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集圣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68518279
资源大小:492.50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2023学年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集圣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doc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同的是 ( )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CH4B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H2C质量相同、密度不同的CO和N2D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CO和C2H42、用高铁酸钠(Na2FeO4)对河湖水消毒是城市饮水处理的新技术。已知反应Fe2O33Na2O22Na2FeO4Na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3molNa2O2发生反应,有12mol电子转移C在Na2FeO4中Fe为+4价,具有强氧化性,能消毒杀菌DNa2FeO4能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3、在甲、乙两烧杯溶液中,分别含有大量Cu2+、K+、H+、Cl、CO32、OH6种离子中的3种,已知甲烧杯的溶液呈蓝色,则乙烧杯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AK+、OH、CO32BCO32、OH、ClCK+、H+、ClDCu2+、H+、Cl4、下列物质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 鸡蛋白溶液 水 豆浆 蔗糖溶液 硫酸铜溶液 云 淀粉溶液 肥皂水A B C D5、配制240 mL 1 mol/L 的稀盐酸溶液,需要12 mol/L的浓盐酸的体积为 ( )A12 mLB25 mLC20.8 mLD12.5 mL6、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或提纯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目的分离方法原理A分离水和乙醇分液水和乙醇的密度不同B分离溶于水中的碘单质乙醇萃取碘单质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C除去CO2中HCl气体通入足量Na2CO3溶液中洗气HCl会与Na2CO3溶液反应且产生更多CO2D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少量NaCl加水溶解配成热的浓溶液,冷却结晶,过滤KNO3和NaCl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较大差异。AABBCCDD7、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a体积的X2气体和3a体积的Y2气体化合生成2a体积的气体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XY3BXYCX3YDX2Y38、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 )选项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评价A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2HSO42Ba22OH=BaSO42H2O正 确B向碳酸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MgCO32H=Mg2CO2H2O错误,碳酸镁应拆成离子形式C向沸水中滴加饱和的氯化铁溶液至液体变为红褐色:Fe33H2O=Fe(OH)33H正 确D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反应:OHCO2=HCO3正 确AABBCCDD9、实验室向 0.783g MnO1 中加入 10mL36.5%(=1.18g/cm3 )浓盐酸后,共热制取 Cl1反应方程式为:MnO1+4HCl"MnCl1+Cl1+1H1O,若反应后溶液体积仍为 10m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消耗 HCl 物质的量为 0.136molB反应生成 Cl1 气体的体积为 101.6mLC若取 1mL 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足量 AgNO3,可产生沉淀 1.87gD若取 1mL 反应后的溶液,加入 1.0mol/L 的 NaOH,当沉淀达到最大值时,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为10.9mL10、从氮元素的化合价判断,下列物质只能具有还原性的是ANH3 BNO CNO2 DHNO3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 + 2H+ = Cu2+ + H2OB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Ca2+ + 2OH + CO2 = CaCO3 + H2OC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Fe3+ + Fe = 2Fe2+D碳酸钡与稀盐酸混合:CO32 + 2H+= CO2+ H2O12、某离子反应涉及H2O、Cr2O72、NO2、H+、NO3、Cr3+六种微粒,已知反应过程中NO2-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r2O72-中Cr化合价是+6价B反应的氧化产物是NO3-C消耗1mol氧化剂,转移电子6molD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的H+ 浓度增大13、氕化锂、氘化锂、氚化锂可以作为启动火箭(CZ2F)的优良炸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D、T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B它们都是强氧化剂CLiH、LiD、LiT的摩尔质量之比为123 D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14、化学实验中若使某步中的有害产物作为另一步的反应物,形成一个循环,则可不再向环境排放该种有害物质。