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东湖开发区第一附属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在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和Pb2+,则与1.0molCr3+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 )A3.0molB1.5molC1.0molD0.75mol2、能用离子方程式“ H+ + OH- H2O”表示的化学反应是AKOH溶液和稀HNO3反应 BBa(OH)2溶液和稀H2SO4的反应CCu(OH)2和盐酸的反应 DNaOH溶液和CH3COOH反应3、0.1 mol某元素的单质直接与足量氯气反应,质量增加7.1 g,这种元素可能是()A钠 B铝 C铁 D铜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1.2 L CO2所含的原子数为1.5NAB常温常压下,34 g OH-含有的质子数为20NAC1L0.5mol·L-lFeCl3溶液完全转化可制得0.5NA个Fe(OH)3胶粒D标准状况下,22.4 L NH3所含电子数为10NA5、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 )A用点燃法除去CO2中少量COB用洗气瓶中的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C向某无色未知溶液中仅加入BaCl2溶液,以检验未知溶液中的SO42-D用石蕊试液、BaCl2溶液,能鉴别盐酸、硫酸、硫酸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钾五种无色溶液6、瓦斯中甲烷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4时极易发生爆炸,则此时甲烷与氧气的体积比是( )A14 B18 C11 D1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O2所占体积约为22.4 LB40 g SO3中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C100 mL 0.1 mol/L NaCl溶液中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D标准状况下,11.2 L N2和H2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约为3.01×1023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8 g CH4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2. 5NAB2. 4 g Mg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 2 NAC标准状况下,11.2 L H2O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AD0.1 mol·L-1的H2SO4水溶液中含H+的数目为0.2NA9、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的CO2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B1:2C2:3D2:110、VmL Fe2(SO4)3溶液中含有Fe3+mg,取2V/3 mL该溶液用水稀释至4VmL,则SO42-物质的量浓度为A125m/28V mol·L-1B125m/9V mol·L-1C125m/56V mol·L-1D125m/18V mol·L-111、科学家指出,食用虾类等水生甲壳类动物的同时服用维生素C容易中毒,这是因为对人体无害的5价砷类物质在维生素C的作用下,能够转化为有毒的3价砷类化合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B上述过程中砷元素发生还原反应C上述过程中5价砷类物质作氧化剂D5价砷转化为3价砷时,失去电子12、下列物质溶于水后不能电离的是A葡萄糖(C6H12O6)B氯化氢(HCl)C氯化钠(NaCl)D氢氧化钡Ba(OH)213、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Cu2+、K+、SO、NOB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K+、SO、COC含有大量Ba(NO3)2的溶液中:Mg2+、NH、SO、Cl-D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Ca2+、K+、HCO、NO14、从学生实验中老师发现,同学们在进行实验时,出现许多不正确的操作方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实验中,应该克服不规范的操作。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 D15、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可行的是A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汽油和煤油B加稀盐酸后过滤,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C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KNO3和NaCl固体的混合物D将O2和H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以除去其中的H216、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氯化钡、四氯化碳、硫酸、碘酒都属于化合物B硝酸、纯碱、磷酸钠、二氧化碳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C溶液、浊液、胶体、空气都属于混合物DCO2、SO2、P2O5、CO都属于酸性氧化物17、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H3COONH4 CH3COO+NH4 BHNO3 =H+NO3CH2S2H+ S2 DNaHCO3 =Na+H+CO3218、吸入人体内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它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服用含硒元素(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由此推断Na2SeO3在人体中的作用是( )A作氧化剂B作还原剂C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D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02×1023个分子的体积约是22.4 LB0.5 mol H2的体积为11.2 LC标准状况下,1 mol水的体积为22.4 LD标准状况下,22.4 L O2物质的量为1mol20、硫酸钠和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H+浓度为13molL1,SO42浓度为14mol·L1,则混合溶液中Na+浓度为A1. 