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款拖欠dqmi.docx
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关于建筑垃圾处理以及再生利用的研究学 院:建 工 学 院专 业:土 木 工 程学 号:014912110197学生姓名:袁 小 虎指导教师:日 期:二一三年六月目 录1 研究背景、意义22 建筑垃圾概述22.1 建筑垃圾定义22.2 建筑垃圾的分类与组成32.2.1 建筑垃圾的分类32.2.2 建筑垃圾的组成32.3 建筑垃圾特点42.4 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53 国内外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现状63.1 国内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现状63.1.1 国内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的相关政策法规63.1.2 国内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示例63.2 国外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现状73.2.1 国外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相关政策法规73.2.2 国外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现状84 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存在的问题94.1 目前建筑垃圾处理方法及危害94.2 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存在的问题分析104.3 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困境实例分析115 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的解决方法和措施135.1 加强经济政策控制建筑垃圾产生145.2 发展技术政策控制建筑垃圾产生和促进建筑垃圾再生利用145.2.1 建筑垃圾减量化控制145.2.2 建筑垃圾资源化控制155.2.3 建筑垃圾无害化控制185.2.4 建筑垃圾产业化控制195.3 加大扶持政策促进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发展206 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的效益分析216.1 经济效益216.2 环境效益226.3 安全战略效益227 对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的几点建议23总 结25参考文献26致 谢28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摘 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和排出量也在快速增长,如何处理和利用这些建筑垃圾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阐明了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的意义;分析了建筑垃圾的分类、特点和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概述了国内外建筑垃圾处理和再生利用的现状;指出了当前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具体实例从经济政策、技术政策和扶持政策三个方面分析了解决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的方法和措施。最后又对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带来的效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建筑垃圾; 再生利用; 解决方法; 效益分析Abstractwith the speed up of the urbanization, the generation and emiss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waste is also growing rapidly, and how to deal with and take advantage of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people have to face.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mea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waste disposal and recycling; construction waste clas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an overview of the statu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construction waste disposal and recycling; points out of construction waste disposal and renewable problems, and then combined with the resolu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 disposal and recycling methods and measures specific examples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economic policy, technology policy and supporting policies. The benefits of the construction waste disposal and recycling,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use of construction waste disposal and renewable.Keywords: Construction waste; Recycling; Solution; Benefit analysis关于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的研究1 研究背景、意义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近百年得到迅猛发展,由此不可避免地在建筑物的建造、使用和拆除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目前,我国处于经济建设大发展时期,建筑垃圾年排放量已超过4亿吨,其中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年排放量均在3000万吨以上。