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阳山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2.4LO2中一定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B将80gNaOH固体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C18gH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LD在标准状况时,20mLNH3与60mLO2所含的分子数之比为1:3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42-Ba2BaSO4B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HCO3OH=CO2H2OC碳酸钙溶解于盐酸中:CO32-2H+ CO2 + H2OD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2Na2O22H2O=4Na+4OHO23、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Al2(SO4)3=2Al3+ 3SO42-BAlCl3= Al3+Cl-CMg(NO3)2= Mg+2+2NO3-DKMnO4=K+Mn7+4O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只要能源充足而且价格低廉,废弃物中的原子都可以成为有用物质的原料 化学家能合成大量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新物质、新材料 学习化学不限于书本和实验室,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发自己对于自然现象的兴趣实验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ABCD5、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2Na+2H2O=2NaOH+H2BCl2+H2O=HCl+HClOCCaCO3CaO+CO2DCa(ClO)2+2HCl=CaCl2+2HClO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 + 2H+= Cu2+ H2B氧化镁与稀盐酸混合:MgO + 2H+= Mg2+ H2O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 Ag+= Cu2+ AgD铁与稀硫酸反应 2 Fe + 6H+= 2Fe3+ 3H27、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下列操作对实验结果不会产生影响的是()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B溶解所用的烧杯未洗涤C定容时仰视观察液面D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8、现有VL35molL3盐酸,欲将其浓度扩大一倍,以下方法中最宜采用的是A加热浓缩到原来体积的一半B加入35molL3的盐酸VLC加入33molL3的盐酸35VL,再稀释至35VLD通入333L氯化氢气体9、下列说不正确的是A金属钠有强还原性,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析出金属铜B用Al(OH)3治疗胃酸过多C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D绚丽缤纷的烟花中添加了含钾、钙、钠、铜等金属元素化合物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过氧化钠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过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过氢化钠能与水反应,所以过氧化钠可以作气体的干燥剂过氧化钠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钠是一种很强的还原剂,钠可以把锆、铌等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Na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生相同量的O2时,需要水和CO2的质量相等可用水来确定某Na2O粉末中是否含有Na2O2将足量的Na2O2、Na2O分别加到酚酞试液中,最终溶液均为红色ABCD11、下列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NH4HCO3NH3+H2O+CO2B2FeSO4 Fe2O3+SO2+SO3C2O3 3O2DCaO+CO2 = CaCO31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 H2物质的量为1 molB标准状况下,NA个水分子所占的体积为22.4 LC通常状况下,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 LD0.5 mol/L MgCl2溶液中,含有Cl-的物质的量为0.5 mol13、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MgCl2Mg2+2Cl BNaOHNa+O2+H+CHClH+ +Cl DK2SO42K+SO4214、将500 mL 2 mol·L1氯化铁溶液和500 mL 2 mol·L1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甲、乙分散系。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m之间。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A甲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可以透过滤纸,乙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不可以透过滤纸B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分别照射甲、乙分散系,发现甲分散系有丁达尔效应,乙分散系没有丁达尔效应C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分别照射甲、乙分散系,发现甲分散系没有丁达尔效应,乙分散系有丁达尔效应D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分别照射甲、乙分散系,发现甲、乙分散系均有丁达尔效应15、三聚氰胺是一种纯白色晶体,其化学式为C3H6N6(其相对分子质量是126)。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聚氰胺的摩尔质量为126gB标况下,1mol三聚氰胺的体积约为22.4LC1mol三聚氰胺含15NA个原子D63g三聚氰胺含3gH2分子16、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这一观点,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反应的是( )A干冰气化B氧气转化成臭氧C二氧化碳溶于水D加热碳酸氢铵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某淡黄色粉末可在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常被用作供氧剂。