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机安全问题的探讨精编版[29页].docx
最新资料推荐浅谈电厂电焊作业的安全管理近年来,由于建筑物中钢结构工程的不断的扩大,施工现场电焊作业也随之增多,电焊作业中产生弧光辐射、金属蒸汽、粉尘、噪声及射线等有害物质,将对人身健康安全造成危害,同时电气设备本身存在缺陷或者操作人员违章作业,还会引发触电、火灾、爆炸、灼伤、中毒等事故。因此,在施工现场如何安全地进行电焊作业,最大限度减少对作业人员的伤害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对电焊作业安全防护技术和安全操作阐述如下:电焊机大体分为直流电焊机、交流电焊机、埋弧自动半自动焊机、对焊机、点焊机等。电焊是利用电能转换为热能对金属进行加热焊接,它利用电弧热,将焊条前端和工件局部熔化,并形成焊缝连接。电弧的产生来源于电焊机,电弧是在焊条与工件两极之间气体介质中连续放电的现象。电弧放电时,电流很高,可达几百安培以上。电弧产生大量热能,温度高达六千摄氏度,同时发出强烈的可见光及紫外线、红外线等辐射线。2.1触电事故操作人员进行电焊作业时,触电机会多,如接触焊枪、砂轮机、焊件、焊钳、工作台、调节电流、换焊条等都是带电性质作业。对操作人员而言,电就在其周围。如果电焊设备及电气装置发生故障、电源绝缘损坏、违章操作等,将会发生触一、电弧焊的一般安全规定 1、焊接设备上的电机、电器、空压机等应按有关规定执行,并有完整的防护外壳,一、二次接线柱处应有保护罩。2、现场使用的电焊机应设有可防雨、防潮、防晒的机棚,并备有消防用品。3、焊接时,焊接和配合人员必须采取防止触电、高空附落、瓦斯中毒和火灾等事故的安全措施。4、严禁在运行中的压力管道、装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和受力构件上进行焊接和切割。5、焊接铜、铝、锌、锡、铅等有色金属时,必须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焊接人员应戴防毒面具或呼吸滤清器。6、在容器内施焊时,必须采取措施:容器上必须有进、出风口并设置通风设备;容器内的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v,焊接时必须有人在现场监护;严禁在已喷涂过油漆或塑料的容器内焊接。7、焊接预热焊件时,应设挡板隔离焊件发出的辐射热;电焊线通过道路时,必须架高或穿入防护管内理设在地下。8、高空焊接或切割时,必须挂好安全带,焊件周围和下方应采取防火措施并有专人监护。9、接地线及手把都不得搭在易燃、易爆和带有热源的物品上,接地线不得接在管道、机床设备和建筑物金属构架上,接地电阻不大于4。10、雨天不得露天电焊;在潮湿地带作业时,操作人员应站在铺有绝缘物品的地方并穿好绝缘鞋。11、长期停用的电焊机使用时,须检查其绝缘电阻不得低于0.5M,接线部分不得有腐蚀和受潮现象。12、焊钳应与手把线连接牢固,不得用胳膊夹持焊钳;清除焊渣时,面部应避开被清的焊缝。13、在载荷运行中,焊接人员应经常检查电焊机的温升,如超过A级60ºC、B级80ºC时,必须停止运转并降温。14、施焊现场的10m范围内,不得堆放氧气瓶、乙炔发生器、木材等易燃物。15、作业后,清理场地,灭绝火种、切断电源、锁好电闸箱、消除焊料余热后,方可离开。二、交流电焊机操作注意事项 1、应注意初、次级线,不可接错,输入电压必须符合电焊机的铭牌规定。严禁接触初级线路的带电部分。2、次级抽头连接铜板必须压紧,接线柱应有垫圈;合闸前详细检查接线螺帽、螺栓及其他部件应无松动或损坏。3、移动电焊机时,应切电源,不得用拖拉电缆的方法移动焊机,如焊接中突然停电,应切断电源。三、旋转式直流电焊机操作注意事项 1、新机使用前,应将换向器上的污物擦干净,使换向器与电刷接触良好。2、启动时,检查转子的旋转方向应符合焊机标志的箭头方向。3、启动后,应检查电刷和换向器,如有大量火花时,应停机查明原因,经排除后,方可使用。4、数台焊机在同一场地作业时,应逐台启动,并使三相载荷平衡。四、硅整流直流电焊机操作注意事项 1、电焊机应在原厂使用说明书要求的条件下工作。2、使用时,须先开启风扇电机,电压表指示值应正常,仔细察听应无异响;停机后,应清洁硅整流器及其他部件。3、严禁用摇表测试电焊机主变压器的次级圈和控制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五、埋弧自动、半自动焊机操作注意事项 1、检查送丝滚动轮的沟槽及齿纹应完好;滚轮、导电嘴(块)磨损或接触不良时应更换。2、检查减速箱油槽中的润滑油,不足时应添加。3、软管式送丝机构的软管槽孔应保持清洁,定期吹洗。六、对焊机操作注意事项 1、对焊机应安置室内,并有可靠的接地(接零);如多台对焊机并列安装时,间距不得少于3m,并应分别接在不同相位的电网上,分别有各自的开关;导线的截面应符合规定。