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三中学化学高一上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68523048
资源大小:246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三中学化学高一上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doc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氨水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C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D硫酸钡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2、下列各组微粒中,核外电子数相等的是( )ANa和ClBCl和ArCMg和Mg2DS和S2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还原反应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元素化合价降低C物质中某元素失去电子,则此物质是氧化剂D还原剂中至少有一种元素被氧化4、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基础。下列与“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正确的( )A现有CO、CO2、O3三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1molO,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21B5.6g CO 和22.4L CO2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一定相等C标准状况下,11.2 L 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16 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32Dn g Cl2中有m个Cl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可表示为 35.5m/n5、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不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盐酸+NaOH溶液BCaCl2溶液+AgNO3溶液CFe+CuSO4溶液DC+O26、在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K+、Na+、HCO3-、OH- BCl-、Cu2、CO32-、K+CNH4+、K+、OH-、SO42- DK、Mg2、Cl-、SO42-7、下列逻辑关系图中正确的是()ABCD8、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现有、,可以按某个标准判断与其他三种不同;也可按某个标准判断与其他三种不同B在物质分类时,一般是先分类,再定标准,这样就不会有误了C树状分类法是唯一能表示物质分类的方法D胶体、溶液、浊液分属不同类别的本质是其透过滤纸的性质不同9、对于某些常见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B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C加入氯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Ag+D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10、铊(Tl)盐与氰化钾(KCN)被列为A级危险品。已知下列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Tl3+ + 2Ag=Tl+ + 2Ag+,Ag+ + Fe2+=Ag + Fe3+,Fe + 2Fe3+=3Fe2+,下列离子氧化性比较顺序正确的是ATl3+Fe3+Ag+BFe3+Ag+Tl3+CTl+Ag+Fe2+DTl3+Ag+Fe2+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澄清石灰水与盐酸反应:H+OH-=H2OB醋酸溶液与碳酸钠溶液:CO32-+2H+=CO2+H2OC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Mg+2H+2Cl-=MgCl2+H2D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镁溶液反应:Mg2+2OH-=Mg(OH)212、溶液中有0.2mol XO4-,加入0.3mol Na2SO3恰好反应,已知Na2SO3被氧化成Na2SO4,则还原产物中X的化合价为A+1 B+3 C+4 D013、3.6g碳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反应后生成的混合气体相对氢气的密度是16,则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是(相对密度指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物质的密度之比)A3.3 g B6.3 g C8.4 g D13.2 g14、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无色溶液中:Na+、Fe3+、Cl、SO42B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Ba2+、K+、NO3、OHC在强碱性溶液中:Na+、K+、NO3、CO32D滴加紫色石蕊试剂显红色的溶液中:K+、Fe2+、Cl、CO3215、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ANa2CO3=2Na+CO32- BBa(OH)2=Ba2+OH-CH2SO4=H22+SO42- DKNO3=K+N5+3O2-16、一个密闭容器,中间有一可自由滑动的隔板(厚度不计)将容器分成两部分,当左边充入8molN2,右边充入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共64g时,隔板处于如图位置(保持温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左边CO和CO2分子数之比为1:3B右边CO的质量为14gC右边气体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氧气密度的2倍D若改变右边CO和CO2的充入量而使隔板处于距离右端处,若保持温度不变,则前后两次容器内的压强之比为5:6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AF是中学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已知A是厨房中常见的一种调味品,D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单质,F是一种黑色固体,F常用作催化剂,回答下列各题:(1)四个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2)写出两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18、有四种元素 A、B、C、D,其中 B2离子与 C+离子核外都有二个电子层,B 原子的质子数与 C 原子的质子数之和等于 D 原子的质子数,A 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变成一个质子,试回答:(1)A、B、C、D 的元素符号分别为_、_、_、_。(2)B2的电子式为_,D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B与C形成的简单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19、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密度为1.16 g·cm3)配制成1 mol·L1的稀盐酸。现实验室仅需要这种盐酸220 mL,试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稀盐酸时,应选用容量为_mL的容量瓶。(2)经计算需要_mL浓盐酸,在量取时宜选用下列量筒中的_。A5 mL B10 mL C25 mL D50 mL(3)在量取浓盐酸后,进行了下列操作:等稀释的盐酸的温度与室温一致后,沿玻璃棒注入250 mL容量瓶中。