但迄今为止,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相关工作相对滞后,由此给社会、环境和资源带来种种不利的影响。2007年10月,十七大报告中指出:2020年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要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明确指出:环境领域的首要发展思路为引导和支撑循环经济发展,强化废弃物减量化、再生利用利用与安全处置,加强发展循环经济的共性技术研究。把废弃物循环利用,废弃物再生利用利用技术,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示范模式作为优先主题,进而在城市化与城镇发展中把城市垃圾再生利用利用技术列为优先主题的内容之一1。基于上述背景可以看到如何处理及再生利用建筑垃圾已成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引导、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等重大发展战略中函待解决的问题。对建筑垃圾进行合理的处理及再生利用的现实意义是我国保护环境的需要、是节约资源的需要,同时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2 建筑垃圾概述2.1 建筑垃圾定义根据建设部令第139号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第二条:“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2。2.2 建筑垃圾的分类与组成2.2.1 建筑垃圾的分类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建筑渣土、弃土、砂灰、废砖、砖渣、弃料、废瓦、瓦砾、碎混凝土、散落的砂浆、装饰碎料,此外还有少量的钢材、木材、玻璃、塑料等,详表2.1。表2.1 建筑垃圾分类建筑垃圾分类旧建筑拆除垃圾:砖、石头、混凝土、木材、塑料、石灰浆、屋面肥料,装饰碎料和非金属等建筑施工垃圾结构施垃圾:建筑基础开挖产生的工程渣土、弃土,主体结构施工产生的碎砖、碎混凝土、砂浆、桩头、包装材料等建筑装垃圾:废钢筋、废铁丝、各种废钢配件、金属管线、废木屑、刨花、包装袋、砂浆、混凝土、碎砖、散落的石子、块石等道路开挖垃圾:混凝土道路开挖和沥青道路开挖,包括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建材生产垃圾:生产各种建材产生的废料废渣,及建材在加工和搬运时产生的碎块2.2.2 建筑垃圾的组成从建筑结构类型方面分析,不同建筑结构类型的建筑施工所产生的建筑施工垃圾组成成分基本相同,但其中的组成比例会各有不同,其中主要包括碎砖、砂浆、混凝土和包装材料等3,详表2.2。表2.2不同建筑结构类型产生的建筑垃圾分析表()垃圾组成垃圾组成比例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碎砖305010251020砂浆81510201020混凝土81520351535桩头815820包装材料5155201020屋面材料252525钢材152828木材151515其他102010201020合计100100100垃圾产量(kgm2)5020045150451502.3 建筑垃圾特点建筑垃圾是可再生利用的资源建筑垃圾不同于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它毒性轻微或无毒,不须经过复杂处理就可以做到再生利用利用。因此充分了解和利用建筑垃圾的特性,对较少建筑垃圾、节约资源有很大的作用,建筑垃圾的特点一般包括4:(1)一般丧失直接再利用价值。(2)一般不具有腐蚀性。(3)产量大,且成逐步上升趋势,如图2.1。(4)一般都具有粉碎性,经过粉碎的建筑垃圾可作为再生粗、细骨料加以再生利用利用。(5)具有普遍性和经常性。城市建设、改造每天都在进行,建筑垃圾每天都在不间断产生,每一个城市都面临建筑垃圾问题。(6)污染性。建筑垃圾的堆放或填埋,对植被、耕地及环境造成污染。图2.1我国建筑垃圾年产量走势图2.4 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建筑垃圾虽然毒性、污染性较低,但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5,如图2.2。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占用土地,降低土壤质量。随着城市建筑垃圾量的增加,垃圾堆放点也在增加,而垃圾堆放场的面积也在逐渐扩大。此外,垃圾中的有害物质渗入土壤中,会产生一系列物理、生物、化学反映。如过滤、吸附、沉淀,或为植物根系吸收,或被微生物合成吸收,最终导致土壤污染,破坏土壤质量。(2)影响空气质量。建筑垃圾在运输过程中,其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飘扬,从而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在堆放过程中,在温度、水分等作用下,某些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一些腐败的垃圾散发出阵阵腥臭味,垃圾中的细菌、粉尘随风飘散,造成对空气的污染;少量可燃建筑垃圾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的致癌物质,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3)污染水源。建筑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和雨水的淋溶、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渗滤出的污水,会造成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垃圾渗滤液内不仅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而且还含有大量金属和非金属污染物,水质成分很复杂。一旦饮用这种受污染的水,将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4)破坏市容,恶化市区环境卫生。城市内部空间有限,城市绿地往往成为建筑垃圾的临时集散地,许多城市绿地也都不同程度的混杂有建筑碎块。城市建筑垃圾占用空间大,堆放杂乱无章,与城市整体形象极不协调。(5)安全隐患。大多数城市建筑垃圾堆放地的选址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随意性,留下了不少安全隐患。