2、作业前,检查对焊机的压力机构应灵活,夹具应牢固,气、液压系统无泄漏,确认正常后,方可施焊。3、焊接前,应根据所焊钢筋截面,调整二次电压,不得焊接超过对焊机规定直径的钢筋。4、断路器的接触点、电极应定期光磨,二次电路全部连接螺栓应定期紧固;冷却水温度不得超过40ºC,排水量应根据温度调节。5、焊接较长钢筋时,应设置托架;配合搬运钢筋的操作人员,在焊接时要注意防止火花烫伤;闪光区应设挡板,焊接时无关人员不得入内。6、冬季施工时,室内温度应不低于8ºC;作业后,放尽机内冷却水。七、点焊机操作注意事项1、作业前,必须清除上、下两极的油污;通电后,机体外壳应无漏电。2、启动前,首先接通控制线路的转向开关和调整好极数,接通水源、气源,再接通电源。3、电极触头应保持光洁,如有漏电时,应立即更换。4、作业时,气路、水冷系统应畅通。气体必须保持干燥;排队水温度不得超40ºC,排水量可根据气温调节。5、严禁在引燃电路中加大熔断器;当负载过小使引燃管内电弧不能发生时,不得闭合控制箱的引燃电路。6、控制箱如长期停用,每月应通电加热30min,如更换闸流管亦应预热泪盈眶30min,正常工作的控制箱的预热不得小于5min。电焊机安全管理制度一、电焊机安全使用规定:1、持有电焊操作特殊工种证的人员方可使用;2、电焊机使用采取定点定位的方法,使用完毕必须放置规定地点;3、使用电焊机的人员负责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4、电焊线使用完毕必须回收并由使用者保管。二、定期检查规定:1、每季度必须对所使用的所有电焊机进行检查及维护;2、检查维护及试验时必须有专人负责;3、试验内容严格按规定执行。三、电焊机安全操作规程1、焊接操作及配合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并必须采取防止触电、高空坠落、瓦斯中毒火灾等事故的安全措施。2、焊接现场10m范围内,不得堆放油类、木材、氧气瓶、乙炔发生器等易燃、易爆物品。3、使用前,应检查并确认初、次级线接线正确,输入电压符合电焊机的铭牌规定。接通电源后,严禁接触初级线路的带电部分。初、次级接线处必须装有防护罩。4、次级抽头联接铜板应压紧,接线柱应有垫圈。合闸前,应详细检查接线螺帽、螺栓及其他部件并确认完好齐全、无松动或损坏。接线柱处均有保护罩。5、移动电焊机时,应切断电源,不得用拖拉电缆的方法移动焊机。当焊接中突然停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6、严禁在运行中的压力管道、装有易燃易爆物的容器和受力构件上进行焊接。焊接铜、铝、锌、锡、铅等有色金属时,必须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焊接人员应戴防毒面具或呼吸滤清器。7、在容器内施焊时,必须采取以下的措施:容器上必须有进、出风口,并设置通风设备;容器内的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V,焊接时必须有人在场监护。严禁在已喷涂过油漆或胶料的容器内焊接。8、高空焊接时,必须挂好安全带,焊件周围和下方应采取防火措施并有专人监护。 9、接地线及手把线都不得搭在易燃、易爆和带有热源的物品上,接地线不得接在管道、机床设备和建筑物金属构架或铁轨上,绝缘应良好,机壳接地电阻不大于4。10、雨天不得露天电焊。在潮湿地带工作时,操作人员应站在铺有绝缘物品的地方并穿好绝缘鞋。11、长期停电用的电焊机,使用时,须用摇表检查其绝缘电阻不得低于0.5M,接线部分不得有腐蚀和受潮现象。12、电焊钳应有良好的绝缘和隔热能力。电焊钳握柄必须绝缘良好,握柄与导线连结应牢靠,接触良好,连结处应采用绝缘布包好并不得外露。操作人员不得用胳膊夹持焊钳。13、清除焊缝焊渣时,应戴防护眼镜,头部应避开敲击焊渣飞溅方向。 在负荷运行中,焊接人员应经常检查电焊机的的升温,如超过A级60,B级80时,必须停止运转并降温。14、作业结束后,清理场地、灭绝火种,消除焊件余热后,切断电源,锁好闸箱,方可离开。电焊作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风险削减措施焊工作为电厂的一个特殊工种,因其在实施焊接与切割操作中,接触的多是易燃易爆气体,电器设备及压力容器管线等,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火灾、爆炸、烫伤、高处坠落、急性中毒、窒息等事故,所以应该有其特殊的安全管理措施。1焊工作业过程的安全管理对电厂焊工作业过程的安全管理而言,一般应以焊接与切割的调查研究,办理动火手续,与生产系统隔绝,进行置换与清洗,预防中毒与窒息,消除周围易燃物,进行明火分析,落实消防措施,安排专人监护等环节入手,逐一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确保焊接与切割作业全过程安全。