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第十一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68517370
资源大小:359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第十一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粗盐中含可溶性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除去这些杂质的试剂可选用Na2CO3、NaOH、BaCl2、HCl,加入的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A B C D2、CH4+2O2CO2+2H2O属于下列反应类型中的( )A复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D分解反应3、关于容量瓶的四种叙述: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不宜贮存溶液;不能用来加热;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这些叙述中正确的是()ABCD4、现有Al、Cl2、Al2O3、HCl(aq)、A1(OH)3、NaOH(aq)六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图中每条线两端的物质之间都可以发生反应,下列推断中不合理的是( )AN一定是HCl(aq)BX可能是Al或Cl2CQ、Z中的一种必定为A12O3DY一定为NaOH(aq)5、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是( )A将40gNaOH溶解在1L水中B将1L10mol/L的浓盐酸加入9L水中C将22.4LHCl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D将10gNaOH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加蒸馏水直到溶液体积为250mL6、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NaOH+HClNaCl+H2O B2FeCl2+Cl22FeCl3CH2CO3H2O+CO2 DNH3+HClNH4Cl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其相对分子(原子)质量B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C非标准状况下,1 mol 气体体积也可能为 22.4 LD1mol 任何物质中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原子8、两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NO,另一个盛有N2和O2,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原子总数;质子总数;分子总数;质量。A B C D9、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NaOH=Na+O2-+H+BFeCl3=Fe3+Cl-CCa(NO3)2=Ca2+2(NO3)2-DH2SO4=2H+10、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有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电解质是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11、等质量的CuO和MgO粉末分别溶于相同体积的硝酸中完全溶解,得到的Cu(NO3)2和Mg(NO3)2溶液的浓度分别为a mol·L1和b mol·L1,则a与b的关系为( )A2ab Ba2b Cab Da5b12、下列溶液中的c(Cl-)与50mL1mol·L-1 AlCl3溶液中的c(Cl-)相等的是A150mL1mol·L-1 NaCl溶液B75mL2mol·L-1 FeCl3溶液C75mL2mol·L-1 BaCl2溶液D150mL3mol·L-1 KCl溶液13、对下列两个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说法正确的是A浓硫酸均为氧化剂BCu和Na2SO3均为还原剂C只有为氧化还原反应D只有为氧化还原反应14、,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B5:1C.2.1D1:515、下列关于氯气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氯气不溶于水,因此可用排水法收集氯气B氯气在常温下能与铁反应,故不能用铁罐存放液氯C光照新制氯水有气体逸出,该气体是氧气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16、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BCD17、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纯碱硫酸小苏打氧化铝干冰B苛性钠盐酸食盐氧化钠一氧化碳C熟石灰冰醋酸(CH3COOH) 胆矾CuSO4·5H2O三氧化硫二氧化硫D苛性钾HNO3碳酸钙生石灰SO3AABBCCDD18、下列数字代表各元素的原子序数,则各组中相应的元素能形成XY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A3和8B1和16C12和17D6和1619、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m之间B是一种纯净物C具有丁达尔效应D具有净水作用20、需2mol/L的Na2CO3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的质量分别是( )A1000mL,212g B950mL,543.4g C任意规格,572g D1000mL,286g21、高铁的快速发展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工业上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间的缝隙。反应的方程式如下:2AlFe2O32FeAl2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化剂是Fe2O3,氧化产物是 Al2O3。B被氧化的元素是铝,被还原的元素是铁。C当转移的电子为0.3mol时,参加反应的铝为2.7gDFe2O3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22、下列玻璃仪器能直接加热的是A烧杯 B试管 C容量瓶 D圆底烧瓶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有A、B、C、D、E、F六种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反应条件略,有些反应的产物和条件没有全部标出)。已知A、B、E是单质,B在常温下为气体,C俗名称为烧碱,D为无色无味液体。(1)写出A、D的化学式_。