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自考新版民事诉讼法笔记整理版.doc

    • 资源ID:68527506       资源大小:148.54KB        全文页数:5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自考新版民事诉讼法笔记整理版.doc

    民事诉讼法笔记第一编  导论第一章 民事诉法概述第一节、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1、民事纠纷: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纠纷。特点:主体之间法律地位平等;内容是对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具有可处分性。解决机制:自力救济、社会救济、公力救济。我国是:和解、调解、仲裁、诉讼2、民事诉讼的概念:是指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特点:民事诉讼标的主体由法院、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以及检察院构成;民事诉讼依靠国家强制力来解决民事纠纷;从诉讼对象来看,民事诉讼解决的争议是有关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4)民事诉讼应依照严格的诉讼程序和诉讼制度进行。3、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是民事诉讼法律、法规所调整的法院与当事人之间存在的,以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为内容的具体的社会关系。特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由审判法律关系和争讼法律关系构成的特殊的社会关系;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体现了法院审判权与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有机结合;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一种既分立又统一的法律关系。4、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1)、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在民事诉讼程序中依法享有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的国家机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涉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3)诉讼参与人(当事人、诉讼代理人)(4)其它诉讼参与人(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员、翻译人员)。(2)、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诉讼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3)、内容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根据民事诉讼法律规范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和承担的诉讼义务。5、民事诉讼上的法律事实:凡可以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分为诉讼事件和诉讼行为。(1)诉讼事件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切客观情况;(2)诉讼行为是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在诉讼过程中依法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条件:民诉法律关系主体实行;必须由法律规定的主体实行;必须是法院和诉讼参与人的行为结合起来。分类:法院的审理和裁判行为;检察院的抗诉行为;当事人和第三人、诉讼代理人行为的任意性、可撤消性、期限性;证人的不可代替性;其它参与人的期限性。第二节、民事诉讼法1、民事诉讼法的概念:是国家制定的规范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狭义和广义)2、性质:是公法;是部门法;是基本法;是程序法。3、任务:保护当事人行使权利;保证法院对的行使民事审判权;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4、民事诉讼法的效力:是指民事诉讼法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空间和时间合用和发生作用。(1)对事的效力:一是平等主体之间因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争议;二是法律规定合用民事诉讼法审理的其他案件。(2)对人的效力:凡在我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的人,均得遵守我国的民事诉讼法(3)空间效力:我国民事诉讼法在我国领域内合用(4)时间效力: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自1991年4月9日开始生效。有溯及既往的效力。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学基本理论第一节、概论理论体系的构成:价值理论、诉讼目的理论、诉权理论、诉讼标的理论、既判力理论第二节、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1、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目的性价值(内在价值)和工具性价值(外在价值)。