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商业银行个人碳账户分析.docx

    • 资源ID:68556157       资源大小:354.34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商业银行个人碳账户分析.docx

    商业银行个人碳账户分析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对外是我国践行全球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彰显负责任大国的庄严承诺,对内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深度挑战的重要举措。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动能将不断迭代升级,经济结构将逐步高级化,这个动态演进过程将对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只有顺应绿色发展的历史潮流,加大绿色金融创新,提升绿色信贷占比,才能在自身高质量发展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间实现良性互动。虽然在转型绿色发展的过程中,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高能耗行业是碳减排的“主力”,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改变我们自身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减少碳排放,从而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贡献。商业银行服务于低碳发展不仅在企业端大有可为,在零售端也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参与碳普惠体系建设的关键一环 从金融的视角来看,推动碳减排主要有四方面的手段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汇市场、碳税机制和碳普惠机制。其中,“碳普惠”是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机制创新,近年来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碳普惠”概念最早由广东省在2015年提出,是一项针对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行为,量化定价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低碳权益”和“经济权益”相互融合的制度安排。事实上,针对个人和家庭低碳生活和消费的自愿减排制度安排,是一种更为狭义上的碳普惠机制,其关键的一环便是设立个人碳账户。 个人碳账户并不是一个新鲜“物种”。通俗地讲,个人碳账户就是互联网平台或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主体,为个体用户建立的记录个人低碳减排数据的数字化账户。个人碳账户在用户授权的前提下,自动采集个人在不同生活场景下的碳减排数据,并换算成相应的碳积分,可以利用碳积分为客户兑换相关权益或量身定制优惠金融服务的一种制度化安排。近年来,支付宝、“饿了么”等大型互联网平台相继开通了类似个人碳账户的“蚂蚁森林”和“e点碳”,在年轻客户群体中,已经具备了较为广泛的认知和行动基础。 个人碳账户有助于引导用户选择低碳消费行为。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一个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齐头并进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意。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趋势下,个人和家庭生活消费环节的碳中和,其实就是终端市场的碳中和。只有建立起从生产端、运输端、消费端的全面碳中和,才能形成一个闭环的碳减排体系。虽然每个人的碳减排数据很微小,但是我们有着全世界最大的人口规模,所有人的碳减排数据汇聚到一起,也是一个非常可观的规模。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建立家庭或个人碳普惠机制,能够有效强化全社会的绿色发展和低碳生活理念,通过影响终端用户的消费行为,进而影响上中游企业的生产行为。 个人碳账户有助于商业银行拓宽零售金融场景。个人碳账户通过绑定用户在生活缴费、绿色出行、在线购物等生活场景,并根据用户碳积分给予相应奖励,不仅能够帮助商业银行吸引增量客户,也能够帮助商业银行活跃存量用户、唤醒休眠或半休眠用户。同时,商业银行也可以依托个人碳账户,不断下沉服务重心、沉淀零散资金,增强银行和客户之间的黏性并拓展其他零售金融业务。进一步看,商业银行依托个人碳账户可以收集到更多的生活和消费数据,从而不断提升用户画像的精准性,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其信贷额度、利率、期限、流程等方面的优惠。 商业银行个人碳账户探索实践 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银行推出类似于个人碳账户的相关产品(见表1)。 表1 国内部分银行“个人碳账户”相关情况数据来源:根据公开信息整理。