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珠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详解.docx
-
资源ID:69004562
资源大小:247.53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2022学年广东省珠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详解.docx
珠海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普通高中学业质量监测高三语文本试卷共10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将考生信息条形码横贴 在答题卡右上角“贴条形码区”。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看,审美体验和审美经验是一种既相连又相区别的关系。一般地说,审美经验的 意义较宽泛,大体可包括一切过去和当下的审美感受的全部经验的总和。不仅是美的对象,甚至丑的、怪 诞的对象也可以是审美对象。在当代西方美学中,审美经验一词已逐渐取代了 “审美意识”和“美感” 一 词,美学的对象从美的本质问题为中心转到了对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进行描述。但是,人们仍感“审美经 验”这个词太宽泛,它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等,是审美主体从无 数次的审美活动中获得各种审美感受和内心印象的总汇。总而言之,审美经验有积淀性、被动性和接受性 的特点,更注重历史沉淀性,更多普遍认同性,是相对静态的、一般的。而审美体验是主动的、富有创造 性的、导向活动的,更显出审美主体的能动性和鲜明个性特征,是审美动态过程论。审美体验是主体审美 的张力场,随着情感、想象、理解、灵感等多种心理因素交融、重叠、震荡、回流而出现各个不同形态。但审美体验又与审美经验不可分。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动态发展和激烈演进。审美经验 更具有普遍性。如春日观花,人们大多心神怡悦;明月当空,人们皆悠然意远。而审美体验却个性色彩浓 郁,如杜甫“感时花溅泪”;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对月当歌,体验到宇宙的永恒和人生 的短暂,发出沉重的人生旅途的迷惘失落和人世阴晴圆缺难全的喟叹。所以,又可以说审美体验是一种特 殊的审美经验,是今人依据过去的审美经脸,对当下的审美对象有感而生的新的审美感受,是审美经验强 峨的山川、精湛的艺术,乃至高尚的人格无不体现这种交融与共生。上述材料给人以启示。请整体把握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与感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珠海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普通高中学业质量监测高三语文本试卷共10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将考生信息条形码横贴 在答题卡右上角“贴条形码区”。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看,审美体验和审美经验是一种既相连又相区别的关系。一般地说,审美经验的 意义较宽泛,大体可包括一切过去和当下的审美感受的全部经验的总和。不仅是美的对象,甚至丑的、怪 诞的对象也可以是审美对象。在当代西方美学中,审美经验一词已逐渐取代了 “审美意识”和“美感” 一 词,美学的对象从美的本质问题为中心转到了对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进行描述。但是,人们仍感“审美经 验”这个词太宽泛,它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等,是审美主体从无 数次的审美活动中获得各种审美感受和内心印象的总汇。总而言之,审美经验有积淀性、被动性和接受性 的特点,更注重历史沉淀性,更多普遍认同性,是相对静态的、一般的。而审美体验是主动的、富有创造 性的、导向活动的,更显出审美主体的能动性和鲜明个性特征,是审美动态过程论。审美体验是主体审美 的张力场,随着情感、想象、理解、灵感等多种心理因素交融、重叠、震荡、回流而出现各个不同形态。但审美体验又与审美经验不可分。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动态发展和激烈演进。