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中学化学高一上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68537956
资源大小:172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中学化学高一上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4.48L水中含有水分子的数目为0.2NAB1mol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NAC0.2mol/LCaCl2溶液中含有氯离子的数目为0.4NAD32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2NA2、在一定条件下,PbO2 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72和Pb2,若生成3mol Cr2O72则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A7.5mol B3mol C9mol D6mol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当溶液的体积比为321时,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1B123C321D343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氯气可用于合成药物B碳酸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高压钠灯常用来广场照明D镁合金密度小强度大可用于制飞机零部件5、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可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的是ACu2、SO42-、Fe3、Cl- BFe2、H、ClO-、CO32-CMnO4-、Al3、Na、SO42- DNa、NO3-、K、SO42-6、下列离子可以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Ba2+、Cl-、BCa2+、Cl-、CH+、Cl-、DAg+、Cl-、Fe3+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5.6 L四氯化碳含有的分子数为0.25NAB标准状况下,14 g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5NAC标准状况下,22.4 L任意比的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均为NAD在标准状况下,18gH2O所含有的电子数不是10 NA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Cl是挥发性一元强酸B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C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D利用过滤法可把Fe(OH)3胶体从FeCl3溶液中分离出来9、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ABCD电解质NH3BaSO4NH4ClNaOH混合物漂白粉冰水混合物碱石灰五水硫酸铜酸性氧化物CO2SO2CO2CO碱Na2CO3NaOHCa(OH)2NH3H2OAABBCCDD10、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 )AKClO3O2BMnO4-Mn2CFeFe3DHClCl211、某固体A在一定条件下可完全分解,生成B、C、D三种气体的混合物。反应方程式如下:2AB+2C+3D,此时测得混合气体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为30,则固体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180g/mol B90g/mol C90 D180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铜与盐酸反应 O2 +2H =H2OB氨气通入醋酸CH3COOH + NH3 = CH3COONH4C碳酸氢钠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HCO3 + OH = H2O + CO2 D硫酸氢钠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HSO4 + OH = H2O + SO4213、下列反应中,离子方程式为H+OH=H2O的是ACH3COOHNaOH=CH3COONaH2OBHNO3KOH=KNO3H2OCH2SO4Ba(OH)2=BaSO42H2OD2HClCu(OH)2=CuCl22H2O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一定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B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既可以是不同物质也可以是同种物质D失电子越多,还原性越强,得电子越多,氧化性越强15、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下列反应中,画线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是ASO2 + 2NaOH = Na2SO3 + H2O B2CuO + C2Cu + CO2C2FeCl3 + Fe = 3FeCl2 DZn2HCl = ZnCl2 H216、海盐经溶解、过滤后仍含有Ca2+、Mg2+、SO42等可溶性杂质,为了得到纯净的NaCl,可向滤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下列溶液,其中不合理的是ABaCl2NaOHNaCO3过滤稀盐酸蒸发结晶BBa(OH)2NaCO3过滤稀盐酸蒸发结晶CNaCO3NaOHBaCl2过滤稀盐酸蒸发结晶DBaCl2NaCO3NaOH过滤稀盐酸蒸发结晶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如图表示的是AE五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A为淡黄色固体,B为单质,D为正盐。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各物质的名称: A_ ; C_;D_。(2)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BC: _;CD: _;AC: _;DE:_(任写一个即可)。