(1)内在价值:程序自由价值(保障当事人权利和审判权、保障程序主体理性选择的自由);程序公正价值(法官中立、当事人平等、程序参与、程序公开、程序维持);程序效益价值(效率和效益)。(2)外在价值:实体公正价值;秩序价值。2、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一致:程序公正保证裁判的权威性、程序公正性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3、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冲突: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程序公正与秩序的矛盾。第三节、民事诉讼目的:指国家设立民事诉讼制度所盼望达成的目的或结果。第四节、诉权和诉1、诉权:是指当事人基于民事纠纷的发生,请求法院行合审判权解决民事纠纷或保护民事权益的权利。对诉权的保护:观念上强化对诉权的重要性、完善宪法民事实体性和诉讼法2、诉:指当事人依照法律的规定,向法院提出的保护其民事权益的请求。特点:(1)诉只能向法院提出;(2)诉的内容仅限于请求保护民事权益和解决民事纠纷;(3)提起诉的因素在于当事人发生民事纠纷;(4)诉的主体只能是当事人3、诉的要素:诉讼当事人;诉讼标的;诉讼理由。4、诉的合并:法院将两个或以上有关联的苏,合并到一个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和裁判。5、诉的分离:法院将几个诉从一个案件中分离出来,作为若干独立的案件分别进行审理。6、诉的变更:原告于起诉后,又以此外之他诉取代原诉的行为。7、诉的追加:原告于起诉后,又此外提起他诉,以合并于原有之诉的行为。8、诉的种类:确认之诉,指一方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其与对方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给付之诉,指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判令对方当事人履行一定民事给付义务的诉;变更之诉,指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改变或者消灭其与对方当事人之间现存的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离婚案件)第五节、诉讼标的:当事人提出的、规定法院予以裁判、拟定其具有某种实体法律地位或实体律效果的请求(声明)。第六节、既判力1、既判力:指生效民事判决所裁判的诉讼标的对于当事人和法院所具有的强制性通用力。表现为判决生效后,当事人不得就判决拟定的法律关系另行起诉,也不得在其他诉讼中就同一法律关系提出与本案诉讼相矛盾的主张,法院也不得作出与该判决所拟定的内容相矛盾的判断。2、既判力范围:既判力的客观范围、时间范围和主观范围。原则及于当事人,除了:继承人、保管人、受托人、破产管理人、遗嘱执行人等第二编  总论第三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概述1、基本原则的概念:是指在民事诉讼全过程或一定诉讼阶段中起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1)特性:基础性、抽象性、宏观指导性(2)意义:有助于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民事诉讼法学的诸多基本理论;有助于深刻领略民事诉讼法中各项程序制度的精神实质,掌握和对的合用各种具体规定;(3)有助于适应民事诉讼中的各种复杂情况,对的地、灵活地解决法律尚未作出明确规定的新情况、新问题。2、14个原则:同等原则、对等原则、民事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独立审判、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当事人平等、自愿合法调解、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辩论原则、处分原则、检察监督原则、支持起诉、人民调解、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变通或补充规定原则。3、同等原则:指一国公民、公司和组织,在他国进行民事诉讼,同他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同等享有该国法律规定的诉讼权利的原则。4、对等原则:指一国司法机关对他国公民、公司和组织的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他国司法机关可以对限制国公民、公司和组织的诉讼权利同样加以限制的原则。5、检察监督原则:指人民检察院有权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权实行法律监督。6、支持起诉原则:机关社会团队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个人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害人起诉。7、人民调解原则: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基层政府和法院指导下,按照自愿原则采用说理疏导,调解纠纷。第二节、当事人平等原则当事人平等原则: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民事诉讼权利,平等地履行其诉讼义务。(1)内容:诉讼权利义务平等、法院应保障和便利平等行使诉讼权利、当事人合用法律一律平等。