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大团中学2022-2023学年化学高一上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能达到目的是A用硝酸钡溶液鉴别硝酸银溶液和碳酸钠溶液B用加热方法鉴别氯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C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别氯化铁溶液和硫酸铁溶液D用硝酸银溶液鉴别氯化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2、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盐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一定含有SOC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硝酸除去OH,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含ClD某无色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3、下列溶液中,跟100 mL 0.5 mol·L1NaCl溶液所含的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A100 mL 0.5 mol·L1MgCl2溶液B200 mL 0.25 mol·L1CaCl2溶液C50 mL 1 mol·L1NaCl溶液D200 mL 0.25 mol·L1HCl溶液4、比较1mol氮气和1mol一氧化碳的下列物理量:质量;分子总数;原子总数。其中相同的是( )ABCD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CD6、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B离子反应与置换反应属于包含关系C溶液与分散系属于并列关系D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7、下列溶液中含Cl浓度最大的是 ( )A20mL0.1mol/L的CaCl2溶液B150mL0.2mol/L的AlCl3溶液C50mL0.5mol/L的KCl溶液D100mL0.25mol/L的NaCl溶液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分子数为NA的CO2、N2O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L,质量为44克B常温常压下,16gO2所含的原子数为NAC由O2和N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NAD标准状况下,22.4LH2O所合的分子数为NA9、在一定条件下,跟酸、碱、盐都能反应的物质是()ANa2CO3 BCuO CCaCO3 DCO210、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标准状况下,2.24L四氯化碳含碳原子数为0.1NA 标准状况下,aL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含有的分子数约为aNA/22.4 0.1molFeCl3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生成0.1NA个胶粒 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氢气和氩气所含的原子数相等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3NA1 L 0.5 mol·L1 Na2SO4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总数为2NAA B C D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Cl是挥发性一元强酸B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C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D利用过滤法可把Fe(OH)3胶体从FeCl3溶液中分离出来12、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a L NH3溶于1000 g水中,得到的溶液密度为b gcm-3,(考虑溶液体积变化)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B将100 mL 1.5 molL-1的NaCl溶液与200 mL 2.5 molL-1的NaCl溶液混合(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得到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CV L Fe2(SO4)3溶液中含Fe3+m g,溶液中c(SO42-)是molL-1D某温度时,饱和NaCl溶液的密度为 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该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00%13、胶体和溶液的特征区别是( )A胶体属于介稳体系 B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nm100nm之间C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D胶体粒子不能透过滤纸14、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如右,下列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排列是 A(1)(3)(2)(4) B(1)(2)(3)(4)C(1)(4)(3)(2) D(1)(3)(4)(2)15、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Cl2可溶于水BNaClO具有强氧化性CNa2CO3受热难分解DNa2O常温下为浅黄色固体16、下列溶液中Cl浓度最小的是A1000mL 2.5mol/L NaCl溶液 B200mL 2mol/L MgCl2溶液C300mL 5mol/L KCl溶液 D250mL 1mol/L AlCl3溶液17、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呈电中性,而胶体是带电的,因而胶体可以产生电泳现象B通电时,溶液溶质粒子移向两极,而胶体分散质移向同一极C三角洲的形成、明矾净水及土壤保肥等均与胶体的性质有关D纳米碳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因此其属于胶体18、一定温度和压强下,2体积AB2气体和1体积B2气体化合生成2体积气态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AB3BAB2CA3BDA2B319、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 过滤 蒸发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A和B和C和D20、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氧元素参加B氧化还原反应中不能只有一种元素化合价变化C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变化21、在 2L 由 NaCl、MgCl2、BaCl2 组成的混合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大小如图所示,则此 溶液中 Ba2的物质的量是A3.0molB2.0molC1.0molD0.5 mol22、工业上将Na2CO3和Na2S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同时放出CO2。