施工场地附近多成为建筑垃圾的临时堆放场所,由于只图施工方便和缺乏应有的防护措施,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建筑垃圾堆出现崩塌,阻碍道路甚至冲向其他建筑物的现象时有发生。3 国内外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现状3.1 国内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现状3.1.1 国内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的相关政策法规当前,我国已经将资源与环境问题提高到了一定高度,把如何实现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问题作为一个重点议题。我国全国人大1995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城市固体垃圾处理法,要求“产生垃圾的部门必须交纳垃圾处理费”。2004年12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其中,第46条规定:“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清运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并按照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利用或者处置”。2005年4月,我国建设部颁布了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第四条规定:“建筑垃圾处置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6。另外,我国各主要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政策法规。但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这些政策法规都相对零散,缺乏整体性,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无法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工作提供必要的政策法规的支持和保障,因此,以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为中心议题,尽快建立起配套的政策法规体系成为眼下的当务之急。3.1.2 国内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示例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和一些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已经逐步认识到了科学处置和综合利用建筑垃圾对于节约资源、美化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看到了潜在的市场前景。相继开始对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进行了许多探索性研究和一些有益的实践7。代表性的研究和应用实例有:(1)利用建筑垃圾造景。如天津市最大规模的人造山,占地约40万m2,利用建筑垃圾500万m3。完成“山水相绕、移步换景”的特色景观,如今垃圾山已成为天津市民游览体闲的大型公共绿地强。(2)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环保型砖。如2006年,河北邯郸32层金世纪商务中心所用的砖全部采用邯郸市全有建筑垃圾制砖有限公司利用建筑垃圾制造的环保砖。该工程不仅是邯郸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我国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里程碑。(3)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骨料。上海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在“华亭”和“霍兰”两项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将结构施工阶段产生的建筑垃圾经分拣、剔除后与普通砂按1:1的比例拌合作为细骨科,用于抹灰砂浆和砌筑砂浆,回收利用建筑废渣480吨。(4)利用建筑垃圾进行地基加固处理。河北工专新兴科技服务总公司成功开发了建筑垃圾夯扩超短异型桩施工技术,在综合利用建筑垃圾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该项技术采用旧房改造、拆迁过程中产生的碎砖瓦、废钢渣、碎石等建筑垃圾为填料,经重锤夯扩形成扩大头的钢筋混凝土短桩,并采用配套的减隔振技术,具有扩大桩端面积和挤密地基的作用。(5)利用建筑垃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2007年武汉王家墩商务区首次实现了规模化应用建筑垃圾,使用超过15万吨的建筑垃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我国在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领域有了一些实例研究和实践应用,但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如其再生利用率还是很低,再生利用企业数量少,再生利用技术不足等等。3.2 国外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现状3.2.1 国外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相关政策法规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共同研究课题。发达国家对建筑垃圾处理总体上施行源头削减策略,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对已产生的建筑垃圾则采用有效手段,使其成为再生资源。德国、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努力,基本实现了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8。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循环经济立法的国家,1978年“蓝色天使”计划后制定了废物处理法等。1994年制定了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的循环经济和废物清除法,1999年制定了垃圾法和联邦水土保持与旧废弃物法令,2001年制定了社区垃圾合乎环保放置及垃圾处理场令,2002年制定了包括推进循环经济在内的持续推动生态税改革法等。