(2)根据:宪法的平等原则、民事争议的性质规定、程序公正的必然规定第三节、辩论原则辩论原则: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当事人有权就争议的问案件事实和法律问题,各自陈述自己的主张、意见和根据,互相进行辩驳和答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内容:确立当事人辩论权、具体内容极为广泛、形式和方式多样、贯穿于整个过程(2)、合用:保障平等行使、与辩护的区别(主体、基础、内容和范围、反诉)第四节、处分原则处分原则:指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支配和处置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1)内容:(1)享有处分权的主体仅限于当事人(2)当事人处分的权利对象既涉及民事权利,也涉及民事诉讼权利(3)处分原则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4)当事人行使处分权不能超过法律规定的范围。(2)、与审判权的关系:对审判权的合理制约、审判权指导和监督处分权、审判权应当保障处分权实现第五节:法院调解原则法院调解: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1)内容:根据需要和也许调解、自愿合法、贯穿审判程序的各个阶段(2)合用:并非必经程序、对的解决调解与判决的关系、多做思想疏导和说服教育第六节、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法院、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和进行民事诉讼时应当公正、诚实和蔼意。规定:当事人诉讼行为、法院审判行为、其他诉讼参与人第四章 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第一节、合议制度:指由三人以上的审判人员组成审判庭,具体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制度。1、意义:发挥合议庭的整体智慧、防止法官擅断、防止法官的个人价值不本地影响案件的审理2、一审合议庭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或者由审判员组成;二审合议庭只能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由三人以上组上,必须是单数。对于重审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3、院长、庭长与合议庭是指导、监督的关系。审判委员会对合议庭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第二节、陪审制度:指审判机关吸取法官以外的社会公众参与案件审判的制度。内容:只合用第一审案件、由法院决定、人员比例未作限制、人员有同等权利和义务。第三节、回避制度:审判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假如与案件存在一定利害关系,即应退出案件审理的制度。1、回避合用于下列人员: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2、回避的条件:(1)、审判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规定他们回避:是本案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的;(5)本人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利害关系,也许影响对案件公正解决的。(2)、审判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规定回避,但应当提供相关证据材料:(1)私自会见本案一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2)为本案当事人推荐、介绍代理人或者介绍办理该案件的;(3)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利益;(4)接受本案宴请,或者参与由其支付费用的各项活动的;(5)向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借款或者其他物品,或者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给予的好处的。(3)、在一个审判程序中参与过本案审判工作的审判人员,不得再参与该案其他程序的审判。第四节、公开审判制度:人民法院依法对民事案件实行公开审理和公开宣判的制度。1、不公开的案件:涉及国家机密、涉及个人隐私,其他另有规定的案件。2、根据当事人申请,可以不公开: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第五节、两审终审制度:指一个案件通过两级法院审判后,即告终结的制度。1、例外:特殊类型案件的特别程序的案件和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2、内容:不服一审裁判上诉的法院都应受理、正常情况下诉讼程序即告终结、两个审级的法院应独立审判案件、两审法院均有权对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审理。第五章 民事审判权与审判组织第一节、民事审判权概论1、民事审判权:审判机关代表国家依法对民事权益争议案件和非权益争议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权力。2、特性:(1)民事审判权主体的惟一性:人民法院(2)民事审判权行使的独立性(3)对象的特定性:民事权益争议案件和法律规定由法院行使民事审判权解决的民事非权益争议案件和某些特殊类型案件(4)民事审判权行使的被动性:决定权在当事人(5)民事审判权运营的程序性(6)民事审判权行使方式的相对灵活性(7)解决民事纠纷结果的强制性和权威性。第二节、民事审判权的内容:(1)备案决定权(2)调查证据权(3)诉讼指挥权(4)释明权(5)特定事项决定权(6)民事裁判权第三节、审判组织: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组织机构。1、独任制:指一名审判员代表法院行使审判权的审判组织形式。2、合议制:是指由三名以上审判人员组成审判集体代表法院行使审判权的审判组织形式。