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深圳市红岭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68537901
资源大小:284.5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2023学年广东深圳市红岭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doc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组溶液相互混合后,不会发生离子反应的是ANaOH和Fe2(SO4)3 BNa2CO3和稀硫酸CNa2SO4和CuCl2 DMg(OH)2和稀盐酸2、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蔗糖B硫酸C氯化钠D豆浆3、等质量的 SO2和 SO3相比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它们的分子数目之比是 4:5B它们的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2:3C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4D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5:44、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2 g氧气与44g二氧化碳的体积一定相同B32 g氧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C在25 ,压强为1.01×105 Pa时,11.2 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D17 g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NA5、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X(X为Cl、Br或I)离子,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ABr、Cl、IBBr、I、ClCI、Br、ClDCl、I、Br6、把NaCl和Al2(SO4)3溶于稀盐酸得到混合溶液,其中Na+、Al3+、Cl的数目之比为123,则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H+与Cl数目比为23BAl3+与SO42数目比为 32CNa+与Cl数目比为11DCl与SO42数目比为137、中国不少古诗词清晰地描绘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如刘禹锡的浪淘沙:“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下列有关本诗中蕴含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A“沙中浪底来”指的是金的氧化物B淘金原理与化学上的萃取一致C雾的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是10-910-7cmD由沙子到计算机芯片发生了还原反应8、下列括号中的分离方法运用得当的是()A植物油和自来水(蒸馏)B水溶液中的食盐和碘(分液)C碳酸钙和氯化钙固体混合物(溶解、过滤、蒸发)D自来水中的杂质(萃取)9、下列各组在溶液中的反应,不管反应物的量是多少,都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NaOH与CO2BBa(OH)2与H2SO4CHCl与Na2CO3DNaHSO4与Ba(OH)210、下列溶液中c(Cl)与50mL 1 molL AlCl3溶液中的c(Cl)相等的是A150mL l molL NaCl溶液B150 mL3molL KCl溶液C75mL2 molL CaCl2溶液D75 mL l molL FeCl2溶液11、金属钠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的是AHClBNaClCFeCl3DNa2SO412、下列各组离子能在呈酸性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Ba2、Na、NO3、MnO4 BMg2、Cl、Al3、SO42CK、OH、HCO3、NO3 DCa2、Na、Fe3、SO3213、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丁达尔效应。B“雨后彩虹”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光学现象,同时也与胶体有关C1molFe3+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的数目为NAD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1pm-100p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14、下表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多种方法来鉴别物质的情况,其中完全正确的选项是( )需鉴别物质所加试剂或方法方法1方法2A木炭粉和氧化铜观察颜色通CO并加热BNaCl溶液和Na2CO3溶液稀HClZnCNH4HCO3氮肥和K2SO4钾肥加NaOH研磨并闻气味稀H2SO4D稀HCl和KCl溶液Fe2O3无色酚酞AABBCCDD15、现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几种:、现取三份各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第一份加入溶液有沉淀产生;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第三份加足量溶液后,得到干燥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你认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该混合液中一定含有:、,可能含,且B该混合液中一定含有:、,可能含、C该混合液中一定含有:、,可能含、D该混合液中一定含有:、,可能含、Cl16、VLFe2(SO4)3溶液中含有ag,取此溶液0.5VL,用水稀释至2VL,则稀释后的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mol·L-1Bmol·L-1Cmol·L-1Dmol·L-1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的原子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一个电子;B元素负2价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C元素的原子核内无中子;D原子核外电子数比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6个。(1)C与D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其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2)B离子的电子式_,A离子的电子式_。