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北师大版第五册《有多重》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68645467       资源大小:15.51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师大版第五册《有多重》教学设计.docx

    北师大版第五册有多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五册有多重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北师大版第五册有多重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结合详细生活情景,感受并熟悉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把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洁的换算. 体验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育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嬉戏导入.老师请三个同学到讲台前做"背一背"的嬉戏.(请一位同学背两位同学,被背的同学轻重对比明显).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让同学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 实践体验.请同学掂一掂自己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相互说一说. 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熟悉秤 师:"要知道物体有多重.可以怎么办呢 "(用秤量)"你见过哪些秤呢 "介绍本节课所用的台秤和天平. 建立千克的质量概念. 称一称.用弹簧秤称一下两袋盐的重量,知道两袋盐正好重1千克. 掂一掂.小组内每位同学掂一掂两袋盐的重量,感受1千克. 估一估.请同学拿一个袋子装苹果,再掂一掂,估量大约几个苹果是1千克.再称一称,说一说. 找一找.在小组内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重量也大约是1千克,并称一称,掂一掂. 猜一猜.出示1千克纸和1千克铁,让同学猜哪个重,然后让同学称一称验证,引导同学再度感知1千克,并感受到物体体积大不肯定重. 拎一拎.让同学拎一拎2千克一袋的米,感受2千克的重量. 说一说.以千克为单位说说生活中熟识的物体的重量. 小结:举例说明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有哪些. 建立克的重量概念 参照千克的教学过程. 单位换算. 称一称,算一算.称2袋500克的盐,理解1千克=1000克. 用"kl的水、铅笔一枝、新华字典一本、花生米约50颗,鸡蛋一个)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备:口算 10×10 10×100 5×200 1000÷10 1000÷5 二、导入: 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一包蜜枣和一包盐,哪一样重一些? 1、猜一猜; 2、掂一掂再猜。(让同学初步感受物体的质量有轻有重) 那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个物体究竟有多重呢? 明确:可以用秤来称,也可以看物体包装袋上的净重量。 三、介绍秤和常用的质量单位: 同学们说一说,你曾经见过哪些秤?在什么状况下使用? 先让同学说,再投影。(台秤、电子秤、天平、磅秤、弹簧秤、杆秤等) 明确:在生活中,称一般的物体有多重,我们常用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作单位。(板书课题:千克和克) 四、掂一掂,熟悉“千克” 1、掂一掂两包盐。 2、你知道有多重吗?我们来称一称。(放在台秤上) 你会看吗?指针指着数字“1”表示什么?单位呢?(表盘上标着:kg) 明确:两包盐约重1千克,“千克”国际上用“kg”表示。 3、再次掂两包盐,感受1千克,边掂边说“两包盐重1千克”。 五、再次感受1千克。 1、你估量1千克有几个苹果? 2、掂一掂,比较这一袋苹果(5个)和刚才的两包盐,谁重? 先猜再称。明确:通常这么大的苹果,5个大约1千克。 3、假如是李子呢?一个李子比一个苹果重还是比苹果轻?猜一猜1千克有多少个李子?(要求作出合理的猜想,即要有依据) 明确:一个李子比一苹果轻,因此一千克的李子数量比5个苹果多。 4、找一找,1千克有哪些物体? 例如:两包盐、五个苹果、五瓶同学奶、两瓶水等等。 5、思索题: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明确: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是一样重。 六、熟悉“克” 1、那老师现在称一下一枚一角的硬币(放在台秤上)。咦,怎么没台秤反应?(太轻了) 用什么秤?明确:天平。 看天平的方法:当指针指着中间红色的刻度,就说明两边平衡了。 2、那我把硬币放在左边,右边放砝码,由于怕砝码被氧化,我们要求用小镊子夹(说明用天平的方法) 那我们挑砝码时该挑大的还是小的?(小的) 依据一角硬币的重量,选择适当的砝码。(教同学依据实际状况作出合理的选择) 3、放最小的10g砝码也太重了,怎么办?用游标。(指导如何看游标) 明确:约重1克。 4、表示比“1千克”轻得多的物体,我们常用“克”作单位,国际上用“g”表示。 1千克的物体和1克的物体质量差距甚大。 5、熟悉“千克”和“克”的关系: 那“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回头看两包盐重多少?(1千克)那我们再来看看一包盐的净重量500g,那也就是说: 500+500=1000(g) 1000g=1kg 刚才我们称了大约5个苹果1000克,那一个苹果有多重?你是怎么想的?明确:1kg =1000g,1000÷5=200(g)。 同理,一瓶同学奶也约重200g。 七、分小组动手操作: 先掂一掂,作出合理的估量,再称一称。(填表格)强调:填好单位! 物体蜜枣一瓶水铅笔字典花生米约50颗鸡蛋估量重量 称的结果 八、巩固练习:(口答)填单位。 一枚一角硬币重约1( ),一枝铅笔重约10( ), 一枚回型针重约2( ),2个苹果重约400( ), 一个西瓜重约4( ),一头大肥猪重约200( )。 九、小结: 这节课,你学得快乐吗?跟同学们共享一下,你都学到了些什么? 北师大版第五册有多重教学设计 篇12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学校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有多重。 