1.1进行调查研究对于焊工和工作负责人来说,无论是大修项目,维修消缺还是技改项目,在焊接与切割之前,应到现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进一步观察环境、地形地物和不安全因素,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事故,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个方面加以防范,确保焊接与切割作业安全。施焊之前,焊工应清楚了解设备的基本结构及内部物品的数量和性质,了解施工技术方案,焊接与切割要求及安全事项。焊接与切割用火部位除在动火票上书面交待清楚之外,还要在现场进行面对面的技术交底。对那些边生产边焊接与切割的作业、复杂的设备管道结构,共管区域或“三不管”地电焊作业应当注意的安全事项及预防方法 电焊又称电弧焊,这是通过焊接设备产生的电弧热效应,促使被焊金属的截面局部加热熔化达到液态,使原来分离的金属结合成牢固的、不可拆卸的接头工艺方法。根据焊接工艺的不同,电弧焊可分为自动焊、半自动焊和手工焊。自动焊和半自动焊主要用于大型机械设备制造,其设备多安装在厂房里,作业场所比较固定;而手工焊由于不受作业地点条件的限制,具有良好灵活性特点,目前用于野外露天施工作业比较多。由于工作场所差别很大,工作中伴随着电、光、热及明火的产生,因而电焊作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害。 一、易引起触电事故 1、焊接过程中,因焊工要经常更换焊条和调节焊接电流,操作进要直接接触电极和极板,而焊接电源通常是220V/380V,当电气安全保护装置存在故障、劳动保护用品不合格、操作者违章作业时,就可能引起触电事故。如果在金属容器内、管道上或潮湿的场所焊接,触电的危险性更大。 2、焊机空载时,二次绕组电压一般都在6090V,由于电压不高,易被电焊工所忽视,但其电压超过规定安全电压36V,仍有一定危险性。假定焊机空载电压为70V,人在高温、潮湿环境中作业,此时人体电阻R约1600,若焊工手接触钳口,通过人体电流I为:I=V/R=70/1600=44Ma,在该电流作用下,焊工手会发生痉挛,易造成触电事故。 3、因焊接作业大多在露天,焊机、焊把线及电源线多处在高温、潮湿(建筑工地)和粉尘环境中,且灶机常常超负荷运行,易使电源线、电器线路绝缘老化,绝缘性能降低,易导致漏电事故。 二、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由于焊接过程中会产生电弧或明火,在有易燃物品的场所作业时,极易引发火灾。特别是在易燃易爆装置区(包括坑、沟、槽等),贮存过易燃易爆介质的容器、塔、罐和管道上施焊时危险性更大。 三、易致人灼伤 因焊接过程中会产生电弧、金属熔渣,如果焊工焊接时没有穿戴好电焊专用的防护工作服、手套和皮鞋,尤其是在高处进行焊接时,因电焊火花飞溅,若没有采取防护隔离措施,易造成焊工自身或作业面下方施工人员皮肤灼伤。 四、易引起电光性眼炎 由于焊接时产生强烈火的可见光和大量不可见的紫外线,对人的眼睛有很强的刺激伤害作用,长时间直接照射会引起眼睛疼痛、畏光、流泪、怕风等,易导致眼睛结膜和角膜发炎(俗称电光性眼炎)。 五、具有光辐射作用 焊接中产生的电弧光含有红外线、紫外线和可见光,对人体具有辐射作用。红外线具有热辐射作用,在高温环境中焊接时易导致作业人员中暑;紫外线具有光化学作用,对人的皮肤都有伤害,同时长时间照射外露的皮肤还会使皮肤脱皮,可见光长时间照射会引起眼睛视力下降。 六、易产生有害的气体和烟尘 由于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电弧温度达到4200以上,焊条芯、药皮和金属焊件融熔后要发生气化、蒸发和凝结现象,会产生大量的锰铬氧化物及有害烟尘;同时,电弧光的高温和强烈的辐射作用,还会使周围空气产生臭氧、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长时间在通风条件不良的情况下从事电焊作业,这些有毒的气体和烟尘被人体吸入,对人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七、易引起高空坠落 因施工需要,电焊工要经常登高焊接作业,如果防高空坠落措施没有做好,脚手架搭设不规范,没有经过验收就使用;上下交叉作业采取防物体打击隔离措施;焊工个人安全防护意识不强,登高作业时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带,一旦遇到行走不慎、意外物体打击作用等原因,有可能造成高坠事故的发生。 