(3)B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D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18、有一包白色固体物质,可能含有CuSO4、Na2SO4、KNO3、NaNO3、Na2CO3、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1)将白色固体溶于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2)取少量上述溶液两份,其中一份滴加BaCl2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没有溶解。另一份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知,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一定没有_,可能有_。19、I.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上述图中仪器的名称:_;_。(2)若利用装置I分离乙酸(沸点118)和乙酸乙酯(沸点77.1)的混合物,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有_,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的实验操作的名称为_;实验时仪器中冷却水的进口为_(填“f”或 “g”),蒸馏烧瓶内碎瓷片的作用是_。(3)现需配制250 mL 0.1 moI.L-1NaCl溶液,装置II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有两处错误分别是_,_。II. 海带等藻类物质经过处理后,可以得到碘水,向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碳以提取碘单质的实验操作叫_,该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某NaCl样品中可能含有SO42-,CO32-,为检验杂质离子的存在,采取如下实验步骤:样品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则加入的试剂A为_,B为_,该现象证明样品中不含有_。在后续实验中需要使用450mL0.5 mol·L- 1NaCl溶液,为配制该浓度NaCl溶液进行实验,需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_g。配制NaCl溶液时,若出现下列操作,会使配制浓度偏高的是_A天平砝码己锈蚀 B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C转移溶液时有溶液溅出 D定容时仰视刻度线20、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可能含有Ba(NO3)2 、CaCl2 、K 2CO3 。现做以下实验: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震荡,有白色沉淀生成;向(1)的悬浊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取少量(2)的溶液滴入AgNO3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原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_、_(填化学式);(2)写出Ba(NO3)2 跟K 2CO3反应离子方程式_;(3)写出CaCl2跟K 2CO3反应离子方程式_;(4)写出CaCO3跟HNO3反应离子方程式_;21、建筑工地常用的NaNO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NaNO2HINOI2NaIH2O(1)配平上面方程式。_(2)上述反应的氧化剂是_;若有 1 mol 的还原剂被氧化,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是_。(3)根据上述反应,可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以鉴别NaNO2和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水碘化钾淀粉试纸淀粉白酒食醋,进行实验,下列选项合适的是_(填字母)。A BC D(4)某厂废液中,含有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采用NH4Cl,能使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根据溶液混合后是否能生成难溶物、难电离的物质、气体、氧化还原反应或络合反应进行判断。【详解】A.NaOH和Fe2(SO4)3混合后生成难溶物Fe(OH)3,所以能发生离子反应,故A错误;B.Na2CO3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能发生离子反应,故B错误;C.Na2SO4和CuCl2混合不会生成难溶物、难电离的物质、气体、氧化还原反应或络合反应,所以不会发生离子反应,故C正确;D.稀盐酸和Mg(OH)2反应生成难电离的水,所以能发生离子反应,故D错误。2、D【解析】只有胶体才能产生明显的丁达尔效应,从所给的四个选项看,只需判断所给的物质为胶体即可。【详解】A蔗糖是纯净物,不是分散系,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A项错误;B硫酸是溶液,其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项错误;C氯化钠属于纯净物,不是分散系,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C项错误;D豆浆属于胶体,当平行光束通过时,能产生明显的丁达尔效应,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择D项。3、C【解析】试题分析:令SO2和SO3的质量都是1g,则:n(SO2)= ,n(SO3)= mol。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SO2和SO3的分子数目之比为:=5:4;,故A错误;二氧化硫中氧原子物质的量等于二氧化硫的2倍,三氧化硫中氧原子物质的量等于三氧化硫的3倍,故SO2和SO3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2:×3=5:6,故B错误;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4,故C正确;同温同压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它们的密度之比为=4 : 5,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量。4、D【解析】A.32g氧气与44g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因为未知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无法确定它们的体积是否相同,A项错误;B.32g氧气物质的量为1mol,每个O2分子中含2个氧原子,所以32g氧气所含原子数为2NA,B项错误;C.