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_SK传动箱壳体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docx
黄河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单位代码: 17 学 号: 1528050053 分 类 号: HT12 密 级: 毕业设计SG/SK传动箱壳体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院(系)名称应用技术学院专 业 名 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 生 姓 名杜春晖指 导 教 师章学慧/董光耀2018年 5 月 25 日 黄河科技学院毕业设计 第 23 页 SG/SK传动箱壳体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摘 要拖拉机传动箱壳体是拖拉机的底盘一个箱体重要,中型拖拉机底盘有变速箱壳体和传动箱壳体,其中驱动力矩的传递,制动,离合器,加速踏板的控制,转向和减震等,都安装在这两个壳体内。在数控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在,加工的效率也必须加快,现在需要用一条线同时加工SG和SK两种壳体,本文就对这两种壳体的并线加工做出了设计,主要为两种壳体的加工工艺规程,侧重点分析应用15序的夹具设计。第一,本文先介绍拖拉机解构和传动箱壳体是什么第二,本文根据SK和SG箱体的形状进行箱体的工艺分析和工艺设计第三,本文对15序的夹具进行设计,解构简述第四,对设计的夹具进行计算和功能如何使用进行说明关键词:传动箱壳体,工艺规程设计,夹具设计,夹具计算SG/SK Gearbox Housing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Fixture DesignAuthor:Du ChunhuiTutor:Zhang Xuehui/Dong GuangyaoAbstractThe tractor gearbox housing is important for the chassis of the tractor. The chassis of the medium tractor has a gearbox housing and a transmission case, in which the transmission of torque, braking, clutch, accelerator pedal control, steering and shock absorption, etc. Both are installed in these two housings. Nowaday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the processing efficiency must also be accelerated. Now it is necessary to process both SG and SK housings with one line. This paper designs the parallel processing of these two kinds of housings, mainly two. The processing procedure of the shell is applied, and the fixture design of the 15 sequence is applied.First,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tractor deconstruction and the transmission case is whatSecond,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cess and process design of the box according to the shape of the SK and SG cabinets.Third, this paper designs the 15-order fixture and deconstructs it briefly.Fourth, explain how to calculate the function and how to use the designed fixture.Keywords: transmission case, process design, fixture design, fixture calculation目 录1 绪论11.1设计介绍11.1.1拖拉机简介11.1.2 SG/SK传动箱壳体是什么11.1.3 为什么要研究SG与SK的并线加工21.2国内外夹具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21.2.1国内外夹具研究现状21.2.2发展趋势32 SG/SK传动箱壳体加工工艺规程32.