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 4 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6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新人教版(共3页DOC).doc
最新资料推荐第6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46页例7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能穿几串”的知识,使学生经历解决“已知总数、几个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这种类型的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初步感受检验答案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3.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简单运用。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经历解决“已知总数、几个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这种类型的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情境铺垫,引入新课(一)创设情境。1.小明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同学,想给贫困地区的同学捐款,他就从家里的存钱罐里拿出许多一元的硬币,装在一个小塑料袋中。2.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小明就这样乱七八糟地将这些硬币拿去捐去好不好?为什么?那你们有什么好建议呢?(二)点明课题。1.同学的建议非常好,我们做什么事啊,都要有一定的方法,这样既能锻炼自己,又能方便他人。2.这节课,我们就来“用数学”解决问题。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提出问题。1.呈现教材P46的情境图中的珠子图: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这里有许多散落的珠子,你们能把这些珠子穿成串吗?那谁能告诉老师能穿多少串呢?2.大家想一想,如果想知道这些珠子能穿成多少串,我们必须先要了解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一共有多少个,必须知道几个穿一串。3.完整呈现题目: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二)讨论方法。1.小组讨论: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2.汇报交流: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1)圈一圈,每10个一圈,能圈5圈,还剩下8个;(2)用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下8个;(3)一串一串地穿也就是10个10个的数:一串是10个,两串是20个五串就是50个,还剩下8个;(4)你最喜欢哪种方法?3.独立解决。(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醒学生可以借助小棒进行演示、操作。(2)汇报方法,谈谈感受。分别请几个用不同方法的同学来说说自己的方法,并谈谈感受。4.回顾检验。(1)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这个答案是不是正确的呢?(2)引导学生说出检验过程:5串就是50个,再加上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所以,解答是正确的。(3)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操作,解决了问题,并且也检验了答案是正确的,那么,我们还得口答出这题的答案,引导学生一起口答:能穿5串。5.归纳小结。(1)归纳:教师肯定每种方法各自的优点。如:圈一圈,看得清楚;用数的组成,很快得到结果;一串一串地穿,清晰明了(2)小结:我们在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首先要认真、细致地去解答;其次,解答完了,我们还要去检验一下答案是否正确;最后再口答出结果。三、及时练习,运用新知(一)及时练习:想一想,如果5个穿成一串,这些珠子能穿几串?1.学生独立完成;2.汇报交流:教师注意先选一个最先正确完成的学生来汇报。3.验证答案:师生共同验证结果。4.共同口答。(二)游戏:帮老师分饼干:你们能用今天学的知识来帮老师解决问题吗?1.呈现教材P46的“做一做”。2.理解题意:重点理解“装满”的意思。3.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提醒:也可以借助小棒来完成。4.汇报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5.检验、口答。(三)变式练习。1.教材第47页练习十的第1、2题。说明:这两题的总数是隐含在文字与图中,没有直接给出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方法来确定要不要找出总数。在第1题中,如果有学生利用了10和5的关系来解决的,要加以肯定;第2题中,如果有学生先算出8盒可以装的总数,再与数出的实际杯子数比较大小的,也要加以肯定。在学生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简要地对方法进行优化。可能这两题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更简单些。2.教材第47页练习十的第3题。先要学生进行常识介绍:12个为一打。因为12不是整十数,而且又大于10,所以,提醒学生在解决这道题时,一定要数清楚。四、全课小结,辩证引领(一)师生共同小结。1.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师:你知道了哪些方法?(二)辩证引领。师:我们今后在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教学反思本课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在情境体验中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的设计使学生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用数学眼光去发现生活里的数学问题,例如钉纽扣、穿珠子等问题。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需要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在心理上驱动着强烈的求知欲,在情感上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重点通过摆小棒活动,了解到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2.在操作比较中探究方法,本课的教学通过学生几次自主操作,在比较认识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独立地完成解题过程,在操作比较中,学生还注意对事物的观察、分析、探究,自主发现问题,使他们逐渐养成自主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3.借算法多样化激活思维,本课的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用多样化的算法解决问题,例如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运用数的组成等方法解决问题。在课上联系生活实际想问题,想解法,把思维激活起来。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二年三月二十七日2022年3月27日星期日20: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