在25 ,压强为1.01×105 Pa时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在此条件下11.2L氮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每个氮气分子中含2个原子,所以11.2L氮气所含原子数目小于NA,C项错误;D.17g氨气物质的量为1mol,每个NH3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所以17 g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NA,D项正确;答案选D。5、A【解析】卤族元素中,其单质的氧化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所以卤族元素中原子序数小的单质能置换出原子序数大的单质。【详解】甲、乙、丙三种溶液中各有一种X(X为Cl、Br、I )离子,向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为橙色,二者发生置换反应,说明甲中含有Br,再加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加入的物质和溴不反应,则为Cl,则说明甲中含有Br,乙中含有Cl,丙中含有I,A符合题意。答案选A。6、A【解析】设溶液中Na+、Al3+、Cl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mol、2xmol、3xmol,根据硫酸铝的化学式可知硫酸根的物质的量是3xmol;忽略氢氧根的物质的量,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是3xmol+3xmol×2xmol2xmol×32xmol,所以A. H+与Cl数目比为2:3,A正确;B. Al3+与SO42数目比为2:3,B错误;C. Na+与Cl数目比为1:3,C错误;D. Cl与SO42数目比为1:1,D错误,答案选A。7、D【解析】A. “沙中浪底来”指的是金的单质,故A错误;B. 金的密度较大,且金不溶于水,因此淘金原理与萃取原理不同,故B错误;C. 雾的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是10-910-7m,故C错误;D. 由沙子(主要成份为SiO2)到计算机芯片,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点睛】注意区别硅单质和二氧化硅的用途;还有注意数量级的换算1nm = 1×10-9m8、C【解析】A. 植物油和自来水是不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错误;B. 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可以用有机物溶剂进行萃取,故错误;C. 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钙固体溶于水,可以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故正确;D. 自来水中的杂质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错误。故选C。【点睛】掌握分离和提出的方法,不互溶的液体混合物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从溶液中分离固体溶质的方法为蒸发,从水溶液中分离碘或溴通常用萃取的方法。制取蒸馏水用蒸馏的方法。9、B【解析】A. NaOH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CO2+OH=HCO3,和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离子方程式:CO2+2OH=H2O+CO32,所以生成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故A不选;B.二者无论如何混合,都生成硫酸钡和水,离子方程式:2H+SO42+2OH+Ba2+=BaSO4+2H2O,所以生成物与反应物的量无关,故B选;C. 少量HCl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H+CO32=HCO3,过量HCl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2H+CO32=H2O+CO2,所以生成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故C不选;D. 碳酸氢钠和少量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2HCO3+2OH+Ca2+CaCO3+2H2O+CO32,和过量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NaOH和水,离子方程式:HCO3+OH+Ca2+CaCO3+H2O,所以生成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故D不选;故选B。10、B【解析】5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为3mol/L,根据溶质化学式计算各选项中的Cl-物质的量,进行比较可知。注意溶液中溶质离子的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只取决于物质电离出的离子的数目多少与溶质的浓度。【详解】5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为3mol/L。A、150ml1mol/L的NaCl溶液中Cl-浓度为1mol/L,与5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不相等,选项A不符合;B、150ml3mol/L的KCl溶液中Cl-浓度为3mol/L,与5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相等,选项B符合;C、75ml2mol/L的CaCl2溶液中Cl-浓度为4mol/L,与5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不相等,选项C不符合;D、75ml1mol/L的FeCl2溶液中Cl-浓度为2mol/L,与5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不相等,选项D不符合;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与理解,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溶液中溶质离子的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只取决于物质电离出的离子的数目多少与溶质的浓度。11、C【解析】A钠和HCl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气,所以只能生成气体,不会产生沉淀,故A错误;B钠和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与NaCl不反应,所以只能生成气体,不会产生沉淀,故B错误;C钠和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FeCl3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性的氢氧化铁,所以既能产生气体,又能出现沉淀,故C选;D钠和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与Na2SO4不反应,所以只能生成气体,不会产生沉淀,故D错误。12、B【解析】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根据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注意溶液呈无色透明,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MnO4-、铁离子等,以此来解答。