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重点中学2022年化学高一上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68520432
资源大小:339.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大连市重点中学2022年化学高一上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AFe(OH)3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 nm之间B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CFe(OH)3胶体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DFe(OH)3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2、常温下,下列三个反应都能进行:2NaW+X2=2NaX+W22NaY+W2=2NaW+Y2,2KX+Z2=2KZ+X2,由此得出正确的结论是AX、Y、Z、W 中Z的还原性最强BX2、Y2、Z2、W2中Z2的氧化性最强C还原性XYD2Z+Y2 = 2Y+Z2能进行3、2018年11月13日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对国际单位制进行修改。新的摩尔规定,1摩尔物质包括阿伏伽德罗常数(NA)个基本单元,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18 g水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B1 mol氩气分子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NAC53 g碳酸钠中含有的钠离子数为0.5NAD0.5 mol硝酸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5NA4、已知20g密度为g/cm3的硝酸钙溶液中含有1gCa2+,则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400 mol/L B20/mol/L C2. 5mol/L. D50mol/L5、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 mol镁粒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11.2 L H2B1L0.5mol/LFeCl3溶液完全转化可制得0.5NA个Fe(OH)3胶粒C0.5 mol/L的Fe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NAD25、101Pa时,16g O2和O3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6、实验室按照下图所示的操作程序用于提纯某种物质,下列分析一定正确的是A该操作流程可用于分离水与四氯化碳B操作I一定是过滤,目的是将固液分离C可以用于从四氯化碳中提取碘单质D可以提纯含少量BaSO4的NaCl固体混合物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是质量数和电子数相等的两种微粒,中子数也相等B原子的质子数与中子数差50C35Cl和37Cl两者互为同位素D当氘原子转变为氕原子发生了分解反应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2CO3溶液显碱性,NaHCO3溶液显酸性B可用加热方法除去NaHCO3固体中的Na2CO3杂质C用Ba(OH)2溶液能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D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固体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后者产生的CO2多9、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应选用的标志是ABCD10、将0.195g锌粉加入到20.0mL的0.100 mol·L-1MO2+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还原产物可能是AMBM2+CM3+DMO2+11、A用纸擦干净B放在火焰上灼烧,直到铂丝发红为止C用水洗涤几次D用稀盐酸洗涤,再灼烧到跟酒精灯火焰颜色相同为止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醋酸滴在石灰石上:CO32+2CH3COOHCH3COO+H2O+CO2B稀硫酸滴在铁片上:2Fe+6H+=2Fe3+3H2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BaSO4D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2Ag+2Ag+Cu2+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ANA个氧分子与N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61B标准状况下,22.4 L以任意比混合的氢气和一氧化碳混合物所含原子数为2NAC标准状况下,0.5NA个水分子所占体积约为11.2 LD16 g 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共含有NA个氧原子14、下列化学药品与其危险化学品图形标志不一致的一组是( )A烧碱1B甲烷2C酒精3D白磷415、下列反应中H2O是氧化剂的是ACaO+H2OCa(OH)2 BCl2+H2OHCl+HClOC2Na+2H2O=2NaOH+H2 D2F2+2H2O4HF+O216、下列关于钠的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钠可用于制造高压钠灯B钠可用于制造过氧化钠等化合物C钠和钾组成的合金可作为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D钠可将钛、锆、铌、钽等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A、B、C、D为四种可溶性的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可能是Ba2、Ag、Na、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可能是NO3-、SO42-、Cl、CO32-中的一种。(离子在物质中不能重复出现)若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若向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生成,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根据实验事实可推断它们的化学式为:(1)A_,C_,D_。