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展望48386.docx
中国国有企企业改革的的回顾与展展望摘 要传统体制中中的国有企企业,是国国家在资本本相对稀缺缺、劳动力力相对丰富富的要素禀禀赋结构下下,优先发发展资本密密集的重工工业而内生生形成的。一一方面,中中国国有企企业具有不不同于其他他企业的特特有性质:背负着两两方面的政政策性负担担,即战略略性政策负负担和社会会性政策负负担;另一一方面,中中国国有企企业与其他他现代企业业一样,都都存在委托托代理问问题。这就就决定了简简单的私有有化并不能能解决中国国国有企业业改革所面面临的问题题。现代市场经经济的中坚坚力量,早早已不是业业主制企业业,取而代代之的是现现代的大中中型企业。现现代的大中中型企业所所有权和经经营权分离离,内生地地导致了所所有者和经经营者之间间的委托代理问题题。具体包包括三个方方面:信息息不对称、激激励不相容容、责任不不对等。企企业治理(Corpporatte Goovernnancee)的任务务就在于解解决委托代理问题题。而解决决委托代代理问题的的切入点,在在于克服信信息不对称称难题。因因为激励不不相容、责责任不对等等问题的严严重程度,取取决于信息息不对称问问题的严重重程度。而而克服信息息不对称难难题,又要要求企业能能以公平、对对等的条件件,在充分分竞争的产产品和要素素市场中运运作。改革以来,国国有企业背背负着政策策性负担的的特征没有有彻底根除除,国有企企业处于不不利的竞争争地位;为为保护国有有企业的生生存,宏观观政策环境境无法彻底底理顺,公公平竞争的的市场体系系建立不起起来。这种种状况之下下,国有企企业的信息息不对称问问题无法解解决。国有有企业经营营绩效低下下在多大程程度上是由由于经营不不力造成的的,在多大大程度上是是由于政策策性负担造造成的,国国家无从识识别。200多年来的的“渐进式”改革中,国国民经济和和非国有企企业迅速发发展,而国国有企业改改革效果则则始终不能能令人满意意,其原因因就在于此此。迄今为为止的国有有企业改革革是在没有有解决信息息不对称问问题的条件件下,单单单着力于解解决激励不不相容和责责任不对等等问题,所所以没有达达到预期的的效果。中国即将加加入WTOO,国有企企业将面临临更加激烈烈的国际竞竞争,不利利的竞争地地位将更加加严重地影影响其生存存;另一方方面,加入入WTO也也将促进竞竞争性市场场体系的发发育,为国国有企业改改革深化带带来外部的的推动力量量。在新旧旧世纪、新新旧千年纪纪元交替之之际,中国国应当抓住住加入WTTO的契机机,以自身身的比较优优势参与全全球经济一一体化进程程,进而从从根本上提提高国有企企业的自生生能力;同同时剥离国国有企业的的政策性负负担,建立立公平竞争争的市场,使使国家与企企业经营者者之间的信信息趋于对对称,最终终解决委托托代理问问题,完成成国有企业业改革。目 录一、前言:国有企业业改革的战战略性意义义1、“渐进进式”改革取得得的成就 _(11)2、当前国国有企业存存在的问题题 _(1)3、推进国国有企业改改革的战略略性意义_(2)二、国有企企业改革取取得的成就就和面临的的问题1、国有企企业改革历历程的简要要回顾_(2)2、国有企企业改革取取得的成就就:全要素素生产率的的提高_(33)3、国有企企业当前存存在的问题题_(4)3.1 国国有工业企企业赢利能能力下降_(44)3.2 国国有经济对对国家财政政的贡献趋趋于下降_(55)三、国有企企业面临问问题的根源源1、现代企企业委托代理问题题的解决及及相应的治治理机制_(6)1.1 企企业一般的的委托代代理问题_(66)1.2 解解决现代企企业委托代理问题题的外部治治理机制_(66)1.3 基基于外部治治理机制的的内部治理理结构_(7)1.4 内内部治理机机制的内生生性和多样样性_(7)2、传统体体制下国有有企业委托托代理问问题的解决决及相应的的治理机制制_(7)2.1 传传统体制下下国有企业业的形成_(77)2.2 传传统体制下下国有企业业特有的特特征_(7)2.3 传传统体制下下国有企业业委托代代理问题的的解决及相相应的治理理机制_(8)3、已有改改革的着力力点:企业业的内部治治理_(8)3.1 放放权让利和和承包制的的着力点_(88)3.2 