审美经验 更具有普遍性。如春日观花,人们大多心神怡悦;明月当空,人们皆悠然意远。而审美体验却个性色彩浓 郁,如杜甫“感时花溅泪”;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对月当歌,体验到宇宙的永恒和人生 的短暂,发出沉重的人生旅途的迷惘失落和人世阴晴圆缺难全的喟叹。所以,又可以说审美体验是一种特 殊的审美经验,是今人依据过去的审美经脸,对当下的审美对象有感而生的新的审美感受,是审美经验强 烈而深刻、丰富而高妙、充分而激烈的动态形式,并以其设身处地、情感激烈、想象丰富、灵感突现、物 我两忘、浑然同一为其鲜明特征。人类体验形式远远不止一种。除了审美体验形式以外,还有非审美体验形式,如日常生活体验、实践 体验、道德体验、宗教体验等等。审美体验是在审美活动产生的对于审美价值的体验。在一定的条件下, 非审美体验可以导向审美体验,或转化为审美体验。而且,一般地说,丰富的人生经验的积淀,将有助于 审美体验的深化,换言之,审美的深层体验,是以深度人生体验和广泛的日常生活体验为杠杆的。屠格涅 夫猎人手记中记述了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而牺牲性命的惊心动魄的过程,作者在文中写到“一阵虔敬 (崇高美体验)的心情涌上我的心头”,表明了作者从人生体验(生命和母爱)向审美体验(崇高美体 验)的转化。值得注意的是,具有敏感的审美感受能力的艺术创作者,往往获得审美体验对日常经验的超越。“日 常经验”像任何规范一样,具有双重特性,即显明和蒙蔽。如李清照如梦令,在“雨疏风骤”之后, 诗人晨起问卷帘人风雨后的海棠花怎样了,侍女答日:“海棠依旧”。而清照并没有去观察雨后的海棠, 抛却了常识的浮光,获得深度的体验:“应是绿肥红瘦”。在侍女看来,雨后海棠依旧原样,几无变化, 双目似乎清晰却蒙蔽。而诗人以其“内在的眼睛”从风骤花落上面,体验到了人生短暂、如花青春易逝的 真谛,完成了日常经验向深度审美体验的超越。(改编自胡经之审美体验:艺术本质的核心)材料二金斯利普赖斯(Kingsley Price)在什么才使一种经验成为审美的?一文中就主张审美经验是 审美特质的一种客观反映。他举出一个例子:假设琼斯坐在音乐厅里专心致志地听音乐,因而他获得了一 种音乐的审美经验;史密斯从一间房间走到另一间房间,他检查各种家具,画下房屋的平面图,他有一种 想出售房屋的实践经验;布朗在教堂里跪着做祷告,他有一种宗教经验;鲁滨逊在读某先生的竞选演说 稿,他有一种履行公民义务的道德上的经验。那么是什么因素才能使得琼斯的经脸是审美的而不是实践 的、宗教的或道德的经验呢?普赖斯认为不能把一种经验的特点和主体的某种行为混为一谈。他说:“我 不相信琼斯的音乐经验是由于他坐在音乐厅中睁着眼睛听音乐的缘故,我也不相信史密斯关于房屋的经验 是由于他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在笔记上记下些什么的缘故。”他认为审美经验之所以是审美的,就象南瓜 之所以是黄色的一样,是一种语义上能表明原因的力量在起作用。每种经验实际上都由两种因素所构成, 一种因素来自客体,一种因素来自主体的感知,而那种使琼斯的经验成其为审美经验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 主体的感知,他的经验中的感知部分是和其他人一样的,因此“琼斯的经验作为审美的经验,必然源出于 对象之中。''但是普赖斯又说,至于对象的审美特质是什么,却很难在现在就找出来。“我的目的,只是 提出这样一种现点那种造就一种经验成其为审美经验的东西,不是那种经验中感知的东西,而是它的 对象的某种特质。”(改编自朱狄当代西方美学关于审美经验各种因素的分析)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审美体验的意义范畴较之审美经验来说,一般相对窄小,但二者密不可分又有差异性。B.审美经验是指在历史过程中被审美主体普遍认同和接受而积淀的一种审美感受的经验。C.苏轼在特殊的境遇下对常见的月亮展开丰富的想象,有感而发,产生了新的审美感受。D.在普赖斯看来审美经验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审美主体的某种行为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主体随着不同鲜明特征的情绪、认知等心理因素的交融而呈现出不同形态的审美体验。B.屠格涅夫在记述老麻雀事件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产生虔敬的心情,就不会产生审美体验。C.被“蒙蔽” 双眼往往停留在审美对象的常识性的表象上而影响人们对日常经验的获得。D.普赖斯认为琼斯审美经验的获得主要是由于他对音乐这个审美对象的某种特质的感知。