(2)写出盐酸与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3)写出C与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18、甲溶液可能含有K+、Ca2+、NH4+、Cu2+、NO3、Cl、SO42、CO32八种离子中的若干种为确定甲溶液的组成,将其分成两等份,进行如下实验:向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浓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4.48L。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0.6 mol/L的BaCl2溶液500mL,恰好可以与溶液中的离子完全反应,过滤得66.3g沉淀及滤液。向上述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中,得到一定量的沉淀X。向上述滤液中加入1 mol/L AgNO3溶液650 mL,恰好可完全反应,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用相应的离子符号表示:上述实验中得到沉淀X的质量为_;生成沉淀X的离子方程式为_甲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甲溶液一定存在的离子中,物质的量最大的离子是_;物质的量最小的离子是_,此物质的量最小的离子其物质的量为_。19、实验室需要0.1mol/LNaOH溶液500mL和0.5mol/L的硫酸溶液500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在下图所示仪器中,配制上述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填序号),除图中已有仪器外,配制上述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_A使用容量瓶前检验是否漏水B容量瓶用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洗涤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固体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D配制溶液时,若试样是液体,用量筒取样后用玻璃棒引流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至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3)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的质量为_g。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浓度_0.1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根据计算得知,需用量筒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_mL,如果实验室有15mL、20mL、50mL量筒,应选用_mL量筒最好。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量取浓硫酸时仰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浓度_0.5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如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C的名称_。(2)分离以下混合物应该主要选用上述什么仪器?(填字母符号)NaCl固体和泥沙:_;花生油和水:_。(3)若向C装置中加入碘水和足量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到现象是:C内液体分两层,上层液体_色,下层液体_色。(4)溴单质和碘单质有相类似的性质,若利用C仪器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下列有机溶剂中不能选用的是:_。A汽油 BCCl4 C酒精 D醋酸21、 “探险队员” 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或者是水溶液),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无法通过。(l)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盐酸_ _ (2)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有 _个,能“吃掉”盐酸的盐与足量的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填物质前的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_,熔融状态能导电的是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解析】A项,Fe(OH)3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之间,FeCl3溶液中溶质粒子小于1nm,是两者的本质区别;B项,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FeCl3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不是两者的本质区别;C项,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都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D项,FeCl3溶液、Fe(OH)3胶体的分散质都能透过滤纸;答案选A。点睛: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散质粒子小于1nm的分散系为溶液,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为胶体;鉴别溶液和胶体用丁达尔效应,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2、B【解析】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进行判断。【详解】A. 2NaW+X2=2NaX+W2,还原性W> X;2NaY+W2=2NaW+Y2,还原性Y> W;2KX+Z2=2KZ+X2,还原性X> Z;所以还原性Y> W> X> Z,故A错误;B. 2NaW+X2=2NaX+W2,氧化性X2> W2;2NaY+W2=2NaW+Y2,氧化性W2> Y2;2KX+Z2=2KZ+X2,氧化性Z2> X2;所以氧化性Z2> X2> W2> Y2,故B正确;C. 2NaW+X2=2NaX+W2,还原性W> X;2NaY+W2=2NaW+Y2,还原性Y> W;2KX+Z2=2KZ+X2,还原性X> Z;所以还原性Y> W> X> Z,故C错误;D.氧化还原反应必须满足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才可以发生,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还原性Y> W> X> Z,氧化性Z2> X2> W2> Y2,所以2Z+Y2 = 2Y+Z2不能进行,故D错误;正确答案:B。