在如图所示有编号的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A3个B4个C5个D6个15、下列各组离子在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Mg 2+、NO3-、C1-、K+ BNa+、Cu2+、Cl-、SO42-CCa2+、Na+、NO3-、MnO4- DK+ 、Cl- 、Na+ 、HCO3-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氧原子的摩尔质量为16B1molO2的质量为32gC1molO的的质量为16g/molD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17、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B生石灰被用作干燥剂后失效C过滤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D蒸馏法将海水淡化为饮用水18、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目的分离方法原理A由海水(含NaCl)获得蒸馏水蒸馏水的沸点与NaCl的沸点不同B分离汽油和水分液汽油和水的密度不同C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重结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D分离溶于水的碘乙醇萃取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AABBCCDD19、在标况下,测得1.92g某气体体积为672ml,此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A64B32C64g/molD32g/mol20、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 m)恢复了磁性,其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钴酞菁”分子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B“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C“钴酞菁”分子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在分散系中,“钴酞菁”分子直径比Na+的直径小21、 “纳米材料”是指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具有的性质是( )A所得混合物是溶液且一定能导电B在通常情况下不稳定,易沉淀C能全部透过半透膜D有丁达尔效应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假说经过反复验证和修正,才发展成为科学的理论B可以用分类的方法预测物质的性质C研究物质的性质常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D科学实验能解决化学学科的所有问题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Ba2+、Cu2+、CO32、Cl、Mg2+中的一种或几种离子。向此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取少许的溶液并加入少量的Na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取的上层清液并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1)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离子是_。(2)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若另取10mL的溶液于锥形瓶中,然后向此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如图甲所示)。滴加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图乙所示。OA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4、(12分)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的原子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一个电子;B元素负2价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C元素的原子核内无中子;D原子核外电子数比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6个。(1)C与D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其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2)B离子的电子式_,A离子的电子式_。(3)B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D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25、(12分)溴苯是一种化工原料,实验室合成溴苯的装置示意图及有关数据如下:苯溴溴苯密度/g·cm-30.883.101.50(1)请补充图1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3Br2=2FeBr3_。(2)图1洗气瓶中盛放的试剂为_,实验中观察到洗气瓶的液体变为橙黄色;还观察到锥形瓶中出现白雾,这是因为_形成的。(3)制得的溴苯经过下列步骤进行提纯:操作、中有机层在_(填仪器名称)中处于_层。操作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向有机层3加入氯化钙的目的是_。经以上操作后,要对有机层4进一步提纯,下列操作中必须的是_(填选项)。a重结晶 b过滤 c蒸馏 d萃取(4)若使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溴苯,球形冷凝管中冷却水应由_口进入,恒压滴液漏斗中盛放的试剂应为_(填选项)。a苯 b液溴26、(10分)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洋植物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图:某化学兴趣小组将上述流程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实验。已知流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I=2KCl+I2。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提取过程中实验操作的名称:_,_。(2)四氯化碳是_色、密度比水_的液体。F中下层液体的颜色为_色,上层液体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_。(3)从F中得到固态碘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4)在灼烧过程中,将使用到的实验仪器(除泥三角外)有_(填序号)。A试管 B瓷坩埚 C坩埚钳 D蒸发皿 E. 酒精灯27、(12分)实验室要配制480mL 0.2mol·L-1的NaOH溶液:请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需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为_(2)实验步骤主要有计算、称量、溶解、转移和定容。完成上述实验步骤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_。溶解和转移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_和_。(3)分析下列操作对所配制溶液浓度的影响(填 “偏高”“偏低”或“无影响”)。转移液体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_;定容时仰视刻度线:_;容量瓶洗净后,未经干燥处理:_;将NaOH固体溶解后,直接转至容量瓶中进行实验:_。