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68523767
资源大小:262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届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48g O3所含的原子数为3NAB1mol NH3所含有的原子数为NAC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所含原子数为3 NAD0.1mol/L NaC1溶液中所含Na数目为0.1 NA2、某未知溶液可能含Cl、CO32、Na、SO42、Mg2+,取少量试液,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另取少量试液,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A一定有Cl B一定有SO42C可能有Mg2+ D一定没有CO32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三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N2、O2、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气体质量之比为112B三种气体的密度之比为111C三种气体的分子数之比为111D三种气体原子数之比为11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金属单质只体现还原性,金属阳离子只体现氧化性B能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物质是电解质C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必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D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美丽的光线)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形成的5、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到:“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 “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方法可用于分离A硝酸钾和氯化钾B四氯化碳和水C甲醇(沸点64.7)和丁醇(沸点117.6)D碘化钾和碘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 =Cu2+Ag澄清石灰水滴入稀盐酸中:Ca(OH)2+2H+ =Ca2+2H2O硫酸铜与烧碱溶液反应:CuSO4+2OH-Cu(OH)2+SO42铜与盐酸反应:Cu2H=Cu2H2用醋酸除去水垢:CaCO3+2H+Ca2+H2O+CO2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盐酸:CO32+2H+=CO2+H2O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全部错误7、0.1 mol铁粉与含0.1 mol硫酸铁的溶液混合后充分后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氧化产物为0.1 molB还原产物为0.1 molC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共0.2 molD氧化产物为0.2 mol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H+OHH2O BNaHSO4溶液与NaOH反应:H+ + OH=H2OC铁与H2SO4反应:Fe+2H+Fe3+H2 DNaHCO3溶于盐酸中:CO32- +2H+CO2+H2O9、某溶液中只含Na、Al3、Cl、,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c(Al3)和c()之比为:A34B12C14D3210、从100mL5的盐酸中取出10mL,再稀释到200mL,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0.05B0.25C0.025D0.5011、向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下列有关这三种气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时,三种气体的密度关系:B温度、密度相同时,三种气体的压强关系:C质量、温度、压强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体积关系:D温度、压强、体积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质量关系:12、12 mL 0.1 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 mL 0.02 mol·L1的K2Cr2O7(重铬酸钾)溶液完全反应。已知Na2SO3被K2Cr2O7氧化为Na2SO4,则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A2B3C4D513、已知氯酸钠(NaCl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3+6HCl=NaCl+3Cl2+3H2O,则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A61 B51 C31 D2114、如图为常见玻璃仪器组成的六种实验装置,根据需要加入液体或者固体试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有P2O5固体的E不能用于干燥氨气BA、B装置能用于收集Cl2,又能用于收集NOCC、D装置可以用于尾气处理,能防止液体倒吸到气体发生装置中DF 装置可用于合成氨实验中,若装入浓硫酸可以干燥、混合并能大致观察H2和N2的体积比15、已知:6.72 L NH3(标准状况下)1.204×1023个H2S分子5.6 g CH40.5 mol HCl,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体积大小:B原子数目:C密度大小:D质量大小:16、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NO3是还原剂,其中氮元素被氧化B生成物中的N2是氧化产物,K2O是还原产物C每转移1 mol电子,可生成N2的体积为35.84 LD若有65 g NaN3参加反应,则被氧化的N的物质的量为3 mol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A、B、C、D、E 都是前20号元素中的常见元素,且核电荷数递增。A原子没有中子;B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差等于电子层数;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4.6gD单质与足量盐酸作用可产生2.24LH2(标准状态下);E的一价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B、D的元素符号:A_;B_;D_。(2)C离子的电子式_;E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3)写出电解D、E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4)工业上将E的单质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粉精,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漂粉精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某种物质,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18、AE 是核电荷数均小于 20 的元素。已知:A 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B 原子的 L 层电子数是 K 层电子数的 3 倍;C 元素的原子 M 层比 L 层电子数少 1 个;D 元素的+2 价阳离子和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E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 B 相同。(1)写出五种元素的元素符号:A_;B_;C_;D_;E_。(2)写出 D2+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3)写出 C 形成离子时的电子式_。