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易错题易错点10文言文阅读(一)(全国通用)Word版含解析.docx

    • 资源ID:69005045       资源大小:48.89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易错题易错点10文言文阅读(一)(全国通用)Word版含解析.docx

    易借点10文言文阅读(一)【易错点1断句抓不到层次。断句题是文言文阅读题,缺少断句中心原则。作为断句题,我们要本着一定的原则,牢记一个前提一一 领会大意。要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根据四个选项的细节比对,根据上下文语境,排除 错误选项,选择最佳答案。【对策】一、抓主谓宾断句(依主干,先易后难,攻破难点。)主语之后一般不断句(“者也”式判断句的主语之后应断句)。谓语之后如果没有宾语、补语 就要断句;如有宾语、补语一般不断句,但“日”“云”“言”等字作谓语时,要和它的宾语断开。宾语之 后一般应断句,定语和其修饰的中心词之间一般不断句。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 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一般在中心词前。1名词、代词常做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这些名词如果做主语,那么其前面就可以断 句;如果做宾语,那么其后面就可断句。常见名词有: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地名等常见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o常见的谦辞:下官、窃、寡人、孤、仆、愚、妾、贱妾、婢子等。2动词: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 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二、虚词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位置和作用,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关键所在。在断句中, 具体要关注以下几类虚词:常见句首发语词:盖、夫、且夫、今夫、嗟夫、至、若、至若、若夫等常见句首关联词,“苟、纵、故、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然 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凡、微等常见句首的时间词,“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俄顷)、是时、昔者、囊者、向者、方今、 有顷(顷之、顷间)、乃今(乃今而后、而今而后)”等,一般前后都可断句。常见句首复音虚词:岂唯(岂独、岂特)、然则、故夫、大抵、得无(得毋)、何为(何谓、胡为、曷 为、奚为)、何以、何其、何必、何不(胡不)、何乃、未必、无乃。常见句末语气词:也、矣、兮、耳、而已、与(欤)、邪(耶)、乎、哉、焉、之等。一、高考真题(一)(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 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 ”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日:“今齐王 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 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宣言* 之于朝廷日:“不毂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毂不 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 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 ”对日:“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 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 必至矣Q "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 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 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 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10.下对文中划线都分的断句,正角的项是()A.不毂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B.不毂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诺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C.不毂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D.不毂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答案】B【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不烦一兵”和“不伤一人”字数相同,结构相似,都是后文“得商于之地六百里”的前提,“而”是连 词,所以“而”之前应断开,由此排除A、Do“子”是第二人称,指“你”,是“不贺”的主语,因此“子”前应断开,由此排除C。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不派遣一个士兵,不伤亡一名将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我自认为这是非常明智 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贺,只有你一个人不道贺,这是为什么?故选Bo(二)(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 大也。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日:“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 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 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 国也。”武侯曰:“善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日:“将奈其士众何? ”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 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J太公出,邵公 入,王曰:“为之奈何? ”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 "王曰:“不可。”