八、易引起中毒、窒息 电焊工经常要进入金属容器、设备、管道、塔、储罐等封闭或半封闭场所施焊,如果储运或生产过有毒有害介质及惰性气体等,一旦工作管理不善,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易造成作业人员中毒或缺氧窒息,这种现象多发生在炼油、化工等企业。 九、防触电措施 总的原则是采取绝缘、屏蔽、隔绝、漏电保护和个人防护等安全措施,避免人体触及带电体。具体方法有: 1、提高电焊设备及线路的绝缘性能。使用的电焊设备及电源电缆必须是合格品,其电气绝缘性能与所使用的电压等级、周围环境及运行条件要相适应;焊机应安排专人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防止日晒雨淋,以免焊机电气绝缘性能降低。 2、当焊机发生故障要检修、移动工作地点、改变接头或更换保险装置时,操作前都必须要先切断电源。 3、在给焊机安装电源时不要忘记同时安装漏电保护器,以确保人一旦触电会自动断电。在潮湿或金属容器、设备、构件上焊接时,必须选用额定动作电流不大于15mA,额定动作时间小于0.1秒的漏电保护器。 4、对焊机壳体和二次绕组引出线的端头应采取良好的保护接地或接零措施。当电源为三相三线制或单相制系统时应安装保护接地线,其电阻值不超过4;当电源为三相四线制中性点接地系统时,应安装保护零线。 5、加强作业人员用电安全知识及自我防护意识教育,要求焊工作业时必须穿绝缘鞋、戴专用绝缘手套。禁止雨天露天施焊;在特别潮湿的场所焊接,人必须站在干燥的木板或橡胶绝缘片上。 6、禁止利用金属结构、管道、轨道和其它金属连接作导线用。在金属容器或特别潮湿的场所焊接,行灯电源必须使用12V以下安全电压。 十、防火灾爆炸措施 1、在易燃易爆场所焊接,焊接前必须按规定事先办理用火作业许可证,经有关部门审批 同意后方可作业,严格做到“三不动火”。 2、正式焊接前检查作业下方及周围是否有易燃易爆物,作业面是否有诸如油漆类防腐物质,如果有应事先做好妥善处理。对在临近运行的生产装置区、油罐区内焊接作业,必须砌筑防火墙;如有高空焊接作业,还应使用石棉板或铁板予以隔离,防止火星飞溅。 3、如在生产、储运过易燃易爆介质的容器、设备或管道上施焊,焊接前必须检查与其连通的设备、管道是否关闭或用盲板封堵隔断;并按规定对其进行吹扫、清洗、置换、取样化验,经分析合格后方可施焊。 十一、防灼伤措施 1、焊工焊接时必须正确空戴好焊工专用防护工作服、绝缘手套和绝缘鞋。使用大电流焊接时,焊钳应配有防护罩。 2、对刚焊接的部位应及时用石棉板等进行覆盖,防止脚、身体直接触及造成烫伤。 3、高空焊接时更换的焊条头应集中堆放,不要乱扔,以免烫伤下方作业人员。 4、在清理焊渣时应戴防护镜;高空进行仰焊或横焊时,由于火星飞溅严重,应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十二、预防电光性眼炎措施 根据焊接电流的大小,应适时选用合适的面罩护目镜滤光片,配合焊工作业的其他人员在焊接时应配戴有色防护眼睛。 十三、预防辐射措施 焊接时焊工及周围作业人员应穿戴好劳保用品。禁止不戴电焊面罩、不戴有色睛镜直接观察电弧光;尽可能减少皮肤外露,夏天禁止穿短裤和短褂从事电焊作业;有条件的可对外露的皮肤涂抹紫外线防护膏。 十四、防有害气体及烟尘措施 1、合理设计焊接工艺,尽量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型工艺,减少在金属容器里焊接的作业量。 2、如在空间狭小或密闭的容器里焊接作业,必须采取强制通风措施,降低作业空间有害气体及烟尘的浓度。 3、尽可能采用自动焊、半自动焊代替手工焊,减少焊接人员接触有害气体及烟尘的机会。 4、采用低尘、低毒焊条,减少作业 空间中有害烟尘含量。 5、焊接时,焊工及周围其他人员应配戴防尘毒口罩,减少烟尘吸入体内。 十五、防高坠措施 焊工必须做到定期体检,凡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等病史人员,禁止登高焊接。焊工登高作业时必须正确系挂安全带,戴好安全帽。焊接前应对登高作业点及周围环境进行检查,查看立足点是否稳定、牢靠,以及脚手架等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必要时应在作业下方及周围拉设安全网。涉及上下交叉作业应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十六、防中毒、窒息措施 1、凡在储运或生产过有毒有害介质、惰性气体的容器、设备、管道、塔、罐等封闭或半封闭场所施焊,作业前必须切断与其连通的所有工艺设备,同时要对其进行清洗、吹扫、置换,并按规定办理进设备作业许可证,经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作业。 