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32.1.1上下顶面分析32.1.2左右侧面分析42.1.3前后端面分析52.2工艺规程设计52.2.1工艺规程粗略设计52.2.2每道工序详细设计62.2.3结果要求103 15序夹具设计103.1夹具解构简述103.1.1夹具设计思路103.1.2夹具设计113.1.3铣刀大小设计123.2夹具功能介绍133.3实际操作164 结论165 致谢186 参考文献191 绪论1.1设计介绍1.1.1拖拉机简介 随着我国农业的大力发展,我国现已成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的地位在我国越来越高,人们生活也离不开农民生产的农作物,但是普通的手工耕作劳动效率低下,费时费力已经逐渐被淘汰,机械耕种已经成为全球农业的主流,拖拉机也成为了农民家庭必不可少的东西,其中中轮拖和小轮拖因为小巧的外形成为农民最喜欢的拖拉机之一。拖拉机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农业机械,不同的拖拉机大小形状也不相同,但大多数拖拉机都是由发动机,电机设备和底盘构成的1。其中除了发动机和电器设备剩下的都成为底盘,本文所研究的SG和SK传动箱壳体就是安装在底盘内。1.1.2 SG/SK传动箱壳体是什么传动箱壳体位于拖拉机底盘上,他是拖拉机底盘的一个关重件。中型拖拉机底盘分为变速箱总成和传动箱总成俗称前箱和后箱,其中包括驱动力矩的传递,制动,离合器还有加速踏板的控制这些机构都是在这两个箱体里。图1.1 SG变速箱壳体图1.1位SG变速箱壳体,大小小于SK变速箱壳体图1.2 SK变速箱壳体1.1.3 为什么要研究SG与SK的并线加工现阶段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所以农民越来越排斥手工作业,所以拖拉机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尤其是中小轮拖,所以现在的产量已经跟不上市场的需求量。随着SK整机市场的需求量增加,自制件传动系箱体产能成为装车瓶颈,不能满足装车需求,为快速提高其产能,在原SG生产线上进行设备改造,实现两个箱体的并线加工。SG/SK系列传动箱体中轮拖底盘上的关重件,产品精度要求高,结构复杂2。由于SG前后箱的日加工能力较低,满足不了日常生产装车计划,还有因为毛坯的原因,质量和工装造成零件加工后有裂纹,与动力输出从动齿轮干涉,孔的位置有偏差,轴承孔经过加工后有椭圆与黑皮现象,定位面的螺纹孔位置不合格等现行。现成品的合格项目仅为75%,毛坯的废品率为15%20%。所以要把SG与SK变速箱壳体并线加工提高生产装车效率,修改工艺规程,提高项目合格率。1.2国内外夹具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1.2.1国内外夹具研究现状随着机床的精度需求越来越高,为了减少误差提升产品的质量,所以现在对夹具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现阶段机床夹具的精度要求已经提升到微米级别,世界知名的夹具制造公司必须是非常精密的机械制造公司。为了提高生产零件的效率和精度,现阶段世界已经推出各种各样的夹具,比如定心夹紧,精密钳口,杠杆夹紧或者是凸轮夹紧,气压液压夹紧等等夹紧功能不相同的夹具,还有双面,四面和多件装夹的产品越来越多3。到现在为止,夹具仍然是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之一,夹具也自己成为了一个单独的行业。我国的夹具行业起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最早建立的是天津组合夹具厂。到了八十年代,我国夹具的产量不仅可以满足我们自己的需求,还能出口到国外的大国。