(4)A 与 B 可形成两种化合物,其原子个数比分别为 2:1 和 1:1,且这两种化合物中电子总数分别为 10和 18。请写出这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_、_。(5)A 元素与 C 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电离方程式:_。19、ClO2作为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将逐渐用来取代Cl2成为自来水的消毒剂。已知ClO2是一种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气体,实验室制备ClO2的原理是用亚氯酸钠固体与氯气反应 :2NaClO2 + Cl2 =2ClO2 + 2NaCl。下图是实验室用于制备和收集一定量较纯净的ClO2的装置(某些夹持装置和垫持用品省略)。其中E中盛有CCl4液体(用于除去ClO2中的未反应的Cl2)。(1)仪器P的名称是_。(2)写出装置A中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B装置中所盛试剂是_。(4)F为ClO2收集装置,应选用的装置是_(填序号),其中与E装置导管相连的导管口是_(填接口字母)。20、实验室需要0.2 mol/L NaOH溶液450 mL和0.5 mol/L硫酸溶液500 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l)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一定不需要的是 _(填字母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填仪器名称)。(2)在配制NaOH溶液时: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_g;若NaOH溶液在转移至容量瓶时,洒落了少许,则配置的溶液浓度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3)在配制硫酸溶液时:所需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如果实验室有15 mL、20 mL、50 mL量筒,应选用 _mL量筒最好。21、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试回答:(1)x表示_,y表示_。(2)当xy > 10时,该微粒是_(选填“阳离子”或“阴离子”或“原子”) (3)当时,该微粒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则该微粒的符号为_,该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_(4)当y2的中性原子M跟y7的中性原子N化合时,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解析】A正确;B错,1mol NH3 所含有的原子数为3NA;C错,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D错,无溶液体积无法计算;2、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离子共存与检验。“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结合题干条件说明白色沉淀是BaSO4,“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白色沉淀是AgCl,由于在检验SO42-时加入BaCl2,带入了一部分Cl-,所以无法确认溶液中是否含有Cl-,再根据溶液电中性原则判断其它离子。【详解】由题目所给信息“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则CO32一定不存在(CO32+2H+=H2O+CO2);“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白色沉淀是BaSO4,结合题干中离子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白色沉淀是AgCl,由于在检验SO42-时加入BaCl2,带入了一部分Cl-,所以无法确认溶液中是否含有Cl-;根据溶液电中性原则,所以该溶液中还有阳离子Na+、Al3+、Mg2中的至少一种。综上分析,答案选A。【点睛】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为Ag+、SO32-、HSO3-、SO42-,对于离子种类鉴别时,需结合题干进行分析。3、C【解析】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故答案为C。4、D【解析】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金属阳离子可能具有还原性,如亚铁离子,故A错误;B.能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二氧化碳,故B错误;C.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可能是同一种,如:Cl2+H2O=HCl+HClO,故C错误;D.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是因为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形成的,故D正确;答案选D。5、C【解析】题中的分离方法为蒸馏。用于分离互溶的液体混合物。【详解】A. 硝酸钾和氯化钾应利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差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故错误;B. 四氯化碳和水不互溶,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错误;C. 甲醇(沸点64.7)和丁醇(沸点117.6)二者物理性质相似,要利用沸点差异进行分离,采用蒸馏的方法,故正确;D. 利用碘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用萃取的方法分离出碘化钾和碘的混合物中的碘,故错误。故选C。6、D【解析】判断离子方程式正确与否的方法一般是:(1)检查反应能否发生。(2)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3)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4)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5)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据此可以判断。【详解】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Cu+2Ag+ =Cu2+2Ag,故错误;澄清石灰水Ca(OH)2没有拆写成离子形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OH-+H+ =H2O,故错误;硫酸铜没有拆写成离子形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OH-Cu(OH)2,故错误;铜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后,与盐酸不反应,故错误;碳酸钙和醋酸都不能拆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2+H2O+CO2+2CH3COO-,故错误;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中HCO3不能拆开,离子方程式应为HCO3- H+CO2H2O,故错误。故答案选D。7、A【解析】n(Fe3+)=0.2mol,与铁粉发生Fe+2Fe3+3Fe2+,反应中铁粉为还原剂,Fe3+为氧化剂,Fe2+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以此解答该题。【详解】n(Fe3+)=0.2mol,与铁粉发生Fe+2Fe3+3Fe2+,0.1mol铁与硫酸铁完全反应,反应中铁粉为还原剂,Fe3+为氧化剂,Fe2+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则氧化产物为0.1mol,还原产物为0.2mol,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共0.3mol,只有A正确,故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把握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反应物都已知的条件下,需要首先判断过量。