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至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12 cm时,改用。在盛盐酸的烧杯中注入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动,使其混合均匀。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至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上述操作中,正确的顺序是(填序号)_。其中中的操作中。处填“改用_。”(4)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影响所配溶液的浓度(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用天平(不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_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读数时俯视量筒,所配溶液的浓度_用胶头滴管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所配溶液的浓度_20、氯化钾样品中含有少量碳酸钾、硫酸钾和不溶于水的杂质。为了提纯氯化钾,先将样品溶于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再将滤液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1)检验滤液中的SO42-的方法是_。(2)试剂I的化学式为_,加入过量试剂I后,对应的实验操作是_,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_。(3)试剂II的化学式为_,中加入过量试剂II的目的是_。(4)试剂III的名称是_,操作为_、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KCl晶体。21、A、B、C、D、E 5瓶透明溶液,分别是HCl、BaCl2、NaHSO4、Na2CO3、AgNO3溶液中的一种。已知:A与B反应有气体生成 B与C反应有沉淀生成C与D反应有沉淀生成 D与E反应有沉淀生成A与E反应有气体生成 在和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是同一种物质请填空:(1)在和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2)A是_,B是_,C是_,D是_,E是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A同种元素组成的可以为纯净物或混合物;B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C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D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完全电离的为强电解质。【详解】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O3组成的是混合物,故A错误;B氨水导电,是因为氨气和水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为电解质,氨气不能电离,氨水为溶液,所以氨水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酸,如NaHSO4水溶液中也可以电离出氢离子,故C错误;D硫酸钡熔融状态完全电离,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选项D是易错点,注意强电解质不一定易溶于水,如CaCO3、BaSO4都是难溶于水的,但溶于水的部分全部电离,因此硫酸钡、碳酸钡都是强电解质;易溶于水的也不一定是强电解质,如醋酸等,故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无必然联系。2、B【解析】分析: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金属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减电荷数,简单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加电荷数。详解:A、钠原子有11个电子,Na核外电子总数为10,氯原子有17个电子,Cl核外电子总数为18,故A错误。B、氯原子有17个电子,Cl核外电子总数为18,Ar有18个电子,故B正确;C、Mg原子有12个电子,Mg2核外电子总数为10, 所以C选项是错误的;D、硫原子的有16个电子,S2核外电子总数是18,故D错误;答案选B。3、D【解析】试题分析:A化学反应3O2=2O3,该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项错误;B电子带负电,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元素化合价升高,B项错误;C物质中某元素失去电子,则此物质是还原剂,C项错误;D还原剂中必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D项正确;答案选D。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4、D【解析】A. CO、CO2、O3三种气体,它们含有的氧原子个数之比为1:2:3,则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设都为1mol,则n(CO)=1mol,n(CO2)=mol,n(O3)=mol,则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2,故A错误;B. 气体的状况不知无法求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C.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所以M气体的摩尔质量是32g/mol,故C错误;D. ngCl2的物质的量为n/71mol,所含氯原子数为:2NA×n/71,则有2NA×n/71=m,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可表示为35.5m/n,故D正确;故选D。5、D【解析】A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发生酸碱中和反应:H+OH-=H2O,是离子反应;BCaCl2溶液和AgNO3溶液混合,发生复分解反应:Cl-+Ag+=AgCl,是离子反应;CFe投入CuSO4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Fe+Cu2+=Fe2+Cu,是离子反应;DC和O2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不是离子反应,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离子反应是有离子参加或生成(或既有离子参加,又有离子生成)的反应,在溶液中进行的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大多数都是离子反应。6、D【解析】溶液无色,则有颜色的离子不能存在,离子之间能大量共存,则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以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双水解反应等。【详解】AHCO3-与OH-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项错误;BCu2有颜色,不能大量存在,故B错误;CNH4+与OH-反应生成弱电解质一水合氨和水,故C项错误;D溶液无色,且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项正确。答案选D。7、D【解析】A.气溶胶也是胶体,选项A不正确;B.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选项B不正确;C.碳酸盐可以是钠盐或钾盐,选项C不正确;D.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出阴阳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上述情况下,都不能电离出阴阳离子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选项D正确;答案选D。