根据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及现象填空:(1)该淡黄色粉末为_;(2)X粉末的名称或化学式为_;(3)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_;(4)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_;(5)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18、现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可能是CaCl2、AgNO3、HCl、Na2CO3中的其中一种,为了确定具体成分,随意将四瓶溶液标记为A、B、C、D后,进行了下列四组实验。实验顺序实验内容实验现象A+B无明显现象B+D有气体放出B+C有沉淀生成A+D有沉淀生成根据表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A、B、C、D分别对应的溶质化学式为_、_、_、_;(2)请分别写出上述实验和的离子方程式:_;_。19、在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反应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1)连接上述仪器的正确顺序(填各接口处的字母):E接_;_接_;_接_;_接F。(2)装置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浓硫酸的作用是_。(3)化学实验中检验是否有Cl2产生的常用方法是_。(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反应:_。NaOH溶液中发生的反应:_。(5)工业上用氯气制取漂白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漂白粉用于漂白、杀菌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20、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装置I中有关仪器的名称:a _,b_,该装置分离混合物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各组分_不同进行分离的。(2)装置II中仪器C 的名称为_,使用C前必需进行的操作是 _为使C中液体顺利流下,打开活塞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_。 (3)下面是用36.5%的浓盐酸(=1.19g/cm3)配制250mL 0.5mol/L的稀盐酸 的操作,请按要求填空:配制上述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量筒、烧杯,还有 _,需要量取浓盐酸的体积为 _mL。下列操作中,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填字母)。a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b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c洗涤后的容量瓶中残留少量蒸馏水。d量筒量取盐酸前没有用浓盐酸润洗。经测定,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如果忽略实验过程产生的误差,可能的原因是_。21、阅读数据,回答问题。(1)表-1列出了一些醇的沸点名称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2-甲基-1-丙醇沸点/64.778.397.282.4117.799.5108表-1醇类物质的沸点明显高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烃,其原因前者分子间存在_作用。你推测2-甲基-2-丙醇的沸点不会超过_。(2)表-2列出了一些羧酸的沸点结构简式沸点/CH2=CH-COOH141CH2=CH-CH2-COOH163CH3-CH=CH-COOH168185CH2=C(CH3)COOH163表-2表中CH3-CH=CH-COOH的沸点数据有两个,其原因是_。(3)表-3列出了一些醛和羧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名称溶解度/g名称溶解度/g乙醛混溶乙酸混溶丙醛30丙酸混溶丁醛7.1丁酸混溶2-甲基丙醛92-甲基丙酸17戊醛1.4戊酸2.4表-3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影响有机物水溶性的因素有(答出两条即可)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A标准状况下,22.4 L O2中一定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故A错误;B将80gNaOH固体溶于水中,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故B错误;CH2O在标准状况是液体,故C错误;D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比等于体积比,所以20mLNH3与60mLO2所含的分子个数比为1:3,故D正确。【点睛】阿伏加德罗定律:相同条件下,同体积的气体一定有相同的分子数。2、D【解析】A.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除了生成硫酸钡沉淀外,还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A错误;B.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B错误;C.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拆,C错误;D.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D正确;答案选D。【点睛】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规律(三“看”),第一看:符不符(即是否符合反应事实);第二看:平不平(即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第三看:拆不拆(即离子、分子形式的书写是不是有问题)。3、A【解析】电离方程式是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强电解质电离用“=”。弱电解质电离用“”。书写电离方程式还需注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电荷守恒。【详解】A. Al2(SO4)3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3+ 3SO42-,A正确。B. AlCl3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AlCl3= Al3+3Cl-,B错误。C. Mg(NO3)2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Mg(NO3)2= Mg2+2NO3-,C错误。D. KMnO4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KMnO4=K+ MnO4-,D错误。答案为A。4、D【解析】化学反应能够将原子重新组合从而生成新的物质,所以只要能源充足而且价格低廉,废弃物中的原子都可以成为有用物质的原料,故正确;通过化学反应能够生成新的物质,可以改变自然界原有物质的组成,也能制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物质,可以合成新物质、新材料,故正确;学习化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走出书本和课堂,故正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故正确;故选:D。5、B【解析】A.