3、D【解析】A.18g水的物质的量为1 mol,含有的氢原子的数目为 2NA ,故A错误;B.氩气为单原子分子,1 mol氩气分子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故B错误;C.53 g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5mol,碳酸钠中含有的钠离子数为NA,故C错误;D.1个硝酸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所以0.5 mol硝酸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5 NA,故D正确;故选:D。4、C【解析】20g密度为g/cm3硝酸钙溶液的体积为:20g÷g/mL = 20/ mL,1g Ca2+的物质的量为 1g÷40g/mol =0.025mol,所以n(NO3-)=2n(Ca2+)=2×0.025mol=0.05mol,故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20/ ×10-3L =2.5 mol/L,本题答案为C。5、D【解析】A、测定气体条件未知;B、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C、不确定该溶液的体积;D、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最简式相同。【详解】A项、测定气体条件未知,气体摩尔体积不确定,无法计算气体的体积,故A错误;B项、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故1L0.5mol/LFeCl3溶液完全转化形成的氢氧化铁胶粒的个数小于0.5NA个,故B错误;C项、不确定该溶液的体积,无法确定出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D项、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最简式相同,16g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NA个氧原子,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主要考查物质的量换算计算微粒数,注意测定气体的条件、溶液的条件、胶粒的构成是解答的关键,也是易错点。6、D【解析】由流程可以知道操作为溶解,为过滤或重结晶,为蒸发结晶或过滤,以此解答该题。【详解】A. 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可以直接进行分液分离,不符合上述操作流程,故A错误;B. 操作是溶解,将固体溶于水,故B错误;C.碘易溶于有机溶剂四氯化碳,而两种物质的沸点不同,因此,只能采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故C错误;D. BaSO4不溶于水,NaCl能够溶于水,因此可以采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提纯含少量BaSO4的NaCl固体混合物,故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7、B【解析】 中子数是136、 中子数是134;的质子数是86,中子数是222-86;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37Cl是离子;氘原子转变为氕原子是核变,核变属于物理变化。【详解】 中子数是136、 中子数是134,中子数不同,故A错误;原子的质子数是86,中子数是222-86=136,中子数与质子数的差是50,故B正确;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37Cl是离子,故C错误;氘原子转变为氕原子是核变,核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8、D【解析】A、NaHCO3溶液显碱性,Na2CO3溶液显碱性,是由于其中的弱酸阴离子水解导致的,故A错误;B、因2NaHCO3 Na2CO3+CO2+H2O,则用加热的方法不可以除去Na2CO3杂质,故B错误;C、当碱少量时,发生Na2CO3+Ba(OH)2 BaCO3+2NaOH、2NaHCO3+BaBa(OH)2 Na2CO3+BaCO3+2H2O,用Ba(OH)2溶液不能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两者均产生沉淀,故C错误;D、设质量都是106g,则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106/84mol,后者产生的CO2多,故D正确;故选D。9、D【解析】A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选择腐蚀品标志,而图中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A错误;B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选择腐蚀品标志,而图中标志是氧化剂标志,故B错误;C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选择腐蚀品标志,而图中标志是剧毒品标志,故C错误;D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选择腐蚀品标志,图中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D正确;故答案为D。10、B【解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存在得失电子守恒,设反应后M元素的化合价为x,参加反应的M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L×0.02L=0.002mol,参加反应的锌的物质的量为0.195g÷65g/mol=0.003mol,故存在:(+5-x)×0.002mol=0.003mol×2,解得x=+2,故选B。11、D【解析】考查焰色反应实验,实验步骤:洗-烧-蘸-烧-洗。每次实验后,都要用稀盐酸洗净,在火焰上灼烧到没有什么颜色后,这才制得了一根合格的铂丝,才能再去蘸另一种溶液进行焰色反应。否则容易对实验产生干扰。12、D【解析】石灰石属于难溶性物质,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A错误;F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即Fe2+,故B错误;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中除了生成硫酸钡,还生成水,答案C中漏离子反应,故C错误;铜可以置换出银,离子方程式正确,故D正确。故选D。【点睛】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常见错误有:离子符号书写是否正确,质量和电荷是否守恒,产物是否书写正确。