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2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68525068
资源大小:287.50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2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铁胶体加氯化钠溶液会产生沉淀B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C用平行光线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2、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钠露置在空气中最终变为过氧化钠固体B钠能从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钠后面的金属C钠蒸气充入灯泡中制成钠灯,常用于公路照明D金属钠着火时,能用泡沫灭火器来灭火3、关于2mol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质量为44gB质量为88gC分子数为 6.02×1023D有4 mol原子4、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Cu2+、K+、SO、NOB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K+、SO、COC含有大量Ba(NO3)2的溶液中:Mg2+、NH、SO、Cl-D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Ca2+、K+、HCO、NO5、已知物质的还原性强弱的顺序为:SO2IFe2Cl,判断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A2Fe3+ SO2 + 2H2O2Fe2+ SO42+ 4H+BI2 + SO2 + 2H2OH2SO4 + 2HIC2Fe2+ I2 2Fe3+ 2 ID2FeCl2 + Cl2 2FeCl36、R、X、Y和Z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价,且X2+与单质R不反应;X2+Z=X+Z2+;Y+Z2+=Y2+Z,这四种离子的氧化性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R2+X2+Z2+Y2+BX2+R2+Y2+Z2+CY2+Z2+R2+X2+DZ2+X2+R2+Y2+7、盐酸具有性质是:A弱酸性 B漂白性 C挥发性 D不稳定性8、相同状况下,将分别盛满如下体积比的混合气体的四支相同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最后试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最高的是AV(NO2)V(O2)21BV(NO)V(O2)21CV(NH3)V(O2)21DV(NO2)V(NO)V(O2)1119、研究表明:多种海产品(如虾、蟹等)体内含有+5价的砷(As)元素,但它对人体是无毒的。砒霜的成分是As2O3,属剧毒物质,专家忠告:吃海鲜时不能同时食用大量西兰花(又称绿菜花),否则容易中毒,并给出了一个公式: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砒霜。下面有关解释正确的是A砒霜是氧化产物B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氧化性C致人中毒过程中砷发生氧化反应D西兰花中含有较多维生素C10、用化学方法区别Cl2和HCl气体,应选用的试剂是A溶液BNaOH溶液C溶液D石蕊试液11、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液,则c(Cl-) :c(ClO-) :c(ClO)可能为A7:3:4B11:2:1C6:1 :2D21:1:41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2.4 L N2O和CO2混合气体所含电子数目为22 NAB将1 L 2 mol/L的FeCl3溶液制成胶体后,其中含有氢氧化铁胶粒数为2NAC1 L 0.1 mol/L醋酸溶液含有0.1 NA个H+D28 g乙烯(C2H4)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13、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4,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AN4和N2是同素异形体BN4和N2是同位素C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原子个数比为1:2DN4的摩尔质量是56g1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蒸馏操作时,应向蒸馏烧瓶中加入几块沸石,以防止暴沸B加热试管内物质时,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灯芯接触C分液操作时,先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D萃取操作时,可以选用CCl4或酒精作为萃取剂从溴水中萃取溴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气体都占有相同的体积B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C在任何情况下,1molCO2和64gSO2所含有分子数和原子总数都相同D1mol某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该气体所处的情况一定是标准状况16、取50mL0.3mol/L的硫酸注入2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线,则该溶液中的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06mol/L B0.12 mol/L C0.24mol/L D0.03mol/L17、在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合适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AKMnO4O2BCO2COCBrBr2DFe2O3Fe18、关于物质的分类,下列组合中正确的是( )选项酸碱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纯净物A硫酸纯碱磷酸铵二氧化碳氧化铁水煤气B盐酸烧碱氯化钠二氧化氮氧化钠胆矾C醋酸火碱氯化钙二氧化硫氧化铜碱式碳酸铜D硝酸苛性钾碳酸钙三氧化硫氧化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AABBCCDD19、同温同压下,将等质量的H2、CO、CO2、SO2四种气体分别充入四个气球,其中充入SO2的气球是( )ABCD20、化学实验时,必须十分重视安全和环保问题。