8、A【解析】A如果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可以判断N2与其他三种不同,如果根据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可以判断与其他三种不同,A选项正确;B物质分类时,一般是先定标准,再进行分类,B选项错误;C标准不同,物质分类的方法不同,如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等,C选项错误;D胶体、溶液、浊液分属不同类别的本质是三者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D选项错误;答案选A。9、C【解析】A.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钙等;B. 可能生成AgCl沉淀;C.氯化银沉淀不溶于过量的稀硝酸;D.无色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硫。【详解】A. 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钡,碳酸钙等,故无法判断原溶液存在的离子,故错误;B. 产生沉淀可能是硫酸钡,还可能是氯化银,原溶液不一定有硫酸根存在,故错误;C. 产生沉淀一定是氯化银,故原溶液中一定存在Ag+,故正确;D. 无色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二氧化硫,原溶液不一定有碳酸根存在,故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10、D【解析】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据此判断氧化性强弱。【详解】反应TI3+2Ag=Tl+2Ag+中, 氧化剂是Tl3+,氧化产物是Ag+,所以氧化性Tl3+>Ag+;反应Ag+Fe2+=Ag+Fe3+中,氧化剂是Ag+,氧化产物是Fe3+,所以氧化性Ag+>Fe3+ ;Fe+2Fe3+=3Fe2+中, 氧化剂是Fe3+,氧化产物是Fe2+,所以氧化性Fe3+> Fe2+;所以氧化性强弱顺序是:Tl3+Ag+Fe2+;故选D。11、A【解析】A. 澄清的石灰水跟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A正确;B项,醋酸为弱电解质,不能拆,故B错误;C,氯化镁为强电解质,所以要拆开并删去氯离子,故C错误;D项,钡离子与硫酸根要形成沉淀,漏写了,故D错误。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12、C【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分析。【详解】设还原产物中X的化合价为y,XO4-中X的化合价为+7价,Na2SO3被氧化成Na2SO4,S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升至+6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0.2mol×(+7)-y=0.3mol×(+6)-(+4),解得y=+4,答案选C。13、B【解析】3.6g碳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反应后生成的混合气体相对氢气的密度是16,根据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32g/mol,CO的摩尔质量是28g/mol,CO2的摩尔质量是44g/mol,设CO为xmol,CO2为ymol,则根据C原子守恒有x+y,根据摩尔质量的公式Mm/n,得32= ,解得x=0.225mol,则CO的质量为0.225mol×28g/mol=6.3g,答案选B。14、C【解析】离子间如果不发生化学反应,则可以大量共存,结合离子的性质和题干限制条件分析解答。【详解】A、在溶液中铁离子为黄色,不是无色,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铁离子会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强碱性溶液中,这些离子都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D、滴加紫色石蕊试剂显红的溶液应该显酸性,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反应,所以不能大量共存,且亚铁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也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C。【点睛】掌握离子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注意掌握发生下列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情况:发生复分解反应,即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生成难电离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氧化性离子,比如Fe3+、NO3(H+)、ClO、MnO4等与还原性离子,比如S2、I等不能大量共存。15、A【解析】A、碳酸钠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2CO3=2NaCO32,A正确;B、氢氧化钡是二元强碱,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B错误;C、硫酸是二元强酸,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C错误;D、硝酸钾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KNO3=KNO3,D错误,答案选A。点睛: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含有原子团的物质电离时,原子团应作为一个整体,不能分开。16、D【解析】左右两侧气体温度、压强相同,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左右体积之比为4:1,则左右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4:1,所以右侧气体物质的量=2mol,CO和CO2质量为64g,设CO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2-x)mol,28xg+44(2-x)g=64g,x=1.5mol,则CO的物质的量为1.5mol,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0.5mol,由此分析解答。【详解】左右两侧气体温度、压强相同,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左右体积之比为4:1,则左右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4:1,所以右侧气体物质的量=2mol,CO和CO2质量为64g,设CO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2-x)mol,28xg+44(2-x)g=64g,x=1.5mol,则CO的物质的量为1.5mol,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0.5mol;A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分子数之比,所以右边CO与CO2分子数之比为1.5mol:0.5mol=3:1,故A错误;Bm(CO)=nM=1.5mol×28g/mol=42g,故B错误;C相同条件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右边气体平均摩尔质量=32g/mol,与氧气摩尔质量相等,所以混合气体与氧气密度之比为1:1,故C错误;D若改变右边CO和CO2的充入量而使隔板处于距离右端处,则左右空间体积之比为2:1,充入二氧化碳和CO物质的量为4mol,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压强之比,所以其压强之比为(8+2)mol:(8+4)mol=5:6,故D正确;故答案为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 2NaCl+2H2O 2NaOH+H2+Cl2 MnO2 +4HCl(浓) MnCl2 + Cl2+2H2O 【解析】已知A是厨房中常见的一种调味品,为氯化钠,D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单质,为氯气,F是一种黑色固体, F常用作催化剂,为二氧化锰。