反应2Na+2H2O=2NaOH+H2属于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 Cl2+H2O=HCl+HClO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Cl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 反应CaCO3CaO+CO2属于分解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 反应Ca(ClO)2+2HCl=CaCl2+2HClO属于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本题答案为B。【点睛】一个化学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就看反应中有无元素化合价变化。6、B【解析】A稀硫酸滴在铜片上不发生反应,则不能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故A错误;B氧化镁与稀盐酸混合的离子反应为MgO+2H+=Mg2+H2O,故B正确;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Cu+2Ag+=Cu2+2Ag,故C错误;D铁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Fe+2H+=Fe2+H2,故D错误;故选B。7、A【解析】A.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溶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对实验结果无影响,A正确; B. 溶解所用的烧杯未洗涤,造成溶质的量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B错误;C. 定容时仰视观察液面,造成溶液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C错误; D. 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造成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8、C【解析】A. 加热浓缩时HCl挥发,加热浓缩到原来体积的一半,溶液浓度小于原来的3倍,故A错误;B. 溶液的体积不具有加和性,无法求出混合后溶液的体积,故B错误;C.混合后溶液中HCl为: 3.5mol/L×VL+3mol/L×3.5VL=3.5Vmol,混合后HCl的浓度为:3.5Vmol/35VL=3mol/L,故C正确;D. 通入333L氯化氢气体,溶液的体积发生变化,无法求出浓度,故D错误;故选C。9、A【解析】A、钠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则Na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先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析出金属铜,选项A不正确;B、Al(OH)3具有弱碱性,可与胃酸中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而除去过多的胃酸,选项B正确;C、过氧化钠可以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水以及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用作供氧剂,选项C正确;D、烟花中添加的化合物中的金属元素在灼烧使发生焰色反应,呈现出不同的颜色,选项D正确;答案选A。10、D【解析】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故正确;与酸反应不仅生成盐和水,还生成O2,故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故错误;Na2O2与水反应生成O2,会引入新的杂质,故错误;过氧化钠中含有阳离子为Na+、阴离子为,则过氧化钠中阴阳离子比1:2,故错误;钠和钛锆等金属盐溶液的反应是先和其中的水反应置换出氢气,不会置换出金属,故错误;Na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生相同量的O2时,消耗的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同,水和CO2的质量不同,故错误;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粉末放入水中有气泡生成,可确定Na2O粉末中含有Na2O2,故正确;氧化钠加入酚酞试液中,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是可溶性碱,溶液变红色,而过氧化钠加入酚酞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氢氧化钠是碱使酚酞变红色,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红色溶液褪去,即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故错误;正确,故答案为D。11、B【解析】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以此来解答。【详解】A、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分解反应,A错误;B、该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降低,铁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C、该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D、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化合反应,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选项C是易错点,注意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12、A【解析】A、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是22.4L/mol,22.4LH2物质的量为22.4L÷22.4L/mol1mol,A正确;B、在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NA个水分子所占的体积不是22.4L,B错误;C、NA个CO2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但不是在标准状况下,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计算其体积,C错误;D、溶液体积未给出,无法计算离子物质的量,D错误。答案选A。13、B【解析】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称为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溶解于水时电离成离子的化学方程式。据此解答。【详解】AMgCl2是盐,能完全电离出镁离子和氯离子,故A正确;B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即NaOH=Na+OH,氢氧根离子为整体,不能拆分,故B错误;C盐酸是强酸,能完全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故C正确;D硫酸钾是强电解质,能完全电离出硫酸根离子和钾离子,故D正确;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物质的组成和电解质的强弱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完全电离,弱电解质则部分电离,原子团在电离方程式中不能拆开。