13、C【解析】A、分子数相同时,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Mr(O2)Mr(H2)=322=161,故A说法正确;B、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混合气体,标准状况下,22.4 L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因为H2、CO均为双原子分子,故原子总数为2NA,故B说法正确;C、标准状况下,H2O不是气体,0.5NA个水分子所占体积不是11.2 L,故C说法错误;D、O2、O3都是由O原子构成的,质量一定时含有的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定值,n(O)=16g÷16g/mol=1 mol,即NA个,故D说法正确。答案选C。14、A【解析】A.烧碱是NaOH,是腐蚀品,不是爆炸品,故A选;B.甲烷是易燃气体,故B不选;C.酒精是易燃液体,故C不选;D.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故D不选。故选A。15、C【解析】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H2O只作氧化剂,则H2O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O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以此来解答。【详解】ACaO+H2O=Ca(OH)2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A错误;BCl2+H2O=HCl+H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则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选项B错误;C2Na+2H2O=2NaOH+H2中Na元素的化合价升高,Na为还原剂,H2O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H2O作氧化剂,选项C正确;D2F2+2H2O=4HF+O2中H2O中的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H2O是还原剂,选项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氧化剂、还原剂的考查,明确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6、D【解析】A钠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钠可用于制造高压钠灯,故A正确;B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所以钠可用于制造过氧化钠等化合物,故B正确;C钠钾合金呈液态的温度范围宽、是热的良导体,可作为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故C正确;D钠和钛、锆、铌、钽等金属盐溶液的反应实质是钠先和钛、锆、铌、钽等金属盐溶液中的水反应,不会置换出金属来,故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BaCl2 CuSO4 Na2CO3 CO32-2H=H2OCO2 Cu2SO42-Ba22OH=BaSO4Cu(OH)2 【解析】若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C中含Cu2+,Cu2+与CO3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C中不含CO32-;若向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生成,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则B中含Ag+,D中含CO32-;由于Ag+与SO42-、Cl-、CO3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则B为AgNO3;由于CO32-与Ba2+、Ag+、Cu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则D为Na2CO3;Ba2+与SO4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离子在物质中不能重复出现,结合的推断,A为Ba(NO3)2,C为CuSO4;根据上述推断作答。【详解】若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C中含Cu2+,Cu2+与CO3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C中不含CO32-;若向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生成,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则B中含Ag+,D中含CO32-;由于Ag+与SO42-、Cl-、CO3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则B为AgNO3;由于CO32-与Ba2+、Ag+、Cu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则D为Na2CO3;Ba2+与SO4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离子在物质中不能重复出现,结合的推断,A为Ba(NO3)2,C为CuSO4;(1)A的化学式为Ba(NO3)2,C的化学式为CuSO4,D的化学式为Na2CO3。(2)D为Na2CO3,盐酸与Na2CO3反应生成NaCl、H2O和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32-=H2O+CO2。(3)C为CuSO4,CuSO4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OH)2=Cu(OH)2+Ba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SO42-+Ba2+2OH-=Cu(OH)2+BaSO4。【点睛】本题考查离子的推断,熟悉各离子的性质和离子间的反应是解题的关键。离子的推断必须遵循的原则:肯定原则(根据实验现象确定一定存在的离子)、互斥原则(相互间能反应的离子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守恒原则(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18、10g 、 【解析】通过得出铵根离子物质的量,通过分析得出碳酸根和硫酸根的物质的量,通过及离子共存分体得出不含的离子,通过分析含有的微粒及物质的量。