8、B【解析】A项,Fe(OH)3难溶于水应以化学式保留,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OH)3+3H+=Fe3+3H2O,错误;B项,NaHSO4属于强酸的酸式盐,应改写成Na+、H+、SO42-,NaOH属于强碱改写成Na+、OH-,正确;C项,Fe与硫酸反应生成FeSO4和H2,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错误;D项,NaHCO3属于弱酸的酸式盐,应改写成Na+和HCO3-,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H2O+CO2,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离子方程式常见的错误:(1)不符合客观事实(如C项);(2)拆分不正确,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改成离子形式,其余物质以化学式保留,如NaHSO4在水溶液中拆成Na+、H+、SO42-,NaHCO3拆成Na+、HCO3-;(3)漏写部分离子反应;(4)“”、“”、“=”、“”等符号使用错误;(5)不符合量的要求;(6)离子方程式不平,原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9、B【解析】令Na+、Al3+、Cl-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mol、2mol、1mol,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有n(Na+)+3n(Al3+)=n(Cl-)+2n(SO42-),据此计算SO42-的物质的量,同一溶液中离子浓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详解】令Na+、Al3+、Cl-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mol、2mol、1mol,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有n(Na+)+3n(Al3+)=n(Cl-)+2n(SO42-),即3mol+3×2mol=1mol+2n(SO42-),解得n(SO42-)=4mol,故溶液中c(Al3+) 和c(SO42-)为2mol:4mol=1:2。答案为B。10、B【解析】溶液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即:c1v1=c2v2,据此计算出将5molL-1盐酸10mL稀释到200mL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详解】5molL1盐酸10mL稀释到200mL,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5mol/L×0.01L/0.2L=0.25mol/L,故选B.11、B【解析】A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同温、同压时,气体的密度与其摩尔质量成正比,故A不选;B温度、密度相同时,气体的压强与其摩尔质量成反比,故选B;C质量、温度、压强均相同时,气体的体积与其摩尔质量成反比,故C不选;D温度、压强、体积均相同时,气体的质量与其摩尔质量成正比,故D不选。答案选B12、B【解析】本题没有给出具体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不能直接根据化学计量数列比例式计算。但题目给出了氧化剂,还原剂的量,所以只要找到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计量关系即可求出还原产物中Cr元素化合价,由此分析。【详解】还原剂与氧化产物、失电子数之间的关系为:Na2SO3Na2SO4失2e-;氧化剂与还原产物(设还原产物中Cr的化合价为x)、得电子数之间的关系为:K2Cr2O72得2(6-x)e-,因为n(Na2SO3)=0.012L×0.1mol/L=0.0012mol,n(K2Cr2O7)=0.02L×0.02mol/L=0.0004mol,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列方程式:0.0012mol×2e-=0.0004mol×2(6-x)e-,解得x=3,答案选B。【点睛】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建立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的计量关系。13、B【解析】NaClO3+6HClNaCl+3Cl2+3H2O中,氯酸钠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盐酸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氧化剂为NaClO3,由此得到还原产物为1mol,还原剂为HCl,HCl被氧化,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氧化产物为5mol,则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5:1。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电子守恒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参加反应的氯化氢没有全部被氧化,一部分起酸的作用转化为氯化钠。14、B【解析】A、五氧化二磷是一种酸性干燥剂,而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所以不能用五氧化二磷干燥氨气,故A正确。B、一氧化氮易和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C、C、D装置均具有缓冲结构,用于尾气吸收,能防止液体倒吸到气体发生装置中,故C正确。D、F装置用于合成氨实验, 若装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气体,并且利用F中气泡的多少能大致观察H2和N2的体积比, 故D正确。本题正确选项为B。15、B【解析】标准状况下6.72 L NH3的物质的量为=0.3mol,1.204×1023个H2S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5.6 g CH4的物质的量为=0.4mol,0.5 mol HCl的物质的量为0.5mol,物质的量大小顺序为。【详解】A项、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物质的量大小顺序为,则体积大小为,故A正确;B项、NH3中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3mol×4=1.2mol,H2S含有的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3=0.6mol,CH4含有的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5=2mol,HCl含有的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2=1mol,原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原子数目大小为,故B正确;C项、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NH3相对分子质量为17,H2S相对分子质量为34,CH4相对分子质量为16,HCl相对分子质量为36.5,故密度大小为,故C错误;D项、NH3质量为17g/mol×0.3mol=5.1g,H2S质量为34g/mol×0.2mol=6.8g,CH4量为16g/mol×0.4mol=6.4g,HCl质量为36.5g/mol×0.5mol=18.25g,故质量大小为,故D错误;故选B。【点睛】掌握和理解应用万能公式n=cV是解答关键。16、D【解析】A、KNO3中氮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价,KNO3是氧化剂。氮元素被还原;NaN3中氮元素化合价由升高为0价,NaN3为还原剂,A错误;B、根据A中分析可知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K2O不是还原产物,也不是氧化产物,B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转移10mol电子,产生16mol气体,现若转移1mol电子,产生1.6mol气体,在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35.84 L,其他条件下不一定是35.84L,C错误;D、若有65 g NaN3即1mol氮化钠参加反应,则被氧化的N的物质的量为3 mol,D正确。