14、D【解析】甲、乙两分散系均为胶体,胶体能透过滤纸,且都有丁达尔效应。【详解】A.甲、乙分散系都是胶体,所以都能透过滤纸,故A错误;B.甲、乙分散系都是胶体,所以甲、乙都有丁达尔效应,故B错误;C.甲、乙分散系都是胶体,所以甲、乙都有丁达尔效应,故B错误;D. 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分别照射甲、乙分散系,发现甲、乙分散系均有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本题答案为D。【点睛】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或之间,均为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15、C【解析】A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故三聚氰胺的摩尔质量为126g/mol,故A错误;B三聚氰胺为白色晶体,其体积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故B错误;C1个三聚氰胺(C3H6N6)分子中含15个原子,故1mol三聚氰胺中含原子15mol,即15NA个,故C正确;D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H原子,不含氢气分子,故D错误;故选C。16、A【解析】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即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A.干冰气化是物质的三态变化,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改变;B.同素异形体的转化是化学变化,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C. 二氧化碳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碳酸;D. 离子化合物碳酸氢铵加热分解生成了氨气、二氧化碳和水。详解:A.干冰气化是物质的三态变化,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改变,是物理变化,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同素异形体的转化是化学变化,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原子重新组合,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 二氧化碳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 离子化合物NH4HCO3加热分解破坏了旧化学键,形成新化学键,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所以答案选A。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Na2O2或过氧化钠 铜或Cu 2Na2O2 + 2CO2 =2Na2CO3 + O2 Na2CO3+Ca(OH)2 =CaCO3 + 2NaOH 2NaOH +CuSO4 =Na2SO4 + Cu(OH)2 【解析】淡黄色粉末为Na2O2 ,生成气体为氧气,固体为碳酸钠,由氧气和X反应的产物以及与硫酸反应后的溶液的颜色可以知道X为Cu,反应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沉淀为碳酸钙,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据以上分析解答。【详解】淡黄色粉末为Na2O2 ,生成气体为氧气,固体为碳酸钠,由氧气和X反应的产物以及与硫酸反应后的溶液的颜色可以知道X为Cu,反应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沉淀为碳酸钙,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1)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淡黄色粉末为Na2O2 或过氧化钠;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Na2O2 或过氧化钠。(2)据以上分析可知,X粉末为铜或Cu;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铜或Cu。(3) 反应(I)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2CO2 =2Na2CO3 +O2;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2Na2O2 +2CO2 =2Na2CO3 +O2。(4)反应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 =CaCO3 + 2NaOH;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Na2CO3+Ca(OH)2 =CaCO3 + 2NaOH。(5)反应()为氢氧化钠与硫酸酮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 +CuSO4 =Na2SO4 + Cu(OH)2;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2NaOH +CuSO4 =Na2SO4 + Cu(OH)2。18、CaCl2 HCl AgNO3 Na2CO3 【解析】根据实验现象,A+B反应无明显现象,可确定A和B为CaCl2和HCl,再结合B+D反应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可推出B为HCl,D为Na2CO3, C+B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可推出C为Ag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1,最后根据A+D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推出A为CaCl2。【详解】根据实验现象,A+B反应无明显现象,可确定A和B为CaCl2和HCl,再结合B+D反应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可推出B为HCl,D为Na2CO3, C+B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可推出C为Ag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1,最后根据A+D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推出A为CaCl2。(1)、 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CaCl2, B为HCl,C为AgNO3,D为Na2CO3,故答案为CaCl2,HCl,AgNO3,Na2CO3 ;(2) B为HCl, D为Na2CO3,反应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B为HCl, C为Ag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1,故答案为: CO32-+2H+=CO2+H2O; Ag+Cl-=AgC1。