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特征、成因和对策.docx

    • 资源ID:68555976       资源大小:651.01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特征、成因和对策.docx

    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特征、成因和对策2022年4月,我国新增信贷与2021年同期相比明显放缓,中国人民银行指出,这反映了有效融资需求明显下降,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5月,新增信贷总量明显改善,但结构仍然不够理想,中长期信贷增长不足。在当前的实体经济运行中是否还存在有效信贷需求不足问题、其有什么特征、成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一系列问题,都关系到稳住经济一揽子举措的实施效果,值得深入探讨。 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特征 在表象上,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呈现出阶段性的融资总量下降,或融资总量尚可,但反映出市场主体对未来经济预期的中长期信贷增长乏力。如果经济预期向好,则市场主体就更倾向于加大中长期资本开支力度,从而产生中长期融资需求;如果经济预期变差,则投资行为会更加谨慎,从而降低中长期融资需求。当银行信贷额度相对充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但又须完成信贷投放任务时,就会出现中长期信贷增长乏力、通过票据融资冲信贷总量的现象。按照这个判断标准,当前,在我国实体经济运行中存在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问题。 有效信贷需求不足被广泛关注是在2022年4月信贷增长明显放缓之后。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仅有6454亿元,比2021年同期少增了8231亿元,为2017年以来历年4月份的最低新增规模。虽然可能由于2022年第一季度的“开门红”投放信贷较多而形成了透支效应,但须引起重视的是,在信贷总量增长放缓的同时信贷结构也表现不佳,票据融资冲量,但中长期贷款增长乏力,这是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表现。就居民部门而言,不仅贷款总量减少了2170亿元,而且其构成中的消费贷款、经营贷款、住房贷款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这种情况在过去并不多见。就企业部门而言,在票据融资同比多增2437亿元的情况下,贷款总量仍比2021年同期少增1768亿元,其中的中长期贷款更是少增了3953亿元,反映出企业的中长期资本开支意愿不足(见图1)。 数据来源:Wind。图1 2022年4月新增贷款情况受新增信贷规模少增较多影响,4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以下简称“社融”)仅有9455亿元,比2021年同期少增9115亿元。其中,表内信贷对社融的贡献占比由历史平均的60%70%骤降至30%左右,处于历史上的较低水平(见图2)。 数据来源:Wind,经作者计算。图2 2010年至2022年5月社会融资结构事实上,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问题并不是近期才开始出现的,2021年四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来,这一问题就已经初现端倪。一个比较典型的特征就是中长期信贷增长始终不够理想,但由于各月份票据融资都有较大规模增长,对信贷总量形成了支撑,所以并没有引起市场的足够担忧。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新增1.07万亿元,同比少增0.91万亿元;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新增3.95万亿元,同比少增0.52万亿元;票据融资新增0.8万亿元,同比多增1.28万亿元。直到2022年4月,即使在票据融资大幅多增的情况下,新增信贷仍明显放缓,新增社融遭“腰斩”,有效融资需求不足问题才开始被广泛关注。此外,信用债作为企业融资的另一种方式,近期发行相对低迷,净融资规模明显收窄,这也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提供了证据。 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成因 我国的实体经济存在较大的潜在信贷需求。信贷增长不理想、结构不佳,不仅由于疫情等冲击导致融资需求减少,还由于融资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错配。 从信贷供给角度看,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了政策靠前发力。2022年以来,货币政策加大了对稳增长的支持力度,央行除了常规性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和MLF操作外,还通过降准、使用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等多种方式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与此同时,央行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对流动性的影响类似于降准释放长期资金,M2增速较快上升。相关利率走势的变化也反映了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足。2022年4月以来,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整体回落,并处于相对低位水平。即使在前一阶段美联储货币政策紧缩预期增强引起全球金融市场加剧波动的时期,国内流动性环境仍然相对平稳。反而是银行普遍面临着“资产荒”的问题,信贷额度相对充足而投放存在压力,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整体偏弱(见图3)。 数据来源:Wind。图3 2019年12月至2022年4月M2增速和回购、存单利率从信贷需求的角度看,近期在疫情持续演变、订单减少、运输不畅、供应链不完整、原材料成本上升、失业增加、收入减少等多重因素的冲击下,企业和个人的信贷需求整体减弱,但不同主体受到的影响和抵御冲击的能力存在差异,融资需求的变化和满足情况也不尽相同,需要分类进行分析。 第一类是资质较好的企业和个人,也就是所谓的优质客户。银行对这类客户的信贷投放意愿较强,其融资供需也匹配得较好。还有一部分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较强,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或具有竞争优势,受疫情冲击较小,甚至逆市而上,信贷需求可能不降反升。 第二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包括小微企业、制造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领域。虽然可能存在融资瓶颈,但国家通过政策持续引导银行加大对这些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信贷整体保持了较快增长。2022年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了23.4%;一季度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5%,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8.6%,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2%;这些领域的信贷增长速度均快于各项贷款。 第三类是有融资需求,但存在融资困难的领域。