2、正常情况下应做到每4小进分析一次,如条件发生变化应随时取样分析;同时,现场还应配备适量的空(氧)气呼吸器,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 3、作业过程应用专人安全监护,焊工应定时轮换作业。对密闭性较强而易缺氧的作业设备,采用强制通风的办法予以补氧(禁止直接通氧气),防止缺氧窒息。浅谈因电焊动火而引发船舶火灾的预防随着我国水运经济的迅猛发展,造修船业红红火火,在船舶建造、舱内外装修、机械设备修理等修建改造过程中,存在大量的电焊作业。在实际生活工作中,人们将电弧焊接和电弧切割统称为电焊作业。利用电弧的高温,使两金属件连接处加热熔化,以造成金属原子之间的结合而得到永久连接的方法,称为电弧焊接;利用电弧高温,使两金属件断开处加热熔化,以造成金属原子间断裂而得到永久分开的方法称为电弧切割。近期发生了多起因电焊动火引发船舶火灾事故,这些火灾事故都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或财物损失,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研究船舶电焊动火的火险特性,控制其使用范围,严格使用制度,对于防止船舶火灾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船舶电焊动火的火灾危险特性电焊作业的对象是金属构件,按照物质燃烧理论,其本身并无多大的火灾危险性,它之所以能够引发船舶火灾,主要是由于作业时的明火高温、船舶上存有大量的可燃物质以及作业人员违章操作等方面因素综合造成的。有关资料表明:电弧焊接时的中心高温可达7000,且有大量的火花喷出和灼热的铁屑飞溅,焊花在飞溅过程中温度虽有下降,也能达到1000左右,而松木的燃点只有250,大多数可燃物的燃点在500以下。目前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航运业迅猛崛起,各种类型的船舶应运而生,科技技术含量也日益增高。但是船舶一旦发生火灾,扑救难度及火灾危险性始终是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船舶火灾发生在起居处所最多、机舱第二、货舱第三,而论其危险性和危害性及扑救难度却数机舱火灾最大。如果机舱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将致使船毁人亡。近年来,我国各地修造船舶引发机舱火灾事故居高不下,上海市“2·26”、“9·18”船舶火灾、福建省平潭“7.26”船舶爆炸火灾,普遍发生在机舱,给人命、财产、环境造成了重大损失。机舱的安全关系到船舶的安全。研究船舶电焊动火的火源特性和机舱火灾的特点,控制范围,严格用火使用制度,对于防止船舶火灾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通过对各修造和拆船厂的日常监督检查,谈谈在船舶机舱修理过程中因电焊而引发机舱火灾事故的预防 。 一、船舶电焊动火的火灾危险性 (一)、着火源。船舶电焊作业的对象是金属构件,按照物质燃烧理论,其本身并无多大的火灾危险性,它之所以能够引发船舶火灾,主要是由于作业时的明火高温、船舶机舱存在大量的可燃物质以及从业人员违章操作等方面因素综合造成的结果。有关资料表明:电弧焊接时的中心高温可达7000,且有大量的火花喷出和灼热的铁屑飞溅,焊花在飞溅过程中温度虽有所下降,也能达到1000,而船舶的可燃物松木的燃点只有250,船上大多数可燃物的燃点一般都在500,飞溅的火花入散落在可燃物上很容易引发火灾;金属构件经过电焊后温度很高,即使经过一段时间后。仍有可能引燃周围的可燃物质,若电焊后不待冷却就随便存放,也会引发可燃物燃烧;电焊时产生的高温热能通过金属构件传导到另一端,可引起金属构件另一端的可燃物发生燃烧;电焊机的接地回线由于联接处有较大电阻,能产生电阻热,或在引弧时由于冲击电流的作用产生火花,因此电焊作业的明火高温给火灾发生提供了良好的着火源。 (二)机舱烧焊易引起火灾主要有以下两个危险因素。 1、机舱存在易失火的油污物。机舱油污物一般由轻、重柴油、润滑油、油污水、回丝木屑、保温材料等混合而成。舱内燃料油通常难以着火,但它的自燃点不是固定不变的,取决于受热变化时所释出的热量,何时导出的热量、有无特殊表面、含油浓度等因素对其自燃均有影响。如用点燃的香烟、火柴丢进装有柴油的烧杯中,在常温下,是不会点燃的,因香烟、火柴的热量未把油加热超过其闪点。机舱存在的油污物,因其一般都有一层特殊表面,所以动火中易失火。2、机舱烧焊的高温熔渣点火能力强。熔渣的点火能力,与熔渣粒径和所携带温度有关,粒径越大,则携带的热量越多,释放给可燃物热量则越多。电焊作业中产生的高温熔渣的飞溅力较弱,气焊气割中的熔渣,受压力影响后,水平飞散的距离一般在0.5m,施工者在高空,熔渣飞溅的水平距离最远可5m左右。高温熔渣从发生飞溅到静止,一般需很短时间,小于12s。