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科技局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和未来五年工作要点.doc
-
资源ID:68709866
资源大小:15.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区科技局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和未来五年工作要点.doc
区科技局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和将来五年工作要点区科技局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和将来五年工作要点过去五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视支持下,在上级科技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区科技局认真开展“党的群众道路”、“三严三实”等学习、教育、理论活动,紧紧围绕“五大_”建立,充分履行部门职责,贯彻科技强区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各项科技工作,获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和目的。过去五年工作总结一、科技目的任务完成情况。一、以政策、工程为支撑,科技投入大幅增长。过去五年,全区累计施行国家、省级、市级科技方案57项,争取上级支持科技资金1207万元,是“十一五”的7倍。全区财政科技支出到达4407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7%,比“十一五”进步0.6个百分点。在此期间,区政府出台了_区科学技术奖励方法、_区专利资助方法等鼓励企业和个人科技创新的奖励政策,激发了全区企业科技创新的激情和活力,激发了群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五年来,我区专利申请从“0”开场,逐年提升,累计申请量2022件,获得受权540件。二、产、学、研合作快速推进。围绕我区主导产业和开展方向,我区企业与中国科技大学、广东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苏州大学等十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全区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永安电子、国孚光滑油、英德利、向科化工、皖宜季牛、宇顺种业,院士工作站1家宇顺种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三阳塑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国孚光滑油。三、申报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高新技术产品35件,在宜城板块处于领先位置。在培高新技术企业8家。完成英德利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立。 二、扎实开展防震减灾工作。过去五年,我区防震减灾工作,获得良好的工作成绩。20_年在全省县区级防震减灾工作考核评比中,获得“安徽省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县区”称号。杨桥镇花山村西二组及光明禽业地震宏观观测点,均获评“_市优秀群测群防网点”称号。建立健全防震减灾领导和工作机构;印发_区地震应急预案;编印_区防震减灾工作手册;编印_区防震减灾地图;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建立地震宏观观测点;建立12支应急救援队伍;建立九处应急避难场所;完成政务大楼及前后广场I类避难场所建立工作。将来五年工作要点将来五年,我区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五大开展理念”为统领,围绕 “五大_”建立,施行“创新活区”战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立,推进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机制建立,推进群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体系建立。将来五年科技工作总体目的:一是科技投入稳步增长。财政科技投入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五年后到达2亿元。二是创新平台集约高效。利用“互联网+”构建梯级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建立开放式产业技术研发平台1家,企业实体研发机构10家,众创空间等孵化平台2个。三是专利数量跃升。专利申请量、受权量增幅全市领先,人均专利申请量进入全市前列。四是园区建立体系完善。初步形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创新转化园区、科普文化旅游示范园区、人才培训教育园区。五是高新产业快速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到达4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力争到达30%。一、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多措并举,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开展,积极申报各类科技工程,以工程支撑,争取上级科技资金支持。支持企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支持企业产品改造晋级。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指导力度,积极推进一批重点企业科技研发,知识产权等工作,为企业的开展创造科技平台,积极扶持科技企业做大做强。二、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立。20_年10月,科技部批准成立“安徽_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重点建立核心区“一主四辅”,其中“一主”和“一辅”确定在我区建立。将来五年,我局将大力推进“一主一辅”建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确定园区范围;成立园区管理机构;健全园区运行机制;制定园区配套政策;增强园区农业科技实力;提升园区综合收益。以“产业牵动、园区带动、创新驱动、产城互动、金融撬动”为主线,提升园区内部企业数量、产值和三产交融度,建成农业科技产业化龙头企业60家、各类农业协会10家。三、推进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坚持需求导向,鼓励和促进创新成果转变成产业增长点。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扶持引领产业高端开展的创新型龙头企业,争取一到两家入选省创新企业百强方案。支持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高校院所组建产业战略联盟,推动科技开发创新。整合科技资金投入,施行科技重大专项,大力支持新能、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领域科技攻关。鼓励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鼓励企业承接国家、省重大科技工程,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小企业开展结合研发,加快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化,形成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创新集群。四、推进群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体系建立。充分发挥智慧产业园、创新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等载体的作用,积极探究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孵化方式,利用“互联网+”形式,构建一批低本钱、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形成以专业孵化器和创新型孵化器为重点、综合孵化器为支撑的创业孵化体系,为群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载体。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