.2mol/LCaCl2溶液中含有氯离子的数目为0.4NAD32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2NA6、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 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O3在反应中失去电子BClO2是氧化产物C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DKClO3是还原剂7、在溶液中,下列电离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Ba(OH)2Ba22OHBNaHSO4NaHSO42CNaHCO3NaHCO3DH2SO4H2SO428、下列实验操作或记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测得1molN2的质量为28gB用量筒测得排水法收集制得的氢气体积为50.28mLC将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放入烘箱中烘干D用托盘天平称取2.50g胆矾,受热充分失水后,固体质量减轻0.90g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Cl2的摩尔质量为71gB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氧元素参加C摩尔是用来衡量微观粒子多少的一种物理量DNa2CO3属于钠盐、又属于碳酸盐,这是用交叉分类法分类的10、在原子结构研究的历史中,提出“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的是A卢瑟福B道尔顿C玻尔D汤姆生11、将4g NaOH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A0.1 molB20C0.2 mol/LD0.2 L/mol12、已知:2Fe2+Cl2=2Fe3+2Cl;HClO+HCl=Cl2+H2O;2Fe3+Cu=2Fe2+Cu2+;Fe+Cu2+=Fe2+Cu,下列各组物质氧化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AFe3+HClOCl2Fe2+Cu2+BHClOCl2Fe3+Cu2+Fe2+CCl2HClOFe3+Cu2+Fe2+DHClOFe3+Cl2Cu2+Fe2+13、已知反应: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uI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每转移1.1mol电子,有0.2molIO3-被氧化C每生成1molCuI,有12molKI发生氧化反应DCu(IO3)2作氧化剂,Cu(IO3)2中的铜和碘元素被还原14、某有机化合物6.4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8.8g CO2和7.2g H2O,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有机物仅含碳、氢两种元素B该化合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C该有机物属于醇类D该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为3215、萃取碘水中的碘,可采用的萃取剂是()A酒精 B四氯化碳 C醋酸 D食盐水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钠放入水中,钠将沉入水底B金属钠着火时,可以用泡沫灭火器或用干燥的沙土灭火C将一小块钠放入 CuSO4 溶液中发生反应:2NaCuSO4 = Na2SO4CuD钠块放置于空气中,表面变暗;加热时,钠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某溶液的溶质可能由下列离子组成:H+、SO42-、CO32-、Cl、Na+、Ba2+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做如下实验来确定溶液的成分: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向中的滤液里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将足量稀盐酸加入的沉淀中,沉淀部分消失,有气体产生。依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原溶液中一定有_。(2)一定没有_。(3)可能含有_。(4)如果要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该离子,应选用试剂是_。A.稀硝酸 B.Ba(NO3)2 C.AgNO3 D.Na2CO3(5)写出中沉淀消失的离子方程式_。18、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各100mL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8mol;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12.54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g。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由第二份进行的实验得知混合物中应含有_离子,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2)由第三份进行的实验可知12.54克沉淀的成分是_(写沉淀化学式),其物质的量分别为_。(3)原溶液中是否存在K+_填“是”或“否)若存在则K+的浓度的取值范围是_(若不存在此空可不填)19、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密度为1.16 g·cm3)配制成1 mol·L1的稀盐酸。现实验室仅需要这种盐酸220 mL,试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稀盐酸时,应选用容量为_mL的容量瓶。(2)经计算需要_mL浓盐酸,在量取时宜选用下列量筒中的_。A5 mL B10 mL C25 mL D50 mL(3)在量取浓盐酸后,进行了下列操作:等稀释的盐酸的温度与室温一致后,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至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的液面与瓶颈的刻度标线相切。在盛盐酸的烧杯中注入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动,使其混合均匀。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至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上述操作中,正确的顺序是(填序号)_。(4)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下列操作使得到的溶液浓度偏高、偏低还是无影响?量取后的药品放入烧杯时,有少量洒在烧杯外。_未冷却至室温就转移溶液。_在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再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部分。_洗涤容量瓶后,未干燥,瓶中有少量蒸馏水。_20、某同学在实验室以下图所示的仪器和药品,进行氯气和铜粉反应的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的顺序是(填接口字母):a_。