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68523846
资源大小:227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届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doc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2O3,电子总数为50,已知氧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M2O3的相对质量为102,则M原子核内中子数为()A10B12C14D212、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mol·L1和b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已知2ab,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氨水密度小于水)()A2w1w2Bw12w2C2w1<w2Dw1<w2<2w13、在2H2SSO22H2O3S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个数比为( )A21B12C11D16174、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气体单质在标准状况下体积约为22.4L,则一定含有2NA个原子B常温常压下,22g氧气和26g臭氧所含氧原子总数为3NAC常温常压下,22.4LH2O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D标准状况下,0.3molCO2中含有氧原子数0.3NA5、互为同位素的微粒是AH2 与 D2B氧气与臭氧C35Cl 与 37ClDCO 与 CO26、化学概念相互间存在如下 3 种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质与酸、碱、盐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C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D复分解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属于交叉关系7、2020 年春节前后,世界各地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疫情面前,我国人民众志成城,奋力战疫。下列防疫物品的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聚丙烯B聚碳酸酯C二氧化氯D丁腈橡胶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gCH4中含氢原子数为4NAB1mol·L1NaCl溶液含有NA个Na+C1molCu和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H2分子数为NAD常温常压下,22.4LCCl4中含有CCl4分子数为NA9、物质在反应中可表现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下面方程式中划线的物质,能在同一反应中同时表现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的有()Cu+2H2SO4(浓)=CuSO4+SO2+2H2OC+2 H2SO4(浓)=CO2+2SO2+2H2O8NH3+3Cl2=6NH4Cl+N23NO2+H2O=2HNO3+NOA B C D全部10、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某种离子,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Cl-B向某溶液中加稀 HCl,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O42-C向某溶液中加入稀 HCl,放出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有CO32-D向某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后加热,产生使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证明含有NH4+11、下列溶液中Cl浓度与100mL1mol·L1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A150mL 3mol·L1的FeCl3溶液 B300 mL 1mol·L1的NaCl溶液C150mL 2mol·L1的NH4Cl溶液 D300mL 3mol·L1的KCl溶液12、下列叙述与胶体知识无关的是A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会看到红褐色沉淀B江河入海口常有三角洲形成C在电影院看电影,会看到从放映室到银幕的光柱D“卤水点豆腐”13、对1 mol·L1的硫酸钠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中含有1 mol 硫酸钠B1 L溶液中含有142 g 硫酸钠C1 mol 硫酸钠溶于1 L水D从1 L溶液中取出500 mL,剩余溶液的浓度为0.5 mol·L114、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B胶体粒子带电荷C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现象 D胶体粒子直径在 1-100nm 之间15、36.5 g HCl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 g·mL1,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1 mol·L1B所得溶液中含有NA个HCl分子C36.5 g HCl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约为22.4 LD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w36.5/(1 000)16、某MgCl2溶液的密度为1.6g·cm-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10 %,300 mL该溶液中Cl-离子的物质的量约等于A4.0 mol B3.0 mol C2.0 mol D1.0 mol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 NaHSO4、 KHCO3、 Ba(NO3)2、 CaCl2、 NaNO3、 Mg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验步骤如下:取少量固体投入水中,既有气体生成,又有沉淀产生。过滤,取少量滤液加AgNO3溶液,无沉淀产生。再取少量滤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也无沉淀产生。(1)推断白色粉末中一定有_,一定没有_,不能确定的是_。(2)请写出实验步骤中产生气体的离子方程式:_。(3)请写出实验步骤中产生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18、有五瓶损坏标签的试剂,分别盛有AgNO3溶液、稀硝酸、盐酸、氯化钡溶液、碳酸钾溶液,为了确定各瓶中是什么试剂,将它们任意编号为A、B、C、D、E,用小试管各盛少量,多次进行两两混合反应,反应现象为:A与B、A与E产生沉淀,B与D、B与E产生沉淀,C与E、D与E产生气体,而C与D无反应现象。由此,可判定各试剂瓶中所盛试剂为:A_,B_,C_,D_,E_。另外,请写出下面要求的离子方程式。(1)A与E:_。(2)B与E:_。(3)C与E:_。19、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 mol/L。(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表示)_。