18、现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由Na2SO4、CaCO3、NaCl、BaCl2、CuSO4中的三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向滤出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原白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_,一定不含有_(填化学式)。 (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3)为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向过滤得到的无色滤液中,加入少量某无色溶液,根据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可判断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加入的无色溶液不可以是下列溶液中的_(填序号)。 ANa2SO4溶液 BBaCl2溶液 CNa2CO3溶液 DAgNO3溶液19、有下列化学仪器: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烧杯;量筒;容量瓶;胶头滴管。(1)现需要配制500 mL 1 mol/L硫酸溶液,需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_mL。(2)从上述仪器中,按实验使用的先后顺序,其编号排列是_。(3)容量瓶使用前检验漏水的方法是_。(4)若实验遇到下列情况,对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不变”)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_;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_;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_;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_;未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中,_。20、现有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溶液,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固体,从而实现Cl-,SO42-和NO3-的相互分离,实验过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所用试剂的名称:试剂1为 _,试剂2为_,试剂4为_。(2)加入过量试剂3的目的是_ 。(3)在加入试剂4后,获得晶体D的实验操作的名称是_。21、阅读数据,回答问题。(1)表-1列出了一些醇的沸点名称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2-甲基-1-丙醇沸点/64.778.397.282.4117.799.5108表-1醇类物质的沸点明显高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烃,其原因前者分子间存在_作用。你推测2-甲基-2-丙醇的沸点不会超过_。(2)表-2列出了一些羧酸的沸点结构简式沸点/CH2=CH-COOH141CH2=CH-CH2-COOH163CH3-CH=CH-COOH168185CH2=C(CH3)COOH163表-2表中CH3-CH=CH-COOH的沸点数据有两个,其原因是_。(3)表-3列出了一些醛和羧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名称溶解度/g名称溶解度/g乙醛混溶乙酸混溶丙醛30丙酸混溶丁醛7.1丁酸混溶2-甲基丙醛92-甲基丙酸17戊醛1.4戊酸2.4表-3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影响有机物水溶性的因素有(答出两条即可)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A. 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所以4.48L水的物质的量不是0.2mol,故含有水分子的数目不是0.2NA,故错误;B. 1mol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转移的电子数目为8/3NA,故错误;C. 0.2molL-1CaCl2溶液没有说明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其中含有氯离子的数目,故错误;D. 32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含有的是氧原子,所以氧原子物质的量为32/16=2mol,则所含原子数为2NA,故正确。故选D。2、C【解析】反应中Cr元素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6价,失去3个电子,若生成3molCr2O72-反应失去18mol电子。Pb元素化合价从+4价降低到+2价,得到2个电子,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18mol÷29mol,答案选C。3、D【解析】设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amol/L,三种溶液的体积分别为3bL、2bL、bL,则n(NaCl)=3abmol,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3abmol;n(MgCl2)=2abmol,MgCl2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4abmol;n(AlCl3)= abmol,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3abmol, 故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ab:4ab:3ab=3:4:3,D符合题意;答案选D。4、B【解析】A、氯气可用于合成药物,如消毒液中含有Cl,故A说法正确;B、碳酸钠的碱性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B说法错误;C、高压钠灯发出黄光,能够穿透雾,因此常用来广场的照明,故C说法正确;D、镁合金密度小强度大,可用于制飞机零部件,故D说法正确。5、D【解析】离子间如果不发生化学反应,则可以大量共存,结合离子的性质以及溶液无色分析。【详解】A. Cu2、Fe3在溶液中均不是无色的,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 Fe2、H、ClO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CO32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均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 MnO4在溶液中不是无色的,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 Na、NO3、K、SO42在溶液中不反应,且均是无色的,可以大量共存,D正确。