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doc
-
资源ID:68582818
资源大小:42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北京市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doc
北京市北京市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练习试卷能力题库练习试卷 B B 卷附答案卷附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生物学课程中涉及较多的实验,实验前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实验的最终效果。因此,每一堂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下列有关教师实验课前的教学准备工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节省经费,可购买萎蔫、变黄的菠菜B.课前认真检查实验设备,并多准备一套备用器材C.只需选生物课代表作为实验小助手,帮助教师巡查各组实验D.实验课和其他课程一样,只需要课前认真备课,写好实验方案即可【答案】B2、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属于()。A.吞噬B.易化扩散C.同向协同转运D.逆向协同转运【答案】C3、正常的男性体细胞的所有染色体可以表示为 44+XY,则 21 三体综合征的女患者的体细胞的所有染色体可以表示为()。A.44+XXB.44+XXYC.45+XYD.45+XX【答案】D4、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 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韵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答案】D5、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答案】B6、某高中生物教师要研究生物学教学中角色扮演对高中生合作能力的影响,其最适合采用的研究方法是()。A.实验法B.调查法C.行动研究法D.观察法【答案】A7、炎性甲亢是由甲状腺滤泡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滤泡细胞中的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进入血液,而引起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的一种疾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调节B.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的低C.炎性甲亢患者的机体细胞代谢快,产热量大于散热量D.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答案】C8、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A.氧气、抗体、神经递质、血红蛋白都出现在细胞外液中B.当血糖浓度过低时.胰岛素浓度升高使血糖浓度上升C.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反应、艾滋病都是免疫过强引起的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答案】D9、有关稀释涂布平板法,叙述错误的是()A.首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的稀释B.然后将不同浓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C.适宜条件下培养D.结果都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茵落【答案】D10、选择正确的实验试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能够与所用试剂对应的是()。A.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0.5gm1 的蔗糖溶液B.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TB(溴代麝香草酚蓝)溶液C.叶绿体色素的分离无水乙醇D.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苏丹染液【答案】B11、从实验内容与学生认知关系的角度看,“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属于()A.演示实验B.验证性实验C.探究性实验D.课外实验【答案】B12、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A.神经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体液-免疫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答案】D13、成人思维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多选A.辨证性B.相对性C.实用性D.抽象性【答案】A14、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中发生的葡萄糖氧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可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维持内环境中 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变化,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组成成分及各物质的理化性质保持恒定不变D.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答案】B15、将正常成年猫放在-8环境中 40 min,可能出现()。A.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体温明显升高,耗氧量升高B.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体温明显下降,耗氧量下降C.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体温相对稳定,耗氧量升高D.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体温相对稳定,耗氧量不变【答案】C16、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体的过程中,从苏云金芽孢杆菌 DNA 上获取 BT,需要用到()。A.限制酶B.连接酶C.聚合酶D.NTP【答案】A17、在植物细胞周期中,与染色体的运动和细胞板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A.叶绿体和线粒体B.线粒体和高尔基体C.中心体和线粒体D.内质网和核糖体【答案】B18、美国著名医学杂志梅奥诊所学报刊文称,即使在保持能量摄入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糖食物仍然较其他食物更容易引发型糖尿病。下列有关糖尿病和血糖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B.胰岛素可以通过降低血糖,间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C.近些年糖尿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可能与人们饮食结构的不健康有关D.肝细胞、脂肪细胞、胰岛 A 细胞膜上均分布有胰岛素的受体分子【答案】B19、对森林中植物垂直分层、水中植物垂直分层、高山上植物垂直分层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生态因素分别是()。A.光、光、温度B.光、光、光C.温度、水、温度D.