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不能体现材料一 “审美体验”观点 一项是()“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石涛画语录)A.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B. “二月卖新丝,五月祟新谷。”(夏夷中咏田家)请简要分析两则材料在论据使用上的共同特点。4 .面对春花秋月之美景,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却产生了极其沉痛的审美体验。请结合材 料谈谈你的理解。1. B 2. A 3. D.论据具典型性。材料一举苏轼杜甫诗句论证了审美体验个性色彩浓郁,材料二举音乐给人审美感受论 证审美经验是审美特质的一种客观反映,论据典型,有力证明了中心论点。论据真实性。材料一举日常观花的例子,材料二举售卖房屋及读竞选演讲稿等事例,论据源自人们的日 常生活,增强了说服力。4 .审美体验个性色彩浓郁。李煜面对常见的春花秋月之美景,因其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交融,使其审 美体验充满个性色彩而异于常人。审美体验以深度人生体验为杠杆。李煜不同于常人的沉痛审美体验是在其国破家亡之痛的人生体验的基 础上产生的。审美体验是对日常经验的超越。李煜从日常所见美景中,体验到了人生无常的虚无感,从而完成了对日 常经验的超越。审美体验是依据过去的审美经验而对当下对象产生的新的审美感受。李煜依据过去的宫廷审美经验而对 当下美景有了新的审美感受。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B. “历史过程中被审美主体普遍认同和接受而积淀的一种审美感受的经验”错误,原文表述为“一般地 说,审美经验的意义较宽泛,大体可包括一切过去和当下的审美感受的全部经验的总和”“更注重历史沉 淀性”,是“总和”,可知选项表述不全。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B. “就不会”过于绝对,除了崇高美之外,作者还可以有其他的审美体验。C. “影响人们对日常经验的获得”错误,应该是影响“审美体验”的获得,而非“日常经验”。D. “由于他对音乐这个审美对象的某种特质的感知”错误,依据原文“那种造就一种经验成其为审美经验 的东西,不是那种经验中感知的东西,而是它的对象的某种特质”可知,“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主体的感 知”而是“对象的某种特质”。也就是说不是琼斯的感知。故选Ao【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材料一提到的“审美体验”是以“设身处地、情感激烈、想象丰富、灵感突现、物我两忘、浑然同一为其 鲜明特征”D.选取的内容只是日常生活经验的描述,不是审美体验,而其他选项涉及审美体验的情感激烈、物我两 忘、浑然统一等鲜明特征。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论据特点的能力。论据为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一般具有典型性、真实性的特点。材料一中,为了证明“审美体验却个性色彩浓郁”的观点,作者选取了 “杜甫'感时花溅泪';东坡'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论据,说明同样面对美景,二人的审美体验各不相同,充满个性色彩。材料 二中,为了证明“审美经验是审美特质的一种客观反映”,列举了 “假设琼斯坐在音乐厅里专心致志地听 音乐,因而他获得了一种音乐的审美经验;史密斯从一间房间走到另一间房间,他检查各种家具,画下房 屋的平面图”等例子证明论点。可见两则材料的论据都是作者选取的典型事例,有力证明了中心论 点。材料一中,为了证明“具有敏感的审美感受能力的艺术创作者,往往获得审美体验对日常经验的超越”, 列举了李清照与侍女赏花的事例,这一事例来自日常生活。材料二中,列举了 “史密斯从一间房间走到另 一间房间,他检查各种家具,画下房屋的平面图,他有一种想出售房屋的实践经验;布朗在教堂里跪着做 祷告,他有一种宗教经验;鲁滨逊在读某先生的竞选演说稿,他有一种履行公民义务的道德上的经验”两 个事例来证明论点,这两个事例同样来自日常生活,具有真实性。增强了说服力。【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以及观点的能力。面对春花秋月之美景,一般人都会开心地欣赏,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却产生了极其沉痛 的审美体验,这就需要学生结合文本的观点分析李煜产生这一行为的原因。原文认为“审美体验却个性色彩浓郁”,李煜之所以面对春花秋月的美景产生了沉痛的情感,是因为他此 时亡国被俘,个人经历使得他的审美体验异于他人,可见审美体验个性色彩浓郁。