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学院基础课程《心理学》自我检测试卷B卷 含答案.docx
-
资源ID:69006752
资源大小:24.92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石油化工学院基础课程《心理学》自我检测试卷B卷 含答案.docx
石油化工学院基础课程心理学自我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j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中: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孙:如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得分评卷入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性格的情绪特征主要有:情绪强度特征、情绪稳定性特征、特征和特征。2、动机具有引发、和的功能。3、行主义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于 创立的一个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4、能力按照它参与其中的活动的性质可划分 和 o5、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主要是 因素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6、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主要有、利言语表情。7、心理学是研究 及其 科学。8、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有:提出问题、和验证假设。9、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或思维形态不同,把它分为、和语词逻辑思维。10、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把它分为 和 o得分评卷入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际上是知识()的三种模式。A.接受过程B.认知过程C.同化过程D.学习过程2、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象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3、()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A.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奖惩D.自我强化4、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乂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A.趋避冲突B.双趋冲突C.双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5、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效应6、“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A.感知B.记忆C.注意D.思维7、引起动机的内在心理条件是()A.感觉B.思维C.需要D.性格8、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1个月A. 2个月3个月B. 4个月9、心理辅导员把来访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来访者的技术是(A.简述语意技术B.澄清C.提问D.具体化10、气质类型在社会上评价是()A.都是好的B.都是坏的C.有好有坏D.无好坏之分11、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A.服从B.从众C.模仿.暗示12、比率智商的公式是(IQ=CA/MAX100A. !Q=CA/MAX 100%IQ=MA/CAX 100%B. IQ=MA/CAX1001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时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或现象是()A.原型B.定势C.迁移D.变式14、在人脑中重现过去所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叫()A.想象B.表象C.印象I).迹象15、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A.弗洛伊得B.罗杰斯C.威特海默D.斯金纳16、吃了糖以后会觉得桔子酸,这是()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同时对比D.继时对比17、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 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A.讲授法B.发现法C.掌握学习法D.头脑风暴法18、社会刺激和个体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A.社会心理B.社会知觉C.社会态度D.社会归因19、遵从、认同和内化是大学生态度与品德的()A.形成阶段B.转化阶段C.习得阶段D.修正阶段20、在家庭诸因素中,对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作用的是(A.家庭结构B.出生顺序C.家庭的贫富程度D.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得分评卷入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1、社会刻板效应:2、记忆:3、性格的意志特征:4注意的稳定性:5、注意的动摇:6、表象:7、发散思维:8、近因效应:得分评卷入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心境是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有时心境的产生是没有原因的。2、()印度狼孩“卡玛拉”事件说明了社会现实与生活实践在人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3、()心境是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有时心境的产生是没有原因的。4、() “谈虎色变”是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5、()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6、()精神分析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7、()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的是气质的稳定性特征。8、()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有好坏之分。9、()虚幻的想象是不受客观现实制约的。10、()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有好坏之分。得分评卷入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1、试阐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简述知觉种类。3、什么是气质?气质类型的构成是什么?4、课堂上怎样组织学生的注意。5、创造性思维具有哪些特征?6、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得分评卷入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1、什么是问题解决,举例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4页共6页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情绪持久性主导心境2、指引激励3、华生 20世纪初4、模仿能力创造能力5、遗传环境6、面部表情身段表情7、心理现象规律8、明确问题提出假设9、动作思维、形象思维10、集中性思维发散性思维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C2、D3、D4、B5、D6、C1、C8、B9、A10、D11、C12、D13、A14、B15、B16、D17、B18、A19、C20、D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1、社会刻板效应: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 看法。2、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从 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这就是记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根 据需要这些储存在头脑中的印象又会被唤起,参与当前的活动,得到再次应用,这就是忆的过 程。3、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在自觉条件自己行为方式与控制水平、目标明确程度以及在处理紧 急问题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4、注意的稳定性: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 注意特征。5、注意的动摇:是指注意经常地间歇加强或减弱的现象,乂称注意的起伏。6、表象:是指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7、发散思维:又称为求异思维或分散思维,是指从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 多种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8、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错2、对3、错4、错5、对6、错7、对8、对9、错10、对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1、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 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后来他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之间加上认知需要 和审美需要。个体具有复杂多层次的需要组合,基本的、具体的需要位于低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 人类各种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彼此重叠的,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才 会出现高层次需要。个人需要的发展过程像波浪似的演进,各种不同需要的优势,有低一级演 进到高的一级,每一时刻最有优势的需要支配着与个人的意识,成为组织个体行为产生的核心 力量。已满足了的需要,则不再是行为的枳极推动力。2、根据知觉的分类标准不同,可把知觉划分为以下种类:根据在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活动,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以及视 听知觉和触摸知觉等。根据知觉对象的特性,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 观事物的空间特性的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和立体知觉等。时 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运动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在空间位置移 动速度的知觉。根据知觉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把知觉分为正确知觉与错觉。错觉是在客观刺激作用下 产生的对刺激主观歪曲的知觉。3、气质是指一个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气质类型的构成:多血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外向性和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而 且外部表现明显,反应速度快而不灵活;胆汁质的人耐受性低而感受性高,不随意反应强反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外向性明显,情绪 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而不灵活;黏液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和情绪兴奋性均低,明显内向,外部表现 少,反应速度慢而旦有稳定性:抑郁质。抑郁质的人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不随意的反应性低,严重内向,情绪兴奋高并且体验深, 反应速度慢,具有刻板性和不灵活性。4、(-)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1)教学环境要整洁、安静,教学生动灵活。良好的教学环境是避免无意注意产生消极影 响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2)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实践证明,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 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就能保持学生持久的注意。<-)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1)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教师要通过各种教育和教学活动,培 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对于学生没有直接兴趣的学科,老师要引导学生向往学习活动的美好结 果,以引起他们自觉的有意注意。(2)严密组织课堂教学。教师要严密组织课堂教学,使教学每一个环节都有充实的活动内 容,保证学生的有意注意长时间的处于稳定状态。(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这有利于使学生们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增强他 们有意注意的力量,从而减少注意分散的现象。(三)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相互转化的规律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单纯依靠无意注意,会使教学活动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而过分要求学生依靠有意 注意来学习,学生容易疲劳,造成注意的分散。因此老师要善于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 转化的规律进行教学。5、答:1、既需要发散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2、创造性思维没有现成的答案;3、迷恋和目的指向性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耍特征:4、灵感状态;5、创造性思维需要创造性相象的参与。6、答:人格结构包括:( 1)知 情意系统。(2)心理状态系统。(3)人格动力系统。(4)心理特征系统。(5)自我调控系统。关系: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各成分之间具 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1、问题解决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创造性 问题解决;运用现有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常规性问题解决。问题解决过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知觉情境,知觉情境越简单、明显,有关条件越容易感知,问题 越容易解决:情境较复杂、隐匿时,问题就不易解决;定势这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有时会 妨碍问题的解决,它突出地表现在“功能固着”上:动机和情绪状态,耶克斯多得逊定律表 明,问题解决者应保持适中的动机激奋水平:个性差异,如性格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