邵公出, 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 ”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推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 日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 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建, 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 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J 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日: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 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 平公曰:善。乃罢台役。(节选自说苑贵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 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B.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 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c.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 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D.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 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答案】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周公说:让他们各自住着自己的房屋,耕作自己的田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只亲近 仁义的人。百姓有过错,责任在我一人身上。武王说:看得远大啊,(这样做足以)平定天下啊!凡是尊 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啊。”从内容来看,划线句是周公和武王的对话,两个曰是标志,武王日前面是周公所言,所以武王 前面断开,排除CD;从句式结构来看,"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是"者,也"的判断句,且“贵士君子"是动宾 短语作者的定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故选Bo二、通关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日: “愫!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 ”遂反。将命者告主人。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弹琴者日: “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 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日此足以当之矣。”(选自后汉书蔡邕列传第五十下,有删改) A.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日/此足以当之矣B.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日此足以当之矣 C.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日/此足以当之矣 D.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日/此足以当之矣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心里很紧张,只担心螳螂捕不到蝉,这难道就是产生杀心并且在琴声中流露出来的原因吗? 蔡 邕微笑着说:这就足够说明问题的所在了。“螳螂之失之是惟恐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岂乎是固定句式结构,反问语气,''乎后断开,排除C。故选Do参考译文:当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有用酒食来招待他的,等到蔡邕去时,邻家酒宴正酣。有个客人在屏 风后弹琴,蔡邕走到门口试着偷听琴声,自语:“傅!用琴声召唤我,琴声里却流露出杀心,这是为什么? ” 于是返回家去。被派去请蔡邕的仆人告诉主人(说不知什么原因蔡老爷又回自己家了)。主人立即亲自追 上去问他原因,蔡邕将原因详细地告诉了邻居。弹琴的这位客人向蔡邕解释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一 只螳螂正爬向一只鸣蝉,蝉又将离去但还没有飞走。螳螂为了这只蝉,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我心里 很紧张,只担心螳螂捕不到蝉,这难道就是产生杀心并且在琴声中流露出来的原因吗? ”蔡邕微笑着说: “这就足够说明问题的所在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铳等二十馀人,守仁抗章救,瑾怒, 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箧亲居生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 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日:“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 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A.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B.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C.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D.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为:龙场万山草木丛生,土地贫瘠,苗人、僚人杂居,王守仁根据当地的民俗教化引导百姓,当地的 百姓十分欢喜,纷纷砍树造屋,让王守仁居住。荒远之地没有书籍,王守仁每日整理以前的见闻。