二、船舶机舱火灾的特点机舱俗称“轮机舱”,位于船舶艉部。船舶在航行、停泊、制造、维修及拆卸过程中,会因各种原因使机舱发生火灾,且机舱是船舶的主要机械设备集中地,是船舶的“心脏”,具有封闭空间大,结构复杂,可燃物质多,燃油储备量大,热传导性能强等特性,火灾发生率也偏高。综合船舶机舱火灾的特点,从消防角度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火点隐蔽,不易发现,容易导致火灾扩大。机舱位于船舶最低层靠艉部,一般情况下大部分面积均在水线以下,由于受船型设计的局限,大型船舶的机舱除风机外普遍没有直通外部的通风口,工人工作后遗留下的火种所引起的火灾,在初期不易被机舱外的人员发现,从而延误灭火时机,导致火灾扩大。(二)着火后,火势蔓延迅速 。机舱是船舶的电力、动力集控中心,舱内有许多高温、高压下工作的机械设备,除主、辅机及其他机械设备的燃料外,还有很多润滑油,可燃液体黏附在机械设备的外壳和地面上,空气中的油蒸汽很浓,起火后,火势会沿着机械设备、电缆线、油管线和地面很快向上部蔓延,一般起火后,较短时间就可能将火势蔓延到整个机舱,如火势继续发展下去,还可能通过热传播的三种形式(热的传导、辐射、对流)向毗连舱室蔓延,使之引起临近货(油、客)舱和船员起居、工作处所燃烧。(三)机舱结构复杂,火灾扑救难度大。由于受船体的局限,机舱内结构比较复杂,进入机舱的楼梯转弯多而陡,各种设备分布散挤,管道纵横交叉。起火后,温度迅速上升,大量弥漫烟雾难以向外扩散,如果长时间燃烧,整个机舱就可能呈现“火炉”状态。使消防战斗员难以深入内部火情侦察、救人、和灭火。(四)易爆物品较多,极易发生爆炸。机舱内有很多油柜和储气钢瓶、高压容器等易爆物品,这些物体经过高温或烧灼后容易发生物理性膨胀而爆炸,从而导致火势扩大,甚至造成船毁人亡的严重后果。三、船舶机舱违章明火作业发生火灾(一)船舶航行中动火引起的火灾。如1992年1月18日,“大庆62” 号油轮在长江上海石洞口电厂江面航时, 因船员在机舱内对通向货油舱的蒸气管上的破洞进行焊补时,电焊明火与管道内爆炸性气体接触, 引起爆炸燃烧。(二)船舶厂修中机舱发生火灾。 1、如2003年2月26日,靠泊在上港七区码头由中海工业有限公司外轮修理厂承修的20050吨“中178”号货轮,因动火人苗某为图方便在未进行动火审批、防火措施不到位等不具备动火条件的情况下,用割刀风割舱底花铁板引燃舱底油污水导致机舱起火,造成一名职工死亡,烧毁机舱主机集控室及设备,直接经济损失17.4万元。 2、如2003年9月18日,停靠在上海东运船舶工程有限公司7、8号码头的“新南京”号(4100TEU#2)集装箱轮,因操作工舒某在机舱分油机间内拆卸投油临时软管时,视非正常工作状态下的电动振荡器而不顾,盲目拆管,管内残留的0号柴油滴落到下方正在工作的电动振荡器上,遇电动振荡器金属外壳与旁侧金属管长时间磨擦、撞击产生的高温、火花起火,火灾面积200m2,烧毁分油机间和集控室的设备及部分电缆,直接经济损失67万元,造成1人死亡,3人受伤的严重后果。 3、如2011年7月25日晚20时35分许,平潭综合实验区苏澳码头看澳船厂内,一艘5000吨的运输船发生爆炸。截止目前,此次事故共造成12人受伤。 据了解,事发时,船上共有21人,其中船员14人、7名修理工。平潭综合实验区消防大队接到报警后,迅速出动5部消防车40名官兵赶赴现场,区、县公安、边防及相关部门人员接报后,立即组织力量赶赴现场组织施救。 到达场后,消防官兵发现船舱内部有十多人被困,并存放有大量氧气瓶、煤气瓶及数十吨的煤油、重油、润滑油等易燃爆燃物,如不及时营救后果不堪设想。 按照“救人第一”的原则,火场指挥员第一时间组织2个搜救小组在2个灭火小组的掩护下,深入火场内部营救被困人员,搜救小组第一次深入船舱内部成功救出20人,并抢出全部的氧气瓶和煤气罐。当消防官兵再次进入船舱进行人员搜救时,现场发生了二次爆燃,导致4名消防战士受伤。火灾现场的严峻形势并没有阻碍救援工作的正常进行,消防官兵在迅速抢救出受伤战友后,又立即投入到下一轮的搜救、灭火战斗中。与此同时,福州市消防支队立即调派福清大队2部泡沫车、2部大功率水罐车和特勤大队的1部泡沫车、1部照明车、1部抢险救援车及大量泡沫液赶赴现场增援。26日0时许,现场火势得到控制。 经查,爆炸原因疑为船上维修人员使用气割引发燃料爆炸。该船的船号是润和号,天津籍,系天津宏基伟业航运有限公司所有,载重吨位5000吨(净载重2998吨),马力2400匹(1765千瓦)。该船于7月22日下午20时许,从莆田秀屿运载煤炭、钢材等物,于23日下午到达苏澳看澳船厂维修主机和仓盖。四、船舶电焊动火引起机舱火灾发生的原因分析从上述四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导致船舶机舱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各修造船厂对明火作业的审批、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存在很大的随意性。