【详解】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无色时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AMnO4-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要求,选项A错误;BMg2+、Cl-、Al3+、SO42-之间不反应,都是无色离子,都不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选项B正确;CH+、OH-、HCO3-之间相互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选项C错误;DFe3+、SO32-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3+为有色离子,SO32-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选项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并注意是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题目难度不大。13、B【解析】A.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故A错误;B.“雨后彩虹”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光学现象,与胶体的知识有关,雨后空气中含有纳米级的小水珠,与空气形成胶体,故B正确;C.胶粒是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所以1molFe3+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的数目小于NA,故C错误;D.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故D错误;正确答案:B。14、C【解析】A.均为黑色粉末,CO能还原CuO,则方法1不能鉴别,故A不选;B.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均与Zn不反应,则方法2不能鉴别,故B不选;C. NH4HCO3与NaOH反应生成刺激性气体,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无味气体,现象不同,可鉴别,故C选;D.盐酸与氧化铁反应,二者加酚酞均为无色,则方法2不能鉴别,故D不选;答案:C。【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的特殊现象加以区别。15、A【解析】根据题意,Ba2+和SO42-可发生离子反应生成BaSO4沉淀,因此两者不能大量共存。Ba2+和CO32-可发生离子反应生成BaCO3沉淀,因此两者也不能大量共存;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可能发生Cl-+Ag+AgCl、CO32-+2Ag+Ag2CO3、SO42-+2Ag+Ag2SO4,所以可能含有Cl-、CO32-、SO42-中的至少一种;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8mol,能和NaOH溶液加热产生气体的只能是NH4+,根据反应NH4+OH-NH3+H2O,产生NH3为0.08mol,可得NH4+也为0.08mol;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12.54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g部分沉淀溶于盐酸为BaCO3,部分沉淀不溶于盐酸为BaSO4,发生反应CO32-+Ba2+BaCO3、SO42-+Ba2+BaSO4,因为BaCO3+2HClBaCl2+CO2+H2O而使BaCO3溶解因此溶液中一定存在CO32-、SO42-,一定不存在Ba2+和Mg2+,由条件可知BaSO4为4.66g,物质的量为0.02mol,BaCO3为12.54g-4.66g7.88g,物质的量为0.04mol,则CO32-物质的量为0.04mol,由上述分析可得,溶液中一定存在CO32-、SO42-、NH4+,一定不存在Mg2+、Ba2+,而CO32-、SO42-、NH4+物质的量分别为0.04mol、0.02mol、0.08mol,CO32-、SO42-所带负电荷分别为0.04mol×2、0.02mol×2,共0.12mol,NH4+所带正电荷为0.08mol;A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可知K+一定存在,K+物质的量0.04mol,当K+物质的量=0.04mol时,没有氯离子,故A正确;B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可知K+一定存在,故B错误;C溶液中一定存在CO32-、SO42-、NH4+,Mg2+和CO32-可发生离子反应生成MgCO3而不共存,因此Mg2+一定不存在,故C错误;D溶液中一定存在CO32-、SO42-、NH4+,Mg2+和CO32-可发生离子反应生成MgCO3而不共存,因此Mg2+一定不存在,故D错误;答案:A16、A【解析】a g的物质的量为n()=mol,VL Fe2(SO4)3溶液中含有Fe3+的物质的量为n(Fe3+)=×n()=×mol,0.5V L溶液中含有Fe3+的物质的量为n(Fe3+)= ××mol=mol,稀释后溶液体积为2V L,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溶液中Fe3+的浓度为=mol·L-1,答案选A。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HCl HCl=H+Cl- Na+ 【解析】由A元素的原子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一个电子可知A为Na元素;由B元素负2价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可知B为S元素;由C元素的原子核内无中子可知C为H元素;由D原子核外电子数比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6个可知D为Cl元素。【详解】(1)氢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氢,化学式为HCl,氯化氢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出氯离子和氢离子,电离方程式为HCl=H+Cl-;(2)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硫离子,硫离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电子式为;钠离子为阳离子,其电子式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则钠离子的电子式为Na+;(3)硫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有3个电子层, 最外层有6个电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氯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有3个电子层, 最外层有8个电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点睛】阴离子与同周期稀有气体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由B元素负2价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确定B为钠元素是解答关键,也是解答的突破口。