28、(14分)HNO2是一种弱酸,且不稳定,易分解生成NO和NO2;它是一种还原剂,能被常见的强氧化剂氧化,但在酸性溶液中它也是一种氧化剂,如能把Fe2氧化成Fe3。AgNO2是一种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化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含有Fe2。若误食亚硝酸盐(如NaNO2),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而中毒,可以服用维生素C可解毒。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填序号)。A亚硝酸盐被还原 B维生素C是还原剂C维生素C将Fe3还原为Fe2D亚硝酸盐是还原剂(2)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区分NaNO2和NaCl的是_(填序号)。A加入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B加入AgNO3,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C在酸性条件下加入KI-淀粉溶液,观察溶液颜色(I2遇淀粉呈蓝色)(3)某同学把氯气通入到NaNO2溶液中,生成NaNO3和HCl,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4)若FeSO4和O2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1,试配平下列方程式:_FeSO4_K2O2_K2FeO4_K2O_K2SO4_O2(5)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绿色水处理剂,它在水中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请根据以上信息,写出高铁酸钾作为水处理剂的两点原理_。29、(10分)铝矾石(主要成分是Al2O3,还含有少量杂质SiO2、Fe2O3)是工业上用于炼铝的主要矿物之一,由铝矾石制取金属铝的工艺流程图如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下列有关铝矾石以及用铝矾石炼铝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A铝矾石中含有两种类型氧化物B铝矾石与河沙含有完全相同的成分C铝矾石炼铝需要消耗电能D铝矾石炼铝的过程中涉及置换反应(2)加入原料A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_。(3)滤液中所含溶质有_;步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若步骤中用氨气代替CO2,步骤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C【解析】A、温度、体积相同的气体,若压强相同,则物质的量相同,即压强也相同的情况下,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相同,A错误;B、压强、体积相同的气体,若温度相同,气体物质的量相同,即温度也相同的情况下,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相同,B错误;C、质量相同的一氧化碳和氮气,CO和N2摩尔质量相同,所以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即质量相同,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相同,C正确;D、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一氧化碳和C2H4,质量不等,而CO和C2H4摩尔质量相同,所以物质的量不等,即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不同,D错误;故选C。2、D【解析】正确答案:DA不正确,Na2O2是氧化剂B不正确,3 mol Na2O2发生反应,有6 mol电子转移,Na2O2氧由-1价降到-2价C不正确,在Na2FeO4中Fe为+6价,具有强氧化性,能消毒杀菌D正确,Na2FeO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铁元素化合价升到+6价,氧元素由-1价降到-2价。3、A【解析】甲烧杯的溶液呈蓝色,则含有Cu2+,而CO32-、OH-离子不能与Cu2+离子大量共存,故只能存在于乙烧杯中,乙烧杯中含有CO32-、OH-离子,则H+离子只能存在于甲烧杯中,根据溶液的电中性,甲中还应有Cl-,乙中还应有K+,故甲中含有的离子为Cu2+、H+、Cl-,乙中含有的离子为K+、OH-、CO32-,故选A。4、C【解析】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和现象,如果该分散系是胶体就产生丁达尔现象,据此分析。【详解】鸡蛋白溶液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故不符合题意;水是纯净物,不是分散系,故不符合题意;豆浆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故不符合题意;蔗糖溶液是溶液不是胶体,没有丁达尔效应,故符合题意;硫酸铜溶液不是胶体,没有丁达尔效应,故符合题意;云属于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故不符合题意;淀粉溶液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故不符合题意;肥皂水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故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点睛】本题易错选项B,注意题目要求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不能只注意不产生丁达尔现象这一要求,而忽视了应是分散系,水是纯净物,不是分散系,要加强审题的训练。5、C【解析】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据此分析作答。【详解】配制240 mL 1 mol/L 的稀盐酸溶液,需要容量瓶,而容量瓶的规格中无240mL的,故需选择250mL容量瓶进行配制,设需要12 mol/L的浓盐酸的体积为V,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则:250 mL×1 mol/L=V×12 mol/L解得V20.8 mL,C项正确,答案选C。【点睛】熟悉常见容量瓶的规格是解题的关键。配制的溶液若不是容量瓶的规格,则采用就近原则来选择容量瓶。6、D【解析】A.乙醇与水互溶,不能通过分液法分离,故A错误;B.乙醇与水互溶,不能作为分离溶于水中碘单质的萃取剂, 故B错误;C.二氧化碳也能被Na2CO3溶液吸收,除去CO2中HCl气体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来洗气,故C错误;D.因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而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急剧减小,则将混有少量NaCl的KNO3溶于配成热的浓溶液,冷却结晶,析出硝酸钾晶体,然后过滤即可除去氯化钠杂质,故D正确;答案选D。7、A【解析】根据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在化学方程式中又有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比,故该反应方程式为:X2+3Y2=2Z,故Z的化学式为:XY3,故答案为:A。