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 7 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4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 新人教版(共2页DOC).doc
最新资料推荐第4课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教学内容教材第97页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3.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复习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说算法。师:周末,丁丁和当当去超市购物,丁丁买生活用品花了126.5元,当当买学习用品花了38.9元,你们能用竖式算出丁丁和当当一共花了多少钱吗?学生独立完成,并请个别学生板演,并说一说是怎么算的。师:那丁丁花的钱比当当花的钱多多少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竖式帮老师算一算。个别同学板演,并说说列加法或减法竖式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十分位算起)二、新课讲授1.出示:文具商店图。观察文具商店图(见教材第96页例题图)。小丽有10元钱,买了一个文具盒,还想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不带橡皮的铅笔,她的钱够吗?引导学生说出商品名称和价格,并要求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提问:说一说从情境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生1:小丽有10元钱。生2:已经买了一个文具盒,还想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不带橡皮的铅笔。生3:要解决“小丽带10元钱够不够”?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再全班交流。2.分析解决问题。方法一:先算买了文具盒后,小丽还剩多少钱?10-6.8=3.2(元)。接着可以算如果再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不带橡皮的铅笔,则一个笔记本和一支不带橡皮的铅笔一共多少钱。可以算出:2.5+0.6=3.1(元)。而3.1<3.2,因此小丽的钱够了。方法二:可以先算买了一个笔记本后,还剩多少钱?3.2-2.5=0.7(元),而0.7>0.6,因此还可以再买一支不带橡皮的铅笔。3.提问:如果将不带橡皮的铅笔换成转笔刀,钱够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再全班交流。在上述方法一中,如果将铅笔换成转笔刀,则2.5+0.8=3.3(元),而3.3>3.2,所以钱不够。在方法二中,一个转笔刀要0.8元,而0.7<0.8,所以再买一个转笔刀钱不够。4.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思考还能不能用其他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例如,还可以把要买物品的价钱都加起来,看比10元多还是少?同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互相检验。三、作业练习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4题。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一第6、7题。四、板书设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方法一:10-6.8=3.2(元)2.5+0.6=3.1(元)3.1<3.2,因此小丽的钱够了。如果将不带橡皮的铅笔换成转笔刀,2.5+0.8=3.3(元),而3.3>3.2,所以钱不够。方法二:3.2-2.5=0.7(元)0.7>0.6,因此再买一支不带橡皮的铅笔钱够了。0.7<0.8,所以再买一个转笔刀钱不够。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为基准,把握好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索新知。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二年三月二十七日2022年3月27日星期日20: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