春花秋月本是日常常见之景,只是花开、月圆,而李煜却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他因为国 破家亡、被迫投降等因素由此看到了人生的无常,可见“具有敏感的审美感受能力的艺术创作者,往往获 得审美体验对日常经验的超越”。同时,之所以有这样的审美体验,与李煜的人生经历、自己内心的沉痛 感受密不可分,可见审美体验以深度人生体验为杠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写李煜遥想当年宫殿繁华,再看今朝自己青春不再,可见审美体验是 依据过去的审美经验而对当下对象产生的新的审美感受。(二)现代文阅读n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草原上的日出英多丽丝莱辛早晨四点半,分秒不差,他骄傲地按下将要响起的闹铃。男孩迅速起身穿衣,为了不吵醒父母,他只 能赤脚出门了。现在可还是夜里啊:星星还在眨眼,树在身后静伫。他试图寻找天亮的迹象,可现在什么 都没有。他在落满树叶的黑色小道上疾行第一只鸟在他脚边醒了过来,接着一群鸟冲向天空,尖叫着宣布新一天的开始。突然他再也无法控制 自己的激情。他跳到那片天空下,发出狂野的、意义不明的喊叫,然后像头野兽似的狂奔起来,疯了一般 全不似之前那样谨慎;正在清醒的疯狂中忘我地歌唱生命的愉悦和青春的奢华。他觉得自己将来的生命是 一件伟大而神奇的东西,这东西完全是他自己的。血液在脑中升腾,他大声说道:“只要我愿意,我能改 变世界上发生的一切。”突然,好像传来一种陌生的回声!他侧耳倾听,迷惑不已,因为那不是他自己的声音。他狂乱地四下 张望,接着低头看去。地上黑压压的全是蚂蚁,又大又壮,它们对他视而不见,急匆匆地向挣扎着的什么 东西奔去,好像亮闪闪的黑水在草中流淌着。之后,他屏住呼吸。怜悯和惊惧攫住了他,只见一只野兽倒在地上并停止了尖叫。此时此刻,他只听 见一只鸟儿在鸣唱,以及行色匆匆的蚂蚁的沙沙声。他抬头冲那只不住扭动、时而抽搐的黑色东西望去。它比刚才安静了。从那团微微扭动的东西尚能模 糊看出是只小鹿。他突然想到他可以开枪射击,让它结束痛苦;于是,他举起枪。然而,他又缓缓地放下了枪。那只鹿 再不可能有什么感觉了,它的挣扎是神经的机械反射。但使他放下枪的并不仅仅是这个,而是一种在脑海 里逐渐膨胀的愤怒、痛苦和抗拒感;如果我没来,它也会这样死去。我干吗要干涉呢?类似这样的事情灌 木丛中随处可见,随时都在发生。活着的东西在极度痛苦中死去,这是生命的演变过程。我阻止不了,我 也无法阻止。我无能为力。此时,他脚下的蚂蚁们嘴里衔着粉红色的肉片正浩浩荡荡地返回。他的鼻子闻到了新鲜鹿肉的酸味。 他极力控制着空胃徒劳地抽搐,然后提醒自己:这些蚂蚁也需要吃东西!那东西已经小了。现在,它看上去已经难以辨别。他不晓得时间已经过去了多久,随后看见那个黑影 渐渐变小,些许白色从中显露出来,在阳光中闪闪发亮。是的,是太阳刚刚升起来了,它照耀在岩石上。 唉,整个事情不可能超过几分钟。他跨步前行,信步踩碎了几只蚂蚁,直至他站到那具骨架前。它已经被剔净了肉。除了白骨上粉红色 的碎肉块,仿佛它已经在那里躺了好多年。骨头四周,蚂蚁嘴里衔着肉,渐渐稀少。那个男孩朝它们又大又黑又丑的蚂蚁们望去。其中有几只站住,正用闪亮的小眼睛盯住他看。“滚! ”他冷酷地对那些妈蚁说,“我不喜欢你们!不管怎么样,都不喜欢。滚吧! ”说完,他想象着那 些蚂蚁转身离去的情景。他在那些骨头边弯下腰,触摸头颅上的孔穴:那是眼睛所在的地方,他想到了鹿那水汪汪的黑眼睛, 觉得这一切难以置信。那天早上,也许一小时前这只小生灵还骄傲又自由地走在灌木丛中,感受着皮肤上的凉意,就像他自 己感受到的那样,感到兴奋。它自豪地踩着大地,轻轻地甩动着漂亮的白尾巴,嗅着清晨寒冷的空气。它 像国王和统治者们那样行走,自由漫步在这片灌木丛中。每片草叶为它而生长,闪亮纯净的河水供它饮 用。但是,接着发生了什么事呢?谁会想到这样一只箭步如飞的动物会被一群蚂蚁困住呢?(选自现当代英国短篇小说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小男孩在清晨的草原上飞奔、喊叫,无拘无 束,此刻他眼里尽是大自然的美好,加剧了他自以为“无所不能”的幻想。B.小男孩最终放弃了以“开枪”来帮助小鹿“结束痛苦”的想法,是“愤怒、痛苦和抗拒感”这一系列 主观情绪使然。C.小鹿垂死挣扎暗示着小男孩内心的天真自负与现实的残酷无情之间的矛盾冲突,只能给他带来心灵成 长上的痛苦和恐惧。D.草原上“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一幕,展现了大自然的残酷无情,深刻揭示了人类应该与自然斗 争,征服自然的道理。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草原是主人公生活与成长的背景,作者通过对外部典型环境的烘托洁染,使小男孩性格得以逐步发 展和完善。8 .