(3)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装置C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4)加热装置D时,铜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5)比较下列两组实验,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实验:将足量的二氧化锰与含0.4molHCl的浓盐酸反应。实验:将8.7g二氧化锰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 A产生的氯气多 B产生的氯气一样多C产生的氯气多 D无法判断21、现有金属A、B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C、D、F、F,它们之间的转化发生如下反应,(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条件没有全部标出),黄绿色气体溶于水后的溶液有漂白性且能杀菌消毒,其中物质F的水溶液呈黄色,物质E在氧化剂作用下很容易转化为物质F,F能与物质C的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F的化学式为_(2)写出金属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写出黄绿色气体乙和水反应的离子化学方式:_实验室制备黄绿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3)金属单质A投入到下列溶液中既有气体,又有沉淀出现的是_A、氯化钠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氯化铵溶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次氯酸钙;次氯酸根有强氧化性,故有漂白作用;所以漂白粉中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答案为D。2、B【解析】选项A、B、D中分别产生了有毒气体SO2、NO2、NO,所以正确的答案是B。3、D【解析】试题分析:A、碳酸根水解,溶液显碱性,加入氢氧化钠抑制碳酸根水解,浓度增加,A错误;B、氯离子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浓度不变,B错误;C、加入氢氧化钠,氢氧根浓度增加,C错误;D、铜离子结合氢氧根生成氢氧化铜沉淀,铜离子浓度减小,D正确,答案选D。考点:考查离子反应4、C【解析】ACuOH2CuH2O为置换反应,且H、Cu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选项A不选;BNa2CO3CO2H2O=2NaHCO3为化合反应,无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选项B不选;C3Fe2O2Fe3O4为化合反应,Fe、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选项C选;DNH4HSNH3H2S为分解反应,无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选项D不选;答案选C。5、D【解析】A. 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所以4.48L水的物质的量不是0.2mol,故含有水分子的数目不是0.2NA,故错误;B. 1mol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转移的电子数目为8/3NA,故错误;C. 0.2molL-1CaCl2溶液没有说明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其中含有氯离子的数目,故错误;D. 32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含有的是氧原子,所以氧原子物质的量为32/16=2mol,则所含原子数为2NA,故正确。故选D。6、C【解析】AK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4价,则氯酸钾得电子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B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4价,所以氯酸钾对应的产物ClO2是还原产物,故B错误;CH2C2O4为还原剂,C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4价,在反应中被氧化,故C正确;DK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4价,所以氯酸钾得电子为氧化剂,故D错误;故答案为C。7、D【解析】A氢氧化钡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出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故A正确;BNaHSO4属于强酸的酸式盐,属于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故B正确;CNaHCO3属于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故C正确; D硫酸为强电解质,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D。8、A【解析】A. 常温常压下测得1molN2的质量为28g,故A正确;B. 气体体积受到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没有标明条件的气体体积没有意义,而且量筒不能精确到0.01mL, 故B错误;C. 容量瓶放入烘箱中烘干,受热后容积不准确,故C错误;D. 用托盘天平称取质量,只能称准至0.1g,故D错误。故选A。9、D【解析】A.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B.氧化还原反应是指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升降的反应。C.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符号为n。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D. 交叉分类法:根据物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式。【详解】A. 标准状况下,Cl2的摩尔质量为g/mol,A错误。B. 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升降,不一定有氧元素参加,B错误。C.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C错误。D. Na2CO3属于钠盐、又属于碳酸盐,这是用交叉分类法分类的,D正确。10、D【解析】A、1911年,卢瑟福根据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B、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十九世纪初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C、1913年玻尔研究氢原子光谱,引入了量子理论观点,提出原子轨道模型;D、1904年汤姆生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答案选D。