美国作为西方发达的工业大国,在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领域起步较早,在政策法规和实际应用方面均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情况的体系。1980年制定超级基金法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卸”。1965年制定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法经过1976、1980、1984、1988、1996年5次修订,完善了包括信息公开、报告、资源再生、再生示范、科技发展、循环标准、经济刺激与使用优先、职业保护、公民诉讼等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的法律制度。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末就着手建筑垃圾的管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以促进建筑垃圾的转化和利用。日本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和“可再生资源”,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可再生资源而重新开发利用,从1974年起在建筑协会中设立了“建筑废弃物再利用委员会”,在197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并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再生加工厂,1991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日本对建筑垃圾的指导方针是:尽可能不从施工现场排出建筑垃圾;建筑垃圾要尽可能的重新利用;对于重新利用有困难的则适当予以处理。东京在1988年对建筑垃圾的重新利用率已达到了56。目前在住宅小区的改造过程中,已能实现建筑垃圾就地消化,经济效果显著。3.2.2 国外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现状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环境标志的国家,每个地区都有大型的建筑垃圾再加工综合工厂,仅在柏林就建有29多座。利用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骨料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经过长期的实际运作和不断的改进,已经形成先进完善的制作工艺,并科学合理的配套了相应的机城设备。至2002年,在德国国内分布了2290座再生骨料加工厂。美国的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大致可以分为3个级别:(1)低级利用。如现场分拣利用,一般性回填等,占建筑垃圾总量的5060。(2)中级剥用。如用作建筑物或道路的基础材料,经加工成骨料,再制成各种建筑用砖等,约占建筑垃圾总量的40。美国的大中城市均建有建筑垃圾处理厂,负责本市区建筑垃圾的处理。(3)高级利用。如将建筑垃圾还原成水泥、沥青等再利用。日本较早就兴建了相当数量的建筑垃圾加工处理厂,经过长时间的生产运作,及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使生产出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最终为市场所接纳。当前,日本建筑垃圾的生产工艺流程的每个步骤的细化程度较高,配备的设备所属功能也更为先进,在建筑垃圾分选这个环节体现得十分突出。除了常规的诸如振动筛分选设备和电磁分选设备之外,还包括可燃物回转式分选设备、不燃物精细分选设备、比重差分选设备等其它先进设备。通过科学合理的工艺,再配套先进完善的设备,从而有效确保了再生骨料产品的优良品质,为产品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在专业化的工艺技术领域,德、美、日等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实践累积,已形成了先进的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的成套技术和设备,实现了较高程度的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下一步将以追求获得更高效、更优化的目标,改进形成更为先进的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工艺技术。4 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存在的问题4.1 目前建筑垃圾处理方法及危害 目前,我国的建筑垃圾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对于新建工程来说,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m2。以500600吨万m2的建筑垃圾产生量推算,每年平均新建的约30亿m2建筑面积。则每年可产生1.51.8亿吨建筑垃圾。对于旧城改造工程来说,近10年我国平均每年拆迁约6亿m3建筑物,拆迁房以20002400吨万m3的建筑垃圾产生量推算。则每年又可产生1.21.44亿吨建筑垃圾。另外,我国每年新人住或二次搬迁等进行的室内外装修工程,还将产生上亿吨建筑垃圾。综合起来。我国工程建设中每年可产生近4亿吨建筑垃圾!这是十分庞大的数字9。但我国大多建设工地现场(包括拆除和新建施工现场)对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管理意识薄弱,其管理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新建施工工地现场一片狼藉,旧建筑拆除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也基本上呈现混合、无序堆放状态,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程度不高、机械化专业人员分拣配备比例不足、建筑垃圾收集再利用率低等。目前我国现有建筑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未经任何处理进行直接填埋、露天堆放或焚烧,约占98;二是轻度分拣出废木材、废钢材等,约占2,如图4.1。而这些简单的处理方式带来很多弊端和危害:(1)耗用大量征用土地费。(2)耗用大量垃圾清运费。