伐木为屋省略了主语“夷人,喜的主语是“夷人,伐木为屋和喜是两件事,故''喜后应断开,可排 除B、D两项;无书的主语是穷荒,意思是荒远之地没有书籍,中间不能断开。旧绎旧闻省略了主语守仁,应在 日前断开,可排除A项。故选Co参考译文:王守仁,字伯安,是余姚人。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铳等二十多个人,王守仁 向皇帝上奏章想救戴铳等人,刘瑾大怒,王守仁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草木丛生,土 地贫瘠,苗人、僚人杂居,王守仁根据当地的民俗教化引导百姓,当地的百姓十分欢喜,纷纷砍树造屋, 让王守仁居住。荒远之地没有书藉,王守仁每日整理以前的见闻。突然领悟到推究事物之理而获得知识, 应当求之于内心,不应当求之于外物,感叹道:“道理就在这里。”于是深信不疑。他从事教育,专门以 培养良知为主。当时求学的人全都认同他的说法,世上于是有了 “阳明学”。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先主定蜀,嘉峻之功,乃分广汉为梓潼郡,以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 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日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赣遂亲生群像脸金吊希国 留宿墓上当时荣之。(节选自三国志蜀书霍峻等传,有删改) A.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日/峻既佳土/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 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B.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日/峻既佳土/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 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C.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日/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 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D.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日/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 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为:(霍峻)担任官职三年,四十岁的时候死去,回故乡成都下葬。先主非常悼念痛惜,于是召见诸 葛亮说:“霍峻本来就是佳士,加上他对国家有大功,想要实行祭奠。于是亲自率领群僚聚集哀哭凭吊祭 奠,然后在霍峻的墓地上留宿,当时的人认为霍峻很荣耀。年四十为卒的状语,主语承前省略,为霍峻,意思是霍峻四十岁的时候死去,中间不能断开。据此 排除B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主语是先主,谓语动词是率吊祭,属于联动谓语,'率群僚临会作状语,中 间不应断开,故排除C、D两项;故选Ao参考译文:霍峻,字仲邈,是南郡枝江人。先主平定了蜀地,嘉奖霍峻的功劳,于是分割广汉为梓潼郡,让霍峻 做梓潼太守、裨将军。(霍峻)担任官职三年,四十岁的时候死去,回故乡成都下葬。先主非常悼念痛惜, 于是召见诸葛亮说:“霍峻本来就是佳士,加上他对国家有大功,想要实行祭奠。”于是亲自率领群僚聚 集哀哭凭吊祭奠,然后在霍峻的墓地上留宿,当时的人认为霍峻很荣耀。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洪熙元年春正月,御奉天门受朝,不举乐。夏四月,帝闻山东及淮、徐民乏食,有司徵夏税方急,乃 诏大学士杨士奇草诏,免今年夏税及科粮之半。庚辰,帝不豫,辛巳,大渐,崩于钦安殿,年四十有八。 赘曰:“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节选自明史本纪第八仁宗,有删改)A.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B.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C.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D.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在位一载的主语是仁宗,在位作谓语,一载作补语,成分完整,用人跟在它们后面多余,应断 开,排除A。"政是''行的宾语,善是不胜书的主语,所以'行和''善之间断开,排除B。“涵濡与休养内容相近,均为施政的理念,不能断开,同时,”涵濡休养都属于“德化的内容,应与德 化”断开,排除D。故选C。参考译文:洪熙元年春正月,皇帝驾临奉天门接受朝见,不演奏音乐。夏四月,皇帝听说山东及淮、徐的百姓缺 乏粮食,官吏催征夏税正紧,于是命令大学士杨士奇起草诏书,免除今年夏税及所征粮食的一半。庚辰, 皇帝身体不适,辛巳,皇帝病危,在钦安殿驾崩,享年四十八岁。赞辞说:“在位一年,使用人才实行政 治,美善之处写也写不完。假如上天延长他的寿命,让他恩惠润泽天下百姓得以休养,他仁德教化的盛大, 岂不是可以与汉文帝、汉景帝一样伟大吗?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三府并辟,皆不就,愿归侍虞。得报,驰还。未至,虞已为公孙瓒所害。畴至,谒祭虞墓,陈发章表, 哭泣而去。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谓曰:“汝何自哭刘虞墓,而不送章报于我也? “畴答曰:“汉室衰 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瓒壮其对,释不诛。(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一,有删改)A.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 B.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 C.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 D.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汉王室衰败,人人怀有不忠之心,只有刘先生不失忠诚的节操。朝廷章表所说的,对于将军你来讲 并不是什么好听的话,恐怕不是你所愿意听到的,所以就没有送给你看。根据语法结构可知,汉室衰颓是主谓句,语意完整,人是怀异心的主语,不能割裂,排除A、D两项; 不失忠还是不失忠节不易一下子看出,可先放下;而节章一词,古汉语没有复用的情况;章是奏章, 于是可以判断出节章之间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Bo参考译文:三公官府同时召他(田畴)做官,(他)都没有应命,希望回去侍奉刘虞。得到朝廷的答复后,(他就) 快马加鞭往回赶。