如今我国在组合夹具上拥有的历史积累和性价比上对比外国有很大的优势,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具有进一步发展的良好趋势。当今制造企业,每隔四年就要更新过半专用夹具,但是夹具的磨损量仅为10%。德国和美国是夹具生产的大国,现如今生产夹具的企业也大多为中小企业但是国外的夹具精密度与质量还是我国无法比较的,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历史沉淀要高于我国,先我国精密夹具大多仍产于德国,德国的制造业是世界闻名的。国外一套安装在加工中心的组合夹具,尤其是基础的夹具价格尤其昂贵,单自从我国加入WTO,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正在逐渐缩小4。1.2.2发展趋势为了应对今后的制造生产,对夹具的设计提出了几点要求,夹具能够快速和方便的装夹生产零件,缩短生产制造的周期,减少生产的成本,能装夹一组具有相似性特征的工件;能适用于精密加工的高精度机床夹具5;能适用于各种现代化制造技术的新型机床夹具;采用以液压站等为动力源的高效夹紧装置,以进一步减轻劳动强度和提劳动生产率,提高机床夹具的标准化程度6。2 SG/SK传动箱壳体加工工艺规程2.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2.1.1上下顶面分析东方红SK404上顶面距离下顶面310±0.2和247。有6个8.5的孔。孔深22,左边3个孔右边3个孔对称,左三孔距离111和100,左3孔距离右3孔160。有10个8.5深24的孔,左5个孔右5个孔对称,左5孔距离分别为130,95,75,25,55。左边孔于右边孔距离左1孔距离右1孔215,左2孔距离右2孔238,左3孔距离右3孔238,左4孔距离右4孔238,左5孔距离右5孔1807。详情见下图图2.1上顶面2.1.2左右侧面分析左侧面距离右侧面247±0.2和190.从上顶面往下有4×6.8深24孔4×8.5深24孔,8×10.2深23孔,8.5深23孔,2×10.2深25孔等等8。孔的位置距离详情见下图图2.2左侧面2.1.3前后端面分析前端面有7×M14深23螺纹孔,2×10H7孔等等后端面有6×M12深20螺纹孔,6×M10螺纹孔等等详情见下图图2.3前后端面2.2工艺规程设计2.2.1工艺规程粗略设计毛坯硬度大约185HB235HB,机动时间大约162.5分钟钳工时间大约3分钟,总工时大约163.5分钟工序5,粗半精铣顶面,底面台阶。使用卧式双面数控组合铣KU914391,大约每件工件需要11.4分钟工序10,精铣顶面,钻、镗2×16H8定位销孔等。使用立式加工中心XH7156,大约每件工件需要16分钟工序15,粗、半精铣两侧面。使用卧式双面数控铣床KU914392,每件工件大约需要13.7分钟工序20,粗、半精铣小端面。使用卧式双面铣床KU914393,每件工件大约需要11.4分钟工序25,精铣四面、粗精镗四面轴承孔系、钻铰4×15排档孔、钻铰各轴销孔等。使用卧式加工中心NH8000DCG11/MDH80NH8000DCG19,每件工件大约需要80分钟工序30,锪小端隔板R35,攻各面螺纹孔,钻攻底面孔。使用摇臂钻Z3040,每件工件大约需要30分钟工序35.清理吹净工序40J,检验2.2.2每道工序详细设计5序:粗、半精铣顶面、底面台阶面,走刀2次,机动时间7分钟,保证尺寸310±0.2,247,兼顾尺寸164.5基准面为右侧面,110孔及前端面72孔10序:工步号1,精铣顶面,保证尺寸309±0.2、246兼顾尺寸163.5,走刀1次,机动时间4分钟。工步号2,钻铰2×16H8孔,深20,走刀2次,机动时间0.4分钟。工步号3,钻2×10销孔底孔2×9.7,深20,走刀2次,机动时间0.2分钟。工步号4,铰2×10,深15,走刀2次,机动时间0.4分钟。工步号5,钻10×M10螺纹底孔10×8.5孔深24,走刀16次,机动时间1.6分钟,钻6×M10螺纹底孔6×8.5孔,深22,走刀6次,机动时间0.6分钟。工步号6,钻4×8.2,深30±0.2,走刀4次,机动时间0.6分钟。基准面为右侧面、底面及前端面。15序:粗、半精铣两侧面,走刀2次,机动时间9分钟,保证尺寸274±0.2,190,95,兼顾尺寸93。基准面为2×16定位销孔。要求刀具直径大于工件侧面要求直径,本序刀具直径为450。使用两个75°直径450的机加面铣刀,左一个右一个,对工件两侧面进行加工。20序:粗半精铣小端面,保证尺寸21±0.15,走刀2次,机动时间7分钟。基准面为顶面及2×16定位销孔10。25序:工步号1,精铣左侧面,保证尺寸136±0.1,工作台回转至90°,走刀1次,机动时间3分钟。