答案选D。6、C【解析】A. Ba2+与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共存,A错误;B. Ca2+与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共存,B错误;C. H+、Cl-、四种离子不发生反应,能共存,C正确;D. Ag+与Cl-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共存,D错误;答案选C。7、C【解析】ACCl4在标况下不是气体,故错误;B含有电子物质的量为14×14/28mol=7mol,故错误;C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故正确;D含有电子数18×10/18mol=10mol,故错误;故选C。8、A【解析】A. 1molHCl电离出1molH+,是挥发性一元强酸;B. 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C. 凡是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D. 胶体的胶粒和溶液中的溶质可以通过滤纸。【详解】A. 1molHCl电离出1molH+,是挥发性一元强酸,故A正确;B. 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形成同素异形体,如石墨和金刚石,故B错误;C. 凡是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有的不能和碱反应,如CO,不是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D. 胶体的胶粒和溶液中的溶质可以通过滤纸,不能利用过滤法把Fe(OH)3胶体从FeCl3溶液中分离出来,应用渗析的方法分离,故D错误。故选A。9、C【解析】ANH3属于非电解质,Na2CO3属于盐,故A不选;B冰水混合物为水的不同状态所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故B不选;CNH4Cl属于可溶性盐,碱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CaO大约75%),氢氧化钠(NaOH大约3%),和氢氧化钾(KOH大约1%),水(H2O大约20%)属于混合物,CO2属于酸性氧化物,Ca(OH)2为强碱,故选C;D五水硫酸铜属于纯净物,CO属于氧化物,但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不选。答案选C10、B【解析】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如果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这说明所给的物质一定是得到电子的,化合价一定是降低的;AKC1O3 O2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故A错误;BMnO4-Mn2+锰元素的化合价是降低的,故B正确;CFeFe 3+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故C错误;DHC1 C12氯元素化合价升高,故D错误故选B。11、C【解析】设A为2 mol,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分解生成6 mol气体,根据m1=n1M1可得混合气体质量m=6 mol×30 g/mol=180 g。根据M=,可得A的摩尔质量M=90 g/mol。【详解】A固体A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上和A的摩尔质量相等为90,单位为1,A错误。B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单位为1不是g/mol,故B错误。CA的相对分子质量单位和数值都对,C正确。D单位正确但是数值不对,故D错误。本题选C。12、B【解析】A.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O+2H+H2O+Cu2+,故A错误;B.醋酸是弱电解质,醋酸和氨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H3COOH+NH3CH3COO-+NH4+,故B正确;C.碳酸氢钠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OH-=H2O+CO32-,故C错误;D.硫酸氢钠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D错误。故选B。【点睛】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方法:“一看”电荷是否守恒:在离子方程式中,两边的电荷数及原子数必须守恒; “二看”拆分是否恰当:在离子方程式中,强酸、强碱和易溶于水的盐拆分成离子形式;难溶物、难电离物质、易挥发物质、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等均不能拆分,要写成化学式;“三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离子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必须是客观事实相吻合。13、B【解析】A、醋酸是弱酸,用化学式表示,不能用该离子方程式表示,A错误;B、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可以用该离子方程式表示,B正确;C、反应中还有硫酸钡白色沉淀生成,不能用该离子方程式表示,C错误;D、氢氧化铜难溶,不能用该离子方程式表示,D错误;答案选B。14、C【解析】A项,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如反应2Na2O2+2H2O=4NaOH+O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错误;B项,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的物质参与反应,但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如反应2Na2O2+2H2O=4NaOH+O2中H2O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错误;C项,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以是不同物质(如Zn+2HCl=ZnCl2+H2等),也可以是同种物质(如2KMnO4K2MnO4+MnO2+O2等),正确;D项,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指得(或失)电子的能力,与得(或失)电子的多少无关(如还原性:NaAl,Na失去1个电子,Al失去3个电子等),得电子能力越强氧化性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还原性越强,错误;答案选C。