还没到(幽州),刘虞已经被公孙瓒杀害。田畴回到(幽州)后,就去拜祭刘虞墓,(在 墓前)念了朝廷的章表,大哭一场(后)离开。公孙瓒听说田畴拜谒刘虞墓,非常愤怒,悬赏捉拿(他), (最后将他捕获,公孙瓒)对田畴说:“你为什么擅自到刘虞墓去哭祭,而不把朝廷的章表送给我? ”田 畴回答说:“汉王室衰败,人人怀有不忠之心,只有刘先生不失忠诚的节操。朝廷章表所说的,对于将军 你来讲并不是什么好听的话,恐怕不是你所愿意听到的,所以就没有送给你看。”公孙瓒很佩服他的回答, 把他放了没有杀他。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范升字辩卿,代郡人也。王莽大司空王邑辟升为议曹史。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日今天下 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方春岁首,而动发远役,藜麓不充,田荒 不耕,谷价腾跃,斛至数千,吏人陷于汤火之中,非国家之人也。如此,则青、徐之寇在于帷帐矣。升有 一言,可以解天下倒县,免元元之急,不可书传,愿蒙引见,极陈所怀。“邑虽然其言,而竟不用。升称 病乞身,邑不听。(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A.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 元元焉所呼天/B.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日/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 元元焉所呼天/C.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 元元焉所呼天/D.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日/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当时王莽连续征兵,赋税繁多,范升于是向王邑提意见 道:现在天下的事情,像太阳、月亮那样明亮,像雷鸣那样震天动地,而朝廷却说看不见,王公也说听 不见,那么百姓怎能不呼天?解答这道题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两处:第一处,发是一个及物动词,后面不能缺少宾语,兵役作发的宾语,因此应在兵役后断开,据此可排除BD两项;第二处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是一个骈句,结构一致,各自断开,据此可排除C项。故选Ao参考译文:范升,字辩卿,是代郡人。王莽的大司空王邑征召范升做议曹史。当时王莽连续征兵,赋税繁多,范升于 是向王邑提意见道:“现在天下的事情,像太阳、月亮那样明亮,像雷鸣那样震天动地,而朝廷却说看不 见,王公也说听不见,那么百姓怎能不呼天?现在正是春季,一年的开始,却动员百姓到远方服役,野菜 不能充饥,田地荒芜无人耕种,谷价飞涨,每斛涨至数千,官吏、百姓陷于水火之中,不再是国家的人。 这样下去,那么青州、徐州的强盗就近在腹地了。我有一句话,可以解除天下极其艰难、危急的困境,免 去百姓的焦虑,不可用书信传递,希望能得到引见,向皇帝极力陈述我的想法。”王邑虽然认为范升的话 有理,但最终没有采用。范升称病请求退职,王邑不允许。常见叹词:嗟夫、呜呼、呜呼哀哉、嘻等,叹词要独自断开。呼语断句:“微之(元稹,字微之)/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微之”是呼语,在其前后断 开。三、对话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日”“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 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日”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 答者,明辨句读。虽然在高考卷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在关键时候还是能起到帮助作用的。四、句式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 语后置、状语后置)。以及一些固定句式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五、固定结构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方法”,2、有以,译为“有用来的办法”,3、有所,译为“有的”(人、事、物),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事、物),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6、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7、所以,译为“用来的”,”的方法二”的原因”,8、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9、其乎,译为"难道吗”,10、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11、无乃乎,译为"恐怕吧”,12、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 “大概说的就是吧”。13、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工14、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15、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五、修辞文言文讲究整齐对称,讲究修辞,所以行文中常用结构相同的句子构成排比、对偶、对比、顶针、反复, 四六句多也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例如过秦论中“秦孝公据靖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J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壁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易错题01<1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文后题目1.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 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 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选 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B.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C.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D.