现现代企业制制度改革的的着力点_(88)4、国有企企业当前问问题的根源源:政策性性负担造成成的软预算算约束_(99)5、私有化化并不一定定能解决软软预算约束束问题_(99)四、中国加加入WTOO给国有企企业改革带带来的挑战战和机遇1、加入WWTO给国国有企业改改革带来的的挑战和压压力_(10)1.1 结结构性因素素使得国有有企业在国国际竞争中中处于不利利地位_(100)1.2 按按规范的贸贸易规则进进行政策调调整带来的的减利因素素_(11)2、加入WWTO给国国有企业改改革带来的的机遇和动动力_(11)2.1 有有利于国有有企业走上上按比较优优势发展的的道路_(111)2.2 为为国有企业业改革带来来了外部的的推动力_(11)五、对策建建议:以加加入WTOO为契机,把把握机遇,完完成国有企企业改革1、未来国国有企业改改革的正确确方向_(13)2、消除国国有企业的的战略性政政策负担,从从根本上提提高国有企企业自生能能力_(13)2.1 需需要转变的的观念_(13)2.2 按按比较优势势调整原则则对国有企企业资产存存量进行转转产、转制制 和地区间间重组_(113)2.3 大力发展展中小型劳劳动密集企企业_(113)2.4 改改革金融体体系,发展展中小银行行,促进劳劳动密集的的中小企业业发展_(144)3、完善配配套改革,剥剥离国有企企业社会性性政策负担担_(14)3.1 实实物工资货货币化和剥剥离社会性性政策负担担_(114)3.2 扩扩大社会保保障制度的的覆盖面_(15)3.3 以以一部分国国有企业资资产变现的的收入弥补补社会保障障基金的历历史欠账,健全社会保保障制度_(115)4、 稳妥妥地推进债债转股改革革,为国有有企业转产产、转制赢赢得时间_(15)4.1 国国有企业高高负债率的的直接和间间接原因_(115)4.2 债债务融资和和股份融资资的比较:债转股的的政策定位位_(155)4.3 实实施“债转股”的国有企企业的转产产转制与社社会性负担担的剥离_(116)统计附录_(117)参考文献_(119)专栏、图表表目录专栏:中国国加入世贸贸组织的影影响_(12)图1:亏损损国有工业业企业的亏亏损额_(4)图2:国有有工业企业业的经济效效益_(5)图3:国有有经济对国国家财政的的贡献_(5)表 1:关关于国有企企业全要素素生产率的的几种估计计_(44)表 2:财财政负担的的企业亏损损补贴情况况_(66)表 3:中中国工业产产品的“显示性比比较优势指指数*”(19882-19992年)_(10)表 4: 国有大、中中型工业企企业非生产产、经营用用固定资产产的比例 (19996年)_(11)表 5:国国有企业获获得补贴占占GDP的的比例和形形式_(15)附表1:国国有独立核核算工业企企业财务指指标_(17)附表2:财财政收入的的来源_(117)附表3:全全部国有企企业实现利利润和税金金以及国家家财政用于于企业的部部分支出_(118)自从19778年中国国进行改革革开放以来来,中国的的工业化和和市场化进进程,令世世人瞩目。中中国经济增增长和发展展取得了堪堪称奇迹的的成就;整整个经济的的制度结构构上,也进进行了广泛泛而深刻的的变革。但但是在新旧旧世纪、新新旧千年纪纪元交替之之际,中国国的经济还还面临着许许多亟待解解决的问题题。这些问问题相互交交织在一起起,如解决决得不好,就就会影响中中国进一步步的改革和和长远的经经济发展。而而这些问题题的总根源源,在于国国有企业改改革还未取取得最终的的成功。中中国即将加加入WTOO,这对于于中国的改改革开放和和经济发展展,特别是是对于国有有企业的改改革,带来来了机遇和和挑战。本研究报告告的目的在在于:分析析当前国有有企业面临临问题的内内在原因,并并在此基础础上考察中中国加入WWTO对于于国有企业业改革带来来的机遇和和挑战,最最后阐明未未来国有企企业改革的的正确方向向,提出相相应的对策策建议。本本报告的结结构如下:第一部分分,阐明国国有企业改改革在中国国未来整个个改革和发发展进程中中的战略性性意义;第第二部分,概概要评论国国有企业改改革的历程程,和取得得的成就、存存在的问题题;第三部部分:分析析国有企业业所存在问问题的根源源;第四部部分,分析析加入WTTO给国有有企业改革革带来的机机遇和挑战战;第五部部分,阐明明国有企业业改革的正正确方向,并并提出对策策建议。