在该反应中A硫元素被氧化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每生成1molNa2S2O3,转移4mol电子D相同条件下,每吸收10m3SO2就会放出2.5m3CO2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由FeCl3、CaCO3、Na2SO4、KCl、Ba(NO3)2中的几种物质组成,取样品进行如下实验(假设下列过程中,能反应的物质之间的反应恰好完全):(1)步骤所用分离方法叫做_,要从步骤所得“无色溶液”中提取溶剂,所用分离方法叫做_。(2)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3)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填化学式,下同)_;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_。(4)将固体粉末可能的组成填入下表(可以不填满,也可以再补充)。_序号化学式(5)设计一个实验,进一步确定混合物的组成,简述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_24、(12分)某淡黄色粉末可在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常被用作供氧剂。根据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及现象填空:(1)该淡黄色粉末为_;(2)X粉末的名称或化学式为_;(3)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_;(4)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_;(5)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5、(12分)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氯气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按要求回答问题。(1)写出A中实验室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_。(2)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名称为_,现象是_。装置D和E中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_。装置F的作用是_。(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确保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装置F和装置G之间再加一个装置,该装置中应放入_(填写试剂或用品名称)。26、(10分)配制480mL 0.5molL1的NaOH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1)选择仪器:完成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精确到0.1g)、药匙、烧杯、玻璃棒、_、_等。(2)计算、称量,需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为_。(3)溶解、冷却,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作用是_。(4)转移、洗涤,洗涤烧杯23次是为了_。(5)定容、摇匀,定容的具体操作是_。(6)不规范的实验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的误差,下列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_,偏低的是_(填字母序号)。A、容量瓶洗净后未烘干B、在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烧杯外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D、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经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E、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摇匀后,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入少量水至刻度线27、(12分)需要0.2 mol·L1的Na2CO3溶液480 mL,用Na2CO3·10H2O晶体配制该溶液。(1)应称取Na2CO3·10H2O晶体的质量是_g , 配制过程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胶头滴管外,还有_。(2)根据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的浓度产生的影响,完成下列要求:Na2CO3·10H2O晶体失去了部分结晶水用“左码右物”的称量方法称量晶体(使用游码)碳酸钠晶体不纯,其中混有氯化钠称量碳酸钠晶体时所用砝码生锈容量瓶未经干燥使用。 其中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有_(填序号,下同),偏低的有_,(3)下列操作中,容量瓶所不具备的功能有_。A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B贮存溶液C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液体 D准确稀释某一浓度的溶液28、(14分)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强氧化性漂白剂,广泛用于纺织、印染和食品工业。它在碱性环境中稳定存在。某同学查阅资料后设计生产NaClO2的主要流程如下。(部分产品未标出)(1)中发生反应的还原剂是_、中的氧化剂是_(填化学式)。(2)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3)ClO2是一种高效水处理剂,可用亚氯酸钠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备:5NaClO2 + 4HCl = 5NaCl + 4ClO2+ 2H2O。