下列操作方法不符合要求的是A少量的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应用大量的水冲洗并涂上3%5%的NaHCO3溶液B氢气还原氧化铜时为防止氢气损耗应该先加热后通氢气C使用容量瓶、分液漏斗前,先检查是否漏水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沿试管倾斜方向不停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液体暴沸伤人21、从1L 0.1mol/L的NaOH溶液中取出100mL,有关这100mL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含NaOH质量为 4.0 g B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LC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 D含Na+ 0.1mol22、对于反应A+B=C+D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生成物C、D分别为两种沉淀,A、B有可能为盐和碱B若生成物C、D有一种为单质,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若生成物C、D是盐和水,则A、B一定是酸和碱D若生成物C、D是两种化合物,则A、B一定是化合物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CaCO3、Na2SO4、KNO3、CuSO4、BaCl2五种电解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固体粉末,加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静置后,底部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溶液;继续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完全消失;并有气泡产生。取少量中溶液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1)请写出上述第步中,白色沉淀与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_;(2)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知,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填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_,可能含有_。(3)如果要进一步确定可能存在的物质,进行的实验方法是_。24、(12分)如图表示的是AE五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A为淡黄色固体,B为单质,D为正盐。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各物质的名称: A_ ; C_;D_。(2)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BC: _;CD: _;AC: _;DE:_(任写一个即可)。25、(12分)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部分。环己醇中加入浓硫酸后适当加热脱水是合成环己烯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图: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密度/(gcm-3)沸点/溶解性环己醇0.9618161微溶于水环己烯0.810283难溶于水反应结束后,将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得到环己烯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_ 冷凝管的进水口是 _,(填“b”或“c”)温度计的位置应该在_;(2)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 _(填 “上口倒出 ”或“下口倒出”);(3)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 _。26、(10分)现有部分核电荷数在118的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元素编号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TM层上的电子数等于其内层电子数的差值X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Y常温下其单质为双原子分子,且在空气中的含量最大Z该元素的某种含氧酸具有漂白性 (1)按要求用有关的化学用语填空:T离子的电子式:_;Z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2)元素X与氢元素能形成一种10电子微粒,该微粒化学式是_;(3)写出元素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电离方程式_;(4)元素Z与某一活泼金属元素组成的盐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写出其水溶液在化工生产上电解的一个重要反应:_。27、(12分)海洋资源应用非常广泛,从中可提取氯化钠、碘等化工产品。回答下列问题:I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molL1的食盐水500mL。(1)所需仪器为容量瓶(规格为_)、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和_。(2)配制时,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填字母)无影响的有_,偏大的有_,偏小的有_。A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B往容量瓶中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C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3)若加蒸馏水定容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应如何处理?_II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某课外活动小组欲从海藻中提取碘(已知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C12=2C1I2),设计如下的流程:(4)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实验操作的名称:_,_。(5)提取碘的过程中,可选择的有机溶剂是_。A酒精 B醋酸 C苯28、(14分)(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钠和水反应_。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_。