作者将小鹿行走的姿态形容成“国王和统治者们”,此处运用拟人手法,突出了小鹿作为一个鲜活生 命体的自豪骄傲。C.小说以两个问句结尼,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留下回味和想象的空间,同时可以引发读者关于生命哲 理的思考。D.作者的语言简洁明了、生动活泼,同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灵活运用记叙、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增 强了小说的可读性。8 .小说在叙述人称的变化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其妙处。9 . “草原上的日出”有丰富意蕴,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 A 7.B.全文整体以第三人称叙述,男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则以第一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更加客观真实, 同时作者的叙述更加灵活多变,可在场景描绘和人物心理描写之间自由切换。第一人称的运用能直观深 刻的揭示人物心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男孩情感变化的过程。8 .“草原上的日出”有三层含义:日出是草原上的自然现象,是新一天的开始。日出是小男孩思想意识 的革新,由“人类至上”的天真,转变为对自然规律有所顿悟的成熟。“蚂蚁食鹿”的惨象之后“太阳照 常升起”,大自然以一种“无情”的状态展现“适者生存”这一自然规律的客观和永恒。【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 "是因为愤怒、痛苦和抗拒感这一系列主观情绪使然”错,根据后文可知小男孩通过理性的思考,知道了这一切是“生命的演变过程”,他“阻止不了”“无能为力”。C “只能给他带来心灵成长的痛苦 和恐惧”中“只能”错,目睹这一事件最终给小男孩带来了思想的成熟,虽然过程是痛苦的。D. “深刻揭示了人类应该与自然斗争,征服自然的道理”错,小男孩由认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到认识到 人在自然面前的“无力”,揭示的是人不可能违背和战胜自然规律的道理。故选Ao【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B.写小鹿形象的部分综合运用了拟人和比喻,而题干所指原句“它像国王和统治者们那样行走”是一个典 型的比喻句。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叙述人称极其作用的能力。文章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描写男孩的动作、行为和所见所闻时,采用第三人称。当他说话和产生心理 活动时“只要我愿意,我能改变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如果我没来,它也会这样死去。我干吗要干涉 呢”“我阻止不了,我也无法阻止。我无能为力”“我不喜欢你们!不管怎么样,都不喜欢”,以第一人 称叙述。第三人称的叙述是客观视角,显得真实而冷静,同时,也属于全知视角,可以更加全面地展现事情的经 过,从而能详细地描绘场景和透视人物的心理。第一人称则直接揭露男孩的心理,能够拉近读者的距离,让读者能直接感受到男孩的心理和情感变化。【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表层含义,是指草原上的日出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新一天的起始。深层含义,“新的一天”往往也寓意着新的人生起点,新的人生领悟。对于男孩来说,他原来“觉得自己 将来的生命是一件伟大而神奇的东西,这东西完全是他自己的。血液在脑中升腾,他大声说道:只要我 愿意,我能改变世界上发生的一切'”,认为自己(人类)的生命是至高无上的,是可以掌控一切、改变 一切的。但当他发现那只被蚂蚁围困分食的小鹿时,“在脑海里逐渐膨胀的愤怒、痛苦和抗拒感;如果我 没来,它也会这样死去。我干吗要干涉呢?类似这样的事情灌木丛中随处可见,随时都在发生。活着的东 西在极度痛苦中死去,这是生命的演变过程。我阻止不了,我也无法阻止”,他发现自然规律是自己无法 抗衡、阻止和改变的,他的思想发生了革新。当小鹿这样美好的生命死去后,“些许白色从中显露出来,在阳光中闪闪发亮。是的,是太阳刚刚升起来 了,它照耀在岩石上。唉,整个事情不可能超过几分钟”,大自然并没有为一个美丽健康的生命逝去而感 伤,太阳照常升起,一切生命在自然规律面前都被一视同仁地对待,“日出”照常出现,大自然以一种“无情”的状态展现“适者生存”这一自然规律的客观和永恒。