“2·26”火灾中,厂方虽然有比较健全的明火作业管理制度,但在各项制度的执行落实上存在很多问题,未办妥动火手续动火、动火点随意增加、未清理现场可燃物动火、看火器材不检查、施工未结束看火员先走、无看火员动火等等都暴露出在制度的执行上随意性很强;“9·18”火灾的发生再次令人深思,车间主任助理陈某是“新南京”轮机舱生产任务的现场负责人,根据该公司HSE程序文件规定,主机燃油投油程序中“在投油期间振荡器应不间断地工作,且每6小时移动一次”,陈某未按有关规定有效组织对电动振荡器进行监控,致使电动振荡器安装后,长期无人对其检查、移位。陈某虽叫钳工组长姜某通知电工丁某切断振荡器电源,而丁某直至火灾发生也未彻底切断振荡器的电源,导致振荡器在无人看护的情况下持续工作,并且陈某在安排好工作后也未检查员工是否完成任务,没有落实监督管理职责,最终导致该起火灾的发生。由此充分反映出各级负责人和一些现场操作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责任心匮乏,厂里的安全教育不到位,养成了个别员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性大的不良行为。(二)为求生产进度,对安全隐患熟视无睹。“宝中178”轮是一艘老船,机舱内机器、管壁油污多,舱底油污水多,如果不对油污水有效处理,明火作业引发火灾的可能性很大,凡到场施工的人员都不同程度地意识到明火作业的危险性,安全部门的同志在厂生产调度会上也提到过油污水的问题,但厂领导只对该船的生产进度提了要求,对油污水的问题未进行认真的研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导致火灾发生;“新南京”号机工舒某拆卸投油临时软管时,看到管道下方有机器在抖动并已倾斜,旁侧铜管已被磨掉部分,并且有铜粉掉下来,在工作前舒某也知道管道内有剩油,在拆除第一根油管时已有剩油漏出,并判断为柴油,但他未考虑到非正常工作的电动振荡器与周围管道磨擦、撞击产生的高温、火花能引起柴油起火,认为自己只要把上级安排的工作完成就可以了,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在振荡器上方拆第二根油管时,油管内残留的0号柴油滴落到下方振荡器处起火。事故的发生充分反映出各级领导认识不充分、措施不得力、忽视安全教育,员工的安全意识是如此的淡薄,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仍然存在。(三)对外包工的教育、管理流于形式,用的多、管的少,安全教育存在盲区。“新南京”轮火灾相关人员管子工舒某、投油监护的几名钳工就是这样一些外包工,经过进厂前的简单安全教育后,厂里就认为他们已经完成了全部的安全教育工作,具备了与本厂职工同等的安全素质,可以从事各项工作,只要有权分派他们任务的领导认为他可以就可以。舒某等是处在单位内部管理最底层的一线工人,表面上好象谁都可以管,实际上没有哪个单位、哪个部门认真管过他们、教育过他们,外包公司不管,厂方也不管。厂内本单位职工还定期参加安全学习,而对于外包工则不属于安全教育活动范围之内,用人单位不管、不教,单位制定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还不都是一纸空文。 五、船舶电焊动火引起机舱火灾预防要想预防和减少船舶机舱因电焊作业引发船舶火灾,必须从提高电焊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杜绝违章操作等方面着手:(一)各级领导要提高认识,加强船舶消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教育工作。1、各级领导必须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加强消防工作的重要性,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清当前水上火灾的严峻形势和船舶消防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认真分析本系统、本单位、本部门船舶消防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顽症的具体措施,落实对策,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抓好、抓细、抓实。2、进一步对消防安全责任人、各级分管领导、员工,特别是对“外包工”,要进行定期的船舶消防安全教育,保证教育时间、人员、内容、效果的落实,真正使每个人对消防知识、安全制度入耳、入脑、入心,规范消防行为。