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凉山州“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doc

    • 资源ID:68620162       资源大小:198.50KB        全文页数:4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凉山州“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doc

    凉山州“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2021年8月目 录第一章 质量发展形势第一节 “十三五”质量发展成效第二节 “十四五”质量发展机遇第二章 质量发展要求第一节 指导思想第二节 基本原则第三节 发展目标第三章 完善四大工作机制,保障质量强州稳健前行第一节 完善“大质量”工作机制第二节 建立现代化“大监管”机制第三节 创新“大市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第四节 探索高质量发展评价机制第四章 夯实质量技术基础,筑强质量发展支撑体系第一节 健全质量安全责任体系第二节 强化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第三节 严守质量安全底线第四节 夯实质量技术基础第五节 构建质量人才队伍第六节 培育根植质量文化第七节 实施品牌培育工程第五章 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工程第一节 开展大众消费质量提升行动第二节 开展重点产业质量提升行动第三节 开展制造加工业质量提升行动第四节 开展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第五节 开展工程质量提升行动第六节 开展社会民生质量提升行动第六章 组织保障措施第一节 强化组织领导第二节 加大政策支持第三节 强化监督考核3凉山州“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建设质量强国战略部署,强力推进质量强州战略,根据凉山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凉山州实际,制定本规划。第一章 质量发展形势第一节 “十三五”质量发展成效“十三五”期间,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质量发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坚持质量强州,大力实施“产业强州、开放兴州、生态立州”战略,发挥优势,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是凉山州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发展成效最显著的时期,也是思想观念、质量理念、发展导向发生根本性转变的重要时期,全州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投资增速连续两年居全省21个市州第一位,为推动凉山州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集聚资源要素、承接生产力布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也为“十四五”时期全州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强力支撑。一、社会经济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升2020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1733.15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5.0%,实现“十三五”规划调整后的预期目标。(请统计部门审核修改)“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28.7亿元,年均增长5.3%。(请统计部门审核修改)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55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0家,高新技术产值达340.1亿元,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50.1;申报实施重点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示范项目650项,参与承担国家、部、省、州等各级农业科研项目215项,科研经费累计投入9374万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23.26亿元。(请科技部门审核修改)“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35.1亿元,年均增长7.7%;全州实现旅游总收入275亿元;物流业增加值110.5亿元,增长5.1%。(请统计部门审核修改)“十三五”期间,新增各项贷款176亿元、增长21.4%;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330.2亿元、规模全省第三。三大产业稳步发展,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06.74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559.55亿元,年均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766.86亿元,年均增长6.4%;粮食产量247万吨,实现十八连增。(请统计部门审核修改)优化产业布局,发展特色园区,积极培育建设1+2+3+N的凉山农特产品加工体系,成功创建西昌钒钛产业园区、冕宁稀土经济开发区、德昌特色产业园区、会理有色产业经济开发区等省级开发区。累计减贫105.2万人,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07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35万余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100万余人住进新居,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较“十二五”末增长2.8倍。二、质量强州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先后出台了凉山州“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质量强州年度工作计划凉山州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建设质量强州的实施意见凉山州州长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凉山州质量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全面构建起较为完善的质量政策体系。调整充实了凉山州质量强州工作领导小组,由州委书记和州长任组长,相关州领导任副组长,各成员单位“一把手”为成员,各成员单位责任到人抓具体工作,每年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质量强州重点工作。建立并完善了质量工作考核机制,将质量工作纳入对县(市)政府的年度考核,促进了州、县(市)政府质量工作上下联动。设立州长质量奖和部分县(市)长质量奖,出台了有关质量、品牌建设的一系列奖励措施,激励引导更多企业和工匠向质量标杆看齐。质量强县(市)工作全面深入推进,并不断向基层延伸,西昌、德昌等县(市)将质量发展、质量提升工作延伸到了乡镇、村社。西昌市顺利通过“省级质量强州示范城市”预验收。企业质量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建立企业质量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制度,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企业质量意识明显增强。三、五大质量总体向好产业质量稳中向好。构建“4+1”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末的20.937.142.0调整为“十三五”末的23.532.344.2;规上工业平稳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工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成绩,形成了清洁能源、战略资源、食品医药三大优势产业;“清洁能源(包括水电、风电、光伏等)总装机由2015年的2534.6万千瓦,增加到2020年的2982.7万千瓦”,成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请统计、发改委等部门审核修改)产品质量提升向好。