据此解答问题。【详解】已知A是厨房中常见的一种调味品,为氯化钠,D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单质,为氯气,F是一种黑色固体, F常用作催化剂,为二氧化锰。则A为氯化钠,B为氢氧化钠,C为氢气,D为氯气,E为氯化氢,F为二氧化锰。(1)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四个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为。(2)反应为电解氯化钠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和氯气,方程式为:2NaCl+2H2O 2NaOH+H2+Cl2;为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化锰和氯气和水,方程式为:MnO2 +4HCl(浓) MnCl2 + Cl2+2H2O。【点睛】推断题抓住突破口是关键,如颜色,黄绿色的气体为氯气,红棕色的气体为二氧化氮等,抓住物质的用途,如氯化钠为厨房常用调味剂等。18、H O Na K 【解析】B2离子与C+离子核外都有二个电子层,所以B为O、C为Na,B原子的质子数与C原子的质子数之和等于D原子的质子数,推得D的原子序数为19,则D为K,A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变成一个质子,则A为H。【详解】(1)A、B、C、D依次为H元素、O元素、Na元素、K元素,元素符号分别为H、O、Na、K,故答案为H、O、Na、K;(2)B2-为O2-,电子式为,D为K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 与 C 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为过氧化钠或氧化钠,电子式为或,故答案为;或。19、250 21.6 C 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无影响 偏低 偏低 【解析】(1)依据配制溶液的体积选择容量瓶的规格;(2)依据c=计算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需要浓盐酸体积,依次选择合适的量筒;(3)依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排序;(4)分析不当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的影响,依据c=进行误差分析。【详解】(1)配制250mL浓度为1mol/L的稀盐酸,溶液的体积为250mL,所以应选择250mL的容量瓶;故答案为:250;(2)量分数为37.5%的浓盐酸(密度为1.16g/cm3)的物质的量浓度c=11.9mol/L,设需要浓盐酸的体积为V,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则V×11.9mol/L=250ml×1mol/L,解得V=21.0mL,依据大而近的原则,所以应选择25mL量筒;故答案为:21.0;C;(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所以正确的顺序为:;其中中的操作中。处填“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4)用天平(不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则所称固体的质量一样多,所配溶液的浓度无影响;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读数时俯视量筒,则所量液体偏少,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用胶头滴管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加蒸馏水偏多,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仪器以及误差分析,注意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易错点为(4)用天平(不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则所称固体的质量一样多。20、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先向其中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有SO42,反之则无; BaCl2; 过滤 Ba2+SO42=BaSO4 Ba2+CO32=BaCO3 K2CO3 除去多余的Ba2 盐酸 蒸发浓缩 【解析】(1)首先在试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若有BaSO4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有SO42;(2)用氯化钡溶液,能同时除去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根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3)为除去过量的钡离子选用K2CO3作试剂,不仅能除去钡离子同时还生成氯化钾;(4)试剂的名称是盐酸,操作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KCl晶体。【详解】(1)首先在试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若有BaSO4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有SO42,反之则无,故答案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先向其中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有SO42,反之则无;(2)要除掉杂质离子硫酸根和碳酸根,应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碳酸根和硫酸根生成不溶于水的钡盐,同时生成氯化钾,离子方程式为:SO42+Ba2=BaSO4,CO32+Ba2=BaCO3,故答案为BaCl2;过滤;Ba2+SO42=BaSO4,Ba2+CO32=BaCO3;(3)要除掉多余的钡离子,要加入碳酸钾,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同时生成氯化钾,离子方程式为CO32+Ba2=BaCO3,故答案为K2CO3;除去多余的Ba2;(4)要除掉多余的碳酸根,要滴加适量的盐酸,碳酸根离子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操作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KCl晶体。故答案为盐酸;蒸发浓缩;【点睛】本题考查了除杂试剂的选取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点,解题关键: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21、AgCl Na2CO3 HCl AgNO3 BaCl2 NaHSO4 【解析】A与B反应有气体生成,则A、B分别为HCl、NaHSO4、Na2CO3中的一种;B与C反应有沉淀生成,则沉淀可能为硫酸钡、也可能为AgCl;C与D反应有沉淀生成,结合在和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是同一种物质,沉淀应为AgCl,则C为AgNO3,B为HCl,D为BaCl2;A与E反应有气体生成、D与E反应有沉淀生成,则A为Na2CO3,E为NaHSO4,则(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和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物质的化学式为AgCl;(2)由上述分析可知A、B、C、D、E的化学式分别是Na2CO3、HCl、AgNO3、BaCl2、NaHSO4。【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反应中的现象为鉴别推断物质的关键,注意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推断中沉淀为AgCl以及生成的气体为解答的突破口,题目难度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