15、C【解析】氧化反应的标志是元素化合价升高。由此分析。【详解】A.氧化反应的标志是元素化合价升高。SO2Na2SO3,硫元素、氧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项错误;B.CuOCu,铜元素化合价由+2价降到0价,发生还原反应,B项错误;C.FeFeCl2,铁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发生氧化反应,C项正确;D.HClH2,氢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到0价,发生还原反应,D项错误;答案选C。16、C【解析】A. 海盐经溶解、过滤后仍含有Ca2+、Mg2+、SO42等可溶性杂质,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除去SO42,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Mg2+,再加入过量的NaCO3溶液,除去Ca2+和Ba2+,过滤,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NaCl;合理;B. 海盐经溶解、过滤后仍含有Ca2+、Mg2+、SO42等可溶性杂质,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除去SO42、Mg2+,再加入过量的NaCO3溶液,除去Ca2+和Ba2+,过滤,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NaCl;合理;C. 海盐经溶解、过滤后仍含有Ca2+、Mg2+、SO42等可溶性杂质,加入过量的NaCO3溶液,除去Ca2+,少量Mg2+,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Mg2+,再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除去CO32-,过滤,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但是溶液中仍有剩余的Ba2+,蒸发结晶得不到纯净的NaCl;不合理;D. 海盐经溶解、过滤后仍含有Ca2+、Mg2+、SO42等可溶性杂质,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除去SO42,再加入过量的NaCO3溶液,除去Ca2+和Ba2+及少量的Mg2+,再加入过量的NaOH 溶液,除去Mg2+,过滤,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NaCl;合理;综上所述,本题选C。【点睛】粗盐提纯时,所加的试剂主要有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盐酸溶液,NaOH溶液主要除去Mg2+,BaCl2溶液主要除去SO42-,Na2CO3溶液主要除去Ca2+和剩余的Ba2+,等沉淀过滤后,加入盐酸除去OH-、CO32-;因此只要记住:碳酸钠溶液一定加在BaCl2溶液之后,盐酸加在过滤后,操作的顺序就很容易确定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过氧化钠 氢氧化钠 碳酸钠 2Na+2H2O=2Na2OH-+H2 2OH-+CO2=CO32H2O 2Na2O2+2H2O=4Na4OH-+ O2 CO32+2H=CO2H2O 【解析】(1)淡黄色固体A能与二氧化碳、水反应,则A为Na2O2,A与水反应生成C,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D,且C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D,则C为NaOH、D为碳酸钠,B与水反应生成C,与氯气反应生成E,则B为Na,E为NaCl,故答案为过氧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2)BC的反应为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答案为2Na+2H2O=2Na2OH-+H2;CD的反应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O2=CO32H2O,故答案为2OH-+CO2=CO32H2O;AC的反应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 O2,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4OH-+ O2;DE的反应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或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H=HCO3或CO32+2H=CO2H2O,故答案为CO32+H=HCO3或CO32+2H=CO2H2O。【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涉及Na元素单质化合物性质,突破口是A的颜色及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18、CaCO3、NaCl CuSO4 CaCO3+2H= Ca2+CO2+H2O D 【解析】硫酸铜溶于水得到蓝色溶液,而本题中得到是无色的溶液和白色沉淀,所以在混合物中一定不含硫酸铜;白色沉淀可能为碳酸钙,也可能是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而白色沉淀能全部溶于稀盐酸,所以该沉淀为碳酸钙,即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而原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所以还一定含有NaCl,氯化钡和硫酸钠二者有其一。【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NaCl;一定不含CuSO4;(2)实验中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钙和盐酸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 Ca2+CO2+H2O;(3)原白色粉末中无法确定的是BaCl2和Na2SO4A加入硫酸钠若产生白色沉淀,可以确定含有BaCl2不含Na2SO4,故A不符合题意;B加入BaCl2若产生白色沉淀,可以确定含有Na2SO4不含BaCl2,故B不符合题意;C加入碳酸钠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可以确定含有BaCl2不含Na2SO4,故C不符合题意;D氯化银难溶于水、硫酸银微溶于水,所以加入硝酸银溶液不能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故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D。