(2)写出A和D反应生成B和C的化学方程式_。(3)写出E与C、D反应生成B和F的离子方程式_。24、(12分)如图,反应为常温下的反应,A、C、D中均含有氯元素,且A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介于C和D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之间,E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F是淡黄色固体,G为常见的无色气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G、A的化学式分别为_、_。(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已知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将A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请写出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A可以制漂白粉,漂白粉在空气时间长了会失效,失效的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5、(12分)用海带制备单质碘,制备过程如下:已知:常温下,碘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34g;碘的沸点为184;CCl4的沸点为77。请回答:(1)A物质是_。(2)写出在酸化下用H2O2氧化NaI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3)流程中省略部分的操作是_。(4)蒸馏装置中错误的是_(写三条)。(5)蒸馏出的CCl4液体中常会带淡紫色,可能的原因是_26、(10分)食盐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1)粗食盐中常含有少量Ca2+、Mg2+、SO等杂质离子,实验室提纯氯化钠的流程如下:提供的试剂:饱和碳酸钠溶液、饱和碳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钡溶液欲除去溶液中的Ca2+、Mg2+、SO离子,选出a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_(只填化学式);过滤之前,怎样检验硫酸根离子已除尽:_;若先用盐酸调pH再过滤,将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原因是_;(2)用提纯的氯化钠配制250mL 0.2mol/L氯化钠溶液:配制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填仪器名称);计算后,需称出氯化钠质量为_g;下列操作对所得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在横线上填写“偏高”或“偏低”或“无影响”: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_;B称量时砝码生锈:_;C移液时玻璃棒末端在容量瓶刻度线之上:_。27、(12分)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下图为两套实验装置。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_,b._,e._。(2)仪器ae中,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_。(填序号)(3)若利用装置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是_,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实验,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_处。冷凝水由_口流出(填f或g)。(4)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通常有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和物质的量浓度 (c),把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稀释成2mol/L的稀硫酸100mL,需要量取浓硫酸_ mL,若配制时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转移、定容,则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28、(14分)A、B、C、D四种可溶性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可能是Ba2、Ag、Na、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可能是NO3、SO42、Cl、CO32中的某一种。.若把四种盐分别溶解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若向实验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盐酸,B盐溶液有沉淀产生E,D盐溶液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C的名称为_;D的化学式为_。(2)写出盐酸+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化学方程式与盐酸+D反应具有相同的离子方程式。(3)将沉淀E过滤并洗涤,如何验证沉淀E已洗涤干净_。(4)为检测C盐的一些性质,需配制240 mL 0.2 mol/L NaOH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经计算,需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NaOH的质量为_g。在配制NaOH溶液时除烧杯、玻璃棒外,还需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和_。将NaOH浓溶液先_,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否则溶液浓度_(填“偏高”或“偏低”)。配制NaOH溶液时定容的操作:加蒸馏水距离刻度线_处,改用_滴加,至_与刻度线相切。取出配制好的溶液150mL,可以中和质量分数为36.5%,密度为1.20g/mL的盐酸的体积为_mL,配制该盐酸需HCl的体积为_mL(标准状况下)。29、(10分)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 mol/L的NaOH溶液240 mL:(1)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称量计算溶解倒转摇匀转移洗涤定容冷却。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 _。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还有_。