温度、温度、水【答案】A20、下列关于反射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条件反射B.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C.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D.刺激传出神经纤维引起肌肉收缩属于反射【答案】C21、关于少年逆反期的表现,正确的说法包括()。多选A.为独立自主受阻而抗争B.为争取平等的社会地位而抗争C.反抗的对象具有迁移性D.逆反期表明少年心理发展受阻【答案】A2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能结出甜美多汁的果实了,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A.光B.水C.温度D.病虫害【答案】C23、白居易诗日:“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这描述的是母燕的()。A.储食行为B.繁殖行为C.攻击行为D.防御行为【答案】B24、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教学中,王老师想在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前先给学生做演示实验,以展示实验现象。但在实验过程中,由于王老师在装有还原糖和蛋白质的试管里加的都是斐林试剂,导致装有蛋白质的试管实验现象不明显。有同学开始质疑:“怎么老师也不会做实验?”有个同学指出是老师试剂加错了,应该加双缩脲试剂。场面一度很尴尬,此时王老师适宜采取的处理方法是()。A.不理会学生的发言,重新做一次实验B.训斥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让他们自行实验C.表扬指出错误的学生,说自己是给大家一个错误的示范D.解释自己没错,刚才只是操作失误【答案】C2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也高D.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丧失【答案】C26、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及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 15N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B.DNA 和 RNA 除空间结构不同外,在物质组成上的主要区别是含氮碱基的种类不同C.神经细胞没有细胞周期,但其化学成分不断更新,细胞核中不会发生 DNA 复制和翻译D.造血干细胞可分化形成多种血细胞,一个造血干细胞中 DNA 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可进行多次【答案】C27、下列关于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样方法估算某植物种群密度时样方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B.估算某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C.若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鸟的种群数量,调查期间标志物脱落则实际调查数据会偏小D.用取样器取样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答案】D28、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答案】A29、下列生物中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A.B.C.D.【答案】D30、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造成这两种细胞上述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A.tRNA 种类不同B.mRNA 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D.同种氨基酸密码子不同【答案】B31、河豚毒素能有效抑制神经细胞的钠离子内流,经河豚毒素处理,神经纤维受刺激后()。A.静息电位升高B.静息电位降低C.动作电位升高D.不产生动作电位【答案】D32、教师在进行“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课的教学时,请家里做水果生意的学生给全班同学讲水果保鲜方法和经验。这利用的课程资源是()。A.教师资源B.学生资源C.教材资源D.网络资源【答案】B33、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包括()。多选A.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B.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C.环境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D.环境的作用也很大【答案】A34、对于一个简单的酶促反应,当SKm 时A.反应速度最大B.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C.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不受影响D.增加底物可使反应速度降低E.只能增加酶量来提高反应速度【答案】B35、不会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影响的是()。A.水葫芦在滇池大量滋生B.捕捞产卵后的大马哈鱼C.在河中电鱼D.向河流排污【答案】B36、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 DNA 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C.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D.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 DNA 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答案】D37、蚕豆根尖细胞在含 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答案】B38、血液属于四大基本组织中的()。A.结缔组织B.肌肉组织C.神经组织D.上皮组织【答案】A39、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时,水分子依次通过的结构是()。A.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B.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C.液泡膜、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D.细胞壁、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答案】A40、教师让学生参与课堂练习,通过设置问题陷阱让解答,先错后纠,教学技能()。A.演示B.组织C.强化D.讲解【答案】C41、关于 DNA 和 RNA 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 有氢键,RNA 没有氢键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 DNA 和 RNAC.原核细胞中既有 DNA,也有 RNAD.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都含有 DNA【答案】C42、小学阶段的儿童主要的记忆策略包括()。多选A.复诵B.无意识记C.组织D.机械加工【答案】A43、在学习“种群数量的变化”这部分内容时,按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下列问题属于应用水平的是()。A.什么是环境容纳量B.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种群数量怎样进行控制D.