一、前言:国有企业业改革的战战略性意义义本部分所引用数据,如无特殊说明,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有关各期资料,以及曾培炎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所做的关于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计算而得。1、“渐进进式”改革取得得的成就中国迄今为为止的“渐进式”改革所取取得的成就就可以概括括为三个方方面:高速速的经济增增长、人民民生活的改改善和综合合国力的提提高。1997911999年年间,实际际GDP年年均增长99.71%,人均GGDP年均均增长8.3%;对对外贸易年年均增长114.155%,进口口和出口的的增长都快快于GNPP的增长率率。对外贸贸易占GDDP的比率率由19778年的99.8%提提高到19999年的的36.44%,中国国已成为世世界上人口口过亿的大大国中最为为开放的国国家。在经济快速速增长的同同时,人民民生活水平平也有了很很大的提高高。农村居居民纯收入入由19778年的1133.66提高到11999年年的22110元,城城镇居民人人均可支配配收入由11978年年的3433.5元提提高到19999年的的58544元,扣除除物价上涨涨因素,年年均增长77.7%和和6.3%。伴随人人民收入水水平的提高高,人民的的生活质量量也明显改改善。城市市和乡村居居民的恩格格尔系数,分分别由19978年的的57.55%和677.7%下下降到19998年的的44.448%和553.433%。持续快速的的经济增长长使中国综综合国力和和经济规模模迅速跃升升。19999年中国国GDP总总值820054亿元元,按当年年人民币对对美圆的平平均汇率计计算,为99913亿亿美圆,位位居美国、日日本、德国国、法国、英英国和意大大利之后,为为世界第七七位。但国国际上通常常认为,官官方汇率低低估了中国国的经济规规模。按广广为接受的的购买力平平价法计算算的中国实实际经济规规模,是按按官方汇率率计算结果果的2.888倍。 林毅夫、蔡昉、李周: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和经济改革增订版,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第13页。2、当前国国有企业存存在的问题题改革以来,国国有企业的的生产效率率有了提高高。但尽管管如此,与与整个国民民经济的发发展以及充充满活力的的非国有企企业相比,国国有企业改改革以来总总的态势则则相形见绌绌、令人堪堪忧。国有有企业当前前存在的问问题集中体体现在三个个方面:亏亏损加剧、国国有资产流流失、负债债率过高。改革以前,国国有企业是是整个经济济的最主要要力量,初初级工业化化所需的大大部分剩余余,来自国国有企业的的利润。财财政收入的的绝大部分分也来自国国有企业。但但改革以来来,这种状状况发生了了逆转。11978年年,全部国国有企业中中,亏损企企业造成的的亏损额为为115.3亿元,到到了19997年,已已升至14420.99亿元。11978年年国有工业业生产企业业的亏损面面为23.9%,到到了19997年,该该比例上升升为43.9%。 中国财政年鉴1998第482页,中国财政杂志出版社,1998年11997年年底,全国国国有及国国有控股大大中型企业业中亏损户户为65999户 王彦田:“决战在今年”,人民日报2000年2月19日第1版。国国有经济对对于国家财财政的贡献献份额,也也由19778年的886.988%,下降降到了19997年的的71.114%。当当然,中国国经济发展展的本来意意义之一,就就是多种经经济成分的的共同成长长。如果从从这个意义义上说国有有经济对国国家财政贡贡献下降还还属正常的的话,那么么,19880年代中中期以来财财政为国有有企业支付付的亏损补补贴居高不不下,则说说明了国有有企业财务务状况的恶恶化。19985年国国家财政负负担的企业业亏损补贴贴为5077.02亿亿元,到了了19977,仍然维维持在3668.499亿元的高高位上。