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的这首词安慰了多少失意之人.docx
-
资源ID:68556562
资源大小:496.51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的这首词安慰了多少失意之人.docx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的这首词安慰了多少失意之人人生就是一段漫长的旅行。一路走走停停,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人与你擦肩而过,有人对你点头微笑,也有人怒目相向。走过的是时间,留下的是故事。无论开心,悲伤,最后都将化作云烟。于他人,于时光,于红尘,我们都不过是匆匆过客罢了。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滚滚红尘,不过是你路过我,我路过你,然后各自前行罢了。就像苏轼所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两句出自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安慰了多少失意之人。苏轼的这首词写于1901年,当时他在杭州任职。说到苏轼,我们常常会将他的人生分为两个阶段,而“乌台诗案”就是他一生的转折点。因为这一事件,他被下了大狱,虽然最后逃过一劫,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此开启了他的贬谪生涯。我们都说苏轼的豪放派词人,但是在被贬谪之前,他更多的是“豪”,“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而“乌台诗案”之后,更多的是“放”,是一种看透世事的豁达,“竹杖芒鞋轻声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乌台诗案”是苏轼的灾难,但对于文学史来说,却是幸事。他的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都是写于“乌台诗案”之后,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等,无一不是精品。而这首临江仙同样是他后期的作品,当时的他在杭州为官。在此之前,朝中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宋神宗去世,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高太后一向反对新法,故而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就被打压了,而旧党就自然得到重用。苏轼也因此东山再起,但是我们也知道,苏轼是出了名的耿直,“不合时宜”。他对旧党的腐败进行了严厉的抨击,结果可想而知了,既不容于新党,又不能为旧党所理解,所以最后苏轼自请外调杭州,远离政治中心。1091年,苏轼的老友钱穆父途径杭州,而苏轼自己也即将离开杭州,匆匆相聚又匆匆别离,一时感慨万千,便写下了这首词。这应该算是宋词中最旷达的一首临江仙,结尾两句,读懂了终生受益。词的上半阕主要写他和友人的重逢。“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这是回忆他和钱穆父的聚散离合。钱勰字穆父,是吴越武肃王的后代,曾任中书舍人,与担任起居舍人的苏轼意气相投,常有诗词唱和。公元1088年,钱穆父因为开封府狱空不实,被贬为越州知州。当时的苏轼还在京中,便为他设宴送行。距离杭州重逢,已经过去三年,所以苏轼说“三改火”。“改火”就是钻木取火,古人烧火是有讲究的,每个季节用不同的木材,所以后来“改火”也成了四时更替的代名词。而钱穆父此时又要远赴瀛洲(崇明岛),从汴京到越州再到瀛洲,这三年,钱穆父天涯漂泊苏轼的心中也忍不住为好友掬一把泪。“依然一笑作春温”,这一句是描写当时钱穆父的神态,他的笑容依然如春天的暖阳那般和煦。在常人看来,钱穆父这三年定然过得不好,可是他却依旧笑容满面。他能和苏轼成为知己不是没有道理的,苏轼在被贬谪时,何尝不是面对微笑,“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这两句是化用白居易的“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当时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为屡次上疏直言时事而被贬谪,白居易因此写下了赠元稹,既写出了他对元稹的欣赏,又是在安慰遭遇不公的友人。苏轼这里也是,他赞扬友人的赤子之心宛如古井的水,波澜不起;高风亮节就像秋天的竹竿,挺直坚韧。而这又何尝不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呢?他这一生就如松竹般坚守自我,砥砺名节,即使身处逆境,却不忘初心,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态度。所以这两句明写友人钱穆父,实际也是词人的半生写照。表面是在安慰友人,实际也是自勉自励。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主客双方在精神方面的一种高度统一。所谓“惺惺相惜”、“肝胆相照”当是如此。这上半阕寥寥数语,既写出了他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突出了他和友人的高风亮节,当真精妙绝伦。接着的下半阕转入正题,写两人的分别。“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悲莫悲兮生别离,即使豁达如苏轼,在和友人别离的时候也忍不住惆怅。他在凄清幽冷的月夜送别了友人,这两句既是环境描写,也突出了他此时此刻的忧伤。春风又绿江南岸,本是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时光,可是钱穆父却被贬谪到了遥远的瀛洲,作为好友的苏轼,心中怎能不为他担忧呢?而且当时钱穆父已经是57岁了,本该是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年纪,可是钱穆父却漂泊异乡,去的还是那样偏僻的地方,苏轼满腹“惆怅”也就可以理解了。而“淡月微云”是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冷的氛围,和苏轼、钱穆父此时的心境相契合。“尊前不用翠眉颦”,这一句是全词的转折点,词人的心情由哀愁转向了豁达。这里词人表面上让宴会上相伴的歌舞伎不要为一时的离愁而伤感,实际是安慰友人和自己。在苏轼多年的宦游生活中,早已明白“天下无不散之宴席”,离别是人生的常态。“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是全文的高潮,也是最为后人所激赏的两句。这里的“逆旅”不是指旅途,而是指旅店。在钱穆父途径杭州的时候,苏轼也正准备离开。所以苏轼当时不仅是在送别友人,也是在告别杭州。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既然我们都是凡尘过客,那么又何必为眼前的离别而伤感呢?这两句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苏轼宽广的胸襟和豁达的人生态度,千百年来安慰了多少失意之人。是的,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不知道下一秒会遇到什么人,发生什么事。我们能做的就是不忘初心,笑对生活,迎接更美好的风景。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