工步号2,精铣前端面,保证尺寸20±0.1,工作台回转至180°,走刀1次,机动时间2分钟。工步号3,精铣右侧面,保证尺寸272±0.2,工作台回转至270°,走刀1次,机动时间3分钟。工步号4,粗、精铣后端面,保证尺寸692±0.25及23,走刀3次,机动时间6.5分钟。工步号5,粗镗后端面72孔至71.2,深11.8,工作台回转至90°。走刀1次,机动时间0.58分钟。粗镗前端面72孔至71.2。走刀1次,机动时间0.48分钟。工步号6,精镗前端面72。走刀1次,机动时间0.58分钟。基准面顶面、2×16定位销孔。回转工作台至270°。精镗后端面72,深12,工作台回转至90°。走刀1次,机动时间0.43分钟。工步号7,粗镗前端面75孔至74.2。走刀数1,机动时间0.75分钟。工步号8,精镗前端面75,走刀数1,机动时间0.58分钟。工步号9,粗镗前端隔板面61.2,深248.8,回转工作台至270°,走刀数1,机动时间0.45分钟。粗镗后端面72/ 62孔系至61.2,深117.8,走刀数1,机动时间0.6.粗镗后端面62/ 62孔系61.2,深123.8,走刀数2,机动时间1分钟。工步号10,精镗后端面72/ 62孔至62,深118,走刀数1,机动时间0.42分钟。精镗后端面62/ 62孔至62,深124,走刀数2,机动时间0.8分钟。回转工作台至90°,机动时间0.15分钟。工步号11,精镗前端隔断面62,深249,走刀数1,机动时间0.67分钟。工步号12,粗镗前端隔板面轴承孔80,孔至79.2,走刀数1,机动时间0.75分钟。工步号13,精镗前隔板面轴承孔80,工作台回转至0°。粗镗左侧面109.2,工作台回转至180°。粗镗右侧面109.2。走刀数工步号14,精镗右侧面110,工作台回转至0°。精镗左侧面110。工步号15,粗镗左侧面119.2,工作台回转至180°。粗镗右侧面119.2工步号16,精镗右侧面120,工作台回转至0°,走刀1次,机动时间1.33分钟。精镗左侧面120,走刀1次,机动时间1.33分钟。工步号17,左侧面110、120孔口倒角30°,深3,工作台回转至180°走刀2次,机动时间0.5分钟。右侧面110、120孔口倒角30°,深3,工作台回转至270°走刀2次,机动时间0.5分钟。工步号18,后端面62、72孔口倒角C1,工作台回转至90°走刀2次,机动时间0.4分钟。前端面72,75孔口倒角C1,走刀2次,机动时间0.4分钟。工步号19,钻前端面7×8.5孔,通。工作台回转至180°。走刀7次,机动时间0.26分钟。工步号20,钻右侧面4×8.5孔,深24。钻右侧面3×8.5孔,孔深23。机动时间0.77。工作台回转至270°。工步号21,钻左侧面4×6.8孔,深20,工作台回转至180°,机动时间0.45分钟,走刀数1。工步号22,钻右侧面4×6.8孔,深24,2×6.8孔,深18,工作台回转至90°。机动时间0.7分钟,走刀数2。工步号23,钻前端面7×12孔,孔深29,机动时间0.9分钟,工作台回转至270°。钻后端面6×°10.2孔,深27,10.2通孔,工作台回转至0°,机动时间0.82分钟。工步号24,钻左侧面8×10.2孔,深23,2×10.2孔,深25,工作台回转至180°,机动时间1.1分钟,走刀数2。钻右侧面8×10.2孔,深23,工作台回转至90°。机动时间0.9,走刀数1。工步号25,钻前端面2×10销孔底孔2×9.7,深20,机动时间0.23分钟。铰2×10,深16,机动时间0.6分钟,走刀数2。工步号26,钻前端面27.5孔,机动时间0.25分钟。精镗前端面28H7,机动时间0.3分钟。锪26孔,保证尺寸94。机动时间0.15分钟。工步号27,钻前端面28H7/ 18H7孔系至17.7,机动时间0.17分钟。铰17.7孔至18H7,机动时间0.36。工步号28,钻前端面4×15,排挡孔第一层引导孔,工作台回转至180°。机动时间1.18分钟。工步号29,钻右侧面15,第一层引导孔,工作台回转至0°。机动时间0.32分钟。钻左侧面2×15,工作台回转至90°,机动时间0.54分钟。钻前端面4×15,排挡孔第二排孔,工作台回转至270°,机动时间2.0分钟。钻后端面15,第二层孔,机动时间0.75分钟。工步号30,铣后端面20H11,深5,工作台回转至0°,机动时间0.23分钟。铣左侧面20H11,深4,工作台回转至180°,机动时间0.23分钟。工步号31,钻右侧面19.5,通孔,机动时间0.25分钟。精镗右侧面20H9,机动时间0.8分钟。右侧面15H9孔内侧反倒角,工作台回转至0°,机动时间0.2分钟。工步号32,左侧面2×15H9空内侧反倒角,工作台回转至90°,机动时间0.3分钟。钻前端面过油孔15.5,工作台回转至0°,机动时间0.37分钟。