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实验室技术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办法.docx
xxxx大学实验室技术安全分类分级管 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提高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的科学性、专业性、有效性和针对性,有效预防实验室安全 事故的发生,根据我校实验室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中的“实验室”是指全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实验场所,学校所有院(系)所属实验室、 国家(部)重点实验室均适用本办法。学院、国家重点实验 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二级管理单位以下均简称学院。第三条本办法中所称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危险源辨识指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风险 评价指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价,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 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第二章组织与领导第四条学校“实验室建设与技术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技术安全委员会”)负责全面指导实验室分类 分级管理工作。第五条实验室设备处负责制定实验室分类存放或使用易燃易爆高毒腐蚀危险气体 存放或使用剧毒化学品存放或使用易制爆化学品存放或使用易制毒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除外)存量大于等于75L(或 Kg)易燃易爆性化学品存量大于等于40 L (或Kg)存放或使用第三类以上病原微生物存放或使用非豁免放射源使用千伏以上高压电按照实验室技术安全风险评价表评分270分危险化学品(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除外)存量大于等于50 L(或Kg)且小于75 L (或Kg)二级易燃易爆性化学品存量大于等于25L (或Kg)且小于40 L(或 Kg)按照实验室技术安全风险评价表评分,40分W评分70三级三级按照实验室技术安全风险评价表评分小于40分序号项目权 重评价指标计分标准评分1教学科 研研究 方向25所从事的实验是 否涉及合成放热、 压力实验、持续加 热等危险程度较 高的因素。涉及合成放热实验+5分涉及压力实验+10分涉及持续加热实验+10分2危险化学品20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存量有易燃易爆化学品(V25L)+10 分危险化学品存量W10 L(或 Kg) , +5 分; 10 L (或 Kg)存量50 L (或 Kg) , +10 分;3病原微生物10实验室是否存有 和使用病原微生 物;病原微生物危 险等级无活性病原微生物或基 因片段,不计分;存在活性的病原微生物, 对人或其它动物感染性较 弱,或感染后易治愈,+10 分;4危险废物10实验室每月危险废弃物的产生量产生量W20 L,不计分; 20L产生量W80 L, +5分;产生量80 L, +10分5普通钢瓶15普通钢瓶数量 1_3 个,+5 分; 4-6 个,+10 分; 7个及以上,+15分6用电安全10用电存在过载风险实验室内总体用电负荷 较大,存在过载风险,+10 分7压力容器15压力容器数量 1-2 台,+5 分; 3-5 台,+10 分; 6台以上,+15分8烘箱、马弗炉15烘箱、马弗炉数量 1-2 台,+5 分; 3-5 台,+10 分; 6台以上,+15分8冰箱5冰箱内是否存放危险化学品有冰箱,但不是防爆冰 箱,已经过防爆改造,储存危险化学品,+5分9射线装置5射线装置数量有射线装置,+5分;实验室管理规范 不 计分;管理情1020实验室管理情况况实验室管理一般 +10 分;实验室管理松懈 +20 分表2实验室技术安全风险评价表注:以每间实验室为单位进行评级。分级管理办法,依据评估结果授权学院对实验室按照类别和 级别挂牌。第六条 各学院负责按照本办法要求,落实(包括但不 限于)如下事项:(一)组织所有实验室进行自我危险源辨识和技术安全 风险评价;(二)对不同风险级别的实验室制定并督促执行相应的 管理措施,如针对危险源的安全操作规程(上墙)、安全应 急预案(上墙+演习)等;(三)督促、指导不同级别的实验室,针对危险源,配 备相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公共区域防护及救护用具;(四)生物类实验室应针对危险源申请建立生物安全一 级、二级、三级、四级实验室;化学或其他类实验室应完善 相关设施设备,如试剂柜、防爆灯等。(五)制定针对危险源特点的安全培训内容和计划,并 组织实施。第三章实验室分类第七条实验室分类主要依据实验室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源类别,根据我校教学科研特点,将全校实验室 分为化学类、生物类、物理类、机械类、其它类5种类别。(一)化学类实验室化学类实验室包括从事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农药化 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药学或其它专业方向中 较多涉及化学反应、化学试剂的实验室;这类实验中的危险 源分为两类,一类是易燃、易爆、有毒化学品(含实验气体) 可能带来的化学性危险源,另一类是设备设施缺陷和防护缺 陷所带来的物理性危险源。实验室从事的实验研究中涉及的 风险性大的因素,应明示于实验室信息牌上,起到警示作用。(二)生物类实验室生物类实验室包括从事基因工程、微生物学等生物和医 学专业中较多涉及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研究和动物研 究的实验室;这类实验室中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动 物寄生微生物等为主要的危险源,这些危险源的释放、扩散 可能引起实验室内和外部环境空气、水、物体表面的污染或 人体感染,即可对实验室人员、内外部环境造成危害。