第六章 民事诉讼的主管和管辖(重点章)第一节、民事诉讼的主管1、民事诉讼的主管:指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审判解决一定范围内民事纠纷的权限,即拟定人民法院与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队之间解决民事纠纷的分工和职权范围。2、第3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互相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主体标准和内容标准)3、主管的范围:(1)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纠纷的案件;(2)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调整的婚姻家庭关系、继承关系、收养关系发生纠纷的案件;(3)商法调整的商事关系发生纠纷的案件;(4)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中属于民事性质的案件;(5)劳动法调整的部分劳动关系发生纠纷的劳动争议案件;(6)法律规定由法院合用民事诉讼法解决的其他案件;(7)其他有诉的利益的民事案件。第二节、 管辖概述1、管辖:指各级人民法院之间和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2、管辖的原则:方便人民群众诉讼的原则;方便人民法院审判的原则;保证案件公正审判的原则;尽也许均衡各级人民法院工作承担的原则;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6)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3、管辖恒定:原告起诉时,若受诉法院依民事诉讼法规定享有对本案的管辖权,则此后不管拟定管理的事实在诉讼中发生何种变化,均不影响受诉法院对本案所享有的管辖权。涉及级别恒定和地区恒定。7、分类:(1)法律分类:级别管辖(一般地区、特殊地区、协议管辖、专属管辖)(2)诉讼理论分类:法定和裁定管辖、专属和协议管辖、共同和合并管辖第三节、级别管辖: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1、级别管理的标准:(1)案件的性质(2)案件的繁简限度(3)案件的影响范围(4)诉讼金额的大小。2、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1)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2)中级人民法院:重大涉外案件;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拟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海事海商案件专利纠纷案件、重大的涉港、澳、台民事案件、诉讼标的金额较大的案件;(3)高级人民法院: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民事案件(4)最高人民法院:一是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二是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第四节、地区管辖:以人民法院的辖区和案件的从属关系拟定诉论管辖,拟定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各自的区域内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1、拟定标准:一是诉讼当事人的所在地,二是诉讼标的、诉讼标的物或法律事实与法院辖区之间的联系。2、一般地区管辖:指以当事人的所在地与人民法院的从属关系来拟定诉讼管辖,即当事人在哪个法院辖区,案件就由哪个法院管辖。(1)原则规定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6点补充:双方均被注销城乡户口的由被告居住地;均被监禁或教养的由被告原住所地,1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监禁地;均是军人的离婚案件由被告住所地或所在团级以上单位驻地的法院;双方离开住所地1年以上的 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不服或变更监护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没有机构的合作、合作联营由被告注册地,没有注册的被告住所地。(2)例外规定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身份关系的诉讼;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对正在被监禁教养的人提起的诉讼。5点补充: 被告注销城乡户口的由原告住所地;赡养费被告不在同一辖区的由原告住所地;非军人对军人离婚诉讼由原告住所地;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1年以上,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由原告住所地;双方均离开住所地1年以上的离婚案件且被告无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居住地法院管辖。3、特殊地区管辖:指以诉讼标的物所在地或者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法律事实所在地为标准拟定的管辖。(1)一般协议纠纷诉讼:被告住所地或协议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协议未实际履行的,双方又不在协议约定履行地的,被告住所地;购销协议,以约定履行地、变更约定履行地、有约定却未实际交付的且双方不在约定履行地的以及口头购销协议,不依履行地拟定管辖;加工承揽协议,加工地;财产、融资租赁协议,租赁使用地;补偿贸易协议,接受投资一方重要义务履行地;借款协议,贷款方所在地;证劵回购协议,交易所所在地或最初付款一方所在地;名称与内容不一致的,以名称拟定协议履行地。