一、说教材 本课要求同学熟悉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是同学对质量单位的初步熟悉,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本课从同学的生活阅历动身,先熟悉千克,再熟悉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学问应用。循序渐进地关心同学把感性熟悉上升为理性熟悉,达到懂得用数学语言描述身边物体的质量状态,并能依据实际状况估量出物体的质量,进展数学思维。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同学熟悉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肯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行简洁的质量计算。 2、运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3、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同学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熟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熟悉。 二、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些目标,在教学中采纳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班级同学,虽然他们已养成肯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奇怪心强 ,依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爱好,激发他们的奇怪心,老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同学喜爱、熟识的嬉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同学充分去感受、发觉,猎取新知,同时还采纳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同学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制造了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纳了让同学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同学乐观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加、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三大教学环节:一是创设情境,激发爱好;二是主动参加,探究新知;三是应用新知,升华体验。 1、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背一背”这个嬉戏情境,让同学在嬉戏中去感受轻和重,然后揭示课题,目的在于利用熟识的嬉戏情境,激发同学对本节课内容的亲切感,并营造出一种乐观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同学主动参加、自主探究新知打下坚实基础。 2、主动参加,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分4步来实施: 第一步:熟悉秤,了解盘秤的使用方法,为下面千克和克的教学打好基础。 其次步:熟悉千克。首先通过称两袋盐的质量让同学熟悉1千克。然后从同学已有的学问阅历动身,引导同学掂一掂、估一估、找一找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通过猜一猜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哪个重的活动感知物体的质量与大小无关。这些活动不仅仅一次次强化了同学对“1千克”的体验,更是对同学合作学习方式的培育,是对同学自主探究程度、同学体验态度的一种信息反馈和检验。 第三步:熟悉克。克相对千克而言,没有那么直观,感觉也不会那么清楚。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同学对千克有了肯定熟悉的前提下,立刻让同学掂一掂1克的物体,说出自己的感觉。目的是为了让同学在感觉上与千克形成明显的反差,对同学进行剧烈刺激,使同学在脑海中克与千克形成鲜亮对比,进而建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概念。为了使同学刚建立的概念得到进一步巩固,于是又设计了找一找的活动。这一练习不仅是对新知的巩固,也是同学自主探究、独立思索、自我检查的一种深化。 第四步:熟悉千克与克的关系。通过称两袋500克的盐,让同学思索并熟悉两个单位的不同与联系。对“克和千克”的换算公式,通过老师读、同学听、同学读、大家评多种读的形式,使同学在读和评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并牢.在心中。 3、应用新知,升华体验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同学对新知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为了使这些感性熟悉上升为理性熟悉,创设了闯关嬉戏。1、估一估物体的重量,进一步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感知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不同应用。2、通过填一填巩固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3、实践活动旨在让同学在趣味性的操作中思维达到最活跃,情感达到最.,从而把本节课的感知、体验,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得以进一步升华。 总之,本节课在设计上尽量遵循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训练新理念,为孩子们的自主、独立、合作、个性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机会。但难免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敬请各位指出。

    注意事项

    本文(北师大版第五册《有多重》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0****3)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