15 mol·L1 B1.2 mol·L1 C1.25molL1 D1.5 mol·L121、某种胶体在电泳时,它的胶粒向阳极移动。在这胶体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乙醇溶液、氯化钠溶液、硅酸胶体、氢氧化铁胶体,不会发生聚沉的是()ABCD22、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BNa2O与Na2O2均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C钠切开后,光亮的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生成了Na2OD除去 NaHCO3溶液中含有的少量Na2CO3,可加入适量NaOH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几种:K+、NH4+、Mg2+、Ba2+、Cl、SO42、CO32,将该混合物溶于水后得澄清溶液,现取三份各100mL该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1)在第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无沉淀生成,但收集到1.12L气体(标准状况下);(2)在第二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经称量其质量为6.27g,在该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剩余固体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实验(1)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实验(2)中沉淀溶解对应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_,其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_;取第三份原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能否说明原溶液中存在Cl?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推断K+是否存在并说理由:_.24、(12分)有一包固体混合物粉末,其中可能含有Na2SO4、K2CO3、CuSO4、BaCl2、NaCl,现按如下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取部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中,振荡,得无色透明溶液;取所得溶液,滴加过量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将沉淀物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部分溶解。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1)原固体混合物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 (以上空格均填写化学式)。(2)写出步骤中的离子方程式_。(3)若要检验K2CO3中Cl和SO42-是否除尽,选用的试剂及加入的先后次序是_ (填字母)。aHCl、BaCl2、AgNO3 bHNO3、Ba(NO3)2、AgNO3 cAgNO3、HNO3、Ba(NO3)2 dAgNO3、HCl、BaCl225、(12分)某实验小组欲通过以下实验来探究Na2CO3和NaHCO3两种物质的性质。(1)称取两种固体各2g,分别放入两个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测量温度变化;继续向各试管中滴加10mL蒸馏水,用力振荡,待固体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室温后,向所得溶液中各滴入2滴酚酞试液。 发现Na2CO3固体完全溶解,而NaHCO3固体有剩余,由此得到结论_。 同学们在两试管中还观察到了其它现象。其中,盛放Na2CO3的试管中出现的现象(填字母序号)_。A溶液温度下降 B溶液温度升高 C滴入酚酞后呈无色 D滴入酚酞后呈红色(2)如图所示。若能用装置来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若用实验来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上述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装置序号)_;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II两个气球中分别放入1gNaHCO3和1gNa2CO3固体,将气球内的固体同时倒入盛有3mL 1 mol·L-1盐酸的试管中。反应结束后,气球均有膨胀,恢复至室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装NaHCO3的气球体积较大 B装Na2CO3的气球体积较大C生成气体的体积均根据盐酸计算 D生成气体的体积均根据固体计算若采用装置测定Na2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质量分数,其计算所需的数据有反应前固体样品的总质量和_。26、(10分)食盐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1)粗食盐中常含有少量Ca2+、Mg2+、SO等杂质离子,实验室提纯氯化钠的流程如下:提供的试剂:饱和碳酸钠溶液、饱和碳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钡溶液欲除去溶液中的Ca2+、Mg2+、SO离子,选出a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_(只填化学式);过滤之前,怎样检验硫酸根离子已除尽:_;若先用盐酸调pH再过滤,将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原因是_;(2)用提纯的氯化钠配制250mL 0.2mol/L氯化钠溶液:配制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填仪器名称);计算后,需称出氯化钠质量为_g;下列操作对所得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在横线上填写“偏高”或“偏低”或“无影响”: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_;B称量时砝码生锈:_;C移液时玻璃棒末端在容量瓶刻度线之上:_。27、(12分)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以 NaCl、NH3、CO2 等为原料先制得 NaHCO3 ,进而生产出纯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已知:NH3 是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碱性气体,极易溶于水。.