不断加强各类食品、药品、日用消费品、农用产品、重要工业产品的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积极开展原材料质量提升行动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及商务诚信体系建设,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十三五”末,工业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6.04%,农产品省级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9.22%,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98.58%,药品评价性抽验合格率达98.8%。 工程质量严控向好。严格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不断强化在建工程的监督抽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可靠。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交通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竣工验收一次合格率为97,建设工程报建项且质量监督覆盖率达100,“两书一牌”制度落实到位率100,未发生重特大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事故。服务质量满意向好。群众幸福感增强,服务业占GDP比重由2015年的42.0%提高到2020年的44.2%。产业结构逐年优化,服务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551.2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766.86亿元,凉山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居于全省第9位。全州设立县(市)政务服务中心17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550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或代办点3868个(区划调整前),四级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已基本建成,2020年上半年政务服务满意度达99.99%,公共服务满意度达到80%以上。全域旅游蓬勃发展,在全省率先提出发展“旅游首位产业”,成功创建A级景区26个、增长260%,其中4A级景区8个、增长160%,旅游首位产业带动明显。“一核五区三带多点多线”旅游发展格局逐步形成,西昌成为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截止目前,全州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中国传统村落7个;国、省、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60个、5个,博物馆、纪念馆7个;国家级非遗名录20项,省级93项,州级139项,县级571项;国家级传承人12名,省级传承人113名,州级传承人369名。(请文广旅部门审核修改)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全州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总体良好,我州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市(州)。2020年全州17个县(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9.3%,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三五”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累计完成重点工程氮氧化物减排量1929.88吨;累计完成重点工程二氧化硫减排量13483.04吨。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实施“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国家考核监测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类)比例总体保持100%,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水体断面比例控制在0,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三五”水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累计完成重点工程化学需氧量减排量7184.12吨;累计完成重点工程氨氮减排量855.08吨;城市声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未发生土壤污染事件。(请生态环境部门审核修改)四、质量基础不断夯实产业标准化水平不断巩固。建有11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6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8个省级精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涉及种养殖、烤烟、蔬菜、水果等产业,涵盖全州13个县(市)。其中建立标准化蚕桑基地25个,桑园25万亩,年养蚕30.9万张,产茧28.7万担,农户养蚕收入突破7亿元,户均养蚕收入达到2.8万元,“人均产茧、蚕茧质量、养蚕单产”三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认证和检验检测能力不断提升。建成企业研发中心等省级研发平台1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4个,成立了凉山州新能源创新联盟,建成省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科技部星创天地达到4家,省、州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达到18个,省级科普基地增至7个。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0)企业175家、有机产品认证企业29家、绿色产品认证企业11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1个(雷波县)、强制性产品认证企业6家、低碳产品认证企业1家。检验检测机构达到118家,覆盖全州各行业。建立起国家干桑生丝公证检验实验室,桑蚕干茧检验能力跃居全国前列;南红玛瑙和贵金属及珠宝玉石检测实验室已投入使用。质量发展资金保障力度不断加强。积极争取中央、省级相关资金支持,按要求将质量提升、质量创新、质量管理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完善州长质量奖等奖励机制,及时下达上级相关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资金,不断强化资金保障,有力支持了质量强州建设。农产品追溯平台应用不断扩展。在全州农业品牌推选和“三品一标”申报、使用中开展了国家(省级)追溯平台的应用,全州追溯主体注册1549家。(请农业农村部门审核修改)五、品牌建设成绩突出依托农特产品打造“大凉山”品牌。地标证明商标43件(中国驰名商标6件),全省第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8个,全省第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17个,全省第二;四川名牌(农产品)26个,有机农产品35个,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1个、省级知名品牌示范2个,中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个。“雷波脐橙”“南丝路”“会理石榴”区域品牌价值评估达72.9亿元。获得专利成绩突出。十三五期间,完成专利申请4935件,其中发明专利1520件,授权专利2706件。品牌经济的集聚和带动效应进一步凸显。