一个物种被引入新的地区后,其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吗【答案】C44、患者,女性,26 岁。面部红斑,光过敏,关节肿痛,多种抗生素治疗不见好转,尿蛋白检查阳性,激素治疗有效。A.类风湿因子检查B.ANCA 检查C.抗心磷脂抗体检查D.ENA 抗体谱检查E.血小板抗体检查【答案】D45、在生态系统中传递者多种多样的信息,下列属于生态系统中化学信息的是()A.豪猪遭遇敌害时竖起体刺B.雄鸟求偶时复杂的求偶炫耀C.刺激烟草种子萌发的某种波长的光照D.抑制藻类繁殖的由水葫芦根部分泌的某类物质【答案】D46、做膝跳反射实验前先告知受试者有思想准备,结果实验现象不明显。其原因是()。A.反射弧结构发生变化B.传出神经受阻C.感受器受到抑制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答案】D47、某双链 DNA 分子中含有 200 个碱基,一条链上 A:T:G:C=1:2:3:4,则该 DNA 分子()。A.碱基排列方式共有 4100 种B.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120 个C.四种含氮碱基 A:T:G:C=3:3:7:7D.含有 4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答案】C48、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 DNA 分子,DNA 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B.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C.三者都是生物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D.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 DNA 和基因的行为【答案】C49、由 M 个氨基酸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含 N 条肽链,其中 Z 条是环状多肽。这个蛋白质至少含有多少个氧原子?()A.MN+ZB.MNZC.M+NZD.M+N+Z【答案】C50、遗传育种中,将基因型未知的显性个体与隐性纯合体进行交配,以鉴定显性个体基因型的方法称为()。A.回交B.反交C.互交D.测交【答案】D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内含子,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没有,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内含子对应的 RNA 序列的机制。已知在人体中基因 A(有内含子)可以表达出某种特定蛋白(简称蛋白 A)。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从人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得了基因 A,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却未得到蛋白 A,其原因是_。(3 分)(2)若用家蚕作为表达基因 A 的受体,在噬菌体和昆虫病毒两种载体中,不选用_作为载体,其原因是_。(6 分)(3)若要检测基因 A 是否翻译出蛋白 A,可用的检测物质是_(选填“蛋白 A 的基因”或“蛋白 A 的抗体”)。(3 分)(4)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可以说是基因工程的先导,如果说他们的工作为基因工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那么,这一启示是_。(3 分)【答案】(1)在基因组中获得的基因 A 含有内含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切除内含子对应的 RNA 序列的机制,因此大肠杆菌中基因 A 表达出的蛋白质与蛋白 A 不同(2)噬菌体;噬菌体专一性地侵染细菌不能将目的基因导人家蚕中(3)蛋白 A 的抗体(4)外源 DNA 进入受体细胞中能正常表达(所有生物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解析:(1)从人基因组获得的基因 A 含内含子,而大肠杆菌为原核细胞细胞中没有切除内含子对应的 RNA 序列的机制,因此大肠杆菌中基因 A 表达出的蛋白质与蛋白 A 不同。(2)噬菌体专一性地侵染细菌,不能将目的基因导人家蚕中。所以只能选择昆虫病毒家蚕是昆虫的幼虫,故用昆虫病毒可将目的基因导人家蚕中。(3)检测是否翻译出蛋白质 A,可采用抗原一抗体杂交的方法,蛋白质 A 充当抗原选择蛋白质 A 抗体与其特异性结合。(4)艾弗里等人曾经在 S 型肺炎双球菌中分离出 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与 R 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培养,发现 S 型肺炎双球菌的 DNA 能使 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 型肺炎双球菌。从中知道转化的可能性所以启示是在特定条件下,DNA 片段能进入细胞,并且还能发挥原有作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二、“探究不同味道的食物对蚂蚁取食行为的影响”的实验教学中,不同食物颜色、形状、大小以及与蚂蚁的距离是影响变量单一性的因素,如何控制变量的单一性是本实验教学的难点之一。(1)设计该实验教学的导入。(10 分)(2)设计教学活动(只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习控制变量的单一性。(20 分)【答案】(1)创设情境,设疑导思: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故事:传说当年楚汉相争之际,汉高祖刘邦的谋士张良用糖做诱饵,使蚂蚁闻糖而聚,组成了“霸王死于此”几个大字。霸王见此,以为这是天意,吓得失魂落魄,不由仰天长叹:“天绝我也”,乃拔剑自刎而死。想一想:蚂蚁受糖的诱惑,按照人的设计围成几个大字糖的甜味与蚂蚁的取食行为有关吗(由此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2)教学过程设计:通过导入的问题进一步追问:蚂蚁对食物的味道会不会有选择呢是否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进行探究呢由此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探究不同味道的食物对蚂蚁取食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以下问题:食物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食物与蚂蚁的距离不同是否也会对蚂蚁的行为有所影响如果用颜色、大小、形状以及味道不同的食物作为实验材料是否会影响此探究实验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否科学合理学生在讨论交流后,师生共同进行分析,得出最终的结论:除了将要探究的味道这一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所有条件(颜色、大小、形状、食物和蚂蚁的距离等)均需一致方可。教师归纳总结这种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重点讲解有关控制变量的单一性原则。随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针对本探究实验做出假设:蚂蚁可能最爱吃甜食。进而开始制定并实施计划:在蚁窝外 20 厘米处相同方向等距离设置 6 个实验点每个实验点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且边界要清晰,依次在每个实验点上贴上标签。准备 6 个大小相同的棉花团,在每个棉花团上分别滴加等量的清水、浓糖水、浓食盐水、苦瓜汁、辣椒汁、纯白醋,然后把处理过的棉花团分别放在对应的标签前。三、春季浮游藻类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以硅藻为主的群落,而后转为以绿藻为主的群落,继而转为以蓝藻为优势种的群落。问: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角度分析,.