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出师表》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共8页DOC).docx
最新资料推荐22出师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中道崩殂(cú)裨补阙漏(bì)行阵和睦(háng)B.以彰其咎(jiù)陟罚臧否(zhì)以遗陛下(yí)C.庶竭驽钝(shù)猥自枉屈(wi)咨诹善道(zu)D.夙夜忧叹(sù)攘除奸凶(rng)妄自菲薄(fi)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夙夜忧叹(早晨)性行淑均(善)陟罚臧否(赞扬和批评)B.中道崩殂(死亡)悉以咨之(询问)裨补阙漏(缺失)C.平明之理(治理)臣本布衣(平民)以彰其咎(揭示)D.咨诹善道(询问)引喻失义(意义)临表涕零(流泪,落泪)3.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咨臣/以当世之事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亲/贤臣,远/小人4.请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1)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 (2)由是感激古义: 今义: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 今义: (4)诚宜开张圣听古义: 今义: (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 今义: 5.填空。(1)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句子是:,。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 (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意思一致。 (4) 文中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句子是:,;,。 (5)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这一时期的历史创作了小说三国演义。有人说这部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三绝”,即“智绝”、“奸绝”和“义绝”。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6.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字与例句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光先帝遗德()A.悉以咨之B.咨臣以当世之事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8.文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三条建议?哪一条最重要? 9.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为全篇议论张本。B.第2段中“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一句强调了依法办事。C.第3段和第4段提出了亲贤远佞的建议。D.课文以议论为主,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教训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10.本文是诸葛亮出师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诸葛亮在奏章中向后主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为什么?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甲 出师表(节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乙 郑苏仙梦冥府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王讥曰:“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官大狼狈,锋棱顿减。(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注 囚:指去世的人。植:树立。举:上报(朝廷)。11.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2)咨诹善道 (3)但不要钱即为好官 (4)锋棱顿减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寄臣以大事设官以治民B.陛下亦宜自谋无功亦无罪C.攸之、祎、允之任也三载考绩之谓何D.察纳雅言避嫌疑而不言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2)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 15.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如何做官的问题,请概括它们所倡导的观点。(3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凡与敌战,士卒蹈万死一生之地,而无悔惧之心者,皆信令使然也。上好信以任诚,则下用情而无疑,故战无不胜。法曰:“信则不欺。”三国魏明帝自征蜀,幸长安,遣司马懿督张郃诸军,雍、凉劲卒三十万,潜军密进,窥向剑阁。蜀相诸葛亮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会兵交换,在者八万。时魏军始阵,代兵适交,参佐咸以贼众强盛,非力不制,宜权停下兵一月,以并声势。亮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利失信,古人所惜。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鹄立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皆催令去。于是,去者皆悦,愿留一战;征者奋勇,思致死命。相谓曰:“诸葛公之恩,死犹未报也。”临战之日,莫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杀张郃,却司马懿,一战大克,信之由也。(选自百战奇略·第一卷·信战)注 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剑阁:蜀国地名,在今四川、陕西、甘肃三省接合部。权:变通。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士卒蹈万死一生之地 (2)会兵交换 (3)时魏军始阵 (4)却司马懿 17.下列选项中,与“则下用情而无疑”的“则”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B.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C.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D.然则北通巫峡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潜军密进,窥向剑阁。 (2)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利失信,古人所惜。 19.第2段的故事围绕第1段中哪句话来展开的?(2分) 20.相对弱小的蜀军为什么能战胜魏军?(2分) 21.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有关诸葛亮的故事情节和上联对出下联。他忠心耿耿,为报知遇恩,为酬托孤意,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名成八阵图,鞠躬尽瘁,病死五丈原。上联: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丞相下联: 23.书法作品会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情感,下面是南宋北伐抗金的著名将领岳飞书写的出师表(局部),请结合岳飞其人,品评这一书法作品。 22出师表1. B2. D3. C4.(1)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2)古义:感奋激发。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3)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深切地憎恨。(4)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5)古义:时候。今义:秋季。5.(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2)南方已定兵甲已足(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5)诸葛亮诸葛亮曹操关羽6.C7.(1)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2)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8.开张圣听(广开言路);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亲贤远佞”最重要。9. C10.作者处处以先帝之意为据,句句借先帝之口说出,使所进忠言“直而不肆”,得体而恳切,以此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竟的统一大业。11.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12.(1)怠慢,疏忽。(2)询问。(3)只。(4)立刻。13. B14.(1)(如果)没有成效,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祭告先帝的在天之灵。(2)立个木偶在公堂上,(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更廉洁吗?15.为官不但要廉洁,更要勤政,要做实事,敢于担责。不能空占其位,不谋其政,整天无所事事混日子。16.(1)踏。(2)适逢,正赶上。(3)布阵。(4)打退。17. B题干和A、C、D三项中的“则”都是连词“那么”,B项中的“则”是连词“却”。18.(1)(魏军)隐蔽进发,偷偷地向蜀国剑阁进发。(2)我带兵打仗,一向以信义为根本,那种得利失信的做法,是为古人痛惜而不取的。19.围绕“信则不欺”来展开的。20.因为诸葛亮带兵打仗恪守信义,赢得了蜀军的信任与支持,蜀军在作战中英勇无畏,拼死报效。21.示例:鞠躬尽瘁,诸葛亮蜀中诚报刘豫州22.示例:岳飞书法功力深厚(或“字体刚劲有力”“笔法酣畅”等),这一书法作品表现出岳飞有着和诸葛亮一样的精忠报国、兴复国家的雄心壮志(或“岳飞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二年四月五日2022年4月5日星期二1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