建设银行的“个人碳账本”。2022年3月,建设银行对外公布将基于“建行生活App”和“手机银行App”,为客户打造“个人碳账本”,碳积分主要来源于个人低碳生活或消费行为。建设银行的“个人碳账本”将根据个人积分情况,为客户提供信用卡额度升级、分期福利,以及银行卡消费折扣、支付优惠、积分商城权益兑换等差异化金融服务。 浦发银行的“个人碳账户”。2021年11月,浦发银行推出了企业和个人的碳账户体系。在个人碳账户方面,依托浦发银行的“信用卡App”和“借记卡App”,准确识别并记录个人支付与消费行为,并根据个人的碳积分情况,为客户提供信用卡基础费用减免、消费返现、权益兑换等金融服务。 日照银行的“个人碳账户平台”。2022年1月,山东日照银行上线了“个人碳账户平台”,实际上也就是“个人碳账户”。日照银行是一家城商行,“个人碳账户”是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指导与配合下推出的,其碳积分数据主要来源于绿色政务、绿色信贷、绿色出行、绿色生活、绿色公益“五大场景”,碳积分主要用于兑换绿色礼品或相关金融权益。 衢江农商银行的“个人碳账户”。早在2018年,浙江衢州市就开始在衢江农商银行试点“个人碳账户”。截至2021年底,浙江衢州已在工业、农业(林业)、能源、建筑、交通和居民生活等六大领域建立了碳账户,其中开设居民碳账户约144万个。在碳积分运用上,衢江农商银行面向个人客户推出了“点碳成金贷”,根据碳积分数据将客户分成“深绿、中绿、浅绿”三个等级,并在“授信额度、贷款利率、办理流程”三方面提供差异化的优惠政策。 总体看,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尚未开设“个人碳账户”,但是部分商业银行已瞄准“信用卡”这一零售金融的主渠道,并加快谋篇布局。比如,兴业银行推出的“低碳信用卡”,光大银行推出的“绿色零碳信用卡”,农业银行推出的“金穗环保卡”,广发银行推出的“新能源车主卡”,均是以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理念为主题,给予持卡人在绿色出行、绿色消费方面一定的支付优惠。事实上,这些以绿色为主题的信用卡,在一定程度上与“个人碳账户”的内涵和功能是一致的。 中信银行个人碳账户 中信银行推出的“个人碳账户”是其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其“绿·信·汇”低碳生态平台的关键一环。“中信碳账户”依托中信银行信用卡“动卡空间”App开发构建,在用户同意开通个人碳账户的前提下,授权系统自动采集用户在不同生活场景下的低碳行为数据,通过科学计量方法累计个人碳减排量,为每位用户打造个人“绿色生活名片”。“中信碳账户”是一个“1+4”的体系,即以客户为中心,以“低碳数据采取+低碳数据计量和认证+碳积分转化与累计+碳积分使用和交易”四个环环相扣的数据化链条为核心,其基本框架和运作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中信银行“个人碳账户”的基本框架多元化的低碳数据来源。“中信碳账户”致力于建立一个多场景、多渠道、开放式的账户体系,将碳普惠机制全面融入到持卡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首先,中信银行在信用卡“动卡空间”App上建立了低碳场景识别机制,根据用户在App上的消费行为自动识别是否属于碳减排行为,如申请电子信用卡、电子账单、线上缴费等,从而获得相应的碳积分。其次,中信银行将积极引入合作方低碳场景,采集用户在信用卡平台消费之外的低碳行为,如乘坐低碳公交,骑行共享单车,新能源车充电,二手电器、衣物、书籍回收或捐赠等。最后,中信银行也将探索建立个人购买他人或第三方的碳积分的途径,并不断完善相关机制建设,推动碳积分向碳资产转变,最终实现个人碳积分在不同平台、不同个人之间的流转。 科学的低碳数据核算与认证机制。“中信碳账户”在数据核算和认证方面,建立了具有“专业性、公信力、开放性、持续性”特征的多主体协同发展机制;在专业性方面,联合上海能源交易所、深圳生态环境所、中汇碳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公司为碳减排积分提供技术支撑;在公信力方面,碳减排计算标准均严格按照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规定执行,并经过了行业主管部门、学术研究机构和碳排放交易所的审定和认可;在开放性方面,主动对接市场上的绿色公益组织和有关基金协会,不断推进碳积分的公益兑换;在持续性方面,积极参与构建低碳行动网络,打通低碳发展的上下游生态体系,不断扩大低碳场景接入渠道和积分兑换使用范围。 一致的碳积分转化与累积机制。针对碳积分数据“频率高、金额小、价值感弱”等特点,“中信碳账户”在碳积分转化和累计上,考虑到未来个人碳减排数据日益多元化,以及用户在不同平台上的“碳账户”互认互通的现实需求,在充分学习借鉴“蚂蚁森林碳积分规则”“银联与上交所合作碳积分规则”的基础上,设计了自身的碳积分规则体系,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原则和市场上其他主体保持了基本一致。目前“中信碳账户”的积分规则已经与广东碳普惠、支付宝碳积分、绿色出行碳积分之间实现了数据标准互认,为后续个人碳积分在不同平台之间转化和累积奠定了一致性的技术标准。 逐步完善的碳积分使用和交易体系。“中信碳账户”在碳积分使用和交易方面将采取“三步走”策略。第一阶段,用户的碳积分可用于兑换绿色权益,比如数字图书、麦当劳优惠券、绿色出行优惠、环保产品等;第二阶段,当用户的碳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后,可以兑换个性化的权益产品,比如优酷、爱奇艺会员卡,以及Keep季度会员等;第三阶段,当个人碳资产交易市场建立之后,“中信碳账户”将与市场上其他平台实现碳积分的互通互认,推动碳积分在不同平台之间流动与交易,进一步扩大碳积分在不同平台之间权益兑换的选择范围。 