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智慧管控中心项目被认定为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获得“全国质量创新大赛QIC-级技术成果奖”;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西昌市正中食品有限公司等5户企业被评为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好医生攀西药业的“美洲大蠊的人工养殖方法”专利荣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四川省专利奖二等奖。(请科技部门审核修改)质量激励稳步推进。开展“州长质量奖”“凉山卓越工匠奖”“县长质量奖”等质量激励评选,对在质量水平、技术能力、品牌影响力、经济效益等方面成绩突出,在产品研发设计、工艺创新等方面贡献突出的13家优秀企业及8名技能人才进行表扬奖励。取得“大凉山旅游名镇”“大凉山优秀旅游特色小镇”称号的村镇累计达到30个,质量标杆效应初步凸显。第二节 “十四五”质量发展机遇“十四五”时期,是凉山州全面推进质量强州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时期。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凉山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重大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必须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抢抓机遇,直面挑战,在巩固好“十三五”质量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十四五”时期质量发展工作,为全面提升凉山州总体质量水平,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一、抢抓质量发展战略机遇“一带一路”等政策为质量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凉山地处“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腹心地带,自古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十四五”期间,凉山州质量发展要充分运用好我国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持续释放的政策、改革和发展红利,找准凉山历史方位,抓住发展机遇,做好“全面融入”大文章,推动凉山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集聚资源要素、承接生产力布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国内消费市场提档升级趋势拓展了质量发展空间。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随着近年来国内消费市场提档升级,预计未来一个时期这种趋势将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从凉山州情况看,消费多样化特征越来越突出,消费者对优质、特色、名牌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凉山州委州政府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发展思想,提出“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州各族人民”。以上这些都为凉山州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四五”凉山州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州委州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指引,紧盯国内消费市场提档升级趋势,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不断满足消费者对质量品牌日益增长的需要,推动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扎实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凉山”。凉山州“十四五”规划为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规划和远景目标提出了五大类22个主要指标,从十个方面系统谋划了“十四五”时期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件件事关质量,是凉山州质量发展的重要遵循。“十四五”凉山州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完善和创新“大质量”联动工作机制、“大监管”现代监管治理机制、“大市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进一步加强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品牌建设等质量发展基础工作,更加注重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增强质量发展整体效能,努力走出一条契合凉山实际的质量发展路子。新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丰富了质量发展新手段。近年来,在质量强国理念的指引下,诸如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各类管理体系认证、质量文化和质量战略构建、标杆管理、精益管理、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等质量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中国质量奖、全国质量奖、天府质量奖,以及凉山州和各县政府质量奖的设立,为激励、引导各类组织的质量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新一轮技术革命为质量发展、质量创新,以及改进质量监管方法、提升监管效能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十四五”质量发展必须综合利用和深度融合这些新理念、新工具和新方法,创新工作思路,注重质量效能,为凉山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二、认清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质量水平不高,优势企业与高端产品少。凉山州属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消费和外需拉动不足,地方财力有限,基础设施薄弱,没有高铁过境,人才缺乏,产业空心化严重,结构层次较低,农业大而不强,产业投资特别是工业投资持续下滑。工业对传统矿冶的依赖性较强,传统工业增长滞缓,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不强,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尚未形成有力支撑。居于产业链“核心”位置的大型龙头企业较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连年减少,跨区域竞争力不强。智能化、数字化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压力大。凉山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新增动能缺乏,企业自身存在环保、安全等问题,全州工业发展波动较大,总体下滑,持续低位徘徊运行。资源型工业转型升级困难较大,存在产能过剩、生产经营困难、亏损面大等问题;服务业量小质弱,产业化、专业化程度不够高,服务业现代化程度较低,传统服务业占比超过70%,文化旅游项目招得多、落地少,资金、土地、环保等制约较明显;互联网经济、科技服务、健康养老等新兴领域、热点需求仍未形成规模;农业质量基础仍然十分薄弱,产品深加工规模化不足;通道保障能力弱,尚有14个县未覆盖高速公路(占比 82%)。区域质量发展不均衡。受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发展等影响,州内各县(市)质量水平差异较大,部分县质量发展基础薄弱,质量对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支撑不够,实现全州质量同步提升尚有一定难度。产品质量水平有待提高。