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永遇乐》《声声慢》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资源ID:69040356
资源大小:43.41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念奴娇》《永遇乐》《声声慢》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第九课念奴娇永遇乐声声慢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诵读课文了解本篇诗词的思想感情, 感受诗歌的音韵、节奏之美。思维发展与提升:知人论世,并在比较阅读中思考苏辛李词 风的差异,提升思维的深刻性。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体味古人丰富的情 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 感,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意识,增强文化自信。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诵读、知人论世、改写和比较分析等活动理 解诗歌,激发阅读诗歌的兴趣,培养诗歌鉴赏能力。教学难点:通过文学短评理性、全面、深刻地表达自己的鉴 赏意见。教学方法:小组探究法、对比阅读法、读写互促法课时安排:2课时,7个活动课前研学:1 .预习作业(1)结合课下注释熟读课文,能够准确翻译,并能背诵默写 出来。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 敢自居第一,O0.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 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 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 平安归来。2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答案】1. BD2.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 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 悲伤落泪。(2)尽量借助搜索工具或其他工具了解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的生平和三首词的写作背景。(3)理解“词牌”“豪放” “婉约”“词”等相关语文知识。2.写作准备参考课本69-70页学习文学评论的写法。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活动1:看人生知人论世活动2:读奇词初识其意活动3:辨诗风细探其情活动4:改诗文体会其韵活动5:听诵读再悟其风第二课时活动6:赏诗艺深挖其技活动7:练习题巩固提升第一课时任务情境:宋词,透过历史的沧桑,穿越时空的隧道,走入了我们的心 间。长长短短间,淋漓尽致地进行了一次次心灵的会话。宋词有 一种外在的魅力和内在的韵味,不管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无论 是蕴藉含蓄,还是酣畅淋漓,都会使我们着迷,让我们感动,令 我们遐想。让我们走进宋词,感受其中的羁旅之思、离恨之苦、 国破之恨、家亡之仇,体会其中不同的意味。活动1:看人生一一知人论世篇目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少年成名却一生落魄;20岁进士及第,本应该拥有无限 辉煌的未来,不成想最好的年华却在被贬之地度过:因 不赞同王安石变法受排挤自求外放,因“乌台诗案”被 入狱,后虽被启用,但终因既不能融于新党,也不能见 谅于旧党而累年外调贬谪,一生起起落落,经历坎坷。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他这种悲苦的人生经历给予了他诗 词创作的丰富内容。写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 贬黄州期间。永遇乐 京口北固 亭怀古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 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 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 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丁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 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 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 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 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 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 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1204年,辛弃疾任镇江知府。 镇江濒临抗敌前线,是北伐 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 为北伐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但不同意执政的韩便胄意欲 以北伐巩固自己地位而立即 北伐的主张,韩不听劝告, 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一 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 眺望,怀古忆昔,写下了这 首词。这首词从某种意义上 说,等于是给韩的一封谏书。声声慢李清照: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致力于 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人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 火中焚为灰烬。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1130年: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1131年: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 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 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 具体写作时间待考。有人认 为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 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 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 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 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 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活动2:读奇词一一初识其意各小组围绕“生命的诗意”这一主题,抽选第三单元中的一 首诗歌配乐、配图并设计动作等进行朗读展演。通过多种形式的 朗诵,传达品味诗歌的体验和感受,呈现诗人的生命追求和精神 品质,增强美育熏陶和积淀文化底蕴。活动3:辨诗风一一细探其情 宋词有豪放、婉约两种风格,给三首词分分类,说说理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参考】小结:诗歌内容(意象)结构 Sil主旨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浪花、故垒、赤 殿.苦石.惊涛.桩修一纶巾.华发.江月等先写.,后怀古壮志难酬,感慨人生永遇乐京mb® 亭怀古江山、英雄.舞榭歌台、 斜阳草褥、金戈铁马.燎火、神腿社鼓等写景与怀古交错物是人非,谓续无门声声慢淡酒、晚风、大雁、黄 花、窗儿、梧桐细雨、敝点式双战串珠孤单凄而、愁苦无绪题材方面,念奴娇赤壁怀古主要写江山风物,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主要在社稷家国,声声慢主要在闺阁 家居。选取意象不同,格局不同,直接影响思想感情的表达。结构方面,念奴娇赤壁怀古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 大致上阙重写景,下阙重怀古,人物简单,层次分明;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写景和怀古交替进行,用典众多;声声慢 采取散点式双线串珠的方式设置结构,通过时间线和情感线双线 串珠,情景交融。