由于国有企企业赢利状状况恶化和和其他原因因,国有资资产的流失失状况也十十分严重。根根据19994年财政政部对122.4万家家企业清产产核资的资资料计算,88万多家小小企业中,国国有权益损损失(包括括资产净损损失、经营营性亏损和和潜亏挂账账等)占国国有净资产产的比重高高达82.8%,中中型企业的的这一比重重为59.4%,大大型特大型型企业为115.2%。 卢中原:积极推进国有小企业改革,中国工业经济,1996年第四期,第3032页。国有企业过过高的负债债率,也是是其当前面面临的最为为棘手的问问题之一。由由于体制上上内生的原原因和政策策上的原因因,国有企企业的负债债率一路攀攀升。19980年为为30%,11985年年为40%,19990年为660%,11994年年更是高达达75%。之之后基本上上维持在这这么高的水水平上,没没有什么改改善。有些些行业的国国有企业资资产负债率率在80%以上,有有些企业甚甚至超过了了100%。 林毅夫、蔡昉、李周:1997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07页。3、推进国国有企业改改革的战略略性意义国有企业改改革始终是是改革的中中心环节。但但国有企业业改革远未未达到预期期目的。在在新旧世纪纪交替之际际,推进国国有企业改改革显得更更加急迫。国国有企业改改革的战略略性意义,不不仅体现在在国有企业业本身的重重要性上,还还体现在其其对于整个个经济改革革和发展面面临的其他他问题的决决定作用上上。就国有企业业本身来看看,国有企企业仍然是是国民经济济的举足轻轻重的力量量。19998年国有有及国有控控股的工业业企业占有有的总资产产为全部工工业企业的的68.884%,国国有工业企企业创造的的增加值占占全部工业业企业的557.033%。19998年国国有经济部部门雇佣的的就业量占占全部工业业企业的660.611%,国有有经济部门门的投资量量,占社会会投资量的的54.11%。就国有企业业问题与改改革和发展展面临的其其他问题的的关系而言言,前者又又是后者的的根本性决决定因素。在在20多年年的经济改改革过程中中,中国面面临着几方方面的问题题。除了国国有企业问问题之外,还还包括:经经济的周期期波动、金金融体系的的弊端、贪贪污腐化的的孳生、地地区差距的的扩大和粮粮食供给的的潜力等五五个方面的的问题。这这些问题中中的任何一一个恶化了了,都将造造成社会的的不稳定,更更何况这些些问题有可可能交织在在一起总爆爆发。这些些问题的存存在都和国国有企业的的改革未取取得成功有有关(林毅毅夫,19999a)。如如果国有企企业改革最最终取得成成功,那么么这些问题题会迎刃而而解;否则则,这些问问题就难以以从根本上上解决。例例如:经济济的周期波波动,和利利率受政府府控制、不不能按市场场上资金供供需状况来来决定有关关。每当出出现高通货货膨胀预期期,从而实实际利率下下降时,投投资和当前前消费的机机会成本下下降,投资资、消费增增加,经济济就过热;每当出现现低通货膨膨胀预期时时,相反的的机制导致致了经济低低迷。利率率不能市场场化的原因因,则是国国有企业的的生存依赖赖于银行的的低息贷款款。而且,银银行的贷款款70880贷给给国有企业业。国有企企业经营状状况不好,偿偿债能力低低下。这就就不可避免免地导致了了金融体系系资产质量量的低下,金金融风险加加大。为维维持国有企企业的生存存而实行的的低利率和和某些产品品的低价格格政策,造造成了官定定价格和市市场价格之之间的差距距,进而为为腐败行为为提供了条条件。同样样是为了维维持国有企企业的生存存,改革以以来在放开开其他产品品价格的同同时,主要要农、矿产产品价格人人为压低。中中国东部地地区的比较较优势在于于制造业,中中西部在于于初级农矿矿产业。这这样,东部部地区经济济越发展,就就要从中西西部地区拿拿走越来越越多的低价价农矿产品品。这等价价于不富裕裕的中西部部对于富裕裕的东部变变相补贴,从从而拉大了了地区差距距。此外,农农产品价格格的人为控控制,还抑抑制了农产产品供给潜潜力的发挥挥。概而言之之,上述这这些问题存存在且难于于解决的原原因在于国国有企业改改革还没有有最终成功功,宏观政政策环境和和资源配置置制度中的的一些扭曲曲,是维持持国有企业业生存所必必须的条件件。只有在在国有企业业改革成功功以后,中中国从计划划经济向社社会主义市市场经济的的过渡才会会最终完成成。