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姚坦,字明白,曹州济阴人。开宝中,以尚书擢第,调补将陵尉。太平兴国八年,太宗召坦等谓 日:“诸子生长深宫,未知世务,必资良士赞导,使日闻忠孝之道。汝等皆朕所慎简,各宜勉之。”乃以 坦为益王府翊善。 坦性木强固滞。王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宾僚乐饮,置酒共观之。坦独俯首,王强使 视之,日:“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 ”王惊问故坦日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先送县鞭笞流血被 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是时太宗亦为假山,闻而毁之。王少逸豫,坦即丑诋,王颇鄙其为人,自是坦每暴扬其事。上尝诫之日:“元杰知书好学,亦足为贤 王矣。少不中节,亦须婉辞规讽,况无大故而诋讦之,岂裨赞之道邪? ”顷之,左右乃教王诈称疾不朝。 太宗日使视疾,逾月不廖,甚忧之,召王乳母问状,乳母日:“王本无疾,徒以姚坦检束,居常不得自 便,王不乐,故成疾。”上怒日:“吾选端士,辅王为善。王不能用其谏,而又诈疾,欲使朕去正人以自 便,何可得也。且王年少,必尔辈为之谋耳。”因命捽至后苑,杖之数十。召坦慰谕日:“卿居王宫,能 以正为群小所疾,大为不易。卿但如是,勿虑谗间,朕必不听。”王薨,改卫尉少卿,判吏部南曹。他日因事得对,上以其旧人,召升殿与语。坦言及故府,意短诸王 而称己之敢言。坦退,上谓侍臣日:“坦在宫邸,不能以正理海谕,事有微失,即从而扬之,此卖直取名 耳。”景德初,求补郡,俾知邓州。转运使表其治状,诏嘉奖之。大中祥符初、复知光州。二年,卒,年七 十五。(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王惊问故/坦日/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 而何/B.王惊问故/坦日/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 而何/C.王惊问故/坦日/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 山而何/D.王惊问故/坦日/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 山而何/口.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宝,年号名。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武帝即位后首创。B.翊善,官名。唐太子官属有赞善大夫,宋改为翊善,安排到亲王府,掌侍从讲授。C.薨,死的一种说法。一般针对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大臣。D.判,官制用语。即以他官兼代某职,称判某职或判某职事,以低官兼掌高职日判。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烈而深刻、丰富而高妙、充分而激烈的动态形式,并以其设身处地、情感激烈、想象丰富、灵感突现、物 我两忘、浑然同一为其鲜明特征。人类体验形式远远不止一种。除了审美体验形式以外,还有非审美体验形式,如日常生活体验、实践 体验、道德体验、宗教体验等等。审美体验是在审美活动产生的对于审美价值的体验。在一定的条件下, 非审美体验可以导向审美体验,或转化为审美体验。而且,一般地说,丰富的人生经验的积淀,将有助于 审美体验的深化,换言之,审美的深层体验,是以深度人生体验和广泛的日常生活体验为杠杆的。屠格涅 夫猎人手记中记述了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而牺牲性命的惊心动魄的过程,作者在文中写到“一阵虔敬 (崇高美体验)的心情涌上我的心头”,表明了作者从人生体验(生命和母爱)向审美体验(崇高美体 验)的转化。值得注意的是,具有敏感的审美感受能力的艺术创作者,往往获得审美体验对日常经验的超越。“日 常经验”像任何规范一样,具有双重特性,即显明和蒙蔽。如李清照如梦令,在“雨疏风骤”之后, 诗人晨起问卷帘人风雨后的海棠花怎样了,侍女答日:“海棠依旧”。而清照并没有去观察雨后的海棠, 抛却了常识的浮光,获得深度的体验:“应是绿肥红瘦”。在侍女看来,雨后海棠依旧原样,几无变化, 双目似乎清晰却蒙蔽。而诗人以其“内在的眼睛”从风骤花落上面,体验到了人生短暂、如花青春易逝的 真谛,完成了日常经验向深度审美体验的超越。(改编自胡经之审美体验:艺术本质的核心)材料二金斯利普赖斯(Kingsley Price)在什么才使一种经验成为审美的?