这既可能是长期存在融资约束,像一些企业资质较弱的长尾客户,不符合传统的信贷理念和风控要求;也可能是一些产能过剩行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即使有融资需求,但受行业政策影响较大,金融机构无法提供充足的资金供给。另外,疫情期间订单减少,企业为保持生产经营需要资金支持,但因缺少合格抵押品等原因可能不满足放贷条件。 第四类是融资需求减弱或没有融资需求的领域。前期行业治理力度较大的教育、平台经济、房地产等领域,可能存在投融资意愿不足,信贷需求不易释放。受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预期不稳、信心不足或缺少订单、停产倒闭,导致融资需求回落或没有需求。部分人群因失业或收入减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降低,消费信贷和按揭贷款需求减弱。 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主要集中在第三类和第四类主体上。这其中的原因有长期存在的融资约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引起的行业调整等,但笔者认为更主要的原因是在疫情等短期因素冲击下,实体经济出现了总需求不足。 受本轮疫情冲击,我国主要宏观数据出现了明显下行,总需求不足问题十分突出。2022年34月,消费连续两个月负增长,进口连续两个月零增长,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回落,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至接近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时的水平。5月,国民经济运行整体呈现边际改善迹象,但消费下降仍然较多,就业也存在较大压力。疫情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和居民的投资和消费意愿不强,自然就会引起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对企业和居民融资及银行信贷投放形成干扰。 从企业角度看,本轮疫情导致部分核心城市大范围停摆,长时间的静态管理不仅导致管控区域内的企业暂停生产经营,而且会影响物流运输和产业链的完整程度,从而对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也形成冲击。此外,还有地区倾向于采取过于严格的防疫措施,也会导致订单减少、物流不畅、市场割裂、产业链不协调,使企业不能正常生产经营。除此之外,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全球通胀高位运行,能源、金属、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导致企业面临着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上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根据央行上海总部公布的数据,2022年4月,上海地区人民币贷款减少565亿元,企业部门贷款减少346亿元。上海在全国供应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疫情的影响也会波及到上海以外的地区。从全国范围来看,2022年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为2020年3月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PMI指数回落2.4个百分点至53.3%,为2020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体现了企业对扩大投资和增加生产持谨慎态度。 从居民角度看,疫情导致消费回落,不仅在于减少了线下消费场景,使消费需求无法释放,而且导致失业增加、收入减少,降低了消费能力。2022年5月,消费整体呈现必选消费保持增长、可选消费下降较多的特征。前5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31.5%,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3.6%。客观地说,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经历了较快上升,2008年仅有17.9%,到2017年上涨至48.7%,2022年3月末上升至62.1%,居民部门加杠杆的空间有限(见图4)。近期,居民部门存款增长明显快于2021年同期,但中长期贷款增长乏力,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些变化说明微观主体可能已经开始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表,对购房行为持更加谨慎的态度,甚至更倾向于偿还贷款,新增贷款还没有偿还的多,这就会导致住房贷款减少。 数据来源:Wind。图4 1993年至2022年3月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此外,疫情冲击影响了预期和信心,导致市场主体不愿投资和消费,这也会引起融资需求下降。目前,中小微企业的困难仍然较多,中型企业制造业PMI指数已经连续3个月位于收缩区间,小型企业制造业PMI指数更是连续13个月位于收缩区间,而且距离50%的荣枯线仍有较大差距。居民对投资、消费更加谨慎,储蓄倾向早有上升。2022年一季度,央行对城镇储户的问卷调查显示,城镇储户选择“更多消费占比”的为23.7%,分别比疫情之前的2019年四季度和2021年四季度低4.3个和1个百分点,选择“更多投资占比”的为21.6%,分别低4.7个和1.9个百分点,说明消费倾向和投资倾向尚未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而且仍在回落;而选择“更多储蓄占比”的为54.7%,分别比2019年四季度和2021年四季度高9个和2.9个百分点。 下一阶段信贷形势研判 针对实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问题,国务院部署了六个方面33项稳住经济一揽子措施,并印发了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细化了相关措施和落实要求。其中,与信贷相关的政策举措主要包括: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普惠小微贷款支持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增加贷款投放、延长贷款期限;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交通物流、科技创新、普惠养老、民航应急等专项再贷款;支持文化旅游、餐饮住宿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贷款;对符合条件的专项债券项目建设主体提供配套融资支持,做好信贷资金和专项债资金的有效衔接;降低实际贷款利率,等等。 2022年5月下旬,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全系统货币信贷形势分析电视会议,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全力以赴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召开主要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要求金融系统用好用足各种政策工具,从扩增量、稳存量两方面发力,以适度的信贷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从制约金融机构放贷的因素入手,加快建立长效机制,着力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受疫情影响困难行业企业等金融服务的通知,引导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加强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业等的金融支持。