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集锦二 新人教版(共2页DOC).doc
-
资源ID:68628098
资源大小:165.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集锦二 新人教版(共2页DOC).doc
最新资料推荐连加、连减、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一课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而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所以在教学时: 1、创设情景 学习连加课一开始,我就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并通过学生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引出后,并不是死板地讲述运算的顺序,二是让学生讨论,说出怎样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地解决了运算顺序问题。 2、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我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注意保持和学生亲密融洽的关系,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并给学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避免了计算教学的“静态”灌输,避免了计算教学的机械记忆和反复练习,让学生观察、思考,体验到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到新的知识。 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比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在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是在教学10以内加、减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是教学加、减法意义的第四阶段,要求在进一步熟练加、减法的口算的同时,学习解决稍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并渗透加减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好准备。这节课的目标有:1、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2、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况体会和认识运算顺序,学会计算。3、让学生开展讨论,寻找生活中要用到连加、连减的例子,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的数量关系是蕴含在事件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发现数量关系的方法是让题意“活”起来,使情境“动”起来。在活动的情境中,使学生发现数量关系,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在具体教学时,我安排连加的情境图动了起来,学生在掌握时地难度降低了很多,而连减的教学没有安排动起来的情境图,明显看出了学生在学习时地难度加大了,尤其是对于后进生来说,掌握时明显比连加的学习困难大。由此想到,在今后教学加减混合的题目时,更要让情境图动起来。其次,在完成地2个教学任务时,考虑到学生是首次接触到连加、连减的题目,所以重视了题目的读法、运算顺序、解题习惯的教学,安排学生多读算式,在反复的读中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读法;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多说是如何计算连加的题的,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形成较好的解题习惯,用“你如何在算式中表示出第一次算得的结果”这一问题,解决学生计算中的中间结果的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而对于第3个任务,则安排在不断的看图、想图、说图的活动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嘴得过程中既了解了事件的发生与发展,理清了其中数量的变化状况,又与头脑中已有的加、减法概念相互呼应,从而学会选择适宜的运算方法。 总的说来,这节课基本达到了教学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 1、时间安排可以更合理一些,低年级孩子的学习时间主要集中在前20分钟,所以可以将新课的内容更集中的放在前20分钟进行,将练习集中在后面的时间进行,不要采本课的一题一练的形式。而且对计算顺序的练习,应该是在反复的不同的题目的讲解的过程中掌握的,不要想着在第一次、第一道题目里就让所有学生完全掌握,也就是不要过多地重复例题的运算顺序的叙述,可以空出时间完成后面的习题,在对后面习题的讲解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算顺序。 2、对于老师要求学生先说题意,再说算式的过程,很多学生跳过了第一个环节,直接就讲出了算式,此时,老师却硬带着孩子回到了第一个环节题意的叙述上,对于这种现象,关键在老师的提问方法上,“说图意”这一说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成问题,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却是一个很抽象的说法,如果改成“看着图你能说个含有数学问题的小故事吗?”可能学生就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先说图意,再说算式了,也就是作为低年级的老师,要有儿童化的语言。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二年三月二十七日2022年3月27日星期日20: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