(3)在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粉尘及灰砂飞场,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4)建筑垃圾巾的建筑用胶、涂料、油漆等属高分子聚合物,且含有害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及水体等环境危害更大。(5)在焚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有害气体等,对空气造成污染。建筑垃圾开挖土地破碎建材施工垃圾与生活垃圾一起混装无机质垃圾及其他杂质木材、钢材等回收利用回填填埋混装回填焚烧回填图4.1我国建筑垃圾处理主要方式4.2 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存在的问题分析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都是采用传统方式施工的,原料消耗大,加上管理落后,从而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虽然已开始进行新型建材的开发和利用,但规模和数量还非常有限。并且,没有得到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政策法规支持和保障,人们的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意识也没有跟上,再加上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成本限制等原因,就导致了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和再生利用尚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建筑垃圾处理和再生利用技术落后,建筑垃圾处理和再生利用的设施不足,再生利用率不足5。而我国建筑垃圾的处理及再生利用存在困境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10:(1)一些建筑物由于设计水平落后、建筑质量低下,导致建筑物还未达到应有的使用年限便提前报废,成为“垃圾建筑”。另外,一些住宅建筑设由于设计不合理、装饰材料质量低下,往往业主常重新购买新材料进行布置和装修。此类设计,即浪费了资源又增加了业主们的经济负担。(2)垃圾分类收集水平不高。由于我国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的水平不高,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往往是不加区分的混合收集,使得对垃圾的分拣、清洁直到后续加工变得十分困难,增加了建筑垃圾的无害化、再生利用处理的难度。(3)建筑垃圾回收种类的范围小。现阶段我国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主要集中在废旧金属、钢筋等少数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废弃物上,而占建筑垃圾组成比例最大的废混凝土、废砖瓦被视为无回收利用价值,其回收率几乎为零。(4)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利用技术总体水平不高。我国建筑垃圾的处理缺乏新技术、新工艺,设备陈旧落后,建筑垃圾处理项目获得的资金支持相对较少,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从事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处理的企业数量少、利润低。这些直接导致了我国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利用技术总体水平不高的现状。(5)施工管理、施工工艺技术的落后是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由于采用落后的建筑材料、采用纯手工操作,必然造成材料的损坏和浪费,另外管理的不善,从而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要大大减少建筑垃圾,一方面要求加强建筑管理,在设计和施工的组织方面采取措施,即在建筑的各个阶段都进行仔细的计划和组织。另一方面应大力推广新技术和新工艺,并采用新型建材。 (6)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产品市场认同率不高。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产品的应用已经很广泛,市场认同率高。而在国内市场,由于传统观念和对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不了解,以及国内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水平本身不高,即使做出来的产品拥有良好的性能。成本也较传统产品低,但应用仍然很少,市场认同率不高。(7)缺乏建筑垃圾处理的管理监督机制。我国现行的城市垃圾处理政策的法制约束力在于产生垃圾的部门需要交纳垃圾处理费。而我国施工单位所需交纳的垃圾处理费用比较低,在经济上无法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处理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应加强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立法工作,建立建筑垃圾处理的合理规范,理顺建筑材料和处理(填埋)建筑垃圾的价格体系。(8)缺乏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推动机制。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出路在于建筑垃圾处理的专业化与产业化。一方面需要加强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科研工作,使建筑垃圾的处理专业化。另一方面通过采取优惠政策、建筑垃圾产品的标准化等措施来推动施工单位或者专业机构加强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产业化处理。(9)政策法规支持不够。虽然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法规鼓励对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处理,但是都相对零散,缺乏整体性,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无法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工作提供必要的政策法规支持和保障。