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辽宁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10月模块考试 历史 Word版.docx
-
资源ID:69009148
资源大小:29.4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2022学年辽宁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10月模块考试 历史 Word版.docx
辽宁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十月模块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值: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8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40小题,共8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为哪一项符合要求的。.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大致同一时期,长江下游有()A.河姆渡文化B.龙山文化 C.红山文化 D.二里头文化1 .北京周口店的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1)A.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B.会种植庄稼C.已经饲养家畜D.保存了猿的某些特征.考古证明,距今约5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中国大地上已经邦国林立,有的都城较 大,其中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这反映了该时期中国1)A.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B.建立起健全的祭祀礼制C.确立了成熟的政治体制D.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2 .学者杨宁一认为,总体看来,周天子虽外表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 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说明西周政治()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实现了家国一体D.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西周初年,周公旦被封在奄(商朝旧部,周初参与叛乱,被灭),建立鲁国;姜尚被 封在营丘敌视周的东夷人故地,建立齐国。这说明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王畿 B.拱北王室C.奖赏功臣D.笼络宗亲.从春秋到战国,我国民族关系出现重要变化,主要表现在周边各族()A.大量迁居黄河流域B.生产方式迅速封建化C.华夏认同不断开展D.采用汉族的典章制度3 .春秋时期,中原诸侯对南方的楚国从内心里看不起,认为是蛮夷之邦。到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晚期,楚国就不再被视为蛮夷。这反映了战国时期UA.南方经济赶上北方B.诸侯纷争逐渐缓和C.华夏认同观念增强D.夷夏矛盾根本解决.进入战国后,各诸侯国运用政权的力量,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制度 改革,如李悝变法在魏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这些改革都)A.顺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B.遇制了新兴诸侯纷争C.增强了华夏观念的认同D.加速了周王室的衰亡,4 .考古工作者在战国七雄的疆域内普遍地挖掘到战国中、晚期的铁农具,河北石家庄一 处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即占同一地点出土的全部农具的65%,河南辉县固围村的五座魏 国墓葬中就掘出了 58件铁农具,河北兴隆及磁县都发现有用来制造锄、镰、锹等各种 农具的铁制型范。这些发现说明,战国时期UA.农业生产进步推动社会分工B.牛耕技术得到推广C.铁农具在中原各国普遍使用D.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春秋时期有一位思想家,他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并指出“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该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春秋时期,齐人陈不占听闻国君有难欲奔赴救援,但因害怕而浑身发抖。他的车夫 劝道:“怯如是,去有益乎? 不占曰:“死君,义也;无勇,私也。不以私害公。 最终他在赴君难的途中“闻战斗之声,恐骇而死。陈不占的行为符合U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虽然都有自己的方言,但两千多年来各民族之间 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过。这得益于。A.秦朝疆域辽阔B.秦朝统一货币C.秦朝统一文字D.秦朝统一度量衡5 .赢政自称始皇帝,对国家事务掌至高无上的决定权,下设三公:丞相掌行政、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大为副丞相,主管监察。这种政治制度的本质特 征是UA.国家一统B.君主专制C.三权分立 D.中央集权6 . ?史记?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 “天下苦秦的原因包括)战乱频繁繁重的赋税刑罚严酷沉重的徭役和兵役A. B.C. D.7 . ?史记?中记载:“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遹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会天大雨, 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由此爆发了)A.陈胜吴广起义B.绿林赤眉起义 C.黄巾起义 D.黄巢起义8 .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根本沿袭秦朝,但施政方针有了诸多重大调整。以下各项,属 于西汉初年施政方针“重大调整的是()A.采取“与民休息政策B.实施尊崇儒术的文化改革C.公布推恩令削弱王侯势力D.设立直接为皇帝控制的中朝.汉武帝时期,分全国为十三州部,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刺史没有固定的治 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就。其时,刺史的主要职 责是UA.镇压诸侯谋反B.监察地方政治 C.参与中央决策D.管理州县事务.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两汉皇帝在许多诏书中,上至国家内政外交,下至废立皇后与 太子,都要引经据典,以表示法圣、合理、合经;官僚士大夫响应皇帝的号召,上疏 言事和讨论政事时竞相引经据典。这说明当时1)A.儒家经典成为政治认同的标准B.儒家学派逐渐执掌了朝政大权C.儒家思想直接影响了皇位继承D.皇权与相权之争日益得到缓解9 .某同学根据东汉中后期政局变化画了一幅示意图1如下)图中AB两处应为()A.与民休息、独尊儒术B.王莽改制、农民起义C.光武中兴、党锢之祸D.外戚专权、宦官得宠.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以下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史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B思想无神论思想家范缜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C数学?九章算术?在中国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D医药学?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制作图示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是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图示,其中处应填写的是UA.蜀吴西晋东晋B.蜀吴东晋西晋C.吴蜀西晋东晋D.吴蜀东晋西晋.东晋建立之初,琅珊王氏当权。此后,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家族相继掌权。上述材料反映了东晋UA.地方出现众多割据政权B. 士族专权C.宗室诸王争夺中央权力D.国力强盛.自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逐渐形成南迁浪潮。该现象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导致民族矛盾锋利B.推动江南经济开发C.干扰南方社会秩序D.南北经济交流频繁.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假设有违者,免所居官。此举推动了北方的民族融合。以下属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举措,并能起到同样效果的有1)皇族拓跋氏改姓元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颁行九品中正制,维护鲜卑贵族特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A.B.C.D.10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传统的长衣和袍服已不大适应社会需要,而北方民族短 衣打扮的挎褶渐成主流。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央集权的强化B.经济重心南移C.民族交融的加强D.对外贸易兴旺.有学者评价某个朝代:虽然只有短短三十多年,但“留下的物质遗产、文化遗产和 政治遗产,比方大运河、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那么直到明清两代都让人受用无穷。 