协作型联营的,被告所在地。(2)保险协议纠纷诉讼:被告住所地或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3)票据纠纷诉讼:票据支付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票据是指出票人签发给持票人的,以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为基本效能的有价证券、本票和支票三种。无记载票据支付地的,以票据付款人住所地或重要营业所所在地法院管辖(4)运送协议纠纷:运送始发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海事和铁路)(5)侵权纠纷: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产品责任纠纷的由产品制造地、销售地、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网络著作权侵权的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注册商标权侵权的由行为实行地、商品储藏地、查封扣押地或被告住所地(6)交通事故损害补偿纠纷:由事故发生地或者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被告住所地(7)海损事故损害补偿纠纷:由碰撞发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达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8)海难救助费用纠纷: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地人民法院(9)共同海损分担纠纷:由船舶最先到达、共同海损理算地或者航程终止地人民法院4、专属管辖:指法律规定某些特殊类型的案件专门由特定的人民法院管辖。(1)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2)因港口作业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3)因继承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重要遗产所在地法院管辖(4)中外合资、合作、勘探开发纠纷,由中国法院专属管辖。5、共同管辖:指对同一诉讼依照法律规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选择管辖:在共同管辖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规定,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先备案的人民法院不得将案件移送给另一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在备案前发现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已先备案的,不得反复备案;备案后发现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已先备案的,应裁定将案件移送给先备案的人民法院。18、协议管辖:双方当事人在民事纠纷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以书面协议的形式约定第一审民事案件的管辖法院。具有的条件:只合用于协议纠纷;仅合用于协议纠纷中的第一审案件;协议管辖所约定的法院须为法定范围内的法院;为要式行为,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不得违反关于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第五节、裁定管辖1、裁定管辖:指根据人民法院的裁定拟定诉讼的管辖法院。分为移送管辖、指定管辖和管辖权转移。2、移送管辖: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发现本院对该案件无管辖权,而依法通过裁定方式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的制度。条件:已经受理;无管辖权;受移送法院依法享有管辖权3、指定管辖:指上级人民法院依法以裁定方式指定其辖区内的下级人民法院对某具体案件行使管辖权。合用三种情况:受移送法院认为自己无管辖权应报上级法院指定;特殊因素不能管辖(全体回避、自然灾害);法院之间争议而协商不成的4、管辖权转移:指依据上级人民法院的决定或批准,将案件的管辖权从本来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转移至无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使无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因此而取得管辖权。(1)下级移上级(2)上级移下级。管辖权转移与移送管辖的不同点: 管辖权转移和案件转移;上下级和同级;必须和无需上级法院批准。第六节、管辖权异议:指当事人认为受诉人民法院对该无管辖权,而向受诉人民法院提出的不服该法院管辖的意见或主张。1、管辖权异议的条件:(1)提出异议的主体必须是本案的当事人;(2)管辖权异议的客体是第一审民事案件的管辖权;(3)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时间须在提交答辩状期间。2、对管辖权异议的解决:10日;对裁定不服可以上诉第七章 民事诉讼当事人第一节、当事人概述1、当事人:指以自己的名义请求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解决民事争议或保护民事权益的人及其相对方。2、构成要件:以自己的名义起诉应诉,进行诉讼活动,是诉讼权利义务的承担者;必须是向人民法院请求解决民事纠纷或保护民事权益的人及其相对方;必须在诉状内明确表达,而不问其是否是争论的民事法律关系主体。