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河津三中2022年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导电,但不是电解质的是()A铝B氢氧化钠C硫酸D蔗糖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盐酸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C氧化剂在反应中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中被还原D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不可能是同一种物质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Cl2的摩尔质量为71B12C、13C、14C是碳元素的三种核素,互称为同位素C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D卢瑟福根据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4、下列离子可以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Ba2+、K+、SO、NOBCa2+、Na+、CO、Cl-CCa2+、Ba2+、Cl-、OH-DAg+、Fe3+、NO、Cl-5、某同学要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物质,使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物质间不能发生 反应。你认为“五连环”中有空缺的一环应填入的物质是A稀硫酸B氧气C二氧化碳D氯化钠6、从2 L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的NaOH溶液中取出100 mL溶液,下面关于这100 mL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含100 mL水含0.1 mol氢氧化钠ABCD7、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铝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可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B将碘的饱和水溶液中的碘提取出来,可用四氯化碳进行萃取C制备Fe(OH)3胶体,通常是将FeCl3溶液注入热水中,并搅拌均匀D除去Na2CO3溶液中少量的Na2SO4,可加入适量氯化钡,过滤8、实验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途径,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蒸馏实验中,要在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液体暴沸B使用容量瓶前应先检查它是否漏水C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应冷却至室温再转移到容量瓶中D将热的蒸发皿用手拿离火焰,放在实验台上9、下列关于焰色试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BNa、NaCl、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C在做焰色试验的实验时,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D若某物质的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该物质只含钠元素,不含钾元素10、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B用干燥有色布条C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D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11、下列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B还原剂具有还原性C得到电子的元素,其化合价升高D通常还原剂中某元素的化合价较高12、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NaCl晶体、CaCO3B铜、二氧化硫C硫酸溶液、盐酸D熔融的KNO3、CH3CH2OH13、将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物质的量浓度为c1mol·L-1的稀硫酸加热蒸发掉一定量的水,使质量分数为2a%,此时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2mol·L-1。已知硫酸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则c1与c2的数值关系是Ac1=2c2 Bc2=2cl Cc22c1 Dc22cl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1 molH2O2中含有1 mol H2和1 mol O2BCaCO3的摩尔质量是100 gC等质量的CO与N2中所含原子数之比为1:1D1L 1 mol·L-1MgCl2溶液中Cl- 的物质的量为1 mol15、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A熔融KClBNaOH溶液CNaCl晶体D液氯16、下列有关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分子均是由原子构成B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碱性氧化物均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均是非金属氧化物D硫酸是纯净物,盐酸是混合物1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蒸馏操作时,冷凝管的冷凝水应从下口进上口出B分液操作时,从下口放出下层液体,紧接着放出上层液体C在制备蒸馏水时,要先加入碎瓷片,以防止液体暴沸D依据液态物质的混合物中各组分性质的差异,可选择使用萃取、分液和蒸馏等分离方法18、比较1.0mol N2和1.0mol CO的下列物理量:质量 体积 分子数 原子总数 质子总数 电子总数,其中相同的是A B C D19、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20、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 OH含有的电子数为9NAB含0.01 mol FeCl3的饱和溶液滴入沸腾的水中,制得的氢氧化铁胶体粒子数为0.01NAC常温常压下,NO2和N2O4的混合物23g中含有NA个氧原子D标准状况下,22.4 L乙醇(酒精)中含有NA个乙醇分子21、某国外化学教材中有一张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插图(如下图),由图可知,在该反应中:A被氧化B被还原C是氧化产物D是还原产物22、下列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其可能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选项异常情况可能原因分析A蒸发结晶:蒸发皿破裂将溶液蒸干或酒精灯灯芯碰到热的蒸发皿底部B分液: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难以滴下没有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或玻璃塞上凹槽与漏斗口侧面的小孔没有对齐C萃取时,震荡溶液,液体静置不分层加入萃取剂的量较多D蒸馏:冷凝管破裂冷凝管没有通水或先加热后通水【选项A】A【选项B】B【选项C】C【选项D】D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我国很早就使用青铜器,由于时间久远,其表面有一层“绿锈”,“绿锈”俗称“铜绿”,是铜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的,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某同学利用以下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1)从物质分类标准看,“铜绿”属于_(填字母)。