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鸡泽一中化学高一上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68518094
资源大小:281.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鸡泽一中化学高一上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是CaCO3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SO42C某无色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C1-2、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制备,正确的操作是A将FeCl3 溶液滴入蒸馏水中即可B将FeCl3 溶液滴入热水中,得到黄色液体即可C将FeCl3 溶液滴入沸水中,得到红褐色液体即可D将FeCl3 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加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即可3、下列有关分子式为C2H4Cl2的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2H4Cl2存在同分异构体BC2H4Cl2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C乙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可制得纯净的C2H4Cl2DC2H4Cl2属于烃4、下列实验操作能用到玻璃棒,且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过滤 蒸馏 溶解 萃取 蒸发 分液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A和 B和 C和 D和5、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复分解反应BKNO3发生氧化反应CNaN3是还原剂DNaN3和KNO3中氮元素化合价均降低6、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的金属是A铁B钠C铝D铜7、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括号内为杂质)选项待提纯的物质选用的试剂操作方法ANaBr溶液(NaI)Cl2洗气BCl2(HCl)饱和食盐水洗气CHNO3溶液(H2SO4)BaCl 2溶液过滤DNaCl(I2)水萃取分液AA BB CC DD8、下列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分离,且油层由分液漏斗上口倒出的是()A四氯化碳和水 B酒精和水C植物油和水 D硫酸和水9、根据反应CuSO4+FeS2+H2OCu2S+FeSO4+H2S04判断1molCuS04能氧化硫的物质的量是A3/11 mol B1/7 mol C5/7 mol D4/7 mol10、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气体和SO3气体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密度比为4:5B物质的量之比为4:5C体积比为1:1D原子数之比为3:411、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两种气体A、B的质量比为22:17,若A气体为CO2,则B气体可能是ANH3BH2SCSO2DO212、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Cl-、K+、SO42、CO32B含有大量H+的溶液中:Mg2+、Na+、CO32、SO42C含有大量Na+的溶液中:H+、K+、SO42、NO3D含有大量OH-的溶液中:Cu2+、NO3、SO42、CO3213、同温同压下,已知O2的密度为g/L,则NH3的密度为( )A17/32 g/L B32/17 g/L C32/17 g/L D17/32 g/L14、从100mL5的盐酸中取出10mL,再稀释到200mL,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0.05B0.25C0.025D0.5015、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将过量Na2O2粉末加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振荡,溶液变为蓝色,且有气泡产生B将过量Na2O2粉末加入FeCl3溶液中并振荡,产生红褐色沉淀,且有气泡产生C凡是有Na2O2参与的反应,均能产生O2DNa2O2粉末在空气中长期放置不变质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正确的是( )A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Ba2+ + SO42-BaSO4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O22-+2H2O4OH- + O2C铝盐溶液与氨水反应Al3+ + 3OH-Al(OH)3D铝片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OH- + 2H2O2AlO2- + 3H2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有五瓶损坏标签的试剂,分别盛有AgNO3溶液、稀硝酸、盐酸、氯化钡溶液、碳酸钾溶液,为了确定各瓶中是什么试剂,将它们任意编号为A、B、C、D、E,用小试管各盛少量,多次进行两两混合反应,反应现象为:A与B、A与E产生沉淀,B与D、B与E产生沉淀,C与E、D与E产生气体,而C与D无反应现象。由此,可判定各试剂瓶中所盛试剂为:A_,B_,C_,D_,E_。另外,请写出下面要求的离子方程式。(1)A与E:_。(2)B与E:_。(3)C与E:_。18、某强酸性溶液X中仅含有Ba2、Al3、NH4、Fe2、Fe3、CO32、SO32、SO42、Cl、NO3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下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上述连续实验不能确定溶液X中是否含有的离子分别是_。 (2)若中所用氢氧化钠浓度为2 mol/L,当加入10 mL时开始产生沉淀,55 mL时沉淀的量达到最大值0.03 mol,继续滴加沉淀的量保持不变,随后再滴加沉淀部分溶解,到60 mL时沉淀的量降为0.025 mol且保持不变,则原溶液中:c(Fe2+)为_mol/L、c(Fe3+)为_mol/L、c(Cl-)为_mol/L。(若有些离子不存在,请填0 mol/L)19、根据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加几滴稀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由此说明自来水中含有的离子是_。