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答案】A【解析】“之”属于代词,后面要断开,“则”往往在句首领起下文,“失其贵”“失其富”“失其智” 句式整体一致,据此,句可断。 【参考译文】一个平常人能成为世世代代的榜样,一句话能被天下人效法,这都是由于他有与天地共同化育万物的 能力,关系到事物兴盛衰亡的命运。他的出生是有所来历的,他去世后仍有所作为。所以,申伯、吕侯从 山岳降生,傅说死后化为列星,从古至今传说的事,是不可抹杀的。孟子说:“我善于修养我的至大至刚 之气。”这种正气,寄寓在平常事物之中,充溢在天地之间。突然遇到它,王公会失去他们的显贵,晋国、 楚国会失去他们的富有,张良、陈平会失去他们的才智,孟贲、夏育会失去他们的勇敢,张仪、苏秦会失 去他们的辩才。2.翟銮,字仲鸣,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中,累迁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廷推阁臣,帝意在张孚敬, 弗与。命再推,乃及銮。中贵人多誉銮者,帝遂逾次用之。杨一清以銮望轻,请用吴一鹏、罗钦顺。帝不 许,命銮入直文渊阁。銮初入阁,一清辅政,既而孚敬与桂萼入,銮皆谨事之。孚敬、萼皆以所赐银章密 封言事,銮独无所言。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之有。”帝心爱之。一清、 萼、孚敬先后罢,銮留独秉政者两月。其后李时入,位居銮上,銮亦无所怫。帝数召时、銮入见,尝问: “都察院拟籍谷大用资产,当乎? "时曰:“所拟不中律。”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 三尺法何以信天下?帝曰:“大用乱政先朝,正奸党也。”銮曰:“陛下,即天也。春生秋杀,何所不可。” 帝卒从重拟。(选自明史翟銮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銮日/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B.銮日/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C.銮日/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D.銮日/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答案】C【解析】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是:翟銮说:“按照法律,抄家的罪行只有三条:谋反、叛逆和奸党罢了。 不合乎法律规定,怎么能取信于天下呢? ” 【参考译文】翟銮,字仲鸣,考中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年间,他多次迁升,做了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天,朝廷推 举阁臣,世宗有意用张孚敬,(群臣)不赞同。就命令再一次推举,才提及翟銮。侍从宦官大多称赞翟銮, 皇帝于是越级任用他。杨一清认为翟銮名望低,请求任用吴一鹏、罗钦顺。世宗不答应,命令翟銮入值文 渊阁。翟銮刚入内阁时,杨一清辅佐政事,不久孚敬与桂萼入阁,翟銮都小心侍奉。孚敬、桂萼都用世宗 赐给他们的银章密封上书奏事,唯独翟銮无所进言。皇帝责问翟銮,翟銮就叩头谢罪说:“陛下圣明,我 要顺从还来不及,(哪里)有什么建议呢。"世宗心里很喜欢他。杨一清、桂萼、孚敬先后被罢官,翟銮留 下独自执掌政事两个月。后来李时入阁,位居翟銮之上,翟銮也没有不高兴。世宗多次召李时和翟銮进见, (世宗)曾问他们:“都察院拟定抄没谷大用的家产,合适吗? ”李时说:“拟定的结论不合乎法律J翟銮 说:“按照法律,抄家的罪行只有三条:谋反、叛逆和奸党罢了。不合乎法律规定,怎么能取信于天下呢? ” 皇帝说:“谷大用扰乱先朝政事,正合奸党这一条J翟銮说:“陛下就是上天。春天让万物萌生,秋天让 万物凋零,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世宗最终从重拟罪。3.荆公守惠之明年,岁在壬戌,自夏五至秋七月不雨,田畴龟诉。太守荆公容有蹙日:“天于民务殖之 也,非天弃民,太守其不勤民,实弃守也! ”于是,撒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其如是者日行之,不雨;旬行之,不雨。行之不辍,乃尔润风墨云密布并发。(选自韩日缆甘霖亭记)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B.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C.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D.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答案】B【解析】“赤日”“群神”都是名词;“自徂”可以看作是固定结构“从到”;"数十 里”,现代汉语中依然使用,几十里的意思。掌握了这些信息,断句就很容易了。【参考译文】荆公任惠州太守的第二年,是壬戌年,从夏季的五月到秋季的七月没有下雨,田地都龟裂了。太守荆 公眉头紧锁说:“上天是愿意让百姓生活繁衍的,不是上天抛弃了老百姓,应该是太守不勤政爱民,实际 上是上天抛弃太守啊!”于是,撤去车盖,出门不坐车子。冒着烈日曝晒,从府衙到郊外,一天走几十里, 向群神吁请。像这样整日施行,没有下雨;施行了十天,没有下雨。仍然施行不停止,这才凉风渐起乌云密布。举一反三诸侯之义死社稷。太王委国而去何也?夫圣人不欲强暴侵陵百姓,故使诸侯死国,守其民。太王有至 仁之恩,不忍战百姓,故事勋育、戎氏,以犬马珍币,而伐不止。问其所欲者,土地也。于是属其群臣耆 老而告之日:“土地者,所以养人也。不以所以养而害其养也,吾将去之。”遂居岐山之下。邠人负幼扶 老从之如归父母三迁而民五倍其初者皆兴仁义趣上之事君子守国安民非特斗兵罢杀士众而已。不私其身, 惟民足用保民,盖所以去国之义也,是谓至公耳。(选自说苑至公)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邠人负幼扶老/从之如归父母/三迁而民五倍/其初者皆兴仁义/趣上之事/君子守国安民/非特斗兵罢杀土众 而已B.邠人负幼扶老从之/如归父母/三迁而民五倍/其初者皆兴仁义/趣上之事君子/守国安民非特斗兵/罢杀土众 而已C.邠人负幼扶老/从之如归父母/三迁而民五倍其初者/皆兴仁义/趣上之事/君子守国安民非特斗兵/罢杀土众 而已D.邠人负幼扶老从之/如归父母/三迁而民五倍其初者/皆兴仁义/趣上之事/君子守国安民/非特斗兵罢杀土众 而已【答案】D【解析】分析可知,“从之”是“邠人”的行为动作,“负幼扶老”是“从之”的状态,它们是一个整体。 据此可排除A、C两项。“守国安民”的主语是“君子”,其间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B项。 【参考译文】诸侯为国而死就是正义的。周太王却舍弃了自己的国家而迁走是为什么呢?圣人不愿意让强横凶暴的 势力侵犯欺凌百姓,所以让诸侯国君为国而死,以守护他们的百姓。周太王有最仁慈的恩德,他不忍心让 百姓遭受战乱之苦,所以用名犬宝马珍宝财物臣事勋育、戎氏这些部族,但他们的侵略并未因此停止。问 他们想要什么,回答说要土地。周太王于是聚集他的群臣以及年高德重的人,告诉他们说:“土地是用来 养人的,不能因为它能养育人而害了所要养育的民众,我将要离开这里。”周太王于是迁到岐山之下居住。 