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2)写出B的化学式:_。(3)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填序号)(5)铜绿在受热时可直接分解生成物质B、CO2和水,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24、(12分) (1)A、B、C三种无色可溶性盐分别是由Na、Ag、Ba2、Cl、NO、CO中不同的阴、阳离子组成。经实验验证知:A溶液、B溶液均可以与盐酸反应,其中A产生白色沉淀,B产生气泡。则A为_、B为_。将B和C的溶液混合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有一包固体粉末,由CaCO3、Na2SO4、KNO3、BaCl2、CuSO4中的三种物质组成,取样品进行如下实验:从实验可以判断,该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_,它的组成可能是_或_。25、(12分)阅读、分析下列两个材料:材料一:材料二:物质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乙二醇(C2H6O2)1981.11易溶于水和乙醇丙三醇(C3H8O3)17.92901.26能跟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A蒸馏法 B萃取法 C“溶解、结晶、过滤”的方法 D分液法将纯碱从氯化钠和纯碱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最好应用_。将乙二醇和丙三醇相互分离的最佳方法是_。26、(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并检验产物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的作用是_,烧瓶底部放碎瓷片的作用是_。(2)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氧化产物是_。(3)D的作用是_。(4)E中的实验现象是_。(5)A、B两个装置中应先点燃_处的酒精(喷)灯,点燃E处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27、(12分)某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FeSO4 、较多的Cu2+ 、H+和少量的Na+。为了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工厂计划从该废水中回收硫酸亚铁和金属铜。其一种生产工艺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工业废水中加入过量铁粉发生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2)试剂A化学式_;生成物B化学式_。(3)操作I的名称_,操作II的名称_。28、(14分)2012年10月29日,超强飓风“桑迪”登陆美国东海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灾区人们的饮水必须用漂白粉等药品消毒后才能饮用,以防止传染病发生。(1)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工业制取漂白粉的过程_;(2)已知浓盐酸和漂白粉中的成分之一次氯酸钙能发生如下反应: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用贮存很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反应制得的氯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_) CO2 HCl H2O O2A B C D(3)若用KMnO4氧化盐酸。其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1 mol氧化剂在反应中_(填“得到”或“失去”)_mol电子。当有1mol KMnO4恰好和盐酸全部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为2L,则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此时产生的Cl 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为_。29、(10分)(1)H2 + CuO Cu + H2O CaCO3 + 2HCl=CaCl2 + CO2 + H2O3S + 6NaOH 2Na2S + Na2SO3 + 3H2O NH4NO3 + Zn=ZnO + N2+ 2H2OCu2O + 4HCl=2HCuCl2 + H2O上述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填序号)(2)用双线桥法表示下述反应的电子转移MnO2 + 4HCl(浓) MnCl2 +Cl2+ 2H2O_(3)在反应 KIO3 + 6HI=3I2 + KI + 3H2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4)若反应 3Cu + 8HNO3(稀)=3Cu(NO3)2 + 2NO+ 4H2O中转移了3mol电子,则生成的NO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是_L。(5)配平下面两个反应 _H2O + _Cl2 +_ SO2 =_H2SO4 + _HCl,_ _KMnO4 + _HCl=_KCl + _MnCl2 + _Cl2 + _H2O(系数是1的也请填上),_根据以上两个反应反应,写出由KMnO4、K2SO4 、MnSO4 、SO2、H2O、H2SO4 这六种物质组成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并配平。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A【解析】A、铝中存在自由电子能导电,属于单质,但不属于电解质,故A选;B、氢氧化钠属于电解质,存在离子,但不能自由移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故B不选;C、硫酸是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故C不选;D、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但蔗糖属于化合物,是非电解质,故D不选。综上所述,本题选A。【点睛】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为化合物,属于电解质的物质主要有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等,属于非电解质的物质主要有绝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氢化物等。