二、国有企企业改革取取得的成就就和面临的的问题从19788年开始国国有企业一一直是我国国经济体制制改革的核核心部分。迄迄今为止大大致可以分分为几个阶阶段:(11)19778年11982年年,简单的的放权让利利阶段;(22)19883年11986年年,实行“利改税”和增强企企业活力阶阶段;(33)19887年11992年年,全面推推行承包经经营责任制制阶段;(44)1999219997年,建建立现代企企业制度的的试验和“抓大放小小”、国有经经济战略性性重组阶段段;(5)最最近的债转转股政策。国国有企业改改革取得了了相当的成成就,但是是也存在着着问题。1、国有企企业改革历历程的简要要回顾国有企业改改革启动环环节是“放权让利利”。改革之之初,国家家通过一系系列的政策策、法规赋赋予企业一一定的自主主权,并允允许企业保保持一定的的留利。但但由于资源源配置机制制、宏观政政策环境改改革不配套套,特别是是,由于不不存在竞争争性市场,从从而没有单单一、充分分地反映企企业经营的的信息指标标,一旦企企业获得了了一定的生生产经营决决策权,企企业就有动动机和可能能侵占国家家应得的利利润。于是是,放权让让利改革的的实际结果果就有悖于于国家改革革的初衷。国国家的改革革目标是,在在给予企业业自主权和和独立利益益的同时,能能够不断提提高国有资资产的收益益以及财政政收入,但但由于国家家与企业之之间的信息息不对称,却却出现了“工资侵蚀蚀利润”的现象。为确保国家家的财政收收入,划清清政府财政政收入和企企业可支配配收入的界界限,形成成国家财政政收入与税税收挂钩,企企业收入与与利润挂钩钩的机制,明明确政企关关系和企业业的地位,政政府于19983年和和19844年实行了了两步“利改税”。19885年,为为加强企业业的经济责责任,促使使企业在投投资以及资资金使用上上树立经济济核算意识识,国家对对国有企业业实行“拨改贷”,将企业业所需的投投资国家财财政计划内内的无偿预预算拨款,改改为企业向向银行贷款款。“利改税”的基本思思路是建立立公平和稳稳定的税收收制度,使使企业能够够在平等的的地位上竞竞争,从而而准确地评评价企业的的经营业绩绩,实行自自主经营、自自负盈亏。但但是问题在在于,价格格改革滞后后,企业的的初始条件件不同,而而且经济核核算和审计计制度不健健全。这些些制约因素素使“利改税”无法绕开开一户一率率的调节税税和“鞭打快牛牛”、“苦乐不均均”现象,而而且企业往往往采取各各种各样的的变通手法法来增加自自己的所得得,规避税税负。结果果政府的税税收并未象象设想得那那样稳定地地增加。放权让利式式的改革改改进了微观观层次的企企业激励,但但是,放权权让利过程程中一再出出现所谓“权力截留留”现象,即即中央政府府规定应下下放给企业业的权力,被被地方政府府或主管部部门所掌握握。与不断断扩大的非非国有企业业相比,国国有企业表表面上自主主权始终不不充分。因因此,对国国有企业进进行放权的的改革逻辑辑具有不可可逆转的特特征。而另另一方面,伴伴随着放权权让利改革革的进行,整整个经济的的市场化进进程滞后于于微观企业业激励机制制的改革,计计划机制仍仍广泛发挥挥作用,国国民经济的的价格体系系扭曲,价价格“双轨制”广泛存在在。这种情情况下国有有企业的利利润水平并并不反映企企业的经营营状况。于于是国家就就无法准确确评价国有有企业的实实际绩效,进进而国家从从放权让利利改革中所所得的份额额日渐下降降。为了在在进一步改改进对企业业激励的同同时,保证证国家权益益不被过分分侵蚀,承承包经营责责任制取代代了简单的的放权让利利。应当说说,承包经经营责任制制是宏观市市场环境发发育不全条条件下推进进改革的一一个“次优选择择”。在1998711992年年间,承包包经营责任任制构成了了国有企业业改革的主主要内容。承承包经营责责任制又有有多种形式式,主要形形式是两保保一挂承包包制。具体体内容是,一一保上缴税税利,二保保企业的技技术改造,实实行职工工工资总额与与企业经济济效益挂钩钩。承包制的推推行是为了了保证国家家财政收入入的增长。但但是,承包包制要真正正达到政府府的政策意意图,有赖赖于一个良良好的政策策环境。承承包制合同同的确定是是企业与主主管部门的的“一对一”的谈判。