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1“胸痛中心”的建立与发展399.docx
-
资源ID:68811773
资源大小:656.71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1“胸痛中心”的建立与发展399.docx
“胸痛中心心”建设中中国专家共共识1“胸痛痛中心”的的建立与发发展 “急性胸胸痛”是急急诊科常见见的就诊症症状,涉及及到多个器器官系统,与与之相关的的致命性疾疾病包括:急性冠状状动脉综合合征(ACCS)、肺肺栓塞、主主动脉夹层层、张力性性气胸等,快快速、准确确鉴别诊断断是急诊处处理的难点点和重点。由由于ACSS发病率高高、致死致致残率高,早早期识别和和早期治疗疗可明显降降低死亡率率、改善远远期预后,成成为急性胸胸痛患者需需要鉴别诊诊断的主要要疾病。目前临临床急性胸胸痛和ACCS的诊断断治疗中存存在如下问问题:(11)急性胸胸痛的鉴别别诊断缺乏乏规范流程程。“胸痛痛”涉及多多个器官疾疾病,除AACS外,临临床相对少少见的疾病病如肺栓塞塞等易被漏漏诊,或诊诊断不及时时,导致致致命性后果果。临床医医生对胸痛痛的鉴别诊诊断常感觉觉无从下手手。(2)AACS治疗疗过度和治治疗不足现现象并存,医医疗资源应应用不合理理。由于AACS症状状具有多样样性,很多多医生为了了减少误诊诊和漏诊,选选择将胸痛痛患者收入入院观察。临临床实际情情况是,收收入院的胸胸痛患者中中,只有110-15被被诊断为急急性心肌梗梗死1,22,约770的患患者最终除除外ACSS或未发现现任何疾病病。尽管如如此,仍有有5的AACS患者者因症状不不典型而从从急诊出院院,其中116的患患者因不适适当出院导导致失去救救治机会而而死亡33-6。(33)各种原原因导致AACS治疗疗延误,急急性心肌梗梗死(STTEMI)再再灌注治疗疗时间远未未达到ACCC/AHHA指南推推荐的标准准。早期再再灌注治疗疗是急性心心肌梗死救救治成功的的关键,11小时内成成功再灌注注患者,死死亡率只有有1.6,甚至可可以阻止心心肌梗死的的发生,而而6小时内内接受再灌灌注治疗患患者死亡率率增加到667。很多患患者对STTEMI症症状认识不不足,或因因症状不典典型,延误误了就诊时时间;已经经就诊患者者因症状不不典型没有有得到早期期诊断和治治疗;明确确诊断的心心肌梗死患患者因救治治流程不通通畅,导致致再灌注时时间延误。(44)心脏监监护病房的的建立和早早期再灌注注治疗极大大改善了急急性心肌梗梗死患者的的生存率,但但治疗已处处于心肌缺缺血的终末末环节,很很多心肌梗梗死患者最最终仍发生生心力衰竭竭、心源性性休克和恶恶性心律失失常。 “胸痛痛中心”是是为降低急急性心肌梗梗死的发病病率和死亡亡率提出的的概念,通通过多学科科(包括急急救医疗系系统(EMMS)、急急诊科、心心内科、影影像学科)合合作,提供供快速而准准确的诊断断、危险评评估和恰当当的治疗手手段,对胸胸痛患者进进行有效的的分类治疗疗,从而提提高早期诊诊断和治疗疗ACS的的能力,降降低心肌梗梗死发生的的可能性或或者避免心心肌梗死发发生,并准准确筛查出出心肌缺血血低危患者者,达到减减少误诊和和漏诊及过过度治疗,以以及改善患患者临床预预后的目的的。全球第第一家“胸胸痛中心”于于19811年在美国国巴尔地摩摩St.AANGLEE医院建立立,至今美美国“胸痛痛中心”已已经发展到到50000余家,并并纳入医保保支付范围围,成立了了“胸痛协协会”相关关学术组织织。目前全全球多个国国家,如英英国、法国国、加拿大大、澳大利利亚、德国国等国家在在医院内设设立有“胸胸痛中心”。各各国研究均均显示,胸胸痛中心的的建立显著著降低胸痛痛确诊时间间,降低SSTEMII再灌注治治疗时间,缩缩短住院时时间,及再再次就诊次次数和再住住院次数,减减少不必要要检查费用用,改善了了患者健康康相关生活活质量和就就诊满意度度8,99。与传传统住院相相比,胸痛痛中心采用用快速、标标准化的诊诊断方案可可以对胸痛痛患者提供供更快和更更准确的评评估,医疗疗费用只有有传统住院院1到3天天方法的220和550110,111。 22我国建建立“胸痛痛中心”及及规范“急急性胸痛”救救治流程的的必要性 ACCS的发病病率和死亡亡率在我国国逐年增加加,且呈年年轻化趋势势,成为我我国居民致致死、致残残和导致劳劳动力丧失失的重要原原因。中国国急性冠脉脉综合征临临床路径研研究(Clliniccal PPathwway ffor AAcutee Corronarry Syyndroomes in CChinaa,CPAACS)显显示,我国国ACS治治疗存在明明显不足。