(三)物理类实验室物理类实验室包括材料物理、应用物理、电子信息、光 电工程、人工智能,或其它专业方向中较多涉及高压电、激 光、电路板等的实验室,以及各专业设立的机房;这类实验 室主要危险是激光伤害、电路短路、人员触电、焊接灼伤等。(四)机械类实验室机械类实验室包括使用传动、带压等机械设备的实验室;这类实验室的主要危险源包括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碾、 碰、害h戳、切等伤害,如工具或刀具飞出伤人、切削伤人、 手或身体被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转动的机具 缠压住等伤害。(五)其他类实验室其他类实验室主要包括社科类、艺术类专业相关的实验 室或实训室,危险源主要是少量的用电设备可能带来的用电 安全风险。第四章 实验室的分级与管理第八条实验室设备处负责制定实验室技术安全风险评价标准,各学院依据该标准对每年对所属实验室 进行评价和分级,评价和分级结果每年7月报实验室设备处 备案。各学院负责所属各类各级实验室的日常安全管理。第九条实验室技术安全风险评价主要依据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病原微生物、危险废物、仪器设备等危 险源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等来实施。第十条实验室技术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实验室所从事的教学科研项目的过程风险;存放或使 用危险化学品产生的风险;存放或使用病原微生物产生的风 险;存放或处置危险废物产生的风险;存放或使用气体钢瓶 产生的风险;使用压力容器、烘箱、马弗炉、冰箱、射线装 置等设备及用电产生的风险等。实验室技术安全风险评价 表详见附表。第十一条依据技术安全风险评价得分情况,对实验室 进行安全等级划分:(1) 一级风险实验室,危险源最多,风险最大; 存放或使用易燃易爆高毒腐蚀危险气体、剧毒 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存放或使用第三类 以上病原微生物,存放或使用非豁免放射源,使用千伏以上 高压电,危险化学品(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除外)存量大于 等于75L (或Kg)、或易燃易爆性化学品存量大于等于40 L (或Kg),或按照实验室技术安全风险评价表评分2 70的实验室,可列为一级风险实验室。(2)二级风险实验室,危险源数量中等,风险程度中 等;危险化学品(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除外)存量大于等于 50 L (或Kg)且小于75 L (或Kg)、或易燃易爆性化学品 存量大于等于25L (或Kg)且小于40L (或Kg)的实验室, 或按照实验室技术安全风险评价表评分,40分W评分 70分的实验室,可列为二级风险实验室。(3)三级风险实验室,危险源数量较少,风险程度较 低。按照实验室技术安全风险评价表评分小于40分的实验室,列为三级风险实验室。第十二条实验室分级管理:(一)一级风险实验室1、在实验室信息牌上张贴一级风险级别警示;2、实验室必须每天针对所涉危险源进行安全自查,并 认真填写记录,发现隐患,立即停用直至整改完成;3、实验室针对危险源,有针对危险源的监控设施、监 控录像实现异地存储;有针对危险源的监测预警系统;有科 学、规范、可操作的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责任到人,每年 演习,演习照片和记录由学院汇总后,报实验室设备处和保 卫处备案;4、学院应严格落实实验室安全准入和五年轮训制度, 保证所有师生培训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且五年后必须重 新参加培训考试;5、实验室至少每周对实验室进行一次安全自查;学院 每周都要抽查部分一级实验室,并确保半年内所有一级实验 室全覆盖。(二)二级风险实验室1、在实验室信息牌上张贴二级风险级别警示;2、实验室必须每周针对所涉危险源进行安全自查,并 认真填写记录,发现隐患,立即停用直至整改完成;3、实验室有针对重要危险源的监控设施、监控录像实 现异地存储;有针对重要危险源的监测预警系统;针对危险 源,制订科学、规范、可操作的安全应急预案,责任到人,每年演习,演习照片和记录由学院汇总后,报实验室设备处 备案;4、学院应严格落实实验室安全准入和五年轮训制度, 保证所有师生培训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且五年后必须重 新参加培训考试;5、实验室至少每半月对实验室进行一次安全自查;学 院每月都要抽查部分二级实验室,并确保一年内所有二级实 验室全覆盖。(三)三级风险实验室1、在实验室外张贴三级风险级别警示;2、实验室必须每月针对所涉危险源进行安全自查,并 认真填写记录,发现隐患,立即停用直至整改完成;3、实验室有选择性地针对重要危险源安装监控设施、 监控录像实现异地存储;有选择性地针对重要危险源加装监 测预警装置;针对危险源,制订科学、规范、可操作的安全 应急预案,责任到人,每年演习,演习照片和记录由学院汇 总后,报学院备案;4、学院应严格落实实验室安全准入和五年轮训制度, 保证所有师生培训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且五年后必须重 新参加培训考试;5、实验室至少每月对实验室进行一次安全自查;学院 每月都要抽查部分三级实验室,并确保一年内所有三级实验室全覆盖。室全覆盖。第五章监督实施第十三条学校实验室为四类三级管理模式。当实验室 的使用方向或研究内容等关键因素发生改变时,实验室应当 重新进行危险源辨识和技术安全风险评价,并将结果及时向 学院报备,学院应及时书面通知实验室设备处进行风险级别 调整。第十四条实验室设备处对于使用方向调整的实验室 应及时修正分类分级结果,以便准确地实施安全监管。第六章附则第十五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标准执 行。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实验室设备处负责解释,自发布之 日起实施。附表:表1实验室技术安全分级表评价指标实验室技术安全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