(2)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写出装置图中序号所示各仪器的名称_。(3)若取仪器中收集得到的液体少许,加入到试管中,然后滴加几滴稀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原因是_。(4)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蒸馏实验的应用是_。20、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丙酮、氯仿和苯中,在甲醇、乙醇、乙醚、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 -157,热稳定性差,青蒿素是高效的抗疟药。已知:乙醚沸点为35,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之一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的,主要有乙醚浸取法和汽油浸取法。乙醚浸取法的主要工艺如图所示:(l)对青蒿干燥破碎后,加入乙醚的目的是_。(2)操作I需要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 _,操作的名称是_。(3)操作的主要过程可能是_(填字母)。A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B加95%的乙醇,浓缩、结晶、过滤C加入乙醚进行萃取分液(4)在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操作时,为使液体顺利滴下,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_,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 烧杯壁流下。分液后漏斗内剩余的液体从分液漏斗的 _(填“上口”或 “下口”)倒入烧杯。21、依据AE几种烃分子的示意图或结构填空。(1)E的分子式是_。(2)属于同一物质的是_(填序号)。(3)与C互为同系物的是_(填序号)。(4)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烃完全燃烧时消耗最多的是_(填序号,下同);等质量的上述烃完全燃烧时消耗最多的是_。(5)在120,下,A和C分别与足量混合点燃,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初始状态,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是_(填序号)。(6)C的某种同系物的分子式为,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该烃的结构简式为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A因碳酸盐、亚硫酸盐等活泼金属等与盐酸反应均可生成无色气体,则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则该固体可能是CaCO3,故A错误;B因硫酸钡、氯化银均为不溶于水和酸的白色沉淀,则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能含SO42-或Ag+,故B错误;C因碱性溶液遇酚酞变红,则某无色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故C正确;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加稀盐酸除去OH-,会引入氯离子,造成干扰,所以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硝酸除去OH-,再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C1-,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检验硫酸根离子需要先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才能说明含SO42-。2、C【解析】Fe(OH)3胶体的制备为在沸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继续加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即停止加热,答案选C。3、A【解析】A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和,故A正确;B可看成,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被两个氯原子取代的产物,故的分子结构类似于,不可能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故B错误;C在光照条件下,乙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产物很多,有一氯代物、二氯代物、三氯代物等,不可能制得纯净的,故C错误;D中除含有C、H元素外,还含有Cl元素,不属于烃,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4、B【解析】玻璃棒在很多操作中被用到,不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也不相同,在溶解中加速溶解,在过滤中引流,防止液体飞溅,在蒸发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因局部受热而飞溅,配制溶液转移液体需要玻璃棒引流,以此来解答。【详解】过滤、向容量瓶转移液体,需要玻璃棒引流;溶解、蒸发需要玻璃棒搅拌。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5、C【解析】A.该反应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项错误;B. KNO3中氮元素由+5价得电子生成氮气,发生还原反应,B项错误;C. NaN3中氮元素化合价由-1/3价失电子生成氮气,是还原剂,C项正确;D. KNO3中氮元素由+5价降低到0价,NaN3中氮元素化合价由-1/3价升高到0价,D项错误;答案选C。6、C【解析】活泼金属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详解】A、铁生成的是氧化铁,为铁锈的成分,不是致密氧化膜,选项A错误;B、而钠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钠是粉末状物质,不是致密的氧化膜,选项B错误;C、根据金属的性质,活泼金属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铝,该氧化膜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选项C正确;D、铜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生成碱式碳酸铜,不是氧化物,选项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金属的性质,注意金属铝、镁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除此之外其他金属不具有该性质即可解答。