原理分析(1)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_。 a 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实验探究(2)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a.乙装置中的试剂是_;该试剂的目的:_b.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_;c.实验结束后,分离出 NaHCO3 晶体的操作是_(填分离操作的名称)。28、(14分)阅读数据,回答问题。(1)表-1列出了一些醇的沸点名称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2-甲基-1-丙醇沸点/64.778.397.282.4117.799.5108表-1醇类物质的沸点明显高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烃,其原因前者分子间存在_作用。你推测2-甲基-2-丙醇的沸点不会超过_。(2)表-2列出了一些羧酸的沸点结构简式沸点/CH2=CH-COOH141CH2=CH-CH2-COOH163CH3-CH=CH-COOH168185CH2=C(CH3)COOH163表-2表中CH3-CH=CH-COOH的沸点数据有两个,其原因是_。(3)表-3列出了一些醛和羧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名称溶解度/g名称溶解度/g乙醛混溶乙酸混溶丙醛30丙酸混溶丁醛7.1丁酸混溶2-甲基丙醛92-甲基丙酸17戊醛1.4戊酸2.4表-3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影响有机物水溶性的因素有(答出两条即可)_;_。29、(10分)现有一定量含有Na2O杂质的Na2O2试样,欲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只有CaCO3固体、6mol·L1硫酸、6mol·L1盐酸和蒸馏水。已知:浓硫酸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碱石灰的成分为CaO和NaOH。实验方案为:制备并提纯CO2。将纯净的CO2通过试样。测定生成O2的体积。根据O2的体积计算Na2O2试样的纯度。实验装置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2)装置B的作用是_,装置C的作用是_。(3)装置E的作用是_(4)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5)若开始时测得样品的质量为2.0g,反应结束后测得气体体积为224mL(标准状况),则Na2O2试样的纯度为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B【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计算。【详解】已知Pb由+4价变为+2价,Cr由+3价变为+6价,设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有1.0mol×1×(6-3)=xmol×1×(4-2),解得x=1.5mol,故B正确。2、A【解析】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规律和要求分析。【详解】A.KOH溶液和稀HNO3反应生成KNO3和水,无难溶性、易挥发性物质生成,就是典型的中和反应,故A正确;B.Ba(OH)2溶液和稀H2SO4的反应生成BaSO4和H2O,离子方程式为:2OH-+2H+Ba2+SO42- = 2H2O + BaSO4,故B错误;C.Cu(OH)2是难溶性物质,离子反应方程式中,不能拆,故C错误;D.CH3COOH是弱酸,属于难电离的物质,在离子反应方程式中,不能拆成,故D错误。故选A。【点睛】注意题干中存在的难溶性物质、难电离物质、易挥发性物质,在离子反应方程式中都不能拆开。3、B【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确定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从而确定化学方程式中某元素与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进而确定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答案为B。考点:关于方程式的计算。4、D【解析】A. 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11.2 L CO2所含的原子数小于1.5NA,A错误;B. 1个氢氧根离子含有9个质子,常温常压下,34 g OH的物质的量是34g÷17g/mol2mol,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B错误;C. 胶体是小分子的集合体,则1L0.5mol·L-lFeCl3溶液完全转化得到的Fe(OH)3胶粒数目小于0.5NA个,C错误;D. 氨气是10电子分子,标准状况下,22.4 L NH3的物质的量是1mol,所含电子数为10NA,D正确。答案选D。5、D【解析】A. 用点燃法除去CO2中少量CO,不可行,因为CO2中少量CO是点不着的,且会引入新杂质氧气,故A错误;B.CO2和HCl都能与NaOH反应,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杂,故B错误;C.仅加入BaCl2溶液,不能排除Ag+或SO32-的影响,可能生成AgCl或BaSO3、BaSO4等沉淀,故C错误; D.用石蕊和氯化钡鉴别,将石蕊加入五种溶液中,根据石蕊遇碱变蓝色,可以首先鉴别出氢氧化钠,会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是盐酸、硫酸,不会使石蕊变色的是硫酸钠、硝酸钾,然后取使石蕊变红的溶液少许,滴入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的是硫酸,无现象的是盐酸,然后取不会使石蕊变色的两种溶液少许,滴入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钠,没现象的是硝酸钾,根据此方法可以鉴别,故D正确;答案:D。【点睛】除杂时必须满足的原则:杂质除去,不引入新杂质,主体物质不减少,易分离,易复原。6、D【解析】甲烷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4,即可得物质的量比为1:2,相同条件下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比,所以此时甲烷与氧气的体积比为1:2,故D正确。故选D。7、C【解析】分析:A.没有告诉在标准状况下,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氧气的体积;B.三氧化硫的摩尔质量为80g/mol,40g三氧化硫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 C. 100 mL 0.1 mol/L NaCl溶液中含有溶质氯化钠0.01 mol;D.