他评价的是1)A.秦朝B.西晋C.隋朝D.唐朝.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 为一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那么,隋朝修建大运河所起的最深远的影响是U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加强北部边防C.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D.稳固隋朝的统治11 .曲辕犁曾经是中国古代最先进的耕具。耕犁根本定型于UA.春秋时期 B.汉朝C.战国时期 D.唐朝12 .下面是我国发行的一组邮票,邮票中的主人公对当时历史开展做出的相同奉献是。A.加强中央集权B.推动民族交融 C.促进汉藏友好D.强化边疆控制.下表列出六个唐代重要的行政区在开元年间(713-741年和元和年间(806820 年)的户口数。重要行政区开元年间户数元和年间户数北方关内道京兆府36万24万河南道河南府13万1. 9万河东道河中7万2万府河北道魏州12万0. 7万南方山南道襄州3. 6万11万河南道苏州6. 8万10万对材料信息分析正确的有U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在唐代已确立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在唐代已确立北方受到战乱影响政治重心南移带动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逐渐南移A.A.B.C.D.31.唐代诗人孟郊考中进土后,31.唐代诗人孟郊考中进土后,作诗以表达其欣喜之情以下列图这可以反映的选官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下表为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中关于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统计表。据此可推知UA.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B.社会阶层流动的加强朝代东晋隋朝唐朝北宋比例4%17. 2%24. 5%46. 1%C.科举制受现实的制约D.封建统治根底受动摇.唐朝的政事堂是宰相议事的场所,其最初“置政事堂,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 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由此可知,唐朝 设置政事堂的直接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维护君主权威 C.削弱丞相职权D.加强中央集权.唐朝中期,唐政府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一次恩科来选拔人才,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 其工作程序是UA.尚书省一中书省一门下省一礼部 B.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礼部C.门下省一中书省一尚书省-礼部D.尚书省一门下省一中书省一礼部32 .?唐六典?记载:“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施各二丈凡丁岁役二旬,无事那么收其庸,每日三尺。指的是)A.郡县制 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租庸调制33 .安史之乱后,均田制度瓦解,农民大量逃亡,政府赋税收入减少。为解决财政困难, 唐政府推行了 “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的赋税制度。这一制度是()A.察举制 B.租调制C.租庸调制D.两税法34 .图是儒学开展示意图,以下符合bc段说法的是U图A.儒学独尊地位得到强化B.儒学难以满足民众的心理需求C.理学从此成为官方哲学D.外儒内法不适应君主专制统治35 .古代思想家认为“神是”形之”君。因此,艺术表现也要以神为主。东晋有 一位画家提出了 “以形写神和“传神写照的见解,并创作了?洛神赋图?等名作。他就是()A.王羲之 B.顾恺之C.颜真卿 D.吴道子36 .史学家曾对某一农学著作作出高度评价,”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此处“它指的是UA. ?四民月令? B. ?农书? C. ?氾胜之书? D. ?齐民要术?37 .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 辛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他们的 共同奉献是UA.维护了国家统一B.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C.推动了民族融合D.带来了中外文化顶峰第II卷非选择题共20分二、非选择题此题包络两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10分材料一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公元前475年以后即战国时期。东迁后的周王室仅能控制洛邑周围几百里的土地,诸侯定期纳贡的制度也已无法保证。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西周 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 治需要,对各家学派根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 “百家争鸣局面。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陆玉林曾探讨“先秦学术的主题,其结论是“诸子学术实有共同之主题,即重建 现实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的秩序。陆玉林还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外在客观原因, 礼乐崩坏之际,秩序重建是当务之急;二是内在主观原因,知识阶层自觉承担历史使命。 笔者认为,“儒道墨法社会思想具有共同的出发点和价值目标,也可以说终极关心,那 就是重建有序社会,救民于乱世,不同的仅仅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摘编自王兴周?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2分(2)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术的共同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儒家、 法家“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及对后世的影响。(8分)38 .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相互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阅读材 料,完成以下要求。110分)材料一秦灭六国后,兵不解甲,继而南击越人,北伐匈奴;两汉之时,也积极对周边各民 族进行征战以开拓新的疆土。为了保障开疆拓土政策的顺利进行,秦汉还制定了一些具 体的民族政策,如秦在南越、西贩之地置南海、桂林、象郡,汉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了 朔方郡、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等;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将数以 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面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的匈奴,汉王朝根据国势的强弱情况,对匈奴又实行了颇具特色的和亲政策。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材料二孝文帝的全面汉化是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于中原汉民族文化的伟大典范。孝文帝下诏 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都是旨在学习吸取汉民族的 先进文化;同时,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孝文帝的封建化改制对于鲜卑族和汉族来说,都有无可置疑的历史进步性。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依据材料一,归纳秦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交融的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开展的积极影响。【6分)一、单项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AAADBCCAC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BCAABAD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BBBCCCDBD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DBABDDBBDB二、材料题41. (1)背景: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各诸侯国出于政治需要对诸子学术竞争采 取公允态度。(2分)12)共同主题:重建社会秩序。(2分儒家通过实行“仁政重建社会秩序;汉武帝时 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 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分)法家通过法治手段重建社会秩序; 战国至秦朝时依据法家思想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3分42. (1)征战;设郡而治;移民戍边;和亲。4分)12)特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双向交融,共同开展。2分)影响:奠定大一统根底;有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