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8分数的初步认识2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共5页DOC).doc
-
资源ID:68634808
资源大小:95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三年级数学上册8分数的初步认识2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共5页DOC).doc
最新资料推荐教学笔记 2.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内容教科书P9697例1、例2、例3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98“练习二十一”第1、3题。教学目标1.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2.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间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圆形纸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复习旧知识,夯实基础。师:我们学习了分数,你能随意地说出一些分数吗?学生说分数,教师随机板书这些分数。根据“几分之几里面有几个几分之一”,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些分数的含义。【设计意图】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分析,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分数的含义,了解学生对分数含义的掌握情况,同时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做好铺垫。2.巧设情境,生成问题。(1)出示教科书P96例1情境图。师:哥哥和弟弟两人非常懂事,他们经常帮妈妈做家务。妈妈为了奖励他们,决定切西瓜给他们吃。妈妈把西瓜平均分成了8块,每块是它的几分之几呢?【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知道每块是这个西瓜的。(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师:这个西瓜,哥哥吃了,弟弟吃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情预设】预设1: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预设2:哥哥比弟弟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预设3:弟弟比哥哥少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预设4: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教学笔记(3)出示教科书P96例1的问题。【教学提示】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在此基础上,可先让学生试一试怎样计算出结果。师:你会列式吗?(板书算式)我们看这道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学情预设】列式为+。要求兄弟俩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就是把哥哥吃的和弟弟吃的合起来。师:像这样的分数加法应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探究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前学过的有关分数的知识引入新知识,不仅进行了有效的复习,而且由问题引发学生猜想推测,渗透新课所要运用的知识,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再创设合理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一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良好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二是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教学同分母分数加法。1.猜一猜。师:猜一猜,+等于多少?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说结果,教师板书到黑板上,在黑板上的结果后面加个问号。2.讨论方案。师:刚才我们只是凭感觉进行的猜想,那么+到底得多少呢?师:你发现这两个加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你打算怎样得出+的结果呢?师:可以用圆形纸片代替西瓜,自己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看看是否能得出+的和。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先看看周围同学是怎样做的,或者向老师求助。3.操作验证。(1)先在小组内交流,选取一种自己小组喜欢的方法进行操作验证。(2)汇报交流。师:通过刚才的操作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谁能上前面来把你的操作过程展示出来?【学情预设】预设1:把圆形纸片平均分成8份,先涂2份,又涂1份,合起来涂了3份,也教学笔记就是。师可继续追问:不通过操作你能说说+等于多少吗?预设2:28是2个,2个加1个是3个,也就是。(3)用课件演示+的过程,边演示边交流。引导学生得出:2个加1个是3个,就是。【教学提示】学生计算中容易出现“分子加分子,分母加分母”的现象。此时注意结合直观图让学生突破,从分数的含义出发理解算理。师:谁再来说一说这个方法?把这个方法和你的同桌也说一说。4.引导辨析,进一步理解算理。师:+的结果为什么不是?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西瓜分的总份数有没有改变”来讨论。【学情预设】西瓜分的总份数没有变,只是所占的份数增多,分母不变,分子相加。【设计意图】在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时出现了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停留在直观感知层面,第二种思路是根据分数的意义从抽象的加法关系进行分析。显然,让学生的思维仅仅停留在直观感知的层面是不合理的,这时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比较,可帮助学生加深对算理的理解。(二)教学同分母分数减法。1.结合情境图与问题情境,继续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1)观察分析,列出算式。师:弟弟比哥哥少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该怎么列式呢?【学情预设】学生列式为-。师:猜一猜,-等于多少?(2)学生自主计算。(3)小组讨论,汇报算法。【学情预设】预设1: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比1份多1份,也就是。预设2:2个减掉1个,还剩1个,所以-=。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吃掉”的过程。【设计意图】在探究加法的过程中结合情境和示意图,从分数的含义出发,解决了分数加法计算的问题。继续刚才的例子探究分数的减法,学生更容易接受。2.课件出示教科书P96例2。【教学提示】在直观模型的支撑下,体会去掉几个就能得到结果。教学笔记师:结合图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指名学生汇报。课件演示从里减去的过程,对过程进行表述:5个减去2个,剩下3个,也就是。【设计意图】这两道对分数减法探究的例题在本质上还有所不同:一个是通过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比较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另一个是从整体里去掉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结合最初学生学习减法的经验,建立减法模型时,第二个例题学生更容易接受。不过第一个例题也有它的目的所在,因为是针对同一个西瓜,一个占其中的两份,一个占其中的一份,通过直观分析也可以得到结果。两个例题相结合,更容易帮助学生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推出算理,归纳算法。(三)探究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师:我们已经会计算分数减法了,这道题你会算吗?自己试一试。1.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教学提示】通过平均分,可以把1改写成分子与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来进行计算。2.汇报交流。师:你是怎样想的?师:1应看成几分之几?为什么看成?谁来结合示意图说一说?指名学生回答。结合学生的交流,课件演示。3.学生交流并总结被减数为1时怎么处理。(四)小结。教学笔记师:大家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分数加减法得出结果,并找出其中的道理的?【学情预设】我们首先是通过实际操作得出结果,然后通过反思操作过程,结合以前学习的分数知识,明白其中的道理。师:观察式子中的分子、分母,你发现了什么?总结:相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板书)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完成教科书P97“做一做”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评,最后选加、减法题各12道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2.完成教科书P98“练习二十一”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师:你能结合图形说一说你的计算结果是怎么来的吗?学生逐题交流。3.完成教科书P97“做一做”第3题。引导学生明确,一杯果汁是“1”,能够把“1”改写成分子与分母相同的分数是解题的关键,即要把这杯果汁看成。4.完成教科书P98“练习二十一”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算法。师: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学情预设】预设1:小红比小东多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预设2:小东比小红少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学生根据提问,再次完成解答,写出计算过程,然后集体讲解。【设计意图】检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学生有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能凭直觉算出同分母分数的加减,但对于为什么可以这样算,部分学生却不清楚,所以需要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算理。然后又进一步让学生通过看图、动画演示来明白这样计算的道理,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学生通过说算理总结计算方法,比较容易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直观形象的操作活动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降低了认知难度。整堂课从直观到算式,再从算式到用直观来解释,力求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二年四月二十四日2022年4月24日星期日07: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