这这种“一对一”的谈判中中,国有企企业拥有优优势信息,这这必然导致致企业在与与国家的讨讨价还价中中,争取有有利于企业业的条件。承承包合同的的履行过程程中,出现现了两方面面的问题。一一是承包期期内的短期期行为,二二是负盈不不负亏。承承包制决定定了经营者者的收益只只与其承包包期内的企企业绩效相相关,这样样,现实中中不少企业业为了完成成上缴任务务,往往采采用拼设备备的办法,掠掠夺性地利利用资源。实实际承包合合同的兑现现时也往往往是负盈不不负亏。面对承包制制出现的问问题,中国国共产党第第十四届三三中全会作作出的中中共中央关关于建立社社会主义市市场经济体体制若干问问题的决定定,把国国有企业改改革的目标标设定为建建立现代企企业制度。该该决定把把现代企业业制度的特特征概括为为“产权明晰晰、权责明明确、政企企分开、管管理科学”。紧随中中共十四届届三中全会会的决定定,中中华人民共共和国公司司法也于于19933年2月颁颁布,并于于19944年7月11日起施行行。公司司法中界界定了三种种类型的公公司:国有有独资公司司、有限责责任公司、股股份有限公公司。从那那个时候起起直到现在在,建立“现代企业业制度”一直是中中国国有企企业改革特特别是大中中型国有企企业改革的的主体思路路。19996年3月月,第八届届全国人民民代表大会会第四次会会议批准的的中华人人民共和国国国民经济济和社会发发展“九五”计划和22010年年远景目标标纲要,对对国有企业业改革提出出了新的思思路。除了了继续推进进现代企业业制度外,还还提出了“抓大放小小”的改革思思路。纲纲要指出出,“着眼于搞搞好整个国国有经济,对对国有企业业实施战略略性重组。”“区别不同情况,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经营和出售等形式,加快国有小企业改革步伐。”中小型国有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的非国有化,无疑是正确的。中小型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度低,战略性和社会性政策负担负担小,而且,对于中小型国有企业而言,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直接监督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对大大中型国有有企业而言言,承包经经营责任制制不能解决决的问题,现现代企业制制度也不能能解决。现现代公司治治理结构的的有效运作作,有赖于于一个充分分竞争的产产品、要素素、经理、股股票等市场场体系。中中国经济中中还缺乏这这样一个市市场体系,企企业的政策策性负担仍仍旧存在,所所以,软预预算约束仍仍难根除。1997年年爆发的东东南亚金融融危机引起起了人们对对中国金融融体系风险险的关注。国国有企业的的高负债率率制约着企企业的生存存和发展;而国有企企业的高负负债率和低低偿债能力力又大大加加剧了中国国银行体系系的金融风风险。出于于这些考虑虑实行了“债转股”改革。四四大国有商商业银行分分别组建了了各自的资资产管理公公司,中央央财政为资资产管理公公司注资,承承接各银行行的不良债债权。与此此相应,有有选择地把把一些国有有企业的银银行贷款转转化为资产产管理公司司对企业的的股权。通通过技术性性操作固然然能迅速改改善国有企企业和银行行的资产负负债表状况况,但改革革的成功还还有赖于提提高国有企企业的竞争争能力,消消除不良债债务的形成成机制。而而这又要求求消除国有有企业的各各种政策性性负担。2、企业改改革取得的的成就:全全要素生产产率的提高高国有企业改改革的成就就,集中体体现在企业业全要素生生产率的提提高上。全全要素生产产率提高是是企业微观观激励改进进的结果。国国有企业生生产效率提提高了,同同样的投入入能带来更更多的产出出。从社会会角度来看看,企业全全要素生产产率的提高高标志着资资源利用效效率改进,生生产向其可可能性边界界靠拢。近近年来有许许多关于中中国国有企企业全要素素生产率变变化情况的的实证研究究。尽管不不同的研究究之间的结结论不尽一一致,但从从总体上看看,大多数数研究证实实,改革以以前国有工工业企业的的全要素生生产率是负负的,而改改革以来全全要素生产产率是正的的(见表11)。