A用30mL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浓盐酸的体积,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3)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对所配制的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在括号内填“偏大”,“偏小”,“无影响”)。a. 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观察凹液面_。b.最后经振荡、摇匀、静置时,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_。20、下列三套(、)均可以用来测量气体的体积(1)用该装置测定镁带与盐酸反应制氢气的体积,下列操作会导致数据偏大的是_(填编号)。a镁带中混有铝b镁带称量时没有用砂纸擦去氧化膜c液体量瓶读数时俯视d装置漏气(2)某同学用装置测定常温下产物二氧化碳的体积,其中Y型试管A为反应器,B中量气管的构造和滴定管类似,C为水准管。提供反应试剂:碳酸钙固体、碳酸钠固体、盐酸、硫酸溶液,因此B管中所装液体是_,若选择硫酸进行反应,请写出反应的原理_。(3)相对于装置、,装置测量气体的体积时精确度不高,请写出一条理由_。21、按要求填空(1)现有质量为m g的气体A,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 g/mol,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则: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个。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L。标准状况下V L该气体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d g/mL,则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_。(2)完成下列的化学用语:Al2(SO4)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N2O5是酸性氧化物,写出N2O5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硫酸镁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根据离子方程式H+OH-=H2O,写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详解】设M的质子数为x,2x+8×3=50,x=13;氧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则氧原子的质量数是16。设M的质量数为y,则2y+16×3=102,y=27,所以M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7-14=14,故选C。2、C【解析】设质量分数w1的氨水密度为1g/mL,质量分数w2的氨水的为2g/mL,质量分数w1的氨水的物质量浓度为a=mol/L,质量分数w2的氨水的物质量浓度为b=mol/L,由于2a=b,所以2×mol/L=mol/L,故21w1=2w2,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所以21,故2w12w2,故答案为C。【点睛】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难度中等,关键理解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根据c=表示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结合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进行判断。3、B【解析】试题分析:H2S中S的化合价由2价0价,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SO2中S的化合价由4价0价,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因此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选项B正确。考点:考查氧化剂和还原剂等知识。4、B【解析】A、任何气体单质在标准状况下体积约为22.4L,则一定含有NA个分子,不一定含2NA个原子,如标准状况下体积约为22.4L的臭氧,含有3NA个原子,故A错误;B、常温常压下,22g氧气和26g臭氧所含氧原子总物质的量为3mol,含氧原子总数为3NA,故B正确;C、常温常压下,H2O是液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水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D、0.3molCO2中含有氧原子数0.6NA,故D错误。答案选B。5、C【解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互为同位素原子具有以下特征,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研究对象为原子。【详解】A项、H2和D2属于氢气的单质,属于同一种物质,故A错误;B项、O3和O2都是由氧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C项、35Cl 与 37Cl都是氯元素的不同原子,属于同位素,故C正确;D项、CO 与 CO2都是化合物,不是原子,所以不是同位素,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同位素的判断,明确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是解本题的关键。6、D【解析】A. 酸、碱、盐属于电解质。B. 化合物包括酸、碱、盐、氧化物等。C. 氧化物包括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等。D. 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详解】A.酸、碱、盐属于电解质,电解质与酸、碱、盐属于包含关系,A正确。B.化合物包括酸、碱、盐、氧化物等,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B正确。C.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都是氧化物,两者为并列关系, C正确。D.复分解反应,无电子转移、化合价升降,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二者不是交叉关系,D错误。7、C【解析】A聚丙烯为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B聚碳酸酯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为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C二氧化氯为氧化物,是无机化合物,故C正确;D丁腈橡胶为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故答案为C。8、A【解析】A. 16gCH4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氢原子4mol,数目为4NA,故A正确;B、未给出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故B错误;C. Cu与稀硫酸不反应,故C错误;D. 常温常压下,四氯化碳是液体,22.4LCCl4的物质的量远大于1mol,含有CCl4分子数远多于NA,故D错误;故选A。点睛:涉及阿伏加德罗常数考点中常出现审题错误,容易忽视外界条件的限制。不要看到常温常压,就认为无法确定物质的物质的量,需要清楚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微粒个数等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9、B【解析】Cu+2H2SO4(浓)=CuSO4+SO2+2H2O,硫酸中硫元素化合价降低生成SO2,同时生成硫酸铜,所以硫酸表现氧化性和酸性,故符合题意;C+2 H2SO4(浓)=CO2+2SO2+2H2O,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硫酸只表现氧化性,故不符合题意;8NH3+3Cl2=6NH4Cl+N2,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氯气只体现氧化性,故不符合题意;3NO2+H2O=2HNO3+NO,二氧化氮中N元素部分得电子化合价降低,部分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所以二氧化氮既表现了氧化性又表现了还原性,故符合题意;本题答案为B。