(2)某同学欲称量一定量的NaOH固体,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 g。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出_ g NaOH。(3)对所配制的NaOH溶液进行测定,发现其浓度低于1.0mol/L。在溶液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会引起该误差的有_(填序号)。A转移溶解的溶液后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B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C容量瓶未干燥就用来配制溶液D称量NaOH固体时动作太慢,耗时太长E定容后摇匀溶液,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入少量水使液面与刻度线相平F定容时仰视刻度线GNaOH固体溶解后未经冷却即转移到容量瓶中(4)氢氧化钠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重要化工原料,工业上主要通过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方法 。试用单线桥法标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实验测得,反应中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则耗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为_mol。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D【解析】Ca2用碳酸钠除去,Mg2用氢氧化钠除去,SO42用氯化钡除去,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盐酸酸化。但由于过量的氯化钡要用碳酸钠来除,所以碳酸钠必须放在氯化钡的后面,而氢氧化钠可以随意调整,所以先后顺序可以是或或。答案选D。2、C【解析】ACH4+2O2CO2+2H2O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错误;BCH4+2O2CO2+2H2O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错误;CCH4+2O2CO2+2H2O中C元素和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DCH4+2O2CO2+2H2O不属于分解反应,故D错误。答案选C。3、A【解析】容量瓶是精确配制一定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用的精确仪器。它是一种带有磨口玻璃塞的细长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颈上有刻度;使用前必须检验是否漏水,不能在容量瓶里进行溶质的溶解,容量瓶不能进行加热,不用作反应容器,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溶液,不能长时间或长期贮存溶液。综上所述,A项正确;答案选A。4、B【解析】Al、Cl2、Al2O3、HCl(aq)、A1(OH)3、NaOH(aq)六种物质,其中NaOH和其他5种物质都能发生反应,所以Y一定为NaOH。盐酸和除了Cl2之外的其他4种物质都能反应,所以N一定为盐酸。Al能和Cl2、HCl(aq)、 NaOH(aq)发生反应,所以M为Al,X为Cl2,Al2O3和A1(OH)3都只能盐酸、NaOH(aq)反应,所以Q、Z分别为Al2O3和A1(OH)3中的一种。故选B。5、D【解析】物质的量浓度是用单位体积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A、1L是溶剂的体积,不是溶液的体积,A错误。B、物质的微粒间有间隔,所以体积不能相加,1 L 10mol/L的浓盐酸加入9 L水中得到的溶液体积不是10L,B错误。C、气体的体积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不指名体积是在什么条件下的没有意义,C错误。D、C(NaOH)=(m/M)/V=(10g/40g/mol)÷0.25L=1mol/L,D正确。答案选D。6、B【解析】试题分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外在特征是物质反应前后化合价的变化,在反应2FeCl2+ Cl2="=" 2FeCl3中,Fe元素由+2价态被氧化为+3价态,氯元素由0价被还原成1价态,因此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而A、B、D三个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合价不变,因此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C。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7、C【解析】A. 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B. 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C. 气体的摩尔体积与温度、压强有关。D. 要根据物质的结构判断含有原子的个数。【详解】A. 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A错误。B. 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B错误。C. 气体的摩尔体积与温度、压强有关,非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体积也可能为22.4 L,C正确。D. 1mol O2中都含有2NA个原子,D错误。8、D【解析】相同条件下,体积相同的两种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相等,根据气体的分子构成、原子构成作进一步判断。【详解】相同条件下,体积相同的两种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N=nNA知分子数相等,每个分子含有的原子个数相等,所以原子总数相等。一氧化氮分子、氮气分子或氧气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不等,所以两容器中总质子数不一定相等。两容器中气体的摩尔质量不一定相等,所以其总质量不一定相等,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题目难度不大,本题着重于原子结构的考查,注意把握分子的构成。9、D【解析】A.NaOH电离出Na+和OH-,NaOH的电离方程式为:NaOHNa+OH-,故A错误;B.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应保持电荷守恒,FeCl3的电离方程式为:FeCl3Fe3+3Cl-,故B错误;C.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Ca(NO3)2的电离方程式为:Ca(NO3)2Ca2+2,故C错误;D.H2SO4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故D正确;故选D。