一一是患者求求治延迟明明显,从症症状出现到到入院诊治治在二级医医院为5小小时,三级级医院长达达8小时;二是诊断断流程不规规范,200的患者者出院诊断断可能存在在错误;三三是治疗欠欠规范,只只有1/33的急性SST段抬高高心肌梗死死患者接受受了再灌注注治疗,接接近60的低危患患者接受了了介入性的的检查和治治疗,而22/3的高高危患者没没有接受介介入检查;四是临床床预后差。AACS患者者院内事件件,特别是是心力衰竭竭的发生率率,高于国国际发表的的注册研究究数据,二二级医院尤尤为明显,心心力衰竭的的发生率达达到18。另另一项北京京市关于SSTEMII急诊救治治现状的多多中心注册册研究,结结果显示我我国STEEMI治疗疗存在明显显不足。北北京地区急急性心肌梗梗死患者接接受再灌注注治疗比例例为80.9。其其中15.4接受受了溶栓治治疗,655.5接接受了急诊诊介入治疗疗。平均开开始溶栓时时间(Dooor-tto-neeedlee,D2NN)为833分钟,入入门-球囊囊时间(DDoor-to-bbalooon,D22B)为1132分钟钟。只有77接受溶溶栓患者DD2N时间间<30分分钟,只有有22的的患者D22B时间<<90分钟钟 122。 20009年在北北京进行的的一项急诊诊胸痛注册册研究,连连续入选北北京市177所二、三三级医院急急诊患者55666例例,结果显显示,胸痛痛患者占急急诊就诊患患者的4,所有胸胸痛患者中中,ACSS患者占227.4,主动脉脉夹层占00.1,肺肺栓塞占00.2,非非心源性胸胸痛占633.5。急急诊胸痛收收住院比例例12.33,未收收住院的胸胸痛患者在在本次就诊诊的30天天后随访的的无事件率率为75,其余225包括括了院外死死亡、再次次入院和失失访等可能能为漏诊误误诊的情况况。该调查查提示,AACS在我我国急诊致致命性胸痛痛疾病中占占绝对多数数,在急诊诊就诊的胸胸痛患者中中,可能漏漏诊、误诊诊包括ACCS在内的的胸痛疾病病比例非常常高。 上述的的研究数据据提示,我我国急性胸胸痛和ACCS的治疗疗流程中存存在着诸多多问题,治治疗规范亟亟待改善。“胸胸痛中心”的的概念正是是为改善治治疗流程中中的不足、优优化治疗流流程而设计计,在我国国推广胸痛痛中心概念念非常必要要。 我国国临床医生生对“胸痛痛中心”的的概念缺乏乏了解,胸胸痛诊治流流程缺乏规规范。为了了推动我国国胸痛中心心的建设以以及胸痛救救治流程的的规范化,提提高我国胸胸痛诊断、鉴鉴别诊断与与治疗水平平,提高AACS救治治效率,改改善预后,节节约医疗资资源。由中中华医学会会心血管病病学分会联联合中华医医学会放射射学分会,邀邀请急救医医疗系统、急急诊科、心心内科、影影像医学科科专家共同同讨论,根根据国外“胸胸痛中心”制制定的急诊诊胸痛救治治流程,结结合我国实实际,制订订我国胸痛痛中心建设设和急性胸胸痛救治流流程,并达达成共识。本本共识针对对的人群是是急性非创创伤性胸痛痛患者,目目的是及时时诊断和治治疗急性冠冠脉综合征征、主动脉脉夹层、肺肺栓塞等疾疾病,并筛筛查出低危危人群。不不包括慢性性稳定性心心绞痛和AACS的预预防。 33急性胸胸痛救治规规范流程33.1第第一步:评评估和诊断断(见流程程图1)对急诊诊因急性胸胸痛到就诊诊患者,首首先立即评评估病情,识识别引起胸胸痛的致命命性疾病。3.1.1如果患者存在危及生命的症状和体征(包括:突发晕厥或呼吸困难,血压<90/60mmHg,心率>100次/分,双肺罗音),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吸氧,稳定生命体征;3.1.25分钟内完成第一份心电图及体格检查(主要注意颈静脉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是否一致、双肺有无罗音、双上肢血压是否一致、心音是否可听到、心脏瓣膜有无杂音、腹部有无压痛和肌紧张);3.1.3完善血气分析、心肌生化标志物、肾功、血常规、床旁胸片和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3.1.4了解病史(包括此次胸痛发作的时间,既往胸痛病史,既往心脏病史,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既往药物治疗史);3.2第二步:经上述检查,未发现明确病因者,进入ACS筛查流程。(见流程图)3.2.1明确诊断心肌梗死(见流程图3,4)a.STEMI的诊断和治疗:目标是尽可能降低再灌注治疗时间,挽救生命,改善预后。根据美国2007年STEMI指南和2009年STEMI指南更新版,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推荐我国改善D2B时间的院前和院中STEMI急救具体流程请见图3,图4。