3、不同阶段称谓:(1)一审或简易程序:原告、被告(2)二审:上诉人和被上诉人(3)再审:加“原”(4)特别程序:申请人、债务人等(5)执行程序中:申请人和被申请人(被执行人)。4、诉讼权利能力:指可以成为民事诉讼当事人,享有民事诉讼权利和承担民事诉讼义务的资格。(1)自然人的诉讼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诉讼权利能力于成立之时产生,于终止之时消灭。(2)非法人团队具有诉讼权利能力须具有条件:(1)合法成立(2)有一定的组织机构(3)有自己的财产(4)不具有法人资格。5、诉讼行为能力:指当事人自己实行诉讼行为所必要的诉讼法上的能力。(1)、当事人的诉讼权利:(1)处分实体权利的诉讼权利;(2)保障当事人进行诉讼的权利(2)、当事人的诉讼义务:(1)依法行使诉讼权利;(2)遵守诉讼秩序,服从法庭指挥,尊重对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使诉讼正常进行;(3)自觉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协议。6、合法当事人:当事人就特定的诉讼,有资格以自己的名义成为原告被告,因而受本案判决拘束的当事人。(1)诉讼实行权:指以自己的名义作为当事人并受本案判决拘束的权能。原被告称为合法原告、合法被告。(2)合法当事人拟定的标准:一般是看是否为诉讼标的法律关系的主体。两种例外:(1)根据当事人的意思和法律规定,认可第三人(遗产管理人、遗嘱执行人、清算组织)(2)确认之诉中,要看该当事人对法律关系的解决是否真的具有法律上的利益关系。(3)、诉讼实务中合法当事人的拟定:雇佣人员导致损害的,雇主;个体工商户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不服仲裁或调解的以对方当事人为被告;法人或组织未登记或被冒用或终止后仍以其名义活动的,以直接负责人;非法设立的分支机构或依法设立但未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以分机构的法人;法人或组织的工作人员因职权或授权行为,该法人或组织为当事人;公司法人合并的,合并前的纠纷以合并后的公司;公司未清算撤消的,以清算组织或作出撤消决定的机构为当事人。7、非合法当事人:当事人适格有欠缺的诉讼当事人。(1)、非合法当事人的更换:指在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发现起诉或应诉的人不符合当事人条件,告知符合条件的当事人进行诉讼,而让不符合条件当事人退出诉讼的一种活动。对于诉讼中的非合法当事人乐意退出诉讼,而诉讼外的合法当事人不乐意参与诉讼时,法院应作如下解决:如是原告,法院应当裁定终结诉讼,如是被告,应当命令其参与诉讼。更换后,诉讼重新开始,8、诉讼权利义务的承担:指在民事诉讼中,由于某种因素导致一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转移给另一人,并由其作为同样诉讼地位的当事人接替进行诉讼。情形:继承;分立合并;法人组织终止,接手管理财产的组织;乡镇公司承包人逃匿,由发包人承担9、诉讼权利义务的承担与诉讼担当:都以独立的当事人身份进行诉讼;基于一方当事人实体权利义务转移、第三人对别人权利享有管理权,效力直接归于承担者、及于原主体、,发生诉讼过程中、一开始直接诉讼10、诉讼权利义务的承担与非合法当事人的更换:都属于当事人变更的范畴,但变更的因素及后果不相同第二节、共同诉讼人1、共同诉讼: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的诉讼。产生因素:(1)原始(2)后发。多人承担继承、追加当事人、合并审理2、必要共同诉讼:指当事人的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或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诉讼。(1)类型:共同诉讼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的权利和义务;共同诉讼人对诉讼标的的权利或义务,是基于同一种事实或法律上的因素产生的。(2)诉讼人之间的关系:只要其别人不表达反对,一人行为效力及于全体(3)情形:挂靠集体、业主和经营者、分立、借用、继承、代理、共有、连带责任保证协议3、普通共同诉讼:指当事人的一方或者双方均为二人或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批准的诉讼。(1)构成要件:一方或双方两人以上;诉讼标的为同一种类;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当事人批准合并审理。(2)诉讼人之间的关系:一人只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及于全体;主张共通原则4、必要共同与普通共同诉讼的区别:诉讼标的数量不同。共同诉讼人与诉讼标的的关系不同。共同诉讼人之间的关系不同。(4)是否必须合并审理不同。(5)裁判的作出不同。第三节、诉讼代表人1、诉讼代表人:指当事人的一方或者双方人数众多,由该群体中的一人或者数人代表群体起诉或者应诉,法院所作判决对该群体所有成员均有约束力的诉讼。(10人以上)(1)与共同诉讼制度的区别:(1)诉讼主体的内涵不同(2)诉讼行为的效力不同(3)裁判的效力不同。(2)与诉讼代理制度的区别:(1)产生的根据不同(2)与诉讼标的的利益关系不同(3)诉讼行为的后果不同(4)参与诉讼的目的不同。2、代表人诉讼的种类和要件:(1)诉讼标的共同的代表人诉讼和诉讼标的非共同的代表人诉讼(一是当事人人数拟定的代表人诉讼,二是当事人人数不拟定的代表人诉讼)。3、代表人的权能: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认可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批准。第四节、第三人1、第三人:指对别人争议诉讼标的有独立请求权,或者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的解决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与到别人已经开始的诉讼中的人。