【点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具有还原性,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具有氧化性。10、B【解析】A、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B、能使钡离子产生沉淀的离子有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等,但只有硫酸钡不溶于盐酸;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D、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详解】A、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所以向某溶液中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不一定有氯离子,选项A错误;B、能使钡离子产生沉淀的离子有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等,但只有硫酸钡不溶于盐酸,所以向某溶液中加稀HCl,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O42-,选项B正确;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所以向某溶液中加入稀HCl,放出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原溶液中不一定有碳酸根离子,选项C错误; D、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检验方法中试纸不合理,选项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阴阳离子的检验,难度不大,注意C选项,和稀HCl放出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离子有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氢根离子。11、D【解析】10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为3mol/L。注意溶液中溶质离子的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只取决于物质电离出的离子的数目多少与溶质的浓度。【详解】10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为3mol/L。A、150mL3mol/L的FeCl3溶液中Cl-浓度为9mol/L,与10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不相等,选项A不符合;B、300mL1mol/L的NaCl溶液中Cl-浓度为1mol/L,与10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不相等,选项B不符合;C、150mL2mol/L的NH4Cl溶液中Cl-浓度为2mol/L,与10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不相等,选项C不符合;D、300mL3mol/L的KCl溶液中Cl-浓度为3mol/L,与10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相等,选项D符合;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与理解,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溶液中溶质离子的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只取决于物质电离出的离子的数目多少与溶质的浓度。12、A【解析】A项、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与胶体无关,故A正确;B项、江河中的泥浆属于胶体,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是胶体聚沉的结果,与胶体知识有关,故B错误;C项、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属于光的散射现象,而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也属于光的散射现象,属于胶体的丁达尔效应,与胶体知识有关,故C错误;D项、卤水点豆腐是蛋白质胶体遇到电解质溶液会发生聚沉,和胶体性质有关,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注意掌握哪些物质是胶体是解题的关键。13、B【解析】A. 溶液体积未知,则溶液中不一定含有1 mol 硫酸钠,A错误;B. 1 L溶液中含有硫酸钠的质量是1L×1mol/L×142g/mol142 g,B正确;C. 1 mol硫酸钠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L,不能得到1 mol·L1的硫酸钠溶液,C错误;D.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从1 L溶液中取出500 mL,剩余溶液的浓度仍然为1 mol·L1,D错误。答案选B。14、D【解析】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微粒直径的大小,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溶液的粒子直径小于1nm,浊液的子直径大于100nm。【详解】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溶液的粒子直径小于1nm,浊液的子直径大于100nm。答案为D。15、C【解析】A、36.5 g HCl的物质的量为1mol,由于溶剂水的体积1L不等于溶液的体积,所以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等于1 mol·L1,故A错误;B、HCl溶于水全部电离为H+、Cl,所以溶液中没有HCl分子,则B错误;C、36.5 g HCl(即1mol)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约为22.4 L,则C正确;D、质量分数的正确表达式为w36.5c/(1 000),所以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C。16、A【解析】300mL该溶液的质量为300mL×1.6g/mL=480g,则m(Mg2+)=480g×10%=48g,n(Mg2+)=48g÷24g/mol=2mol,溶液中n(Cl)=2n(Mg2+)=2mol×2=4mol,答案选A。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 H+ + HCO3- = H2O + CO2 Ba2+ + SO42- = BaSO4 【解析】取少量固体投入水中,既有气体生成,又有沉淀产生,说明含有硫酸氢钠和碳酸氢钾,可能含有硝酸钡或氯化钙。过滤,取少量滤液加AgNO3溶液,无沉淀产生,说明不含有氯化钙,则一定含有硝酸钡。再取少量滤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也无沉淀产生,说明不含硫酸镁。【详解】(1)根据分析可确定含有硫酸氢钠和碳酸氢钾和硝酸钡,肯定不含氯化钙和硫酸镁。不能确定硝酸钠。 (2)步骤中产生气体是碳酸氢钾和硫酸氢钠反应,即碳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H+ + HCO3- = H2O + CO2; (3)溶液中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Ba2+ + SO42- = BaSO4。