19、C D A B H G 除去氯气中的HCl杂质 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把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有Cl2生成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NaOH+Cl2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a(ClO)2+CO2+H2O=CaCO3+2HClO 【解析】(1)实验室制备气体装置的一般连接顺序: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2)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3)把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有Cl2生成;(4)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氢氧化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5)氯气与Ca(OH)2反应制备漂白粉,漂白粉漂白时生成HClO。【详解】(1)实验室制备气体装置的一般连接顺序: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故答案为C;D;A;B;H;G。(2)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气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食盐水溶液中的氯离子抑制氯气的溶解,降低氯气的溶解度,所以通常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故答案为除去氯气中的HCl杂质;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3)氯气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碘化钾生成单质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I+Cl22KCl+I2,碘遇淀粉变蓝色,把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有Cl2生成,故答案为把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有Cl2生成。(4)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氢氧化钠与氯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NaOH+Cl2NaCl+NaClO+H2O;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2NaOH+Cl2NaCl+NaClO+H2O。(5)工业上利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反应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HClO具有漂白性,用漂白粉漂白、杀菌时,发生反应:Ca(ClO)2+CO2+H2O=CaCO3+2HClO,故答案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Ca(ClO)2+CO2+H2O=CaCO3+2HClO。20、蒸馏烧瓶 (直形)冷凝管 沸点 分液漏斗 检查是否漏水 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或使瓶塞上凹槽与瓶子上的小孔对准。) 250 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10.5 b d 浓盐酸挥发,导致盐酸浓度减小 【解析】(1)蒸馏装置中,仪器a为蒸馏烧瓶,仪器 b为(直形)冷凝管;液态物质互溶,但是各组分的沸点不同,进行蒸馏分离;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蒸馏烧瓶,(直形)冷凝管,沸点。(2)分液装置II中,仪器C 的名称为分液漏斗;分液漏斗有玻璃塞和活塞,为防止使用时出现漏夜现象,使用分液漏斗前必需进行的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水;为使分液漏斗中液体顺利流下,打开活塞前,应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或使瓶塞上凹槽与瓶子上的小孔对准),保持压强平衡;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分液漏斗, 检查是否漏水,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或使瓶塞上凹槽与瓶子上的小孔对准)。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除了所给的玻璃仪器:玻璃棒、量筒、烧杯外,还需要 25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根据c=1000/M可知,浓盐酸的浓度=1000×1.19×36.5%/36.5=11.9mol/L;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可知:11.9×V=0.25×0.5,V=0.0105L=10.5mL;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250 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10.5。a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液面在刻度线下方,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故a不符合; b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移入容量瓶内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故b符合;c溶液配制需加水定容,洗涤后的容量瓶中残留少量蒸馏水,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故c不符合;d量筒量取盐酸前没有用浓盐酸润洗,相当于浓盐酸被水稀释,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d符合;综上所述,本题选b d。如果忽略实验过程产生的误差,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可是因为浓盐酸挥发,导致溶质的量减小,盐酸浓度减小;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浓盐酸挥发,导致盐酸浓度减小。21、氢键99.5存在顺反异构碳原子数(相对分子质量)碳链的形状(有无支链),及是否含有亲水基团及亲水基团的种类。【解析】(1)醇类物质的沸点明显高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烃,其原因前者分子间存在氢键的作用。根据表-1数据可知,碳原子越多,饱和一元醇的沸点越高;碳原子相同时,结构越对称或带有支链,醇沸点越低。根据上述分析,可推测2-甲基-2-丙醇的沸点应低于2-丁醇。故答案为氢键;99.5。(2)CH3-CH=CH-COOH存在顺反异构,即有两种结构,所以有两种沸点。故答案为存在顺反异构。(3)根据表-3中数据可知,在水中的溶解性:乙醛丙醛丁醛戊醛;丙酸丁酸戊酸,可知,一元醛或一元羧酸在水中的溶解性随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减小,所以碳原子数或相对分子质量是影响有机物水溶性的因素之一。根据溶解性丁醛2-甲基丙醛,丁酸2-甲基丙酸,可知碳链的形状或有无支链也是影响有机物水溶性的因素之一。碳原子数相同时,醛的水溶性小于酸,可知亲水基团的种类是影响水溶性的因素之一。故答案为碳原子数(相对分子质量);碳链的形状(有无支链),及是否含有亲水基团及亲水基团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