2、A【解析】A.HCl中氢元素为+1价,在反应中可以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具有氧化性;氯元素为-1价,在反应中可以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因此盐酸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A正确;B.处于中间价态的微粒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如亚铁离子、亚硫酸根离子均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故B错误; C.氧化剂能够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在反应中被还原;还原剂能够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在反应中被氧化,故C错误;D.同种物质可能既失去电子也得到电子,则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可能是同一种物质,如氯气与水的反应,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3、A【解析】A.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故氯气的摩尔质量为71g/mol,故A错误;B.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间互称为同位素,而12C、13C、14C是碳元素的三种核素,互称为同位素,故B正确;C.将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故C正确;D.1911年,卢瑟福根据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故D正确。故选A。4、C【解析】A. Ba2+与SO会产生沉淀,故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A错误;B. Ca2+与CO会产生沉淀,故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B错误;C. Ca2+、Ba2+、Cl-、OH-互不反应,故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C正确;D. Ag+与Cl-会产生沉淀,故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C。5、C【解析】有“空缺”的一环的物质必须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C反应,四个选项中只有CO2符合。2NaOH+CO2=Na2CO3+H2O,CO2+C2CO,答案选C。6、B【解析】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的体积无关,所以这100mL溶液的浓度仍然为1mol/L,故错误,正确;100 mL指的是溶液的体积,溶剂水的体积不是100 mL,故错误;n=cv=1mol/L×0.1L=0.1mol,即100 mL溶液中含0.1 mol氢氧化钠,故正确;错误的有,故选B。【点睛】掌握和理解溶液的特性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需要注意溶液均一性的理解,知道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体积无关。7、B【解析】根据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原理分析评价简单实验方案。【详解】A项:铝粉、铁粉都能溶于盐酸,无法除去铝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A项错误;B项:四氯化碳不溶于水,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水中的大。B项正确;C项: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即得Fe(OH)3胶体。C项错误;D项:Na2CO3、Na2SO4都可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不能除去Na2CO3溶液中的Na2SO4杂质。D项错误。本题选B。【点睛】选择除杂试剂应符合:不增加新杂质,不减少被提纯物质,操作简便易行等要求。8、D【解析】A.蒸馏实验中,为防止温度过高,导致液体飞溅,要在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液体暴沸,故A正确;B.用容量瓶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需要摇匀,为保证此操作容量瓶不漏液,使用容量瓶前应先检查它是否漏水,故B正确;C.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应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故C正确;D.溶液蒸发实验时,应用坩埚钳取放蒸发皿,故D错误;本题答案为D。9、B【解析】A焰色试验是物质灼烧时,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发生跃迁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因此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BNa、NaCl、Na2CO3都含有钠元素,在灼烧时火焰都呈黄色,故火焰颜色相同,B正确;C在做焰色试验的实验时,应用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蘸取待测液,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C错误;D若某物质的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该物质一定含钠元素,可能含钾元素,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10、C【解析】A氯气遇到湿润的有色物质,Cl2+H2O=HClO+HCl,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但氯气不能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故A错误;B用干燥有色布条,氯气不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不能使之褪色,故B错误;C气体遇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Cl2+2I-=I2+2Cl-,碘单质遇淀粉变蓝,可检验,故C正确;D气体中通入硝酸银溶液中,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氯气通入也会和水反应生成氯化氢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D错误;故选C。11、B【解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是由于电子的转移而引起的,氧化剂是得到电子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还原剂是失电子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详解】A项、氧化剂在反应中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即被还原的物质是氧化剂,故A错误;B项、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体现还原性,故B正确;C项、反应中得到电子的元素,其化合价降低,故C错误;D项、某元素的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通常还原剂中某元素的化合价较低,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的考查,注意其特征和本质及氧化剂、还原性的分析是关键。