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班级数学下册《平均分 》教案.docx
二班级数学下册平均分 教案 二班级数学下册平均分 教案(精选4篇) 二班级数学下册平均分 教案 篇1 (2)平均分(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15页例3做一做练习三46题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 1.使同学在详细的情境中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2.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把握平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把握平均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预备】实物投影 【学具预备】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推断: 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 2、分一分 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请同学展现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解决问题 1、情境引入: 老师:昨天我们帮二班级一班同学分了春游需要的物品, 今日,他们动身了! 出示主题图(租船) 请同学认真观看图,先同位相互说说图意,再请同学说给大家听。(同学明确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每条船限乘4人,有24人乘船,要租几条船?) 2、合作探究: 请同学在小组里争论怎样解决问题,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摆一摆。 请同学汇报争论的结果,估计: (1)4个4个地分,分了6组,正好分完; (2)想乘法口诀,四几二十四; 请同学自己用这两种方法分一分,想一想,说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做一做: 小熊请客,请了5位客人,12根筷子,每位一双够吗? 请小伴侣帮小熊分分看。 请同学先和同位说说怎样分,再说给大家听听。 四、练习: 练习三46题 五、总结。 二班级数学下册平均分 教案 篇2 (1)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12页14页例1、例2做一做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让同学探究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作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预备】实物投影 【学具预备】 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同学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老师:最近我们五小二班级一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我们帮他们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吗? 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 请同学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足。 同学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同学到前面展现分的结果。 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估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 老师:这样分大家都满足吗?为什么? 老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同学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同学展现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同学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同学展现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3、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同学展现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三)连一连、圈一圈 把10条鱼平均分在2个渔缸里,请同学连一连或圈一圈, 说说分的结果。 三、做一做 1、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2、练习三13 第1题:给每个花瓶里插上花,应当怎么插?假如要求每个花瓶里插上同样多的花,又应当怎么插?插几枝? 四、总结 二班级数学下册平均分 教案 篇3 第一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详细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同学充分经受“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同学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育同学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理解把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预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状况,老师板书。 2、观看问题 (1)、请小伴侣观看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觉了什么? (2)、同学观看汇报。 (3)、从观看中我们发觉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同学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伴侣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伴侣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方法使它平均分? (4)、同学沟通、汇报 【设计意图】:让同学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觉平均分。敬重同学的学习自主性、制造性。老师引导同学乐观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关心同学熟悉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安排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同学汇报分法。 (4)、你喜爱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同学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同学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学问,开拓同学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确定其次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同学观看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当怎样做? (3)、同学沟通争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同学对平均分的熟悉;开放性的活动使同学多角度熟悉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胜利,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同学体验胜利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同学的思维和制造力量。 二班级数学下册平均分 教案 篇4 表内除法是同学学习除法的开头,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同学的实际生活,向同学供应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看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同学充分参加平均分,分各种实物,让同学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同学多次经受“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同学熟悉除法打好基础。 我认为本教学设计有以下值得借鉴和商榷的地方:1、注意同学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不是简洁地让同学背读学问,而是创设情境并通过多次实践操作,在同学分完飞机后,让他们给“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这种分法取个名字,这充分敬重了同学的学习自主性、制造性,让同学参加学问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2、注意分法的多样化。让同学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的。如“把15支粉笔、圆珠笔芯和15本本子平均分给3个小伴侣,你会怎么分?”同学有许多种分法。但是在这一环节时,同学没有完全展现出各种分法了,基本是5个5个的分,由于他们从结果来考虑的。接下来的环节分扑克牌的设计我觉得很有必要。在同学们不知道总数的状况下,同学们就完全暴露出了多种分法,有一张一张的分,有2张2张的分等等。充分体现了分法多样化。3、注意从多角度让同学通过比较来熟悉“平均分”的含义这是熟悉问题的基本呢方法之一,不要片面、单一地看问题。如课的开头,让同学分飞机,有些同学每份分的不是同样多,就是没有平均分。这是现实生活中常有的状况,这一设计让同学熟悉平均分的同时,也用不平均分来对比学习,对了解这一概念有很大的关心。但是我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没有充分体现这一点,当通过比较引出平均分之后,我没有好好利用分飞机这一教学资源,就这样进行下一个环节了。其实可以再次回到开头,问问除了每份2架,其他的分法是平均分吗?这样就更能关心同学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了。不过在教学时还存在的许多问题:1、在同学提出各种分法之后,没有让同学亲自来分,个别是有老师代替了,是自己有点操之过急了,以后应当留意,要让同学自己来操作,2、个别提出的问题语言不够精确、严谨,使得同学的回答不是我所盼望的,显得自己有点措手不及。我这堂课从本身来讲,显的比以前自信多了,信任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会有更多的进步。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