7、B【解析】A. Cl2与NaI与NaBr均能反应;B.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C. BaCl2与H2SO4反应生成HCl和BaSO4沉淀;D. I2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碘易升华。【详解】A. Cl2具有强氧化性,与NaI、NaBr均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不能用氯气除去NaBr溶液中的杂质NaI,故A项错误;B.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HCl极易溶于水,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故B项正确;C. BaCl2与H2SO4反应生成HCl和BaSO4沉淀,过滤后原硝酸溶液中会引入新的杂质HCl,故C项错误;D. I2微溶于水,NaCl易溶于水,因此用水无法除去NaCl中的I2杂质,应用升华法除去NaCl中的I2,故D项错误;答案选B。【点睛】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是高频考点,掌握除杂原则是解题的关键。在除杂过程中选择试剂时要保证“不增、不减、不繁”三不原则,即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包括水蒸气等),不能与原有的物质反应,且过程要简单、易操作。8、C【解析】根据分液漏斗可以将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分开,一般来说:有机溶质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机溶质易溶于无机溶剂,油层由分液漏斗上口倒出,说明有机溶剂的密度小于水,据此解答。【详解】A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但是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从下口流出,故A错误;B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B错误;C植物油和水互不相溶,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植物油的密度小于水,在上层,从上口到出,故C正确;D硫酸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D错误;故选C。9、B【解析】反应CuSO4+FeS2+H2OCu2S+FeSO4+H2S04中Cu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为+1价,得到1个电子,S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6价,失去7个电子,由电子守恒可知,1molCuS04可氧化1/7 mol的S,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注意S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易错点,明确Cu、S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即可解答,注意守恒法的灵活应用。10、A【解析】由n可知,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其密度之比,所以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为648045,A项正确;B. 设气体的质量均为m g,则n(SO2)mol,n(SO3)mol,所以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806454,B项错误;C. 根据Vn·Vm可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为54,C项错误;D. 根据分子组成可知,两种气体的原子数之比为(5×3)(4×4)1516,D项错误;答案选A。11、B【解析】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的比,等物质的量的气体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摩尔质量之比,再结合摩尔质量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及常见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确定物质的化学式。【详解】在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n=,可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两种气体A、B的物质的量相同,由可知气体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摩尔质量比,解得M(B)=34g/mol,当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A.NH3相对分子质量是17,摩尔质量是17g/mol,A错误;B.H2S相对分子质量是34,摩尔质量是34g/mol,B正确;C.SO2相对分子质量是64,摩尔质量是64g/mol,C错误;D.O2相对分子质量是32,摩尔质量是32g/mol,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的应用的知识。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及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摩尔质量关系是本题解答的关键。12、C【解析】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弱电解质等,则离子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详解】ASO42-、CO32-均与Ba2+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选项A错误;BH+、CO32-结合生成水和气体,且Mg2+与CO32-反应生成微溶物,不能大量共存,选项B错误;C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选项C正确;DOH-、Cu2+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选项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习题信息的处理及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3、A【解析】根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分析。