分为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2、第三人的特性:(1)必须在别人之间的诉讼开始以后,人民法院作出判决之前参与诉讼。(2)对别人之间的诉讼标的,具有所有或部分独立请求权,或者虽无独立请求权,但与案件的解决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3)第三人参与诉讼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民事权益,并且以自己的名义参与诉讼。3、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指对当事人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请求权而参与诉讼的人,在诉讼中相称中原告的地位。 分为所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部分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诉条件:(1)对诉讼标的有独立的实体权利请求权(2)诉讼正在进行(3)以起诉的方式参与诉讼4、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指对原告、被告双方争议的诉讼标的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解决结果也许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与诉讼的人。无权提出管辖权异议、无权认可和放弃诉讼请求等。5、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与诉讼的根据:由于他们之间争议的解决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涉及:(1)两个法律关系的主体有牵连(2)权利义务的牵连(3)法律事实或标的物的牵连。6、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与诉讼的程序问题: (1)参诉方式:一种是自愿申请参与,另一种是由本诉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不宜依职权积极告知;(2)参诉时间:一审中参与诉讼,假如一审中没有参中诉讼,二审不应追加;(3)上诉权:无上诉权,但当一审判决其承担实体义务时,他享有对该判决的上诉权。7、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与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区别:(1)参与诉讼的根据不同;(2)诉讼地位不同;(3)享有的权利不同;(4)参与诉讼的方式不同。第八章 诉讼代理人第一节、诉讼代理人概述1、概念:指依照代理权,以当事人名义代为实行或接受诉讼行为,从而维护当事人利益的诉讼参与人。诉讼代理人代理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权限,称为诉讼代理权。2、特性:具有诉讼行为能力;在代理权限内诉讼;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诉讼;法律后果直接归属被代理人;同一案件中只能代理一方当事人;是相对独立的诉讼参与人3、诉讼代理人种类:以代理权发生的根据为标准,分为法定诉讼代理人和委托诉讼代理人。4、诉讼代理人与辩护人的区别:(1)产生根据不同(2)服务对象不同(3)权限范围不同(4)诉讼地位不同(5)诉讼职责不同。第二节、法定诉讼代理人1、法定诉讼代理人:指根据法律规定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2、特性:源于法律直接规定;对象为无诉讼行为能力人;仅为享有亲权和监护权的人;权利和义务的结合3、权限和地位和取得:全权代理;与当事人类似的诉讼地位;源于实体法的亲权或监护权4、对法定代理人的指定: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的法定诉讼代理人由其监护人担任。特殊情况:代理人推诿;无代理人或代理人不能行使代理权,其他代理人不能协商解决的5、法定代理权的消灭:法定诉讼代理人死亡或丧失诉讼行为能力;被代理的当事人取得或恢复诉讼行为能力;法定代理人丧失了对当事人的亲权和监护权(4)被代理的当事人死亡。第三节、委托代理人1、委托诉讼代理人:指接受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委托,代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产生及代理权限取决于委托人的意志,又称意定代理。2、特性:基于委托人的意思表达;事项和权限由当事人自行决定;双方都有诉讼行为能力3、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范围:(1)律师(2)当事人的近亲属(3)有关的社会团队或当事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4)经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可以委托一至二人。4、委托诉讼代理的事项和代理权限的范围取决于委托人的授权。根据委托人是否将处分实体权利的诉讼权利授予诉讼代理人,可以将委托诉讼代理权限分为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5、地位:相对独立性:权限内诉讼;有权拒绝委托人的无理规定甚至终止诉讼;还享有法律赋予的固有权利;法院不能通过被代理人实行取代应对代理人实行的诉讼行为。6、取得:基于委托人的授权,书面方式7、变更:转委托8、委托代理权的消灭:诉讼代理人死亡或者丧失诉讼行为能力(2)委托人解除委托或者代理人辞却委托(3)委托期限届满(4)诉讼结束,代理人完毕代理任务。9、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志的以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第九章 民事诉讼证据第一节  民事诉讼证据概述民事诉讼证据:指可以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形式、程序)。