思想感情方面,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侧重言志,声声慢侧重言情。所以,从大轮廓来讲,前两首感觉风格雄健豪放,后一首低 徊婉约。活动4:改诗文一一体会其韵有评论说: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李清照, 词别是一家。下列三个活动(任选一个),以小组交流展示成果:1 .将苏轼的词改成一首押韵的律诗。2 .将辛弃疾的词改成散文。3 .将李清照的词改成剧本(设计场景或镜头)。【参考】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 惊涛拍岸千堆雪, 小乔初嫁英姿发, 人生如梦游故国,风流人物故垒边。 乱石穿空万古天。 公瑾当年谈笑间。 一尊江月好襟前。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的江山啊,无处可觅英雄孙仲谋。舞榭歌台里,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去。斜阳草树间寻常巷陌中,人道是寄奴曾住过。想当年,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可惜元嘉草草,想要封狼居胥,却只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啦,望中 原犹记得,扬州路烽火连天。怎能回首,佛狸祠下那一片神鸦社鼓。还有 谁会问,廉颇老了,自己还能吃饭吗?李清照:声声慢镜头1:(室内空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 时候,最难将息。镜头2:(桌边独坐)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镜头3:(屋外天井)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镜头4:(花园里)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镜头5:(书房内)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镜头6:(堂屋外)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镜头7:(书房内)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活动5:听诵读一一再悟其风听名家朗诵三首诗歌,学习揣摩朗诵技巧,再次体会三首词 词风的不同。小结: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 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 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 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 融情于景的。婉约与豪放是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两者中词人又各 有不同的个性特色,使词坛呈现双峰竞秀、万木争荣的气象。本 课所选三首宋词就呈现出鲜明的特点,苏、辛一派的豪放词雄放 慷慨;“婉约之词宗”李清照的婉约词,纤丽柔婉。词人们用生 花妙笔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第二课时任务情境:“人生失意无南北”,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面对人生诸多 失意,不同的人选择排解或者表达方式不同,琵琶女是“弦弦掩 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老诗人则“万里悲秋常作客,百 年多病独登台”。即使都是写诗词,运用的手法也各有特色。这 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宋词。活动6:赏诗艺一一深挖其技1.东坡VS易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声声慢分别是豪放词与婉约词 的代表,它们的魅力在哪里呢?项目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声声慢景物大江东去、周郎赤壁(自然历史)黄花堆积、梧桐细雨(身边闺阁)人物羽扇纶巾,风流人物(周瑜)怎生得黑,愁苦人物(自己)赤壁麾战,还爵江月寻寻觅见,守着窗儿写法先景后事,由实到虚(懒舌)选取细节,描摹人物(白描)情感壮志难酬,慨叹人生愁苦哀婉,感伤人生小结:豪放vs婉约【宋】俞文豹吹剑录:“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土善讴, 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日:'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 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 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苏东坡:寄情山水、凝缩减省、遥想历史、自我调侃个人的遥想(求诸外)李清照:玩味文字、典雅生活、采撷勾描、散而不乱个人的孤苦(求诸内)2.东坡VS稼轩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 怀古词作,在风格、主题、意象等方面又有着很多的近似点,试 比较分析两首词的异同。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同点风 格: 豪放景物 方面“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所写景物雄奇伟壮,场景气势恢弘,意境雄浑壮阔人物 方面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 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 他少年得志,婚姻美满,儒雅潇洒; 赤壁鹿战时,他指挥若定,以弱胜 强,建立功业。这样的形象充分体 现豪放气派孙权继承父兄大业,年轻有为,英明果断, 积极抗曹;刘裕虽出身卑微,却能励精图治, 厉兵秣马,势如破竹,成就北伐大业;霍去 病,北击匈奴,“封狼居胥”;廉颇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壮心不已,愿为国家效命。这些 英雄豪杰均体现出豪放气势事件 方面两首词中展现的都是重大历史事件,如奠定三足鼎立的赤壁之战,刘裕的北伐中 原,西汉与匈奴之争,南宋与金之战等都是历史的巨幅画卷,均能体现豪放气势情感 方面两首词都是词人面对祖国河山,缅怀古代英雄,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文题:,怀古词都有“怀古”二字,表明两首词都是怀古词手法都借古讽今,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情感都赞扬了一些英雄豪杰,流露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更主要的是抒发了 积极进取的豪放之情不同点形象: 所写之景 及人有所 不同主要写的是周瑜。周瑜儒雅洒脱,春风得意, 二十四岁做中郎将,三十四岁做三军大都督, “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年纪轻轻 就建功立业;而满腹锦绣的东坡居士不但未 被重用,而且被贬。写本词时已年近半百, 功业无成,因而特别仰慕周瑜出现了孙权等六个历史人物。孙权十 九岁成为东吴的统治者,果敢坚毅, 二十岁作为三军统帅,不畏强敌,以 少胜多。辛弃疾推崇他其实是批判软 弱无能、妥协投降的南宋统治者语言开阔明朗,如'穿"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陡峭, 具有立体感;“卷”逼真地写出了波涛的汹涌 澎湃因用典多而显得含蓄深沉,如“赢得” 就蕴含着浓烈的讽刺意味手法以描写为主,从写景中逐层托出人物,另外 运用了衬托手法,以“多少豪杰”及“小乔 初嫁”衬周郎以叙事为主,人物蕴含在事件之中, 另外是用典颇多,典中套典,自然精 当抒情紧扣个人际遇,在感伤自我的同时,豪中带 旷,即借周瑜的英雄气度抒写自己的豪迈、 旷达紧扣政治现实,借咏史来谈自己的战 略见解,更主要是借颂扬孙权、刘裕 等英雄的壮举来斥责统治者的贪图 享乐、苟且偷安,流露出浓烈的忧民 忧国的情怀,豪放之中更多悲壮之气叶嘉莹先生对苏、辛的评价:“辛词沉郁,苏词超妙。辛词多愤慨之气,苏词富旷达超逸之怀。”活动7:练习题一一巩固提升【2017年新课标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2题。送子由使契丹苏 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 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 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 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 ” 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 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 揆非常相似。