【详解】根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O2、NH3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32、17,则O2与NH3的密度之比等于32:17,O2的密度为g/L,NH3的密度为g/L,答案选A。14、B【解析】溶液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即:c1v1=c2v2,据此计算出将5molL-1盐酸10mL稀释到200mL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详解】5molL1盐酸10mL稀释到200mL,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5mol/L×0.01L/0.2L=0.25mol/L,故选B.15、B【解析】A将过量Na2O2粉末加入紫色石蕊试液中,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溶液变蓝且有气泡产生,但Na2O2过量,Na2O2具强氧化性,溶液由蓝色又变成无色,A错误;B将过量Na2O2粉末加入FeCl3溶液中,Na2O2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氢氧化钠再和FeCl3反应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B正确; C有Na2O2参与的反应,不一定能产生O2,如Na2O2+H2SO3=Na2SO4+H2O,C错误; DNa2O2粉末在空气中长期放置会和二氧化碳、水蒸气反应而变质,D 错误;答案选B。16、D【解析】A. 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也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A错误;B. 过氧化钠是氧化物,不能拆成离子的形式,故B错误;C. 氨水中的一水合氨是弱碱,不能拆成离子的形式,故C错误;D. 铝片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符合客观事实、拆写原则、电荷守恒、原子守恒,故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BaCl2 AgNO3 HNO3 HCl K2CO3 Ba2+CO32-=BaCO3 2Ag+CO32-=Ag2CO3 2H+CO32-=CO2+H2O 【解析】C与E、D与E产生气体,五种物质中,能与两种物质的产生气体的只有K2CO3,则E为K2CO3,C、D为HNO3、HCl中的物质;D与B能产生沉淀,HNO3不能产生沉淀,而HCl能与AgNO3产生AgCl沉淀,则D为HCl,C为HNO3,B为AgNO3;A与B产生沉淀,则A为BaCl2。故答案为BaCl2;AgNO3;HNO3;HCl;K2CO3。(1)A为BaCl2,E为K2CO3,二者反应生成Ba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CO32=BaCO3;(2)B为AgNO3,E为K2CO3,二者反应生成Ag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g+CO32=Ag2CO3;(3)C为HNO3,E为K2CO3,二者反应生成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32=CO2+H2O。18、Fe3+、Cl- 0.15 0.1 0.4 【解析】(1)强酸性溶液中一定不会存在CO32和SO32,加入过量硝酸钡生成沉淀,则该沉淀为BaSO4,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生成气体A,A连续被氧化生成D和E,则A为NO,D为NO2,E为HNO3,说明溶液中含有还原性离子,一定为Fe2+,它在酸性条件下和NO3反应生成NO;溶液B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沉淀G为Fe(OH)3,生成气体F,则F为NH3,说明溶液中含有NH4+;溶液H中通入CO2气体,生成沉淀I,则I为Al(OH)3,H为NaOH和NaAlO2,说明溶液中含有Al3+;溶液中含有Fe2+,就一定不含NO3,含有SO42就一定不含Ba2+,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Fe3+和Cl。(2)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和阴阳离子电荷所带电荷数相同求解。【详解】(1)由分析可知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是Fe3+和Cl。(2) n(NO)=0.005 mol,根据得失电子数可知n(Fe2+)= n(NO)×3=0.015 mol,c(Fe2+)=0.015mol÷0.1L=0.15mol/L;加入氢氧化钠溶液60mL时沉淀量降到0.025mol,说明此时为氢氧化铁沉淀,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015mol,所以说明原溶液中存在铁离子,n(Fe3+)=0.025mol0.015mol=0.01mol,则c(Fe3+)=0.01mol/0.1L=0.1mol/L;加入55mL氢氧化钠溶液时沉淀达到最大值0.03mol,加入60mL氢氧化钠溶液时,沉淀降为0.025mol,说明n(Al(OH)3)=0.03mol0.025mol=0.005mol,则溶液中SO42:0.04mol,NH4+:0.005mol,Fe2+:0.015mol,Fe3+:0.01mol,Al3+:0.005mol,此时2n(SO42)=n(NH4+)+2n(Fe2+)+3n(Fe3+)+3n(Al3+),所以c(Cl)=0.4 mol/L。【点睛】注意生成的Al(OH)3会和过量的NaOH反应生成NaAlO2和H2O。19、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氯离子 酒精灯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试管中无沉淀产生 因为制取的蒸馏水中不含有氯离子 除去自来水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得到纯净的蒸馏水 【解析】(1)检验氯离子一般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2)根据仪器构造判断其名称;(3)根据制备的蒸馏水中不含有氯离子分析判断;(4)依据蒸馏原理分析。【详解】(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加几滴稀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说明自来水中含有的离子是氯离子。(2)根据装置图可知是酒精灯,是蒸馏烧瓶,是冷凝管,是牛角管,是锥形瓶。(3)仪器中收集得到的液体是蒸馏水,取少许加入到试管中,然后滴加几滴稀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由于制取的蒸馏水中不含有氯离子,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中无沉淀产生。