4.3 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困境实例分析虽然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和专业人士意识到了建筑垃圾的危害及其再生利用的巨大价值,但就整体来看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和限制因素,以下列举了一些企业在发展建筑垃圾再生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困境13:(1)北京庆成伟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案例北京庆成伟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专业开发应用建筑垃圾。其先后与武汉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进行了技术合作,完成了可行性论证、技术攻关、工艺设计、设备选型、企业选址等一系列工作。可是经历上百万的资金投入和一年多的辛劳工作之后,该公司的处境只能用尴尬来形容:第一,首先需要取得合法的建筑垃圾收集销纳权。由于国家没有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企业不能作为市场主体取得建筑垃圾消纳权,目前的行政许可只能挂靠环卫部门下属企业,企业主体不明确。第二,企业选址。建筑垃圾的行政主管单位市政部门要求该公司就近选址,理由是选址远离市区,无法保障成本。可是环保部门要求远离城区,理由是该企业建成后生产的产品为建材类,即该企业为建材加工企业类别,环保部门有明文规定,北京城区不批准建材加工企业建厂。在政府多头管理下,企业选址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第三,项目命名。市府部门希望以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命名,以示为环保项目,便于行政许可,可地方的村镇两级领导建议回避“垃圾”字样,理由是:老百姓不会同意在自己居所附近筹建垃圾处理厂,思想工作无法开展。第四,产品命名。再生骨料、再生砖、再生混凝土等本应能很好体现产品特色,但这样命名,无法挂靠任何现行规范,工程操作难度较大。开发商更不同意使用如“再生”、“垃圾”等词,因为公众意识难以接受垃圾再生产品,必将影响房屋销售。(2)西安蓝绿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案例据报道,西安蓝绿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02年就开始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三项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方面的系列专利技术。2004年起,公司建材生产线,投入生产。目前企业在亏损的状态下艰难地运转。造成这样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第一,因为目前还没有垃圾砖厂通过合法手续准予收费,所以原本消纳建筑垃圾司机是需要向消纳场所交费的,而实际上企业情急之下经常需要从司机手中花钱买垃圾。目前这个半自动化生产线理论产量是一天生产2000m3再生砖,而实际上产量只达到1000m3,每天仅能消纳四五车垃圾。第二,用地是企业的燃眉之急。企业为选择厂址花费了很大精力,因为按照国家规定,农业用地不能随便转为建设用地,最终不得不暂时选用目前的这块地。而这块地距离村民很近,电、路、水都存在问题,生产屡屡受阻,只能临时使用,不能做长远打算。同时因为面积过小,也不能满足规模化生产需要。第三,尽管国家规定粘土实心砖禁止使用,但实际上在农村粘土砖仍很有市场,粘土空心砖虽受限制,而实际上还在非常普遍地使用。加上再生建材的市场认知度还很低,销路很成问题。当他们与一家家工地联系销售时,很多人都疑惑地反问:“垃圾还能造砖?”。(3)西安市三桥地区建筑渣土利用企业案例西安市三桥地区的某家建筑渣土再生利用企业从2003年8月就关注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问题。目前,该公司已经建成占地100亩的厂房及生产线,对建筑垃圾进行分拣、破碎处理和筛分。该公司和长安大学、市政研究院进行的建筑垃圾替代筑路二灰石石料研究,已经通过了抗压试验,证明筑一般公路没有问题,市政研究院甚至在草阳路、工农路、长鸣路等4条道路的施工设计上提出试用这种由建筑垃圾再生而成的新材料,却遭到了施工方反对,原因是没人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还试验出了用建筑垃圾细料制作的透水砖和道沿砖,同样由于销路问题没敢批量生产。用建筑垃圾生产构件搞组装式楼房的专利也正在申请中,不过经过前两样产品的入市失败,企业对这项技术的前景已经处在观望状态。(4)北京元泰达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据中国固废网报道,目前北京已有两家建筑垃圾处理企业,但由于缺乏建筑垃圾原材,已处于难以正常生产状态。其中一家是北京元泰达环保建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总经理表示:该公司建筑垃圾生产线消纳建筑垃圾的能力在100150万吨年,实际每年只有几万吨的建筑垃圾的来源。他说:“我们虽然看到了建筑垃圾就是宝,目前也有能力将其变废为宝,然而,因为自己要去找建筑垃圾,无形中增加了成本。5 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的解决方法和措施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再生利用要想落实到位,快速的发展,要有国家的政策控制,特别是经济政策的控制和技术政策的控制,同时还要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只有真正的落实各项相关政策才能真正的控制建筑垃圾的产量增加和促进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切实可行。以下从经济政策、技术政策和相应的扶持政策三个方面分析经济政策、技术政策和扶持政策的关键性。5.1 加强经济政策控制建筑垃圾产生加强经济政策能控制建筑垃圾的无秩序、有意识的产生。而我国目前在用经济手段管理建筑垃圾方面的力度不大,这里介绍几项国外比较普遍采用的经济政策14,其中“排污收费”政策和“建筑垃圾填埋收费”政策已经在我国广泛实施,而“生产者责任制”和“税收、信贷优惠”政策暂未施行。(1)“排污收费”政策。“排污收费”是根据固体废物的特点,征收总量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固体废物产生者除了需承担正常的排污费外,还需额外负担超标排污费。目前我国尚未对不同建筑类所产生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排放量进行统计和分析,缺乏建筑垃圾产出和排放标准。(2)“建筑垃圾填埋收费”政策。“建筑垃圾填埋收费”政策是指对进入最终处置的建筑垃圾进行再次收费,其目的在于鼓励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提高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率,以减少建筑垃圾的最终处置量,同时也是为了解决填埋土地短缺的问题。