18、BaCl2 AgNO3 HNO3 HCl K2CO3 Ba2+CO32-=BaCO3 2Ag+CO32-=Ag2CO3 2H+CO32-=CO2+H2O 【解析】C与E、D与E产生气体,五种物质中,能与两种物质的产生气体的只有K2CO3,则E为K2CO3,C、D为HNO3、HCl中的物质;D与B能产生沉淀,HNO3不能产生沉淀,而HCl能与AgNO3产生AgCl沉淀,则D为HCl,C为HNO3,B为AgNO3;A与B产生沉淀,则A为BaCl2。故答案为BaCl2;AgNO3;HNO3;HCl;K2CO3。(1)A为BaCl2,E为K2CO3,二者反应生成Ba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CO32=BaCO3;(2)B为AgNO3,E为K2CO3,二者反应生成Ag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g+CO32=Ag2CO3;(3)C为HNO3,E为K2CO3,二者反应生成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32=CO2+H2O。19、11.9 BCAFED 偏小 偏小 【解析】(1)根据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得物质的量浓度是c=1000××÷M;(2)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量取、溶解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3)根据c=判断。【详解】(1)利用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得此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c=1000××÷M=1000×1.19×36.5%÷36.5mol/L11.9mol/L;故答案为11.9;(2)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量取、溶解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所以顺序为BCAFED, 故答案为BCAFED;(3)a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观察凹液面,造成所取浓盐酸的体积偏小,故配制的稀盐酸浓度偏小;b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造成溶液的体积偏大,故配制的稀盐酸浓度偏小。故答案为偏小;偏小。【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及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等知识点,要注意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根据c=判断,分析变化的物理量,从而确定浓度的变化。20、ac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连接装置B和装置C的导管中原有空气被排出,读数时导管中又充满了液体,这部分液体体积无法测量,产生误差 【解析】(1)a镁带中含有少量的铝,相同质量的镁和铝,铝生成的氢气多;b氧化镁和硫酸反应没有气体生成;c读数时俯视,导致读取的C中液体的体积偏大;d装置漏气会使得B中的读数偏小,据此分析解答;(2)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在饱和碳酸氢钠中的溶解度较小;若选择硫酸进行反应,根据硫酸钙微溶于水,分析是选择碳酸钙好,还是碳酸钠好;(3)装置测量气体的体积时,连接装置B和装置C的导管中原有空气被B中液体排出,读数时导管中又充满了液体,据此分析解答。【详解】(1)a镁带中含有少量的铝,相同质量的镁和铝,铝生成的氢气多,所以会导致气体体积偏大,故a正确;b镁条表面的氧化物没有除去,部分氧化镁和硫酸反应没有气体生成,会导致气体体积偏小,故b错误;c读数时俯视,导致气体体积偏大,故c正确;d装置漏气气体体积偏小,故d错误;故答案为ac;(2)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在饱和碳酸氢钠中的溶解度较小,因此B管中可以装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若选择硫酸进行反应,因为硫酸钙微溶于水,应该选用碳酸钠与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H2SO4Na2SO4+H2O+CO2,故答案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Na2CO3+H2SO4Na2SO4+H2O+CO2;(3)相对于装置、,装置测量气体的体积时,连接装置B和装置C的导管中原有空气被排出,读数时导管中又充满了液体,这部分液体体积无法测量,产生误差,故答案为连接装置B和装置C的导管中原有空气被排出,读数时导管中又充满了液体,这部分液体体积无法测量,产生误差。21、 mol/L Al2(SO4)3=2Al3+3SO42- N2O5+2NaOH=NaNO3+H2O Mg2+SO42-+Ba2+2OH-=BaSO4+Mg(OH)2 HCO3-+OH-=CO32-+H2O HCl+NaOH=NaCl+H2O 【解析】(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n= mol,由于该气体是双原子分子,则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原子)=mol×NA/mol×2=;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n·Vm= mol×22.4 L/mol= L;气体的物质的量n=mol,溶液的质量为m(溶液)=m(溶质)+m(溶剂)=mol×M g/mol+1000 g=(+1000)g,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此根据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换算式可知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 mol/L;(2)Al2(SO4)3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Al3+、SO42-,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3+3SO42-;N2O5是酸性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O5+2NaOH=NaNO3+H2O;硫酸镁和氢氧化钡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BaSO4和Mg(OH)2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SO42-+Ba2+2OH-=BaSO4+Mg(OH)2;酸式盐与碱反应产生正盐和水,则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Na2CO3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OH-=CO32-+H2O;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强酸、强碱反应产生可溶性盐和水,如可以表示HCl+NaOH=NaCl+H2O。【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物质的量的化学计算及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等。掌握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公式及反应的实质是本题解答的关键。清楚物质的量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适用范围和离子方程式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掌握物质拆分原则及电离条件是解答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