一文中就主张审美经验是 审美特质的一种客观反映。他举出一个例子:假设琼斯坐在音乐厅里专心致志地听音乐,因而他获得了一 种音乐的审美经验;史密斯从一间房间走到另一间房间,他检查各种家具,画下房屋的平面图,他有一种 想出售房屋的实践经验;布朗在教堂里跪着做祷告,他有一种宗教经验;鲁滨逊在读某先生的竞选演说 稿,他有一种履行公民义务的道德上的经验。那么是什么因素才能使得琼斯的经脸是审美的而不是实践 的、宗教的或道德的经验呢?普赖斯认为不能把一种经验的特点和主体的某种行为混为一谈。他说:“我 不相信琼斯的音乐经验是由于他坐在音乐厅中睁着眼睛听音乐的缘故,我也不相信史密斯关于房屋的经验 是由于他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在笔记上记下些什么的缘故。”他认为审美经验之所以是审美的,就象南瓜 之所以是黄色的一样,是一种语义上能表明原因的力量在起作用。每种经验实际上都由两种因素所构成, 一种因素来自客体,一种因素来自主体的感知,而那种使琼斯的经验成其为审美经验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 主体的感知,他的经验中的感知部分是和其他人一样的,因此“琼斯的经验作为审美的经验,必然源出于 对象之中。''但是普赖斯又说,至于对象的审美特质是什么,却很难在现在就找出来。“我的目的,只是 提出这样一种现点那种造就一种经验成其为审美经验的东西,不是那种经验中感知的东西,而是它的 对象的某种特质。”(改编自朱狄当代西方美学关于审美经验各种因素的分析)A.宋太宗认为皇子们生长在皇宫中,不谙世事,需要有德行 贤士加以教导,于是选择姚坦等人担任教 导皇子的职务。B.益王耗费巨资建成假山,召集宾客置酒观赏,只有姚坦觉得这是劳民伤财的行为。太宗听闻后责令益 王毁掉了假山。C.益王的随从唆使益王诈病不上朝,想以此赶走姚坦,却被太宗察知。太宗非但没有责怪姚坦,反而惩 治了始作俑者。D.姚坦在益王去世后仍然说益王的坏话,并标榜自己敢于直言,这引起了皇上的不满与嘲讽。皇上认为 他是在沽名钓誉。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少逸豫,坦即丑诋,王颇鄙其为人,自是坦每暴扬其事。(2)卿居王宫,能以正为群小所疾,大为不易。14 .文中说姚坦的性格“木强固滞”,你认为是什么意思?这一性格特点体现在哪些事情上?10. C 11. D 12. B. (1)益王年少贪图安逸享乐,姚坦就用很难听的话骂他,益王很鄙视他的为人,从此姚坦常常宣扬他 的事情。(2)你身处王府,能够凭借正气做事,被小人嫉恨,是很不容易的。13 .“木强固滞” 意思是质朴刚强、固执不变通。这一性格体现在:不畏权势,敢于直谏,如直言益王造的假山是“血山”;说话刻薄,不懂婉讽,如直接说益王的坏话而不会用委婉的话规劝他。【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益王很惊讶,问他原因,姚坦说:“我在田间时,看见州县的官吏督促交税,抓了人家的父子兄 弟,送到县里鞭打,流血遍身。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税筑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 ”“见州县催科”,“催科”是催缴赋税的意思,应与“捕”断开;排除AD; “捕人父子兄弟”,“人” 修饰“父子兄弟”,“人父子兄弟”作“捕”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B。故选C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D. “以低官兼掌高职日判”错误。应该是以高官兼掌低职。故选D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 “太宗听闻后责令益王毁掉了假山”错误。原文是“是时太宗亦为假山,闻而毁之”,太宗毁的是自己 正在造的假山,而非责令益王毁掉了假山。故选B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逸豫”,闲适安乐;“丑诋”,用很难听的话骂人;“鄙”,鄙视,看轻;(2) “正”,正气;“为所”,表被动;“疾"嫉恨。【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木强固滞”,“木强”,质直刚强;“固滞”,固执不变通;“木强固滞”的意思是质朴刚强、固执不 变通。这一性格体现在:由“王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宾僚乐饮,置酒共观之。坦独俯首,王强使视之,日:但 见血山耳,安得假山!' ”可知,直言益王造的假山是“血山”,可见他不畏权势,敢于直谏。