工步号33,钻左侧面2×28D10底孔2×27.5,通孔,工作台回转至180°,机动时间0.9分钟。钻右侧面2×28D10底孔2×27.5,通孔,机动时间0.8分钟。工步号34,钻右侧面2×28D10,通孔,工作台回转至0°,机动时间0.9分钟。钻左侧面2×28D10,通孔,机动时间0.8分钟。30序:锪R35,保证尺寸92。攻底端凸台2×M10-6H螺纹,深20。攻左侧面8×M12-6H螺纹,攻深16。攻左侧面2×M12-6H螺纹,攻深17。攻左侧面4×M10-6H螺纹,深18,攻M10-6H螺纹,攻深16,攻4×M8-6H螺纹,深14。顶面16×M16螺纹,深17。右侧面8×M126H螺纹,深18,M10-6H螺纹,攻深13。前端面7×M10-6H螺纹,通,7×M14-6H螺纹,深23。后端面6×M12-6H螺纹,深20,M12-6H螺纹,通,6×M10-6H螺纹,深14。钻底面2×8.5孔,深27,攻2×M10-6H螺纹,深20,钻底面18.5通孔,攻底面M20×1.5-H螺纹。35序:去毛刺,去尖角,吹净。40J:检验2.2.3结果要求所有螺纹孔锪120°至螺纹大径。加工表面不允许在壳体边缘及孔周围10范围内有气孔存在,其余部分允许有单个气孔,总数不多于三个,直径不大于3,深度不大于1.5,相邻气孔间距不小于30。需检验尺寸,孔径75+0.030,80,72,62,110,120,前端面28H7,前端面18H7,前端面、顶面10H7,后端面、左侧面15H9,顶面16,前端面M14,后端面左/右侧面M12,顶面左/右侧面M10,左/右侧面M8,顶面M20×1.5,692±0.25,249±0.15,118,124,12+0.050,前端面272±0.2、80.5±0.043、76、106、95、140、152、130后端面49、89±0.043、80、84、140,左侧面154±0.2、136+0.160、121.5+0.160、102±0.1、105±0.1、168±0.5、225±0.5,右侧面163.5、115.5+0.160,顶面136±0.1、44、20、632、241±0.093。2.2.4操作规程所有操作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必须落实到每位操作者,所有操作者必须学习完安全技术培训并且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工作前,必须穿戴好安全防护服、鞋等才能进入工作场地进行作业,扎好袖口,不孕系戴围巾以及口罩,女性员工应把长发围在帽子内,不允许帽子外有漏出的长头发。对应各部位螺栓、形成限位、信号、安全防护装置及机械传动部分、各润滑点进行检查,确定可靠后方可启动机床。工作中,工件、夹具、刀具、工具必须装夹牢固,不能出现松动就直接加工这种情况。机床导轨面上和工作台禁止放工具和其他物品,工具用完后应归还原位。不准手清除铁屑,应使用专门工具进行清扫。机床开动前要观察周围动态,机床开动后,要站在安全位置上,并盖上安全防护罩,以避免机床运动部位和铁屑飞溅。各类机床运转中不准调节变速机构或行程,不准用手触摸传动部分、运动中的工件、刀具等。不要在机床运转时测量工件尺寸。如果机床发生异响,立即拍下急停,不能强行运转机床,不能为了提高效率而增加机床倍率使机床超负荷运转。3 15序夹具设计3.1夹具解构简述3.1.1夹具设计思路本工位夹具采用一面俩销定位,一面俩销就是以一个面为定位基准,在这个基准面上有两个定位销。一面两销定位是万千定位,非常适用于这种壳体加工。夹具的设计先考虑定位元件的选择,然后考虑夹紧装置和夹紧力等,最重要的是要决定工件将如何安装在夹具上。定位元件确定,定位元件是保证工件位置的重要零件,工件加工时如果没有通过定位元件定位到正确的位置,那公家加工后一定尺寸会出现偏差甚至出现废品。夹紧装置的设计,夹紧装置是在工件定位后将工件固定,防止因意外造成或是工件加工刀具的摩擦力使工件脱离定位时的位置,同时夹紧装置也不能夹紧力过大造成工件发生变形或者夹紧力太小造成工件脱离。最后设计好的夹具应满足工艺规程上确定的尺寸,保证加工精度要求,也要保证产量,工件装上夹具不要过于复杂,应简便话减少人工劳动时间提高效率才能保证产量11。满足这些才是一个设计好的合格的机械加工夹具。3.1.2夹具设计3.1.1夹具设计思路本工位夹具采用一面俩销定位,一面俩销就是以一个面为定位基准,在这个基准面上有两个定位销。一面两销定位是万千定位,非常适用于这种壳体加工。夹具的设计先考虑定位元件的选择,然后考虑夹紧装置和夹紧力等,最重要的是要决定工件将如何安装在夹具上。定位元件确定,定位元件是保证工件位置的重要零件,工件加工时如果没有通过定位元件定位到正确的位置,那公家加工后一定尺寸会出现偏差甚至出现废品。