10、B【解析】A、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故A错误;B、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得失或偏移,即宏观特征是有化合价的改变,故B正确;C、溶于水因自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如果溶于水又与水反应所得溶液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如SO2、NH3等,故C错误;D、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才是中和反应,酸性氧化为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属于中和反应,故D错误。11、A【解析】该溶液中,n(CuO)n(MgO)12,体积相同时,物质的量的比等于物质的量浓度的比,所以,即2ab,答案选A。12、D【解析】根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电解质的电离计算离子浓度分析。【详解】50mL 1 molL-1AlCl3 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是1 molL-1×3=3molL-1,A. 150mL1molL-1NaCl溶液中c(Cl-)=1 molL-1×1=1 molL-1,故A错误;B. 75mL2molL-1FeCl3溶液中中c(Cl-)=2molL-1×3=6 molL-1,故B错误;C. 75mL2mol·L-1 BaCl2溶液中c(Cl-)=2molL-1×2=4 molL-1,故C错误;D. 150mL3mol·L-1 KCl 溶液中c(Cl-)=3 molL-1×1=3molL-1,故D正确。故选D。【点睛】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与体积无关,只与该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有关。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该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离子的下角标系数。13、C【解析】A. H2SO4(浓)SO2 化合价从+6到+4,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 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 CuCuSO4,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不是氧化还原反应,Na2SO3不做还原剂,故B错误;C. 只有的化合价有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D 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答案选C。14、B【解析】由方程式可知,NaIO3中I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做反应的氧化剂,NaI中I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做反应的还原剂,I2即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详解】有化学方程式可知,氧化剂NaIO3与还原剂NaI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5,则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故选B。15、C【解析】A. 氯气能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2体积的氯气,所以氯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A错误; B. 干燥的氯气与铁在常温下不反应,可用用铁罐存放液氯,故B错误; C. 光照次氯酸分解生成氧气,所以光照新制氯水有气体逸出,该气体是氧气,故C正确; D.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物苍白色火焰,生成HCl气体,还观察到白雾,故D错误; 答案选C。16、A【解析】A、硫酸铁的电离方程式为:,正确; B、氯化铝的电离方程式为:,故B错误;C、碳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为:,故C错误; D. 高锰酸钾的电离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选A。17、D【解析】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故A错误;B、一氧化碳不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一氧化碳是不成盐氧化物,故B错误;C、三氧化硫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D、苛性钾属于碱、HNO3属于酸、碳酸钙属于盐、生石灰(CaO)属于碱性氧化物、SO3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故选D。18、C【解析】A、3号元素为Li,8号元素为O,形成离子化合物为Li2O,不符合XY2,选项A错误;B、1号元素为H,16号元素为S,形成共价化合物H2S,不符合XY2,选项B错误;C、12号元素为Mg,17号元素为Cl,形成离子化合物为MgCl2,符合XY2,选项C正确;D、6号元素为碳,16号元素为硫,碳和硫形成的化合物为CS2,符合XY2但二硫化碳为共价化合物,选项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键的判断,知道原子序数对应的元素是解本题关键,根据形成化学键特点再结合基本概念来分析解答,注意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以及与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关系。19、B【解析】A. 氢氧化铁胶体胶粒的直径在10-910-7m之间,A正确;B. 氢氧化铁胶体是氢氧化铁和水的混合物,B错误;C.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C正确;D. 氢氧化铁胶粒能吸附水中的杂质颗粒,有净水的作用,D正确;答案选B。20、A【解析】因为容量瓶没有950mL规格,应用10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然后根据m=cVM进行计算。