标准状况下,11.2 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ol,氢气和氮气为双原子分子,0.5mol氢气和氮气的混合物中含有1mol原子。详解:A.不是标准状况下,题中条件无法计算1mol氧气的体积,故A错误;B. 40 g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含有的分子数约为3.01×1023,故B错误;C. 100 mL 0.1 mol/L NaCl溶液中,含有溶质氯化钠:0.1mol/L×0.1L=0.01mol,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标况下,11.2 L氮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0.5mol混合气体中含有1mol原子,所含原子数约为6.02×1023,故D错误。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8、A【解析】A8 g CH4的物质的量为0.5mol,1个CH4分子中含5个原子,则8gCH4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2. 5NA,A正确;B2. 4 g Mg2+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含电子数为0.1×10×NA=NA,B错误;C标准状况下,H2O不是气体,无法准确计算,C错误;D未给出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D错误。答案选A。9、B【解析】1molCO2中含有2molO,1molCO中含有1molO,因此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的CO2和CO物质的量之比为1:2,B正确。答案选B。10、A【解析】mgFe3+的物质的量为m/56 mol,根据化学式可知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是3m/112 mol,故取2V/3 mL该溶液中硫酸根的物质的量为m/56 mol,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溶液中硫酸根的物质的量浓度为,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紧扣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分析,其次注意铁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关系以及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11、D【解析】试题分析:A、+5价砷类物质在维生素C的作用下,能够转化为有毒的+3价砷类化合物,则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B、砷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C、反应中含化合价降低元素的物质为氧化剂,则+5价砷类物质作氧化剂,故C正确;D、化合价降低,元素得到电子,故D错误;故选D。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12、A【解析】A葡萄糖是有机物属于非电解质,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不能电离,故A选;BHCl在水溶液里能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氯离子和氢离子,故B不选;C. 氯化钠是易溶于水的盐,在水溶液里能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氯离子和钠离子,故C不选;DBa(OH)2是强碱,在水溶液里能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D不选;故选A。13、B【解析】A含Cu2+的溶液呈蓝色,不满足无色溶液的要求,故A错误; B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呈碱性,Na+、K+、SO、CO相互之间不反应,和氢氧根也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B正确;C含有大量Ba(NO3)2的溶液中,SO与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呈酸性,HCO在酸性条件能发生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D错误;故选B。14、B【解析】A. 洗气装置中导气管遵循“长进短出”原则,故A错误;B. 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右手食指顶住塞子,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混合,使溶质尽可能的被萃取,故B正确;C. 量筒只能量取溶液,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配制溶液,如果稀释浓硫酸,应该将量筒紧贴烧杯口,把浓硫酸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防止放出的热量使局部温度过高而溅出液体,故C错误;D. 向试管中滴加溶液时,胶头滴管应该悬空,否则会污染胶头滴管,故D错误。故选B。15、B【解析】A、汽油和煤油都是有机物混合后相互溶解,不能分层,无法用萃取的方法分离,错误;B、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加入盐酸后镁粉和铝粉均生成盐和氢气,铜不与盐酸反应,过滤后可除去杂质,正确;C、KNO3和NaCl易溶于水,用溶解、过滤的方法不能分离KNO3和NaCl固体的混合物,应该重结晶分离,错误;D、将O2和H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O2和H2加热会迅速反应,甚至发生爆炸,错误。答案选B。16、C【解析】试题分析:A、碘酒属于混合物,化合物属于纯净物,故错误;B、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故错误;C、都属于混合物,故正确;D、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错误。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类等知识。17、B【解析】ACH3COONH4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CH3COONH4CH3COO-+NH4+,故A错误;B硝酸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HNO3 =H+NO3该电离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B正确;CH2S为弱酸,则电离方程式为H2SH+HS-,HS-H+S2-,故C错误;D碳酸为弱酸,NaHCO3为强电解质,则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需要明确电解质的强弱及电离方程式书写。