(4)蒸馏是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法,适用于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杂质,因此通过上述实验说明蒸馏实验的应用是除去自来水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得到纯净的蒸馏水。【点睛】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备蒸馏水操作,明确蒸馏实验的原理及用到的仪器是解题关键,注意温度计水银球位置、注意冷凝水流向。20、溶解青蒿素 漏斗、玻璃棒 蒸馏 B 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 上口 【解析】根据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详解】(1) 对青蒿干燥破碎后,加入乙醚的目的是:溶解青蒿素;(2)操作I是过滤,故需要的仪器还有玻璃棒、漏斗,操作上利用沸点 不同分离乙醚和青蒿素,故操作为蒸馏;(3) 依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丙酮、氯仿和苯中,在甲醇、乙醇、乙醚、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157,热稳定性差,乙醚沸点为35便于除去,A选项青蒿素不溶于水,C选项加入乙醚后分液得到的还是混合液,不是精品;B根据题中信息可知,青蒿素可溶于乙醇,故粗品中加95%的乙醇溶解后,经浓缩、结晶、过滤可以除去不溶的杂质,得到精品,故选B;(4) 在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操作时,为使液体顺利滴下,应平衡内外大气压,故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分液漏斗的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倒出,故答案为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下口。【点睛】本题的突破点是掌握分离提纯实验中的大致流程:溶解分离除杂提纯,再从每一步骤中分析仪器使用、操作注意事项和作用原理,即可解决这种类型题。21、 C、E A D A A 【解析】根据上述球棍模型可知,A为甲烷,B为乙烯,C为丙烷的分子式,D为苯,E为丙烷的结构模型,结合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分析作答。【详解】(1)根据物质的球棍模型可知,烃E表示的是丙烷,分子式是C3H8;(2)属于同一物质的是C与E,故答案为C、E;(3)上述物质C是丙烷,与其互为同系物的是甲烷,故答案为A;(4)等物质的量时,物质分子中含有的C、H原子数越多,消耗O2就越多。A的分子式是CH4,B的分子式是CH2=CH2,C的分子式是C3H8,D的分子式为C6H6,E的分子式是C3H8。假设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1mol CH4完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是2mol,1mol乙烯完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是3mol;1mol丙烷完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是5mol;1mol苯完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是7.5mol。可见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烃,完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苯,序号是D;当烃等质量时,由于消耗1mol O2需4mol H原子,其质量是4g;同样消耗1mol O2,需1molC原子,其质量是12g。若都是12g,则H元素要消耗3molO2,C元素消耗1molO2,所以等质量的不同烃,有机物中H元素的含量越高,消耗O2就越多,由于CH4中H元素含量最多,所以等质量时完全燃烧时消耗O2最多的是CH4,其序号是A,故答案为D;A;(6)根据烃燃烧通式:CxHy+(x+y/4)O2=CO2+y/2H2O,在120、1.01×105Pa下,水是气态,燃烧前后体积没有变化,即:1+(x+y/4)=1+y/2,y=4,即在120、1.01×105Pa下氢原子数为4的烃燃烧前后体积没有变化,A与C比较,符合条件的是A(CH4),故答案为A。(7)分子式C8H18的烃,有多种同分异构体,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要求高度对称,相当于C2H6中6个氢原子被6个甲基(-CH3取代),其结构简式:。【点睛】解决烃的燃烧有关物质的量、体积变化问题,可以利用烃的燃烧通式解决,不论是烷烃、烯烃、炔烃还是苯及苯的同系物,它们组成均可用CxHy来表示,这样当它在氧气或空气中完全燃烧时,其方程式可表示如下:CxHy+(x+y/4)O2=CO2+y/2H2O, 1烃燃烧时物质的量的变化 烃完全燃烧前后,各物质的总物质的量变化值与上述燃烧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变化值一致,即n=(x+y/2)-1+(x+y/4)=y/4-1,燃烧前后物质的量变化值仅与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数有关,而与碳原子数无关。当y>4时,物质的量增加;当y=4时,物质的量不变;当y<4时,物质的量减少。2气态烃燃烧的体积变化 考虑燃烧时的体积变化,必须确定烃以及所生成的水的聚集状态。因此,当气态烃在通常压强下燃烧时,就有了两种不同温度状况下的体积变化: (1)在T<100时,水是液态,V=x-1+(x+y/4)=-(y/4+1)说明,任何烃在以下燃烧时,其体积都是减小的;(2) 在时T<100时,水是气态,V=(x+y/2)-1+(x+y/4)=y/4-1 当y>4时,V>0,体积增大; 当y=4时,V=0,即体积不变; 当y<4时,V<0,即体积减小。3烃燃烧时耗氧量:在比较各类烃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时,常采用两种量的单位来分别进行比较: (1) 物质的量相同的烃,燃烧时等物质的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的多少决定于(x+y/4)的数值,其值越大,耗氧越多,反之越少,本题五种物质中耗氧量最多的是苯,所以答案选择D;(2)质量相同的烃完全燃烧时,将CxHy变形为CHy/x,即耗氧量的多少决定于烃分子中氢元素的百分含量,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耗氧越多,反之耗氧越少,CH4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等质量情况下耗氧最多,本题选择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