夹紧装置的设计,夹紧装置是在工件定位后将工件固定,防止因意外造成或是工件加工刀具的摩擦力使工件脱离定位时的位置,同时夹紧装置也不能夹紧力过大造成工件发生变形或者夹紧力太小造成工件脱离12。夹紧装置应该让操作者操作简便,省去很多人为操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夹紧力大小适当,不要因为操作者夹紧时用力过大使工件变形导致加工变形。最后设计好的夹具应满足工艺规程上确定的尺寸,保证加工精度要求,也要保证产量,工件装上夹具不要过于复杂,应简便话减少人工劳动时间提高效率才能保证产量。满足这些才是一个设计好的合格的机械加工夹具。3.1.2定位销的选择工件在加工中收到切削力的影响会碰撞到定位销,在装卸工件时也必定会碰撞到工件,所以定位销的刚度和强度必须要有要求,不能太脆。在装工件的时候很多时候不能两个定位孔同时插入定位销,一边先插入另一边还在空中,如果定位销过高的话,会使另一边定位销不能插入定位孔,所以对定位销的高度要有要求。已知孔的尺寸为16使用间隙配合,查定位销公差表可知,基本尺寸16,配合H8/e7,最大间隙0.077,最小间隙0.032。定位孔的尺寸为。用孔的上偏差减去最小间隙0.027-0.032=-0.005再用孔的下偏差减去最大间隙0-0.077=-0.077可知定位销的尺寸为。定位销高度计算,L是工件的两个定位孔距离;l是工件定位孔到两端面的距离;D是工件定位孔的最小直径;min是工件定位孔与定位销的间的最小间隙;H是定位销的最大允许高度。图3.1 尺寸示意图以第一个销定位:,由图3.1可知D为16,min为0.032,l为24,带入上公式H=2.02。第一个定位销高度为2.02以第二个销定位:由图3.1可知D为16,min为0.032,l为24,L为632,带入公式H=6.6。第二个定位销高度为6.6。3.1.3铣刀大小设计15序需要使用铣刀铣箱体的两侧面,所以铣刀要大于箱体的被加工面,由图3.2可知被加工面最大尺寸为310,所以选刀具直径为450。75°机加面铣刀两个。图3.2 箱体示意图3.2夹具功能介绍由于SK箱体大小要小于SG箱体,所以夹具在装夹两种工件时,装夹方法不相同。因为SK的箱体比较小所以夹紧装置比较长如下图3.3,定位夹要求把工件夹紧,而且夹住工件的位置不能太靠前或靠后,而且夹板需要用一个滚轮来控制定位夹的移动用来缓冲,防止工作中夹板收到的力而使夹板松动。定位销的位置也随工件不同而移动,因为SK箱体较小,所以第一定位销的位置比较靠前,如下图3.3所示。图3.3 SK前侧夹紧装置SG箱体较大所以上方夹紧装置较短。如下图3.4,因为SG箱体较大,所以定位销的位置比较靠后。剩余比较SK箱体夹具不变。图3.4 SG前侧夹紧装置工件在加工时工件夹具向后移动,刀具沿着两侧面加工,运动时工件会受到摩擦力,摩擦力方向和工件运动方向相反,如果夹具未夹紧,或者夹具磨损,会导致工件运动,脱离定位基准或者工件脱离夹具,这时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在工件后增加两个支撑块,给工件一个与摩擦力相反的支持力,工件防止工件出现脱离定位基准或者脱离夹具。SK夹具较小,所以支撑块较大如下图3.5所示.图3.5 SK箱体支撑块SG的箱体较大,所以支撑块相比SK较小,如下图3.6所示图3.6 SG箱体支撑块两箱体对比,如下图,分别对应两种SG箱体和一种SK箱体的装夹示意图。图3.7两夹具对比图3.3实际操作刀具从工件左端沿着工件加工面运动,刀具沿箭头运动如下图3.8所示图3.8 加工示意图4 结论机械制造工艺是机械行业必不可少的,是支持机械制造的基石,如果没有机械制造工艺也就没有制造。相比于机械制造工艺,夹具是渺小的,但是夹具的作用相比于其他更为明显,一套优质的夹具可以提高机械生产效率,机械生产质量等等。在撰写本文的时候查阅了很多资料,虽然学习的就是机械制造设计,学了很多的理论书本知识,其实我还是对这个行业所知甚少,经过这几个月的不断查阅资料,询问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感到机械制造这个行业的高深,对这个行业越来越着迷,想深入这个行业,这个行业的用处之大无所比拟。经过这几个月的毕业设计,我巩固了我大学四年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也经过在一拖五个月的顶岗实习,用实践验证了这些理论知识,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融合成自己的经验知识,这些在以后的工作中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这次毕业SK和SG传动箱壳体工艺规程的设计和夹具的设计,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拖拉机的知识,也亲眼见到了自己设计的成果是如何工作,一道道工序是如何传递下去,感触非常深,机械制造这一行业的辛苦和我自己的不足,只有大学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只有亲自去实践去体验一下,才能明白你学的知识到底有什么不足。