本题的易错点为D,碳酸为弱酸,碳酸氢根离子不能完全电离,要注意与硫酸氢钠进行区分。18、B【解析】“活性氧”氧化性极强,服用含硒元素(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表明Na2SeO3能将“活性氧”还原,“活性氧”为氧化剂,Na2SeO3为还原剂,由此可知Na2SeO3在人体中作还原剂,故答案为:B。19、D【解析】A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无法确定气体的体积,故A错误;B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无法确定气体的体积,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所以1mol水的体积不是22.4L,故C错误;D标准状况下氧气为气体,所以22.4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20、D【解析】设Na+浓度为X,根据电荷守恒可知,13molL1×1+ X×1=14mol·L1×2,X=1.5 mol·L1。故选D。【点睛】混合溶液不显电性,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21、A【解析】该胶体电泳时,胶粒向阳极移动,表明该胶粒表面带负电荷,因为同种胶粒带相同性质的电荷而相互排斥,使胶粒无法聚集长大,这是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由此分析。【详解】乙醇溶液中乙醇分子显电中性,加到该胶体中不能消除胶粒表面的电荷,不会使胶体聚沉,项正确;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Na+),可以与胶粒表面的负电荷发生电中和,从而胶粒之间相互聚集而发生聚沉,项错误;硅酸胶体中的胶粒带负电荷,与题设胶体的胶粒所带电荷性质相同,因同种电性的胶粒相互排斥,以致于胶粒不能聚集,所以不会发生聚沉,项正确;氢氧化铁胶体中的胶粒带正电荷,与题设胶体的胶粒所带电荷性质相反,因异种电性的胶粒之间相互吸引,从而使胶粒聚集长大而发生聚沉,项错误;答案选A。22、D【解析】A从金属钠与水反应中很快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发出嘶嘶的响声的现象,可知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A正确;B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故Na2O与Na2O2均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B正确;C钠切开后,迅速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故光亮的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生成了Na2O,C正确;D由于NaHCO3+NaOH= Na2CO3+H2O,故可用适量NaOH除去Na2CO3溶液中含有的少量NaHCO3,D错误;故答案为:D。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OH-+NH4+=NH3+H2O BaCO3+2H+=Ba2+CO2+H2O Mg2+、Ba2+ NH4+,SO42、CO32 c(SO42)=0.1mol/L, c( CO32)=0.2 mol/L 不能 碳酸银、硫酸银、氯化银都是白色沉淀,因此实验3得到沉淀无法确定是氯化银 存在,经过计算可以知道,只有存在K+溶液中的离子电荷才能守恒。 【解析】将含有K+、NH4+、Mg2+、Ba2+、Cl、SO42、CO32的混合物溶于水后得澄清溶液,现取三份各100mL该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1)在第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无沉淀生成,但收集到1.12L气体(标准状况下);可以说明溶液中含有NH4+,一定没有Mg2+;(2)在第二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说明含有SO42或CO32中一种或2种;经称量其质量为6.27g,在该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剩余固体质量为2.33g,说明剩余的沉淀为硫酸钡,溶解的沉淀为碳酸钡,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CO32;由此排除Ba2+的存在;(3)根据硫酸钡的量计算出硫酸根的量,根据碳酸钡的量计算出碳酸根离子的量,根据氨气的量计算出铵根离子的量,最后根据电荷守恒判断钾离子的存在与否。据以上分析进行解答。【详解】将含有K+、NH4+、Mg2+、Ba2+、Cl、SO42、CO32的混合物溶于水后得澄清溶液,现取三份各100mL该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1)在第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无沉淀生成,但收集到1.12L气体(标准状况下);可以说明溶液中含有NH4+,一定没有Mg2+;(2)在第二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说明含有SO42或CO32中一种或2种;经称量其质量为6.27g,在该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剩余固体质量为2.33g,说明剩余的沉淀为硫酸钡,溶解的沉淀为碳酸钡,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CO32;实验(1)中为OH-与NH4+加热反应生成氨气,离子方程式为:OH-+NH4+=NH3+H2O;实验(2)中沉淀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碳酸钡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2+CO2+H2O;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OH-+NH4+=NH3+H2O ;BaCO3+2H+=Ba2+CO2+H2O。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实验(1)中为可以证明含有NH4+,实验(2)中含有SO42、CO32;由于碳酸钡、碳酸镁、硫酸钡等都是不溶于水的沉淀,因此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Mg2+、Ba2+;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Mg2+、Ba2+。