(3)“生产者责任制”政策。“生产者责任制”是指产品的生产者对其产品被消费后所产生的垃圾的管理负有责任。(4)“税收、信贷优惠”政策。“税收、信贷优惠”政策就是通过税收的减免、信贷的优惠,鼓励和支持从事建筑垃圾管理规划和资源化的企业,促进环保产业长期稳定的发展。5.2 发展技术政策控制建筑垃圾产生和促进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发展技术政策是处理及再生利用建筑垃圾的最重要支持,只有从根本上、源头上解决处理及再生利用的途径才能彻底的抑制建筑垃圾产量的扩大和促进其再生利用的可行。以下从建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产业化四个方面说明技术政策在处理及再生利用建筑垃圾的重要性15。5.2.1 建筑垃圾减量化控制建筑垃圾的减量化是指从源头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是对建筑垃圾的数量、体积、种类、有害物质的全面管理。它不仅要求减少建筑垃圾的数量和体积,还包括尽可能地减少其种类、降低其有害成分的浓度、减少或消除其危害特性等。减量化是防止建筑垃圾污染环境优先考虑的措施16。建筑垃圾减量化的可能性与措施要大大减少建筑垃圾,最好就是在设计和施工的组织方面采取措施,就是在建筑的各个阶段都进行仔细的计划和组织。具体如下:(1)优化建筑设计目前,我国存在许多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三边”工程。这种工程即使质量不成问题,但必然会造成更多的垃圾。在减少建筑垃圾方面,建筑设计方案中要考虑的问题有:建筑物应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即通过采用更好的设计方案使建筑物更不易受到损害,通过耐久性更好的建材以及通过使建筑物有更好的通用性,从而使建筑物更经久耐用。少产生建筑垃圾的结构设计,即没有建筑垃圾、没有零头料、没有不能重新使用的辅料,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对建筑过程,对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的通常尺寸有准确的认识,当然,国家的标准或行业规范应该及早对这些尺寸做出规定。选用少产生建筑垃圾的建材和再生建材。对建设单位来说,如何将处理建筑垃圾的工作单列计算,应会发现,减少建筑垃圾带来的成本在建筑预算中越来越重要。应考虑到建筑物将来维修和改造时便于进行,且建筑垃圾较少。应考虑建筑物在将来拆除时建筑材料和构件的再生问题。(2)加强建筑施工的组织和管理工作通过加强建筑施工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提高施工质量,也可以减少建筑垃圾。在这方面,以下这些工作是比较重要的:避免建筑材料在运输、储存、安装时的损伤和破坏所导致的建筑垃圾。提高结构的施工精度,避免凿除或修补而产生的垃圾。避免不必要的包装。避免将不同的建筑垃圾混合在一起,从而提高这些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率。总之,减少建筑垃圾和使之成为材料循环中的一环,关键是国家要从保护环境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出发,通过价格手段(即经济政策)来促进再生利用的发展。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在价格利益的驱动下,企业才会想办法如何减少垃圾,才可能推动建筑垃圾再利用的科研工作和产业化。5.2.2 建筑垃圾资源化控制建筑垃圾大多为固体,将建筑垃圾经过资源化处理来代替传统的建筑材料。将会节约大量的天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降低建设带来的能耗。同时,建筑垃圾在建筑工程中如能充分利用,将减少其对堆放土地的占用,减少对城市环境的污染,降低原材料的购置成本,节约运输成本,相应地减少建筑垃圾外运的费用,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因此,建筑垃圾资源化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目前,对产生的建筑垃圾处置管理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建筑垃圾的随意倾倒问题;二是如何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问题。然而,这两类问题实际上存在着并存或递进的关系,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过程恰恰可以有效解决这两类问题,即:通过对建筑垃圾加强现场收集与再利用(体现建筑垃圾随意倾倒控制与资源化并存关系)和场外的建筑垃圾集中资源化回收处理、产品转化(体现建筑垃圾集中清运与专业资源化处理的递进关系)来实现建筑垃圾处理的资源化目标,而通过对工地现场的建筑垃圾分类收集与再利用的管理模式加以探讨,并以此减少建筑垃圾的外运处理量,将会大大的提高垃圾资源化的处理17,如图5.1所示。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主要形式包括物质回收、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三个方面,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能使建筑垃圾从传统简单的末端填埋处置向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形成再生原料方向转变,如表5.1。(1)物质回收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废塑料、废金属料、废竹木、废纸板、砂浆等可以直接重新利用。既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工程的成本又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2)物质转换建筑垃圾中的废混凝土、旧沥青、碎玻璃以及泥土等,可以作为原料用于其它物质的生产,如:废混凝土可以作为再生混凝土骨料;旧沥青经过破碎筛分和再生剂、新骨料、新沥青材料按适当比例重新拌合,用于铺筑路面面层或基层;碎玻璃经过熔化,既可以作为原料重新生产又可以作为路基垫层使用;甚至废弃的泥土也可以作为堆山造景、绿化用地等。(3)能量转换建筑垃圾中的废塑料、废纸板、废竹木等可燃性材料经过燃烧等途径,可以回收热量或用于发电等。收集和运输可循环建筑垃圾建材采购交付收集可回收材料的不同途径回程载货产品的运输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产品使用和现场回收再利用建筑垃圾回收处理与清运资源化产品销售与分配分类回收后的“材料”运输图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