上述藻类属于_它们的种间关系主要表现为_。(6 分)进入春季后,湖泊中各种藻类种群环境容纳量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理由是_(6 分)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春季升温过程提前,而光照尚未增强,研究表明,蓝藻更适应这种高温低光照的新环境,由此推测,气候变暖对湖泊中蓝藻成为优势种的时间将_(填*提前或“推迟”或“不变。(3分)【答案】四、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中,“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部分的内容如下: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部分)19 世纪末,欧文顿(EOverton)曾用 500 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0 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1925 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为红细胞膜表面积的 2 倍。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思考与讨论:1最初认识到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 2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 3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都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都是疏水的。请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解释为什么为磷脂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而科学家如何从这一现象推导出“脂质在细胞膜中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结论。要求:(1)确定该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0 分)。(2)设计上述内容的教学过程(20 分)。【答案】(1)教学重点: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教学难点:通过对细胞膜化学组成和结构的探索历程,理解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以及体验科学探索的严谨性。(2)教学过程:复习导人引入兴趣:师:大家上节课做实验都非常认真,实验结果也很不错。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做的质壁分离实验现象。想一下,为什么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生:因为生物膜具有半透性、弹性师: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生物膜为什么具有以上的特性,细胞膜对物质的选择性吸收是否与其特定的结构相关细胞膜结构是怎样的呢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生物膜中有一些分子物质能控制物质进出。(进入探索生物膜结构历史博物馆,讲授新课)师:大家讨论非常热烈,那么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参观生物膜的结构历史博物馆来验证刚刚所回答的问题结果是否符合现实。(随着历史的步伐走,教师带学生走进了博物馆 1 号。)【博物馆展区 1 号欧文顿实验】展板 1 内容:1895 年,欧文顿选用 500 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研究。发现凡是可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穿过细胞膜。问题 1:根据欧文顿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五、材料:“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教材“消化和吸收”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入手,让学生细细咀嚼馒头,感受咀嚼中味道的变化,教师提出问题:“口腔里的什么使馒头变甜的”学生们各自猜想,有的说是因为嘴巴里有牙齿,牙齿咀嚼形成的。有的说是因为嘴巴里有舌头,舌头的搅拌形成的,有的说是因为口腔里有唾液。然后,老师让学生分组做实验,找到馒头经过咀嚼变甜的原因。问题:(1)上述材料中老师用的是什么类型的教学策略老师采用这一策略的优点有哪些(10 分)(2)教师使用这种教学策略需要注意哪些要求(10 分)【答案】(1)上述材料中教师用的是探究性教学策。探究式教学比较强调维持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与科学探究有关的各种技能以及对科学概念、原则和规则的理解。该策主要有以下五个优点: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参与需要高水平认知和技能的活动;形成积极地对待科学的态度: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2)探究性学习需要结合学科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先前经验来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牢固的知识基础、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需具有以下要求:明确主题;为了研究自然而培养所需要的探究能力;培养探究未知自然的积极态度;通过探究活动而学得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识;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的科学概念。六、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免疫调节”的具体要求是:要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以及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某教材首先介绍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其次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及监控和清除功能介绍,最后提出了免疫学的应用。依据上述内容,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并对于教材第一部分“免疫系统的组成”的学习,构思一系列问题串。设计一个能够体现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讨论学习的活动环节。【答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问的合作交流,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知识,提高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进一步确定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2)免疫系统组成环节教学:定标自学,讨论互评。让学生自学教材 P3536 部分内容,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免疫器官它包括哪些器官什么是免疫细胞包括哪些细胞它们有什么不同什么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哪些当我们体内有炎症时,扁桃体会肿大,有时颌下等部位还出现淋巴结肿大。