12、D【解析】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自身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自身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ANaCl晶体和CaCO3都属于盐,都属于电解质,故A不符合题意;B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二氧化硫自身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B不符合题意;C硫酸溶液、盐酸都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D熔融的KNO3能电离出阴阳离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CH3CH2OH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D符合题意;答案选D。13、C【解析】根据c1000w%/M可知c11000×1×a%/98,c21000×2×2a%/98,由此可知:c1c2122。由于硫酸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即21,所以有c22c1。答案选C。14、C【解析】A一个过氧化氢分子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即1 molH2O2中含有2 mol H和2 mol O,A错误;B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B错误;CCO和N2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28,由,等质量的CO和N2即物质的量也相等,CO和N2中所含原子数之比为2:2=1:1,C正确;D1L 1 mol·L-1MgCl2溶液中,Cl- 的物质的量为,D错误;故选C。15、A【解析】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中含有自由电子或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详解】A熔融KCl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属于电解质,故A符合题意;BNaOH溶液可以导电,但为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故B不符合题意;CNaCl晶体虽为电解质,但晶体中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能导电,故C不符合题意;D液氯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能导电,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A。16、D【解析】A铝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铝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一定由分子构成,故A错误;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属于混合物,也可能属于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故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故B错误;C七氧化二锰是金属氧化物,但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D纯硫酸是纯净物,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D正确;故选D。17、B【解析】A. 蒸馏操作时,为使冷凝管内充满水,并防止冷凝管破裂,冷凝水的流向为下进上出,A正确;B. 分液操作时,从下口放出下层液体后,再将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口倒出,B错误;C. 在制备蒸馏水时,为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应在加热前,往蒸馏烧瓶内加入碎瓷片,C正确;D. 若液态混合物中一种物质在不互溶的溶剂里有相差较大的溶解度,可采用萃取法;若两种液体不互溶,可采用分液法;若互溶液体的沸点相差较大,可采用蒸馏法,D正确。故选B。18、C【解析】氮气和一氧化碳都是双原子分子,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所含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未明确条件是否是相同温度和压强,无法计算已知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详解】氮气和一氧化碳都是双原子分子,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所含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所以相同物质的量的氮气和一氧化碳的质量、分子数、原子数、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但未明确条件是否是相同温度和压强,无法计算和比较已知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故选C。【点睛】本题是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题,了解质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和明确计算气体体积的条件是解本题的关键。19、C【解析】A.根据与稀盐酸产生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判断溶液所含离子;B.硫酸钡和氯化银均为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C.根据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进行判断;D.利用难溶的碳酸盐的性质进行分析。【详解】A. 与稀盐酸产生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是HCO3-、CO32-、SO32-、HSO3-等,不能证明一定是CO32,A项错误;B.当溶液中含Ag+时,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因而不一定有SO42,也可能含有Ag+,B项错误;C.检验NH4+的正确方法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会产生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项正确;D.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溶液中可能含有Ca2+或者Ba2,D项错误;答案选D。【点睛】常用检验离子的方法是气体法还是沉淀法,掌握检验物质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C【解析】根据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目、气体摩尔体积、质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详解】A.1个OH-含有10个电子,故1mol OH含有10mol电子,即电子数为10NA个,故A错误;B. 