【详解】容量瓶没有950mL规格,应用10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则m(Na2CO3)=cVM=2mol/L×1L×106g/mol=212g,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21、D【解析】A、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生成氧化产物;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生成还原产物;B、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生成氧化产物;C、该反应中Al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3价,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由此计算参加反应的铝;D、Fe2O3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详解】A、铝是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生成的氧化产物是Al2O3,Fe2O3是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生成还原产物,故A正确;B、该反应中Al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3价,所以Al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产物,故B正确;C、该反应中Al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3价,所以每1molAl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3mol,当转移的电子为0.3mol时,参加反应的铝为0.1mol,质量为2.7g,故C正确;D、Fe2O3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还原剂是Al,故D错误;故选D。22、B【解析】试题分析:A、烧杯:隔石棉网加热,一般用于加热溶液,加速反应;B、试管:直火加热,一般用量少的实验,不能用酒精喷灯加热;C、容量瓶不能用于加热,用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配制;D、圆底烧瓶:隔石棉网加热,一般用于溶液间反应,因此答案选B。考点:考查加热仪器的判断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Na、H2O 2Na+2H2O2NaOH+H2 2Al+2OH+2H2O2AlO2+3H2 【解析】有A、B、C、D、E、F六种物质,C俗名称为烧碱,C为NaOH,D为无色无味液体,D为H2O,根据框图,单质A与水反应生成一种气体单质B和氢氧化钠,则A为钠,B为氢气,氢氧化钠、水与单质E反应生成氢气,则E为铝,因此F为偏铝酸钠,据此分析解答。【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是钠,B是氢气,C是氢氧化钠,D是水,E是铝,F是偏铝酸钠,则(1)钠和水的化学式分别是Na、H2O;(2)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3)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点睛】正确推断物质的种类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突破口为C、D。本题的易错点为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反应过程中水也参与了反应。24、O2 Cl2 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紫色试液先变红色,后又褪色 Cl2 + H2O HCl + HClO Ca(ClO)2 + CO2 + H2O = CaCO3 + 2HClO;2HClO2HCl + O2 【解析】E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应为H2O,F为淡黄色粉末,应为Na2O2,则G为O2,B为NaOH,A、C、D均含氯元素,且A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介于C与D之间,应为Cl2和NaOH的反应,生成NaCl和NaClO,结合物质的性质作答即可。【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Cl2,G为O2,故答案为: O2、Cl2;(2)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Cl2,B为NaOH,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故答案为: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3)反应为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方程式为2Na2O2 + 2H2O = 4NaOH + O2,故答案为:2Na2O2 + 2H2O = 4NaOH + O2;(4)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发生Cl2 + H2O HCl + HClO,盐酸具有酸性,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可使溶液褪色,故答案为:紫色试液先变红色,后又褪色;Cl2 + H2O HCl + HClO;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漂白粉,有效成分为Ca(ClO)2,在空气中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次氯酸,次氯酸见光分解,涉及反应为Ca(ClO)2 + CO2 + H2O = CaCO3 + 2HClO;2HClO2HCl + O2,故答案为:Ca(ClO)2 + CO2 + H2O = CaCO3 + 2HClO;2HClO2HCl + O2。【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目难度不大,本题的突破口在于物质的颜色和状态,注意常温下氯气与碱反应生成次氯酸盐。25、碘 2NaI+H2O2+H2SO4=I2+Na2SO4+2H2O 萃取、分液 温度计水银球位置不对;未加沸石;冷凝管水流方向不对;蒸馏装置密封 碘易升华 【解析】(1)在酸性溶液中双氧水把碘化钠氧化为单质碘,反应中还有水和硫酸钠生成,由于常温下,碘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34g,因此过滤后得到的A物质是单质碘。(2)在酸性溶液中双氧水把碘化钠氧化为单质碘,反应中还有水和硫酸钠生成,因此在酸化下用H2O2氧化NaI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I+H2O2+H2SO4I2+Na2SO4+2H2O。(3)溶液中还有单质,碘易溶在有机溶剂四氯化碳中,则流程中省略部分的操作是萃取、分液。(4)根据装置图可判断蒸馏装置中错误有:温度计水银球位置不对;未加沸石;冷凝管水流方向不对;蒸馏装置密封;(5)由于碘易升华,因此蒸馏出的CCl4液体中常会带淡紫色。