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并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分别进行点评,最后总结出该部分内容。设问:甲型 H1N1 病毒轻易就可以侵入你的机体吗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提示:不能,因为人体有三道防线。七、回答问题:(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 A),运出细胞后进人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 A 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 A 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_、_、_。人体的胰岛细胞中_(含有、不含有)蛋白A 基因。(6 分)(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 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 AKP 进行第二次免疫,_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9 分)【答案】(1)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含有(2)B;浆;记忆;特异性解析: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及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的有关内容。(1)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的细胞器依次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人体的体细胞中都含有人体内的全套基因,但是其各个细胞的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2)抗体的产生属于体液免疫,此过程中 B 淋巴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快速、大量地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八、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免疫调节”的具体要求是:要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以及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某教材首先介绍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其次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及监控和清除功能介绍,最后提出了免疫学的应用。依据上述内容,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并对于教材第一部分“免疫系统的组成”的学习,构思一系列问题串。设计一个能够体现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讨论学习的活动环节。【答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问的合作交流,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知识,提高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进一步确定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2)免疫系统组成环节教学:定标自学,讨论互评。让学生自学教材 P3536 部分内容,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免疫器官它包括哪些器官什么是免疫细胞包括哪些细胞它们有什么不同什么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哪些当我们体内有炎症时,扁桃体会肿大,有时颌下等部位还出现淋巴结肿大。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并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分别进行点评,最后总结出该部分内容。设问:甲型 H1N1 病毒轻易就可以侵入你的机体吗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提示:不能,因为人体有三道防线。九、(材料)材料:某校教师组织学生在各自生活小区的花园中捕捉蚯蚓,然后带到学校开展“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不同教师设计的实验观察不同,下面是其中的两种:“观察蚯蚓的运动”实验方案 1: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及身体的变化。比较蚯蚓在两种情况下运动的方式和运动速度的异同点。注意:在观察过程中,应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其体表保持湿润。“观察蚯蚓的运动”实验方案 2将滤纸浸润(水越少越好),紧贴在一个装有 2 毫升水的大试管内壁一侧。将一条 6-10 厘米的蚯蚓,放入大试管底部的水中。将大试管向没有贴滤纸的一侧倾斜料 45,观察蚯蚓的运动情况。将大试管向贴有滤纸的一侧倾斜 45,观察蚯蚓的运动情况。比较蚯蚓在两种情况下运动方式和运动速度的异同点问题:(1)结合材料分类列出教师在实验中所使用的课程资源,并说明分类的依据。(6 分)(2)如果要达到实验目的,至少还需要补充哪些实验器材。(4 分)【答案】一十、家蚕细胞具有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将人干扰素基因导入家蚕细胞并大规模培养,可以提取干扰素用于制药。(1)进行转基因操作前,需用_酶处理幼蚕组织,以便获得单个细胞。(2 分)(2)为使干扰素基因在家蚕细胞中高效表达,需要把来自 eDNA 文库的干扰素基因片段正确插入表达载体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若要检测干扰素基因在家蚕中是否表达,可分别采用_、_的方法逐步鉴定。(6 分)(3)通过 PCR 技术可大量获取目的基因,该 PCR 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包含:扩增缓冲液(含 Mg2+)、水、4种脱氧核糖苷酸、模板 DNA、_和_。(4 分)(4)利用生物反应器培养家蚕细胞时,贴壁生长的细胞会产生接触抑制。通常将多孔的中空薄壁小玻璃珠放入反应器中,这样可以_,增加培养的细胞数量,也有利于空气交换。(3 分)【答案】(1)胰蛋白(2)分子杂交;抗原一抗体结合(3)耐高温的 DNA 聚合酶(taq酶);DNA 引物(4)增大表面积解析:(1)动物细胞培养时,因动物组织细胞聚合在一起,需要用胰蛋白酶进行处理,水解组织中的蛋白质,以便获得单个细胞。(2)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可采用分子杂交技术,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可采用抗原一抗体杂交法。(3)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用于扩增特定的 DNA 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可看作是生物体外的特殊 DNA 复制。PCR 的最大特点,是能将微量的 DNA 大幅增加。采用 PCR 扩增目的基因时,其体系主要包括:扩增缓冲液(含 Mg2+)、水、4 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模板 DNA、耐高温的 DNA 聚合酶(taq 酶)和 DNA 引物。(4)细胞增殖到一定程度,也就是互相挨在一起的时候,糖蛋白识别了这种信息,就会使细胞停止继续繁殖这种现象就叫作接触抑制。通常将多孔的中空薄壁小玻璃珠放入反应器中,这样可以增大表面积,增加培养的细胞数量也有利于空气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