高端产品、品牌产品不多;交通、水利、市政在建工程多,工程质量监督面广;服务质量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难度大。凉山州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低,减排空间小,臭氧污染防控形势严峻,2017 年以来连续3年臭氧污染天数同比上升,影响优良天数目标任务完成。结构减排后劲不足,随着总量减排工作的深入推进,小散企业、落后企业等已基本关停,全州炼钢、水泥、有色冶炼、铁合金等仍占较大比重,资源能源消耗大,土地、水等资源日益趋紧,矿产、水电、旅游等资源开发挤占生态空间,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损害问题仍然突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不明晰,历史遗留无主疑似污染地块、无主尾矿库较多。污染防治资金短缺,调查、评估、治理、修复任务艰巨。高耗能重污染节能行业减排压力大,水、大气、土壤三大攻坚战任务繁重,局部点位污染问题依然严重。质量发展基础、经费和人才配备不足。基层质量发展经费和技术、检验检测设备和监管装备配备不够,高层次质量技术和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质量安全风险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全州产品、工程、特种设备、食品药品、环境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质量安全风险点多面广,不容放松和忽视。第二章 质量发展要求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凉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凉山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质量总体水平为目标,以助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为主攻方向,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质量强州战略,深化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持续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优化质量监管环境,全面提升产品、服务、环境、工程质量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为推动凉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质量基础。第二节 基本原则坚持心系人民。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质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民心、尊重民情、关注民意、致力民生,着力完善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和保障人民权益、接受人民监督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强化质量安全意识,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加强质量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依法监管。把依法运行作为履职的基本准则,牢固树立依法监管理念。强化法治思维,严格依据法定程序、权限、职责办事,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强化法治约束,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动市场监管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强化法治保障,更好地发挥法治在市场监管中的保障性作用,为全面规范市场秩序保驾护航。坚持质量引领。把质量第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坚持优质发展、以质取胜,推动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质量强州战略,全面提高各个行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打造优质、高效、绿色低碳、均衡化、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系统,不断增强全州企业、产品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改革创新。把创新驱动作为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用改革的观念来为监管开路,用创新的思维来为发展破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质量技术和质量管理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和质量发展有机融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引导推动各种创新要素向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端集聚,提升质量创新能力,以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产业质量和发展水平。第三节 发展目标到2025年,质量强州建设、质量提升行动取得新的成效,质量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夯实,质量保障安全有力,绿色发展优势更加突出,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高,质量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人民群众质量满意度逐年提高,质量要素对构建“大循环、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支撑作用更加显著,使凉山州成为全国少数民族质量强州示范州。构筑经济质量优势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在全省进位争先,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基本普及,质量竞争型产业规模显著扩大,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稳步提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领先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建成一批覆盖一、二、三产业的区域品牌,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凉山”知名品牌集群,打造一批质量创新和管理水平高、质量品牌优势突出、质量效益卓越的标杆企业,基本实现凉山制造向凉山创造转变、凉山速度向凉山质量转变、凉山产品向凉山品牌转变。专栏1 构筑经济质量优势发展目标(2025年)1.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全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500家,研发经费投入达到20亿,年均增长10%以上,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有效注册商标拥有量超过5万件。2.绿色优势更加凸显。累计认证登记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100个以上,力争认定面积达250万亩以上。培育国家、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个。3.竞争能力大幅提升。做大做强做优六大产业集群,带动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发展新基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力争超过 84,达到中等竞争力发展阶段。创造品质健康生活取得新突破。重点产品领域质量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城镇新建房屋市政工程、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以及建筑节能减排全面达标,优质工程、精品工程比例不断提高。