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研究表明:在上述过程中会发生副反应:NaClO2 + 4HCl = NaCl + 2Cl2+ 2H2O,若反应开始时盐酸浓度越大,则气体产物中Cl2的含量越大。请推测其原因是_。29、(10分)有以下反应方程式:ACuO+H2Cu+H2OB2KClO32KCl+3O2CCl2+2NaOH=NaCl+NaClO+H2OD2FeBr2+3Cl2=2FeCl3+2Br2E.MnO2+4HCl(浓) MnCl2+Cl2+2H2OF.KClO3+6HCl(浓)=KC1+3H2O+3Cl2G.HgS+O2=Hg+SO2I.按要求将上述化学方程式序号填入相应空格内:(1)一种单质使一种化合物中的一种元素被还原_;(2)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_;(3)所有元素均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II.已知方程式F:KClO3+6HCI(浓)=KCl+3H2O+3Cl2。(1)请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2)标准状况下当有33.6L的氯气放出时,转移电子的数目是_;(3)上述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A【解析】A. 硝酸钡和硝酸银不反应,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用硝酸钡溶液鉴别硝酸银溶液和碳酸钠溶液,A正确;B. 氯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的热稳定性很强,不能用加热方法鉴别氯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B错误;C. 氢氧化钠和氯化铁溶液、硫酸铁溶液均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别氯化铁溶液和硫酸铁溶液,C错误;D. 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氯化钾溶液均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用硝酸银溶液鉴别氯化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D错误。答案选A。2、C【解析】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该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也可能为二氧化硫,因此不能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盐,也有可能含有碳酸氢盐、亚硫酸盐或者亚硫酸氢盐,A错误;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含有SO42-,也有可能含有CO32-,B错误;C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硝酸除去OH,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含Cl,C正确;D石蕊遇酸变红,某无色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该溶液显酸性,D错误;故答案C。3、B【解析】试题分析:111mL15molL-1NaCl溶液所含Cl-物质的量浓度为15molL-1。A、111mL 15 molL-1MgCl2溶液氯离子浓度为15 mol/L×2=1mol/L,A错误;B、211mL 125 molL-1CaCl2溶液氯离子浓度为125mol/L×2=15mol/L,B正确;C、51 mL 1 molL-1NaCl溶液氯离子浓度为1mol/L,C错误;D、211 mL 125molL-1HCl溶液氯离子浓度为125mol/L,D错误。考点: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知识。4、D【解析】N2和CO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28,1mol氮气和1mol一氧化碳的质量都是28g,符合题意;1mol氮气和1mol一氧化碳的分子总数都是NA,符合题意;1mol氮气和1mol一氧化碳的原子总数都是2NA,符合题意。综合以上分析,都符合题意。故选D。5、A【解析】A. 取用液体时:试剂瓶瓶口与试管口紧挨,防止液体流出;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A正确;B. 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防止沸腾溅出,且手不能抓住试管夹的短柄,否则会导致试管脱落,B错误;C. 胶头滴管要悬空垂直滴加,不能伸入试管中,否则会造成药品的污染,C错误;D. 正在加热的蒸发皿不可用手直接拿,否则会烫伤手,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6、A【解析】A根据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选项A正确;B部分置换反应有离子参与属于离子反应,离子反应与置换反应属于交叉关系,选项B错误;C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直径大小分为浊液、胶体和溶液,溶液包含在分散系中,属于包含关系,选项C错误;D凡是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选项D错误;答案选A。7、B【解析】A.20mL 0.1mol/L的CaCl2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0.1mol/L×2=0.2mol/L;B.150mL0.2mol/L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0.2mol/L×3=0.6mol/L;C.50mL0.5mol/L的KCl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0.5mol/L×1=0.5 mol/L;D.100mL0.25mol/L的NaCl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0.25mol/L×1=0.25mol/L;溶液中含Cl-浓度最大的是B。故选B。【点睛】强电解质溶液中不水解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化学式中离子的个数,与溶液的体积无关。8、D【解析】A.CO2、N2O相对分子质量都是44,所以1mol的质量都是44g,由于NA的CO2、N2O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1mol,所以其在标准状况下体积约为22.4L,A正确;B.16gO2的物质的量是n(O2)=mol,由于O2是双原子分子,所以0.5molO2中含有的O原子物质的量是1mol,O原子数目是NA,B正确;C.O2和NO2的分子中都含有2个O原子,若分子总数是NA个,则含有的O原子数目是2NA,C正确;D.