18、Na2SO4、MgCl2 CuSO4、Na2CO3 KNO3、NaNO3 【解析】根据硫酸铜溶液显蓝色,硫酸钡是白色不溶于硝酸的沉淀,Mg(OH)2是白色不溶性物质分析。【详解】(1)将白色固体溶于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说明固体中一定不含有CuSO4;(2)取少量上述溶液两份,其中一份滴加BaCl2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没有溶解,则该沉淀是BaSO4,一定含有Na2SO4,一定不含Na2CO3,因为碳酸钡可以溶于硝酸中,反应会放出CO2气体,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Mg2+,产生的白色沉淀是Mg(OH)2,原固体中含有MgCl2。由于题目涉及实验中没有进行有关K+、Na+及NO3-的检验及各种微粒物质的量的计算,因此不能确定是否含有KNO3、NaNO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Na2SO4、MgCl2,一定没有CuSO4、Na2CO3,可能含有KNO3、NaNO3。【点睛】本题考查了混合物组成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结合题干提供的实验现象,结合各种离子的检验方法,根据离子在物质的存在确定物质的存在。19、蒸馏烧瓶 冷凝管(或直形冷凝管) 温度计 蒸馏 g 防止暴沸 未用玻璃棒引流 未使用250 mL容量瓶 萃取 烧杯、分液漏斗 盐酸 BaCl2溶液 SO42-、CO32 - 14.6 A 【解析】实验室进行蒸馏实验时,仪器包括蒸馏烧瓶,温度计,直形冷凝管,牛角管,烧杯,酒精灯;萃取实验仪器包括分液漏斗,烧杯;配制溶液时仪器包括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必须选用合适容积,不可小于配制要求。【详解】(1)根据仪器的结构可知,为蒸馏烧瓶;为冷凝管(或直形冷凝管);(2)采用分馏(蒸馏)原理进行实验时,控制温度是关键,故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温度计;冷却蒸馏产生的气体时,在冷凝管位置,冷却水要采用“下进上出”原则,故冷却水的进口为g,碎瓷片由于具有多孔结构,能防止暴沸;(3)配制250 mL溶液,需选用适当容积的容量瓶,且配置过程中用玻璃棒进行引流。故错误为未用玻璃棒引流;未使用250 mL容量瓶;II. 向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碳以提取碘单质的实验操作叫萃取,需要的玻璃仪器为分液漏斗、烧杯;检验SO42-、CO32-时,硫酸根常用氯化钡(沉淀),碳酸根常用盐酸(气泡)或氯化钙(沉淀)等,由于检验试剂的量均为过量,为了防止对后续实验产生影响, 应先检验碳酸根,后检验硫酸根。故加入的试剂A为盐酸,B为BaCl2溶液,该现象证明样品中不含有SO42-、CO32 -;容量瓶的规格没有450mL,应选500mL配制,则需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n=cV=0.50mol/L×0.5L=0.25mol,氯化钠的质量为:m=nM=0.25mol×58.5g/mol=14.625g,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故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14.6g;配制NaCl溶液时,若出现下列操作:A天平砝码己锈蚀,砝码质量增大,所称溶质氯化钠质量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高,故A正确; B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氯化钠残留在玻璃棒和烧杯中,溶质质量偏小,浓度偏小,B错误;C转移溶液时有溶液溅出,溶质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小,C错误; D定容时仰视刻度线,蒸馏水添加量偏大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D错误;答案为A。【点睛】实验操作和设备选用是本题重点,易错点是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所称量的质量。容量瓶没有450ml,计算时要选用正确容量瓶体积,即500ml。20、 K2CO3 CaCl2 Ba2+CO32-=BaCO3 Ca2+CO32-=CaCO3 CaCO3+2H+=Ca2+CO2+H2O【解析】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能生成白色沉淀的物质,白色沉淀可以是碳酸钡或碳酸钙,一定含有碳酸钾,其余两种中至少含有一种;向的悬浊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证明沉淀一定是碳酸钙或碳酸钡沉淀;取少量的溶液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含有氯离子,混合物中一定含有氯化钙,说明一定含有K2CO3、CaCl2;可能含有Ba(NO3)2。(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K2CO3、CaCl2;可能含有Ba(NO3)2,故答案为:K2CO3;CaCl2;(2)Ba(NO3)2 跟K 2CO3反应离子方程式为Ba2+CO32-=BaCO3,故答案为:Ba2+CO32-=BaCO3;(3)CaCl2跟K 2CO3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2+CO32-=CaCO3,故答案为:Ca2+CO32-=CaCO3;(4)CaCO3跟HNO3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故答案为:CaCO3+2H+=Ca2+CO2+H2O。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性质应用和鉴别,根据离子的特征性质的应用是鉴别离子存在的判断依据。本题的易错点是无法判断Ba(NO3)2是否存在。21、242122 NaNO2 6.02×1023 C NaNO2NH4Cl=NaClN22H2O 【解析】(1)在该反应中NaNO2中的N元素化合价降低1价生成NO,HI中I元素化合价升高1价生成I2,另有一部分生成NaI,所以配平后的方程式为2NaNO24HI=2NOI22NaI2H2O;(2) 反应中NaNO2中的N元素化合价降低,NaNO2作氧化剂,HI中I元素化合价升高,HI作还原剂,所以有1 mol HI被氧化,则转移电子的数目是为NA或6.02×1023;(3)根据上述反应可知,在酸性条件下,NO2可把I氧化生成I2,而Cl没有氧化性,不能与I反应,又I2遇淀粉显蓝色,因此可用进行实验来鉴别NaNO2和NaCl,所以正确选项为C;(4)根据叙述可知,反应物为NaNO2和NH4Cl,生成物为N2,结合质量守恒可推知还有NaCl和H2O,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NaClN2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