(2)3.01×1023个OH的物质的量为_mol,质量为_g。(3)将28g纯净的铁粉投入到200ml足量的稀盐酸中(假设溶液体积不变),该反应能够放出标准状况下的气体_L,实验后所得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4)将200 mL 0.5 mol/LNaOH稀释成1000 mL后其物质的量浓度是_molL。29、(10分)某研究小组以绿矾(FeSO47H2O)为原料制备化合物AK3Fe() (C2O4)xyH2O并通过如下实验步骤确定A的化学式: 步骤1:准确称取A样品4.91g,干燥脱水至恒重,残留物质量为4.37g;步骤2:将步骤1所得固体溶于水,经测定含Fe3+0.0l00mol;步骤3:准确称取A样品4.91g置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3. 00mol-L'1的H2SO4,溶液和适量蒸馏水,用0.500molL-1的KMnO4溶液滴定,当MnO4-恰好完全被还原为 Mn2+时,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为24.00 mL。请回答下列问题:(1)绿矾(FeSO47H2O)若保存不当或长期放置,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该反应中 FeSO4表现的性质为_(填字母)。A氧化性 B还原性 C氧化性和还原性 D酸性(2)用物质的量浓度为18.0 molL-1的浓硫酸配制100mL3.00 molL-1的H2SO4溶液时,量取浓硫酸需要的量筒规格为_(填字母)。A10mL B25mL C50mL Dl00mL(3)步骤2发生的离子反应如下,将该离子方程式配平:_MnO4-+_ C2O42-+_H+=_Mn2+_CO2+_H2O。通过计算确定化合物A中x、y的值(请写出计算过程)。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C【解析】分散系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小于100nm为溶液,大于100nm为浊液,在1nm100nm的为胶体,胶体具有的性质主要有;均一、稳定、有吸附作用,具有丁达尔现象、聚沉、电泳等性质,其中丁达尔现象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方法,据此判断。【详解】A. 氢氧化铁胶体加氯化钠溶液会发生聚沉,因此产生氢氧化铁沉淀,A正确;B.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B正确;C. 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Fe(OH)3胶体中会产生光亮的通路,产生丁达尔现象,NaCl溶液无此现象,C错误;D. Fe(OH)3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D正确;答案选C。2、C【解析】A. Na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成氧化钠,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再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Na露置在空气中,最终变为碳酸钠,故A错误;B. 因钠与盐溶液反应时,钠先与水反应,然后生成的碱再与盐反应,所以它不能从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钠后面的金属,故B错误;C. 钠的焰色为黄色,黄光透雾性强,制成钠灯,常用于公路照明,故C正确;D. 金属钠着火时,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氧气助燃,所以金属钠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故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试题难度不大,本题的易错点是B项,解题时要注意钠与盐溶液反应时,钠先与水反应,然后生成的碱再与盐反应,所以它不能从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钠后面的金属。3、B【解析】A.CO2的摩尔质量是44g/mol, 2mol二氧化碳质量是44g/mol×2mol88g,故A错误;B. CO2的摩尔质量是44g/mol,2mol二氧化碳质量是44g/mol×2mol88g,故B正确;C. 2mol二氧化碳的分子数为 6.02×1023mol1×2mol2×6.02×1023,故C错误;D. 2mol二氧化碳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36mol,故D错误;故选B。4、B【解析】A含Cu2+的溶液呈蓝色,不满足无色溶液的要求,故A错误; B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呈碱性,Na+、K+、SO、CO相互之间不反应,和氢氧根也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B正确;C含有大量Ba(NO3)2的溶液中,SO与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呈酸性,HCO在酸性条件能发生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D错误;故选B。5、C【解析】根据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规律,判断有关物质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详解】还原性物质SO2、I、Fe2、Cl失电子,分别生成氧化性物质SO42、I2 、Fe3、 Cl2。即:氧化性:Cl2 > Fe3 > I2 > SO42 ;还原性:Cl< Fe2 < I < SO2 。可见,只有Fe2与I2 不能发生反应。本题选C。【点睛】氧化还原反应中,强氧化性物质(氧化剂)得电子生成弱还原性物质(还原产物),强还原性物质(还原剂)失电子生成弱氧化性物质(氧化产物)。6、A【解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据此分析。【详解】反应X2+Z=X+Z2+中氧化剂X2+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Z2+,即氧化性X2+Z2+;反应Y+Z2+=Y2+Z中氧化剂Z2+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Y2+,即氧化性Z2+Y2+;X2+与单质R不反应说明X2+的氧化性小于R2+的氧化性,即R2+X2+;综上所述,四种离子的氧化性大小为R2+X2+Z2+Y2+,A项正确;故选A。7、C【解析】A、盐酸为强酸,故A错误;B、盐酸不具有强氧化性,不具有漂白性,故B错误;C、盐酸具有挥发性,故C正确;D、HCl相对稳定,不易分解,故D错误。8、D【解析】NO、NO2与O2和H2O的反应方程式分别为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氨气极易溶于水,根据方程式知,完全反应的气体体积等于试管中液面上升体积,据此分析解答。【详解】假设试管体积都是12mL。