由“王少逸豫,坦即丑诋,王颇鄙其为人,自是坦每暴扬其事”可知,直接说益王的坏话而不会用委婉的 话规劝他,可见他说话刻薄,不懂婉讽。参考译文:姚坦,字明白,是曹州济阴县人。开宝年中期,凭借尚书考中进士,调补为将陵尉。太平兴国八年, 太宗征召姚坦等人,对他们说:“各位王子生长在皇宫中,不谙世事,需要有德行的贤士加以教导,让他 们每天都能听到忠孝的道理。你们都是我谨慎选拔出来的贤士,大家一起努力吧。”于是任命姚坦为益王 府翊善。姚坦性格益质朴刚强、固执不变通。益王曾经在府中修建了一座假山,花费了数百万钱,假山建 成后,召集宾客僚属饮酒庆祝,一起观看,而姚坦却独自低着头。益王强迫他看假山,他说:“我在这里 只看到血山,哪有什么假山! ”益王很惊讶,问他原因,姚坦说:“我在田间时,看见州县的官吏督促交 税,抓了人家的父子兄弟,送到县里鞭打,流血遍身。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税筑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 么呢? ”当时太宗皇帝也在修建假山,还没完成,听到姚坦的话之后马上命人停止修建。益王年少贪图安逸享乐,姚坦就用很难听的话骂他,益王很鄙视他的为人,从此姚坦常常宣扬他的事 情。皇上曾经告诫姚坦说:“元杰会读书好学习,也就足以成为贤王了。他年轻不懂事,也需要用委婉的 话规劝他。况且没有大过却去攻讦责骂他,这哪里是辅助他成长的方法呢? ”没过多久,益王的侍从就教 益王假装称病不上朝。太宗每天派使者查看病情,过了一个月都没有痊愈,心里非常担忧,就召见益王的 乳母询问情况,乳母说:“益王本来没有病,只是因为姚坦的约束,在家里经常不能自由行事,益王很不 开心,所以成了病。”皇上生气道:“我选拔正直的人,辅助益王让他变好。益王不能采用他的谏言,反 而装病,想让我罢去正直的人来让自己方便,怎么可能做到呢。况且益王年纪小,一定是你们这些人替他 谋划的。”于是命人将乳母拉到后苑,打了几十廷杖。然后召见姚坦劝慰他说:“你身处王府,能够凭借 正气做事,被小人嫉恨,是很不容易的。你只管这样做,不用考虑别人的谗言挑拨,我一定不会听的。”益王死后,姚坦改任卫尉少卿,兼吏部南曹。某日姚坦因事被获准当面奏对,皇上因为他是旧臣,召 他上殿和他交谈。姚坦说到他在益王府时的事情,话语中有诋毁各位王爷的意思,并称自己敢于直言。姚 坦退下后,皇上对侍臣说:“姚坦在王宫,不能用正确的道理教导王子,王子有一点轻微的过失,他就到 处宣扬,这是在卖取正直的名声啊。”景德年初,姚坦请求补郡县之职,皇上让他担任邓州知州。转运使上表奏陈他的政绩,皇上下诏嘉奖 他。大中祥符年初,又担任光州知州。大中祥符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隋宫李商隐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注】此诗是诗人晚年江东之游时所作,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当时李商隐因柳仲郢推 荐,任盐铁推官,游江东。日角:帝王相,此喻指李渊。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未的。隋 书炀纪:“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 15.下列对这 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紫泉宫”是宫殿名,此处代指隋炀帝在长安的宫殿,照应标题“隋宫”。B.第四句诗人想象隋炀帝的游船会走到天涯,是以他贪图逸游的性格特征为依据的。C.第五句说当年放萤的地方此时已成废墟,只有“腐草”而已,抒发了昔盛今衰之感。D.尾联诗人以假设、反诘的语气,讽刺隋炀帝观赏后庭花舞蹈的行为是亡国之因。16.杜牧在阿房宫赋里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 也”,处于同一时代的李商隐在诗中也有类似表达。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15. D16.杜牧阿房宫赋借秦人极奢而亡讽谏唐朝统治者要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属于借古讽今;李商隐隋宫写隋炀帝没有借鉴前朝教训,贪图享乐,终致亡国。其目的是在借古讽今, 讽谏唐朝统治者以史为鉴。【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 “讽刺隋炀帝观赏后庭花舞蹈的行为是亡国之因”错,隋炀帝观赏后庭花舞蹈是李商隐在诗中 的想象,并非事实。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李诗是一首咏史吊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