标准状况下H2O不是气态,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9、A【解析】Na2CO3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Na2CO3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Na2CO3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CuO是碱性氧化物与碱不反应;CaCO3是弱酸强碱盐,与碱不反应;CO2是酸性氧化物,与酸不反应。【详解】Na2CO3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Na2CO3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Na2CO3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Na2CO3跟酸、碱、盐都能反应,故选A;CuO是碱性氧化物与碱不反应,故不选B;CaCO3是弱酸强碱盐,与碱不反应,故不选C;CO2是酸性氧化物,与酸不反应,故不选D。10、D【解析】依据气体摩尔体积的应用条件分析判断;依据气体摩尔体积换算物质的量计算分子数;氢氧化铁胶体胶粒是氢氧化铁的集合体;氢气是双原子分子,氩气是单原子分子;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最简式都为NO2;硫酸钠溶液中,水中含有氧原子,无法计算溶液中氧原子数目。【详解】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不是气体,2.24L四氯化碳物质的量不一定为0.1mol,故错误;标准状况下a L的氧气和氮气混合气体物质的量=aL/22.4mol/L=a/22.4mol,氧气和氮气都是双原子分子,含有的分子数aNA/22.4,故正确;1mol FeCl3完全水解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铁胶体微粒是氢氧化铁的集合体,生成胶粒小于NA个,故错误;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氢气和氩气的物质的量相同,所含分子数一定相等,但氢气是双原子分子,氩气是单原子分子,所含原子数不同,故错误;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最简式都为NO2,所以计算46gNO2中所含原子数即可,含原子数=46g/46g/mol×3×NA=3NA,故正确;由于硫酸钠溶液中,溶剂水中也含有氧原子,所以无法计算溶液中氧原子的数目,故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分析应用,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准确弄清分子、原子的构成关系是解题关键,注意水中含有氧原子。11、A【解析】A. 1molHCl电离出1molH+,是挥发性一元强酸;B. 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C. 凡是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D. 胶体的胶粒和溶液中的溶质可以通过滤纸。【详解】A. 1molHCl电离出1molH+,是挥发性一元强酸,故A正确;B. 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形成同素异形体,如石墨和金刚石,故B错误;C. 凡是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有的不能和碱反应,如CO,不是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D. 胶体的胶粒和溶液中的溶质可以通过滤纸,不能利用过滤法把Fe(OH)3胶体从FeCl3溶液中分离出来,应用渗析的方法分离,故D错误。故选A。12、A【解析】A利用n=,V=, c=即可求得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故A正确。B混合前n1=1.5 molL-1×0.1 L=0.15 mol,n2=2.5 molL-1×0.2 L=0.5 mol。混合后V=0.1 L+0.2 L=0.3 L。n= n1+ n2=0.65 mol,c=2.2 molL-1,故B错误。Cc(SO42-)=c(Fe3+)=×=molL-1,故C错误。D需要将密度单位转化为gL-,即 gcm-3=1000 gL-,再根据公式=即可求出为×100%,故D错误。本题选A。【点睛】注意单位换算 gcm-3=1000 g/L。13、B【解析】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详解】A. 胶体属于介稳体系,胶体的性质,故A错误;B、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溶液的粒子直径小于1nm,浊液的子直径大于100nm。C、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胶体的光学性质,故C错误;D. 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故D错误。故选B。14、A【解析】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1904年汤姆生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汤姆生的学生)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详解】(1)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3)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2)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汤姆生的学生)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4)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15、D【解析】ACl2是一种黄绿色,可溶于水的有毒气体,故A正确; BNaClO中含有次氯酸根离子ClO-,NaClO具有强氧化性的原因也是因为次氯酸根,次氯酸根离子中Cl的化合价为+1价,而Cl的常见化合价是-1,Cl很容易从+1价降到-1价,即得电子能力强,所以ClO-具有强氧化性,故B正确;CNa2CO3的热稳定性较好,受热难分解,故C正确; DNa2O常温下为白色固体,故D错误;答案选D。16、A【解析】根据氯化物的化学式,结合其电离方程式可知选项AD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分别是(mol/L)2.5、4、5、3,答案选A。17、C【解析】A. 胶体不带电,胶体的胶粒带电,因而胶体可以产生电泳现象,故A错误;B. 由于溶液中溶质微粒可能不带电,如乙醇溶液,因此通电时不一定向两极移动,故B错误;C. 三角洲的形成、明矾净水及土壤保肥等均与胶体的性质有关,故C正确;D. 