在一拖进行定岗实习,让我们亲自到生产车间干活,我是第一次来到工厂车间干活,刚来的时候有些兴奋,随后就被干活的疲惫压倒,明白了生活的不易,这是我们从学生到步入社会的转折点,提前步入社会是有好处的,工厂里师傅们的照料,领导们的关心,领导们担心的不是生产的质量和产量,最担心的还是我们的身体,这也让我感到工厂里的温暖,工人师傅们也关照着我们,细心耐心的教我们干活,教我们一些知识,也教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以他们步入社会这么多年的经验为还在为未来迷茫的我们指引方向,我听后受益匪浅,渐渐明白了为将来着想现在应该做什么。总之,我不后悔来一拖定岗实习这五个月,学到了很多,明白了人情世故,从一个刚步入社会的学生,发展到了一个已经明白人情世故的人。谢谢一拖和学校给我们这次机会。5 致谢经过这几个月的努力,我的毕业设计终于做完,期间有困难和疑惑,我要感谢期间帮助我的人。感谢指导我设计的章学慧导师和董光耀导师,这两位是我的毕业设计主导师,指导和教导我整个毕业设计的学习和完成,是我最要感谢的人。感谢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给我的题目和给我提供实习的环境。感谢我实习岗位给予我帮助关照我的工人师傅。感谢我的同学朋友帮助我查资料,给我讲解我不懂的内容。感谢黄河科技学院的领导和老师,教导我帮助我成功渡过了大学四年。最后感谢下网络上的那些学者和论文的作者,你们的研究发表的论文对我的设计很有帮助,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真诚的谢谢那些给予我帮助的人,没有你们的帮助我是无法完成我的毕业设计的,谢谢你们。6 参考文献1 戴志杰,高彩连,张继雄.特殊孔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J.戴志杰,高彩连,张继雄.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6(06).2 周鉴明.连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专用夹具设计J现代盐化工.2016(06).3 王东辉.连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专用夹具设计J.王东辉.科技展望.2014(23)4 霍春燕.机械加工技术中数控加工的应用J.霍春燕.时代农机.2017(07).5 GUO.Yangchun.Precision.Shaft.Fixture.For.Plane.GrinderJ.Manufacturing.Technology&Machine Tool,2010.6 石国旗,孙超.擎机械加工工艺的相关改进分析J. 民营科技,2016(11).7 袁礼彬.一种“一面两孔”定位销设计方法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2(02).8 Rajput R K. Element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2.9 茅志玉.“一面两销”定位时的定位尺寸设计J.机床与液压, 2011(12).10 武利锋.探究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误差及原因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06).11 刘玉中.设计杠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钻12孔的专用夹具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6).12 钱文捷,鲁伦文.连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定J.湖南农机,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