服务可及性、便利性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重点领域社会公众满意度达到较高水平。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环境整治效果显著增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围绕生态文明和“美丽凉山”建设,系统性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建设,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凉山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专栏2 创造品质健康生活发展目标(2025年)1.产品质量安全有效保障。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98%以上,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抽检合格率97%以上,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90%以上。2.建设工程质量显著提升。新开工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竣工验收一次合格率97,大中型水利工程、高速公路工程质量交(竣)工验收合格率100,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基本达到100,工程质量抽査合格率90以上,积极开展州、省及国家优质工程创优创奖工作。3.服务供给质量优化升级。生活服务更多样便捷,便民惠民商业服务新业态覆盖率达到60%以上,托育服务、养老服务、医疗健康服务实现县级以上全覆盖,服务质量第三方监测综合评价得分达到80分以上。4.建设“五大”知名文旅精品。全州力争建成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2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 2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个,将全州打造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际阳光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达到85%以上。(请文广旅部门审核修改)5.城乡环境更加绿色宜居。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五化工程”,打造100个独具特色的“美丽凉山、宜居乡村”示范村。实现精准高效治理取得新进展。防范化解质量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质量监管融合精准高效,重点场所和重点产品全程监管,质量追溯体系更加完善。营商环境公开透明,市场竞争公平有序,优质优价环境逐步形成,社会资源向质量信誉良好的市场主体聚集。消费环境诚信便捷,高质量生产与高品质消费互促共进,消费加快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旅游市场秩序持续好转,旅游产业发展优势进一步巩固。专栏3 实现精准高效治理发展目标(2025年)1.产品质量监管到位高效。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监管率和严重隐患治理率达到100%。食用农产品和食品抽检量达到4.4批次/千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风险分级监管率100%。建立全州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重点场所和重点产品率先实现质量追溯全程监管。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站(室)18个,30%的乡镇具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能力。2.质量工作满意度显著提升。消费环境诚信便捷,投诉办结率达到95%以上。政府工作公众满意度评价力争进入“满意”行列。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质量基础设施布局、协同服务能力更加适应产业发展和市场主体质量服务需求。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知识产权等要素资源良性协同、有机融合,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模式基本成熟,综合服务技术支撑能力基本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培养一批质量创新领军人才、质量管理实务专家、质量改进技术工匠。专栏4 质量基础设施发展目标(2025年)1.标准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制定体现凉山特色、先进实用的地方标准30项,培育先进适用团体标准5项。开展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示范2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示范2家、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3家、康养标准化试点示范2家、农业标准化试点示范2家,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企业3家。2.计量基础支撑更加有力。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项、省级最高计量标准项,建设国家、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2家。3.人才支撑更加有力。全州范围培养出10名质量和标准化创新领军人才、50名质量和标准化管理实务专家、100名质量检验和改进技术工匠。4.质量品牌效应持续增强。面向8大产业、20 个产业聚焦区、100 种产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竞争优势显著提升。累计评选凉山“10 大名品”100 个、绿色食品“10 强企业”50 家、“20佳创新企业”100 家,培育全国质量奖或中国质量奖(含提名奖)获奖企业1个以上、天府质量奖(含提名奖)获奖企业5个以上,“天府名品”质量品牌获证主体5个,遴选工业企业质量标杆5个,拥有“老字号”单位(品牌)10个。凉山州“十四五”质量发展具体指标见下表:凉山州“十四五”质量发展具体指标类别序号指标名称2020年十四五目 标2025年情 况产业质量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96预期性2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总产值比重(%)44.747预期性3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45预期性4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84预期性产品质量5农业标准化种养率(%)4050预期性6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98.999预期性7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98.5899预期性8药品评价性抽验合格率(%)98.899预期性9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96.2397约束性工程质量10建设工程报建项目质量监督覆盖率(%)100100约束性11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100约束性12重点工程项目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100预期性13其他工程项目一次性验收合格率(%)9714保障性安居工程分户验收率达(%)100100预期性15成品住宅率(%)预期性服务质量16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指数-80预期性17服务质量检测8018公共服务业顾客满意度指数8085预期性195A级旅游景区数01预期性20州级以上服务标准化示范项目(个)-5预期性人居环境质量21森林覆盖率(%)5155约束性22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8085预期性23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