11、C【解析】4gNaOH的物质的量=0.1mol,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0.2mol/L,答案选C。12、B【解析】2Fe2+Cl2=2Fe3+2Cl中氧化剂是Cl2,氧化产物是Fe3+,氧化性:Cl2Fe3+;HClO+HCl=Cl2+H2O中氧化剂是HClO,氧化产物是Cl2,氧化性:HClOCl2;Cu+2Fe3+=2Fe2+Cu2+中氧化剂是Fe3+,氧化产物是Cu2+,氧化性:Fe3+Cu2+;Fe+Cu2+=Fe2+Cu中氧化剂是Cu2+,氧化产物是Fe2+,氧化性:Cu2+Fe2+,综上得到氧化性顺序是HClOCl2Fe3+Cu2+Fe2+;答案:B。【点睛】根据方程式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判断。13、D【解析】反应中碘化钾中碘元素化合价升高到碘单质。碘酸铜中的碘化合价降低到碘单质,铜化合价降低。注意为归中反应。【详解】A. 碘酸铜中的铜化合价降低生成碘化亚铜,碘化亚铜中的碘来自于碘化钾,所以CuI是还原产物,故错误;B. 反应中转移22个电子,所以当转移1.1mol电子,有0.2molIO3-被还原,故错误;C. 反应中生成2molCuI,有22mol碘化钾发生氧化反应,所以每生成1molCuI,有11molKI发生氧化反应,故错误;D. Cu(IO3)2作氧化剂,Cu(IO3)2中的铜和碘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正确。故选D。【点睛】掌握归中反应的分析,反应中碘化钾中的碘有部分化合价升高到碘单质,还有部分到碘化亚铜,碘酸铜中的碘化合价降低到碘单质,铜化合价降低到碘化亚铜。14、A【解析】该有机物燃烧生成8.8gCO2(0.2mol)、7.2gH2O(0.4mol),所以6.4g该有机物中n(C)=0.2mol,m(C)=2.4g;n(H)=0.8mol,m(H)=0.8g,所以6.4g有机物中m(O)=6.4-2.4-0.8=3.2g,n(O)=0.2mol。A、根据上述分析,该有机物分子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故A错误。B、n(C)n(H)=0.2mol0.8mol=14,故B正确。C、n(C)n(H)n(O)=0.20.80.2=141,则该有机物最简式为CH4O;由于最简式碳原子已饱和,所以该有机物分子式就是CH4O;该氧原子只能作醇羟基,该有机物属于醇类,故C正确;D、分子式为CH4O,则相对分子质量为32,故D正确。故选A。点睛:有机物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从质量守恒的角度判断是否含有氧元素。15、B【解析】酒精、乙醇和水是互溶的,AC不正确。碘在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D不正确。碘易溶在四氯化碳中,且四氯化碳不溶于水,所以正确的答案选B。16、D【解析】A. 钠的密度比水小,且可以和水反应。B. 钠与氧气点燃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氧气。C. 钠与水反应,不直接和硫酸铜反应。D. 常温下,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或点燃时,钠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详解】A. 钠的密度比水小,且可以和水反应,将钠放入水中,钠与水反应并浮在水面上,A错误。B. 钠与氧气点燃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氧气。金属钠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错误。C. 将一小块钠放入 CuSO4 溶液中钠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C错误。D. 常温下,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或点燃时,钠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所以钠块放置于空气中,表面变暗;加热时,钠燃烧,发出黄色火焰,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SO42-、CO32-、Na+ H+、Ba2+ Cl- BC BaCO3+2H+Ba2+H2O+CO2 【解析】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则含SO42-、CO32-中的一种或都有,则一定没有Ba2+;将中滤液里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为AgCl,但引入氯离子,则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Cl-;将中的沉淀加入稀盐酸中,沉淀部分消失,有气体产生,则一定含SO42-、CO32-,则没有H+,因溶液不显电性,则一定含Na+;综上所述:(1)一定含SO42-、CO32-、Na+;(2)一定没有H+、Ba2+;(3)可能含有Cl-;(4)若要确定Cl-是否存在,应首先排除SO42-和CO32-的干扰,故原溶液中加入硝酸钡除去SO42-和CO32-,过滤后往滤液中加入硝酸银,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Cl-,故答案为BC;(5)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二氧化碳气体,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aCO3+2H+Ba2+H2O+CO2。18、NH4+ 0.8 mol/L BaCO3、BaSO4 0.04 mol 、 0.02 mol 是 0.4 mol/L 【解析】据题意分析,第一份溶液加入溶液有沉淀产生,推得可能含有;第二份溶液加足量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推得一定含有,一定不存在;第三份溶液利用发生的离子反应,经过计算、推得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电荷守恒,即可推出一定存在。【详解】(1)加入足量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8mol气体,气体为氨气,故溶液中含有0.08mol,浓度为,故答案为:;(2)加足量溶液后,得干燥沉淀12.54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g,可知沉淀既有也含有,质量为4.66g,物质的量为: ,碳酸钡质量为: ,物质的量为,故答案为:;0.04 mol 、0.02 mol;(3)根据上述分析,溶液中肯定存在、,肯定不存在和,可能存在,根据的物质的量为0.04 mol 、0.02 mol,物质的量为0.08mol,根据电荷守恒,若无则的物质的量为0.04mol,若存在则的物质的量则大于0.04mol,故肯定存在,其物质的量浓度大于等于,故答案为:是 ; 0.4 mol/L。【点睛】破解离子推断题:(1)肯定性原则: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记住几种常见的有色离子:)(2)互斥性原则:在肯定某些离子的同时,结合离子共存规律,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酸性、碱性、指示剂的变化等)(3)电中性原则:溶液呈电中性,一定既有阳离子,又有阴离子,且溶液中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19、250 21.6 C 偏低 偏高 偏低 无影响 【解析】(1)容量瓶只有一条刻度线,故只能配制和其规格相对应的体积的溶液,据此选择;(2)先计算出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000%/M,然后根据溶液稀释定律c浓V浓c稀V稀来计算;根据“大而近”的原则,根据需要量取的浓盐酸的体积来选择合适的量筒;(3)根据配制步骤是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来对操作顺序进行排序;(4)根据c=n÷V并结合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的变化来进行误差分析。