8、A【解析】A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NaHSO4与Ba(OH)2按照2:1进行反应,2HSO42Ba22OH=BaSO42H2O书写正确,评价正确,故A正确;B碳酸镁难溶于水,不应拆成离子形式,向碳酸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MgCO32H=Mg2CO2H2O书写正确,评价不正确,故B错误;C氯化铁溶液水解生成胶体,不是沉淀,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C错误;D通入过量CO2时离子反应是OH+CO2=HCO3,少量时是2OH+CO2=CO32-+H2O,D错误;答案选A。9、D【解析】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 =(1000×1.18×36.5%/36.5 )molL-1=11.8mol/L,10mL36.5%(=1.18g/cm3 )浓盐酸中含有HCl的物质的量为11.8mol/L×0.01mol=0.136mol,0.783g MnO1 的物质的量为=0.009mol,二氧化锰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MnO1+4HCl"MnCl1+Cl1+1H1O,在反应中MnO1完全溶解,盐酸不全部被氧化,部分表现为酸性,当盐酸浓度变稀后,MnO1不溶于稀盐酸,反应会停止,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详解】A0.783g MnO1 的物质的量为=0.009mol,根据反应方程式MnO1+4HCl(浓)=MnCl1+Cl1+1H1O,反应消耗 HCl 物质的量为0.009mol×4=0.036mol,故A错误;B反应中生成Cl1 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0.009mol×11.4L/mol=0.1016L=101.6mL,故B错误;C根据原子守恒,反应后溶液中含有Cl的物质的量为0.136mol0.009mol×1=0.118mol,则取 1mL 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足量 AgNO3,可产生AgCl沉淀质量为 ×143.5g/mol=3.1183g,故C错误;D取 1mL 反应后的溶液,加入 1.0mol/L 的 NaOH,当沉淀达到最大值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则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为/1.0molL-1 =0.0109L=10.9mL,故D正确;故选D。10、A【解析】中氮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能升高,所以只具有还原性的是,A正确,本题选A。1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误判断。A.稀硫酸与铜不反应;B.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D.碳酸钙为难溶物,与稀盐酸混合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详解】A.稀硫酸与铜不反应,无离子方程式,错误;B.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其离子方程式为:Ca2+ + 2OH- + CO2 = CaCO3 + H2O,正确;C.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其离子方程式为:2Fe3+ + Fe = 3Fe2+,错误;D.碳酸钙为难溶物,与稀盐酸混合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 + 2H+= Ca2+CO2+ H2O,错误。【点睛】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2)看表示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3)看是否漏写反应的离子,(4)看是否质量守恒或原子守恒,(5)看是否电荷守恒,(6)看是否符合离子的配比,(7)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及要求。对于有微溶物(如氢氧化钙)参加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时,需注意:(1)作反应物为澄清溶液时,需拆分,(2)作反应物为浑浊或悬浊液以及乳浊液时,不拆分,(3)作生成物无论澄清与否,均不拆分。12、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相关计算。Cr2O72-具有强氧化性,NO2-具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发生的反应为:Cr2O72-+3NO2-+8H+=3NO3-+2Cr3+4H2O,以此解答。【详解】A.该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其中O为-2价,故Cr为+6价,正确;B.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则反应的氧化产物是NO3-,正确;C.反应中Cr的化合价从+6价降低到+3价,则消耗1mol Cr2O72-,转移电子6mol,正确;D.由上述离子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不断消耗H+,故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的H+浓度减小,错误。13、A【解析】分析:氕、氘、氚是氢元素的3种同位素,其质子数分别为0、1、2,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氕化锂、氘化锂、氚化锂中的氢元素都是-1价的,故其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详解:A. H、D、T分别代表氕、氘、氚,它们之间互称为同位素,A正确;B. 它们都是强还原剂,B不正确;C. LiH、LiD、LiT的摩尔质量之比为8910,C不正确;D. 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D不正确。本题选A。14、A【解析】Na2Cr2O7中Cr为6价,CrCl3中Cr显3价,Cr的化合价降低,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中Cr的化合价都显3价,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中Cr的化合价都显3价,没有化合价的改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rCl3中Cr显3价,Na2CrO4中Cr显6价,化合价发生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r的价态都是6价,没有化合价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r的化合价由6价3价,化合价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故选项A正确。15、A【解析】根据离子反应中,离子共存的条件分析。【详解】A.在酸性条件下,即含有H+,Mg 2+、NO3-、C1-、K+能大量共存,且皆为无色离子,故A正确;B. Cu2+显蓝色,故B错误;C. MnO4-显紫色,故C错误;D. 