A. V(NO2)V(O2)21,混合气体体积为12mL,则二氧化氮、氧气体积分别是8mL、4mL,根据方程式4NO2+O2+2H2O=4HNO3知,氧气有剩余且剩余2mL,所以溶液体积是10mL;B. V(NO)V(O2)21,混合气体体积为12mL,则NO、O2体积分别是8mL、4mL,根据方程式4NO+3O2+2H2O=4HNO3知,NO有剩余,剩余体积=8mL-×4mL=(8-5.3)mL=2.7mL,所以溶液体积是12mL-2.7mL=9.3mL;C. V(NH3)V(O2)21,混合气体体积为12mL,则NH3、O2体积分别是8mL、4mL,氨气极易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剩余气体体积为4mL,则溶液体积为8mL; D. V(NO2)V(NO)V(O2)111,则混合气体中V(NO2)、V(NO)、V(O2)都是4mL,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相加得NO+NO2+O2+H2O=2HNO3,三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溶液充满整个试管,四个试管直径相等;所以溶液高低顺序是D、A、B、C。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侧重考查分析计算能力,明确氮氧化物、氧气和水之间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注意D中方程式的整合,为难点。9、D【解析】A、砷由+5价降低到+3价,是还原产物,故A错误;B、根据公式可知砷化合价降低,则维C化合价升高,故维生素C是还原剂,故B错误;C、砷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D、西兰花中含有较多维生素C,能使海鲜中的+5价砷化合价降低,生成砒霜使人中毒,故D正确;故选D。【点睛】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口诀:升失氧还,降得还氧。10、D【解析】氯气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机色质漂白褪色,则氯气能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再褪色,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得到盐酸,则氯化氢气体只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不能褪色,故选D。【点睛】氯气溶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机色质漂白褪色是解答关键,也是易错点。11、D【解析】Cl2生成ClO-和ClO是被氧化的过程,化合价分别有0价升高到+1价和+5价,Cl2生成NaCl是被还原的过程,化合价由0价降到-1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进行分析;【详解】A7Cl-得7e-,3ClO-失去3e-,4ClO失20e-,得失电子不守恒,故A错误;B11Cl-得11e-,2ClO-失去2e-,1ClO失5e-,得失电子不守恒,故B错误;C6Cl-得6e-,ClO-失去e-,2ClO失10e-,得失电子不守恒,故C错误;D21Cl-得21e-,ClO-失去e-,4 ClO20e-,得失电子守恒,故D正确;故选D。12、D【解析】A、气体的状态不能确定,因此无法计算22.4 L N2O和CO2混合气体所含电子数目,A错误;B、胶体粒子是氢氧化铁形成的集合体,将1 L 2 mol/L的FeCl3溶液制成胶体后,其中含有氢氧化铁胶粒数一定小于2NA,B错误;C、醋酸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1 L 0.1 mol/L醋酸溶液中含有的氢离子个数小于0.1 NA个,C错误;D、乙烯(C2H4)和环丁烷(C4H8)的最简式均是CH2,28g乙烯和环丁烷的混合气体中“CH2”的物质的量是2mol,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D正确;答案选D。13、A【解析】A、N4与N2是氮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A正确;B、同位素研究对象为原子,N4与N2是氮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不是同位素关系,B错误;C、N4与N2均由N原子构成,二者质量相等,含有N原子数目相等,相同质量的N4与N2含原子个数比为1:1,C错误;D、1mol N4的质量为56g,而N4的摩尔质量是56g/mol,D错误;正确选项A。14、A【解析】蒸馏时若不加沸石或碎瓷片,液面容易剧烈翻滚,若加入沸石就比较平稳,故可防止暴沸,故A正确;加热试管内物质时,试管底部与酒精灯外焰接触,故B错误;分液操作时,先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放出,故C错误;萃取操作时,可以选用CCl4作为萃取剂从溴水中萃取溴,但是,酒精与水互溶,故酒精不可作为从溴水中提取溴的萃取剂,故D错误;故选A。15、C【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公式m=nM=V/VmM,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m是相等的,相同质量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所以占有的体积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B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但原子数目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C64gSO2的物质的量为1mol,和1molCO2所含有分子数和原子总数都相同,故C正确;D根据气体状态方程式:PV=nRT,1 mol某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该气体所处的状况不一定是标准状况,故D错误;故选C。考点:考查物质的量以及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应用。16、B【解析】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详解】令混合后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则由稀释定律得:0.05L×0.3molL-1=0.25L×a,解得:a=0.06mol/L,则混合稀释后溶液中c(H+)=2C(H2SO4)=2×0.06mol/L=0.12mol/L,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注意对公式和稀释定律的理解与灵活运用。17、C【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还原剂、氧化剂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规律分析。