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出师表》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共4页DOC).doc
-
资源ID:68624919
资源大小:167.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出师表》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共4页DOC).doc
最新资料推荐出师表1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借鉴意义。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九年级学生已有两年的学习古文的历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古文的经验,因而疏通文意不是教学的重点,针对这篇表文情辞恳切的、感人至深的特点,特制定出的教学重点是有条有理地将此名篇读出深度,读出情味。而蜀汉发展和出师北伐的历史背景学生知之甚少,可这一点利于激趣学习,二者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诸葛亮两朝老臣的忠诚形象,所以有必要适当介绍。一课时一、对联导入,激发兴趣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组被打乱的诗句,想请同学们把他们重新组合完整。(出示打乱了的对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夜半挑灯更细看。出师一表通今古,远比管乐盖有余。出师一表千载无,千载谁堪伯仲间?2诸葛亮的情况,你能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吗?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青年时隐居乡间耕种,后来,受刘备“三顾茅庐”,出山相助其完成大业。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火烧赤壁、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退敌、六出祁山,一生辛劳,万古流芳,成为人们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智慧的确是诸葛亮身上耀眼的光芒,除此而外,他忠诚报人的品格也令后人所称道。这三句诗中提到的出师表就是力证。二、感知学习1默读课文(15自然段)诸葛亮“言”了些什么?同学回答问题,大致梳理文意。教师适时落实字词并板书要点。教师引导学生:课文中摘引原句,说清楚诸葛亮所言的主要内容,语言要简洁明了。要点:宜开张圣听;昭平明之理;宫中之事,悉以咨之;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亲贤臣,远小人。2请把这几条意见进一步综合归纳,思考: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条?为什么?明确:三个方面的建议:1广开言路;2.赏罚公平;3.亲贤远佞。其中最关键的是亲贤远佞。因为刘禅是个比较昏庸、容易受身边佞臣蛊惑的君主,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能贯彻执行。其中“亲贤”更重要,“开张圣听”是不能只听身边小人的谗言,对贤臣更是要“亲之信之”,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等,这些都是开导刘禅要“亲贤”。3给出“表”的概念,交代文章背景。针对以上总结的内容,诸葛亮为什么会涕零?三、内容探究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小组内、班级内讨论。再读课文,联系补充背景素材,思考、讨论、交流。1分析原文语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未半、中道背后的含义)2分析原文语句: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疲弊、危急存亡的局面在哪些背景中可以看出?)补充背景材料: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公元221年,刘备建汉;公元222年,孙权建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公元222年,刘备为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劝阻,与吴国在猇亭一战(即三国演义“火烧连营三百里”),兵力大损,败走白帝城,次年病死。吴国夺取了荆州大部分地区。当时三国的局势:益州豪强及南方夷族发动叛乱。魏国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黄河流域,政治、军事、经济上占有明显优势。吴国控制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力量比较雄厚。3追问:在此种危急情况下可不可以不出师北伐?给出背景材料:白帝托孤。刘备:“朕自得丞相,成其帝业,何期智术浅陋,不纳丞相之言,自取其败,羞回成都与丞相相见。今日病已危笃,不得不请丞相托以大事也。”刘备:“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朕本待与卿等同灭曹贼,共扶汉室,不幸与卿等中道而别也。”刘备:“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业。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对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备遗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联系原文语句分析: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小结:以上内容和背景可以总结出“出师难”。4诸葛亮的劝谏之难。前文我们分析过,蜀汉当时处于益州疲弊的局面,但又有先帝托孤之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一旦出师,先不说伐魏能否胜利,大本营的安定就够让诸葛亮担心的,因此在出师之前反复叮咛。此时此刻的诸葛亮内心多么焦虑艰难啊!小结:以上内容可以总结出“劝谏难”,再和前面的“出师难”结合起来看,不难体会到诸葛亮在表文结束之时为何会“临表涕零”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而我们在出师表中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处境艰难,在矛盾中挣扎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而不是隆中一对天下就三分,羽扇一挥樯橹就灰飞烟灭的神。5带着对作者诸葛亮情感的体会,再读课文。四、人物分析请结合文章的内容,或三国演义中的情节,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诸葛亮?结束语: 一个个后来者,读出师表时扼腕叹息、仰天长叹或沉默思考。他们中有岳飞,有杜甫,有陆游,有文天祥,他们读出师表就像受到一种庄严的召唤。为他的凛然正气所感召,为他的忠义之举而激动,为他的淡泊之志所净化,带着这些人以及你对诸葛亮出师表的理解,读熟并齐诵出师表。(课件出示:岳飞手书出师表和杜甫、陆游、文天祥的诗句)教学反思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二年四月五日2022年4月5日星期二1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