26、BaCl2、NaOH 、Na2CO3(或NaOH、 BaCl2、Na2CO3或BaCl2、Na2CO3、NaOH ) 将浊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无沉淀生成,说明SO已除尽 在调节pH时,沉淀中的Mg(OH)2、CaCO3、BaCO3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钡等物质,从而影响氯化钠的纯度 25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2.9 g 偏低 偏高 偏低 【解析】粗盐中常含有少量Ca2+、Mg2+、SO等杂质离子,粗盐中加入水,加热溶解,要除去粗食盐中含有的少量Ca2+、Mg2+、SO等杂质离子,可以用BaCl2溶液除去SO、用NaOH除去Mg2+、用Na2CO3溶液除去Ca2+,结合加入的试剂是过量的,BaCl2溶液需要在Na2CO3溶液之前加入,然后过滤,得到沉淀和滤液,沉淀成分为BaSO4、Mg(OH)2、CaCO3以及BaCO3,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调节pH,除去过量的饱和Na2CO3溶液和氢氧化钠,得到NaCl溶液,然后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得到氯化钠晶体,然后洗涤、干燥得到纯NaCl,结合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和误差分析的方法分析解答。【详解】(1)要先除硫酸根离子,然后再除钙离子,因此碳酸钠可以除去过量的钡离子,如果加反了,过量的钡离子就没法除去了,氢氧化钠除去镁离子顺序不受限制,因为过量的氢氧化钠加盐酸就可以调节了,过滤后加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因此滴加顺序为:NaOH、BaCl2、Na2CO3或BaCl2、NaOH、Na2CO3或BaCl2、Na2CO3、NaOH,故答案为:NaOH、BaCl2、Na2CO3或BaCl2、NaOH、Na2CO3或BaCl2、Na2CO3、NaOH;检验硫酸根离子是否除尽的操作为:将浊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无沉淀生成,说明SO已除尽,故答案为:将浊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无沉淀生成,说明SO已除尽;若先用盐酸调pH再过滤,生成的Mg(OH)2、CaCO3、BaCO3都会与盐酸反应而溶解,影响氯化钠的纯度,故答案为:在调节pH时,沉淀中的Mg(OH)2、CaCO3、BaCO3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钡等物质,从而影响氯化钠的纯度;(2)用提纯的NaCl配制250mL 0.2mol/LNaCl溶液,需要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托盘天平,因此除了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250mL 0.2mol/L NaCl溶液中含有NaCl的物质的量n=cV=0.2mol/L×0.25L=0.05mol,氯化钠质量m=nM=0.05mol×58.5g/mol=2.925g;但托盘天平只能称量到0.1g,所以需要称量氯化钠质量2.9g,故答案为:2.9;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B称量时砝码生锈,砝码质量增大,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多,浓度偏高,故答案为:偏高;C移液时玻璃棒下端靠在刻度线之上,在刻度线以上会滞留一些溶液,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27、蒸馏烧瓶 冷凝管 锥形瓶 c 酒精灯 蒸馏烧瓶支管口 f 10.9 偏大 【解析】(1)根据蒸馏实验使用的仪器分析仪器的名称;(2)具有塞子或活塞的仪器,使用前需要查漏;(3)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互溶,沸点不同,用蒸馏法分离,冷却水下进上出在冷凝管中停留时间长,效果好;(4)根据进行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若n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a、b、e分别为蒸馏烧瓶、冷凝管、锥形瓶。本小题答案为:蒸馏烧瓶;冷凝管;锥形瓶。(2)具有塞子或活塞的仪器,使用前需要查漏,则仪器ae中,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c。本小题答案为:c。(3)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互溶,沸点不同,选蒸馏法分离,则图中还缺少的仪器是酒精灯。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实验,温度计测的是馏分的沸点,水银球的位置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冷却水下进上出在冷凝管中停留时间长,效果好,冷凝水由g口通入f口流出。本小题答案为:酒精灯;蒸馏烧瓶支管口;f。(4) 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n(前)=n(后) 温度升高,溶液体积变大当溶液冷却之后,体积减小,也就是等于冷却之后加的水比理论上少,所以说溶液浓度偏高。本小题答案为:10.9;偏大。28、硫酸铜 Na2CO3 Ag+ + Cl= AgCl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E已洗涤干净 2.0 胶头滴管 250mL容量瓶 冷却至室温 偏高 12cm处 胶头滴管 凹液面最低处 2.5 672 【解析】给出八种离子,形成四种可溶性物质,这个可以通过一一组合的形式确定可能存在的物质,之后结合进行实验和颜色限制进行继续排除,从而最终确定。如Ba2不能和SO42、CO32组合,而只能和NO3、Cl;Ag不能和SO42、Cl、CO32三种离子组合,而只能和NO3组合,则一定是BaCl2、AgNO3。Cu2+不能和CO32组合,所以为CuSO4;Na+对应CO32为Na2CO3。即四种物质为BaCl2、AgNO3、CuSO4、Na2CO3。【详解】因为是可溶性盐,所以溶液中存在的盐离子和阴离子对应物质一定是可溶性,根据盐类物质溶解性情况可以知道:Ba2不能和SO42、CO32组合,而只能和NO3、Cl;Ag不能和SO42、Cl、CO32三种离子组合,而只能和NO3组合,则一定是BaCl2、AgNO3。Cu2+不能和CO32组合,所以为CuSO4;Na+对应CO32为Na2CO3。即四种物质为BaCl2、AgNO3、CuSO4、Na2CO3。(1) 根据以上分析,C的名称为硫酸铜;D的化学式为Na2CO3。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硫酸铜;Na2CO3。(2) 根据以上分析,B为AgNO3溶液,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 + Cl= AgCl,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g+ + Cl= AgCl。(3)沉淀E为AgCl,若未洗涤干净,则在沉淀表面会附着Cl-,可以通过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