邠地的人背着小孩扶着老人跟随他,如归顺父母一样。他搬迁了三次,(他的)百姓竟是当初的五倍。这都 是因为他施行仁义,百姓愿意积极做上面交代的事。君子要保卫国家,安定民众,不能只凭战争,使土人 和民众疲困并遭到残杀。不为自己的私利,只希望百姓丰衣足食保护百姓,这大概就是周太王离开原来国 家的用意吧!这就叫至公了。4. 土英欲得侯封,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请加恩定策,五等延世。石麒奏日:“世宗以外藩入继,将 封辅臣伯爵,而杨廷和、蒋冕谦不受。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士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 唾。”土英恶之,凡所上考选,少所称可。(选自南疆逸史,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B.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C.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D.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答案】B【解析】解答断句题,应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 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文言虚词“者”后面要断开,表时间的“久之”要断开,主 谓宾不能断开。【参考译文】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建安十七年,太祖征召鲍勋为丞相掾。建安二十二年,立太子时,封鲍勋 为中庶子,外出担任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的弟弟担任曲周县吏时,抢劫官布,按照法律应处“弃市” 之刑。太子多次亲手给鲍勋写信替郭夫人的弟弟求情,鲍勋不敢自作主张放纵罪犯,将全部罪状呈朝廷论 处。鲍勋以前在东宫任职时,坚持正义不屈不挠,太子本来就不喜欢他,等到加上这件事,怨恨更加厉害。 恰逢鲍勋管辖区士兵休整有误期的,(太子)就暗中令中尉秉奏罢免鲍勋的官职,过了很长时间,授鲍勋为 侍御史。文帝即位后,鲍勋常常上奏“如今最要紧的,只是军事农事,宽待百姓,使百姓得到恩惠。5. (2015全国I)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脩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 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脩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 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薪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 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节选自宋史孙傅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 论同苏轼/奏贬新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 论侗苏轼奏/贬斯州安置/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 论/同苏轼奏/贬斯州安置/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 论同苏轼/奏贬新州安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 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错误选项。“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使者”是主语,领起下面的句子, 排除C、D两项。“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斯州安置”,意思是“宰相认为他的言论和苏轼的一样,上 奏把他贬谪到靳州”,故选A。【参考译文】孙傅,字伯野,是海州人。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当时,蔡脩是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 下大事,劝他尽快有所改变,否则一定失败。蔡脩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孙傅)升至中书舍人。宣和末年, 高丽入朝进贡,高丽使者经过的地方,官府征调民夫建造船只,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孙傅上书说:“滥 用民力妨碍农事,却对中国没有丝毫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和苏轼的一样,上奏把他贬谪到靳州。给 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观点虽偶然与苏轼相同,意思也没有别的,是依凭职责议论时事,可是责罚他就错 了,许翰也被免去官职。/【易错点2】有对话标记的句子如果后面没有具体的语句就要特别注意。在有曰一言, 等看似表示语言的句子,不一定要断开。 注意陷阱:"曰”“云”“言”等“对话标志”后无对话。除此之外,还要知道这些词的其他用法,比如“日",一是表示“称,叫作”。例如五人墓碑记:“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像然在墓者也。”二是在句首、句中做助词,无实意。例如诗经小雅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云”,一是表示“有”,例如荀子法行:“其云益乎?”二是表示“为",例如后汉书: “虽云匹夫,霸王可也。”易错题02比如浙江高考真题: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日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 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选自贾谊治安策【答案】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日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 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选自贾谊治安策)【解析】其中的“言”"日”并非断句的标志,如果将其当作对话标志的方法断句,则很容易断错。因“进言者皆日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易错题易错点10文言文阅读(一)(全国通用)Word版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