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实验(1)中可以证明含有NH4+,实验(2)中可以证明含有SO42、CO32;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NH4+、SO42、CO32;根据在第二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经称量其质量为6.27g,为碳酸钡和碳酸钙质量之和;在该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剩余固体质量为2.33g,为硫酸钡沉淀,其物质的量为2.33/233=0.01mol;根据SO42 -BaSO4可知,n(SO42)=0.01mol;碳酸钡沉淀质量为6.27-2.33=3.94g,其物质的量为3.94/197=0.02mol;根据CO32 - BaCO3可知, n( CO32)=0.02mol;浓度各为:c(SO42)=0.01/0.1=0.1mol/L;c( CO32)=0.02/0.1=0.2 mol/L;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NH4+、SO42、CO32;c(SO42)=0.1mol/L,c( CO32)=0.2 mol/L。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NH4+、SO42、CO32;取第三份原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能够产生白色沉淀可能为硫酸银、碳酸银沉淀,不一定为氯化银沉淀;所以不能说明原溶液中存在Cl-;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不能;碳酸银、硫酸银、氯化银都是白色沉淀,因此实验3得到沉淀无法确定是氯化银;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NH4+,SO42、CO32,经计算, NH4+的物质的量为1.12/22.4=0.05mol,利用中分析、计算可以知道SO42、CO3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1mol和0.02mol;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0.05×1=0.05mol,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为:0.01×2+0.02×2=0.06mol;根据电荷守恒: 钾离子一定存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存在,经过计算可以知道,只有存在K+溶液中的离子电荷才能守恒。24、K2CO3 、Na2SO4 CuSO4、BaCl2 NaCl BaCO32H=Ba2CO2H2O b 【解析】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混合物中一定无硫酸铜,取部分此溶液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混合物中可能含硫酸钠或碳酸钠,由于硫酸钠或碳酸钠可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而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所以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氯化钡,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最后全部溶解,说明生成的白色沉淀为碳酸钡,故一定含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实验中未涉及到氯化钠的检验,所以无法确定。【详解】(1)取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由于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所以说明一定不含硫酸铜;取部分此溶液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根据题干给出的物质,所形成的沉淀可能为碳酸钡或硫酸钡,所以混合物中可能含碳酸钠或硫酸钠,综合(1)得到无色溶液(2)可能含碳酸钠或硫酸钠,而碳酸钠或硫酸钠可与氯化钡形成沉淀,故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氯化钡;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最后全部溶解,说明沉淀为碳酸钡,故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实验中未涉及到氯化钠的检验,所以无法确定是否含有; 故答案为Na2CO3;Na2SO4、BaCl2、CuSO4;NaCl; (2)碳酸钡是可以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实质是:BaCO3+2H+=Ba2+CO2+H2O;(3)若要检验K2CO3中Cl和SO42-是否除尽,必须先加入过量硝酸与碳酸钾反应以除去碳酸根离子,再用硝酸钡检验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最后加入AgNO3检验是否存在氯离子,故答案选b。【点睛】本题为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要抓住题干叙述的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推测其他物质,从而得出结论。25、同温度下,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 B、D NaHCO3 A、C 沉淀总质量 【解析】(1)常温下,同质量、同体积的溶剂,Na2CO3固体完全溶解,而NaHCO3固体有剩余,说明Na2CO3较NaHCO3易溶;碳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吸热,溶液呈碱性;(2)给碳酸钠直接加热,碳酸氢钠不直接加热,不直接加热的碳酸氢钠能分解而直接加热的碳酸钠不分解更能说明碳酸氢钠不稳定;当右边试管中的石灰水不变浑浊,而左边试管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无论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无法鉴别;而利用等质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不同可以鉴别,可以通过分别加热碳酸钠、碳酸钠,根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鉴别、根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鉴别二者,所以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实验中,鉴别原理为:等质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中,根据关系式Na2CO3CO2、NaHCO3CO2可知,碳酸氢钠产生的二氧化碳多,采用实验,加热后利用固体样品的质量和沉淀总质量,可以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