临床研究明确显示对STEMI而言,再灌注越快,预后越好。ACC/AHA推荐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是发病后30分钟内,D2B时间窗是发病后90分钟内。上述目标并不是再灌注的理想时间,而是可接受的再灌注最长时间。无论采用溶栓治疗还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两种治疗方法均受到医疗设备和患者因素的影响。研究提示PCI优于药物再灌注。ACC/AHA STEMI指南所采纳的22项随机临床试验显示,与溶栓治疗相比,接受PCI治疗的STEMI患者近期死亡率低,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复发率低,出血性中风发生率低。这种差异在高危人群中如心源性休克,严重心衰或者电不稳定者中更明显。目前对于STEMI的早期再灌注治疗建议:发病3小时内就诊,溶栓和急诊PCI都是可选择方案,如发病3小时后就诊,推荐首选急诊PCI治疗。目前有很多研究在做STEMI救治流程改进,包括院前完成心电图检查、院前联系好接收医院、院前与急诊室沟通确定治疗方案、急诊室启动心导管室等,应经证实可以显著降低再灌注时间。具体建议请见流程图3、4。 影响再灌注时间的因素包括院前就医延迟和院内延迟。北京市关于STEMI急诊救治现状的多中心注册研究提示,我国STEMI治疗中,MI病史、无晕厥发作、症状间断、症状能够耐受、未将症状归于心脏病是患者院前就医延迟的独立预测因素13。急诊心电图时间、导管室人员到位时间、介入治疗知情同意时间是医院内影响再灌注时间的主要因素14。 国外研究显示,通过EMS院前完成心电图检查,可以显著缩短溶栓时间(19分钟vs29分钟,p=0.003)和缩短D2B时间(61分钟vs75分钟,p<0.0001) 15。我国研究发现,使用EMS与未使用EMS比较,D2N时间平均为85和93分钟,D2B时间平均为143和160分钟。早期再灌注率分别为64.6和78.2,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16。但我国居民EMS使用不足,只有39.5的患者在胸痛发作时使用EMS。未应用EMS的原因有:年龄<65岁,文化程度低,梗死前心绞痛,将胸痛归于非心源性,认为EMS慢。我国应加强EMS使用的宣传,教育公众有胸痛呼叫EMS,同时建议EMS改善工作流程,缩短EMS到达现场时间,提高救治能力。 b.UA/NSTEMI的诊断和治疗:其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ACS,准确危险分层,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根据不同危险分层给与不同的治疗方案,根据2007年美国UA/NSTEMI指南17,推荐我国针对NSTEMI患者诊治具体流程请见流程图2。 3.2.2初步诊断不能确诊ACS,但可能为ACS,见流程图2 a.对就诊时心电图和肌钙蛋白正常患者,须重复观察6小时后心电图或肌钙蛋白变化。如果患者持续胸痛, 或需要应用硝酸甘油缓解,提示高危,建议早期、连续复查心电图和肌钙蛋白。 b.如果患者复查心电图ST-T动态变化或肌钙蛋白升高或血流动力学异常提示UA或NSTEMI。请按照上述UA/NSTEMI流程处理。 c.如果患者就诊后间隔6小时或胸痛后6∼12小时心电图无ST-T改变或肌钙蛋白没有升高,提示患者近期发生非致死心肌梗死或死亡风险为低危或中危。危险分层清使用TIMI评分或GRACE评分(见附表4)。对这类患者处理流程请见流程图2。 a) 对于低危患者,如没有其他引起胸痛的明确病因,可出院后72小时内行负荷试验或冠状动脉CT(冠脉CTA)检查并门诊就诊。 b) 对中危患者建议请心内科医生会诊,出院前行心脏负荷试验或冠脉CTA检查。 4对心脏无创检查的应用建议 心脏无创检查包括无创心脏负荷试验、冠脉动脉CT(CTA)和心脏磁共振成像。 4.1对于无创心脏负荷试验的建议包括运动心电图、负荷核素心肌显像、负荷超声心动图。 4.1.1心脏负荷试验的目的识别有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或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根据危险分层预测临床预后。 4.1.2运动试验阳性处理策略运动负荷试验阳性且高危或中危的患者,收入院进一步治疗;低危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运动试验阴性患者可以出院门诊随诊(运动试验阳性的危险分层见附件表3)。 