6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提出,下一步将靠前发力,适当加力,继续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与有关部门齐心协力,推动一揽子政策尽快落地,发挥好稳住经济和助企纾困的政策效应,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一揽子措施落地实施,企业复工复产加快推进,此前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经济活跃度明显提升。5月,实体经济出现一定的好转迹象,新增信贷总量也出现了明显反弹。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了1.89万亿元,同比多增3920亿元,但信贷结构仍然不够理想。就居民部门而言,5月贷款由上月的减少转为增加2888亿元,但仍比2021年同期少增3344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仅增加了1047亿元,比2021年同期少增3379亿元,说明居民的购房需求仍然偏弱。就企业部门而言,5月贷款增加1.53万亿元,比2021年同期多增7291亿元,但多增的部分仍然是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短期贷款增加2642亿元,比2021年同期多增3286亿元。票据融资增加7129亿元,比2021年同期多增5591亿元,月度新增票据融资规模创下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新高。而中长期贷款增加5551亿元,仍比2021年同期少增近1000亿元(见图5)。 数据来源:Wind。图5 2022年5月新增贷款情况笔者认为,5月信贷总量的恢复主要是货币金融政策发力的结果,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效果显现。但是,更能反映市场主体对未来经济预期的中长期信贷增长不足,说明实体经济仍然存在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问题。 下一阶段,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信贷需求有望逐渐回升,支持信贷总量保持稳定增长,结构逐渐改善。一是实体经济总需求的回升会带动有效信贷需求修复。近期稳增长政策的密集部署和加快实施,彰显了国家稳住经济大盘的决心,本轮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时刻已过,经济有望企稳反弹,有助于企业和居民重拾信心,从而产生融资需求。二是降息有望促进住房贷款需求。5月,首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下调了20个基点,5年期LPR下调了15个基点。由于政策实施时间较短,住房贷款虽有改善但效果不够明显。随着各地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城施策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这些政策有望与降息形成合力提振购房需求。三是投资对资金的需求有望加快释放。“十四五”规划的102项重大工程进展顺利,其中存在较大的投融资需求。2022年已下达的3.4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要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这意味着,在未来几个月,随着专项债资金的加快使用,预计会有较大规模的配套融资需求。同时,政策要求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增加贷款投放,并延长贷款期限,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对贷款稳定增长形成支撑。 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对策 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提振有效信贷需求,保持信贷合理增长,提升中长期贷款比重。这需要多种政策协调配合,供需两端共同发力。既要加快提振需求,又要提升金融机构的放贷能力和放贷意愿。既要使没有信贷需求或信贷需求减弱的主体逐渐恢复信贷需求;又要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合理满足有需要、但不满足放贷条件的那部分信贷需求。 通过大力提振内需来增加有效信贷需求 完善抗疫政策。为使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更好地发挥效果,必须创造一个没有疫情反复干扰的复苏环境。特别是要提升抗疫政策的前瞻性、主动性和精准性,未雨绸缪地制定一些应对预案,将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降到最低。 加强政策配合。要落实好稳增长一揽子政策,加强政策间的协调配合,加快解决实体经济总需求不足的问题。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积极发力,产业政策、就业政策、收入政策、分配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民生保障政策等也都要有效发挥对稳增长、稳就业、扩内需的支持作用,尽快使企业和居民扭转预期、增强信心,提升投资和消费的能力和意愿,从而产生融资需求。 通过提升金融机构的放贷能力降低供需错配加大重点领域投放力度。要主动作为,落实好稳增长一揽子措施中对货币金融政策的要求,并配合好其他政策的实施。加大对存在困难的领域、行业和人群的纾困支持,相关贷款应延尽延,帮助困难主体尽早渡过难关。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力度,并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提升中长期信贷投放。继续加大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专精特新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合理满足房地产融资需求,完善消费金融、汽车金融、养老金融等服务,改善预期、提振信心,促进有效信贷需求释放。加大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的中长期信贷投放力度。合理配置债券,为专项债的发行和使用、企业信用债的发行提供融资支持。 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降低银行资金成本,鼓励中长期信贷投放,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释放LPR改革潜力,发挥5年期以上LPR下降对促进住房消费的作用,减轻存量房贷付息负担,撬动更多新增房贷。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持续运用新技术,更新信贷理念,提升风控技术,满足更多长尾客户的信贷需求,使信用供给和需求更加匹配。在坚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完善信贷资源配置政策,优化信贷流程,更加精准有效地满足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的信贷需求。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持续升级服务模式,整合内外部信息,通过供应链和生态场景等提高对客户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降低中小微企业授信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提升信用贷款比重,提升首贷率。此外,面对经济增速下行、违约风险上升、银行资本消耗加快的情况,还要加大对资本补充的支持力度,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20

    注意事项

    本文(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特征、成因和对策.docx)为本站会员(Vict****886)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