第二节  民事诉讼证据的分类(1)本证与反证(与证明责任的关系)(2)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来源)(3)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三节  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1)书证:指以书面文字、符号、图形等所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含义来证明民事案件事实的证据。特性:以其思想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可以直接证明重要事实较为准确客观。分类:处分性书证和报道性书证(内容不同);特别书证和一般书证(根据书证的形式是否需要通过特定的程序或采用特定的形式);公书证和私书证(制作书证的主体不同)。(2)物证:指以物品的形状、质量、规格、痕迹等外部特性和物质属性证明民事案件事实的证据。特性:可靠性较强稳定性较强直观性较强需要结合说明发挥证明作用。与书证的区别:证明方法不同、构成要件不同(3)视听资料:指运用录音、录像以及计算机储存的数据、资料证明民事案件事实的证据,一般涉及录音录像资料、电脑储存资料、电视监视资料三种。特性:信息容量大,内容丰富生动逼真,易于保存具有较大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不同于书证:内容形式和动静态。不同于物证:思想内容和外部特性证明。(4)证人证言:指了解案件事实,并出庭作证或者向法院提供证词的人。特性:客观性可信性证人的不可替代性。(5)当事人的陈述: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就案件事实向人民法院所作的叙述。(与证人证言的不同)(6)鉴定结论:鉴定人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根据所提供的案件材料,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鉴别、判断后作出的书面结论。特性:权威性专门性客观性(7)勘验笔录:法院指派的人员对与争议有关的现场、物品进行勘测、调查、检查时,对勘验过程和结果所作的客观记录。特性:制作主体的特殊性内容的客观性制作时间的特殊性制作程序的法定性。第四节  证明对象证明对象:指证明主体运用证据予以证明的与案件有关的事实。也称待证事实。1、成为证明对象条件:(1)该事实对于对的解决诉讼具有法律意义(2)双方当事人对该事实存在争议(3)该事实不属于免于证明的事实。2、范围:(1)民事实体法事实(2)程序法事实(3)证据事实(4)外国法和地方性法规、习惯。3、免于证明的事实:(1)众所周知的事实(2)自然规律及定理(3)推定的事实(4)预决的事实(5)已为有效公证文书证明的事实(6)自认的事实。第五节  证明责任证明责任:指作为裁判基础的法律要件事实在诉讼中处在真伪不明状态时,负有证实该法律要件事实的一方当事人承受不利的裁判后果的风险。1、证明责任与提供证据的责任:(1)承担责任的因素不同(2)责任转移与否不同(3)能否预先分派不同(4)能否由双方当事人承担不同。2、证明责任的分派:指按照一定标准,将法律要件事实真伪不明时随不利的裁判后果的风险,予先在当事人之间进行分派。  标准:主张负产生责任,否认负欠缺责任。3、证明责任分派的规则:(1)一般规则:当事人对自己的请求或辩驳对方请求所依据的事实负有证明责任(2)协议纠纷和劳动争议案件证明责任分派规则:主张成立或撤消负有责任,负有履行责任的一方证明,主张有代理权的一方证明;用人单位举证(3)人民法院根据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拟定证明责任分派的规则 4、责任分派的特殊规则:制造新产品引起的专利侵权,由制造者对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举证;高度危险作业,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导致损害的事实举证;环境污染,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举证;建筑物或悬挂物,所有人或管理人对其无过错举证;饲养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就受害人或第三人有过错举证;缺陷产品,生产者就免责事由举证;共同危险,实行行为的人就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举证;医疗行为,医疗机构就不存在因果关系举证。第六节、 证据的收集、提供与保全1、证据的收集: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和法院的审判人员根据法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查找、采集可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的诉讼活动。(1)、证据收集的主体:一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二是人民法院审判人员。(2)、需人民法院收集的证据:(1)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因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2)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期限届满前7日书面申请。2、证据的提供:当事人将所收集的证据提交给受诉法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自考新版民事诉讼法笔记整理版.doc)为本站会员(教****)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