【详解】A.KMnO4O2中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但KMnO4分解即可生成氧气,故不需要加入合适的氧化剂,故A错误;B.CO2CO中C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需要加入合适的还原剂来实现,如加入碳,故B错误;C.Br-Br2中Br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需要加入合适的氧化剂来实现,如加入氯气,故C正确;D.Fe2O3Fe中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需要加入合适的还原剂来实现,如加入铁粉,故D错误。 故选C。【点睛】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降低,即做氧化剂,需要添加还原剂,反之,元素化合价升高,即做还原剂,需要添加氧化剂。18、C【解析】溶于水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溶于水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由酸根离子和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据此解答。【详解】A. 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 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氯化氢是酸,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NO,不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 物质的分类均正确,故C正确;D. 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故D错误;选C。19、D【解析】气体的物质的量n=,在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气体的体积V=nVm,即V=Vm可知,摩尔质量越大,气体的体积越小,H2、CO、CO2、SO2的摩尔质量分别为2g/mol、28g/mol、44g/mol、64g/mol,SO2的摩尔质量最大,其体积最小,则充入SO2的气球为选项D,故选D。【点睛】明确物质的量与气体摩尔体积、摩尔质量之间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中要注意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要注意使用的前提条件。20、B【解析】A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操作合理,故A正确;B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氢气,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然后再加热,故B错误;C带有活塞的仪器,为防止漏水,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故C正确;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防止液体剧烈沸腾,则加热时不停沿试管倾斜方向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液体暴沸伤人,故D正确;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把握混合物分离提纯、实验操作、实验安全、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21、C【解析】根据物质的量与质量、微粒数目、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分析【详解】A.取出的100mL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为0.1L×0.1mol/L×40g/mol=0.4g,故A错误;B.由于溶液是均匀的,从1L 0.1mol/L NaOH溶液中取出100mL溶液,这100ml氢氧化钠溶液与原1L 0.1mol/L NaOH溶液浓度相同为0.1mol/L,故B错误;故B错误;C.由于溶液是均匀的,取出的100mL氢氧化钠溶液与原1L 0.1mol/L NaOH溶液浓度相同为0.1mol/L,故C正确;D.取出的100mL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L×0.1mol/L=0.01mol,即n(Na+)=0.01mol,故D错误。故选:C。【点睛】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取出的体积无关,注意计算时,使用取用的溶液体积。22、A【解析】A若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可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沉淀,A正确;B若反应是置换反应,则反应前后均有单质参与反应,B错误;C酸式盐和碱反应也可生成盐和水,如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反应,C错误;D有机物烃类的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但反应物有一种物质是氧气,属于单质,D错误;答案选A。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CaCO3 + 2HNO3 =Ca(NO3)2+H2O+CO2 CaCO3、Na2SO4 CuSO4、BaCl2 KNO3 焰色反应 【解析】加水溶解后得到底部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溶液,则一定不含有CuSO4;继续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完全消失;并有气泡产生,说明沉淀含有CaCO3;取少量中溶液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原固体含有Na2SO4,一定不含有BaCl2,所以实验现象与KNO3无关,则可能含有KNO3。(1)实验为CaCO3与HNO3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CO3 + 2HNO3 =Ca(NO3)2+H2O+CO2;(2)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知,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Na2SO4,一定不含有CuSO4、BaCl2,可能含有KNO3;(3)如果要进一步确定可能存在的物质KNO3,进行的实验方法是焰色反应。