在上述“1+4”体系建设过程中,“中信碳账户”融合使用了多种先进的金融科技技术。比如,在安全方面,“个人碳账户”采用了五层安全加密技术,从“环境安全、传输安全、使用安全、隐私安全、审计安全”五个层面,建立起从采集到管理的全链路数据安全体系,确保个人账户和金融信息安全。目前,“中信碳账户”仍处于建设和推广使用的初期阶段,但是未来将链接更多场景和需求。随着国内个人碳普惠体系的建设日益完善,“中信碳账户”将成为中信银行打造绿色银行的一张重要名片。 个人碳账户存在的问题 从践行低碳生活理念、实现“双碳”目标的长远视角来看,从个人碳减排数据的真实性和科学性的技术视角来看,从个人碳积分权益兑换和流转的可持续发展视角来看,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碳账户”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个人碳减排数据计算标准不够规范。实践中,部分金融机构对个人碳减排数据核算的科学性、严谨性重视不足,所采用的计算规则不具有权威性和通用性,导致用户同样的低碳行为在不同平台之间获取的碳积分数值相去甚远。这一方面可能会使用户对个人碳账户的专业性、科学性产生质疑,另一方面也可能引导用户产生一些逆向选择更倾向于使用积分奖励较高的平台。一些金融机构为了提升客户黏性,扩大其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制定了明显高于其他平台的积分奖励规则。 个人碳减排数据来源不够全面。实践中,金融机构所能采集和获取的用户数据也是有限的,无法全面、准确记录用户所有的生活和消费行为,不利于对客户进行准确画像,进而影响金融机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其零售金融业务的使用范围和边界。从个人视角来看,同一个用户在多个金融机构和互联网消费平台上都有着类似的“个人碳账户”。碳减排形成的积分散落在各个平台之间,无法实现互通、互认、互换,用户在每个平台零星存在的碳积分,实质上处于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局面,从而降低了用户参与的积极性。 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仍然较为单一。虽然金融机构有着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但是与支付宝和“饿了么”等互联网平台相比,缺少全功能的生活场景和海量的用户数据。实践中,与“蚂蚁森林”“e点碳”等个人碳账户相比,金融机构提供的个人碳账户在功能的丰富性、权益兑换的便利性和实用性方面,还需要持续完善。此外,与企业端的“碳账户”和金融服务供给相比,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对“个人碳账户”的发展模式和经营策略仍处在探索的过程中,目前对投入的重视程度和产出的期望值可能并不太高。 相关建议 统一个人碳账户基本规范与积分计算规则。金融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和监管机构的相关规定和治理指引,联合市场上的第三方专业机构,科学制定个人碳账户积分规则,不断提升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技术的模型算力,确保碳减排数据有据可依、有迹可循、同业可比。 建立平台之间数据互认、互通、互换机制。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建立个人碳账户数据的互通、互认、互换机制,有效提升个人碳账户的普适性,推动“碳资产”在不同平台之间流动起来,在不同主体之间流转起来,进而推动碳积分真正向碳资产转变,不断提升用户参与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完善经营策略、扩大碳积分使用与兑换的范围。金融机构可采取“自建”和“合作”两种方式,不断丰富自身在零售金融端的生活场景布局,不断完善个人碳账户的经营策略,不断扩大和优化碳积分兑换规则和使用范围,让用户有真真切切的“获得感”,从而更加愿意践行绿色生活理念,更加愿意开立个人碳账户,更加愿意使用绿色金融产品,推动个人碳账户真正“普”而“惠及于民”。 加大数据安全保护力度,切实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个人碳账户上的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用户的个人消费行为,属于个人金融信息的有机组成部分。金融机构必须将这一部分数据安全的保护力度提升至与账户安全、金融资产安全一样的高度,做好数据保护工作。金融机构要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数字信任与数据安全管理能力、数字身份识别和防篡改能力、数字化智能交互与科学决策能力,全面加强全场景、全渠道、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安全管理。 13

    注意事项

    本文(商业银行个人碳账户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Vict****886)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