【详解】(1)容量瓶只有一条刻度线,故只能配制和其规格相对应的体积的溶液,常用的规格有100mL、250mL、500mL、1000mL,现在需要这种盐酸220 mL,故应选用250mL容量瓶;(2)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000%/M=1000×1.16×36.5%/36.5 mol·L=11.6mol/L,设需要浓盐酸的体积为VmL,根据溶液稀释定律可知:11.6mol/L×VmL=1mol/L×250mL,解得V21.6mL。根据“大而近”的原则,根据需要量取的浓盐酸的体积为21.6mL来选择合适的量筒,故应选择25mL量筒,故答案为C;(3)根据配制步骤是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等可知正确的顺序是;(4)量取后的药品放入烧杯时,有少量洒在烧杯外,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浓度偏低。未冷却至室温就转移溶液,冷却后溶液体积减少,浓度偏高。在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再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部分,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浓度偏低。洗涤容量瓶后,未干燥,瓶中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溶质和溶液体积,浓度无影响。20、MnO2+4HCl(浓)MnCl2+Cl2+2H2O d e i h f g b Cl2+2OHCl+ClO+H2O 除去氯化氢,减小氯气的溶解性 Cl2+CuCuCl2 C 【解析】氯气和铜粉反应的实验:MnO2与浓盐酸制取的Cl2含有HCl和H2O,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用浓硫酸除去H2O,然后Cl2与Cu反应,最后用NaOH溶液吸收未反应的Cl2,防止污染空气;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随反应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二氧化锰不与稀盐酸反应,对于实验,将足量的二氧化锰与含HCl0.4mol浓盐酸反应产生的氯气,HCl不能完全反应,假定HCl完全反应,计算生成的氯气的物质的量,实际氯气小于该值,对于实验,将0.1mol二氧化锰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产生的氯气,二氧化锰完全反应,根据二氧化锰结合方程式计算生成的氯气的物质的量。【详解】(1)装置A中制取氯气,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水,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2)按照气体流向由左到右,仪器连接顺序为Cl2发生装置除去HCl气体装置干燥装置制备装置多余Cl2处理装置,MnO2与浓盐酸制取的Cl2含有HCl和H2O,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用浓硫酸除去H2O,然后Cl2与Cu反应,最后用NaOH溶液吸收未反应的Cl2,防止污染空气,所以按气流方向各仪器接口顺序是:adeihfgb,故答案为deihfgb;(3)装置B中为氢氧化钠吸收氯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装置C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氯化氢,减小氯气的溶解性,故答案为除去氯化氢,减小氯气的溶解性;(4)加热时Cu与Cl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u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CuCl2;故答案为Cu+Cl2CuCl2(5)对于实验,将足量的二氧化锰与含HCl 0.4mol浓盐酸反应产生的氯气,HCl不能完全反应,假定HCl完全反应,根据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可知,含HCl0.4mol浓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氯气为0.4mol×1/4=0.1mol,实际氯气小于0.1mol;对于实验,将0.1mol二氧化锰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产生的氯气,二氧化锰完全反应,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氯气为0.1mol,实验生成的氯气大于实验生成的氯气,故选C,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制备,涉及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化学性质,装置的选择,注意浓度、反应条件、先后顺序对实验的影响。21、FeCl32Na+2H2O=2NaOH+H2Cl2+H2OH+Cl-+HClO MnO2+4HCl(稀)MnCl2+Cl2+H2OC【解析】金属A焰色为黄色,证明A为钠单质,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甲为氢气,物质C为氢氧化钠,黄绿色气体溶于水后的溶液有漂白性且能杀菌消毒,说明乙为氯气;氯气与氢气反应生成的气体丙为氯化氢,气体丙溶于水得到的物质D为盐酸,其中物质F的水溶液呈黄色,物质E在氧化剂作用下很容易转化为物质F,F能与物质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金属B与氯气反应生成F,综上可判断B为铁,F为氯化铁,E为氯化亚铁。(1)物质F为氯化铁,其化学式为FeCl3;(2)金属A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黄绿色气体乙为氯气,和水反应的离子化学方式为:Cl2+H2OH+Cl-+HClO;实验室制备黄绿色气体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稀)MnCl2+Cl2+H2O;(3)金属单质A为钠,A钠投入氯化钠溶液中,钠只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选项A不符合;B钠投入碳酸钠溶液中,钠只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选项B不符合;C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铜沉淀的硫酸钠,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CuSO4=H2+Na2SO4+Cu(OH)2,选项C符合;D钠与氯化铵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和氨气和氯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NH4Cl2NaCl+2NH3+H2,只产生气体不产生沉淀,选项D不符合。答案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