24、过氧化钠 氢氧化钠 碳酸钠 2Na+2H2O=2Na2OH-+H2 2OH-+CO2=CO32H2O 2Na2O2+2H2O=4Na4OH-+ O2 CO32+2H=CO2H2O 【解析】(1)淡黄色固体A能与二氧化碳、水反应,则A为Na2O2,A与水反应生成C,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D,且C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D,则C为NaOH、D为碳酸钠,B与水反应生成C,与氯气反应生成E,则B为Na,E为NaCl,故答案为过氧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2)BC的反应为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答案为2Na+2H2O=2Na2OH-+H2;CD的反应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O2=CO32H2O,故答案为2OH-+CO2=CO32H2O;AC的反应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 O2,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4OH-+ O2;DE的反应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或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H=HCO3或CO32+2H=CO2H2O,故答案为CO32+H=HCO3或CO32+2H=CO2H2O。【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涉及Na元素单质化合物性质,突破口是A的颜色及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25、蒸馏烧瓶 c 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上口倒出 干燥,吸收产物中的水 【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蒸馏烧瓶,冷凝管的进水口是下口c,目的是形成对流,增强冷凝效果,温度计的位置应该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测定馏出物的温度,故答案为蒸馏烧瓶;c;蒸馏烧瓶支管口处;(2)由题给数据可知环己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故答案为上口倒出;(3)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利用无水氯化钙吸收产物中少量的水,故答案为干燥,吸收产物中的水。【点睛】注意充分利用题给信息从实验目的、实验仪器、操作规范性等方面分析解答。26、 OH- HNO3=H+ 2NaCl+2H2O2NaOH+H2+Cl2 【解析】T原子M层上的电子数等于其内层电子数的差值,则M层上有6个电子,T是S元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X是O元素;Y元素常温下的单质为双原子分子,且占空气中的含量最大,Y元素是N元素;Z元素的某种含氧酸具有漂白性,Z是Cl元素。【详解】(1) 根据以上分析,T是S元素,能得2个电子形成-2价阴离子,离子符号是,其电子式为;Z是Cl元素,Cl-离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结构示意图是,故答案为:;(2)元素X为O,与氢元素能形成一种10电子微粒为氢氧根离子,该微粒化学式是OH-,故答案为:OH-;(3) N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是HNO3,电离方程式为HNO3=H+,故答案为:HNO3=H+;(4)氯元素与某一活泼金属元素组成的盐是氯化钠,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气、氯气、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2H2O2NaOH+H2+Cl2,故答案为:2NaCl+2H2O2NaOH+H2+Cl2。【点睛】本题常见考点(2),常见含有十个电子的微粒有:水、甲烷、氨气、氟化氢、氢氧根、铵根、氟离子、钠离子等。27、500mL 胶头滴管 C A B 应倒掉溶液,洗涤容量瓶,重新配制 过滤 萃取 C 【解析】I(1)实验配制500mL10molL1的NaCl溶液,所以还需要500mL容量瓶;根据实验操作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来分析。(2)根据c= n /V 分析可知。 (3)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无法补救,应倒掉溶液,洗涤容量瓶,重新配制。II(4)根据已知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C12=2C1I2和流程分析。(5)因为苯不溶于水,碘在苯中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酒精、醋酸与水都互溶。【详解】I(1)实验配制500mL10molL1的NaCl溶液,所以还需要500mL容量瓶;实验操作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该实验中需要用天平称量、用药匙取药品,烧杯溶解药品,需要玻璃棒搅拌和引流,需要500mL容量瓶配制溶液,最后需要胶头滴管定容,故答案为500mL;胶头滴管。(2)A.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溶质的质量偏大,物质的量偏大,根据c= n /V 分析可知,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B往容量瓶中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溶质的质量偏小,物质的量偏小,根据c= n/ V 分析可知,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C. 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对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无影响,所配溶液的浓度不变。故答案为C;A;B。(3)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无法补救,应倒掉溶液,洗涤容量瓶,重新配制,故答案为应倒掉溶液,洗涤容量瓶,重新配制。II(4)是过滤操作,已知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C12=2C1I2,中加入了有机溶剂,萃取溶液中的I2,故操作为萃取,故答案为过滤;萃取。(5)提取碘的过程中,可选择的有机溶剂是苯,因为苯不溶于水,碘在苯中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酒精、醋酸与水都互溶,故选C。【点睛】萃取剂选择的原则:(1)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2)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3)萃取剂、原溶剂、溶质三者间不能反应。28、2Na+2H2O=2Na+2OH-+H2 Ba2+2OH-+Cu2+SO42-BaSO4+Cu(OH)2 0.5 8.5 11.2 2.5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