预期性2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7.8%完成省下达指标约束性2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约束性26主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100约束性27主要江河出境断面水质(类)完成省下达目标完成省下达目标约束性28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7090预期性品牌建设29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100预期性30工业企业质量标杆5预期性31“老字号”品牌10预期性32国家、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预期性33全国质量奖或中国质量奖(含提名奖)01预期性34天府质量奖(含提名奖)05预期性创新能力3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18500预期性36研发经费增长率10%预期性37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2预期性38注册商标拥有量5万预期性质量治理39国家、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2预期性40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风险分级监管率100%约束性41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监管率100%约束性42严重隐患治理率100%约束性43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站(室)18预期性44制定地方标准增量30预期性45质量人才培育160预期性46标准化试点示范11预期性47企业标准领跑者3预期性第三章 完善四大工作机制,保障质量强州稳健前行第一节 完善“大质量”工作机制将质量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来谋划,作为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第一要务来落实,持续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管、部门监管、企业主责、行业自律、市场调节、社会监督的大质量工作格局。一是强化建立大质量责任体制。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制定完善质量引领、市场化改革、生态文明、文化建设、城市规划、社会治理和公共安全保障等各领域联动的制度机制,推动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具有凉山特点和产业特色的质量管理体制。二是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产品质量安全约谈制度和企业主体责任清单,通过开展诚信宣传、加大执法力度等多项措施,推进政府监管和企业自律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质量责任主体作用。三是强化大质量共治格局。进一步明确企业、社会组织、政府部门各自的质量责任,充分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维护质量安全,广泛开展“质量强市(县、区)”“质量强企”活动,建立“市场引导、政府推动、全民参与、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质量社会共治格局,推进质量强州建设发展。四是强化大质量工作考核。坚持把质量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科学制定质量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和大数据信息平台,强化质量目标的过程督促和考核结果应用,实行目标管理和“一票否决”,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及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制定对州属企业质量发展能力的考核办法,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第二节 建立现代化“大监管”机制一是积极转变监管理念和方式方法,强化对市场主体的服务意识,从重管理、重审批向重服务转变,切实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二是加快构建以智慧监管为统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市场监管新机制,完善形成统一规范、权责明确、公正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场监管执法体系。三是积极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充分运用信用监管、大数据监管、综合监管、协同监管、分类监管、信息公开监管、标准公开监管以及多元共治等新型监管方法和工具,努力实现“监管程序法治化,监管证据视频化,监管结果数据化,全程监管智慧化”。四是建立重点监管清单制度,对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特殊重点领域,依法依规实行全过程质量监管。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分类量身定制监管规则和标准,建立包容审慎监管目录库,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五是完善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落实消费维权信用机制和投诉公示制度,激发消费者主动维权意识。推进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及消费纠纷在线解决机制建设,探索建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完善诉讼、仲裁与调解对接机制。第三节 创新“大市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构建以法治为基、企业为主、信用约束、政府引导、市场推动、行业自律、媒体监督、全民参与的社会化质量共治体系,完善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消费者多方参与的质量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依托州大数据中心、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州统一行政执法监管平台等协同功能,打通部门间、地区间质量监管信息壁垒,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质量协同监管机制。深入推行“放管服”改革,降低准入门槛,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推动建设行业竞争性质量指标数据库,引导企业对标提质。完善奖惩制度,大力支持本州优势企业发展,选拔一批质量“标杆”企业,推行“质量优先待遇”,引导、鼓励各行业企业开展质量攻关、改进和提升活动。鼓励、支持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质量监督,提供技术、标准、质量管理、品牌建设等咨询服务,充分发挥行业组织、新闻媒体、消费者等社会监督作用,推动质量监管社会共治。第四节 探索高质量发展评价机制加强宏观质量统计分析,积极防范质量、安全、金融、环境、生态、文化、城市建设、民生福祉等方面的风险。应用质量大数据、质量风险分析模型、消费安全分析模型、产品检验检测、服务质量评价、顾客消费体验等方法和工具开展质量水平评价。探索建立高质量发展质量指标评价体系,积极开展全要素生产效率评价、制造业竞争力指数、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公共服务满意度测评、区域或行业经济发展质量评价等,定期开展质量强州效果评估工作,促进质量提升工作的落地和执行。专栏5 建立四大机制,保障质量强州稳健运行1.整合“三大质量监控平台”。有效利用特种设备大数据监控平台、质量追溯监控平台、互联网+质量监督平台的运行数据,实现信息共享、实时监控、联动监管。2.

    注意事项

    本文(凉山州“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doc)为本站会员(涵***)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