同时要加大对单位内部职工安全教育的监督力度,在消防监督检查时要对单位安全教育的时间、地点、内容等情况进行现场询问,必要时要查实学习纪要,确保安全教育落到实处。(二)加强源头管理,确保船舶电焊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按照新消防法的规定,一定要加强对电焊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和管理,确保其都经过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增强其工作责任感,严格遵守电焊设备和电焊作业操作规程。一定要对电焊工经常进行有关船舶电焊防火的宣传,并组织学习,使其掌握船舶电焊防火须知和有关防火规章制度。一定要加强对从事作业的船舶电焊作业的人员持证情况进行施工前核准,施工中检查,坚决取缔无证上岗人员从事电焊作业。(三)明确责任,加强检查。进一步建立、健全、落实各级消防责任制和长效管理机制。以“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消防责任与领导干部的聘任、员工的聘用相结合,与各单位或个人采取承诺、签订船舶消防安全责任书或船舶消防安全协议书等多种方式,将消防责任层层落实,防止消防安全管理紧一阵,松一阵,彻底解决安全工作说时重要,做时次要,忙时不要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以及合理、有效、文明的安全生产和工作秩序;明确责任事先做好预防工作,公安、安监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和加大检查力度,重点突出对小型船舶修造船厂的消防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各类安全事故隐患,减少船舶火灾事故发生。 (四)加强现场监督,消灭火灾隐患。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实施后,交通部海事局发布实施了船舶港内安全作业监督管理办法,将明火作业由原来的审批制改为报备制,由原来的侧重于事前的审核转移到事中和事后的现场监督管理。新的管理模式对海事监管的范围、方式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海事管理人员的监管能力和现场监管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场检查中发现明火作业的违章形式主要有:未经主管机关批准,擅自在甲板部位动火;从事作业的人员,没有经过相应的专业培训,没有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作业期间,无专人看管或未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作业开始前、结束后,现场清理不彻底,存在火灾隐患;有些作业人员为了抢时间,不顾自身和船舶安全,竟然在未测爆的情况下,私自在机舱或其它危险场所内烧焊作业。在船舶机舱进行焊接作业时,应采取如下防火防爆措施: 1、应掌握船舶机舱结构、设备、储油数量、各种管线,油污物等情况,了解烧焊的部位、工程量、工艺、动火点周围状况,制定明火作业中防火技术方案。应对燃料油、机油柜、供油管、阀、主副机等,在动火前半小时用测爆仪测可燃气体浓度,察看现场防火措施。适任太热沃尔特温文尔雅一2、准许动火的基本要求是:机舱油气浓度控制在1%以下;动火的油管线和舱、柜已隔离;受高温熔渣、热传导、辐射热影响的范围无可燃物或已采取有效措施;动火部位和相关的舱室、结构、设备等已无火险隐患;烧焊设备符合安全使用要求;烧焊工持有效证件并按动火要求操作;看火人员到现场;防火器材利于应急取用。3、防火防爆的技术处理:清除油棉纱、油木屑、集油盘污油等,对机器底脚、龙骨管线等旁积聚的油垢、带油物质可用铲刀、刷子、铁钩等简单工作清除;锅炉、主副机等储油罐,柜或油管线的局部动火,须与连接的设备截断;为有效防止燃烧爆炸事故的发生,应防止泄漏。油管线拆卸处的管内的存油应流尽,两端蜕空,也可向管内注水。对储油品的舱柜、在容器外壁焊割,可向舱柜内注水;动火点可燃物不易清除、搬离,或直接在舱底油污水上方明火作业,可用石棉布等不燃材料遮挡。对机器底脚四周、油污水舱等部位焊割,难以清除油垢、油污水,可用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泡沫进行覆盖;主副机停转不久,燃油舱柜刚清洗,有可燃气体存在可用机械通风来稀释油气至动火标准。对储油器容器及管道动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