在酸性条件下,即含有H+,H+与HCO3-反应生成CO2和水,不能共存,故D错误。故选A。【点睛】高中阶段常见有颜色离子有:Cu2+、Fe2+、Fe3+、MnO4-。16、B【解析】A.氧原子的摩尔质量为16g/mol,故A错误;B.1molO2的质量为32g,故B正确;C.1molO的的质量为16g,故C错误;D.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物质体积约为22.4L,故D错误。故选B。17、B【解析】萃取、过滤、蒸馏都是物理变化,生石灰因吸水被常用作干燥剂,是生石灰和水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18、A【解析】A.用蒸馏法从海水中获得蒸馏水,主要是利用水的沸点较NaCl较低,故A正确;B.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汽油和水主要是因为汽油与水不相混溶,故B错误;C. 用重结晶的方法除去硝酸钾中的氯化钠杂质,利用的原理是二者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异较大,故C错误;D.乙醇能与水互溶,不用作为分离溶于水的碘的萃取剂,故D错误;答案选A。【点睛】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具体操作有:加水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和干燥,主要是利用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而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大,故在降温时KNO3会析出。19、C【解析】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为672mL,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根据,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故C正确;答案选C。20、C【解析】A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 m),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A错误;B“钴酞菁”分子(直径为1.3×10-9 m),小于滤纸的缝隙,大于半透膜的缝隙,所以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B错误;C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 m),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如能够产生丁达尔现象等,C正确;D“钴酞菁”分子(直径为1.3 nm),Na+半径小于1 nm,所以“钴酞菁”分子直径比Na+的直径大,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21、D【解析】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之为胶体,而“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范围,因此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的混合物属于胶体。A. “纳米材料”在液体分散剂中不一定发生电离,所以该混合物不一定能导电,A项错误;B.胶体具有介稳性,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所以在通常情况下该混合物是稳定的,不易沉淀,B项错误;C.胶体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于半透膜的孔隙直径,所以该混合物中的“纳米材料”不能透过半透膜,C项错误;D.该分散系属于胶体,当一束平行光照射该混合物时,从垂直于光的入射方向观察,能观察到该混合物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称为丁达尔效应,D项正确;答案选D。22、D【解析】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除此之外,建立假说和化学模型在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为: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和结论。由此分析解答。【详解】A.假说是在已有事实材料和科学理论基础上,对某些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因果性、规律性作出的假定性解释,经过反复验证和修正,才发展成为科学的理论,A项正确;B.同类物质具有某种共性,所以可以用分类的方法预测物质的性质,B项正确;C.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C项正确;D.科学实验不能解决化学学科的所有问题,有的问题需要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到,是实验和理论共同协作解决化学问题,D项错误;答案选D。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Ba2+、Cl、Mg2+ CO32、Cu2+ Na+ Ba2+SO42=BaSO4 HOH=H2O Mg22OH=Mg(OH)2 【解析】无色溶液,一定不含Cu2+;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一定没有CO32;取少许的溶液并加入少量的Na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Ba2+;取的上层清液并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Mg2+,根据电荷守恒,一定有Cl;【详解】(1)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Ba2+、Cl、Mg2+,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CO32、Cu2+,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离子是Na+;(2)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BaSO4;(3)的溶液中含有Ba2+、Cl、Mg2+、H+,滴加氢氧化钠,氢离子先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然后是Mg2+和氢氧根离子反应,所以OA段为HOH=H2O;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OH=Mg(OH)2。24、HCl HCl=H+Cl- Na+ 【解析】由A元素的原子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一个电子可知A为Na元素;由B元素负2价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可知B为S元素;由C元素的原子核内无中子可知C为H元素;由D原子核外电子数比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6个可知D为Cl元素。