【详解】向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浓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4.48L,应生成NH3,则一定含有NH4+,且;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0.6 mol/L的BaCl2溶液500mL,恰好可以与溶液中的离子完全反应,过滤得66.3g沉淀及滤液,沉淀可能为BaSO4或BaCO3或二者都有,如为BaSO4,则,如为BaCO3,则说明甲中含有SO42、CO32,设分别为x mol、y mol,则,x = 0.2 ,y = 0.1;向上述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中,得到一定量的沉淀X,则说明含有CO32,则一定不存在Ca2+、Cu2+;向上述滤液中加入1 mol/LAgNO3溶液650mL,恰好可完全反应,可知滤液中,而加入,则说明甲中含有Cl,且,如不含NO3,则由电荷守恒可知一定含有K+,由,则,因分成两份,则甲含有0.4 mol NH4+、0.9 mol K+、0.4 mol SO42、0.2 mol CO32、0.1mol Cl,如含有NO3,则K+大于0.9 mol,上述实验中得到沉淀X为碳酸钙,质量为0.1 mol × 100 g/mol=10g,生成沉淀X的离子方程式为Ca2+ + 2OH + CO2= CaCO3 + H2O,故答案为10g;Ca2+ + 2OH + CO2= CaCO3 + H2O;由以上分析可知一定不存在Ca2+、Cu2+,不能确定是否含有NO3,故答案为Ca2+、Cu2+;NO3;甲含有0.4 mol NH4+、0.9 mol K+、0.4 mol SO42、0.2 mol CO32、0.1mol Cl,如含有NO3,则K+大于0.9 mol,则物质的量最大的离子是K+;物质的量最小的离子是Cl,此物质的量最小的离子其物质的量为0.1 mol,故答案为K+;Cl;0.1 mol。19、C 烧杯和玻璃棒 BCD 2.0 小于 13.6mL 15mL 大于 【解析】(1)配制溶液时,固体需用天平称量、液体需用量筒量取,然后放在烧杯内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冷却后转移入容量瓶,然后加水定容。(2)A使用容量瓶前,需检查是否漏水,以保证配制过程中溶质不损失;B容量瓶用水洗净后,不能用待配溶液洗涤;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应先放在烧杯内溶解,冷却后转移定容;D配制溶液时,若试样是液体,应先放在烧杯内溶解,冷却后转移定容;E溶液定容完成后,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3) 用托盘天平称取的质量为0.1mol/L ×0.5L×40g/mol。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大。(4)利用稀释定律,可计算出需用量筒量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选择量筒时,规格尽可能小,但需一次量完。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量取浓硫酸时仰视刻度线,则所取浓硫酸体积偏大。【详解】(1)配制溶液时,固体用天平、液体用量筒,然后放在烧杯内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冷却后转移入容量瓶,然后加水定容。在图中所示仪器中,配制上述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C,除图中已有仪器外,配制上述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为烧杯和玻璃棒。答案为:C;烧杯和玻璃棒;(2)A使用容量瓶前,需检查是否漏水,以保证配制过程中溶质不损失,A正确;B容量瓶用水洗净后,不能用待配溶液洗涤,B不正确;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应先放在烧杯内溶解,冷却后转移定容,C不正确;D配制溶液时,若试样是液体,应先放在烧杯内溶解,冷却后转移定容,D不正确;E溶液定容完成后,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E正确;故选BCD。答案为:BCD;(3)用托盘天平称取的质量为0.1mol/L ×0.5L×40g/mol=2.0g。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大,则所得溶液浓度小于0.1mol/L。答案为:2.0;小于;(4)设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V,利用稀释定律,0.5mol/L×0.5L= ,V=0.0136L=13.6mL;如果实验室有15mL、20mL、50mL量筒,应选用15mL量筒最好。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量取浓硫酸时仰视刻度线,则所取浓硫酸体积偏大,所得溶液浓度大于0.5mol/L。答案为:13.6mL;大于。【点睛】不管溶质是固体还是液体,也不管在溶解过程中放出热量多少,配制溶液时,都必须将所称取或量取的溶质放在烧杯内溶解,冷却至室温后,才能转移入容量瓶。20、分液漏斗 BD C 无 紫 CD 【解析】(1)由图可知,C为分液漏斗;(2)泥沙不溶于水,NaCl溶于水,则溶于水过滤、蒸发可分离,选择BD仪器;花生油和水为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出现分层,利用分液法分离,选C仪器;(3)C装置中加入碘水和足量CCl4,分层,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出碘,则上层(水层)为无色,下层(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为紫色;(4)C仪器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选择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而C、D中的酒精、醋酸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答案选CD。21、 5 CO32+ 2H+ = CO2+ H2O 【解析】本题根据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反应,从而推断出盐酸通过的路径。【详解】(1)图中物质、均不与盐酸反应,沿该路线可走出迷宫,故答案为、 ;(2) 盐酸与NaOH、Ca(OH)2的反应属于酸碱中和反应,盐酸与Fe2O3、MgO、Na2CO3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故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有5个,能“吃掉”盐酸的盐是Na2CO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故答案为5,CO32-2H=CO2H2O;(3) 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NaCl和H2SO4属于电解质,CO2和CO属于非电解质,熔融状态能导电的是NaCl、Cu、Ag,故答案为,;【点睛】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沉淀、气体和水等应该写化学式;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导电,如熔融状态或是水溶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