纳米碳是纯净物,不属于胶体,故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易错点是A项和D项,要特别注意胶体自身不带电,是胶体的胶粒带电,同时还要把握胶体的概念,胶体是指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混合物,而D项中纳米碳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因纳米碳是纯净物,不是分散系,因此其不属于胶体。18、A【解析】等温等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2AB2+ B2=2C,根据原子守恒可知,C的化学式为AB3,A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A。19、A【解析】过滤、向容量瓶转移液体,需要玻璃棒引流;蒸发需要玻璃棒搅拌、防液滴飞溅,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和,答案选A。【点晴】玻璃棒在很多操作中被用到,不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也不相同,在溶解中,玻璃棒起搅拌作用、加速溶解;在过滤中,玻璃棒起引流作用;在蒸发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因局部受热而飞溅;配制溶液转移液体时玻璃棒起引流作用。20、D【解析】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电子的转移,不一定有氧元素参加反应,故A说法错误;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发生化合价变化的元素可能是同一种元素,故B说法错误;C.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氧气到臭氧的转化,反应前后氧元素的价态并没有发生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C说法错误;D.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电子的转移,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故D说法正确;答案选D。21、D【解析】依据图示可知钠离子浓度为1.0mol/L,镁离子浓度为0.5mol/L,氯离子浓度为3.0mol/L,则依据电荷守恒可知:1.0mol/L×1+0.5mol/L×2+c(Ba2+)×2=3.0mol/L×1,解得c(Ba2+)=0.5mol/L,故答案为D。22、D【解析】试题分析: 分析S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即被氧化也被还原;根据方程式:Na2CO3+2Na2S+4SO2=3Na2S2O3+CO2,当生成1molNa2S2O3,转移8/3mol电子.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考点:含硫物质间的转化。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过滤 蒸馏 Ba2+SO42-=BaSO4 H+CaCO3=Ca2+CO2+H2O CuSO4 KCl 序号化学式ICaCO3、Na2SO4、Ba(NO3)2IICaCO3、Na2SO4、Ba(NO3)2、KCl 用试管取少许步骤中的“无色溶液”,滴入HNO3酸化,再滴入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出现,则原白色固体粉末中含有KCl;若无白色沉淀出现,则原白色固体粉末中不含KCl 【解析】假设这些物质都有,经步骤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说明原粉末中没有FeCl3,在该假设的前提下,白色沉淀是CaCO3、BaSO4,向该沉淀中加入稀硝酸产生无色气体,则说明沉淀中一定有CaCO3,题中告知能反应的物质之间的反应恰好完全,加入稀硝酸之后,沉淀的质量减少,说明还含有BaSO4,则原粉末中有一定有CaCO3、Na2SO4、Ba(NO3)2;KCl不和上述的任何物质反应,也不能通过实验现象去确定其是否存在,故可能有KCl。【详解】(1)经步骤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则该步骤为过滤;要从步骤所得“无色溶液”中提取溶剂,需要采用蒸馏;(2)经分析,原粉末中一定有CaCO3、Na2SO4、Ba(NO3)2,则步骤中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BaSO4;步骤中,仅CaCO3和HNO3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aCO3=Ca2+CO2+H2O;(3)经分析,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CuSO4,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是KCl;(4)由于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CuSO4,一定有CaCO3、Na2SO4、Ba(NO3)2,可能有KCl,故其组成由两种情况:序号化学式ICaCO3、Na2SO4、Ba(NO3)2IICaCO3、Na2SO4、Ba(NO3)2、KCl(5)KCl是唯一可能存在的物质,故只需要鉴定KCl即可,可以用AgNO3溶液检验KCl:用试管取少许步骤中的“无色溶液”,滴入HNO3酸化,再滴入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出现,则原白色固体粉末中含有KCl;若无白色沉淀出现,则原白色固体粉末中不含KCl。【点睛】“白色粉末”的推断题,是酸碱盐的常考题型,解答思路一般是先假设粉末还有所有的固体,再根据后续的实验现象,确定这些固体的存在情况。24、Na2O2或过氧化钠 铜或Cu 2Na2O2 + 2CO2 =2Na2CO3 + O2 Na2CO3+Ca(OH)2 =CaCO3 + 2NaOH 2NaOH +CuSO4 =Na2SO4 + Cu(OH)2 【解析】淡黄色粉末为Na2O2 ,生成气体为氧气,固体为碳酸钠,由氧气和X反应的产物以及与硫酸反应后的溶液的颜色可以知道X为Cu,反应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沉淀为碳酸钙,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据以上分析解答。【详解】淡黄色粉末为Na2O2 ,生成气体为氧气,固体为碳酸钠,由氧气和X反应的产物以及与硫酸反应后的溶液的颜色可以知道X为Cu,反应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沉淀为碳酸钙,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1)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淡黄色粉末为Na2O2 或过氧化钠;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Na2O2 或过氧化钠。(2)据以上分析可知,X粉末为铜或Cu;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铜或Cu。