【详解】(1)氢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氢,化学式为HCl,氯化氢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出氯离子和氢离子,电离方程式为HCl=H+Cl-;(2)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硫离子,硫离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电子式为;钠离子为阳离子,其电子式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则钠离子的电子式为Na+;(3)硫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有3个电子层, 最外层有6个电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氯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有3个电子层, 最外层有8个电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点睛】阴离子与同周期稀有气体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由B元素负2价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确定B为钠元素是解答关键,也是解答的突破口。25、CCl4HBr气体与水蒸气形成酸雾分液漏斗下除去溴苯中溴单质除去溴苯中的水c下b【解析】(1)图1烧瓶中,苯与液溴在FeBr3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化学方程式为:。(2)洗气瓶中变橙黄色,则洗气瓶中溶有Br2。由于液溴具有挥发性,且Br2易溶于CCl4,所以图1洗气瓶中可盛装CCl4吸收挥发出的Br2。苯与液溴反应生成HBr,HBr与水蒸气结合呈白雾。故答案为CCl4;HBr气体与水蒸气形成酸雾。(3)粗溴苯中含有溴苯、苯、未反应完的Br2、FeBr3等。粗溴苯水洗后,液体分层,FeBr3易溶于水进入水层,溴易溶于有机物,和苯、溴苯一起进入有机层,分液得有机层1。再加NaOH溶液除去Br2,再次分液,水层中主要含有NaBr、NaBrO等,有机层2中含有苯、溴苯。第二次水洗除去有机层中可能含有的少量NaOH,分液后得有机层3。加入无水氯化钙吸水,过滤,得有机层4,其中含有苯和溴苯。操作、均为分液;溴苯的密度大于水,所以分液后有机层在分液漏斗中处于下层。故答案为分液漏斗;下。根据上述分析操作II中NaOH的作用是:除去溴苯中溴单质。向有机层3中加入氯化钙的目的是:除去溴苯中的水。有机层4中含有苯和溴苯,根据苯与溴苯的沸点不同,可进行蒸馏分离。故选c。(4)冷凝管中的水流向是“下进上出”。液体药品的加入顺序为将密度大的滴入到密度小的溶液中,溴的密度大于苯,所以恒压滴液漏斗中盛放的试剂为液溴,故选b。故答案为下;b。26、过滤 萃取 无 大 紫红(或紫) KCl 分液、蒸馏 BCE 【解析】(1)操作为分离固体与液体混合物;操作是从碘水中提取碘,据此分析解答;(2)依据四氯化碳的物理性质,结合碘易溶于四氯化碳分析解答;(3)F中为相互不溶的两种液体,分离后得到碘的CCl4溶液,据此分析解答;(4)物质的灼烧用到的核心仪器是坩埚,据此分析用到仪器。【详解】(1)操作前为悬浊液,后为溶液,可知操作为分离固体与液体的操作,即过滤;碘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远大于水,可以用萃取法从碘水中提取碘,所以操作为萃取;(2)四氯化碳是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的液体,是良好的有机溶剂,碘易溶于四氯化碳,所以F中现象为:溶液分层,下层液体为紫红(或紫)色,上层液体中溶质的主要为氯化钾(KCl),为无色;(3)F中为相互不溶的两种液体,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分液后得到碘的CCl4溶液,然后用蒸馏的方法得到I2;(4)给固体物质加热灼烧时用泥三角、三脚架、坩埚、坩埚钳和酒精灯,以及玻璃棒,故选BCE。27、4.0g5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搅拌引流偏低偏低无影响偏高【解析】(1)根据m=cVM计算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2)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选择需要的仪器;根据玻璃棒在溶解和移液时作用解答;(3)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根据C=进行误差分析。【详解】(1)由于无480mL的容量瓶,故选用500mL容量瓶,配制出500mL0.2molL-1的NaOH溶液。需要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n=cV,m=nM,所以m=cVM=0.2mol/L×0.5L×40g/mol=4.0g;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4.0g;(2)完成上述实验步骤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5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溶解和转移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搅拌加速溶解和引流;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5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搅拌;引流;(3)转移液体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使得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会偏低;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已经超过刻度线,体积偏大,物质的量浓度会偏低;容量瓶洗净后,未经干燥处理,配制过程中要加水,所以不会影响浓度,所以无影响;由于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得溶液体积增大,最后冷却后体积会低于刻度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偏低;偏低;无影响;偏高。28、D B NO2Cl2H2O=NO32H2Cl2 6 2 2 2 1强氧化性,杀菌消毒;形成氢氧化铁胶体吸附杂质【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Fe2作还原剂,则亚硝酸盐作氧化剂,服用维生素C可解毒,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亚硝酸盐作氧化剂,在反应中被还原,故A正确;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维生素C是还原剂,故B正确;C维生素C因具有还原性,可以将Fe3还原为Fe2,故C正确;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亚硝酸盐是氧化剂,故D错误;因此答案选D;A因HNO2是一种弱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NO和NO2,则NaNO2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HNO2,分解得到NO和NO2,可以看到有气泡产生,而NaCl与稀盐酸不反应,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