4.1.3不同心脏负荷试验的选择目前没有明确的结论比较不同的无创负荷试验,预后信息大多数来自稳定性心绞痛和慢性CAD人群,不同试验特异性和敏感度比较见附件表6。因此,试验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患者的个性特征、医生的判断和检查手段的可及性。对不能耐受运动的患者以及静息心电图有ST-T改变的患者,建议首选药物负荷超声心动图或药物负荷核素心肌显像。推荐当日完成检查,但夜间就诊患者次日白天完成检查是可以接受的选择。4.2对于冠状动脉CTA的建议 4.2.1建议胸痛筛查尽可能应用“放射剂量低、造影剂用量小、受心率影响小”的多排螺旋CT, 以减少放射损伤和造影剂损伤。 4.2.2推荐冠脉CTA检查人群:没有明确冠心病史,肾功能正常,发生ACS中低危人群,考虑非ACS诊断(如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心肌肌钙蛋白阴性,运动负荷试验阳性且低危或运动试验阴性,CABG患者。 4.2.3不建议如下人群使用CTA筛查ACS:肾功能不全,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而不能使用受体阻滞剂,造影剂过敏,甲状腺功能亢进。 自从64排冠状动脉CTA应用于临床以来,由于CTA较高的CAD阴性诊断价值,敏感性90,特异性88,而被越来越多的用于临床18,尤其用于发生冠心病风险较低或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较低的中低危人群,这部分人群需要进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能性较小。有研究显示,有选择的应用CTA作为筛查ACS工具,其价效比优于无创心脏负荷试验19,20。但是,其有效放射剂量和癌症风险不容忽视。放射剂量和癌症发生风险之间呈线性关系 21,从低于1mSv到100mSv之间没有一个剂量阈值。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声明,CT的放射剂量在10mSv即与致命性癌症风险增加相关22。年轻患者和女性患者发生癌症风险更高。根据使用技术不同,一次CTA的放射剂量在10mSv到20Sv之间不等25,26,双源CTA和256排或以上CTA虽然提高了图像质量,但是放射剂量并没有降低23,有文献报道256排CTA的放射剂量高达33mSv 24。而一次冠状动脉造影的放射剂量为5∼7mSv左右27,28。 随着新技术的研发,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的CTA已经证实可以明显降低放射剂量(5msv,且不影响图像质量)32,33,34 。由于临床上致命性胸痛的主要病因包括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和冠心病,所以对于ACS中低危患者一次CTA检查完成三种疾病的筛查很有必要,此即胸痛三联成像(TRIPLE-RULE-OUT CT,TRO CT)。目前临床上应用的64排CT进行胸痛三联成像存在如下问题:扫描速度偏慢导致造影剂用量过高,一次全胸部血管扫描造影剂用量增加到100ml以上。扫描时间延长导致患者接受的射线剂量增大,一般在20∼30mSv以上。需要患者屏气时间过长,受心率影响大,不具备解决心律不齐的能力,图像伪影较明显。所以不适合进行胸部三联成像。随着新的CT影像技术的开发,机架旋转速度及探测器螺旋扫描覆盖宽度的大幅度提升,新研发出的CTA整体扫描速度较64排CTA有了很大提高,一次胸部大血管扫描仅需要4∼5秒,造影剂用量可以控制在50ml以内,射线剂量降低到5∼10 mSv,同时可耐受较高心率,保证图像质量,已经成为急诊胸痛三联筛查的有用工具。研究显示,应用TRO CT作为筛查工具,可使75的ACS低中危患者避免进一步检查,11的胸痛患者明确诊断为非冠状动脉病变35。30天随访显示,CTA成像表现为无或轻度冠状动脉病变的阴性预测值为99.4。在急诊胸痛筛查中显示出优势。有两项研究认为急诊室胸痛患者使用目前临床应用的回顾性心电图门控64排CTA作为筛查工具30,31,阴性诊断值高,但阳性预测值较低,冠状动脉CT发现异常的患者通常需要再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有可能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和导致过度治疗的风险。