答案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H C Na 2NaCl+2H2OCl2+H2+2NaOH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a(ClO)2+CO2+H2O=CaCO3+2HClO 【解析】A、B、C、D、E 都是前20号元素中的常见元素,且核电荷数递增。A原子没有中子,说明A是H;B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差等于电子层数,假设有两个电子层,次外层电子数为2,则B原子的K、L层依次排有2、4个电子,B为碳;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C为O;4.6gD单质与足量盐酸作用可产生2.24LH2(标准状态下),D为金属,2.24LH2物质的量为0.1 mol如果为金属镁,则MgH2,则镁为2.4g,如果是金属铝,则2Al3H2,则铝为1.8g,如果是金属钠,则2NaH2,则钠为4.6g,故D为金属钠;E的一价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说明E为非金属元素氯;【详解】根据前面分析得出A为H,B为C,D为Na,故答案为A:H;B:C;D:Na;C离子为氧离子,其电子式,故答案为;E的离子为氯离子,其离子结构示意图,故答案为;D、E形成化合物为NaCl,电解D、E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aCl+2H2OCl2+H2+2NaOH,故答案为2NaCl+2H2OCl2+H2+2NaOH;工业上将E即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粉精,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故答案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漂粉精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某种物质,即漂粉精溶于水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次氯酸,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故答案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18、H O Cl Mg S H2O H2O2 HCl=H+Cl- 【解析】A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则A为H;B原子的L层(第二层)电子数是K层(第一层)电子数的3倍,即第二层6个电子,则B为O;C元素的原子M层(第三层)比L层电子数少1个,即第三层7个电子,C为Cl;氖原子电子数为10,即D元素核外电子数为12,D为Mg;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B相同且E原子序数小于20,E为S。【详解】A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则A为H;B原子的L层(第二层)电子数是K层(第一层)电子数的3倍,即第二层6个电子,则B为O;C元素的原子M层(第三层)比L层电子数少1个,即第三层7个电子,C为Cl;氖原子电子数为10,即D元素核外电子数为12,D为Mg;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B相同且E原子序数小于20,E为S。(1)A:H B:O C:Cl D:Mg E:S(2)镁离子;(3)氯离子,电子式加中括号。;(4)A 与 B 可形成H2O和H2O2(5)氢原子和氯原子形成氯化氢,属于强电解质,完全电离,HCl=H+Cl- 。19、分液漏斗 MnO2+4H+2Cl Mn2+ +Cl2 +2H2O 饱和食盐水 d 【解析】(1)实验室用浓盐酸和Mn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Cl2,浓盐酸应盛装在分液漏斗中,则P为分液漏斗;(2)浓盐酸和Mn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 Mn2+ +Cl2 +2H2O;(3)生成的氯气中混有HCl和水,为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根据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的性质,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气体中混有的HCl杂质,然后用浓硫酸干燥除去水,故B装置中所盛试剂是:饱和食盐水;(4)ClO2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气体,且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进行尾气处理,故用双孔橡皮塞,答案为:;d。八、元素或物质推断题20、AC 烧杯、玻璃棒 4.0 偏低 13.6 15 【解析】根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分析所需要的实验仪器,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进行操作过程中的实验误差分析。【详解】A为平底烧瓶、C为分液漏斗,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不会使用到烧瓶和分液漏斗;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还缺少玻璃棒和胶头滴管,故答案为AC,烧杯、玻璃棒 ;配制0.2 mol/L NaOH溶液450 mL,需要500mL容量瓶,故计算需要用500mL,即m(NaOH)=0.20.5Lg/mol=4.0g,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4.0g;若NaOH溶液在转移至容量瓶时,洒落了少许,即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配置的溶液浓度偏低,故答案为4.0,偏低;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浓度为:=18.4mol/L,配制500,mL 0.5mol/L的硫酸,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0.5mol/L×0.5L=18.4mol/LV,V0.0136L=13.6mL,根据“大而近”的原则选用15mL量筒,故答案为13.6mL,15mL。【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容量瓶容积的选用,计算时应按实际配置溶液的体积进行计算,在涉及溶液稀释的相关计算时,抓住溶液中的溶质保持不变这个特点进行计算。21、质子 最外层电子 阳离子 S2- MgCl2 【解析】分析:(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中数字表示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其化学性质;(2)判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否相等,据此解答;(3)y=8时,该微粒带2个单位负电荷,则x=2+8+8-2=16,为S2-离子;(4)当y=2的中性原子M的核外电子数为2+8+2=12,则M为Mg,y=7的中性原子N的核外电子数为2+8+7=17,N为Cl元素,据此解答。详解:(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中数字x代表质子数或核电荷数;y为最外层电子数,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2)当xy > 10,说明微粒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微粒带正电荷,为阳离子,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阳离子;(3) y=8时,该微粒带2个单位负电荷,则x=2+8+8-2=16,为S2-离子;其结构示意图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4) 当y=2的中性原子M的核外电子数为2+8+2=12,则M为Mg,y=7的中性原子N的核外电子数为2+8+7=17,N为Cl元素,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MgCl2,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Mg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