一个氢氧化铁胶体粒子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故形成的胶粒的个数小于0.01NA个,故B错误;C. NO2与N2O4的最简式均为NO2,故23g混合物中含有的N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则含NA个氧原子,故C正确;D. 标准状况下,乙醇(酒精)是液态,故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物质的量,故D错误。故选C。【点睛】某物质中,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等于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乘以原子下角标系数,例如:0.5mol NO2含有1mol氧原子。21、A【解析】由图可知,在该反应中失去电子,被氧化,则在反应中作还原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被还原,在反应中作氧化剂,答案选A。【点睛】还原剂和氧化剂在反应物中,反应中,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在生成物中。22、C【解析】A溶液不能蒸干,且酒精灯灯芯温度低,加热过长或受热不均匀,导致蒸发皿破裂,故A正确;B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或玻璃塞上凹槽与漏斗口侧面的小孔对齐,可平衡压强,而没有打开时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难以滴下,故B正确;C液体静置不分层,说明萃取剂与原溶剂互溶,与萃取剂的量无关,故C错误;D冷凝管没有通水或先加热后通水,冷凝管受热不均匀,导致冷凝管破裂,故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C CuO Cu2(OH)2CO34H+2Cu2+3H2OCO2 Cu2(OH)2CO32CuO+H2OCO2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物质的分类、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分类方法很多,其中按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特点可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化合物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其中盐按组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按是否溶于水可分为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离子方程式书写时遵循一写二拆三删四查的原则。其中可溶性强电解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物、单质、气体、氧化物、弱电解质、水不拆,保持化学式的形式。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详解】(1)铜绿是碱式碳酸铜的俗称,所以Cu2(OH)2CO3属于碱式盐。本小题答案为:C。(2)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则B为氧化铜,化学式为CuO。本小题答案为:CuO。(3)由信息可知“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则铜绿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H)2CO34H+2Cu2+3H2OCO2。本小题答案为:Cu2(OH)2CO34H+2Cu2+3H2OCO2。(4)反应中铜转化为铜绿,铜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有价态变化,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是铜绿与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是复分解反应,没有价态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是铜盐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是复分解反应,没有价态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是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是分解反应,没有价态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是氧化铜与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是置换反应,有价态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本小题答案为:。(5)铜绿在受热时可直接分解生成物质B、CO2和水,因为B为CuO,则铜绿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点睛】解答本题时可根据物质的分类方法结合物质的俗称和物质组成进行解答;反应为碱式碳酸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改成离子方程式即可;依据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结合反应过程的特征分析判断。24、AgNO3 Na2CO3 Ba2+CO32-=BaCO3 CuSO4 CaCO3、Na2SO4、KNO3 CaCO3、BaCl2、KNO3 【解析】(1)由离子共存可知,Ag+只能结合NO3-形成硝酸银、剩下的离子中Ba2+只能结合Cl-形成氯化钡、最后的离子结合形成碳酸钠,然后根据A、B能够与盐酸反应的现象判断A、B组成,从而明确A、B、C的名称,书写B和C的溶液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固体粉CaCO3、Na2SO4、BaCl2、CuSO4溶于水有沉淀、无色溶液,则能排除CuSO4,因为CuSO4溶于水显蓝色;难溶物溶于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钙,硫酸钠和氯化钡不会同时存在。【详解】(1)A、B、C为三种无色可溶盐,则Ag+只能结合NO3-形成AgNO3、剩下的离子中Ba2+只能结合Cl-形成BaCl2,另一种物质则为Na2CO3;A溶液、B溶液均可与盐酸反应,其中A产生白色沉淀,则A为AgNO3;B与盐酸产生气泡,所以B为Na2CO3,C不与盐酸反应,则C为BaCl2,将B和C的溶液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CO32-=BaCO3;故答案为AgNO3;Na2CO3;Ba2+CO32-=BaCO3;(2)有一包固体粉末由CaCO3、Na2SO4、BaCl2、CuSO4中的两种物质组成,取样品加水,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能够溶于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则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且硫酸钠与氯化钡不会同时存在;得到无色溶液,该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CuSO4,因为CuSO4溶于水显蓝色,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uSO4,该固体粉末含有的三种物质可能为:CaCO3、Na2SO4、KNO3或CaCO3、BaCl2、KNO3,故答案为CuSO4;CaCO3、Na2SO4、KNO3;CaCO3、BaCl2、KNO3。