19、27.2 往容量瓶内加适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把瓶正立过来,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再把瓶倒立过来,若不漏水,才能使用 偏高 偏低 不变 偏高 偏低 【解析】(1)依据c=计算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来列式解答;(2)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操作的步骤选择仪器;(3)根据容量瓶的构造及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4)分析不当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的影响,依据c=进行误差分析。【详解】(1)浓硫酸的浓度c=18.4mol/L,浓硫酸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设浓硫酸的体积为V,所以18.4mol/L×V=1mol/L×0.5L,V=0.0136L=27.2mL;(2)配制500ml1mol/L H2SO4溶液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定容、摇匀、装瓶、贴签,因此使用仪器的顺序为:;(3)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方法为:往容量瓶内加适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把瓶正立过来,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再把瓶倒立过来,若不漏水,才能使用;(4)未经冷却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定容冷却后,溶液的体积偏小,溶液的浓度偏高;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溶液的体积偏大,则溶液浓度偏低;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不改变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量,则溶液浓度不变;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溶液的体积偏小,则溶液浓度偏高;未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中,容量瓶溶质偏低,则溶液浓度偏低。【点睛】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的误差分析,注意掌握误差分析的方法与技巧,根据c=可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若n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20、BaCl2或Ba(NO3)2溶液 AgNO3溶液 稀HNO3 除去溶液中过量的Ba2+、Ag+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解析】要实现Cl-、SO42-、NO3-的相互分离,通常用AgNO3沉淀Cl-,用BaCl2或Ba(NO3)2沉淀SO42-。若先加入AgNO3溶液,就会同时生成Ag2SO4和AgCl沉淀,因此应先加入过量的BaCl2或Ba(NO3)2溶液,即试剂1是BaCl2或Ba(NO3)2溶液,生成BaSO4沉淀即沉淀A,然后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即试剂2,使Cl-全部转化为AgCl沉淀即沉淀B,在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的Na2CO3即试剂3,使溶液中的Ag+、Ba2+完全形成沉淀,最后所得溶液为NaNO3和Na2CO3的混合物,再加入稀HNO3即试剂4,最后将溶液进行蒸发操作可得固体NaNO3,以此分析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试剂1是BaCl2或Ba(NO3)2溶液,沉淀A是BaSO4;试剂2是AgNO3溶液,沉淀B是AgCl,试剂3是Na2CO3溶液,沉淀C是Ag2CO3、BaCO3,试剂4是稀HNO3,晶体D是NaNO3。(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试剂1为BaCl2或Ba(NO3)2溶液,试剂2为AgNO3溶液,试剂3为Na2CO3溶液,试剂4为稀HNO3;(2)在加入过量的BaCl2或Ba(NO3)2后过滤除去BaSO4沉淀,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使Cl-全部转化为AgCl沉淀,反应后溶液中存在过量的Ag+、Ba2+,在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的Na2CO3,能够使溶液中的Ag+、Ba2+完全沉淀;(3)在加入过量稀硝酸后的溶液NaNO3溶液,由于Na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所以要从其溶液中获得溶质,应将溶液进行蒸发浓缩,然后冷却结晶、最后过滤可得NaNO3晶体,故获得晶体D的实验操作的名称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操作,涉及使用的试剂、物质的量的影响及混合物分离方法。要注意Cl-,SO42-的性质,把握除杂原则是提纯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引入的杂质在后续实验中要除去,因此一定要注意把握实验的先后顺序,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采用适当的方法分离提纯。21、氢键99.5存在顺反异构碳原子数(相对分子质量)碳链的形状(有无支链),及是否含有亲水基团及亲水基团的种类。【解析】(1)醇类物质的沸点明显高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烃,其原因前者分子间存在氢键的作用。根据表-1数据可知,碳原子越多,饱和一元醇的沸点越高;碳原子相同时,结构越对称或带有支链,醇沸点越低。根据上述分析,可推测2-甲基-2-丙醇的沸点应低于2-丁醇。故答案为氢键;99.5。(2)CH3-CH=CH-COOH存在顺反异构,即有两种结构,所以有两种沸点。故答案为存在顺反异构。(3)根据表-3中数据可知,在水中的溶解性:乙醛丙醛丁醛戊醛;丙酸丁酸戊酸,可知,一元醛或一元羧酸在水中的溶解性随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减小,所以碳原子数或相对分子质量是影响有机物水溶性的因素之一。根据溶解性丁醛2-甲基丙醛,丁酸2-甲基丙酸,可知碳链的形状或有无支链也是影响有机物水溶性的因素之一。碳原子数相同时,醛的水溶性小于酸,可知亲水基团的种类是影响水溶性的因素之一。故答案为碳原子数(相对分子质量);碳链的形状(有无支链),及是否含有亲水基团及亲水基团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