表1: 关于国有有企业全要要素生产率率的几种估估计作者时期样本TFP增长长率TFP贡献献份额谢千里等1980-92总和数据2.5%36.2%胡永泰等1984-88300家国国有企业0Page: 130Perkiins1980-92300家企企业2.7%Li Weei1980-89272家国国有企业4.68%林青松1980-90961家国国有企业1.5%31.3%Grovees ett al1980-89769家国国有企业4.5%资料来源:谢千里等等:改革革以来中国国工业企业业生产率变变动趋势估估计及其可可靠性分析析,经经济研究19955 年第112 期,;Woo et al.,Howw Succcesssful Has Chinnese Enteerpriise RReforrm Beeen?PPitfaalls in OOppossite Biasses aand FFocuss,Jouurnall of Compparattive Econnomiccs,3:,19994;Peerkinns ,F.CC.,Prroducctiviity Perfformss andd Priioritties for the Refoorm oof Chhinas Sttate-Owneed Enteerpriise,TThe JJournnal oof Deeveloopmennt Sttudiees Vool.322,no.3,19996;LLi, WW.,Thhe Immpactt of Econnomicc Refform on tthe PPerfoormannce oof Chhinesse Sttate Enteerpriise 11980-19899,Jouurnall of Poliiticaal Ecconommy,vool.1005,noo.5,11997;Grovves,TT. ett al.,Auttonommy annd Inncenttivess in Chinnese Statte Ennterpprisees ,Quaarterrly JJournnal oof Ecconommics,vol.105,no.5,1997. 3、国有有企业存在在的问题国有企业微微观生产效效率的提高高,从全社社会角度来来看改善了了资源配置置效率。但但是这并不不意味着国国有企业的的经济绩效效一定会相相应提高。前前已述及,当当前国有企企业存在的的问题主要要表现在三三个方面:亏损加剧剧、赢利能能力下降;国有资产产流失;资资产负债率率过高。而而后两方面面问题的根根源又在于于第一方面面的问题。这这里着重介介绍近年来来国有企业业的财务状状况。3.1 国国有工业企企业赢利能能力下降由图1可见见,国有工工业企业中中的亏损企企业所造成成的亏损持持续上升。国国有独立核核算工业企企业经济效效益呈现了了下降的趋趋势(图22)。资料来源:统计附录录表1。资料来源:统计附录录表1。3.2 国国有经济对对国家财政政的贡献趋趋于缩小国有经济对对国家财政政的贡献由由19788年的866.98%,下降为为19955年的711.14%,下降了了15.884个百分分点(图33)。表22说明,880年代中中期以来财财政为企业业支付的企企业亏损补补贴(企业业应交财政政而未上缴缴的部分收收入)居高高不下。如如果考虑到到国家对国国有企业的的补贴和再再投资,那那么国有企企业对国家家财政的贡贡献就更小小了。从统统计附录中中的附表33可以看出出,国家财财政每年仅仅“增拨企业业流动资金金”与“挖潜改造造资金和科科技三项费费用”两项,就就占全部国国有企业(含含国有金融融类企业)上上缴给国家家财政的利利税总额的的10甚甚至更多。如如果再扣除除财政用于于企业基本本建设的投投资,那么么,国有企企业对于国国家财政的的贡献就更更小了。资料来源:统计附录录表2。表2: 财财政负担的的企业亏损损补贴*情情况 (亿元)年份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亏损补贴507.002324.778376.443446.446598.88857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