【点睛】本题考查了未知物的检验,注意掌握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明确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反应现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5、C A 【解析】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在饱和情况下,通过改变溶液温度而使其中的一种物质结晶析出,达到分离的效果;互溶的液体利用沸点相差比较大,采取蒸馏法分离。【详解】由图可以知道,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碳酸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利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分离,即用热水把固体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等液体冷却后,因为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而NaCl小,所以碳酸钠析出,而氯化钠留在母液当中,反复多次也可以提纯,故可用“溶解、结晶、过滤”的方法分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由表可以知道乙二醇和丙三醇互溶的液体,沸点相差比较大,可用蒸馏法分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26、产生水蒸气 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 3Fe4H2O(g)Fe3O44H2 H2O Fe3O4 吸收未反应的水蒸气(或干燥H2)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玻璃管内壁上有水珠生成 A 收集H2并检验其纯度 【解析】装置A中水受热生成水蒸气,B中高温条件下铁与水蒸气反应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混有水蒸气的氢气经过干燥管D干燥后进入E装置,与CuO反应生成Cu单质,加热E之前应该先通氢气把装置中的氧气排尽,防止氢气与氧气混合加热发生爆炸,以此解答该题。【详解】(1)铁与水蒸气反应的条件是高温,水的状态是气体,所以A装置的作用是产生水蒸气;反应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烧瓶底部放碎瓷片的作用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2)装置B中是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水是氧化剂,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升高,铁是还原剂,四氧化三铁是氧化产物;(3)E是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气体进入E装置前要干燥,否则会有危险,硬质玻璃管可能炸裂,因此D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水蒸气(或干燥H2);(4)氢气还原氧化铜得到铜和水,即H2+CuOCu+H2O,所以E中的实验现象是硬质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硬质玻璃管右端管壁有液滴生成;(5)若先点燃B处,铁会与氧气先发生反应,所以须先点燃A处;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混有空气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E处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验证氢气的纯度,方法是:收集一试管气体,将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若发出噗的声音,说明气体纯净;若发生尖锐爆鸣声,说明气体不纯。【点睛】本题考查了铁与水蒸气反应的探究实验,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注意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这个实验对产物氢气进行检验,把握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掌握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27、 H2SO4 FeSO4 过滤 蒸发结晶【解析】某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FeSO4、较多的Cu2+、H+和少量的Na+,先加过量铁粉,过滤,得到的溶液为FeSO4,固体为Cu和多余的铁,再向固体中加过量稀硫酸,过滤得到Cu,溶液B为FeSO4,蒸发结晶得到硫酸亚铁晶体。(1)工业废水中加入过量的铁粉,除了中和酸,还与铜离子反应生成铜,该过程的主要目的是除去铜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Cu2+ =Fe2+ + Cu,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用“单线桥”表示为,故答案为:;(2)试剂A为稀硫酸,生成物B为FeSO4,故答案为:H2SO4;FeSO4;(3)操作I为过滤,操作II为蒸发结晶,故答案为:过滤;蒸发结晶。28、2Cl2+2Ca(OH)2=Ca(ClO)2+ CaCl2+2H2O A )KMnO4 得到 5 1.5mol·L-1 56L 5mol 【解析】(1)利用氯气与石灰乳制备漂白粉,该反应为2Cl2+2Ca(OH)2=Ca(ClO)2+ CaCl2+2H2O;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2Cl2+2Ca(OH)2=Ca(ClO)2+ CaCl2+2H2O。 (2)贮存很久的漂白粉部分发生变质生成碳酸钙,所以用含CaCO3的Ca(ClO)2跟浓盐酸制Cl2,Cl2中必然含有CO2、H2O、HCl等杂质,一定不含氧气,A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A。(3)根据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反应可知,高锰酸钾中锰元素化合价由+7价降低到+2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做氧化剂;2 mol KMnO4在反应中得到电子10mol,所以1molKMnO4在反应中得到电子5mol;当有1molKMnO4恰好和盐酸全部完全反应,生成1molKCl和1molMnCl2,含有氯离子的总量为3mol,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2=1.5mol·L-1;根据反应关系:2KMnO4-5Cl2可知,1molKMnO4完全反应生成氯气2.5 mol,产生的Cl 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5×22.4=56L;根据反应可知, 16 mol HCl参加反应,有10mol HCl被氧化,所以当有1mol KM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