(3) 反应(I)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2CO2 =2Na2CO3 +O2;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2Na2O2 +2CO2 =2Na2CO3 +O2。(4)反应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 =CaCO3 + 2NaOH;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Na2CO3+Ca(OH)2 =CaCO3 + 2NaOH。(5)反应()为氢氧化钠与硫酸酮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 +CuSO4 =Na2SO4 + Cu(OH)2;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2NaOH +CuSO4 =Na2SO4 + Cu(OH)2。25、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无水硫酸铜 白色固体变为蓝色 氯气无漂白性,湿润的氯气有漂白性(或次氯酸有漂白性) 吸收氯气 湿润的淀粉KI试纸(或湿润的有色布条) 【解析】(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2)利用无水硫酸铜遇到水变蓝性质检验氯气中是否含有水蒸气;依据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对比说明具有漂白性的不是氯气;氯气易溶于CCl4;(3)G装置是用来检验HCl气体的,为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需要排除氯气的干扰,氯气可氧化碘化钾得到单质碘,碘与淀粉变蓝,据此作答;【详解】A.实验时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来制备氯气,生成氯化锰、水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2)为了探究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可以在B中加入无水硫酸铜,如果固体变蓝则证明氯气中含有水蒸气,故答案为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变为蓝色;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具有漂白性的不是氯气,而是氯水中的次氯酸,故答案为氯气无漂白性,湿润的氯气有漂白性(或次氯酸有漂白性);氯气易溶于CCl4,所以该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氯气,故答案为吸收氯气;(3)G装置用来检验HCl气体,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应排除氯气的干扰,在F吸收氯气之后要检验氯气是否完全除去,根据氯气具有强氧化性的性质,可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其反应方程式为:Cl2+2KI=2KCl+I2,生成的碘遇淀粉变蓝,如不变色,说明已经完全除去,所以可以在F和G之间连接一个盛有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的洗气瓶检验是否存在氯气,另外根据氯气的漂白性,也可在F和G之间连接一个盛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洗气瓶,若不褪色,则证明氯气已被完全吸收,此方法也可行。故答案为湿润的淀粉KI试纸(或湿润的有色布条)26、胶头滴管 500 mL容量瓶 10.0g 搅拌,加速溶解 保证溶质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 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距刻度线1 cm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和刻度线相切 CD BE 【解析】(1)配制480mL 0.5molL-1的NaOH溶液,没有规格为480mL的容量瓶,配制时需要选用500mL的容量瓶,实际上配制的是500mL 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需要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玻璃棒、烧杯、药匙、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等,因此还缺少的仪器为: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2)配制480mL 0.5molL-1的NaOH溶液,应配制500mL,需要溶质的质量=0.5molL-1×0.5L×40g/mol=10.0g;(3)溶解、冷却,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4)洗涤烧杯2次3次是为了保证溶质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5)定容的操作是: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距刻度线1 cm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和刻度线相切;(6)A、容量瓶洗净后未烘干,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不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变;B、在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烧杯外,导致溶质物质的量偏小,溶液的浓度偏低;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溶液的浓度偏大;D、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经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冷却后溶液的体积偏小,溶液的浓度偏大;E、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摇匀后,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入少量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溶液的浓度偏小;所以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CD;偏低的是BE。【点睛】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明确配制原理和过程是解题关键,注意容量瓶、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以及误差分析的依据。27、28.6 玻璃棒、500mL容量瓶 BCD 【解析】(1)根据n=cV计算溶质Na2CO3的物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