考虑到CTA的诊断价值和风险,建议临床应用CTA对冠状动脉进行评价应依据适应证。5“胸痛中心”的教育功能就医延迟是缺血性心脏病成为致命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将症状正确解释为心脏病发作是早就医的重要因素。北京市关于STEMI急诊救治现状的多中心注册研究显示,北京市STEMI患者就医延迟明显,50发病后1小时才决定就医,只有18.8的患者发病后1小时内到院,44.6的患者发病后2小时到院,20.3的患者延迟就医超过6小时。仅58.2的STEMI患者能够将症状正确解释为心脏病发作。MI病史、无晕厥发作、症状间断、症状能够耐受、未将症状归于心脏病是患者就医延迟的独立预测因素13。北京市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现状研究显示,接受CPR培训和未接受CPR培训的居民,其家人发生心脏骤停后CPR救治成功率分别为22和7,差异非常显著,提示社区教育是降低心肌梗死死亡率和发病率的一个关键因素。“胸痛中心”的建立促进了社区医生和居民对STEMI症状的重视。美国“胸痛中心”成功的经验是将“胸痛中心”概念和全民胸痛知识教育项目(early heartattack care program, EHAC awareness program)结合起来,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STEMI症状的普及和心肺复苏培训, 使社区居民意识到如果在胸痛症状刚出现的时候得到及时处理,心肌梗死不一定致命,甚至可以避免。通过教育居民,使其早就诊,同时使用规范的胸痛诊治流程,最终达到快速有效识别和治疗心肌梗死,避免误诊、漏诊其他致命性胸痛疾病以及避免过度检查和治疗的目的。6胸痛中心的概念及组织构架 胸痛中心的目标是评估患者,分类治疗,提供早期快速治疗,优化资源的利用。“胸痛中心”的最佳方案是建立一个多学科人员共同组成的单元,也可以仅是多学科功能上的整合,在急诊室内提供一个能够观察患者的区域。无论采取哪种方案,胸痛中心的组织构架应包括:EMS、急诊科、心内科、影像学科(超声心动图、放射医学科、核医学科)和检验科。 胸痛中心的人员配备:可根据医院具体情况设立3∼4组人员。每一组成员包括经过培训的急诊科医生1名、护士1名及分诊护士1名,心内科医生1名,心内介入医生1名、放射医学、超声医学和核素医学的医生各一名或经过影像培训的心内科医生一名。 胸痛中心的工作时间:推荐24小时工作制。对人员缺少的中心,可以采用日工作制,夜间由1∼2名经过培训的护士负责,急诊医生负责“胸痛中心”的急救工作,心脏负荷检查可于次日完成,胸痛中心不同职责医生保持电话畅通。心脏介入医生和导管室护士应保证30分钟内到达医院,如不能,建议医院提供值班床位,保证绿色通道的通畅。 “胸痛中心”的职责:a.制定急性胸痛救治流程,b.所有人员进入“胸痛中心”工作前须接受培训,充分了解胸痛中心的意义、目标和工作流程,c.建立“胸痛中心”考核和评估制度,对胸痛流程的各个环节定期进行评估并对工作流程定期修改,数据存档。d.经过认证的胸痛中心或有培训资格的医院可以对EMS人员(心电图阅读、无线心电传输技术、标准的转运流程、STEMII救治医院的选择)、急诊室医护人员(心电图阅读、急性胸痛的处理流程)、社区医生(急性胸痛的处理流程和社区针对胸痛处理的应急预案)和社区居民进行STEMII相关知识(症状及治疗方法)的培训,对心内科医生进行影像学阅片和结果判读培训。 7结束语 胸痛中心的建立,使心脏科医生和急诊医生一起为实现心肌梗死的早期干预而努力。如果患者在不稳定心绞痛的前驱期就得到治疗,死亡率可以下降5040。甄别心肌梗死低危患者,是胸痛中心降低心肌梗死死亡率所采取的策略中的一个关键方面,但为避免过度诊断和治疗,胸痛中心的医务人员必须采用标准的胸痛救治流程。 心肌梗死救治的失败应该被视为一个过程和系统的失败,解决的方法可能不是发明另一个新的溶栓药物或医疗器械,而是比现有策略更有效的组织方法。胸痛中心的建立,注重管理式医疗的理念,开启了为缺血性和非缺血性胸痛患者设立不同临床路径的大门,从而提高心肌梗死早期救治的能力,提高临床医生对胸痛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促进多学科优势整合,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对未来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